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3277U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3277U
CN212353277U CN202020192259.1U CN202020192259U CN212353277U CN 212353277 U CN212353277 U CN 212353277U CN 202020192259 U CN202020192259 U CN 202020192259U CN 212353277 U CN212353277 U CN 212353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tact
carriage
recording
contact protectio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22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刑部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22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3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3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3277U/zh
Priority to PCT/JP2021/005649 priority patent/WO2021166889A1/ja
Priority to JP2022501898A priority patent/JP7384266B2/ja
Priority to US17/817,679 priority patent/US20220371323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支撑部件、托架、第一记录部件和电触点保护部件,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记录介质,托架构造为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托架上设置有第一电触点和第二电触点;第一记录部件安装至托架并接触第一电触点,且构造为随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电触点保护部件安装至托架并接触第二电触点,且构造为随所述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安装至托架的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大于安装至托架的第一记录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将电触点保护部件设置成沿第三方向更远离支撑部件,可避免卡纸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一般通过从记录部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喷墨打印机1,其包括打印机本体10。打印机本体10内可以设置有前后平行的两个导杆,进而在两个导杆上设置托架,使得托架能够相对于这两个导杆移动。在托架上设置有可以多次补充墨水的记录部,记录部可以随托架往复移动,记录部向记录介质(例如,纸张)喷墨,以在纸张上记录图像(例如,文字、字符、符号、图形等)。
打印机本体10中通常还设置有纸张供应装置,其用于驱动纸张沿第一方向D1移动。纸张可以被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内的支撑部件支撑。而记录部可以随托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
一方面,记录部可以包括盛装有黑色墨水的黑白记录部6,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内的用于容纳黑色墨水的黑色墨罐通过导管向黑白记录部6供墨,此时的喷墨打印机1作为黑白打印机来使用。黑白记录部6上通常设置有电触点,托架上对应地设置有与黑白记录部6的电触点匹配的第一电触点。在黑白记录部6安装至托架上时,黑白记录部6的电触点与第一电触点匹配,因此,喷墨打印机1的控制模块即可识别出该黑白记录部6已经安装至托架可以正常使用。
另一方面,记录部可以包括盛装有彩色墨水的彩色记录部,彩色记录部可以喷出例如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三种颜色的墨水。当托架上同时安装有上述黑白记录部6和彩色记录部时,该喷墨打印机1可以作为能够喷出上述三种颜色以及黑色墨水的可以记录彩色图像的彩色打印机来使用。彩色记录部上通常设置有电触点,托架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电触点,其可以与彩色记录部的电触点匹配,在彩色记录部安装至托架上时,彩色记录部的电触点与第二电触点匹配,因此,喷墨打印机1的控制模块即可识别出该彩色记录部已经安装至托架可以正常使用。
在上述喷墨打印机1作为黑白打印机使用时,黑白记录部6安装至托架,而彩色记录部未安装至托架。因此,托架上的第二电触点即处于显露状态,这可能使得第二电触点由于长时间的显露而受到异物、墨雾的影响而锈蚀。因此,通常会设置一个保护部件来保护第二电触点。
但是,现有的保护部件的与支撑部件相对的一端通常形成的是由环形的肋围成的空间,且通常黑白记录部6的用于喷出墨水的喷嘴面与该保护部件的与支撑部件相对的一端配置于同一平面。
也就是说,黑白记录部6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第三方向D3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等于彩色记录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因此,在托架带动黑白记录部6和保护部件一起往复移动时,保护部件的与支撑部件相对的一端处的肋容易刮碰到记录纸张,造成卡纸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记录介质;
托架,所述托架构造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所述托架上设置有第一电触点和第二电触点;
第一记录部件,所述第一记录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并接触所述第一电触点,所述第一记录部件构造为随所述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
电触点保护部件,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并接触所述第二电触点,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构造为随所述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
其中,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大于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记录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将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设置成大于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记录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使得电触点保护部件相对于第一记录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更远离所述支撑部件,能够有效地避免卡纸现象的发生。
可选地,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记录部件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
根据此方案,电触点保护部件和第一记录部件在托架上的安装位置可以为同一高度,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设置成大于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记录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同时,简化了托架的加工工艺。
可选地,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记录部件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
根据此方案,虽然电触点保护部件和第一记录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相同,但可以调整托架上用于安装该两者的安装位置,便于更好地利用打印机本体内的空间,同时实现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大于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记录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
可选地,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保护触点,在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的状态下,所述保护触点与所述第二电触点接触。
根据此方案,在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的状态下,所述保护触点与所述第二电触点接触,能够避免第二电触点由于长时间的显露而受到异物、墨雾的影响而锈蚀,进而延长喷墨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进一步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第一表面相连且与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以及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第一表面相连且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反。
根据此方案,限定了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与所述支撑部件相对的表面和与该表面相反的另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进一步包括: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第三表面均相交;以及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均相交,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反。
根据此方案,限定了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所述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可知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为立体的部件。可以理解,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具有顶表面、底表面、两个侧表面和用于与第二电触点接触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至少部分地贯穿所述第三表面。
根据此方案,在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例如,两个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所述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至少部分地贯穿所述第三表面(例如,顶表面),该凹陷部可用于供使用者的手指握持,方便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安装和拆卸,以及保管在喷墨打印机的安置腔室中。
可选地,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二记录部件,所述第二记录部件可分离地安装至所述托架以替换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在所述第二记录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记录部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接触且随所述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
根据此方案,在所述第二记录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记录部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接触且随所述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此时,喷墨打印机具有第一记录部件(例如,黑白记录部件)和不同于第一记录部件的第二记录部件(彩色记录部件),因此,可作为彩色打印机使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也用于示意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打开上盖后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托架、第一电触点、第二电触点以及安置腔室;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打开上盖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沿C-C线所截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安装至托架的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L1,和安装至托架的第一记录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L2;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中电触点保护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触点保护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0: 喷墨打印机 10/101: 打印机本体
102: 安置开口 103: 支撑部件
104: 第一记录部件 105/205: 电触点保护部件
108: 托架 109: 第二记录部件
181: 第一电触点 182: 第二电触点
251: 第一表面 252: 第二表面
253: 第三表面 254: 第四表面
255: 第五表面 256: 保护触点
257: 凹陷部 6: 黑白记录部
106: 记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关于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本体101。打印机本体101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
在打印机本体101的上表面上可以设置有操作面板(图中未示出),该操作面板上配置有用于显示各种信息和设定内容的显示部件以及用于执行各种操作或输入设定内容的操作按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显示部件,而仅设置部分操作按键,这些操作按键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1的合适的位置。
打印机本体101上还设置有用于提供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的供纸盒和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出纸盒。打印机本体101中通常还设置有纸张供应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供应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以设置为用于使纸张沿图1所示的第一方向D1进行移动。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纸张可以由设置在打印机本体内的支撑部件103支撑。
打印机本体101内可以设置前后平行的两个导杆(图中未示出)。两个导杆上设置有托架108,托架108能够相对于这两个导杆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108设置成沿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可往复移动。
继续参考图2,在托架108上设置有可以多次补充墨水的记录部106。记录部106可以随托架108往复移动,记录部106向记录介质(例如,纸张)喷墨,以在纸张上记录图像(例如,文字、字符、符号、图形等)。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记录部106包括第一记录部件104。喷墨打印机100还包括电触点保护部件105。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托架108上设置有第一电触点181和第二电触点182,且第一电触点181用于与第一记录部件104电接触,在第一记录部件104中盛装的是黑色墨水的情况下,该喷墨打印机100可以作为黑白打印机使用。在此状态中,第二电触点182是处于显露状态的,为了避免第二电触点182由于长时间的显露而受到异物、墨雾的影响而锈蚀,因此设置了电触点保护部件105。电触点保护部件105设置为安装至托架108并接触第二电触点182,并构造为随托架108一起可往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记录部件104盛装的是黑色墨水的情况下,只有第一记录部件104和电触点保护部件105均已经成功安装至托架108,喷墨打印机100才可以执行黑白打印功能。用于喷出黑色墨水的第一记录部件104通常是通过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1内的用于容纳黑色墨水的黑色墨罐通过导管向第一记录部件104供墨。
具体地,第一记录部件104上设置有与第一电触点181匹配的电触点,在第一记录部件104安装至托架108的状态中,喷墨打印机100的控制模块可识别第一电触点181的状态,并根据该状态执行诸如打印等操作。
相似地,电触点保护部件105上设置有与第二电触点182匹配的电触点,在电触点保护部件105安装至托架108的状态中,喷墨打印机100的控制模块可识别第二电触点182的状态,并根据该状态执行诸如打印等操作。
接下来参考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安装至托架108的电触点保护部件105沿第三方向D3到支撑部件103的最短距离L1大于安装至托架108的第一记录部件104沿第三方向D3到所述支撑部件103的最短距离L2。其中,第三方向D3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由此,在托架108沿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卡纸现象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100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100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那么,第一方向D1为记录介质以水平姿态沿前后移动的方向,进而,上述的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根据第一方向D1确定。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可以是记录介质以竖直姿态移动的方向,因而,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相应地改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可以理解,最短距离L1可以是指电触点保护部件105的最低表面(也就是后文中叙述的第二表面)到支撑部件103的沿第三方向D3上的最短距离。最短距离L2可以是指第一记录部件的最低表面到支撑部件103的沿第三方向D3上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地,电触点保护部件105的沿第三方向D3的尺寸可以设置成小于第一记录部件104的沿第三方向D3的尺寸。因此,电触点保护部件105和第一记录部件104可以像图4那样具有相同的安装高度,也就是说,电触点保护部件105的顶表面和第一记录部件104的顶表面共面。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成电触点保护部件的沿第三方向D3的尺寸等于第一记录部件的沿第三方向D3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调整托架108上供第一记录部件和电触点保护部件的安装位置(可以理解为安装高度,例如,电触点保护部件的顶表面沿第三方向D3高于第一记录部件的顶表面),使得安装至托架108的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D3到支撑部件103的最短距离L1大于安装至托架108的第一记录部件沿第三方向D3到所述支撑部件103的最短距离L2。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记录部106还可以包括第二记录部件109。第二记录部件109可以设置成可分离地安装至托架108以替换电触点保护部件105。第二记录部件109可以是不同于可以喷出黑色墨水的第一记录部件104,而是用于喷出例如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三种颜色的墨水的彩色记录部件。在第二记录部件109安装至托架108的状态下,第二记录部件109与第二电触点182接触且随托架108一起可往复移动。可以理解,在第一记录部件104和第二记录部件109均安装至托架108的状态下,此时的喷墨打印机100可以作为彩色打印机使用。
用于喷出彩色墨水的第二记录部件109通常是其内部盛装满彩色墨水,待第二记录部件109内的彩色墨水用完后,更换新的第二记录部件109。待喷墨打印机100作为彩色打印机使用时,将电触点保护部件105从托架108上取下来,并保管于安置腔室中;同时,将第二记录部件109安装至托架108上并与第二电触点182接触,从而可以开始执行彩色打印功能。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图中未示出)。除了电触点保护部件的构造之外,其可以具有与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为了叙述简洁,此处仅对区别的技术特征进行详细介绍。并且,对于结构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下面,结合图5和图6,对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地,如图5所示,电触点保护部件205包括第一表面251,第一表面251包括保护触点256。在电触点保护部件205安装至托架108的状态下,保护触点256与第二电触点接触。由此,能够避免第二电触点由于长时间的显露而受到异物、墨雾的影响而锈蚀,进而延长喷墨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电触点保护部件205还包括第二表面252和第三表面253。第二表面252与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第一表面251相连且与支撑部件103相对;第三表面253与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第一表面251相连且与第二表面252相反。从图5中观察,第二表面252可以理解为是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底表面,第三表面253可以理解为是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顶表面。
电触点保护部件205还包括第四表面254和第五表面255。第四表面254与第一表面251、第二表面252以及第三表面253均相交;第五表面255与第一表面251、第二表面252以及第三表面253均相交,且第五表面255与第四表面254相反。从图5中观察,第四表面254和第五表面255可以理解为是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两个侧表面。
进一步地,第四表面254和第五表面25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257,凹陷部257至少部分地贯穿第三表面253。如图5和图6所示,该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第四表面254和第五表面255均设置有凹陷部257,并贯穿第三表面253。从上文的描述中可知:第三表面253是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顶表面,在将电触点保护部件205通过安置开口102从安置腔室中取出或放入安置腔室的过程中,该凹陷部257贯穿第三表面253形成的凹口可以供使用者的手指伸入并握持,由此,方便电触点保护部件205的拿取,而不用在安置开口102上再设置其他供手指伸入的部分,节约了打印机本体101的空间。并且该凹口呈半圆形,有利于匹配使用者的手指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将安装至托架的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设置成大于安装至托架的第一记录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使得电触点保护部件相对于第一记录部件沿第三方向更远离支撑部件,能够有效地避免卡纸现象的发生。
总之,以上各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记录介质;
托架,所述托架构造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所述托架上设置有第一电触点和第二电触点;
第一记录部件,所述第一记录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并接触所述第一电触点,所述第一记录部件构造为随所述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
电触点保护部件,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并接触所述第二电触点,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构造为随所述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
其中,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沿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大于安装至所述托架的所述第一记录部件沿所述第三方向到所述支撑部件的最短距离,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记录部件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记录部件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包括:
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保护触点,在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的状态下,所述保护触点与所述第二电触点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进一步包括:
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第一表面相连且与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以及
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的第一表面相连且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进一步包括:
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第三表面均相交;以及
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均相交,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至少部分地贯穿所述第三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
第二记录部件,所述第二记录部件可分离地安装至所述托架以替换所述电触点保护部件,在所述第二记录部件安装至所述托架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记录部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接触且随所述托架一起可往复移动。
CN202020192259.1U 2020-02-20 2020-02-20 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212353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2259.1U CN212353277U (zh) 2020-02-20 2020-02-20 喷墨打印机
PCT/JP2021/005649 WO2021166889A1 (ja) 2020-02-20 2021-02-16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22501898A JP7384266B2 (ja) 2020-02-20 2021-02-16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17/817,679 US20220371323A1 (en) 2020-02-20 2022-08-05 Inkjet prin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2259.1U CN212353277U (zh) 2020-02-20 2020-02-20 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3277U true CN212353277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2259.1U Active CN212353277U (zh) 2020-02-20 2020-02-20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3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3762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TWI280195B (en) Ink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KR0156794B1 (ko) 잉크 제트 프린터용 잉크 용기, 용기 홀더, 홀더용 캐리지 및 잉크 제트 프린터
KR100564845B1 (ko) 잉크 용기 및 기록 장치
US7325913B2 (en) Ink cartridge
US10421282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with an ink container remote from an ink ejection section
JP3394864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973371B1 (ko) 액체 수용 용기
CN212353277U (zh) 喷墨打印机
US20180345674A1 (en) Waste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07261286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CN212353276U (zh) 喷墨打印机
JP6531551B2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US20020057317A1 (en)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printer
CN212353278U (zh) 喷墨打印机
CN212353315U (zh) 电触点保护部件以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US20220371323A1 (en) Inkjet printer
US9561663B2 (en)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JP6056181B2 (ja) 記録装置
US10293618B2 (en)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having cartridge, cartridge attachment section provided with tank, and consuming device
US5949457A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a head holder and ink cartridge
JP4506940B2 (ja) ダミーカートリッジの取付装置
US11982687B2 (en) IC chip holder
JP2021160180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1328252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