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8857U -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8857U
CN212338857U CN202021366960.7U CN202021366960U CN212338857U CN 212338857 U CN212338857 U CN 212338857U CN 202021366960 U CN202021366960 U CN 202021366960U CN 212338857 U CN212338857 U CN 212338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pporting
operating platform
clamping groove
fixe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69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郁强
刘文强
王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669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8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8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8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操作平台包括固定座、支撑组件和工作台,固定座被配置为与目标机架固定连接,固定座开设有第二卡槽;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弹性件,支撑座转动连接于固定座,支撑座设有旋转轴,旋转轴能够随支撑座转动并通过弹性件卡接于固定座的第二卡槽内;工作台固定于支撑座上,工作台用于放置目标工作站。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操作平台的快速拆卸与安装,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携带,且通用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军方或相关抗灾救援部门在野外搭建临时医疗营地时采用的便携式X光拍摄系统具有系统复杂,部件冗余,机架庞大,占地面积大,系统重量大,操作步骤过多,摆位困难等缺点。这些缺点在抗灾救援时非常影响救援效率,大大降低筛查速度,导致很多受伤病人不能很快得到救治,甚至有生命危险。
便携式X光拍摄系统中有一重要部件——工作站,该工作站一般都配置为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因此,在便携式X光拍摄系统上需要设计专门的平台来安放工作站。现有的便携式X光拍摄系统上的平台或者是设计的结构复杂,平台大而重,或者是与机架是分离设置的,在系统转移的时候,需要专人进行操作,无法解放操作者的双手。
因此,亟需一种操作平台及具有该操作平台的X光拍摄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平台及具有该操作平台的X光拍摄系统,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容易、便于转移和携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平台,包括固定座、支撑组件和工作台,所述固定座被配置为与目标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弹性件,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支撑座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能够随所述支撑座转动并通过所述弹性件卡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工作台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工作台用于放置目标工作站。
作为上述操作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座和至少两组所述支撑组件,至少两组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工作台的一边均匀分布,且至少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与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座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上述操作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或者,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座内。
作为上述操作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能在所述第一卡槽内转动;所述第一卡槽平行于所述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一卡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卡槽的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与所述固定座的侧面平行。
作为上述操作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卡槽靠近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有便于所述旋转轴卡入的导向部,所述第二卡槽远离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有防止所述旋转轴脱离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导向部的高度尺寸。
作为上述操作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操作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柱和所述旋转轴。
作为上述操作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座呈壳体状结构,包括依次呈角度连接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三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三侧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座的横向尺寸,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侧部之间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三侧部之间。
作为上述操作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均设有沿所述支撑座纵向延伸的腰形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穿设于两所述腰形孔内,并能沿所述腰形孔移动。
一种X光拍摄系统,包括机架和工作站,还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固定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站置于所述操作平台的工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平台是可拆卸式的,安装时,首先将固定座固定于系统的机架上,以确定工作站在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将支撑组件和工作台绕着固定座旋转,当旋转轴接触固定座时,渐渐使弹性件弹性变形,直至旋转轴进入固定座的第二卡槽内,从而实现了支撑组件与固定座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系统需要转移、推行或操作人员进行摆位等操作时,能快速安装操作平台,便于将工作站放置于工作台上,从而实现工作站与整个系统的一起转移。当整个系统需要收纳时,或者操作人员采用的是手持式工作站而不需要操作平台时,可以快速拆卸操作平台,便于将操作平台单独放置于包装箱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操作平台的快速拆卸与安装,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携带,且适配于多种工作站,通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安装过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去除工作台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去除工作台和连接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去除工作台、连接板和固定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座;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13、连接孔;2、支撑组件;21、工作台;211、翻边;212、安装槽;213、第一缺口;214、第二缺口;22、支撑座;221、第一侧部;222、第二侧部;223、第三侧部;224、腰形孔;225、支撑块;226、抵接块;23、弹性件;24、支撑轴;25、旋转轴;26、连接板;261、第三缺口;262、凸耳;263、通孔;27、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操作平台,安装于便携式X光拍摄系统中,用于放置X光拍摄系统的工作站。该操作平台包括固定座1、支撑组件2和工作台21。其中固定座1被配置为与X光拍摄系统的机架固定连接,具体地,固定座1呈方形结构,其侧面设有若干连接孔13,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13以将固定座1固定于机架上,固定座1的底端设有第二卡槽12。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座22和弹性件23,支撑座22的顶端与固定座1转动连接,支撑座22的底端设有旋转轴25,旋转轴25能够随支撑座22转动并通过弹性件23卡接于固定座1的第二卡槽12内。工作台21为平板状结构,其固定于支撑座22的顶端,用于为工作站提供硬性支撑平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2与固定座1转动连接的具体方式为:固定座1的顶端设有第一卡槽11,支撑座22的顶端设有支撑轴24,支撑轴24插接于固定座1的第一卡槽11内并能在第一卡槽11内转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固定座1的一端与支撑座22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或者在固定座1上设置轴承座,在支撑座22的一端设置连接轴,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座内,以实现支撑座22与固定座1的转动连接;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可行的方式实现二者的转动连接,具体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本实施例的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固定座1固定于系统机架上,以确定工作站在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将支撑组件2的支撑轴24插入固定座1的第一卡槽11内,并使工作台21以支撑轴24为旋转中心,绕着支撑轴24向下旋转,当旋转轴25接触到固定座1时,支撑座22渐渐拉伸弹性件,直至旋转轴25进入固定座1的第二卡槽12内,从而实现了支撑组件2与固定座1的卡接固定。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在系统需要转移、推行或操作人员进行摆位等操作时,能快速安装上操作平台,便于将工作站放置于工作台21上,从而实现工作站与整个系统的一起转移。当整个系统需要收纳时,或者操作人员采用的是手持式工作站而不需要操作平台时,可以快速拆卸操作平台,便于将操作平台单独放置于包装箱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操作平台的快速拆卸与安装,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携带,且适配于多种工作站,通用性较好。
优选地,本实施例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均为截面呈圆弧形的长槽,且第一卡槽11平行于第二卡槽12,第一卡槽11的中心线和第二卡槽12的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与固定座1的侧面平行,该设置保证了机架在转移时支撑组件2不会因震动而脱出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提高了操作平台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第一卡槽11的开口端设有导向曲面,以便于将支撑轴24插入第一卡槽11内。同时,第二卡槽12靠近支撑座22的一侧设有便于旋转轴25卡入的导向部,旋转轴25能够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越过该导向部而滑入或滑出第二卡槽12;第二卡槽12远离支撑座22的一侧设有防止旋转轴25脱离的限位部,且限位部的高度尺寸大于导向部的高度尺寸。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2还包括连接板26,连接板26设置于工作台21与支撑座22之间,连接板26的上侧通过均匀设置的紧固件与工作台21的底面固定连接,连接板26的下侧通过均匀设置的紧固件与支撑座22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轴24固定于连接板26上,具体地,连接板26靠近固定座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缺口261,第三缺口261的两侧向上延伸有两个凸耳262,两凸耳262上均设有通孔263,支撑轴2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通孔263中,从而实现支撑轴24与连接板26的固定。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板26,增强了支撑组件2的结构强度,使操作平台的结构更牢固,工作更可靠。优选地,工作台21的厚度尺寸与凸耳262的高度尺寸相同,上述设置使得凸耳262的顶端与工作台21的顶端处于同一平面上,以提高操作平台的美观性和使用便利性。进一步优选地,连接板26上还开设有若干减重孔,以减轻连接板26的重量,更便于操作平台的移动和携带。
本实施例中,工作台21的周边向上凸设有翻边211,翻边211围设形成安装腔,用于放置工作站,以提高放置稳定性,防止工作站意外滑落。优选地,该安装腔的尺寸、形状与目标工作站的尺寸、形状一致,以适配于多种工作站。工作台21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槽212,用于安装连接板26,该设置使得装配后连接板26的底面与工作台21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平整、美观性。工作台2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缺口213,第一缺口213与安装腔连通,用于方便工作站的连接线从中引出,提高平台上走线的整洁性。此外,工作台21靠近固定座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214,用于形成凸耳262和支撑轴24的安装空间;优选地,第二缺口214的宽度尺寸与两个凸耳262的间距尺寸相适配,以满足第二缺口214的内壁贴合于两凸耳262的外侧面,从而提高支撑组件2的转动平稳性。本实施例中,工作台21的材料优选采用轻质化、坚固材料,例如碳纤维、聚碳酸酯等,以减轻工作台21的重量,并提高其强度。此外,工作台21的底面还设有加强筋,进一步提高工作台2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2还包括连接柱27,连接柱27设置于支撑座22内且平行于旋转轴25,弹性件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柱27和旋转轴25上。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弹性件23为拉伸弹簧,连接柱27为螺栓,螺栓的一端与支撑座22的侧壁螺纹连接;拉伸弹簧的一端挂在旋转轴25上,另一端挂在螺栓的螺杆上。进一步地,螺栓的螺杆上还螺接有螺母,螺母与支撑座22的侧壁抵接,能够起到固定螺栓的作用。同时,拉伸弹簧挂接于螺母和螺栓头之间的螺杆上,从而使螺母和螺栓头还能作为弹簧的限位结构,防止弹簧脱离螺栓或发生窜动。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支撑座22呈壳体状结构,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侧部221、第二侧部222和第三侧部223,第一侧部221与第三侧部223相对设置;第一侧部221与第三侧部223之间的距离大于固定座1的横向尺寸,以使支撑组件2能相对于固定座1的转动,当旋转轴25转动至卡接在第二卡槽12内时,支撑座22围设于固定座1的外部,且支撑座22与固定座1平行。本实施例的连接柱27设有两根,分别固定于第一侧部221和第三侧部223上,弹性件23也设有两个,其中一个位于固定座1与第一侧部221之间,另一个位于固定座1与第三侧部223之间。
本实施例中,旋转轴25活动安装于支撑座22的底部。具体而言,第一侧部221和第三侧部223的下部位置均设有沿支撑座22纵向延伸的腰形孔224,旋转轴25的两端穿设于两腰形孔224内,并能沿腰形孔224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旋转轴25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螺栓从支撑座22的外侧穿过垫片与螺纹孔连接,该设置能将旋转轴25的两端限位于腰形孔224内,防止旋转轴25沿轴向发生窜动。旋转轴25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还设有限位槽,用于作为限位结构,限制拉伸弹簧在旋转轴25上的位置。进一步地,支撑座22的第二侧部222内侧上部还凸设有支撑块225,支撑块225的上端与第二侧部222的上端平齐,支撑块225用于与连接板26固定连接,并对连接板26和工作台21提供可靠支撑。支撑块225的中间部位还凸设有抵接块226,抵接块226随支撑座22的旋转能够与固定座1的侧面逐渐抵接,当旋转轴25卡入第二卡槽12时,抵接块226的一侧完全抵靠于固定座1的侧面。上述设置提高了支撑装置2的运动平稳性,且能够对支撑座22的转动起到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座1,同时包括与固定座1数量相同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2。至少两组支撑组件2沿工作台21的一边均匀分布,且至少两组支撑组件2与至少两个固定座1一一对应设置,即每组支撑组件2的支撑座22与对应的一个固定座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支撑组件2的数量,不仅提高了对工作台21的支撑稳定性,而且使得支撑组件2和工作台21相对固定座1的翻转更平稳、可靠。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X光拍摄系统,包括机架、脉冲式X射线机、工作站及图像处理系统,还包括上述的操作平台,其中操作平台的固定座1与机架固定连接,工作站放置于操作平台的工作台21上。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工作站为笔记本电脑或高分辨率便携式平板。本实施例的便携式X光拍摄系统作为一种便捷的检测手段,适用于野外检测,成像分辨率高,其成像结果可以实时呈现在显示屏上,研究人员可直观清楚的看到高清晰度的X光图片,并根据研究内容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本实施例结构简单、部件少,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而且能够实现操作平台与X光拍摄系统的快速拆卸与安装,使用灵活,方便携带,提高了系统的作业效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1),被配置为与目标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开设有第二卡槽(12);
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座(22)和弹性件(23),所述支撑座(22)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所述支撑座(22)设有旋转轴(25),所述旋转轴(25)能够随所述支撑座(22)转动并通过所述弹性件(23)卡接于所述固定座(1)的所述第二卡槽(12)内;
工作台(21),固定于所述支撑座(22)上,所述工作台(21)用于放置目标工作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座(1)和至少两组所述支撑组件(2),至少两组所述支撑组件(2)沿所述工作台(21)的一边均匀分布,且至少两组所述支撑组件(2)与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座(1)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22)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或者,
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支撑座(2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座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开设有第一卡槽(11),所述支撑座(22)的一端设有支撑轴(24),所述支撑轴(24)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1)内并能在所述第一卡槽(11)内转动;所述第一卡槽(11)平行于所述第二卡槽(12),且所述第一卡槽(11)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卡槽(12)的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与所述固定座(1)的侧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12)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卡槽(12)靠近所述支撑组件(2)的一侧设有便于所述旋转轴(25)卡入的导向部,所述第二卡槽(12)远离所述支撑组件(2)的一侧设有防止所述旋转轴(25)脱离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导向部的高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连接板(26),所述连接板(26)的一侧与所述工作台(2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支撑座(2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连接柱(27),所述连接柱(27)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2)内,所述弹性件(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柱(27)和所述旋转轴(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2)呈壳体状结构,包括依次呈角度连接的第一侧部(221)、第二侧部(222)和第三侧部(223),所述第一侧部(221)与所述第三侧部(22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221)与所述第三侧部(223)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座(1)的横向尺寸,所述连接柱(27)设于所述第一侧部(221)和所述第三侧部(223)上,所述弹性件(23)位于所述固定座(1)与所述第一侧部(221)之间及所述固定座(1)与所述第三侧部(22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221)和所述第三侧部(223)均设有沿所述支撑座(22)纵向延伸的腰形孔(224),所述旋转轴(25)的两端穿设于两所述腰形孔(224)内,并能沿所述腰形孔(224)移动。
10.一种X光拍摄系统,包括机架和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固定座(1)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站置于所述操作平台的工作台(21)上。
CN202021366960.7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Active CN212338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6960.7U CN212338857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6960.7U CN212338857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8857U true CN212338857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1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6960.7U Active CN212338857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8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8454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system
CN211959004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云台电机拆卸标定的安装维修工具
CN212338857U (zh)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CN111649219A (zh) 一种操作平台及x光拍摄系统
CN212723515U (zh) 多视角显微镜
CN211344591U (zh) 一种遥感测绘用测绘仪定位装置
CN209503323U (zh) 太阳能电池板边框的焊接台
CN214311453U (zh) 一种多维度自由可调节的多向滑台装置
CN205403705U (zh) 用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夹具
CN210402909U (zh) 一种螺母安装训练台
CN213685927U (zh) 一种医疗内科用具有防护结构的检查装置
CN211105776U (zh) 一种管件加工用油压机
CN211602851U (zh) 一种老化测试夹具
CN209925936U (zh) 数学教学用几何投影装置
CN114434408B (zh) 板卡的操作装置
CN220277034U (zh) 一种临床检验多功能实验平台
CN218355410U (zh) 一种航炮多方位展示固定夹具
CN218674171U (zh) 一种可实现治具灵活转换的fog测试机
CN210777357U (zh) 一种普通话发音教学口腔模型展示架
CN221056316U (zh) 一种便携式成像模组检测箱
CN220102797U (zh) 一种可拆卸双手持雷达显示扫描支撑装置
CN220427239U (zh) 一种具有转动效果的钣金焊接装置
CN215502244U (zh) 一种展示托盘工装
CN108512159A (zh) 一种电缆安装支架
CN214980435U (zh) 一种医疗器械部件合托翻转式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