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7253U -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 Google Patents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7253U
CN212307253U CN202020346292.5U CN202020346292U CN212307253U CN 212307253 U CN212307253 U CN 212307253U CN 202020346292 U CN202020346292 U CN 202020346292U CN 212307253 U CN212307253 U CN 212307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binet
air guide
fan
guid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62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凡
赵高航
张煜圣
施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62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7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7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7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包括柜体和导风体,所述柜体具有基板,所述导风体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柜体上设置有风机与热源,所述风机用于驱使空气在所述柜体内与所述导风体之间流动,所述热源用于加热所述空气,本实用新型使得空气在柜体内形成了有序的内循环气流,从而柜体内的空气实现快速、均匀地升温。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消毒设备使用。

Description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毒柜是指通过紫外线、远红外线、高温、臭氧等方式,对消毒柜体内储存的物品实现消毒杀菌,如使用远红外线对消毒柜消毒时,由于热源在消毒柜体内的安装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当热源加热时会造成消毒柜体内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如需要实现柜体内各处均达到温度要求,则需要加大热源的功耗,虽然确保了消毒效果,但无疑增加了能耗,不利于节能环保,并且当柜体内部物品较多时,空气不流通,温度更加难以分布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包括柜体和导风体,所述柜体具有基板,所述导风体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柜体上设置有风机与热源,所述风机用于驱使空气在所述柜体内与所述导风体之间流动,所述热源用于加热所述空气。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风机工作时可对柜体内的空气进行搅动,使柜体内的空气充分流动起来,然而只有风机对柜体内的空气搅动还不可使柜体内的温度实现快速均匀,当柜体内存放有物品时,物品会对气流造成阻挡,使得柜体上具有气流难以到达的死角,因此本发明创造在柜体的基板上加入导风体,导风体对在基板上流经的空气进行规整,减少气流在基板上向四周逸散,配合风机的工作形成了一侧输入、另一侧输出的气流导向,从导风体输出的气流由集束然后向四周分散,沿着柜体的内壁流动后再由分散的气流经过风机后输入到导风体内,如此重复,使得空气在柜体内形成了有序的内循环气流,而热源则对该气流加热,使得柜体内的空气快速、均匀地升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为所述柜体的任一个侧壁。柜体具有柜门以及三个侧壁,而基板则可作为其中的任一个侧壁,如通常的柜体上三个侧壁分别为背板、左侧板与右侧板,当基板为背板时,则在背板、柜体的底板、柜门与柜体的顶板之间形成了一个内循环气流,当基板为左侧板或右侧板时,则在左侧板、柜体的底板、右侧板与柜体的顶板之间形成了一个内循环气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体内的空气由上至下流动,所述导风体的顶端为进风端,所述导风体的底端为出风端。导风体提供了一个导风通道,空气可从导风体内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流动,而由于热空气具有上升的特性,将空气从导风体内向下吹出有利于使空气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避免热空气在柜体内顶部积聚的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设置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进风端。风机直接安装于基板上,方便与导风体连接。
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柜体的内顶面,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进风端。风机安装在柜体的内顶面,利用了柜体上部的安装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体的形状为盖板状,所述导风体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盖板状的导风体,是指导风体大致呈一件薄壁钣金的板状,其包括平板、曲板、半封闭壳体等形态,亦包括有孔或无孔的形态,总之,导风体仅作为导风通道的其中一部分通道壁,其余通道壁由基板组成,当然,此处亦不排除一些实施方案中,利用其余额外的零部件去加固或组成导风通道的通道壁,这些与基板所连接的、导风体之外的结构体,实际上亦可视作基板的延伸部位,属于基板的一部分,从而同样地与导风体限定出所述导风通道。上述盖板状导风体的技术改进方案,既便于加工,又充分发挥了其余近邻部件的作用,节省了构成所述导风通道的材料,另外也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热风回流气体的气流束宽度,使之覆盖面广。
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导风体的形状为管体状,所述导风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导风通道。管体状导风体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使得所述导风体形成了供气流从所述进风端进入并从所述出风端导出的导风通道。本技术方案的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点不同之处在于,此处导风体为管体状,即导风体可为方管、圆形管或其他不规则的异形管,只要为两端开口相通的半封闭件,即可视为管体状。这样的导风体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且由于相对于基板独立,故端口形状可自由设计,便于根据实际而优化气流送出方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风体内具有通道收窄段,所述通道收窄段相对于所述进风端而靠近所述出风端设置。通道收窄段顾名思义其通道的通流面积要比导风通道内的其他通流面积要小,使得气流经过通道收窄段时会经过压缩后吹出,吹出时的速度更快,热风可吹得更远,并且由于通道收窄段相对于进气端而靠近出气端设置,使得吹出的气流向外扩散,从而使得导风通道内的气流被压缩后吹出,吹出时的速度更快,热风可吹得更远,使得整个内循环气流的覆盖面积更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源位于所述进风端的旁侧、所述出风端的旁侧或所述导风体内。如热源位于进风端的旁侧时,此时分散的空气连同热量一起进入到导风体内,使得吹出的空气向四周分散时具有均匀的温度,同样的热源位于出风端旁侧时,集束的气流从导风体内吹出时,热源可对集束的气流进行加热,使得气流向四周发散时具有均匀的温度,同时此时热源相对设置在基板的下部,由于热空气具有上升的特性,将热源设置在基板的下部有利于避免热量在顶部的积聚的问题,而热源同样可以设置在导风体的内部,则直接对通过导风体的空气进行加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端之间连接有转换接头。为了避免风机出风口与导风体的进风端大小、形状不匹配的问题,可加设转换接头,实现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体之间的间接连接,当然,亦可通过对风机的出风口或导风体的进风端进行改进,以实现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体的进风端之间的直接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端设置有导风板,所述柜体包括柜门,所述柜门与所述基板相互正对设置,所述出风端输出的空气经所述导风板吹向所述柜门。在此方案下,基板即作为柜体的背板,由于柜门通常相对于柜体独立设置,两者只通过如铰链等连接件相互连接,因此从基板上的热量难以传递至柜门处,造成柜门温度较低,而柜门则对柜体内部靠近柜门的部分热辐射较差,在初始加热时存在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利用导风板将导风体输出后的风引导并吹向柜门,使得柜体内的空气环绕在基板与柜门之间,直接将热量带动柜门,进一步提高快速、均匀加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没有导风板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前后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空心箭头用于示意在导风体中以及在风机进风口附近、出风端附近的气流大致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导风板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前后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空心箭头用于示意在导风体中以及在风机进风口附近、出风端附近的气流大致状态;
图3为图2实施例省略柜门后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100-柜体、110-基板、130-柜门、200-风机、210-护罩、300-热源、310-热保护器、320-维修盖板、400-导风体、410-固定板、500-转换接头、600-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包括柜体100和导风体400,柜体100具有基板110,导风体400设置于基板110并位于柜体100内,柜体100上设置有风机200与热源300,风机200的出风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导风体400,风机200用于驱使空气在柜体100内与导风体400之间流动,热源300用于加热空气。风机200工作时可对柜体100内的空气进行搅动,使柜体100内的空气充分流动起来,然而只有风机200对柜体100内的空气搅动还不可使柜体100内的温度实现快速均匀,当柜体100内存放有物品时,物品会对气流造成阻挡,使得柜体100内具有气流难以到达的死角,因此本发明创造在柜体100的基板110上加入导风体400,导风体400对在基板110上流经的空气进行规整,减少气流在基板110上向四周逸散,配合风机200的工作形成了一侧输入、另一侧输出的气流导向,从导风体400输出的气流由集束然后向四周分散,沿着柜体100的内壁流动后再由分散的气流经过风机200后输入到导风体400内,如此重复,使得空气在柜体100内形成了有序的内循环气流,而热源300则对该气流加热,使得柜体100内的空气快速、均匀地升温。
在实现空气经过导风体400后在柜体100内形成加热的内循环气流,关于导风体400、风机200、热源300的安装形式具有多种,不同的安装形式具有不同的效果,下面就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列举。
本实施例中,基板110为柜体100的任一个侧壁。柜体100具有柜门130以及三个侧壁,而基板110则可作为其中的任一个侧壁,如通常的柜体100上的三个侧壁分别为背板、左侧板与右侧板,当基板110为背板时,则在背板、柜体100的底板、柜门130与柜体100的顶板之间形成了一个内循环气流,当基板110为左侧板或右侧板时,则在左侧板、柜体100的底板、右侧板与柜体100的顶板之间形成了一个内循环气流。当然,不排除一些柜体100为五边形、六边形的异形柜体,其分别具有四个侧壁、五个侧壁等,而基板110均可为其中的任一个侧壁。
导风体400内的空气由上至下流动,导风体400提供了一个导风通道,空气可从导风体400内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流动,而由于热空气具有上升的特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导风体400的顶端作为进风端,导风体400的底端作为出风端,使得空气由上至下在导风体400内流动,空气从导风体400内向下吹出有利于使空气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避免热空气在柜体100内顶部积聚的问题。
风机200可设置在柜体100外或柜体100内,风机200设置在柜体100的外侧时,会使得整体的体积较大,不利于放置,如放置在柜体100内,则可减少整体体积,运输、安装也更加方便,因此本实施例将风机200设于柜体100内,为了避免旋转于柜体100内的物品被卷入风机200,可在风机200的外侧装上护罩210。
对于风机200在柜体100内安装的进一步实施例,图1为风机200位于基板110内侧面的实施例附图,基板110的设置方便与导风体400连接,而风机200的出风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进风端。
对于风机200在柜体100内安装的进一步实施例,风机200位于柜体100的内顶面,利用了柜体100上部的安装空间,而风机200的出风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进风端。
导风体400提供供气流通过的导风通道的形式具有多种,导风体400的形状为盖板状,导风体400与基板110之间形成导风通道。盖板状的导风体400,是指导风体400大致呈一件薄壁钣金的板状,其包括平板、曲板、半封闭壳体等形态,亦包括有孔或无孔的形态,总之,导风体400仅作为导风通道的其中一部分通道壁,其余通道壁由基板110组成,当然,此处亦不排除一些实施方案中,利用其余额外的零部件去加固或组成导风通道的通道壁,这些与基板110所连接的、导风体400之外的结构体,实际上亦可视作基板110的延伸部位,属于基板110的一部分,从而同样地与导风体400限定出导风通道。上述盖板状导风体400的技术改进方案,既便于加工,又充分发挥了其余近邻部件的作用,节省了构成导风通道的材料,另外也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热风回流气体的气流束宽度,使之覆盖面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体400的形状为管体状,导风体400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风通道。管体状导风体400的两端分别作为进风端和出风端,使得导风体400形成了供气流从进风端进入并从出风端导出的导风通道。本技术方案的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点不同之处在于,此处导风体400为管体状,即导风体400可为方管、圆形管或其他不规则的异形管,只要为两端开口相通的半封闭件,即可视为管体状。这样的导风体400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且由于相对于基板110独立,故端口形状可自由设计,便于根据实际而优化气流送出方向。
无论导风体400采用的形状为何种,导风体400内具有通道收窄段,所述通道收窄段相对于所述进风端而靠近所述出风端设置,通道收窄段顾名思义其通道的通流面积要比导风通道内的其他通流面积要小,使得气流经过通道收窄段时会经过压缩后吹出,吹出时的速度更快,热风可吹得更远,并且由于通道收窄段相对于进气端而靠近出气端设置,使得吹出的气流向外扩散,从而使得整个内循环气流的覆盖面积更广,导风体400安装在基板110上时,可在导风体400与基板110之间连接固定板410,以提供定位、连接固定的作用。
热源300的安装位置具有多种,热源300位于进风端的旁侧、出风端的旁侧或导风体400内。如热源300位于进风端的旁侧时,此时分散的空气连同热量一起进入到导风体400内,使得吹出的空气向四周分散时具有均匀的温度,同样的热源300位于出风端旁侧时,集束的气流从导风体400内吹出时,热源300可对集束的气流进行加热,使得气流向四周发散时具有均匀的温度,同时此时热源300相对设置在基板110的下部,由于热空气具有上升的特性,将热源300设置在基板110的下部有利于避免热量在顶部的积聚的问题,而热源300同样可以设置在导风体400的内部,则直接对通过导风体400的空气进行加热。
热源300的种类具有多种,热源300为PTC发热管。PTC发热管为带有发热元件、保护外壳的模块化结构,在安装时更加方便。热源300为红外线石英管。红外线石英管只具备发热结构,还需要另外的保护结构以避免直接接触,但使用成本更低。
热源300在安装时,可先在基板110上设置一个安装口,将热源300从安装口处装入,并装上热保护器310与维修盖板320,热保护器310可保护热源300,避免热源300过度加热,维修盖板320则可方便地装拆,对热源300进行维修更换。
为了避免风机200出风口与导风体400的进风端大小、形状不匹配的问题,可加设转换接头500,实现风机200的出风口与导风体400之间的间接连接,当然,亦可通过对风机200的出风口或导风体400的进风端进行改进,以实现风机200的出风口与导风体400的进风端之间的直接连接,还可以直接将风机200放置于导风体40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出风端设置有导风板600,柜体100包括柜门130,柜门130与基板110相互正对设置,出风端输出的空气经导风板600吹向柜门130。在此方案下,基板110即作为柜体100的背板,由于柜门130通常相对于柜体100独立设置,两者只通过如铰链等连接件相互连接,因此从基板110上的热量难以传递至柜门130处,造成柜门130温度较低,而柜门130则对柜体100内靠近柜门130的部分热辐射较差,在初始加热时存在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利用导风板600将导风体400输出后的风引导并吹向柜门130,使得柜体100内的空气环绕在基板110与柜门130之间,直接将热量带动柜门130,进一步提高快速、均匀加热的效果。此处的导风板600结构与导风体400的结构类似,既可选用盖板状的结构,亦可选用管体状的结构,其起到的实质作用是对气流转向至柜门130处。
上述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交叉实施,且同样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消毒柜,例如内嵌式的消毒柜。本发明创造在对银行纸币、书籍等纸张类物品进行消毒的效果尤为突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1)

1.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00)和导风体(400),所述柜体(100)具有基板(110),所述导风体(400)设置在所述基板(110)上并位于所述柜体(100)内,所述柜体(100)上设置有风机(200)与热源(300),所述风机(200)用于驱使空气在所述柜体(100)内与所述导风体(400)之间流动,所述热源(300)用于加热所述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0)为所述柜体(100)的任一个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体(400)内的空气由上至下流动,所述导风体(400)的顶端为进风端,所述导风体(400)的底端为出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0)设置所述基板(110)上并位于所述柜体(100)内,所述风机(200)的出风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进风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0)位于所述柜体(100)的内顶面,所述风机(200)的出风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进风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体(400)的形状为盖板状,所述导风体(400)与所述基板(110)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体(400)的形状为管体状,所述导风体(400)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风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具有通道收窄段,所述通道收窄段相对于所述进风端而靠近所述出风端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300)位于所述进风端的旁侧、所述出风端的旁侧或所述导风体(40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0)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端之间连接有转换接头(50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端设置有导风板(600),所述柜体(100)包括柜门(130),所述柜门(130)与所述基板(110)相互正对设置,所述出风端输出的空气经所述导风板(600)吹向所述柜门(130)。
CN202020346292.5U 2020-03-17 2020-03-17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Active CN212307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292.5U CN212307253U (zh) 2020-03-17 2020-03-17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292.5U CN212307253U (zh) 2020-03-17 2020-03-17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7253U true CN212307253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6292.5U Active CN212307253U (zh) 2020-03-17 2020-03-17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7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6940B2 (en) In and relating to antenna systems
CN212307253U (zh) 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CN214361534U (zh) 一种真空高压气淬炉
CN212522448U (zh) 一种导风体及热风内循环式消毒柜
KR101792736B1 (ko) 건조 장치
CN114570625B (zh) 一种用于固化机的降温机构、固化机及固化生产线
CN213444323U (zh)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CN216820513U (zh) 一种红外干燥机的灯箱组件
CN213666879U (zh) 一种具有热风装置的抽屉
CN2868857Y (zh) 一种新型的热收缩包装机集中供热的热风循环结构
SE9900214L (sv) Anordning för takmontage för ventilation och samtidig kylning eller värmning av lokaler
KR102186291B1 (ko) 양방향 난방장치
CN209991716U (zh) 一种定型热风烘箱
CN213431832U (zh) 干热灭菌烘箱热风循环装置
CN212522445U (zh) 带热风循环的消毒柜
CN212522449U (zh) 热风分散循环式消毒柜
EP1561074A2 (en) A radiant tube heater assembly
CN212699693U (zh) 热风外循环式消毒柜
CN107059307A (zh) 纤维加热定型设备
CN206313333U (zh) 交流配电屏
CN214065654U (zh) 一种高效热风装置
FI66076B (fi) Foerfarande foer luftkonditionering i ett fritt utrymme och anrdning foer reglering av luftkonditioneringen i ett utrym me
CN211630607U (zh)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电气箱
CN211823664U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纺织烘干装置
CN113446838A (zh) 一种加热烘干装置以及烘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