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3894U -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3894U
CN212353894U CN202020503231.5U CN202020503231U CN212353894U CN 212353894 U CN212353894 U CN 212353894U CN 202020503231 U CN202020503231 U CN 202020503231U CN 212353894 U CN212353894 U CN 212353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mpact beam
impact
roof beam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32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杰
吴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32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3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3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3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且适于在发生碰撞时转动以对碰撞物体进行导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总成,该防撞梁总成中设置有适于对碰撞物导向的导向件,导向件分散了防撞梁本体上的冲击,提高了防撞梁总成的抗碰撞能力,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传统车辆的防撞梁总成与碰撞物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总成上所产生的冲击集中在防撞梁与碰撞物的接触位置,导致防撞梁在碰撞位置受到的冲击大,无法缓冲冲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该防撞梁总成中设置有适于对碰撞物导向的导向件,导向件分散了防撞梁本体上的冲击,提高了防撞梁总成的抗碰撞能力,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防撞梁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且适于在发生碰撞时转动以对碰撞物体进行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该防撞梁总成中设置有适于对碰撞物导向的导向件,导向件转动可以改变防撞梁总成与碰撞物的正碰方向,使碰撞物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分散由碰撞物传递至防撞梁本体上的冲击,大大地提升了防撞梁总成的抗碰撞能力以及车辆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件构造为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的导向滚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滚筒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向滚筒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本体构造为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梁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滚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梁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每个所述导向滚筒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旋转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滚筒凸出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本体构造为空心梁,所述防撞梁本体内形成有吸能腔,所述防撞梁本体前侧设置有加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首尾相连的前侧板、上侧板、后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前侧板的至少部分向前或向后凸出以形成所述加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相连且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与车身纵梁相连。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该防撞梁总成中设置有导向滚筒,导向滚筒能够有效地分散碰撞对防撞梁本体的冲击,提高防撞梁总成的抗碰撞能力,因此该车辆的抗碰撞能力好,安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总成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总成与碰撞物碰撞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撞梁总成100,
防撞梁本体110,加强件111,吸能腔112,导向滚筒120,吸能盒1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传统车辆的防撞梁总成与碰撞物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总成上所产生的冲击集中在防撞梁与碰撞物正碰撞的位置,导致防撞梁在碰撞位置受到的冲击大容易发生弯折,因此防撞梁总成的抗碰撞能力低。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100包括:防撞梁本体110和导向件,导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防撞梁本体110上且适于在发生碰撞时转动以对碰撞物进行导向。
防撞梁本体110设置于车辆的前端或是后端,防撞梁一般设置于车身纵梁的前侧或后侧,在车辆与碰撞物发生碰撞时,碰撞物会率先与防撞梁本体110接触,用于缓冲冲击力,减少驾驶室的侵入量,以确保车辆在发生碰撞时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总成100,在防撞梁本体110上设置有对碰撞物进行导向的导向件,导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防撞梁本体110上,在车辆与碰撞物发生碰撞时,导向件与碰撞物发生接触,同时碰撞冲击驱动导向件转动,导向件转动以改变车辆与碰撞物之间正碰的方向,从而分散碰撞物对防撞梁本体110的冲击,避免冲击集中于防撞梁本体110上的某一处,提高了防撞梁本体110的抗碰撞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100,该防撞梁总成100中设置有适于对碰撞物导向的导向件,导向件转动可以改变防撞梁总成100与碰撞物的正碰方向,使碰撞物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分散由碰撞物传递至防撞梁本体110上的冲击,大大地提升了防撞梁总成100的抗碰撞能力以及车辆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向件构造为可转动地设置于防撞梁本体110上的导向滚筒120,导向滚筒120转动以对碰撞物的防撞方向进行改变,分散防撞梁本体110上的冲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向滚筒120构造为多个且多个导向滚筒120沿防撞梁本体11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通过在防撞梁本体110延伸方向设置多个导向滚筒120,使多个导向滚筒120可以同时对碰撞物与防撞梁本体110碰撞的方向进行导向,保证了导向滚筒120对碰撞物进行导向过程的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防撞梁本体110构造为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相邻的两个防撞梁本体110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滚筒120,多个防撞梁本体110适于构造为车辆防碰撞的一道屏障,车辆发生碰撞时,多个防撞梁本体110可以保护车辆,减少冲击对车辆的伤害。
具体而言,多个防撞梁本体11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凸出于车辆的车身,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防撞梁本体110位于车身的前侧,多个防撞梁本体110会率先受到由碰撞所产生的冲击,且多个防撞梁本体110能够吸收由碰撞物传递至车身的冲击,从而减小了碰撞对车身的冲击,有效地保护了车辆。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防撞梁本体110之间设置多个导向滚筒120,多个导向滚筒120转动以改变碰撞物与防撞梁本体110之间碰撞的方向,使碰撞物可以沿着与导向滚筒 120接触点的切向运动,将碰撞时的接触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有效地分散了防撞梁本体110上的冲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梁本体110之间设置有多个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每个导向滚筒120套设在对应的旋转轴上。通过将多个导向滚筒120套设在对应的旋转轴上,使导向滚筒120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转动,从而实现导向滚筒120的可转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向滚筒120凸出于防撞梁本体110的前表面,通过将导向滚筒120凸出于防撞梁本体110的前表面的设置,导向滚筒120可构造为防撞梁本体110的一道保护屏障,使导向滚筒120可以率先与碰撞物接触,且由碰撞产生的冲击能够驱动导向滚筒120转动,导向滚筒120转动适于对碰撞物进行导向,分散碰撞物对车辆的碰撞冲击,同时导向滚筒120转动能够吸收部分碰撞冲击,降低了由导向滚筒120传递至防撞梁本体110的冲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防撞梁本体110构造为空心梁,防撞梁本体110内形成有吸能腔112,防撞梁本体110前侧设置有加强件111。吸能腔112适于吸收防撞梁本体110上冲击所产生的能量,防撞梁本体110上的冲击使防撞梁本体110发生弯折,防撞梁本体110弯折吸收能量,减小了防撞梁本体110传递至车身的冲击,从而保护车辆。
进一步,防撞梁本体110前侧设置有加强件111,通过在防撞梁本体110前侧设置有加强件111,适于加强防撞梁本体110的结构强度,提高防撞梁本体110的抗碰撞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防撞梁本体110包括:首尾相连的前侧板、上侧板、后侧板和下侧板,前侧板的至少部分向前或向后凸出以形成加强件111,前侧板、上侧板、后侧板和下侧板首尾相连以形成吸能腔112,使防撞梁本体110内具有形变空间,以确保防撞梁本体110可以形变溃缩以具有吸能效果,有效地减小了由防撞梁本体110 传递至车身的冲击;其中通过将前侧板构造为向前或是向后凸起的结构,提高前侧板与碰撞物接触位置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100还包括:吸能盒130,吸能盒130的一端与防撞梁本体110相连且吸能盒130的另一端与车身纵梁相连。吸能盒130适于吸收能量,通过将吸能盒130设置于防撞梁本体110与车身纵梁之间,吸能盒130能够有效地吸收由防撞梁本体110传递至车身纵梁的能量,进一步提高了防撞梁总成100的抗碰撞能力,减小了碰撞冲击对车辆的伤害。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100,该防撞梁总成100中设置有导向滚筒120,导向滚筒120能够有效地分散碰撞对防撞梁本体110的冲击,提高防撞梁总成100的抗碰撞能力,因此该车辆的抗碰撞能力好,安全性能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本体;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且适于在发生碰撞时转动以对碰撞物体进行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构造为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的导向滚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滚筒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向滚筒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构造为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梁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滚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梁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每个所述导向滚筒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旋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滚筒凸出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构造为空心梁,所述防撞梁本体内形成有吸能腔,所述防撞梁本体前侧设置有加强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首尾相连的前侧板、上侧板、后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前侧板的至少部分向前或向后凸出以形成所述加强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相连且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与车身纵梁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总成。
CN202020503231.5U 2020-04-08 2020-04-08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2353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3231.5U CN212353894U (zh) 2020-04-08 2020-04-08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3231.5U CN212353894U (zh) 2020-04-08 2020-04-08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3894U true CN212353894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3231.5U Active CN212353894U (zh) 2020-04-08 2020-04-08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38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0683A (zh) * 2021-09-01 2021-11-16 李仁明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安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0683A (zh) * 2021-09-01 2021-11-16 李仁明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安全装置
CN113650683B (zh) * 2021-09-01 2022-09-23 李仁明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安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4092B2 (en) Bumper beam structure
JP6005639B2 (ja) 車両用のシャーシ
US9010844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US10464609B2 (en) Small overlap impact countermeasure for vehicle
CN212353894U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05801256U (zh) 车辆侧围门槛梁和车身框架及车辆
CN113044117A (zh) 车辆前机舱的上纵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4786969A (zh)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JPH07165109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101481989B (zh)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
CN112319620B (zh) 一种提高前碰性能的纵梁轮罩区域的结构
AU2022424063A1 (en) Vehicle engine cabin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214254602U (zh) 电池包下壳体的底护板组件、电池包的下壳体以及电池包
CN211335871U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546069U (zh) 一种小偏置碰前防撞梁结构、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CN210970943U (zh) 一种滚筒式防撞梁
CN211167100U (zh) 前纵梁、车身结构和汽车
CN207191166U (zh) 一种具有加强板的汽车纵梁
CN203318330U (zh) 一种客车前碰吸能机构
CN216301016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218055377U (zh) 一种车辆机舱的前纵梁结构及车辆
KR101523851B1 (ko) 충격흡수 및 회피 구조를 갖는 사이드멤버
CN214355889U (zh) 一种客车防撞结构及客车
CN219192127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