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0446U - 一种测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0446U
CN212340446U CN202021231397.2U CN202021231397U CN212340446U CN 212340446 U CN212340446 U CN 212340446U CN 202021231397 U CN202021231397 U CN 202021231397U CN 212340446 U CN212340446 U CN 212340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odule
measuring device
temperature
infrare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13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aying Micro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uliang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uliang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uliang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0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0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红外测温模块、测距模块和光指示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光指示模块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位于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测距模块用于测量被测对象与测温装置之间的距离;光指示模块用于当被测对象位于预设的测温区域内时发出可见光以在被测对象上形成光指示区域;红外测温模块用于对所述测温区域内的被测对象进行测温。本实用新型的测温装置通过在壳体前侧处设置向外发射可见光的发光组件,无论是被动式还是自助式测温场合,均可以快速地知晓被测对象当前是否处于正确的额头测量位置,在提高体温测量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测温准确性等。

Description

一种测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温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额温计或额温枪等主要是利用非接触式的方式对人体额头处进行温度测量,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被测对象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来获取人体表面温度。正常情况下,人体一般正常温度在35-37℃之间。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测温计并没有相应的测温区域指示功能,这样使得被测对象在测量过程中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对准测温区域,进而担心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等顾虑。同时,检测人员为确保测量的温度准确性,往往需要手动对准被测对象的额头后再进行按键以进行测温采集,使得整个测温的效率较低,尤其是对于人流量较多的场合,大大降低了测温效率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测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红外测温模块、测距模块和光指示模块,所述红外测温模块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光指示模块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
所述测距模块用于测量被测对象与所述测温装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光指示模块用于当所述被测对象位于预设的测温区域内时,发出可见光以在所述被测对象上形成光指示区域;
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用于对位于所述测温区域内的所述被测对象进行测温。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为一发光环,所述发光环环绕设置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为若干个光发射器,所述若干个光发射器均匀分布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的四周。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光发射器设有至少三个。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设有凸缘结构,所述凸缘结构用于对所述发光组件进行支撑及限位。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对应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的位置区域,所述发光组件固定在所述位置区域的四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前侧包括有色面板和与所述有色面板叠层设置的透明面板,其中,所述透明面板的内侧表面设有预设厚度的反射膜。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前侧的反射率大于预设反射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测距模块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并排设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位于并排设置的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的正上方。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的测温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第一显示模块和位于所述壳体的后侧的第二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显示模块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分别用于显示测温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测温装置结合红外测温模块、测距模块和光指示模块,通过实时测量被测对象的距离并对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内的被测对象进行自动测温,同时在测温时利用在被测对象上形成的光指示区域,使得监测人员可以判断是否对准了被测对象的额头中心;而当测温装置的前侧具有反射功能或者借助反射镜时,尤其是自动式测温场合下,被测对象能够快速地调整额头中心所在位置,从而在提高体温测量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测温准确性及用户体验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a)和图2(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装置的设置第一种发光组件的应用示意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装置的设置第二种发光组件的应用示意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装置的双面显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可见光指示的测温仪的手持式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测温装置;101-前侧;102-后侧;110-红外测温模块;120-测距模块;121-超声波发射器;122-超声波接收器;131-发光环;132-光发射器;111-红外温度传感器;112-凸缘结构;A-第一显示区域;B-第二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测温装置10,该测温装置10通过发射出可见光并在被测对象上形成光指示区域,使得被测对象可以根据该光指示区域快速对准额头中心应当所在的位置,而监测人员也可以通过该光指示区域来判断该测温装置10是否对准了被测对象的额头中心,从而提高测量效率及测量准确性等。
示范性地,如图1所示,该测温装置10包括壳体,以及位于该壳体内的红外测温模块110、测距模块120和光指示模块等。可选地,该壳体的前侧101还设有大于预设反射率的反射镜,这样当被测对象面对着该测温装置10的前侧101时,可以通过该反射镜中看到自己的脸部,进而可快速调整自己额头的位置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该红外测温模块110主要用于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111对位于预设测温区域内的被测对象进行测温。其中,红外温度传感器111基于红外测温原理采集被测对象的人体表面温度,本实施例中主要是指额头中心的表面温度。当然,该红外测温模块110还包括所需的信号转换电路等,在此不作详细说明,具体可参见已有的相关文献。
示范性地,该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部分位于该壳体的前侧101。例如,该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可以是嵌入在该壳体的前侧101内,也可以是仅与该壳体的前侧101的内表面产生接触,还可以是与该前侧101的内表面相邻但不直接接触,具体地设置方式并不限定。相应地,为保证红外温度传感器111有较好地采集效果,该壳体前侧101设有与之对应的通孔,如图1所示,透过该通孔可以看到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中的凸透镜。
测距模块120主要用于测量被测对象与该测温装置10之间的距离。示范性地,如图1所示,该测距模块采用超声波测距,即该测距模块120包括超声波发射器121和超声波接收器122。当进行测距时,该超声波发射器121向外发射超声波,而该超声波接收器122接收因被测对象的阻挡而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进而利用该超声波信号由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差可以计算该被测对象与该测温装置10的距离。通过该距离可以判断出该被测对象是否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内。当然,该测距模块120还可运用其他测距原理,如激光位移传感器,或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等激光测距方式。
可以理解,上述的预设测温区域是指预先设定的该测温装置10对目标进行测温的测温距离区间。例如,可将该预设测温区域设为距离测温装置10的15cm~55cm、20cm~60cm、15cm~65cm等等,具体可根据选取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距离系数以及实际场合来设定。其中,所述距离系数是指测温距离与在该距离下测温装置10的测量区域直径的比值。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选用距离系数为10:1的红外温度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该光指示模块主要用于当被测对象位于预设的测温区域内时,发出可见光以在被测对象上形成一光指示区域。示范性地,该光指示模块主要包括发光组件及发光组件驱动电路,其中,该发光组件位于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前端,这样当发光组件发出可见光时,该可见光能够穿过壳体前侧101向外发射,进而在被测对象上形成光亮区域,而该光亮区域用于指示额头中心应当设置的位置。优选地,发光组件可拆卸地设于该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前端,以方便维修更换等。
其中,针对上述的位于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前端,该发光组件也可以是设置在壳体前侧101的内表面,示范性地,如图2(a)所示,该壳体的前侧101设有对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对应的探头位置区域,此时,将该发光组件设置在该探头位置区域的四周。又或者,该发光组件可以是直接设置在探头的前端,示范性地,如图3(a)所示,在该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前端设有凸缘结构112,进而利用该凸缘结构112用于对该发光组件进行支撑及固定。当然还有其他的固定方式,在此并不作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发光组件为一发光环131,该发光环131环绕设置在该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前端。例如,该发光环131可通过上述的凸缘结构方式设置,也可设置在壳体前侧101的内表面等。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该发光环131设置在前侧101的内表面,如图2(a)。
可以理解,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将与通孔对应,此时设置在探头前端的该发光环131所发出的可见光同样可穿过该通孔向外发射,而该向外发射的可见光将在被测对象上形成一个光亮区域,如图2(b)所示。由于光的扩散特性,该光亮区域将随着发射的距离而形成光圈或圆状区域等。例如,在自助式测温时,被测对象可在前侧101的反射镜中看到该光亮区域在脸部的哪个位置,进而可快速调整额头的中心位于该光亮区域内,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又或者,当监测人员手持该测温装置10给他人测温时,也可以通过该可见的光亮区域来判断是否对准了被测对象的额头中心等。
此外,利用该发光环131与测距模块120结合,还用于计算被没对象的额头面积。例如,当被测对象的额头中心已位于上述的光亮区域时,可通过测距模块120测量得到该被测对象与测温装置10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该发光环131的光照面积直径与距离之间的比值计算得到被测对象额头中心的光亮区域面积,也可视为额头的面积。这样增加了测温装置10的趣味性,对于被测对象而言,可提高用户体验等。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发光组件为若干个光发射器132,若干个光发射器132分布在红外温度传感器111的探头前端的四周,优选地,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此外,这些光发射器所产生的可见光还可调整为与入射的红外光形成双光同轴结构,即两种类型的光所形成的传输光路实质为同轴。本实施例中,该光发射器132的个数为至少三个。通常地,设置3~4个。对于该若干个光发射器132,例如,可采用若干个激光二极管及对应的驱动电路。
考虑到存在多个光发射器132,进一步优选地,采用上述的凸缘结构方式进行设置,如图3(b)所示。在该凸缘结构112上设有若干个孔,将这些光发射器132放置在对应的孔中,达到支撑及限位的目的。
可以理解,每一光发射器132将发射一个光束,分布在探头四周的这些光束将形成一光指示区域,例如,可以是三角形、矩形等等。该光指示区域用于指示额头中心应当设置的位置,这样方便监测人员或被测对象进行快速调整以使被测对象的额头中心置于该光指示区域内,从而实现提高测温效率和测温准确率等。
上述,测距模块采用超声波测距方式,超声波发射器121和超声波接收器122并排设置在前侧101,前侧101设有对应的通孔,而该红外温度传感器111可以位于该并排设置的超声波发射器121和超声波接收器122的上方或下方。优选地,该红外温度传感器111位于该超声波发射器121和超声波接收器122的正上方,如图1所示。
可以理解,这样当被测对象的脸在逐渐靠近该测温装置10时,仍可以检测到被测对象的脸部并不断测量该脸部与该测温装置10的距离,由于位于正上方的红外温度传感器111到超声波发射器121和超声波接收器122之间的距离与额头到两边脸之间的距离比较接近,这样可以保证红外测温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是被测对象额头的表面温度。
其中,关于上述的前侧101设有反射镜,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可以将该前侧101自身作为反射镜,即当用户看该前侧101时能看到自己的镜像。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也可以是在该壳体的前侧101的外表面直接设置一个镜子,同样可以实现镜面反射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前侧101自身作为反射镜。示范性地,该前侧可采用一有色面板,如黑色面板等,且该有色面板的内表面镀有一层大于预设反射率的反射层,其中,该预设反射率能够保证被测对象能够通过该有色面板看到自己的镜像。可选地,该前侧101还可以包括一用于对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进行限位的置于内部的透明面板,该透明面板与该有色面板叠层设置。可以理解,采用有色面板的该前侧101将具有较低的透光率时,该测温装置10的内部构造不会直接暴露在用户面前。这样还可以使该测温装置10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前侧101包括设置在内的有色面板和设置在外的透明面板,如亚克力板或PC板(即聚碳酸酯板)等。其中,有色面板外的透光率小,有色面板主要用于对壳体内的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进行限位。而对于透明面板,其内侧表面则设有一层预设厚度的反射膜,从而形成反射镜。对于该预设厚度,应当能够使壳体内部的显示模块的显示内容能够透过该镀有薄膜的面板层并使被测对象看到。同样地,当该前侧101具有较低的透光率时,该测温装置10的内部构造不会直接暴露在用户面前,这样还可以使该测温装置10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
进一步优选地,该测温装置10还包括:分别位于壳体前侧101的第一显示模块和壳体后侧102的第二显示模块。示范性地,如图4(a)和图4(b)所示,该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可分别用于在前侧101的第一显示区域A和后侧102的第二显示区域B中显示数据,如测量到的温度值等。例如,该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可采用如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等来实现。此外,可选地,该测温装置的后侧102还可设有若干按键以用于提供参数设置功能,如图4(b)所示。此外,该测温装置10可以采用接入的系统电源,也可以采用备用电池等为各模块供电,在此并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当被测对象测温完成后,便可以在前侧101立即查看自己的测量结果,而后侧102的第二显示区域B同样显示有测温结果,这样可方便如检测人员等查看。相对于现有的手握式测温计或测温枪等,本实施例的具有双面显示的测温装置10不仅方便检测人员查看,对于被测对象这一用户而言,当进入测温区域时,可实现自动式非接触式测温,也不需要自己主动询问检测人员便可了解自己的测量结果,可大大提高用户体验等。
值得注意的是,该测温装置10的结构并不限于如图1所示的矩形结构,也可以是手持式的测温结构,如图5所示。若为手持式结构,上述的测距模块可采用如空间占用较小的激光测距模块等,但不限于此。另外,手持式的测温装置10同样也可以设置双面显示功能,这样方便不同位置的人员进行查看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装置通过实时测量被测对象的距离并利用红外测温对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内的被测对象自动进行非接触式测温,同时在测温时在被测对象上形成光指示区域,无论是对监测人员还是被测对象自己,均可以快速地知晓被测对象的额头是否对准正确的额头测量位置,而利用具有镜面反射功能的测温装置还可以方便被测对象快速调整额头位置以对准测温装置,这样在提高体温测量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测温准确性。另外,若用于自助式测温,则在测温的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人为干预,还可提高用户体验等。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红外测温模块、测距模块和光指示模块,所述红外测温模块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光指示模块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
所述测距模块用于测量被测对象与所述测温装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光指示模块用于当所述被测对象位于预设的测温区域内时,发出可见光以在所述被测对象上形成光指示区域;
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用于对位于所述测温区域内的所述被测对象进行测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一发光环,所述发光环环绕设置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若干个光发射器,所述若干个光发射器均匀分布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的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前端设有凸缘结构,所述凸缘结构用于对所述发光组件进行支撑及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对应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探头的位置区域,所述发光组件固定在所述位置区域的四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侧包括有色面板和与所述有色面板叠层设置的透明面板,其中,所述透明面板的内侧表面设有预设厚度的反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反射率大于预设反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模块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并排设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位于并排设置的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所述超声波接收器的正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第一显示模块和位于所述壳体的后侧的第二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显示模块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分别用于显示测温数据。
CN202021231397.2U 2020-05-06 2020-06-28 一种测温装置 Active CN2123404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97630 2020-05-06
CN202020729763 2020-05-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0446U true CN212340446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1397.2U Active CN212340446U (zh) 2020-05-06 2020-06-28 一种测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04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6479A (zh) * 2021-10-20 2022-03-04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用于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光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6479A (zh) * 2021-10-20 2022-03-04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用于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光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94881A (en) Intra-optical light beam sighting system for an infrared thermometer
US7889290B2 (en) Illumination display with enhanced illumination edge lighting
CN102144919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器、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以及生物体信息检测器中的反射部的设计方法
US20070058155A1 (en) Non-contact measurement device
CN103597323A (zh) 用于仪表装置的照明结构
CN212340446U (zh) 一种测温装置
WO2008122935A1 (en) Remote measuring and display
CN213688672U (zh) 具有可见光指示的测温仪
US20040105091A1 (en) Devices for measuring light from a source in situ
JP3714640B2 (ja) 計器装置
CN211904416U (zh) 一种测温仪
CN212007542U (zh) 一种测温仪
CN211374480U (zh) 一种双光源双光路红外气体探测器
CN216248312U (zh) 激光测距仪
CN212903826U (zh) 测试红外摄像头通过屏幕盲孔入光率的检测系统
JPH09231483A (ja) 確認灯付き火災感知器
JP3230229U (ja) 体温検知デバイス
CN206132224U (zh) 温度探测头和温度探测设备
CN211905055U (zh) 一种反射率检测仪
CN209932706U (zh) 一种带焦距提示功能的血管显像仪
CN201184820Y (zh) 光感测装置
CN214041738U (zh) 激光测距装置
JP7231689B2 (ja) 腕時計ケースの内部の相対湿度レベル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アセンブリ
CN214372930U (zh) 广域红外检测结构及红外测温器
JP2825866B2 (ja) 液体濃度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523596 Room 401, building 1, 396 Xiechang Road, Xieg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City Acer Austr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4th Floor, Building A, Changsheng Industrial Park, Furong Village, Cao Le Village, Xieg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JULIANG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4

Address after: Factory 601, A10 #, No. 61 Lancun Road, Sanhe Village, Tonghu Town,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Naying Micro Sens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3596 Room 401, building 1, 396 Xiechang Road, Xieg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ity Acer Austr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