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4353U - 导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4353U
CN212344353U CN202021501158.4U CN202021501158U CN212344353U CN 212344353 U CN212344353 U CN 212344353U CN 202021501158 U CN202021501158 U CN 202021501158U CN 212344353 U CN212344353 U CN 212344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ng
fixing portions
heat conducting
linea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11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星晨
邱英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20215011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4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4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4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热装置,包含第一导热片以及第二导热片。第一导热片包含两个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可弯部,第一可弯部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部之间。第二导热片包含两个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可弯部,第二可弯部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部之间。其中,第一导热片的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热耦接第二导热片的两个第二固定部。第一可弯部包含第一非直线区段。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导热装置,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同时易于折弯。

Description

导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导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折弯的导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器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装置,以协助电子装置的生热部件(例如:各类处理器/控制器等集成电路元件)散热。较常见的散热器大多具有固定外型,例如散热鳍片、热导管(heat pipe)、均热板/热导板(vapor chamber)等。水冷装置、金属枢轴结构等其他类型的散热装置/结构虽然可改变外型,但其体积较大,不适用于小型电子装置。
另有使用单一金属片的导热方案,但其难以兼顾导热效果以及折弯能力。具体而言,较厚的金属片具有较佳的导热效果,但不易折弯,反之,较薄的金属片易折弯,但导热效果较差。
近来折叠式电子装置兴起,更需要占用空间小且导热效果良好的导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装置,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同时易于折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热装置,其包含第一导热片以及第二导热片。第一导热片包含两个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可弯部,第一可弯部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部之间。第二导热片包含两个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可弯部,第二可弯部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部之间。其中,第一导热片的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热耦接第二导热片的两个第二固定部。第一可弯部包含第一非直线区段。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非直线区段延伸形成凹口,凹口朝向远离第二导热片的方向。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导热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第一固定部位于基准面上,第一非直线区段位于基准面与第二导热片之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热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三导热片,包含两个第三固定部以及第三可弯部,第三可弯部连接于两个第三固定部之间。其中,第一导热片位于第二导热片与第三导热片之间,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热耦接两个第三固定部,第三可弯部包含第三非直线区段,第三非直线区段位于凹口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非直线区段的数量大于第一非直线区段的数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非直线区段包含第一梯形结构,第三非直线区段包含多个第三梯形结构,多个第三梯形结构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梯形结构的最大宽度,且多个第三梯形结构容纳于第一梯形结构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热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三导热片,连接于第一导热片与第二导热片之间,并具有断开部分,断开部分位于第一可弯部以及第二可弯部之间,第一非直线区段延伸通过断开部分。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热装置进一步包含第四导热片,位于第一导热片远离第三导热片的一侧,第四导热片热耦接两个第一固定部,第四导热片包含多个第四非直线区段,第一非直线区段延伸形成凹口以接收多个第四非直线区段。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热装置进一步包含导热体,固定地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部的其中一个以及两个第二固定部的其中一个之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固定部的其中一个与两个第二固定部的其中一个彼此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导热装置包含堆叠设置且彼此固定连接的两个导热片,两个导热片的中段各具有可弯部,其中一个导热片的可弯部包含非直线区段,使其长度大于另一个导热片的可弯部。上述结构配置使本实用新型的导热装置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同时易于折弯。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方式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为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导热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绘示图1所示的导热装置在折弯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导热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绘示图3所示的导热装置在折弯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导热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其中所有导热片以单一线条示意。
图6为绘示图5所示的导热装置在折弯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所附的附图及以下所述各种实施方式。附图中的各元件未按比例绘制,且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提供。以下描述许多实务上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实务上的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该些细节不应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与图2,导热装置100为可折弯的导热板,具体而言,导热装置100可呈摊平的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或是呈弯曲的折弯状态(如图2所示)。因此,导热装置100可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折叠式手机),将热从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其中一个折叠部分导引至另一个折叠部分,以增加散热面积。
如图1与图2所示,导热装置100包含堆叠设置且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热片110以及第二导热片120。第一导热片110包含两个第一固定部111以及第一可弯部112,第一可弯部112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部111之间。第二导热片120包含两个第二固定部121以及第二可弯部122,第二可弯部122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部121之间。
承上所述,第一导热片110的两个第一固定部111分别固定地连接第二导热片120的两个第二固定部12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片110与第二导热片120各为一体成形的金属片(例如:铜箔或铝箔)。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片110的两个第一固定部111分别热耦接第二导热片120的两个第二固定部121,导热装置100进一步包含导热体190,导热体190固定地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1以及第二固定部121之间,且导热体190的两个相反面分别接触第一固定部111与第二固定部121。换言之,第一固定部111是通过导热体190热耦接第二固定部121,不直接接触第二固定部121。在一实施例中,导热体190包含导热胶或锡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1与第二固定部121也可彼此焊接固定。
当导热装置100处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时,第二可弯部122平直地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部121之间。第一可弯部112包含至少一个第一非直线区段113,使得第一可弯部112的长度大于第二可弯部122的长度。如此一来,可以以第二导热片120为内侧并以第一导热片110为外侧对导热装置100折弯。当导热装置100处于图2所示的折弯状态时,第一非直线区段113的起伏消失(或不明显),位于外侧的第一可弯部112顺利弯曲形成较长的圆弧。
另外,当导热装置100处于图2所示的折弯状态时,第一可弯部112与第二可弯部122的变形为弹性变形,所以将导热装置100展开后,第一可弯部112与第二可弯部122可恢复为图1所示的外型。
本实用新型的导热装置100包含两个导热片(例如:第一导热片110与第二导热片120)堆叠形成较厚的结构,使其具有较佳的导热效果。此外,两个导热片的中段各具有可弯部,其中一个导热片的可弯部包含非直线区段(例如:第一导热片110的第一非直线区段113),以补足内外侧导热片的弧长差异,使导热装置100具有易于折弯的特性。
在一实施例中,当导热装置100处于图1所示展开状态时,第二导热片120整体平直地延伸,第一导热片110的两个第一固定部111位于基准面PL上,且第一导热片110的两端对齐第二导热片120的两端。换言之,第一导热片110的最大宽度实质上等于第二导热片120的最大宽度。第一可弯部112的第一非直线区段113与基准面PL分离,也即,第一非直线区段113不落在基准面PL上,使第一导热片110的长度大于第二导热片120的长度。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非直线区段113包含梯形结构。以最大折弯角度为180度为例(也即,图2所示的折弯状态),为使导热装置100能顺利弯折180度,第一导热片110与第二导热片120的最小长度差ΔL为π乘以第二导热片120与导热体190的总厚度t。
承上所述,当梯形结构具有高度d,且梯形结构的斜边具有倾角θ时,以等腰梯形为例,单个梯形结构的第一非直线区段113能提供加长量ΔTL如下。
Figure BDA0002602741620000051
具体而言,高度d为梯形结构顶部与基准面PL之间的距离,而倾角θ为梯形结构的斜边与基准面PL之间的夹角。
因此,配置上述尺寸的梯形结构时,第一可弯部112的梯形结构的数量N至少为长度差ΔL除以加长量ΔTL。
Figure BDA0002602741620000052
在实际应用中,折弯导热装置100时可能无法完全拉开第一非直线区段113,且还可能有制造公差的存在,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梯形结构的数量N大于长度差ΔL除以加长量ΔTL。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片110的厚度与第二导热片120的厚度不超过0.5mm。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热片120的旋转半径R2大于5mm。
尽管图1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一非直线区段113以梯形结构为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非直线区段113可为圆弧结构、三角形结构、其他合适外型的结构或上述结构的任意组合。
请参照图3与图4。有别于图1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当导热装置3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可弯部312的第一非直线区段313朝向第二导热片120内凹,借此减小导热装置300在展开状态下的最大厚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非直线区段313延伸形成凹口314,凹口314朝向远离第二导热片120的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当导热装置300处于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时,第一导热片310的两个第一固定部311位于基准面PL上,第一非直线区段313位于基准面PL与第二导热片12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非直线区段313与第二导热片120分离,换言之,第一非直线区段313不接触第二导热片120,以防止在折弯导热装置300的过程中第一非直线区段313与第二导热片120彼此摩擦。
如图3与图4所示,相较于图1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导热装置300进一步包含第三导热片330,第三导热片330堆叠设置于第一导热片310下方,且第三导热片330的两端对齐第一导热片310的两端。第三导热片330包含两个第三固定部331以及第三可弯部332,第三可弯部332连接于两个第三固定部331之间。第一导热片310位于第二导热片120与第三导热片330之间,且两个第一固定部311分别固定地连接并热耦接两个第三固定部331。
承上所述,第三可弯部332包含至少一个第三非直线区段333。当导热装置300处于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时,第三非直线区段333朝向第一导热片310内凹,并位于凹口314内。在本实施例中,当导热装置300处于折弯状态时,第三导热片330位于最外侧,所以第三可弯部332的长度必须大于第一可弯部312。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非直线区段333的数量大于第一非直线区段313的数量,借此增加第三可弯部332的长度。
如图3与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弯部312包含梯形结构(即第一非直线区段313),第三可弯部332包含多个梯形结构(即第三非直线区段333),第三可弯部332的梯形结构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可弯部312的梯形结构的最大宽度,且第三可弯部332的梯形结构容纳于第一可弯部312的梯形结构内。
如图3与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11与第三固定部331彼此焊接固定。在此实施例中,以最大折弯角度为180度为例(也即,图4所示的折弯状态),第三导热片330与第一导热片310的长度差至少为π乘以第一导热片310的厚度。
须注意的是,当导热装置300处于折弯状态时(如图4所示),第一可弯部312与第三可弯部332并不限定要弯曲为圆弧形。举例而言,第三可弯部332预留长度较长(即第三可弯部332的所有梯形结构的加长量总和超过第三导热片330与第一导热片310的最小长度差),所以当导热装置300处于折弯状态时,第三可弯部332稍微外凸(外凸部分例如是对应到第三可弯部332的两个第三非直线区段333之间),未弯曲成圆弧形。
请参照图5与图6,有别于图1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非直线区段513在导热装置500处于展开状态时朝向第二导热片120内凹,且导热装置500进一步包含第三导热片530,第三导热片530连接于第一导热片510与第二导热片120之间,并具有断开部分539。断开部分539位于第一可弯部512以及第二可弯部122之间,第一非直线区段513延伸通过断开部分539。
断开部分539的设置,有助于增加单个第一非直线区段513的高度,从而能增加单个第一非直线区段513所能提供的加长量,以利实现多层导热片的堆叠结构。
如图5所示与图6,在一实施例中,导热装置500进一步包含第四导热片540,第四导热片540位于第一导热片510远离第三导热片530的一侧。第四导热片540固定地连接并热耦接两个第一固定部511。第四导热片540结构类似第一导热片510,只是第四导热片540包含多个第四非直线区段543(例如:梯形结构),第四非直线区段543的数量大于第一非直线区段513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非直线区段513延伸形成凹口514以接收对应的两个第四非直线区段543。
如图5与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导热装置500进一步包含第五导热片550,第五导热片550结构类似第四导热片540,只是第五导热片550包含多个第五非直线区段553(例如:梯形结构),第五非直线区段553的数量大于第四非直线区段543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四非直线区段543配置成接收对应的两个第五非直线区段55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导热装置包含堆叠设置且彼此固定连接的两个导热片,两个导热片的中段各具有可弯部,其中一个导热片的可弯部包含非直线区段,使其长度大于另一个导热片的可弯部。上述结构配置使本实用新型的导热装置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同时易于折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变动与润饰,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导热片,包含两个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可弯部,所述第一可弯部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之间;以及
第二导热片,包含两个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可弯部,所述第二可弯部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固定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导热片的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热耦接所述第二导热片的所述两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可弯部包含第一非直线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直线区段延伸形成凹口,所述凹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热片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热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位于基准面上,所述第一非直线区段位于所述基准面与所述第二导热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第三导热片,包含两个第三固定部以及第三可弯部,所述第三可弯部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三固定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导热片位于所述第二导热片与所述第三导热片之间,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热耦接所述两个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可弯部包含第三非直线区段,所述第三非直线区段位于所述凹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非直线区段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非直线区段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直线区段包含第一梯形结构,所述第三非直线区段包含多个第三梯形结构,所述多个第三梯形结构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梯形结构的最大宽度,且所述多个第三梯形结构容纳于所述第一梯形结构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第三导热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导热片之间,并具有断开部分,所述断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可弯部以及所述第二可弯部之间,所述第一非直线区段延伸通过所述断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第四导热片,位于所述第一导热片远离所述第三导热片的一侧,所述第四导热片热耦接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四导热片包含多个第四非直线区段,所述第一非直线区段延伸形成凹口以接收所述多个第四非直线区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导热体,固定地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两个第二固定部的其中一个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的其中一个与所述两个第二固定部的其中一个彼此焊接固定。
CN202021501158.4U 2020-07-27 2020-07-27 导热装置 Active CN212344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1158.4U CN212344353U (zh) 2020-07-27 2020-07-27 导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1158.4U CN212344353U (zh) 2020-07-27 2020-07-27 导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4353U true CN212344353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1158.4U Active CN212344353U (zh) 2020-07-27 2020-07-27 导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4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91086U (zh) 散热器
CN100456461C (zh) 热管散热装置
US7753109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s
US8453716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090194255A1 (en) Cooler device
WO2011087117A1 (ja) ヒートシンク
CN101415312B (zh) 散热装置
CN212344353U (zh) 导热装置
EP3518072A1 (en) Heat transferring module
JP2000332175A (ja) フィ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CN101098607B (zh) 散热模组
CN101522010B (zh)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M603524U (zh) 導熱裝置
CN206349353U (zh) 热传导部件
CN114850811A (zh) 散热器的加工方法
CN212588569U (zh) 一种带有散热装置的柔性线路板
CN210516704U (zh) 散热模块
CN107068633A (zh) 热传导部件
TWI620497B (zh) 折疊型散熱裝置及其製法
TWI610408B (zh) 散熱單元及其散熱模組
CN212812141U (zh) 一种铝基电路板
JP4151265B2 (ja) 放熱器
CN210432015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pcb板
CN220963315U (zh) 一种mos管组件以及电路板组件
CN213485500U (zh) 一种散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