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3688U -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3688U
CN212333688U CN202021200793.9U CN202021200793U CN212333688U CN 212333688 U CN212333688 U CN 212333688U CN 202021200793 U CN202021200793 U CN 202021200793U CN 212333688 U CN212333688 U CN 212333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clamping
support frame
guide rail
slid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07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娜
陈荣龙
杨琪文
肖业平
王维强
宫晶
钱烨
李海
闫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love Intelligent Cat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love Intelligent Cat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love Intelligent Cat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love Intelligent Cat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007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3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3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3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轴输送系统,包括:用于架设且输送卷轴的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并排设置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上方的左导轨和右导轨、分别滑动安装于所述左导轨和右导轨的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用于驱动所述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滑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升降支座;所述升降支座设置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下方,以将输送到升降支座正上方的卷轴顶起并且上升到左导轨和右导轨上,待所述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移动到被顶起的卷轴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支座下降,以将所述卷轴架设于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上。

Description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卷材自动连续成卷的技术中,牵涉到卷轴(卷芯)的存储、输送技术,总体的设计要求为:存储若干卷轴以备单根卷轴的自动取用,当需要使用卷轴时候,输送转轴到特定位置以用来卷起卷材。
中国专利:201710065725.2公开了一种小卷芯自动绕卷机,关于卷轴 (卷芯)的存储技术原理摘录为:“设置一送卷芯机构,送卷芯机构用于安放卷芯并将卷芯送入换卷工位。送卷芯机构4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壳体41、铰接在壳体41出卷口的挡板42、安装在壳体41中并正对挡板42的推板43 以及固定在壳体41上以推拉推板43的第三气缸44。壳体41呈上大下小状,其上部可容纳多排卷芯,其下部仅能容纳一个卷芯,推板43呈倒Z形,其由水平托板、与水平托板连接的竖板以及与竖板上端连接的水平挡板组成。图 3所示的是换卷机构的原始状态图,当需要送料时,第三气缸44将推板43 前推,在挡板42的重力作用下,卷芯被固定在水平托板上。当到达装夹位置,芯轴232对其进行装夹后,气缸44收回,等待下一次送料。如挡板的材质较薄,导致其重量偏小,则也可以在挡板42与壳体41之间设置扭簧,增加挡板42外推的阻力。”
以上所述的卷轴(卷芯)存储技术中存在一个问题,如图1-1所示,容纳于壳体41内的卷轴(卷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单根往下落入截面较小的通道rd,但是,在容纳卷轴的壳体41和截面收小的通道rd交汇处,可能会有两根相邻的卷轴m1和m2相互挤压在通道rd入口处,从而形成一道“桥”而将卷轴m1和卷轴m2以上的卷轴都顶住,从而壳体41内的卷轴都无法落入通道rd,也就无法取卷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卷轴存取、输送技术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卷轴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卷轴输送系统,包括:用于架设且输送卷轴的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并排设置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上方的左导轨和右导轨、分别滑动安装于所述左导轨和右导轨的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用于驱动所述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滑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升降支座;所述升降支座设置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下方,以将输送到升降支座正上方的卷轴顶起并且上升到左导轨和右导轨上,待所述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移动到被顶起的卷轴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支座下降,以将所述卷轴架设于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卷轴两端中至少一端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一端连接于卷轴,另一端设置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的端部设置一个以上定位槽,定位槽与配合孔连通并且配合孔朝向端部开口;还包括转动拨杆,所述转动拨杆位于左导轨或者右导轨外侧,转动拨杆旋转并且向左导轨或者右导轨内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转动拨杆与定位槽正对后进入定位槽。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支座设置开口向上的“V”形口,并且升降支座可沉入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间的空隙;升降支座位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的端部,当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将卷轴输送到升降支座正上方,升降支座上升,卷轴进入“V”形口并且被举起上升到左导轨和右导轨上方,然后,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滑动到所述卷轴正下方后,所述升降支座下降,从而将卷轴两端分别架在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左导轨或者右导轨外侧,且电机可以垂直向左导轨或者右导轨内方向移动;所述转动拨杆安装于电机的转轴,其中,转动拨杆的轴线垂直于电机的转轴。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卷轴的轴向方向开设卡槽,所述卡槽截面包括向卷轴外轮廓延伸的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在与卷轴外轮廓交汇处形成进出口P;所述卡槽内设置两块以上平行于卷轴轴向方向分布的夹块,相邻的夹块之间间隔G1;所述夹块可移动,以使夹块与所述卡槽的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相抵或分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卷轴开设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贯穿卷轴的外轮廓,并且第一通槽的一端的开口T2位于卡槽内;还包括夹板以及连接于夹板的插销,所述夹块固定于夹板;所述插销在第一通槽内滑动,以带动夹板进入或者离开卡槽,从而带动夹块与所述卡槽的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相抵或者分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顶柱和弹性件;所述卷轴设置与顶柱匹配的安装孔,安装孔与第一通槽连通;所述插销设置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所述插销在第一通槽内滑动,当插销带动夹板进入卡槽后,弹性件将顶柱压入第一凹孔;当插销带动夹板离开卡槽后,弹性件将顶柱压入第二凹孔。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相对倾斜形成夹角t;所述插销在第一通槽内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卷材卡爪组件,所述卷材卡爪组件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设置第一间隙d1,第二卡板设置与所述第一间隙d1正对的第二间隙d2,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还设置供卷材经过的缝隙G5;卷材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的缝隙G5经过,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可相互靠近或者背离以夹紧或者松开卷材。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板水平固定,第二卡板端部可转动;第二卡板转动以靠近或者背离第一卡板,从而夹紧或者松开卷材。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支座还包括与第一通槽配合的伸缩顶杆;所述卷轴旋转,使第一通槽与伸缩顶杆对齐后,所述伸缩顶杆伸长进入第一通槽将插销朝着卡槽外顶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卷轴输送系统中,将多根卷轴的两端并列架设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需要取轴的时候,输送带移动,将最前方的那个卷轴送到升降支座的正上方(在取卷轴之前,升降支座位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下),升降支座上升,从而将位于升降支座正上方的卷轴顶起,升降支座一直将所述卷轴上升到左导轨和右导轨上方,然后,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沿着左导轨和右导轨上移动到被顶起的卷轴的正下方,升降支座下降,从而升降支座上的卷轴两侧被架设于所述左滑动支撑架和右滑动支撑架上,完成卷轴的自动提取,当需要下一次循环取卷轴的时候,升降支座下降到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下方,等待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将下一个卷轴输送到升降支座的正上方,循环上述步骤即可以完成卷轴的提取,直至输送带上的所有卷轴被取完后重新向输送带放置卷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将卷轴累叠存放于壳体的方案,可以避免卷轴在落下的时候,两个以上的卷轴之间相互挤压形成“桥”堵住出口而无法使卷轴自动落下,从而导致了卷轴提取失败的后果。
附图说明
图1-1为现有技术的卷轴存储输送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轴输送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升降支座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4和图1-5为图1-3中的升降支座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6为图1-2中F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轴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卷轴外轮廓的卡槽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夹块固定于夹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轴的截面示意图;
图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轴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轴的定位和转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材卡爪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材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所述的卷轴中插销在第一通槽内滑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4为卷材进入卷材卡爪组件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1-2、图1-3、图1-4以及图1-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卷轴输送系统,包括:用于架设且输送卷轴11的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并排设置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上方的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以及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可以相互平行)、分别滑动安装于所述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的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用于驱动所述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滑动的驱动装置(可以采用气缸推杆3-3驱动)以及升降支座1-3;所述升降支座1-3 设置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下方,以将输送到升降支座1-3正上方的卷轴11顶起并且上升到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上,然后,所述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移动到被顶起的卷轴11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支座1-3下降,以将所述升降支座1-3上的卷轴11架设于左滑动支撑架3-1 和右滑动支撑架3-2上。
使用的时候,将多根卷轴11的两端并列架设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 1-2(升降支座1-3可以沉入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之间的跨度,为了定位,每根卷轴11的两端可以设计环形槽,两端的环形槽可以搭落在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的宽度方向上,或者卷轴11设置轴肩和其他的设置于输送带两侧的引导板边沿相配合,也可以直接将卷轴11放置于左输送带1-1 和右输送带1-2上依靠卷轴11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稳定前进,或者卷轴11 两端比中部细,使中部间隙卡在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之间的跨度内,而两端分别架设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需要取卷轴11的时候,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同时移动,如图1-2中箭头Z1所示,将最前方的那根卷轴送到升降支座1-3的正上方(在取卷轴之前,升降支座1-3位于左输送带1-2和右输送带1-3之下),然后升降支座1-3上升,从而将被输送到位于升降支座1-3正上方的卷轴11顶起,参考图1-4中箭头Z3所示,升降支座1-3将所述卷轴11顶起后上升到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上方(高度比位于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上的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 高),然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沿着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移动到被顶起的卷轴11的正下方后升降支座1-3下降,从而升降支座 1-3上的卷轴11两侧落在并且被架设于所述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上,从而完成卷轴11的自动提取,当需要下一次循环取卷轴的时候,升降支座1-3下降到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下方,等待左输送带1-1 和右输送带1-2将下一个卷轴11输送到升降支座1-3的正上方,循环上述步骤即可以完成卷轴11的提取,直至输送带(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 上的所有卷轴被取完后重新向输送带放置卷轴。
参考图1和图8,进一步地,所述卷轴11的两端中至少一端还包括连接头30;所述连接头30一端连接于卷轴11,另一端设置配合孔302(该配合孔302为轴向方向分布,配合孔302的轴线和卷轴11的轴线M重合),所述配合孔302的端部设置一个以上定位槽301,定位槽301与配合孔302(截面可以是圆形)连通并且配合孔302朝向端部开口;还包括转动拨杆801,所述转动拨杆801位于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外侧,转动拨杆801旋转并且向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内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转动拨杆801与定位槽301正对后进入定位槽301。转动拨杆801可以安装于电机80的转轴上,参考图1-2,所述电机80设置于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外侧(电机80 的转轴垂直于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的延伸方向),且电机80可以垂直向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内方向移动(如图1-2中箭头T4所示),电机 80可以沿着箭头T4所示的方向垂直于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朝向或者背离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方向移动;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支撑着卷轴11在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上同步滑动,以使卷轴11移动到卷轴11上的连接头30的配合孔302和电机80的转轴正对,参考图8和图1-2,转动拨杆801设计成可以旋转(由电机80的转轴带动旋转,如图8中箭头T5所示)同时也可以平移(可以由一气缸驱动电机80垂直于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朝向或者背离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方向平移,从而带动拨杆801平移,如图8和图1-2中T4箭头所示);使用的时候,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支撑着卷轴11滑动,使卷轴11上连接头30的配合孔302和电机80的转轴正对,然后气缸的推杆控制电机80 带着拨杆801慢速朝向T4的方向靠近位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 3-2上的卷轴11的连接头30方向移动,同时,电机80带动转动拨杆801慢速沿着T5箭头方向转动,转动拨杆801靠近配合孔302,当转动拨杆801转动到正对定位槽301位置,转动拨杆801进入定位槽301,则转动拨杆801 可以带动卷轴11转动。
以上过程,当转动拨杆801经过一定时间后,还未能带动卷轴11转动,则说明转动拨杆801未进入定位槽301,可以控制电机80带动转动拨杆801 沿着T4反方向退出到初始位置后,重新一边沿着T5所示方向转动,一边沿着T4所示方向移动重新找准,以最终转动拨杆801进入定位槽301带动卷轴 11转动为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计,可以实现卷轴11转动动力的自动找准配合,以及方便以后卷轴11卷满卷材后动力自动脱开,以便于将卷满卷材的卷轴11送走,在将卷满卷材的卷轴11送走的时候,左滑动支撑架3-1 和右滑动支撑架3-2可以直接将卷满卷材的卷轴11滑动推出,卷满卷材的卷轴11被拿走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便可以进行下一循环的支撑卷轴工作。
更具体地,所述升降支座1-3设置开口向上的“V”形口(同理,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也可以设计开口向上的“V”形口用于支撑卷轴11的两端),并且升降支座1-3可沉入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 之间的空隙PR,参考图1-3;升降支座1-3位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 的端部(即,如图1-3所示,升降支座1-3位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 的末端边沿,以等待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从另外一端将卷轴11送来),当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将卷轴11输送到升降支座1-3正上方,升降支座1-3上升,卷轴11被升降支座1-3顶起并且进入“V”形口后被举起上升到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上方(参考图1-2和图1-4),然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滑动(参考图1-2中箭头Z2所示)到所述卷轴11正下方后(此时,卷轴11正被升降支座1-3撑起,撑起的高度高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所述升降支座1-3下降,从而将卷轴11两端分别架在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上,参考图 1-2。
以上将单根卷轴取出后,便可以进行卷材的卷起工作,可以通过人工将卷材起始端缠绕于卷轴11,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任一种自动化技术将卷材的起始端固定于卷轴11;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卷轴11,以便于自动将卷材固定于卷轴11上。
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轴11的轴向方向开设卡槽 40,所述卡槽40截面包括向卷轴11外轮廓延伸的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 S2,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在与卷轴11外轮廓交汇处形成进出口P;所述卡槽40内设置两块以上平行于卷轴11轴向方向(图1中箭头SR所示)分布的夹块208,相邻的夹块208之间间隔距离G1;所述夹块208可移动,以使夹块208与所述卡槽40的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相抵或分离。
这里所述的卷轴11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形状,卷轴11的外轮廓指的是卷轴11的轴向轮廓。
在使用的时候,参考图9和图10和图14,可以匹配卷材卡爪组件50,该卷材卡爪组件50可以包括: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所述第一卡板504 设置第一间隙d1,第二卡板505设置与所述第一间隙d1正对的第二间隙d2,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还设置供卷材经过的缝隙G5;其中第一间隙d1和第二间隙d2大小优选相等,且第一间隙d1和第二间隙d2的大小为大于或者等于夹块208的宽度B,参考图1和图7,使用的时候,使第一卡板 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缝隙G5正对于卷轴11的卡槽40,例如,卡槽40 水平朝向,则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水平设置,其中,第一卡板504 和第二卡板505之间设置缝隙G5,并且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可以相互夹紧或者松开,更具体地说,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可以相互竖直移动从而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实现夹紧或者松开,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也可以设计成第一卡板504水平固定,第二卡板505 的一端可绕着转轴78转动,第二卡板50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卡板505 的转动可以实现靠近(图10所示)或者远离(图9所示)第一卡板504,以实现夹紧或者松开。
参考图7,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处在放松的状态下(图9和图 14所示),卷材的起始端E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缝隙G5 经过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相互靠近以夹紧卷材起始端E。当需要将卷材卷起将卷材起始端E向卷轴11送的时候,气缸伸缩杆503伸长,从而将夹持着卷材起始端E的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移动送入被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的卷轴11上的卡槽40(卷轴11的卡槽40 朝向可预先调整,可以是人工旋转也可以是自动旋转卷轴11,自动旋转卷轴 11可以通过电机80驱动,具体原理上面有叙述,在此不再累述),相互夹紧的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插入夹块208之间的间隔G1(此时,卷材起始端E被带入卡槽40并且处于夹块208和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 之间),然后卡槽40内的夹块208移动(或者下压),从而将卷材起始端E 压在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此时,相互夹紧的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位于夹块208之间的间隔G1,也就是说,卷材起始端E被夹块208 压住,而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没被压住,此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可以相背移动松动,以放松夹紧卷材起始端E的夹紧力,最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沿着原路退出,卷材起始端E留在了卡槽 40内并被夹块208夹紧,电机80带动卷轴11转动,便可以将卷材卷起,当卷完足够的卷材后,电机80可以沿着图1-2和图8中T4箭头的反方向移动脱开卷轴11,以便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滑动而将卷满卷材的卷轴11送出。
另外,该卷轴卷好的卷材在后期使用的时候,当用完时,只需要使夹块 208反方向移动,使其与所述卡槽40的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分离,便可以解除对卷材起始端E的按压,可以轻松将卷材起始端E从卡槽40扯出来,无需其他人为干涉,也便于一些自动化应用场景,其应用举例场景如中国专利CN201911091512.2以及中国专利CN201911091513.7所提及。
对于夹块208在卡槽40内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如下:
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述卷轴11开设第一通槽 104,所述第一通槽104贯穿卷轴11的外轮廓,并且第一通槽104的一端开口T2位于卡槽40内;还包括夹板201以及连接于夹板201的插销204,所述夹块208固定于夹板201背面并且和卡槽40内的第二侧壁S2正对(当卷材起始端E位于夹块208和第二侧壁S2之间,夹板201便可以将卷材起始端 E压在第二侧壁S2上);所述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滑动,以带动夹板201进入或者离开卡槽40,从而带动夹块208与所述卡槽40第二侧壁S2相抵或者分离(同理,也可以设计成将夹块208和第一侧壁S1相抵或者分离),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作为夹持面,只要夹块208和卡槽40上的两个侧壁(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中的任一个相抵,则可以将卷材起始端E夹紧(卷材起始端E送入第一侧壁 S1或者第二侧壁S2与夹块208之间),当然,为了增加夹紧力,还可以在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上设置条纹或者纹理,以增加摩擦力。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以夹块208和第二侧壁S2相抵作为举例说明,夹块208可以固定于夹板201背面,以便于与卡槽40的底面(即第二侧壁S2) 相抵,当插销204在卡槽40内移动,移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SR4所示,夹板 201带动夹块208朝着卡槽40外移动,夹块208被送出卡槽40,如图6所示,此时,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可以沿着平行于第二侧壁S2的方向将夹紧的卷材起始端E送入卡槽40;然后,插销204在卡槽40内反方向移动,移动方向如图1和图5中的箭头SR3所示,夹板201带动夹块208朝着卡槽 40内移动,夹块208进入卡槽40并且和卡槽40的底面(即第二侧壁S2)相抵,以将卷材起始端E压在卡槽40内。
对于夹块208在卡槽40内的移动方式设计,还可以使夹块208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和第二侧壁S2贴合或者离开,只要使夹块208可以和第二侧壁 S2相抵或者离开第二侧壁S2即可,此方案中,可以在夹块208上升离开第二侧壁S2时候,将卷材起始端E送入卡槽40内的第二侧壁S2和夹块208 之间的空间,以便于夹块208下压将卷材起始端E压在第二侧壁S2上。
以上所述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滑动,动力可以来源于气缸的伸缩杆推动,具体方案如下,参考图5,系统还设置第一气缸291以及第二气缸 292,第一气缸291的伸缩杆正对第一通槽104(第一通槽104贯穿卷轴的外轮廓,并且第一通槽104的一端开口T2位于卡槽40内,则第一通槽104的另一端开口T1位于卷轴的外轮廓上,只需要将第一气缸291的伸缩杆正对位于卷轴11的外轮廓上的那个开口,可以称为第二开口T1,如图4所示),位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的卷轴11可以转动调整,使第二开口T1与第一气缸291的伸缩杆正对,此时,第二气缸292的伸缩杆也正对着卡槽40内的夹板201。
第一气缸291的伸缩杆伸长,则可以顶推第一通槽104内的插销204端部,使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滑动,从而夹板201被顶出卡槽40,使夹块208与所述卡槽40的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分离,以便于第一卡板 504和第二卡板505将夹紧的卷材起始端E送入卡槽40内,然后,第二气缸 292的伸缩杆顶推夹板201使夹板201反方向移动进入卡槽40,从而夹板201 被带入卡槽40压住位于卡槽40内的卷材起始端E。
以上,第一气缸291和第二气缸292可以设置成可移动形式,随着卷材的成卷,直径变大,第一气缸291和第二气缸292移动,以避免触碰卷材,或者第一气缸291和第二气缸292也可以设置成静止形式,此时,他们的伸缩杆应该满足,在伸缩杆处于回缩状态下,卷材处于最大直径时候,伸缩杆不触碰到卷材;还可以将第一气缸291设置在升降支座1-3上(具体原理请看下文描述)。以上动力设置可以便于卷轴11的切换,尤其是在自动化作业中,其找准了位置,以便于将卷材起始端E夹紧,第一气缸291和第二气缸 292缩回,不影响卷材的卷起。
以上所述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的滑动,动力可以来源于气缸的伸缩杆推动,具体方案还可以如下设计:
参考图1-4和图1-5,所述升降支座1-3还包括与第一通槽104配合的伸缩顶杆1-4;所述卷轴11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使卷轴11上的第一通槽 104的第二开口T1与伸缩顶杆1-4对齐后,所述伸缩顶杆1-4伸长进入第一通槽104将插销204朝着卡槽40外顶出。
伸缩顶杆1-4可以在升降支座1-3上的底部通孔1-5向上伸出,当卷轴 11被升降支座1-3支撑放在在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上后,电机80带动转动拨杆801进入位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 上的卷轴11的定位槽301,电机80便可以驱动该卷轴11转动,从而可以驱动卷轴11上的第一通槽104的朝向,即,电机80可以慢速旋转,使卷轴11 上的第一通槽104朝向通孔1-5后(参考图1-6,可以在左滑动支撑架3-1 或者右滑动支撑架3-2设置传感器3-11,并且卷轴11中部转体的侧壁也设置与所述传感器3-11对应的感应装置11-1或者凹孔,卷轴11慢速转动,当感应装置11-1或者凹孔和传感器3-11对齐,卷轴11停止转动,通过空间位置的安排和设计,此状态下,第一通槽104的朝向正好正对伸缩顶杆1-4),伸缩顶杆1-4伸长而进入第一通槽104将插销204朝着卡槽40外顶出,然后伸缩顶杆1-4缩回,电机80驱动卷轴11转动,使卷轴11的卡槽40朝向所需的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以等待卷材送入卡槽40内,同理,这个过程也可以在支撑架3-2另外设置传感器,由于此状态下,插销204朝着卡槽40 外被顶出,即,夹板是突出于卷轴11外轮廓的,卷轴11转动,当夹板侧壁遮挡了传感器的感应部,则表明卷轴11已经转动到预定的位置(卡槽40和卷材卡爪组件正对的位置,以便于卷材卡爪组件将卷材起始端E送入卡槽 40)。
更优地,参考图4、图5和图6,还包括顶柱102和弹性件101;所述卷轴11设置与顶柱102匹配的安装孔103,安装孔103与第一通槽104连通,优先选择安装孔103的轴线与第一通槽104的轴线垂直;所述插销204设置第一凹孔202和第二凹孔203;所述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滑动,当插销204带动夹板201进入卡槽40后,弹性件101将顶柱102压入第一凹孔202;当插销204带动夹板201离开卡槽40到达预设位置后,弹性件101将顶柱102压入第二凹孔203。顶柱102的端部可以是圆球形,插销204在第一凹孔202和第二凹孔203侧壁的推顶过程中可以缩回,如此设计可以具有进一步固定的夹块208的效果,当他们到达所设计的位置时候,可以锁住,防止其松动滑脱。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40的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相对倾斜形成夹角t(或者第一侧壁S1水平,第二侧壁S2倾斜);所述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
参考图1、图2和图13,以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侧壁S1为例进行说明,此实施例中,夹块208与第二侧壁S2相对,其可以远离或者靠近第二侧壁S2,以实现与所述卡槽40的第二侧壁S2分离或者相抵,图13中所示,当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侧壁S1,滑动方向如图13中箭头SR4方向所示,插销204将夹板201往卡槽40之外推出时,位于夹板201上的夹块208也跟随被推出逐渐与第二侧壁S2分离(远离),随着夹板201在箭头SR4方向的移动,夹块208和第二侧壁S2之间的间隙G3逐渐增大,以便于夹带着卷材起始端E的第一卡板504 和第二卡板505从间隙G3进入卡槽40,其中,间隙G3的最终大小由插销204 在第一通槽104内的滑动行程设计所确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卷材卡爪组件50,所述卷材卡爪组件50包括: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所述第一卡板504设置第一间隙d1,第二卡板505 设置与所述第一间隙d1正对的第二间隙d2,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 之间还设置供卷材经过的缝隙G5;卷材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缝隙G5经过,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可相互靠近或者背离以夹紧或者松开卷材。该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与本实用新型的卷轴11配合使用,具体的原理以及效果请参考上文。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卡板504水平固定,第二卡板505端部可向下转动;第二卡板505 转动以靠近或者背离第一卡板504,从而夹紧或者松开卷材。当需要夹持卷材R1,第二夹板505端部在第三气缸718的带动下绕着转轴78向下转动,以使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打开,卷材R1由箭头SR7方向经过第一夹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缝隙G5后,进入缝隙G5的卷材向下舒展并且搭在第二卡板505,相比于将第二卡板505设置成水平方向的方式,本向下倾斜的第二卡板505可防止卷材在向前推送的过程中褶皱,当卷材R1的起始端进入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后之间的缝隙G5后,第三气缸718向上推第二卡板505,使第二卡板505靠近第一卡板504背面,从而将位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缝隙G5的卷材起始端E夹紧,此后,卷材卡爪组件(包括第三气缸718)可以在夹板推杆503的作用下向前推送,从而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夹持卷材R1的卷材起始端E向前推送进入卷轴的卡槽40,这个过程中,正对的第一间隙d1和第二间隙d2与夹块208相对,当夹块208下压时候,夹块208压住正对的第一间隙d1和第二间隙d2处的卷材,而不会压住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当卡槽40的夹块208将进入卡槽40内的卷材起始端E夹住,第三气缸718泄气,或者稍微松弛,以放松对卷材起始端E的夹持后,夹板推杆503反方向移动,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退出卡槽40,此时,卷材起始端E留在卷轴的卡槽40并被夹块 208夹紧,原路反方向退出卡槽40的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可以起到引导卷材R1的目的,即,当卷轴转动卷起卷材的时候,卷材经过第一卡板 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缝隙G5后被卷起,为了更好地引导卷材R1,第三气缸718可以适当移动,以调整第二卡板505的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更详细的卷轴输送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参考图1-图14,要求将缠绕于卷材转轴60上的卷材卷入卷轴11上,或者其他装备生产出来的卷材被牵引后卷入卷轴11上(参考图11和图12),卷材R1经过引导轴601后经过卷材卡爪组件50中的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缝隙G5,使卷材R1的卷材起始端E搭落在第二卡板505上,上述过程中,第一次需要将卷材R1缠绕于卷轴11上的时候可以由人工干预将卷材起始端E拉入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缝隙G5,参考图14,此后,第三气缸718伸缩杆伸长顶推第二卡板505,第二卡板505绕着转轴 78转动,从而第二卡板505向第一卡板504并拢,如此,卷材起始端E被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夹紧,等待将卷材缠绕于卷轴11上。
参考图12,当需要往卷轴11上缠绕卷材时候,将卷轴11输送于支撑座 591(即相当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上,并且使卷轴11 的卡槽40和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正对(此过程可通过电机80驱动所述卷轴11旋转实现,具体原理上文所述),卡槽40的夹块208伸出以留出空间等待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带着卷材起始端E进入卡槽40,气缸伸缩杆503伸长而将夹持着卷材起始端E的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 向前推进进入卷轴11的卡槽40,然后夹块208缩回卡槽40,从而将卷材起始端E压在卡槽40的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起到固定卷材起始端E 于卡槽40内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邻的夹块208之间留有间隔G1,而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设置正对的第一间隙d1和第二间隙d2,当夹块208缩回卡槽40的时候,夹块208的位置恰好在正对第一间隙d1和第二间隙d2上方,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的位置恰好在夹块208之间的间隔G1处,因此,夹块208只将卷材起始端E压在卡槽40的第一侧壁S1 或者第二侧壁S2,而未压住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此时,第三气缸 718泄气,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夹紧力消失,或者卡槽40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预留一定的空间,使位于卡槽40内的相互夹合的第一卡板 504和第二卡板505可以稍微打开,以便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夹持卷材起始端E的夹紧力消失,然后气缸伸缩杆503反方向缩回,带动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归位,此时,卷材R1经过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 505的缝隙G5由第二卡板505托住,卷轴11的转动便可以将卷材卷起,当卷轴11卷到所需的量的卷材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前方设置切刀将卷轴11和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前方末端之间的卷材R1切断,当卷材R1被切断后,缠绕于的卷材转轴60上的卷材的卷材起始端E还被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夹紧,以待下一循环向另外一个卷轴11缠绕卷材。循环上述工作便可以将卷材缠绕在不同的卷轴11上,卷满卷材的卷轴11被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滑动送出,当将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上的卷满卷材的卷轴11拿下,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等待下一循环支撑下一根卷轴1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各个工作过程的停顿或者动作转换信号,可以通过设置传感器感知捕获,现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传感器。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架设且输送卷轴(11)的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并排设置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上方的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分别滑动安装于所述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的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用于驱动所述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滑动的驱动装置以及升降支座(1-3);
所述升降支座(1-3)设置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下方,以将输送到升降支座(1-3)正上方的卷轴(11)顶起并且上升到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上,待所述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移动到被顶起的卷轴(11)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支座(1-3)下降,以将所述卷轴(11)架设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11)两端中至少一端还包括连接头(30);
所述连接头(30)一端连接于卷轴,另一端设置配合孔(302),所述配合孔(302)的端部设置一个以上定位槽(301),定位槽(301)与配合孔(302)连通并且配合孔(302)朝向端部开口;
还包括转动拨杆(801),所述转动拨杆(801)位于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外侧,转动拨杆(801)旋转并且向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内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转动拨杆(801)与定位槽(301)正对后进入定位槽(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座(1-3)设置开口向上的“V”形口,并且升降支座(1-3)可沉入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之间的空隙;
升降支座(1-3)位于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的端部,当左输送带(1-1)和右输送带(1-2)将卷轴(11)输送到升降支座(1-3)正上方,升降支座(1-3)上升,卷轴(11)进入“V”形口并且被举起上升到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上方,然后,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滑动到所述卷轴(11)正下方后,所述升降支座(1-3)下降,从而将卷轴(11)两端分别架在左滑动支撑架(3-1)和右滑动支撑架(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80),所述电机(80)设置于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外侧,且电机(80)可以垂直向左导轨(2-1)或者右导轨(2-2)内方向移动;
所述转动拨杆(801)安装于电机(80)的转轴,其中,转动拨杆(801)的轴线垂直于电机(80)的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11)的轴向方向开设卡槽(40),所述卡槽(40)截面包括向卷轴(11)外轮廓延伸的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在与卷轴外轮廓交汇处形成进出口P;
所述卡槽(40)内设置两块以上平行于卷轴轴向方向分布的夹块(208),相邻的夹块(208)之间间隔G1;
所述夹块(208)可移动,以使夹块(208)与所述卡槽(40)的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相抵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11)开设第一通槽(104),所述第一通槽(104)贯穿卷轴的外轮廓,并且第一通槽(104)的一端的开口T2位于卡槽(40)内;
还包括夹板(201)以及连接于夹板(201)的插销(204),所述夹块(208)固定于夹板(201);
所述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滑动,以带动夹板(201)进入或者离开卡槽(40),从而带动夹块(208)与所述卡槽(40)的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相抵或者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柱(102)和弹性件(101);
所述卷轴(11)设置与顶柱(102)匹配的安装孔(103),安装孔(103)与第一通槽(104)连通;
所述插销(204)设置第一凹孔(202)和第二凹孔(203);
所述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滑动,当插销(204)带动夹板(201)进入卡槽(40)后,弹性件(101)将顶柱(102)压入第一凹孔(202);当插销(204)带动夹板(201)离开卡槽(40)后,弹性件(101)将顶柱(102)压入第二凹孔(2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0)第一侧壁S1和第二侧壁S2相对倾斜形成夹角t;
所述插销(204)在第一通槽(104)内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侧壁S1或者第二侧壁S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材卡爪组件(50),所述卷材卡爪组件(50)包括: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所述第一卡板(504)设置第一间隙d1,第二卡板(505)设置与所述第一间隙d1正对的第二间隙d2,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还设置供卷材经过的缝隙G5;
卷材于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之间的缝隙G5经过,第一卡板(504)和第二卡板(505)可相互靠近或者背离以夹紧或者松开卷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504)水平固定,第二卡板(505)端部可转动;
第二卡板(505)转动以靠近或者背离第一卡板(504),从而夹紧或者松开卷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轴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座(1-3)还包括与第一通槽(104)配合的伸缩顶杆(1-4);
所述卷轴(11)旋转,使第一通槽(104)与伸缩顶杆(1-4)对齐后,所述伸缩顶杆(1-4)伸长进入第一通槽(104)将插销(204)朝着卡槽(40) 外顶出。
CN202021200793.9U 2020-06-26 2020-06-26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Active CN212333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0793.9U CN212333688U (zh) 2020-06-26 2020-06-26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0793.9U CN212333688U (zh) 2020-06-26 2020-06-26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3688U true CN212333688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8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0793.9U Active CN212333688U (zh) 2020-06-26 2020-06-26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3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524B (zh) 一种自动绕嵌一体设备
EP0807482B1 (en) Combination tool changer and storage device for die cutter
CN112678508B (zh) 一种自动上板设备
CN111908100B (zh) 一种用于光耦支架送料的装置
CN212333688U (zh)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CN111874684B (zh) 一种铝条卷对接式放卷机
CN212639358U (zh) 下料处置装置
CN111646105A (zh) 一种卷轴输送系统
CN112027760A (zh) 一种磁性软纱门生产线
CN212488214U (zh) 一种夹层卷材成卷机器人
CN111776712A (zh) 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
CN212503165U (zh) 一种卷轴、卷材卡爪组件以及卷材机器人
CN214827985U (zh) 一种丝线收卷装置
CN212734234U (zh) 一种片体的钻孔收集一体化设备
CN111874683B (zh) 一种配合放卷机活动对接组件的上料系统
CN115339867A (zh) 一种治具插装设备
CN111498577A (zh) 一种金属箔料上料设备
CN111646271A (zh) 一种卷轴、卷材卡爪组件以及卷材机器人
CN111332848A (zh) 下料处置装置
CN116588725A (zh) 一种摩擦式收卷机
CN213923382U (zh) 一种自动检验机的上料机构
CN220315062U (zh) 一种电机装配线转运装置
CN212608575U (zh) 一种金属箔料上料设备
CN217126051U (zh) 管材的上料装置及工业机器人
CN111727992A (zh) 一种夹层卷材成卷机器人以及成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