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9982U -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9982U
CN212339982U CN202020719940.7U CN202020719940U CN212339982U CN 212339982 U CN212339982 U CN 212339982U CN 202020719940 U CN202020719940 U CN 202020719940U CN 212339982 U CN212339982 U CN 212339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ower generation
heat exchange
thermal power
furna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99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强
张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Meidiya Ceram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Meidiya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Meidiya Ceram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Meidiya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99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9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9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9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侧壁上成型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外侧设置有堵塞板,所述堵塞板下端通过螺纹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炉体外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热发电箱,所述透气孔连通到所述热发电箱内部,所述热发电箱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热发电板,所述热发电箱端部固定有保温管,所述保温管通过管箍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外部设置有用于盛放所述换热管的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一侧设置有引风机。有益效果在于:陶瓷器烧制后炉窑内残余的高温气体经过热能电能转换发电回收和热能交换回收后再进行排放,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减少热能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在陶瓷烧结完成后,需要对炉窑进行降温冷却,等温度降低到安全温度后工作人员才能进入窑内将烧结好的陶瓷器取出,这个过程一般采用通风扇进行的,将窑内的高温气体抽出后经过过滤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将造成大量的热能白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侧壁上成型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外侧设置有堵塞板,所述堵塞板下端通过螺纹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炉体外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热发电箱,所述透气孔连通到所述热发电箱内部,所述热发电箱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热发电板,所述热发电箱端部固定有保温管,所述保温管通过管箍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外部设置有用于盛放所述换热管的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一侧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通过所述保温管与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引风机一侧设置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热发电板、所述引风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堵塞板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所述堵塞板的尺寸大于所述透气孔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中部从所述热发电箱下表面穿过,所述固定杆下端外壁上成型有螺纹,所述固定杆下端的螺纹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齿轮座,所述内螺纹齿轮座外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炉体外壁上,所述内螺纹齿轮座一侧啮合传动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上方设置有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炉体侧壁上的驱动马达,所述主动齿轮键连接在所述驱动马达的动力轴上,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蓄电池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下方通过螺钉固定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热发电箱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所述热发电箱与所述炉体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热发电箱内固定有至少三排所述热发电板,相邻两块所述热发电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五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热发电箱通过变径器与所述保温管连通,所述热发电箱的直径不小于所述保温管直径的三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陶瓷器烧制后炉窑内残余的高温气体经过热能电能转换发电回收和热能交换回收后再进行排放,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减少热能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炉体;2、堵塞板;3、热发电箱;4、热发电板;5、保温管;6、换热水箱;7、换热管;8、减震底座;9、引风机;10、蓄电池组;11、固定杆;12、透气孔;13、内螺纹齿轮座;14、固定座;15、驱动马达;16、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 侧壁上成型有透气孔12,便于炉体1内部的热气排出,透气孔12也可设置在炉体1顶部或底部,透气孔12外侧设置有堵塞板2,在烧炉时堵塞透气孔12,避免热量外散,堵塞板2下端通过螺纹固定有固定杆11,用于支撑堵塞板2,炉体1外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热发电箱3,透气孔12连通到热发电箱3内部,热发电箱3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热发电板4,热风通过热发电板4时带动其表面电子移动,进而产生电流,实现热能与电能的转换,热发电箱3端部固定有保温管5,保温管5通过管箍连接有换热管7,通过热交换,使得低温的水变成高温水,换热管7外部设置有用于盛放换热管7的换热水箱6,换热水箱6用于盛放生活用水,加热后的生活用水可以用来洗衣、洗菜、洗澡或室内暖气管使用,换热水箱6一侧设置有引风机9,用于产生抽力将炉体1内的热力抽出,引风机9通过保温管5与换热管7连通,引风机9一侧设置有蓄电池组10,用于储存电能并向外供能,蓄电池组10与热发电板4、引风机9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堵塞板2采用保温材料制成,堵塞板2的尺寸大于透气孔12 的尺寸,提高保温隔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1中部从热发电箱3下表面穿过,固定杆11下端外壁上成型有螺纹,固定杆11下端的螺纹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齿轮座13,内螺纹齿轮座13外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通过螺钉固定在炉体1外壁上,内螺纹齿轮座13一侧啮合传动有主动齿轮16,主动齿轮16上方设置有通过螺钉固定在炉体1侧壁上的驱动马达15,主动齿轮16键连接在驱动马达 15的动力轴上,驱动马达15与蓄电池组10电连接,驱动马达15用于带动堵塞板2移动堵塞或露出透气孔12。
本实施例中,引风机9下方通过螺钉固定有减震底座8,减震底座8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本实施例中,热发电箱3采用保温材料制成,热发电箱3与炉体1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提高密封效果,热发电箱3内固定有至少三排热发电板4,相邻两块热发电板4之间的间隙不小于五厘米,避免电子产生干扰影响电流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热发电箱3通过变径器与保温管5连通,热发电箱3的直径不小于保温管5直径的三倍,高温气流在热发电箱3内流动速度慢,便于热能电能的转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引风机9的出风端连接有废气处理系统,当烧制完成后,通过控制开关启动引风机9和驱动马达15,驱动马达15启动后带动内螺纹齿轮座13旋转,进而带动固定杆11下移,固定杆11下移时使得透气孔12露出,炉体1与热发电箱3连通,驱动马达15启动后开始抽风,热风从炉体1内抽出进入热发电箱3内,然后沿着保温管5流动到废气处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热风先接触热发电板4引起热发电板4表面的电子移动产生电量,电量经过调节器后储存在蓄电池组10内部,由蓄电池组10向外供电,热风从换热管7内通过时,通过热交换加热换热水箱6内部的水,使得换热水箱6内部的冷水变成热水,热水可以供工人洗澡、洗菜等使用,经过吸热降温后的风进入废气处理系统经过净化后排放到大气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侧壁上成型有透气孔(12),所述透气孔(12)外侧设置有堵塞板(2),所述堵塞板(2)下端通过螺纹固定有固定杆(11),所述炉体(1)外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热发电箱(3),所述透气孔(12)连通到所述热发电箱(3)内部,所述热发电箱(3)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热发电板(4),所述热发电箱(3)端部固定有保温管(5),所述保温管(5)通过管箍连接有换热管(7),所述换热管(7)外部设置有用于盛放所述换热管(7)的换热水箱(6),所述换热水箱(6)一侧设置有引风机(9),所述引风机(9)通过所述保温管(5)与所述换热管(7)连通,所述引风机(9)一侧设置有蓄电池组(10),所述蓄电池组(10)与所述热发电板(4)、所述引风机(9)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板(2)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所述堵塞板(2)的尺寸大于所述透气孔(12)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中部从所述热发电箱(3)下表面穿过,所述固定杆(11)下端外壁上成型有螺纹,所述固定杆(11)下端的螺纹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齿轮座(13),所述内螺纹齿轮座(13)外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炉体(1)外壁上,所述内螺纹齿轮座(13)一侧啮合传动有主动齿轮(16),所述主动齿轮(16)上方设置有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炉体(1)侧壁上的驱动马达(15),所述主动齿轮(16)键连接在所述驱动马达(15)的动力轴上,所述驱动马达(15)与所述蓄电池组(1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9)下方通过螺钉固定有减震底座(8),所述减震底座(8)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发电箱(3)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所述热发电箱(3)与所述炉体(1)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热发电箱(3)内固定有至少三排所述热发电板(4),相邻两块所述热发电板(4)之间的间隙不小于五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发电箱(3)通过变径器与所述保温管(5)连通,所述热发电箱(3)的直径不小于所述保温管(5)直径的三倍。
CN202020719940.7U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12339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940.7U CN212339982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940.7U CN212339982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9982U true CN212339982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8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9940.7U Active CN212339982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9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20051U (zh) 一种用于冲击器部件回火工艺的回火炉
CN212339982U (zh)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7445156A (zh)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和余热回收功能的石墨化炉
WO2015120570A1 (zh) 太阳能蒸压设备
CN210441448U (zh) 一种余热利用热风炉
CN206488438U (zh) 一种节能环保采暖热水锅炉
CN101360363A (zh) 节能发热系统
CN209545363U (zh) 一种具有智能降温结构的电机
CN20858632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台车式强热风循环回火炉的节能炉门结构
CN211012499U (zh) 一种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生产用反应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01497160U (zh) 碳纤维电锅炉
CN108087852A (zh) 一种工业用节能锅炉系统
CN206553599U (zh) 再生铅节能双子冶炼炉
CN207350307U (zh) 一种节能环保锅炉
CN213746831U (zh) 一种锅炉压力容器加热回路装置
CN213272574U (zh) 一种节能环保蒸汽发生设备
CN204648364U (zh) 一种灶台余热回收系统
CN109291226A (zh) 一种环保透水砖生产用成型砖坯恒温养护窑
CN204213885U (zh) 一种新型节能食用菌灭菌炉
CN217929893U (zh) 一种燃煤电厂节煤减排节能装置
CN207815372U (zh) 一种天然气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4199682U (zh) 一种节能型龙泉青瓷生产用窑炉
CN219200118U (zh) 一种节能建筑用烟道保温结构
CN213146988U (zh) 一种分体壁挂式太阳能的循环装置
CN213542849U (zh) 一种环保型的换热节能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