CN212373378U - 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3378U
CN212373378U CN202020721271.7U CN202020721271U CN212373378U CN 212373378 U CN212373378 U CN 212373378U CN 202020721271 U CN202020721271 U CN 202020721271U CN 212373378 U CN212373378 U CN 212373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able
under
undercarriage
cable interfac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12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刘东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212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3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3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3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该车下设备布置结构适用于包括多个车厢的轨道车辆中,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包括多个车下设备组件,多个车下设备组件与多个车厢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车下设备组件设置在相应的车厢的底架上,底架具有纵向中心线,底架包括位于纵向中心线两侧的第一底架部和第二底架部;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多个车下设备,多个车下设备中的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且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通过本车下设备布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常规地铁车辆的各个车型的车下设备布置不尽相同,设备之间连线距离远、结构繁琐,不同车型之间的相同设备不存在互换性,进而导致设计结构复杂,且生产效率低下。
另外,扯下设备的出线朝向高低压侧不一致,导致设备走线距离远,跨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适用于轨道车辆中,轨道车辆包括多个车厢,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包括多个车下设备组件,多个车下设备组件与多个车厢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车下设备组件设置在相应的车厢的底架上,底架具有纵向中心线,底架包括位于纵向中心线两侧的第一底架部和第二底架部;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多个车下设备,多个车下设备中的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且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风缸组成,风缸组成的外壳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制动控制装置,制动控制装置具有低压线缆接口,制动控制装置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设置在头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空压机,空压机的外壳相对于头车的底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空压机具有低压线缆接口和高压线缆接口,空压机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空压机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设置在头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主风缸,主风缸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
进一步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设置在头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辅助逆变器,辅助逆变器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辅助逆变器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辅助逆变器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辅助逆变器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设置在头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蓄电池箱,蓄电池箱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蓄电池箱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蓄电池箱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蓄电池箱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设置在头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紧急通风逆变器箱,紧急通风逆变器箱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紧急通风逆变器箱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述多个车厢包括中车,设置在中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高压电器箱,高压电器箱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高压电器箱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高压电器箱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高压电器箱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多个车厢包括中车,设置在中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制动电阻,制动电阻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制动电阻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多个车厢包括中车,设置在中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紧急通风逆变器箱,紧急通风逆变器箱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紧急通风逆变器箱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
进一步地,多个车厢包括中车,设置在中车的底架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牵引变流器,牵引变流器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牵引变流器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牵引变流器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牵引变流器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车下设备布置结构适用于包括多个车厢的轨道车辆中,该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包括与多个车厢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多个车下设备组件,各个车下设备组件设置在相应的车厢的底架上,底架具有纵向中心线,底架包括位于纵向中心线两侧的第一底架部和第二底架部;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多个车下设备,多个车下设备中的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一底架部上,且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的第二底架部上;即通过使该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分侧布置,以简化设备走线,进而简化车下设备布置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的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头车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的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中车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轨道车辆的头车的辅助逆变器的操作空间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架;11、纵向中心线;12、第一底架部;13、第二底架部;
21、风缸组成;22、制动控制装置;23、紧急通风逆变器箱;
41、头车;411、头车横向中心线;412、头车第三底架部;413、头车第四底架部;
42、空压机;43、主风缸;44、辅助逆变器;441、辅助逆变器的操作空间;
45、蓄电池箱;
51、中车;511、中车横向中心线;512、中车第三底架部;513、中车第四底架部;
52、高压电器箱;53、制动电阻;54、牵引变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适用于轨道车辆中,轨道车辆包括多个车厢,请参考图1至图3,该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包括多个车下设备组件,多个车下设备组件与多个车厢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车下设备组件设置在相应的车厢的底架10上,底架10具有纵向中心线11,底架10包括位于纵向中心线11两侧的第一底架部12和第二底架部13;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多个车下设备,多个车下设备中的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且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包括多个车厢的轨道车辆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中,该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包括与多个车厢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多个车下设备组件,各个车下设备组件设置在相应的车厢的底架10上,底架10具有纵向中心线11,底架10包括位于纵向中心线11两侧的第一底架部12和第二底架部13;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多个车下设备,多个车下设备中的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且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即通过使该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分侧布置,以简化设备走线,进而简化车下设备布置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具体地,各个车厢的底架10还具有横向中心线,各个车厢的底架10包括位于相应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的第三底架部和第四底架部。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风缸组成21,风缸组成21的外壳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
可选地,各个风缸组成21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三底架部,以使各个车厢的风缸组成21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相同位置,以便各个车厢的风缸组成21之间能够实现互换。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制动控制装置22,制动控制装置22具有低压线缆接口,制动控制装置22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各个制动控制装置22的主体结构均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
可选地,各个制动控制装置22均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三底架部,以使各个车厢的制动控制装置22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相同位置,进而使各个制动控制装置22的走线固定,以便各个车厢的制动控制装置22之间能够实现互换。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各个车厢的相同的车下设备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相同位置,以使各个相同的车下设备的走线固定,以便各个车厢的相同的车下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换。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车厢包括头车41,头车41的底架10具有头车横向中心线411,头车41的底架10包括位于头车横向中心线411两侧的头车第三底架部412和头车第四底架部413。
具体地,设置在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空压机42,空压机42的外壳相对于头车41的底架10的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空压机42具有低压线缆接口和高压线缆接口,空压机42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空压机42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
可选地,空压机42位于头车第三底架部412;头车41的风缸组成21位于头车第三底架部412,头车41的风缸组成21位于空压机42的远离头车横向中心线411的一侧。
具体地,设置在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还包括主风缸43,主风缸43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
可选地,主风缸43位于头车第三底架部412,主风缸43位于空压机42的靠近头车横向中心线411的一侧;头车41的制动控制装置22位于头车第三底架部412,头车41的制动控制装置22位于空压机42的靠近头车横向中心线411的一侧。优选地,头车41的制动控制装置22与主风缸43相对设置。
具体地,设置在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还包括辅助逆变器44,辅助逆变器44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辅助逆变器44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辅助逆变器44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辅助逆变器44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
可选地,辅助逆变器44的壳体的部分位于头车第三底架部412,辅助逆变器44的壳体的其它部分位于头车第四底架部413。
具体地,设置在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还包括蓄电池箱45,蓄电池箱45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蓄电池箱45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蓄电池箱45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蓄电池箱45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
可选地,蓄电池箱45位于头车第四底架部413。
具体地,设置在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该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该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此头车41的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
可选地,头车41的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位于头车第四底架部413,头车41的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位于蓄电池箱45的远离头车横向中心线411的一侧。
可选地,头车41的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基于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重量考虑,以此保证头车41的车下设备组件的整体均衡性。
需要说明的是,头车41的具有低压线缆接口的大部分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头车41的具有高压线缆接口的大部分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车厢包括中车51,中车51的底架10具有中车横向中心线511,中车51的底架10包括位于中车横向中心线511的中车第三底架部512和中车第四底架部513。
具体地,设置在中车5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高压电器箱52,高压电器箱52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高压电器箱52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高压电器箱52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高压电器箱52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
可选地,高压电器箱52位于中车第三底架部512;中车51的风缸组成21位于中车第三底架部512,中车51的风缸组成21位于高压电器箱52的远离中车横向中心线511的一侧;中车51的制动控制装置22位于中车第三底架部512,中车51的制动控制装置22位于高压电器箱52的靠近中车横向中心线511的一侧。
具体地,设置在中车5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制动电阻53,制动电阻53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制动电阻53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制动电阻53的主体结构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
可选地,制动电阻53的主体结构的部分位于中车第三底架部512,制动电阻53的主体结构的其他部分位于中车第四底架部513。
可选地,制动电阻53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基于制动电阻53的重量考虑,以此保证中车51的车下设备组件的整体均衡性。
具体地,设置在中车5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还包括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该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该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此中车51的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
可选地,中车51的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位于中车第四底架部513。
可选地,中车51的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基于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重量考虑,以此保证中车51的车下设备组件的整体均衡性。
具体地,设置在中车5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牵引变流器54,牵引变流器54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牵引变流器54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牵引变流器54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牵引变流器54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
可选地,牵引变流器54位于中车第四底架部513,中车51的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位于牵引变流器54的靠近中车横向中心线51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中车51的具有低压线缆接口的大部分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中车51的具有高压线缆接口的大部分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即各个车厢的具有低压线缆接口的大部分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均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各个车厢的具有高压线缆接口的大部分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均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以便简化各个车下设备的走线,并避免线缆之间的电磁干扰;从各个高压线缆接口或低压线缆接口出来的线通过附近的上线口进入各个车厢的车体空腔。
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将功能相近的设备临近布置,以缩短设备之间的走线距离,进而简化设备之间的连线。例如,头车41的辅助逆变器44和蓄电池箱45临近布置,以缩短辅助逆变器44和蓄电池箱45之间的连线距离;中车51的高压电器箱52和制动电阻53临近布置,以缩短高压电器箱52和制动电阻53之间的连线距离。
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各个车厢的车下设备的整体均衡性,可以使各车厢的车下设备靠近相应的车体中心,以便保证车辆的整体轴重差较小;并使重量较大的设备靠近相应的横向中心线布置,沿远离相应的横向中心线的方向,按照设备重量递减的顺序依次布置,并使重量相近的设备对称布置。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车下设备布置过程中,根据各个车下设备的大小、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间距、设备与车体顶部、设备与车体侧部、设备与车辆限界之间的间距等实际条件,还需要给各个设备预留一定的操作空间,以进行相应的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通风散热等操作,该操作空间内不设置任何部件。如图3所示,在头车41的辅助逆变器44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逆变器的操作空间441,辅助逆变器的操作空间441位于头车41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
在综合考虑车下设备的检修、维护、操作空间的基础上,兼顾设备之间的走线距离、各车厢的相同设备之间的互换性以及车辆整体的均衡性,最终确定每个设备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包括多个车厢的轨道车辆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中,该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包括与多个车厢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多个车下设备组件,各个车下设备组件设置在相应的车厢的底架10上,底架10具有纵向中心线11,底架10包括位于纵向中心线11两侧的第一底架部12和第二底架部13;各个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多个车下设备,多个车下设备中的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一底架部12上,且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底架10的第二底架部13上;即通过使该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分侧布置,以简化设备走线,进而简化车下设备布置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因此该轨道车辆至少具有与车下设备布置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车下设备布置结构,适用于轨道车辆中,所述轨道车辆包括多个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包括多个车下设备组件,多个所述车下设备组件与多个所述车厢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车下设备组件设置在相应的所述车厢的底架(10)上,所述底架(10)具有纵向中心线(11),所述底架(10)包括位于所述纵向中心线(11)两侧的第一底架部(12)和第二底架部(13);
各个所述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多个车下设备,所述多个车下设备中的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一底架部(12)上,且所述至少两个车下设备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风缸组成(21),所述风缸组成(21)的外壳相对于相应的所述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车下设备组件均包括制动控制装置(22),所述制动控制装置(22)具有低压线缆接口,所述制动控制装置(22)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一底架部(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41),设置在所述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空压机(42),所述空压机(42)的外壳相对于所述头车(41)的底架(10)的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所述空压机(42)具有低压线缆接口和高压线缆接口,所述空压机(42)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一底架部(12)上,所述空压机(42)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41),设置在所述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主风缸(43),所述主风缸(43)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41),设置在所述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辅助逆变器(44),所述辅助逆变器(44)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所述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所述辅助逆变器(44)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所述辅助逆变器(44)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上,所述辅助逆变器(44)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一底架部(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41),设置在所述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蓄电池箱(45),所述蓄电池箱(45)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所述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所述蓄电池箱(45)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所述蓄电池箱(45)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上,所述蓄电池箱(45)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一底架部(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头车(41),设置在所述头车(4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所述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所述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中车(51),设置在所述中车(5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高压电器箱(52),所述高压电器箱(52)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所述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所述高压电器箱(52)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所述高压电器箱(52)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上,所述高压电器箱(52)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一底架部(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中车(51),设置在所述中车(5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制动电阻(53),所述制动电阻(53)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所述制动电阻(53)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中车(51),设置在所述中车(5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所述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所述紧急通风逆变器箱(23)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一底架部(1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厢包括中车(51),设置在所述中车(51)的底架(10)上的车下设备组件包括:
牵引变流器(54),所述牵引变流器(54)的壳体相对于相应的所述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所述牵引变流器(54)具有高压线缆接口和低压线缆接口,所述牵引变流器(54)的高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二底架部(13)上,所述牵引变流器(54)的低压线缆接口位于相应的所述底架(10)的所述第一底架部(12)上。
13.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下设备布置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下设备布置结构。
CN202020721271.7U 2020-04-30 2020-04-30 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Active CN212373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1271.7U CN212373378U (zh) 2020-04-30 2020-04-30 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1271.7U CN212373378U (zh) 2020-04-30 2020-04-30 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3378U true CN212373378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1271.7U Active CN212373378U (zh) 2020-04-30 2020-04-30 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33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813A (zh) * 2021-06-09 2021-09-14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化车下设备集成结构的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813A (zh) * 2021-06-09 2021-09-14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化车下设备集成结构的车辆
WO2022257387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化车下设备集成结构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39935C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EP2020332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CN209870081U (zh) 一种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04981387A (zh) 轨道车辆
CN212373378U (zh) 车下设备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06314451B (zh) 车用动力单元
CN110228372A (zh) 一种第三轨与锂电池混合供电电路
US20080011185A1 (en) Electric rolling stock driving apparatus
AU2016227774B2 (en) Rail vehicle, method for driving a rail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ail vehicle
CN201264607Y (zh) 平衡稳定的车下设备布置
CN104340076B (zh) 编组列车及构成编组列车的车辆的增加方法
CN105539455A (zh) 可编组的动车组
CN113997958B (zh) 一种带动力电池车的三动力机车组及可扩展牵引拓扑结构
CN107878363B (zh) 一种车辆整车管理系统
KR101172732B1 (ko) 차상 전지가 구비된 무가선 주행 가능한 저상 노면전차
JP5190883B2 (ja) 架線電圧補償車
CN112849162B (zh) 动车组列车
CN201816596U (zh) 一种加装有无线重联设备的电力机车
CN220562533U (zh) 一种滑动底盘架构
CN202363819U (zh) 轨道车辆车顶线槽预布线工装
CN214084217U (zh) 一种超大尺寸多驱轨道车动力控制系统
CN106684781B (zh) 悬挂式空轨列车的布线结构
CN109131360B (zh) 可扩编的车辆
CN213692214U (zh) 一种便捷式装配及维护的轨道电池系统
CN214524057U (zh) 一种纯电动专用车底盘总布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