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7730U -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7730U
CN212327730U CN202020451784.0U CN202020451784U CN212327730U CN 212327730 U CN212327730 U CN 212327730U CN 202020451784 U CN202020451784 U CN 202020451784U CN 212327730 U CN212327730 U CN 212327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filtration efficiency
filter cartridge
senso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17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志松
王锦
曾显福
何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rleey Filt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rrleey Filt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rleey Filt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rrleey Filt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17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7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7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7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包括箱体、第一粉尘传感器、第二粉尘传感器及压差传感器,箱体内设有隔板,箱体内被隔板分隔为粉尘室及洁净室,隔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滤筒的安装口,洁净室用于与滤筒的出口连通,箱体上设有与粉尘室连通的进气口及与洁净室连通的出气口,第一粉尘传感器用于测量进气口处的粉尘浓度,第二粉尘传感器用于测量出气口处的粉尘浓度,压差传感器用于测得粉尘室与洁净室之间的压力差值。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可方便快速的测得滤筒的过滤效率,压差传感器可测得压力差值,用于监测滤筒上灰尘的堆积情况,方便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除滤筒上的灰尘或更换滤筒,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产业污染排放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过滤成了社会关注热题,在排放过程中,空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合物等多种污染物可通过除尘系统进行有效地处理,减少企业废气对空气的污染。但传统对除尘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行测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费用,且测试不够准确,不能满足企业对除尘系统滤筒进行快速准确测试调试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方便准确测试除尘效率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箱体内被所述隔板分隔为粉尘室及洁净室,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滤筒的安装口,所述洁净室用于与所述滤筒的出口连通,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粉尘室连通的进气口及与所述洁净室连通的出气口;
第一粉尘传感器,所述第一粉尘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进气口处的粉尘浓度;
第二粉尘传感器,所述第二粉尘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出气口处的粉尘浓度;及
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测得所述粉尘室与所述洁净室之间的压力差值。
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隔板上的安装口可用于安装滤筒,此时若通过进气口向粉尘室内通入粉尘气体,通过滤筒的过滤,可由滤筒的出口将过滤后的气体排入洁净室内,并通过出气口排出,在滤筒过滤粉尘气体的过程中,第一粉尘传感器可测量进气口处的粉尘浓度,第二粉尘传感器可测量出气口处的粉尘浓度,即第一粉尘传感器可测得过滤前的粉尘气体的粉尘浓度,第二粉尘传感器可测得过滤后的气体的粉尘浓度,通过对比第一粉尘传感器及第二粉尘传感器测得的数值,可了解滤筒的过滤效率,则上述粉尘过滤系统可方便快速的测得滤筒对粉尘气体的过滤效率,同时压差传感器可测得粉尘室与洁净室之间的压力差值,而此压力差值的绝对值与滤筒上灰尘的堆积情况呈正相关,当压力差值的绝对值越大时,滤筒上的灰尘堆积越多,会导致滤筒的过滤下降,影响对滤筒过滤效率的测试,因此通过设置压差传感器,可监测滤筒上灰尘的堆积情况,滤筒工作时的初始压差,正常工作压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滤筒上堆积较多灰尘时及时清除滤筒上的灰尘或更换滤筒,以确保能够测得滤筒正常工作时的过滤效率,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喷头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喷头用于通过所述滤筒的出口向所述滤筒内喷脉冲气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粉尘室内并与所述滤筒的滤纸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沿所述滤筒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喷气件及脉冲阀,所述喷气件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脉冲阀用于控制所述喷头喷气的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进气管、转运管及卸料阀,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转运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粉尘室的下端及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卸料阀设于所述转运管上,所述卸料阀用于将粉尘转运至所述进气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出气管、风机及投料件,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的端部设有滤网,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气管的端部,所述投料件设于所述进气管上并位于所述滤网与所述箱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风速仪,所述风速仪位于所述出气管内,所述风速仪设于所述风机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洁净室设于所述粉尘室上方,所述粉尘室的下端呈倒金字塔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为至少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及显示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粉尘传感器、所述第二粉尘传感器及所述压差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箱体,110、隔板,120、粉尘室,130、洁净室,210、第一粉尘传感器,220、第二粉尘传感器,300、压差传感器,410、喷头,420、压力传感器,430、喷气件,440、脉冲阀,450、主管,460、支管,510、进气管,511、滤网,520、转运管,530、卸料阀,540、出气管,550、风机,560、投料件,570、风速仪,10、滤筒,11、滤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包括箱体100、第一粉尘传感器210、第二粉尘传感器220及压差传感器300,箱体100内设有隔板110,箱体100内被隔板110分隔为粉尘室120及洁净室130,隔板110上设有用于安装滤筒10的安装口,洁净室130用于与滤筒10的出口连通,箱体100上设有与粉尘室120连通的进气口及与洁净室130连通的出气口,第一粉尘传感器210用于测量进气口处的粉尘浓度,第二粉尘传感器220用于测量出气口处的粉尘浓度,压差传感器300用于测得粉尘室120与洁净室130之间的压力差值。
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隔板110上的安装口可用于安装滤筒10,此时若通过进气口向粉尘室120内通入粉尘气体,通过滤筒10的过滤,可由滤筒10的出口将过滤后的气体排入洁净室130内,并通过出气口排出,在滤筒10过滤粉尘气体的过程中,第一粉尘传感器210可测量进气口处的粉尘浓度,第二粉尘传感器220可测量出气口处的粉尘浓度,即第一粉尘传感器210可测得过滤前的粉尘气体的粉尘浓度,第二粉尘传感器220可测得过滤后的气体的粉尘浓度,通过对比第一粉尘传感器210及第二粉尘传感器220测得的数值,可了解滤筒10的过滤效率,则上述粉尘过滤系统可方便快速的测得滤筒10对粉尘气体的过滤效率,同时压差传感器300可测得粉尘室120与洁净室130之间的压力差值,而此压力差值的绝对值与滤筒10上灰尘的堆积情况呈正相关,当压力差值的绝对值越大时,滤筒10上的灰尘堆积越多,会导致滤筒10的过滤下降,影响对滤筒10过滤效率的测试,因此通过设置压差传感器300,可监测滤筒10上灰尘的堆积情况,滤筒工作时的初始压差,正常工作压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滤筒10上堆积较多灰尘时及时清除滤筒10上的灰尘或更换滤筒10,以确保能够测得滤筒10正常工作时的过滤效率,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此外,压差传感器300也可通过压力差值的绝对值判断滤筒10是否存在破损,当压力差值的绝对值过小时,需要考虑滤筒10存在破损,可及时停止测试,防止出现无效测试结果,因此能够提高测试效率并节省测试成本。
可选地,粉尘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粉尘浓度、颗粒物粒径等,因此第一粉尘传感器210、第二粉尘传感器220也可通过观测颗粒物粒径的差别,对滤筒10的过滤能力进行测试。
可选地,压差传感器300包括两个测试端,两个测试端分别伸入粉尘室120及洁净室130,压差传感器300通过两个测试端得到粉尘室120与洁净室130之间的压力差值,其中压力差值为正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喷头410及压力传感器420,喷头410用于通过滤筒10的出口向滤筒10内喷脉冲气体,压力传感器420设于粉尘室120内并与滤筒10的滤纸11相对设置。通过喷头410向滤筒10内喷脉冲气体,可使滤筒10内外气流方向与过滤时相反,此时能够喷吹走滤筒10外堆积的灰尘,进而使滤筒10能够重新处于正常过滤状态,上述清理滤筒10外堆积灰尘的方式简单高效,有助于提高滤筒10的测试效率。同时压力传感器420可感测喷头410喷气时由滤纸11喷出的气压,了解滤筒10在利用喷头410清灰时的情况,可更好的了解滤筒10各方面的参数,实现对滤筒10的全面测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420为多个,压力传感器420沿滤筒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420,在喷头410对滤筒10内喷气时,能够对滤筒10沿长度方向上的各个部分的滤纸11喷出的气压进行检测,可了解滤筒10上滤纸11的各个部分在清灰时的效果,因此此时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能够对滤筒10进行多种类型的综合测试,相比于分别进行不同类型的测试,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使用方便,花费时间更小同时成本更低,技术人员能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对滤筒10的结构或喷头410喷气的参数进行调整,防止滤纸11出现清灰时喷出的气压过小导致清灰效果差。
可选地,压力传感器420为带状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420获得滤筒10清灰时在滤纸11长度方向上的不同部分喷出气压的分布图,进而得到滤纸11上喷出气压最小的区域,可相应的调整喷头410喷气的参数或更改滤筒10的结构,提高滤筒10清灰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喷气件430及脉冲阀440,喷气件430与喷头410连通,脉冲阀440用于控制喷头410的开启或关闭。当进行粉尘过滤效率测试时,脉冲阀440关闭使喷头410关闭,当压差传感器300感测到滤筒10内外侧的压力差值的绝对值过大时,可暂停对粉尘室120内充入粉尘气体,并开启脉冲阀440及喷气件430,对滤筒10进行脉冲喷吹,用于清灰,喷气件430与脉冲阀440配合可喷出高压气体,使滤筒10由内向外喷出的气流的气压更高,清灰效果更好。
具体地,喷气件430为气体集气包。此时喷气件430操作简单,设计合理安全,能连续不断稳定输出气体。
可选地,粉尘室120内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为环状结构,用于套设在滤纸11外,限位件与滤纸11为间隙配合,由于喷气件430及脉冲阀440配合喷出的高压气体可能会导致滤筒10的滤纸11部分发生抖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滤筒10的清灰效果,但滤纸11过度抖动会影响滤筒1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置限位件套设于滤纸11外并与滤纸11间隙配合,使滤纸11在清灰时能够发生小范围的抖动,提高清灰效果,同时抖动幅度会受到限制,不会破坏滤筒10的整体结构。具体地,限位件为多个,不同的限位件沿滤筒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压力传感器420设于相邻的两个限位件之间,使限位件与压力传感器420的工作互不干扰,提高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检测的准确性。
可选地,喷头410与安装口相对设置,一个安装口可对应设置一个或至少两个喷头410,喷气件430与喷头410之间设有主管450及支管460,支管460与喷头410一一对应设置,支管460分别与主管450连通,脉冲阀440设于主管450上,主管450与喷气件430连通。此时可保证各个喷头410能够共同开启或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脉冲阀440为至少两个,脉冲阀440与喷头410的数量对应设置,一个脉冲阀440用于控制一个喷头410的开启或关闭。此时控制更精准,在检测的滤筒10较少时也能进行清灰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进气管510、转运管520及卸料阀530,进气管510与进气口连通,转运管520的两端分别与粉尘室120的下端及进气管510连通,卸料阀530设于转运管520上,卸料阀530用于将粉尘转运至进气管510内。在对滤筒10清灰后,滤筒10上堆积的灰尘落下至粉尘室120的下侧区域,通过卸料阀530,可将粉尘室120下侧区域堆积的灰尘转运至进气管510,由进气管510重新吸入粉尘室120内,实现测试粉尘的循环定量投粉利用,减少对粉尘进行收集清理的操作,因此可减少测试所需的人力物力及时间,降低测试成本。
具体地,卸料阀530为旋转卸料阀530,可控制粉尘的转运速度,方便调整进气管510内的粉尘含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出气管540、风机550及投料件560,进气管510与进气口连通,出气管540与出气口连通,进气管510的端部设有滤网511,风机550设于出气管540的端部,投料件560设于进气管510上并位于滤网511与箱体100之间。风机550在出气管540抽风使箱体100内形成负压状态,此时空气通过进气管510进入粉尘室120内,由于进气管510设有滤网511,可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粉尘室120内影响对滤筒10过滤效率的测试,投料件560可用于向进气管510内投放粉尘等物料,用于调节粉尘含量,也可加入其它种类的物料用于对滤筒10进行其他类型的过滤效率测试,此外投料件560也可对卸料阀530与粉尘室120之间的粉尘循环进行补充。可选地,投料件560为漏斗状,投料件560上设有阀门。阀门可控制投料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风速仪570,风速仪570位于出气管540内,风速仪570设于风机550远离箱体100的一侧。通过风速仪570,可对出气管540内的风速进行检测,可作为对滤筒10过滤测试的参数,方便对滤筒10的过滤效率进行全面的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洁净室130设于粉尘室120上方,粉尘室120的下端呈倒金字塔型。此时粉尘室120内的粉尘可自动落下并堆积于粉尘室120的下端,由于粉尘室120的下端呈倒金字塔状,能够将堆积的粉尘汇集至一小块区域,便于利用卸料阀530进行集中转运,无需对粉尘进行清扫集中,可提高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清理所需的人力物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口为至少两个。此时可安装同一批次的滤筒10,在进行过滤测试时,多个滤筒10可同时过滤粉尘,此时可先对比第一粉尘传感器210测得的粉尘浓度及第二粉尘传感器220测得的粉尘浓度,随后将得到的滤筒10过滤效率,由于此时是多个滤筒10共同工作时得到的滤筒10的过滤效率,可以更能代表同一批次滤筒10的过滤效率。
可选地,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适配圈,适配圈设于安装口处并用于套设在滤筒10外,适配圈为弹性材料,当滤筒10与安装口为间隙配合时,可利用适配圈填充滤筒10与安装口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保证滤筒10的安装稳定及密封性,此时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可用于对不同尺寸的滤筒10进行检测,适用范围更广。
可选地,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堵头,堵头用于设置在安装口处并与安装口过盈配合。堵头可用于堵住多余的安装口,方便根据检测的不同要求调整滤筒10的数量,提高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的适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过滤效率检测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及显示器,处理器与第一粉尘传感器210、第二粉尘传感器220及压差传感器300电性连接,显示器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此时处理器可收集第一粉尘传感器210、第二粉尘传感器220及压差传感器300的数据,并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同时处理器可根据预设的程序对第一粉尘传感器210、第二粉尘传感器220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以便得到滤筒10的过滤效率。
上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可应用如下滤筒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滤筒10安装于隔板110上的安装口处,滤筒10的出口与洁净室130连通;
通过进气口向粉尘室120内充入粉尘气体;
分别获得第一粉尘传感器210测得的粉尘浓度t1、第二粉尘传感器220测得的粉尘浓度t2及压差传感器300的压力差值s;
当压力差值s的绝对值小于预设最大值时,将t1与t2对比获得滤筒10的过滤效率;
当压力差值s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最大值时,停止向粉尘室120内充入粉尘气体。
上述滤筒测试方法,在将滤筒10安装于箱体100内并充入粉尘气体后,通过第一粉尘传感器210测得粉尘室120内的粉尘浓度t1,通过第二粉尘传感器220测得洁净室130内的粉尘浓度t2,再对t1及t2进行对比,可方便快速的获得滤筒10的过滤效率,而通过对压差传感器300测得的粉尘室120与洁净室130之间的压力差值s的绝对值进行监控,可了解滤筒10上灰尘的堆积情况,当压力差值s小于预设最大值时,滤筒正常工作,当压力差值s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最大值时,滤筒10上的灰尘堆积过多,会导致滤筒10无法正常进行过滤工作,会干扰对滤筒10过滤效率的测试,因此此时停止向粉尘室120内充入粉尘气体,可对滤筒10进行清理或更换,以便测得滤筒10更准确的过滤效率。
其中,上述预设最大值为滤筒10被粉尘覆盖堆积导致无法进行过滤工作时压差传感器300测得的压力差值的绝对值。
可选地,上述将t1与t2对比获得滤筒10的过滤效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滤筒10的过滤效率为h=(1-t2/t1)*100%。当h越大时,说明滤筒10的过滤效率越高。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将t1与t2对比的方式,例如h=t1/t2,h越高也可说明滤筒10的过滤效率越高。
可选地,上述分别获得第一粉尘传感器210测得的粉尘浓度t1、第二粉尘传感器220测得的粉尘浓度t2及压差传感器300的压力差值s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压力差值s的绝对值小于预设最小值时,停止向粉尘室120内充入粉尘气体。
由于滤筒10正常工作时,压差传感器300所能测得的压力差值的绝对值会有一个范围内,若压力差值s的绝对值过小时,说明滤筒10存在破损或滤筒10安装时密封失败等情况,此时对滤筒10的过滤效率测试必然无法得到滤筒10的真实过滤效率,因此停止向粉尘室120内充入粉尘气体,防止进行无效测试,因此可节省测试时间,减少测试成本。
其中,上述预设最小值可根据行业内滤筒10正常工作时内外压力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小值进行设置,并可根据滤筒10的具体情况对上述预设最小值进行增加或减少,且由于滤筒10必然存在一定的过滤作用,预设最小值应大于0。
可选地,上述当压力差值s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最大值时,停止向粉尘室120内充入粉尘气体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喷气件430及脉冲阀440,通过喷头410向滤筒10内喷脉冲气体。此时可使滤筒10外的灰尘被冲下,方便后续对粉尘的收集,并使滤筒10可以重新进行过滤效率测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箱体内被所述隔板分隔为粉尘室及洁净室,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滤筒的安装口,所述洁净室用于与所述滤筒的出口连通,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粉尘室连通的进气口及与所述洁净室连通的出气口;
第一粉尘传感器,所述第一粉尘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进气口处的粉尘浓度;
第二粉尘传感器,所述第二粉尘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出气口处的粉尘浓度;及
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测得所述粉尘室与所述洁净室之间的压力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头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喷头用于通过所述滤筒的出口向所述滤筒内喷脉冲气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粉尘室内并与所述滤筒的滤纸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沿所述滤筒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气件及脉冲阀,所述喷气件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脉冲阀用于控制所述喷头喷气的开启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转运管及卸料阀,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转运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粉尘室的下端及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卸料阀设于所述转运管上,所述卸料阀用于将粉尘转运至所述进气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管、风机及投料件,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的端部设有滤网,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气管的端部,所述投料件设于所述进气管上并位于所述滤网与所述箱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速仪,所述风速仪位于所述出气管内,所述风速仪设于所述风机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洁净室设于所述粉尘室上方,所述粉尘室的下端呈倒金字塔型。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为至少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及显示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粉尘传感器、所述第二粉尘传感器及所述压差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CN202020451784.0U 2020-03-31 2020-03-31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Active CN212327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1784.0U CN212327730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1784.0U CN212327730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7730U true CN212327730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6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1784.0U Active CN212327730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773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8399A (zh) * 2022-03-16 2022-05-31 广州华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反吹压力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干式分离器
CN115040948A (zh) * 2022-08-15 2022-09-13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防沉积的粉尘自动识别监控装置
CN116256291A (zh) * 2023-05-10 2023-06-13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一种气溶胶光度计误差检测装置
CN116818671A (zh) * 2023-08-31 2023-09-29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8399A (zh) * 2022-03-16 2022-05-31 广州华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反吹压力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干式分离器
CN115040948A (zh) * 2022-08-15 2022-09-13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防沉积的粉尘自动识别监控装置
CN116256291A (zh) * 2023-05-10 2023-06-13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一种气溶胶光度计误差检测装置
CN116256291B (zh) * 2023-05-10 2024-04-05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一种气溶胶光度计误差检测装置
CN116818671A (zh) * 2023-08-31 2023-09-29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CN116818671B (zh) * 2023-08-31 2023-11-10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27730U (zh)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CN111318103A (zh) 过滤效率检测系统及滤筒测试方法
CN105107302A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布袋检漏装置及其检漏方法
KR102021551B1 (ko) 백필터 펄싱 제어시스템
CN110345597A (zh) 一种用于空调回风除尘的系统及方法
CN106610367A (zh) 一种用于滤袋或滤筒性能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CN201200848Y (zh) 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CN210138551U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袋式除尘系统
CN205760242U (zh) 脉冲袋式除尘器装置
CN218636881U (zh) 一种袋式除尘器清灰控制和故障诊断系统
CN205516937U (zh) 变频节能的除尘装置
CN114534383B (zh) 一种脉冲喷吹控制方法
CN207614538U (zh) 一种滤筒式除尘器
CN208591678U (zh) 新型铅粉过滤除尘回收系统
CN206285637U (zh) 一种用于人造板成型线上的袋式除尘装置
CN214893540U (zh) 一种测量除尘器除尘灰料位的装置
CN108379956A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210543869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
CN208694476U (zh) 一种免停车在线反吹气体除尘设备
CN211462427U (zh) 一种应用于尿素造粒工艺的类椭圆截面的滤袋
CN104359948A (zh) 一种气体浓度测量方法
CN207042109U (zh) 一种除尘系统
CN206613286U (zh) 一种土壤修复用粉尘收集滤袋状态监控装置
CN208505854U (zh) 一种闪蒸干燥尾气机粉尘探测装置
CN211987598U (zh) 布袋除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