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4707U - 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4707U
CN212354707U CN202020571390.9U CN202020571390U CN212354707U CN 212354707 U CN212354707 U CN 212354707U CN 202020571390 U CN202020571390 U CN 202020571390U CN 212354707 U CN212354707 U CN 212354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folding
layer
side plate
cushion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13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宪涛
傅秋佳
梁奕昆
钱俊敏
陆望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13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4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4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4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缓冲内衬,其包括主体层及设置在主体层表面的表皮层。主体层被裁切成相互分离的底板及折叠组件,且底板及折叠组件之间通过表皮层相互连接。折叠组件能够相对于底板进行折叠,从而形成三维立体状。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缓冲内衬的包装组件,在长度及宽度方向的尺寸都能够根据需要改变,通用性强;将缓冲内衬直接进行折叠就能由二维平面状变成三维立体状,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常用的发泡内衬,都是由塑料原料挤压生成的高泡沫制品。它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弹性,轻便,灵活并具有一定的韧性。还具有隔水防潮,隔热,隔音,防摩擦,抗老化,耐腐蚀等特点。但是所有的发泡内衬都是形状固定的,需要根据物品的尺寸选择合适的缓冲件,因此需要生产多种型号的的缓冲件,导致通用性较差。同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糊和工序,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通用性高,且生产效率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内衬,其包括主体层及设置在主体层表面的表皮层。主体层被裁切成相互分离的底板及折叠组件,且底板及折叠组件之间通过表皮层相互连接。所述表皮层为可弯折层,以使所述折叠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折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上设置有能够沿底板的长度及宽度方向进行伸缩的伸缩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伸缩机构在拉伸状态为蜂窝状结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空的六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伸缩机构设置在底板的中心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包括多个区块,相邻两个区块之间均设置有伸缩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体及第二折叠体。第一折叠体的结构与第二折叠体的结构相互对称,且分别设置在底板的相对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折叠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通过卡合机构进行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合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槽及卡扣。卡槽为外窄内宽的结构,其开口处最窄,朝向内部延伸逐渐变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与第一折叠体的连接处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起。底板与第二折叠体的连接处形成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起。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装组件,其包括外包装盒及上述的缓冲内衬。缓冲内衬设置在外包装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的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在长度及宽度方向的尺寸都能够根据需要改变,通用性强;将缓冲内衬直接进行折叠就能由二维平面状变成三维立体状,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内衬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缓冲内衬沿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缓冲内衬的平铺状态的拉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内衬的平铺状态的拉伸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缓冲内衬的平铺状态的压缩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内衬的底板的平铺状态的拉伸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缓冲内衬的底板的平铺状态的压缩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缓冲内衬;101、主体层;102、表皮层;103、折叠组件;10、210、310底板;20、第一折叠体;30、第二折叠体;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13、第三侧边;14、第四侧边;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第一连接板;104、卡合机构;104a、卡槽;104b、卡扣;31、第三侧板;32、第四侧板;33、第二连接板;103a、凹槽;103b、凸起;40、340伸缩机构;41、六边形;41a、开口;41b、边框;42、缝隙;43、第一单元;44、第二单元;45、第三单元;421、第一缝;422、第二缝;423、第三缝;423a、第一部分;423b、第二部分;311、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2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内衬100,包括主体层101及设置在主体层101表面的表皮层102。主体层101被裁切成相互分离的底板10及折叠组件103,且底板10及折叠组件103之间通过表皮层102相互连接。折叠组件103能够相对于底板10进行折叠,从而形成三维立体状。主体层101及表皮层102的材质相同且密度不同,使得表皮层102与主体层101之间具有较好的黏合性,制作时通过高温微融化就能将表皮层102与主体层101黏合成一个整体。在本实施例中,表皮层102采用低发泡的可发性聚乙烯(ExpandablePolyethylene,EPE)制成,其密度大于等于36千克/立方米(kg/m3),厚度小于等于5毫米(mm)。其中,密度高的作用是使表皮层102具有较好的链接性,厚度比较薄的作用是表皮层102在折叠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主体层101也采用EPE制成,但是主体层101的密度及厚度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可根据产品和运输缓冲来计算设计,甚至表皮层102与主体层101的材料都可以进行替换,只要保持表皮层102与主体层101是由同一种材料即可,比如也可采用软弹性树脂或橡胶等材质。
结合图3所示,折叠组件103包括第一折叠体20及第二折叠体30。第一折叠体20的结构与第二折叠体30的结构相互对称,且分别设置在底板10的相对两端。
底板10包括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第一侧边11及第二侧边12相对设置,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相对设置。第一折叠体20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及第一连接板23。第一侧板21设置在第一侧边11的末端,第二侧板22设置在第二侧边12的末端,且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23设置在第三侧边13,且连接第一侧板21及第二侧板22。第一连接板23与第一侧板21通过卡合机构104(比如相互匹配的卡槽104a及卡扣104b)进行固定,比如将卡槽104a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3上,将卡扣104b设置在第一侧板21上,反之亦可(即将卡扣104b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3上,将卡槽104a设置在第一侧板21上)。第一连接板23与第二侧板22也通过相互匹配的卡槽104a及卡扣104b进行固定。卡槽104a及卡扣104b的形状通过模切成型的方式形成。为了保证卡扣104b与卡槽104a配合的稳定性,卡槽104a为外窄内宽的结构,其开口处最窄,朝向内部延伸逐渐变宽,使得卡扣104b在开口处进行压缩且在进入卡槽104a后逐渐回弹直至填满卡槽104a内的空间,保证卡扣104b与卡槽104a不易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卡扣104b与卡槽104a均为梯形,当然,卡扣104b与卡槽104a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第二折叠体30包括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2及第二连接板33。第三侧板31设置在第一侧边11的另一末端。第四侧板32设置在第二侧板22的另一末端。第三侧板31与第四侧板32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33设置在第四侧边14,且与第一连接板23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33连接第三侧板31及第四侧板32。第二连接板33与第三侧板31及第四侧板32均通过相互匹配的卡槽104a及卡扣104b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1与第三侧板31间隔一预定距离,第二侧板22与第四侧板32间隔一预定距离。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也可将第一侧板21与第三侧板31相互连接,将第二侧板22与第四侧板32相互连接;或者将第一连接板23及第二连接板33分别切成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第一连接板23的其中一部分与第一侧板21连接,另一部分与第二侧板22连接,第二连接板33的其中一部分与第三侧板31连接,另一部分与第四侧板32连接。
底板10与第一折叠体20的连接处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凹槽103a及凸起103b。底板10与第二折叠体30的连接处形成相互配合的凹槽103a及凸起103b,不仅便于折叠,还能保证第一折叠体20及第二折叠体30在折叠后能保持与底板10垂直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03a及凸起103b均穿透表皮层,以防止主体层101与表皮层102在折叠过程中分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03a及凸起103b不穿透表皮层102也可以。
为了保证缓冲内衬100折叠后的美观性,凸起103b的高度等于缓冲内衬100的厚度,使得第一侧板21及第三侧板31折叠后的外侧面与第一侧边11处于同一表面,第二侧板22与第四侧板32折叠后的外侧面与第二侧边12处于同一表面。为了保证凹槽103a及凸起103b配合的紧密性,凹槽103a的深度等于缓冲内衬100的厚度,且凹槽103a为外窄内宽的结构,其开口处最窄,朝向内部延伸逐渐变宽,使得凸起103b较宽的部位被压缩填入凹槽103a的开口较窄的部分,保证凸起103b与凹槽103a不易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03b与凹槽103a为梯形,当然,凸起103b与凹槽103a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比如矩形等。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缓冲内衬的底板10上还设置有伸缩机构40,使得缓冲内衬200的长度及宽度方向能够进行拉伸,以适应不同的产品需求。伸缩机构40能够沿底板210所在平面的长度及宽度方向进行拉伸及收缩,且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拉伸及收缩之后的尺寸,具有较高的伸缩稳定性,因此缓冲内衬200能够适用于尺寸在最大收缩尺寸及最大拉伸尺寸范围之内的产品。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40设置在底板210的中心位置。
伸缩机构40在拉伸状态为蜂窝状结构,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空的六边形41。六边形41包括开口41a及边框41b。如图5所示,伸缩机构40在受力压缩时,六边形41变成多条缝隙42,并形成交替设置的第一单元43及第二单元44。伸缩机构4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单元43与第二单元44之间的第三单元45。缝隙42包括第一缝421、第二缝422及第三缝423。第一单元43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缝421。第二单元44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的第二缝422。第三单元45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第三缝423。每组第三缝423包括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的第一部分423a及第二部分423b。每个第一部分423a均与其相邻的第一缝421连接,每个第二部分423b均与其相邻的第二缝422连接。当伸缩机构40受力拉伸时,第一缝421及第二缝422沿拉伸方向扩张形成六边形41的开口41a;第三缝423形成六边形41的边框41b,能够维持伸缩机构40在拉伸及压缩后的尺寸不变。
综上可知,当收缩时,伸缩机构40能够在长度及宽度方向进行收缩,使得长度及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都能根据需求进行变化,因此通用性被大大提高。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40在拉伸状态为正六边形;在压缩状态,第一部分423a与第一缝421的夹角均为135度;第二部分423b与第二缝422的夹角均为135度。
如图6-7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内衬的底板310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底板310包括多个区块311,相邻两个区块311之间均设置有伸缩机构340。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装组件,其包括上述的缓冲内衬100及外包装盒。缓冲内衬100设置在外包装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的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在长度及宽度方向的尺寸都能够根据需要改变,通用性强。而且,将缓冲内衬直接进行折叠就能由二维平面状变成三维立体状,生产效率高。进一步的,由于缓冲内衬能由三维展开成二维平面,体积大大减小,因此能降低运输及仓储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层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层表面的表皮层;所述主体层被裁切成相互分离的底板及折叠组件,且所述底板及所述折叠组件之间通过所述表皮层相互连接;所述表皮层为可弯折层,以使所述折叠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能够沿所述底板的长度及宽度方向进行伸缩的伸缩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在拉伸状态为蜂窝状结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空的六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多个区块,相邻两个区块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伸缩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体及第二折叠体;所述第一折叠体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折叠体的结构相互对称,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通过卡合机构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槽及卡扣;所述卡槽为外窄内宽的结构,其开口处最窄,朝向内部延伸逐渐变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折叠体的连接处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起,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折叠体的连接处形成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起。
10.一种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包装盒及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内衬,所述缓冲内衬设置在所述外包装盒内。
CN202020571390.9U 2020-04-16 2020-04-16 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Active CN212354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1390.9U CN212354707U (zh) 2020-04-16 2020-04-16 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1390.9U CN212354707U (zh) 2020-04-16 2020-04-16 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4707U true CN212354707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2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1390.9U Active CN212354707U (zh) 2020-04-16 2020-04-16 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4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56564T3 (es) Herramienta de compactación expansible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de estructuras compuestas.
RU2679485C1 (ru) Сотовый заполнитель с иерархической ячеистой структурой
JP6616730B2 (ja) 合成樹脂発泡体からなる長尺部品
CA2924310C (en) Stiffening structures, wing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stiffening structures
US7622177B2 (en) Composite component
CN212354707U (zh) 缓冲内衬及包装组件
TWI461338B (zh) 包裝套件及其包材緩衝結構
KR20060008883A (ko) 환기 덕트
JP5686007B2 (ja) 緩衝材及び梱包箱
JP5242457B2 (ja) 容器
JP5388501B2 (ja) 梱包用部材
JP3221990U (ja) 箱用シート
TWI556230B (zh) A foam buffer body and a cushioning structure covering the buffer body
JP7010716B2 (ja) パネル部材
CN208181734U (zh) 包装结构
JP2008180009A (ja) パネルの連結構造
JP7444834B2 (ja) 区画貫通具
JP2011256887A (ja) プラスチック中空板の接続構造及びプラスチック中空板システム
CN211392192U (zh) 衬垫及包装盒
JP7150347B2 (ja) 仕切体
TWI603902B (zh) 護角墊及護角墊形成件
CN218595041U (zh) 一种防跌落缓冲包装箱结构
JP4349878B2 (ja) 包装用緩衝体
CN205396989U (zh) 一体式折叠护角
KR200385299Y1 (ko) 구조물 등 의 내외장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