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1603U - 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1603U
CN212371603U CN202020619911.3U CN202020619911U CN212371603U CN 212371603 U CN212371603 U CN 212371603U CN 202020619911 U CN202020619911 U CN 202020619911U CN 212371603 U CN212371603 U CN 212371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ng
target object
base
assembly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99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ya Technology Dongt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ya Technology Dongt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ya Technology Dongt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ya Technology Dongt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199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1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1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1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工设备,系将铣高装置、铣边装置、铣沟装置、翻转装置及成孔装置整合于一生产线上,以于单一生产线上可针对如高架地板之目标物进行脚座高度加工、侧面铣边、表面铣沟及钻孔等加工处理,故能加快生产时程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加工设备,特别是指一种多功能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高架地板装置广泛应用在防静电的机房或无尘室中。现有铝合金压铸成型的高架地板经由开模、熔铝、压铸、成型以及修边等主要五道工序。由于在成型过程中,高架地板的表面和底部会有多处毛边,这些瑕疵毛边在安装过程中,一方面会使得高架地板之间无法紧密贴合,也无法与平台框架之间贴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工人安装,且对工人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忧。
现有方式中,系采用人工方式针对成型后的高架地板的四个脚座去除毛边,且需针对成型后的高架地板的四个侧面清除毛边,再针对该高架地板的表面开设复数定位孔,故工人需将高架地板成批运送至对应之加工处,再进行处理作业,不仅生产流程不连续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且每次加工都需浪费大量人力而费时费力。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习知技术之种种缺失,实已成为目前业界亟待克服之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习知技术之缺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设备,系包括:运输装置,系包含支撑组件、及至少一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支撑组件上之取放组件,以令该取放组件用于取放目标物,且使该取放组件配合该支撑组件位移以移动该目标物,其中,该目标物系具有相对之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邻接该第一与第二表面之侧面及凸出该侧面之凸缘,且该第二表面之四个角落上系具有四个脚座;铣高装置,系配合该运输装置作动以用于加工该目标物之脚座之端面,该铣高装置系包含铣高组件、配置该铣高组件之第一基台、平行设于该第一基台上之第一定位件、对应该第一定位件配置之固定部及带动该铣高组件位移之带动件,其中,当该目标物置放于该第一定位件上时,该固定部将该目标物压制于该第一定位件上,该铣高组件则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定位件之相对两侧,供该带动件驱动该铣高组件进行直线运动,以对该目标物进行铣高处理,并于完成该目标物之铣高处理后,令该取放组件将该目标物从该第一定位件上移开;铣边装置,系配合该运输装置作动以用于加工该目标物之凸缘,该铣边装置系包含第二基台、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第二基台上之铣边组件、设于该第二基台上之第二定位件及对应该第二定位件配置之另一固定部,其中,当该取放组件将该目标物置放于该第二定位件上时,以由该另一固定部将该目标物压制于该第二定位件上,且该铣边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定位件的四个侧边,使该铣边组件相对该第二定位件位移以对该目标物进行铣边处理;翻转装置,系配合该运输装置作动以用于针对该目标物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进行翻转,该翻转装置系包含第三基台、设于该第三基台上之轴结构、设于该第三基台上之第三定位件、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第三基台上之第三支撑结构及设于该第三基台上之另一带动件,其中,该第三定位件之其中一端侧系枢接该轴结构以相对该第三基台进行翻转,该另一带动件则用以驱动该第三定位件,使该第三定位件受力翻转至该第三支撑结构上方,以于该取放组件将该目标物置放于该第三定位件上后,供该第三定位件将该目标物翻转至该第三支撑结构上;成孔装置,系配合该翻转装置作动以用于形成开孔于该目标物之四个脚座上,该成孔装置系包含邻接该第三基台之第四基台、至少一设于该第四基台上之第四定位件、一对应该第四定位件配置之固定结构及设于该第四基台上之成孔件,其中,该第三支撑结构系相对该第三基台位移而将该目标物输送至该第四基台上,且该第四定位件系用以限位该目标物,而令该固定结构接触抵制该目标物于该第四基台上,使该成孔件于该目标物上形成开孔;以及铣沟装置,系配合该运输装置作动以用于沿该目标物之第一表面上之四个边缘加工该目标物表面形成四个沟槽,该铣沟装置系包含第五基台、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第五基台上之铣沟组件、及设于该第五基台上之第五定位件,其中,当该取放组件将该目标物置放于该第五定位件上时,该铣沟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五定位件的四个侧边,使该铣沟组件相对该第五定位件位移以对该目标物进行铣沟加工。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支撑组件系包含一用以导引该取放组件位移之限位件,其内配置有齿条及啮合该齿条且轴接该齿条之齿轮,以藉由该齿轮沿该齿条滚动而位移该取放组件。例如,该取放组件系包含一夹取部及一架设该夹取部之承载部,该承载部枢接该齿轮,且该承载部上配置用以带动该承载部位移之动力部,以驱动该齿轮沿该齿条直线运动。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铣高组件系包含复数个第一铣刀工具、作动该第一铣刀工具之驱动组、一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第一基台上之第一支撑结构及复数个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第一支撑结构上之承载架,该复数个第一铣刀工具与该驱动组藉由该复数个承载架设于该第一基台上之第一支撑结构上,且第一铣刀工具与该驱动组系分别设置于该承载架之相对两侧,该驱动组是马达。例如,该第一支撑结构之相对两侧分别配置有一调整件,该调整件转动一减速机而带动一螺杆转动,以令该螺杆驱动一固定于该承载架上之螺帽上、下运动,使得该螺杆驱动该承载架升降,并一并使该第一铣刀工具位移至所需之高度位置。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铣高装置之带动件系包含一滚珠螺杆、接合该滚珠螺杆之轴承及接合该滚珠螺杆之螺帽,该轴承系设置于一固定于该第一支撑结构侧面上之轴承座上,该螺帽系固定在该第一支撑结构之底部,以当一动力组驱动一减速机转动该滚珠螺杆时,致使该滚珠螺杆旋转而带动该螺帽上之第一支撑结构作直线往复运动一定距离,以令该第一支撑结构同时带动两个该第一铣刀工具完成加工两个该脚座之端面。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铣边组件系包含第二铣刀工具、设于该第二基台上之第二支撑结构、及以可移动方式设于该第二支撑结构上且架设该第二铣刀工具之架座,且藉由一滚珠螺杆转动以驱动一接合该滚珠螺杆并固设于该架座上之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以位移该第二铣刀工具至所需之位置。例如,该第二支撑结构系以可移动方式设于该第二基台上,且该第二支撑结构之位移方向与该架座之位移方向系相互垂直,并藉由另一滚珠螺杆转动以驱动另一接合该滚珠螺杆并固设于该第二支撑结构上之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致使该第二支撑结构相对该第二基台沿该第二定位件边缘直线位移,使该第二铣刀工具能沿该目标物之侧面直线位移,以加工该目标物之凸缘。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翻转装置之第三基台上之另一带动件系包含齿轮与齿条之组合结构,其齿条啮合其齿轮,且该齿轮轴接该轴结构,以令该齿条藉由一气压或油压汽缸之推拉杆带动而进行直线移动,致使该齿轮转动而一并转动该轴结构,以翻转该第三定位件。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成孔装置复包含作动该成孔件之驱动组,其配置有马达机电及汽缸机电,使该驱动组与该成孔件构成一机组,以同时升降及转动该成孔件,以达成该目标物之脚座处所需之沉头孔之钻孔作业。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铣高装置与该铣边装置复包含导轨与滑座之组合,使得该铣高组件与该铣边组件在该导轨与滑座之组合上作直线运动。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铣沟组件系包含第三铣刀工具、设于该第五基台上之第五支撑结构、及以可移动方式设于该第五支撑结构上且架设该第三铣刀工具之架座,且藉由马达带动一滚珠螺杆转动以驱动一接合该滚珠螺杆并固设于该架座上之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以位移该第三铣刀工具至所需之位置。例如,该第五支撑结构系以可移动方式设于该第五基台上,且该第五支撑结构之位移方向与该架座之位移方向系相互垂直,并藉由另一滚珠螺杆转动以驱动另一接合该滚珠螺杆并固设于该第五支撑结构上之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致使该第五支撑结构相对该第五基台沿该第五定位件边缘直线位移,使该第三铣刀工具能分别沿该目标物之第一表面上四个边缘直线位移,以完成加工该目标物上之四个沟槽。或者,该第三铣刀工具系具有锯齿轮片,以马达转动该锯齿轮片,使该锯齿轮片完成加工该目标物上之沟槽。
前述之加工设备中,该运输装置配置复数该取放组件,以令各该取放组件分别设于该铣高装置与该铣边装置之间、该铣边装置与该铣沟装置及该铣沟装置与该翻转装置之间。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主要藉由将该铣高装置、铣边装置、铣沟装置、翻转装置及成孔装置整合于一生产线上,以于单一生产线上可针对高架地板进行脚座高度加工、侧面铣边及钻孔等加工处理,以加快生产时程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人力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衍生而获得其他的附图。所述附图包括: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之前视立体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之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之运输装置之立体示意图;
图1A’是图1A之标示A’处之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B是图1A之另一实施例之前视平面示意图;
图1B’是图1B之上视平面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欲加工之目标物之上视立体示意图;
图1C’是图1C之下视立体示意图;
图1C”是图1C之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已加工完成之目标物之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1D’是图1D之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之铣高装置之立体示意图;
图2B是图2A之另一实施例之上视平面示意图;
图2C是图2B之左视平面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之铣边装置之立体示意图;
图3B是图3A之另一实施例之上视平面示意图;
图3B’是图3B之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之翻转装置及成孔装置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是图4A之另一视角之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B是图4A之另一实施例之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5A是图4A之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B是图5A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之铣沟装置之立体示意图;
图6B是图6A之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6C是图6A之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D是图6A之另一实施例之上视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6E是图6D之侧视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注:1-加工设备;1’-运输装置;10-取放组件;10a-夹取部;10b-承载部;10c-动力部;10d-动力源;100-夹持件;101-伸缩结构;11,11’-支撑组件;110-杆架;111-横梁;112-限位件;112a-齿条;2-铣高装置;2a-铣高组件;20-第一铣刀工具;21-第一基台;21a-导轨与滑座之组合;210-滑块;211-滑轨;22-第一定位件;;22’-框体;220-固定部;;220’-止挡部;23-第一支撑结构;23a-限位挡板;23b-限位器;24-承载架;24’-导引结构;240’-滑轨;241’-滑座;25-调整件;250-转杆;251-转盘;25’-减速机;250’-螺杆;251’-螺帽;26-驱动组;27-带动件;27a-滚珠螺杆;27b-螺帽;27c-轴承;270-轴承座;28-动力组;280-减速机;3,3’-铣边装置;3a-铣边组件;30-第二铣刀工具;31-第二基台;32-第二定位件;320,320’-固定部;33-第二支撑结构;330-滑座;34-架座;340-滑块;35-轨道;36-驱动组;36’-动力源;360’-杆件;37-限位件;38-动力组;38a-第一马达;38b-第二马达;380-滚珠螺杆;39-支撑架;4-翻转装置;40-轴结构;401-轴杆;41-第三基台;42-第三定位件;42’-固定结构;43-第三支撑结构;430-位移部;44-抵靠结构;45-导轨;47-带动件;470-齿条;471-齿轮;48,48’-动力组;480-推拉杆;49-限位开关;5-成孔装置;50-成孔件;51-第四基台;52-第四定位件;520-缓冲件;53-第四支撑结构;54a-固定结构;56-驱动组;56a-马达机电;56b-汽缸机电;57-作动件;6,6’-铣沟装置;6a-铣沟组件;60-第三铣刀工具;600-锯齿轮片;61-第五基台;62-第五定位件;620,620’-固定部;63-第五支撑结构;630-滑座;64-架座;640-滑块;65-轨道;66-驱动组;66’-动力源;660’-杆件;67-限位件;68a-第一马达;68b-第二马达;680-滚珠螺杆;69-支撑架;9,9’-目标物;9a-第一表面;9b-第二表面;9c-侧面;9d-端面;90-脚座;900-开孔;901-沟槽;91-凸缘;A-加工区;B-出料区;D,d-宽度;f1,f2,b1,b2-移动方向;h-高度差;X,Y,Z,Y1-箭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皆为“至少包含”的意思。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之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之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之其他优点及功效。
图1及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1之立体示意图。如图1及图1’所示,该加工设备1系包括:一运输装置1’、一铣高装置2、一铣边装置3、一铣沟装置6、一翻转装置4以及一成孔装置5。
于本实施例中,该加工设备1系将生产线之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如箭头方向Y),且将垂直该生产线之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如箭头方向X),而将沿该加工设备1之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如箭头方向Z)。应可理解地,该方位系用于说明本实施例之配置,并无特别限制。
所述之运输装置1’系用于输送(如夹取)目标物9至所需之生产线之加工位置上,故该运输装置1’系配置于该铣高装置2、铣边装置3、铣沟装置6、翻转装置4及成孔装置5等用以放置该目标物9之上方周围处,以利于将该目标物9置放于该铣高装置2、铣边装置3、翻转装置4及/或成孔装置5上。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该运输装置1’系包含至少一取放组件10及一以可位移方式架设该取放组件10之支撑组件11,以令该取放组件10用于取放该目标物9,且使该取放组件10配合该支撑组件11位移以移动该目标物9。例如,该支撑组件11是框架结构,其具有两组立设于基础表面(如地板上)相对两侧之门型杆架110及跨设于该些杆架110间的横梁111,且该横梁111位于该铣高装置2、铣边装置3、铣沟装置6、与翻转装置4的上方处以作为该取放组件10位移之路径。较佳地,如图1B及图1B’所示之支撑组件11’,该横梁111上可配置一用以导引该取放组件10位移之限位件112,如直线轨道结构,其配置有至少一齿条112a(如图1A’所示)及啮合该齿条112a且轴接该取放组件10之齿轮(图略),以藉由一动力部10c(如马达或驱动电机)转动该齿轮而使该齿轮沿该齿条112a滚动以直线位移该取放组件10,使该取放组件10藉由该限位件112能稳定直线位移于两杆架110之间。应可理解地,有关该支撑组件11,11’之种类繁多,并无特别限制。
再者,该取放组件10系包含一具有夹持件100之夹取部10a及一用以架设该夹取部10a之承载部10b。例如,该夹取部10a之夹持件100可依需求调整宽度D以夹取不同宽度的目标物9,其中,可使用油压缸或气压缸(其作为动力源10d)控制两个之夹持件100之距离,以夹紧或放松目标物9,且该承载部10b是移动机架,其以垂直该横梁111之方式架设于该横梁111(或该限位件112)上,并枢接一齿轮(未图示),其中,该齿轮(未图示)啮合于一齿条112a(如图1A’所示),以令该齿轮藉由一动力部10c(如图1B所示)驱动以在该齿条112a上作直线运动,使得该取放组件10可在一滑座(如该承载部10b)与滑轨组件(如该限位件112及其上之齿条112a与齿轮)上朝箭头方向Y作直线来回运动。具体地,该夹取部10a藉由复数动力源10d(如图1A所示之气压或油压汽缸)带动该些夹持件100外伸或内缩(朝箭头方向Y),以产生张开或夹住动作,且于该承载部10b底部系配置一连接该夹取部10a之伸缩结构101,以升降该夹取部10a。较佳地,如图1B所示,该承载部10b上方可配置该用以带动该承载部10b位移之动力部10c,且该动力部10c可为一马达,以驱动该齿轮在该齿条112a上作直线运动。
又,该取放组件10之数量可依需求设定。例如,于对应该铣高装置2、铣边装置3、铣沟装置6与翻转装置4之加工处之间分别配置该取放组件10,故至少设置两组取放组件10。具体地,各该取放组件10分别设于该铣高装置2与该铣边装置3之间、该铣边装置3与该铣沟装置6及该铣沟装置6与该翻转装置4之间,且可依需求将该取放组件10增设于该杆架110与该铣高装置2之间(如图1B所示之虚线),使该些取放组件10作为该目标物9之中间转运组件,以藉由不断取放该目标物9至各加工处,俾完成整个生产线之加工处理流程。
另外,该目标物9是高架地板,如图1C、图1C’及图1C”所示,其具有相对之第一表面9a(如地板面)与第二表面9b(如底侧端部)及邻接该第一与第二表面9a,9b之侧面9c。例如,该目标物9系大致呈矩形体(如正方形板),该目标物9底部(如该第二表面9b之侧,其为高架地板底部)是蜂巢状,并于该目标物9之第二表面9b之四个角落上形成有脚座90,以于该四个脚座90设置开孔900(如图1D所示),以供使用螺丝分别将四个脚座90固定于该高架地板用之支撑脚架上。具体地,该脚座90之端面9d系微凸出(如图1C”所示之高度差h)该目标物9之第二表面9b,且于该第一表面9a之边缘系形成有凸出该侧面9c之凸缘91,该凸缘91即为该铣边装置3需加工高架地板之四个边缘,并于该第一表面9a上沿该高架地板之四个边缘加工出四个沟槽901(如图1D’所示)。本实施例之目标物9是高架地板,故以下将该目标物9称为高架地板。
所述之铣高装置2系设于整个生产线之加工处理流程之最前期,其配合该运输装置1’作动,以用于加工该脚座90之端面9d,例如,清除该高架地板之四个脚座90之端面9d毛边,以加工处理该高架地板所需的高度尺寸。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该铣高装置2系包含至少一铣高组件2a、一用以配置该铣高组件2a之第一基台21及平行设于该第一基台21中心处之第一定位件22,使该铣高组件2a对应该第一定位件22并相对该第一定位件22升降,以调整对该目标物9(高架地板)之铣高加工量,该铣高加工量设定完成后,再进行水平移动以对该目标物9之脚座90加工,并于完成该目标物9之铣高处理后,令该取放组件10将该目标物9从该第一定位件22上移开。例如,该第一定位件22是框架体(如图2A所示之平行架或如图2B所示之正方形框体22’),且该铣高组件2a系配置于该第一定位件22之相对两侧(如前、后侧),该第一定位件22之相对两侧之外侧可依需求配置至少一固定部220(如转角缸夹具)。于使用时,本实施例之固定部220使用转角缸夹具,将该高架地板固定于该第一基台21上,并分别于该些第一定位件22之其中一侧各设置至少一个转角缸夹具,以于进行铣除作业之过程中,限制该高架地板位移而避免偏离该第一定位件22;进一步,可于该第一定位件22之外侧及垂直于该第一定位件22设置该转角缸夹具之侧之另一侧配置至少一止挡部220’,该止挡部220’挡住该高架地板之侧面9c,以利于作业员将目标物9置放(如朝箭头方向Y1)于该第一定位件22上。应可理解地,亦可令该取放组件10从进料处(其位于左侧杆架110旁,图略)夹取需加工处理的目标物9并将其放置于该第一定位件22上之加工位置。
再者,各该铣高组件2a系包含复数个第一铣刀工具20、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第一基台21上之复数个第一支撑结构23、及分别设于该第一支撑结构23两侧上并架设该些第一铣刀工具20之承载架24,其中,本实施例共设置两个独立之第一支撑结构23及四个独立之该承载架24,且一个独立之第一支撑结构23及两个独立之该承载架24系作为一机组(本实施系显示两机组),以令该两机组分别平行设置于该第一定位件22之相对两侧,且单一机组中之两个独立之该承载架24分别固定于一个独立之第一支撑结构23之相对两侧上,使得该承载架24上之复数第一铣刀工具20可同时由同一个动力组28驱动,以快速加工该目标物9之脚座90至所需的高度。例如,该承载架24系呈L形架体,其相对两端侧上分别配置一驱动组26(如图2A或图2B所示)及该第一铣刀工具20,以藉由该驱动组26作动该第一铣刀工具20。具体地,该驱动组26是马达,其作动该第一铣刀工具20转动以加工该目标物9之脚座90至所需的高度。
又,较佳地,该第一支撑结构23是座体,其上配置有一如转杆250与转盘251组合之调整件25,该调整件25系包含一转杆250及一转动该转盘251,如图2A或图2B所示,以藉由手动该转杆250转动该转盘251,令该调整件25转动一减速机25’,该减速机25’再带动一螺杆250’转动,该螺杆250’再驱动一螺帽251’进行上、下运动,因该螺帽251’固定于该承载架24上,使得该螺杆250’可驱动该承载架24升降(如箭头方向Z),并使该第一铣刀工具20位移至所需之高度位置。例如,该承载架24可藉由一导引结构24’位移,该导引结构24’包含滑轨240’与滑座241’,其中,该滑轨241’分别固定于该第一支撑结构23上之相对两侧之表面上,该滑座241’分别固定于该承载架24上,使得该转杆250转动该转盘251时,可分别各自带动该承载架24上之第一铣刀工具20在该滑轨241’上沿上、下方向(如箭头方向Z)直线移动,并依该调整件25上之数值仪表上之刻度尺调整该第一铣刀工具20至欲加工该脚座90所需的高度。具体地,该调整件25之转盘251上可配置一数值仪表(图未示),以明确控制该承载架24之高度位置,使该第一铣刀工具20能铣出该目标物9之四个脚座90所需之高度,如从铣前高架地板之高度56㎜至铣后55㎜。
另外,该第一基台21上可依需求设置一带动该第一支撑结构23位移之带动件27及一作动该带动件27之动力组28。例如,该动力组28是马达,其藉由一减速机280固设于该第一基台21之侧面上,且该带动件27系包含一滚珠螺杆27a、轴承27c(如图2B所示)及螺帽27b,其中,该轴承27c系设置于一轴承座270上,并将该螺帽27b固定在该第一支撑结构23之底部,当该动力组28驱动一减速机280转动该滚珠螺杆27a时,使得该滚珠螺杆27a旋转时可带动该螺帽27b上之第一支撑结构23作直线往复运动一定距离,其中,该距离大于或等于脚座90之宽度d(如图1C”所示),致使该滚珠螺杆27a带动该第一支撑结构23靠近或远离该第一定位件22,且可于该第一支撑结构23侧面上设置至少一限位挡板23a,并于该第一基台21上设置至少一限位器23b,以藉由该限位挡板23a接触该限位器23b之位置而控制该第一铣刀工具20之加工行程。具体地,如图2C所示,一导轨与滑座之组合21a系于该第一支撑结构23底部配置复数滑块210以作为滑座,且于该第一基台21上配置复数对应接合该滑块210之滑轨211以作为导轨,本实施例之滑块210与滑轨211共分别设置两个,使该滑块210沿该滑轨211直线移动,令该带动件27可同时带动该第一支撑结构23及其上之两个承载架24与固定于该些承载架24上之该两个驱动组26与该两个第一铣刀工具20一并相对该第一基台21位移一定距离(大于或等于脚座90之宽度d),以加工四个脚座90之端面9d,达成该高架地板所需之高度。
所述之铣边装置3系配合该运输装置1’作动以用于加工该目标物9之凸缘91,例如,清除该高架地板之四周侧边的毛边,以加工处理该高架地板的四个边缘尺寸。具体地,藉由人机操控介面以可程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方式输入加工数值,以控制欲加工处理该高架地板的四个边缘尺寸。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A、图3B及图3B’所示,该铣边装置3系包含至少一铣边组件3a、一用以配置该铣边组件3a之第二基台31、及设于该第二基台31中心处之第二定位件32,以令该取放组件10将该目标物9置放于该第二定位件32上,使该铣边组件3a相对该第二定位件32位移以进行该目标物9之铣边处理。例如,该第二定位件32是一正方形置放平台,该高架地板放置于该置放平台上,以令该铣边组件3a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定位件32的四个侧边(共四组铣边组件3a),且该置放平台外侧可依需求配置复数固定部320,320’,以限制该目标物9位移而避免偏位。具体地,于该第二基台31之前、后两侧上分别设置支撑架39,以于该支撑架39上架设该固定部320,故当该目标物9置放于该置放平台上后,藉由该些固定部320对角压紧夹固该目标物9之脚座90,以防止该目标物9于铣边过程中发生偏位,且该固定部320’亦可配置于该置放平台之上方,以藉由一动力源36’(如图3B’所示之油压或气压汽缸)之杆件360’进行伸缩动作而下压或上拉该些固定部320’时,该些固定部320’会压制或分离该目标物9之第二表面9b。
再者,各该铣边组件3a系包含一第二铣刀工具30、一设于该第二基台31上之第二支撑结构33、及一设于该第二支撑结构33上以架设该第二铣刀工具30之架座34,且该架座34系以可移动方式设于该第二支撑结构33上,以位移该第二铣刀工具30至所需之位置。例如,采用导轨与滑座之组合,于该第二支撑结构33上侧配置有一轨道35,以令该架座34下方之滑块340配合该轨道35,使该第二铣刀工具30直线短距离位移至所需之加工位置。具体地,该架座34配置一驱动组36及该第二铣刀工具30,以藉由该驱动组36作动该第二铣刀工具30转动,使该第二铣刀工具30于目标位置处(如贴合该目标物9之侧面9c之凸缘91)移除该目标物9之凸缘91之毛边。该驱动组36例如为一马达。
又,该第二支撑结构33是板座体,其以可位移之方式配置于该第二基台31上。例如,该第二基台31上复设有一限制该第二支撑结构33位移方向之限位件37及一带动该第二支撑结构33与该架座34位移之动力组38,如图3B所示。具体地,采用导轨与滑座之组合,该限位件37是双轨道结构,该双轨道结构系固定于第二基台31上,该第二支撑结构33之底部固定一滑座330,并于该第二支撑结构33之底部固定一滚珠螺帽(图略)与一接合该滚珠螺帽之滚珠螺杆380,该动力组38系包含一第一马达38a,以令该第一马达38a带动该滚珠螺杆380转动并驱动该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使得该第二支撑结构33相对该第二基台31沿该第二定位件32边缘直线长距离位移,使该第二铣刀工具30能沿该目标物9之侧面9c直线长距离位移,以加工该目标物9之凸缘91。
另外,该动力组38复包含一第二马达38b,且该第二支撑结构33上固定有一轨道35,该架座34底部固定一滑块340,该滑块340在该轨道35上移动,使该第二马达38b带动该架座34相对该第二支撑结构33直线位移,因而该第二铣刀工具30能直线位移至所需之平面位置,以接近或远离该第二定位件32。例如,基于该第二定位件32之其中一侧边,第二支撑结构33之位移方向(如图3B所示之移动方向f2,b2)与架座34之位移方向(如图3B所示之移动方向f1,b1)系相互垂直。具体地,该架座34下侧固定一滚珠螺帽(图略)与接合该滚珠螺帽之滚珠螺杆(图略),以令该第二马达38b转动该滚珠螺杆,因滚珠螺杆仅原地旋转未移动,故该滚珠螺杆致动该滚珠螺帽产生直线位移,以令该滚珠螺帽直线驱动该架座34沿该轨道35位移,使该第二铣刀工具30直线位移至所需之加工位置。
所述之翻转装置4系配合该运输装置1’作动以用于针对该目标物9之第一表面9a或第二表面9b进行翻转,例如,将清除毛边后的高架地板翻转而使其第一表面9a朝上。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A或图4B所示,该翻转装置4系包含一第三基台41、一设于该第三基台41上之轴结构40、一设于该第三基台41上之第三定位件42、及一以可位移方式设于该第三基台41上之第三支撑结构43,且该第三定位件42之其中一端侧系枢接一设于该第三基台41上之轴结构40以相对该第三基台41进行翻转,使该第三定位件42受力翻转而位于该第三支撑结构43上方,以于该取放组件10将该目标物9置放于该第三定位件42上后,该第三定位件42将该目标物9转承至该第三支撑结构43上。
再者,该第三定位件42之前、后侧可依需求配置至少一固定结构42’,以限制该目标物9位移而避免偏离该第三定位件42,且该第三基台41上可依需求配置一抵靠结构44,以顶置该第三定位件42之另一端侧。具体地,藉由一油压汽缸(图略)推拉该固定结构42’,使该固定结构42’接合或分离该第三定位件42,且该固定结构42’抵靠或分离该目标物9。
又,该第三支撑结构43是送料板,且该第三基台41上于对应该第三支撑结构43处设置一组导轨45,以令该第三支撑结构43可沿该导轨45移动于该第三定位件42与该成孔装置5之间。例如,该第三支撑结构43底侧配置有复数位移部430(如滑块),以藉由该些位移部430接合该导轨45,使该第三支撑结构43能沿该导轨45直线移动,令该第三支撑结构43靠近或远离该第三定位件42。具体地,藉由一油压汽缸(图略)拉动该第三支撑结构43,使该第三支撑结构43沿该导轨45直线移动。
另外,该第三定位件42是翻转板,且该第三基台41上系于前侧或后侧处设置一带动件47(如图4A所示),以带动该第三定位件42进行翻转动作。例如,该带动件47系包含一齿轮471与一齿条470(如图4A’所示),其齿条470啮合其齿轮471,且该齿轮471轴接该轴结构40之轴杆401,以当该齿条470直线移动时,会带动该齿轮471转动,使该齿轮471转动该轴杆401,以翻转该第三定位件42而位于该第三支撑结构43上方。具体地,藉由一动力组48(如气压或油压汽缸)之推拉杆480带动该齿条470直线进退,以转动该齿轮471。较佳地,可于该第三基台41上配置至少一限位开关49,以控制该推拉杆480之伸缩距离,使该齿条470带动该齿轮471之旋转幅度,以稳定翻转该第三定位件42。
所述之成孔装置5系配合该翻转装置4作动以用于形成至少一开孔900(如图1D所示之沉头孔)于该目标物9之第一表面9a上,例如,在高架地板的脚座90处进行钻孔以形成该高架地板的定位孔。
于本实施例中,该翻转装置4与该成孔装置5系设于同一加工位置,故该翻转装置4与该成孔装置5系配合同一组运输装置1’之运作,且如图4A及图5A所示,该成孔装置5系包含一邻接该第三基台41之第四基台51、至少一设于该第四基台51上之第四定位件52、一设于该第四基台51上之第四支撑结构53、及至少一设于该第四支撑结构53上之成孔件50,且藉由设置油压或气压组件(如另一动力组48’),以令该第三支撑结构43相对该第三基台41位移而将该目标物9输送至该第四基台51上,使该成孔件50于该目标物9上形成开孔900。例如,该第四基台51与第三基台41可为共平面配置,且该第四基台51系定义出一加工区A及一出料区B,以令该第四定位件52设于该加工区A边缘以定位该目标物9,且令该第四支撑结构53罩盖于该加工区A上方,使该成孔件50位于该加工区A上方,并使该导轨45延伸至该第四基台51之加工区A中。具体地,该第三支撑结构43沿该导轨45将高架地板运送至该加工区A后,该第四定位件52限位该目标物9,以有利该目标物9定位于第四基台51上。
再者,该第四定位件52系对应该第四基台51之边缘配置,以限制该目标物9位移,致使该目标物9不会于该加工区A中发生偏转。具体地,依据该送料(该第三基台41至该加工区A)或该导轨45之路径方向,该第四定位件52系配置于该送料路径之终点处,如该加工区A之后侧及右侧,以达到限制该送料板位移之目的。例如,该第四定位件52于顶端配置有缓冲件520(如转轮、轴承或其它等),以顺向滑移式接触该目标物9,使该送料板及其上之目标物9进入该加工区A时不会强力卡制,以减缓摩擦力。
又,该第四支撑结构53是框架体,其对应该加工区A之范围而罩盖于该加工区A之上方,其上可依需求配置至少一驱动组56,以作动该成孔件50(如图5A所示)。例如,该驱动组56系配置有马达机电56a及汽缸机电56b,以驱动该成孔件50同时垂直升降及转动,藉以针对高架地板之脚座90处进行钻孔而形成沉头孔,且该成孔件50是台阶钻形式(如图5B所示),其布设于该第四支撑结构53之角落。具体地,该驱动组56与该成孔件50系构成一机组,如空油压自动钻孔机,其藉由马达机电56a转动该成孔件50,且藉由油压或气压汽缸机电56b升降该成孔件50。应可理解地,有关该第四支撑结构53之构造及该驱动组56与该成孔件50之配置均可依需求设计,如图4B所示之第四支撑结构53’,并无特别限制。
另外,可藉由固定结构54a接触抵制该目标物9。例如,该固定结构54a系如物理性压头或真空吸附头,以配置于该第四支撑结构53下侧,且可藉由设置油压或气压组件(图略)以驱动该固定结构54a压制该目标物9。较佳地,于该加工区A处系对应该出料区B之方向配置一前端如耙状之作动件57,其为伸缩结构,使用油压或气压组件(图略)以推动该加工区A中之目标物9之侧面9c,使该目标物9于该加工区A完成加工后会受力而位移至该出料区B。
所述之铣沟装置6系配合该运输装置1’作动以用于加工该目标物9之沟槽901,以达成用以配置该高架地板所用之镶边条之沟槽901。具体地,藉由人机操控介面以可程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方式输入加工数值,以控制欲加工处理该高架地板的四个沟槽901尺寸。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A、图6B、图6C、图6D及图6E所示,该铣沟装置6,6’之配置大致同于该铣边装置3,3’,其包含至少一铣沟组件6a、一用以配置该铣沟组件6a之第五基台61、及设于该第五基台61中心处之第五定位件62,以令该取放组件10将该目标物9置放于该第五定位件62上,使该铣沟组件6a相对该第五定位件62位移以进行该目标物9之铣沟加工。例如,该第五定位件62是一正方形置放平台,该高架地板放置于该置放平台上,以令该铣沟组件6a分别设置于该第五定位件62的四个侧边(共四组铣沟组件6a),且该置放平台外侧可依需求配置复数固定部620,620’,以限制该目标物9位移而避免偏位。具体地,于该第五基台61之前、后两侧上分别设置支撑架69,以于该支撑架69上架设该固定部620,故当该目标物9置放于该置放平台上后,藉由该些固定部620对角压紧夹固该目标物9之脚座90,以防止该目标物9于铣边过程中发生偏位,且该固定部620’亦可配置于该置放平台之上方,以藉由一动力源66’(如图6E所示之油压或气压汽缸)之杆件660’进行伸缩动作而下压或上拉该些固定部620’时,该些固定部620’会压制或分离该目标物9之第二表面9b。
再者,各该铣沟组件6a系包含一第三铣刀工具60、一设于该第五基台61上之第五支撑结构63、及一设于该第五支撑结构63上以架设该第三铣刀工具60之架座64,且该架座64系以可移动方式设于该第五支撑结构63上,以位移该第三铣刀工具60至所需之位置。例如,采用导轨与滑座之组合,于该第五支撑结构63上侧配置有一轨道65,以令该架座64下方之滑块640配合该轨道65,使该第三铣刀工具60直线短距离位移至所需之加工位置。具体地,该第三铣刀工具60系具有锯齿轮片600,该架座64配置一驱动组66及该第三铣刀工具60,以藉由该驱动组66作动该锯齿轮片600转动,使该锯齿轮片600分别于目标位置处(如贴合该目标物9之第一表面9a上沿该高架地板之四个边缘之沟槽901位置)完成加工该目标物9之四个沟槽901。该驱动组66例如为一马达。较佳地,调整该第三铣刀工具60之高度位置(于箭头方向Z上之位置),以控制该沟槽901之深度。
又,该第五支撑结构63是板座体,其以可位移之方式配置于该第五基台61上。例如,该第五基台61上复设有一限制该第五支撑结构63位移方向之限位件67及一带动该第五支撑结构63与该架座64位移之动力组68,如图6D所示。具体地,采用导轨与滑座之组合,该限位件67是双轨道结构,该双轨道结构系固定于第五基台61上,该第五支撑结构63之底部固定一滑座630,并于该第五支撑结构63之底部固定一滚珠螺帽(图略)与一接合该滚珠螺帽之滚珠螺杆680,该动力组68系包含一第一马达68a,以令该第一马达68a带动该滚珠螺杆680转动并驱动该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使得该第五支撑结构63相对该第五基台61沿该第五定位件62边缘直线长距离位移,使该第三铣刀工具60能沿该目标物9之沟槽901位置直线长距离位移,以加工该目标物9形成四个沟槽901。
另外,该动力组68复包含一第二马达68b,且该第五支撑结构63上固定有一轨道65,该架座64底部固定一滑块640,该滑块640在该轨道65上移动,使该第二马达68b带动该架座64相对该第五支撑结构63直线位移,因而该第三铣刀工具60能直线位移至所需之平面位置,以接近或远离该第五定位件62。例如,基于该第五定位件62之其中一侧边,第五支撑结构63之位移方向(如图6D所示之移动方向f2,b2)与架座64之位移方向(如图6D所示之移动方向f1,b1)系相互垂直。具体地,该架座64下侧固定一滚珠螺帽(图略)与接合该滚珠螺帽之滚珠螺杆(图略),以令该第二马达68b转动该滚珠螺杆,因滚珠螺杆仅原地旋转未移动,故该滚珠螺杆致动该滚珠螺帽产生直线位移,以令该滚珠螺帽直线驱动该架座64沿该轨道65位移,使该第三铣刀工具60直线位移至所需之加工位置。
当于生产线上使用该加工设备1时,藉由该运输装置1’之其中一取放组件10将单一目标物9运送至该铣高装置2中,以令该铣高装置2对该目标物9之四个脚座90进行铣高作业(即铣削毛边)。待完成铣高作业完成后,藉由该运输装置1’之另一取放组件10将该目标物9从该铣高装置2运送至该铣边装置3以进行铣边作业,使该铣边装置3对该目标物9的四个侧面9c上之凸缘91铣削毛边。待完成铣边作业完成后,藉由该运输装置1’之另一取放组件10将该目标物9从该铣边装置2运送至该铣沟装置6以进行铣沟作业,使该铣沟装置6对该目标物9的第一表面9a上沿该高架地板之四个边缘加工该目标物9而形成四个沟槽901。
于本实施例中,藉由该铣边装置3之铣边组件3a之回圈式位移(如图3B所示之移动方向f1,f2,b1,b2)设计,以避免该铣边组件3a重复铣除同一侧面9c上之凸缘91,因而能避免该目标物9之侧面9c上之凸缘91过度铣除而损坏或该铣边组件3a发出机械噪音。同理地,藉由该铣沟装置6之铣沟组件6a之回圈式位移(如图6D所示之移动方向f1,f2,b1,b2)设计,以避免该铣沟组件6a重复铣除同一沟槽901,因而能避免该目标物9之沟槽901过度铣除而损坏或该铣沟组件6a发出机械噪音。
由于前期铣削作业系针对高架地板的底部(该目标物9之第二表面9b)及沟槽901进行加工处理,而后期钻孔作业需于高架地板的顶面(该目标物9之第一表面9a)进行加工处理,故于进行钻孔作业前,需先将高架地板翻面。因此,藉由该运输装置1’之另一取放组件10将该目标物9从该铣沟装置6运送至翻转装置4之第三定位件42上,再藉由带动件47转动该轴结构40,以令该第三定位件42沿该轴结构40翻转,使该目标物9翻转180度后而置放在该第三支撑结构43上,之后,藉由该导轨45将第三支撑结构43滑移至该成孔装置5之加工区A中。
最后,藉由该成孔装置5进行该目标物9之脚座90处所需之沉头孔之钻孔作业(如图1D及图1D’所示之开孔900),且待结束该钻孔动作后,再藉由该作动件57将该完成加工处理之目标物9’(如图1D及图1D’所示)推送至该出料区B,以完成整个高架地板的加工处理流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加工设备1,主要藉由将该铣高装置2、铣边装置3、铣沟装置6、翻转装置4及成孔装置5整合于一生产线上,以于单一生产线上可针对高架地板进行脚座90高度加工、凸缘91铣边、沟槽901铣沟及钻孔等加工处理,以加快生产时程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人力付出。
上述实施例系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之申请专利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包括:
运输装置,包含支撑组件、及至少一以可位移方式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之取放组件,以令所述取放组件用于取放目标物,且使所述取放组件配合所述支撑组件位移以移动所述目标物,其中,所述目标物具有相对之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邻接所述第一与第二表面之侧面及凸出所述侧面之凸缘,且所述第二表面之四个角落上具有四个脚座;
铣高装置,配合所述运输装置作动以用于加工所述目标物之脚座之端面,所述铣高装置包含铣高组件、配置所述铣高组件之第一基台、平行设于所述第一基台上之第一定位件、对应所述第一定位件配置之固定部及带动所述铣高组件位移之带动件,其中,当所述目标物置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时,所述固定部将所述目标物压制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所述铣高组件则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之相对两侧,供所述带动件驱动所述铣高组件进行直线运动,以对所述目标物进行铣高处理,并于完成所述目标物之铣高处理后,令所述取放组件将所述目标物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移开;
铣边装置,配合所述运输装置作动以用于加工所述目标物之凸缘,所述铣边装置包含第二基台、以可位移方式设于所述第二基台上之铣边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基台上之第二定位件及对应所述第二定位件配置之另一固定部,其中,当所述取放组件将所述目标物置放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时,以由所述另一固定部将所述目标物压制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且所述铣边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四个侧边,使所述铣边组件相对所述第二定位件位移以对所述目标物进行铣边处理;
翻转装置,配合所述运输装置作动以用于针对所述目标物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进行翻转,所述翻转装置包含第三基台、设于所述第三基台上之轴结构、设于所述第三基台上之第三定位件、以可位移方式设于所述第三基台上之第三支撑结构及设于所述第三基台上之另一带动件,其中,所述第三定位件之其中一端侧枢接所述轴结构以相对所述第三基台进行翻转,所述另一带动件则用以驱动所述第三定位件,使所述第三定位件受力翻转至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上方,以于所述取放组件将所述目标物置放于所述第三定位件上后,供所述第三定位件将所述目标物翻转至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上;
成孔装置,配合所述翻转装置作动以用于形成开孔于所述目标物之四个脚座上,所述成孔装置包含邻接所述第三基台之第四基台、至少一设于所述第四基台上之第四定位件、一对应所述第四定位件配置之固定结构及设于所述第四基台上之成孔件,其中,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三基台位移而将所述目标物输送至所述第四基台上,且所述第四定位件用以限位所述目标物,而令所述固定结构接触抵制所述目标物于所述第四基台上,使所述成孔件于所述目标物上形成开孔;以及
铣沟装置,配合所述运输装置作动以用于沿所述目标物之第一表面上之四个边缘加工所述目标物表面形成四个沟槽,所述铣沟装置包含第五基台、以可位移方式设于所述第五基台上之铣沟组件、及设于所述第五基台上之第五定位件,其中,当所述取放组件将所述目标物置放于所述第五定位件上时,所述铣沟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五定位件的四个侧边,使所述铣沟组件相对所述第五定位件位移以对所述目标物进行铣沟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含一用以导引所述取放组件位移之限位件,其内配置有齿条及啮合所述齿条且轴接所述齿条之齿轮,以藉由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滚动而位移所述取放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组件包含一夹取部及一架设所述夹取部之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枢接所述齿轮,且所述承载部上配置用以带动所述承载部位移之动力部,以驱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直线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高组件包含复数个第一铣刀工具、作动所述第一铣刀工具之驱动组、一以可位移方式设于所述第一基台上之第一支撑结构及复数个以可位移方式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之承载架,所述复数个第一铣刀工具与所述驱动组藉由所述复数个承载架设于所述第一基台上之第一支撑结构上,且第一铣刀工具与所述驱动组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架之相对两侧,所述驱动组为马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之相对两侧分别配置有一调整件,所述调整件转动一减速机而带动一螺杆转动,以令所述螺杆驱动一固定于所述承载架上之螺帽上、下运动,使得所述螺杆驱动所述承载架升降,并一并使所述第一铣刀工具位移至所需之高度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高装置之带动件包含一滚珠螺杆、接合所述滚珠螺杆之轴承及接合所述滚珠螺杆之螺帽,所述轴承设置于一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侧面上之轴承座上,所述螺帽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之底部,以当一动力组驱动一减速机转动所述滚珠螺杆时,致使所述滚珠螺杆旋转而带动所述螺帽上之第一支撑结构作直线往复运动一定距离,以令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同时带动两个所述第一铣刀工具完成加工两个所述脚座之端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边组件包含第二铣刀工具、设于所述第二基台上之第二支撑结构、及以可移动方式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且架设所述第二铣刀工具之架座,且藉由一滚珠螺杆转动以驱动一接合所述滚珠螺杆并固设于所述架座上之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以位移所述第二铣刀工具至所需之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以可移动方式设于所述第二基台上,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位移方向与所述架座之位移方向相互垂直,并藉由另一滚珠螺杆转动以驱动另一接合所述滚珠螺杆并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之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致使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二基台沿所述第二定位件边缘直线位移,使所述第二铣刀工具能沿所述目标物之侧面直线位移,以加工所述目标物之凸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之第三基台上之另一带动件包含齿轮与齿条之组合结构,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且所述齿轮轴接所述轴结构,以令所述齿条藉由一气压或油压汽缸之推拉杆带动而进行直线移动,致使所述齿轮转动而一并转动所述轴结构,以翻转所述第三定位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装置更包含作动所述成孔件之驱动组,其配置有马达机电及汽缸机电,使所述驱动组与所述成孔件构成一机组,以同时升降及转动所述成孔件,以达成所述目标物之脚座处所需之沉头孔之钻孔作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高装置与所述铣边装置更包含导轨与滑座之组合,使得所述铣高组件与所述铣边组件在所述导轨与滑座之组合上作直线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沟组件包含第三铣刀工具、设于所述第五基台上之第五支撑结构、及以可移动方式设于所述第五支撑结构上且架设所述第三铣刀工具之架座,且藉由马达带动一滚珠螺杆转动以驱动一接合所述滚珠螺杆并固设于所述架座上之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以位移所述第三铣刀工具至所需之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撑结构以可移动方式设于所述第五基台上,且所述第五支撑结构之位移方向与所述架座之位移方向相互垂直,并藉由另一滚珠螺杆转动以驱动另一接合所述滚珠螺杆并固设于所述第五支撑结构上之滚珠螺帽作直线运动,致使所述第五支撑结构相对所述第五基台沿所述第五定位件边缘直线位移,使所述第三铣刀工具能分别沿所述目标物之第一表面上四个边缘直线位移,以完成加工所述目标物上之四个沟槽。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铣刀工具具有锯齿轮片,以马达转动所述锯齿轮片,使所述锯齿轮片完成加工所述目标物上之沟槽。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配置复数所述取放组件,以令各所述取放组件分别设于所述铣高装置与所述铣边装置之间、所述铣边装置与所述铣沟装置及所述铣沟装置与所述翻转装置之间。
CN202020619911.3U 2020-04-22 2020-04-22 加工设备 Active CN212371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9911.3U CN212371603U (zh) 2020-04-22 2020-04-22 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9911.3U CN212371603U (zh) 2020-04-22 2020-04-22 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1603U true CN212371603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61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9911.3U Active CN212371603U (zh) 2020-04-22 2020-04-22 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1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5904A (zh) 加工设备
CN212552662U (zh) 加工设备
CN111558833A (zh) 加工设备
TWM595011U (zh) 加工設備
CN111215676A (zh) 铣高装置
CN111604692A (zh) 加工设备
CN218800400U (zh) 加工设备
CN212371603U (zh) 加工设备
CN211759781U (zh) 加工设备
CN212371267U (zh) 铣沟装置
TWM598746U (zh) 加工設備
CN115673879A (zh) 加工设备
US20230036180A1 (en) Machining apparatus
CN111545811A (zh) 用于地板加工的多工装置
CN111515442A (zh) 铣沟装置
TWI718015B (zh) 加工設備
CN212144655U (zh) 铣边装置
TWM629864U (zh) 加工設備
CN212371263U (zh) 用于地板加工的多工装置
CN218225471U (zh) 成孔装置
CN219853131U (zh) 加工设备
CN217728096U (zh) 加工设备
TWM624285U (zh) 銑高裝置及其銑高組件
TWI754262B (zh) 加工設備
CN116652598A (zh) 加工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