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4323U -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4323U
CN213444323U CN202022351082.8U CN202022351082U CN213444323U CN 213444323 U CN213444323 U CN 213444323U CN 202022351082 U CN202022351082 U CN 202022351082U CN 213444323 U CN213444323 U CN 213444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in
container
air supply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10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春
田中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510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4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4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4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集装箱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货架、设置于所述货架上的热源、以及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主风管,所述主风管形成有进风口以及若干出风口,所述每一出风口对应其中一货架设置,所述主风管内设置有若干扰流板,所述若干扰流板沿气流在所述主风管内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若干扰流板的面积沿气流在所述主风管内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用以均衡各个送风口的出风量以确保出风均匀,保证对各货架上热源散热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散热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集装箱又称货柜,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的大型装货容器。对于装载有发热源的集装箱,如电池集装箱、食品集装箱等,为避免热量累积,通常在集装箱内设置有送风管道进行通风散热。
现有集装箱的送风管道结构中,对应集装箱内的每一货架设置有一相应的出风口,空调产生的冷气由各个出风口输送至各个货架以带走货架上的发热物品,如电池、食品等的热量,形成热空气而后发散到箱体中又返回空调进风口,通过集装箱内的一体式空调实现冷热空气转换,在集装箱内部形成气流循环。然而,现有送风管道大部分采用的是两段式渐缩结构或者直接是同等风管截面结构,无法确保各个出风口的出风量是均匀的,也就无法确保对各个货架散热的均匀有效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送风装置的集装箱。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包括主风管,所述主风管形成有进风口以及若干出风口,所述主风管内设置有若干扰流板,所述若干扰流板沿气流在所述主风管内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若干扰流板的面积沿气流在所述主风管内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主风管的中间位置,所述若干出风口沿气流在所述主风管内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布,并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对称均匀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为两组,所述两组扰流板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扰流板分别靠近垂直于所述主风管气流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出风口处可拆卸地连接一支风管,所述支风管为百叶送风或风管送风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货架、设置于所述货架上的热源、以及上述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每一出风口对应其中一货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货架为两排,每一排货架的上方设置一所述送风装置;每一所述送风装置的主风管由L形板件以及所述箱体的一侧板与顶板合围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侧板上形成有插槽与所述L形板件相插接,所述L形板件上连接有若干L形骨架,所述若干L形骨架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及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所述主风管的进风口送风的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为电池集装箱,所述热源为电池。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集装箱的送风装置在主风管内设置大小不一的扰流板,用以均衡各个送风口的出风量以确保出风均匀,保证对各货架上的热源形成均匀有效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装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集装箱的送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装箱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集装箱包括箱体10、设置于箱体10内的多个货架20、堆放于货架20上的热源、以及对热源通风散热的送风装置30。集装箱可以是电池集装箱,发热源可以是电池,送风装置30通风散热确保电池处于合理的温度范围,保证电气安全。或者,集装箱也可以是食品集装箱,热源可以是具有一定温度的食物,送风装置30通风散热使食物处于低温状态,避免食物变质。应当理解地,集装箱可以装载任何物品,包括需要散热的物品以及无需散热的物品,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送风装置30可以对集装箱内需要散热的任意物品通风散热,在不需要通风散热时送风装置30可以不启动。
箱体10包括顶板12、底板14、以及连接于顶板12与底板14之间的多个侧板,包括前、后侧板以及左、右侧板16、18。箱体10通常为纵长的结构,本申请文件中以平行于左、右侧板16、18的方向为箱体10的长度方向、以平行于前后侧板的方向为箱体10的宽度方向。货架20在箱体10内沿箱体10的宽度方向呈多排布置,各排货架20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图示实施例中货架20为两排,其中一排货架20靠近左侧板16设置、另一排货架20靠近右侧板18设置,两排货架20之间间隔出一定距离。应当理解地,根据箱体10的尺寸等,货架20在箱体10内也可以是单排布置,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各个货架20的高度小于箱体10内部空间的高度,从而货架20的顶部与箱体10的顶板12之间间隔出一定空间,用于安装送风装置30。
本实施例中,每一排货架20上方对应设置一送风装置30,送风装置30对应每一货架20形成有一送风口。请同时参阅图2,送风装置30包括主风管34以及设置于主风管34内的若干扰流板38。
主风管34为纵长的管状结构,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较佳地跨越整排货架20的长度,气流在主风管34内沿其长度方向流动。本实施例中,主风管34为方形截面的管状结构,由L形板件40配合箱体10的顶板12、侧板16或18构成。L形板件40包括相垂直的第一板42与第二板44,第一板42与顶板12平行并间隔一定距离、第二板44与对应的侧板16或18平行并间隔一定距离。具体地,左侧的L形板件40的第二板44与左侧板16相对应、右侧的L形板件40的第二板44与右侧板18相对应。也就是说,左侧的主风管34由L形板件40、左侧板16、以及顶板12合围形成,右侧的主风管34由L形板件40、右侧板18、以及顶板12合围形成。较佳地,L形板件40与顶板12、左/右侧板16/18的接触位置处密封,避免冷气在主风管34内流动的过程中泄露。
L形板件40通过L形骨架50与箱体10固定连接,较佳地L形骨架50为多个,沿L形板件4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一L形骨架50包括连接于第一板42上的水平臂52以及连接于第二板44上的竖直臂54。其中,竖直臂54的顶端折弯形成第一连接部56,水平臂52的末端折弯形成第二连接部58。装配时,L形骨架50的第一连接部56与顶板12相叠并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58与侧板16或18相叠并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将L形板件40固定于箱体10内。通过L形骨架50的设置,L形板件40与顶板12、侧板16或18的装配位置可以有更高的准确度,如此保证送风装置30的各个送风口可以与货架20一一对准。
较佳地,箱体10的左、右侧板16、18上形成有插接块19,插接块19上形成有插槽190,插槽190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装配时,L形板件40的第一板42的边缘插入至对应的侧板16或18的插槽190内,形成良好的密封连接效果。上述实施例中,主风管34由L形板件40配合箱体10的顶板12、侧板16或18构成。应当理解地,主风管34也可以是独立的完整管道结构,装配时固定于箱体10内的适当位置,如固定于箱体10顶板12或者侧板16、18。另外,主风管34的形状也不限于截面为方形的管道,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有其它适当的形状或者结构。
主风管34形成有进风口340与出风口342,图示实施例中,进风口340与出风口342均形成于L形板件40的第一板42上,也就是位于主风管34的底部。其中,进风口340用于引入冷气对热源,如电池、食品等散热,冷气可以是空调等制冷设备产生的冷气,利用空调制冷的冷气散热。较佳地,进风口340还与一风机连接,风机产生强制气流推动冷空气流入进风口340并沿主风管34流向出风口342。出风口342为多个,各个出风口342沿主风管34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一出风口342与其中一货架20相对应,作为送风装置30的送风口。出风口342的面积可以通过进风口340的冷气的进风量除以出风口342数量以及出风口342的平均风速得到,通常出风口342的平均风速为3~5米/秒。
较佳地,箱体10内置一体化空调,主风管34的进风口340通过软管35与空调的冷气出口连接。通过软管35连接主风管34与空调,不仅能方便地避开箱体10内的其它设备,方便设备之间的连接;还能够保证送风装置30的进风无泄漏,提高冷气的有效利用率。本实施例中,主风管34的两端封闭,进风口340形成于主风管34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处,冷气由进风口340送入至主风管34后,大致分散为两股分别朝向主风管34的两端流动。如此冷气在主风管34内的流动路径减小为主风管34的长度的一半,有效减小动能损失,保证各送风口出风速度。应当理解地,进风口340也可以设置于主风管34的其它位置,如设置于主风管34的一端等,具体可以根据设备之间的位置、冷气的供给方式等确定。
较佳地,如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每一出风口342处连接一支风管36。支风管36垂直连接于相对应的出风口342处,较佳地为方形短管,使得各个出风口342的出流角尽可能地大,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各个出风口342的出风更为均匀。本实施例中,支风管36为风管送风,其气流出口32位于支风管36的底部,气流出口32作为送风装置30的送风口,对货架20向下送风。较佳地,支风管36与主风管34可拆卸地连接,其顶端与出风口342连通、底端的气流出口32伸入至货架20的入风口位置。如此,由支风管36的气流出口32送出的冷气直接进入货架20内,确保送风装置30向货架20的送风基本无风量损失,使冷气与热源的热交换充分、高效,提升散热效率。
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货架20内部结构的不同,也可以将气流出口32设置于支风管36的侧面等,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另外,为了使送风更均匀,还可以在支风管36中间设置进一步分散出风的挡板将风打散。比如,货架20为前后方向的进出风结构时,支风管36可更换为百叶送风,调整风向为前后方向,确保对热源的均匀散热。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的支风管36,从而支风管36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如电池集装箱在电池升级后会造成电池内部结构的不同,此时通过更换支风管36使其出风匹配相应的电池结构,如变换为长条形等,操作上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扰流板38为两组,两组扰流板38对称地设置于进风口340的相对两侧,每一组由大小不一的多个扰流板38构成。沿冷气的流动方向,各组扰流板的各个扰流板38间隔设置、且面积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越是靠近进风口340,扰流板38的面积越小;反之,越是远离进风口340,扰流板38的面积越大。通过扰流板38的设置,对冷气的流动形成干扰,使相邻的出风口342之间的动压降与相邻的出风口342之间的阻力相当,如此使各个出风口342的内外静压差基本相同,也就使得各个支风管36的气流出口32的风量基本相同,对各个货架20均形成均匀有效的散热,保证各个货架20工作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保障电气安全。
图示实施例中,出风口342与扰流板38分别靠近垂直于主风管34气流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其中出风口342靠近箱体10的侧板16或18设置,扰流板38则相对地远离箱体10的侧板16或18。具体地,各个扰流板38均为平板状,垂直于气流的流动反向设置,也就是说扰流板38垂直于箱体10的左、右侧板16、18。各个扰流板38的高度大致相同、但是宽度不同。扰流板38的底部与第一板42垂直连接,扰流板38的一侧边与第二板44垂直连接、相对的另一侧边与箱体10的侧板16或18间隔有一定距离,其中越靠近出风口342的扰流板38与侧板16或18之间的距离越大,对冷气的阻挡效果越小。本实施例中,每隔两个出风口342设置一个扰流板38。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对应每一出风口342设置一个扰流板38,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本实用新型集装箱通过其送风装置30向各个货架20输送冷气散热,通过扰流板38的设置,确保送风装置30的各个送风口的内外静压差基本一致,从而各送风口的风量相同,达到均匀分配出风量的效果,对各个货架20形成均匀、有效的散热,保障各个货架20上热源安全稳定。另外,支风管36与主风管34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货架20上热源的不同,如电池内部结构的不同,更换支风管36调整送风口的送风方向,保障通风散热的有效性,充分有效地利用冷气,保障电池的安全运行。相对地,主风管34结构不做改变而仅更换支风管36来适配电池结构的改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送风装置,包括主风管,所述主风管形成有进风口以及若干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管内设置有若干扰流板,所述若干扰流板沿气流在所述主风管内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若干扰流板的面积沿气流在所述主风管内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主风管的中间位置,所述若干出风口沿气流在所述主风管内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布,并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对称均匀地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为两组,所述两组扰流板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对称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扰流板分别靠近垂直于所述主风管气流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出风口处可拆卸地连接一支风管,所述支风管为百叶送风或风管送风。
6.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货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货架上的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每一出风口对应其中一货架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架为两排,每一排货架的上方设置一所述送风装置;每一所述送风装置的主风管由L形板件以及所述箱体的一侧板与顶板合围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侧板上形成有插槽与所述L形板件相插接,所述L形板件上连接有若干L形骨架,所述若干L形骨架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及侧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主风管的进风口送风的风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为电池集装箱,所述热源为电池。
CN202022351082.8U 2020-10-20 2020-10-20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Active CN213444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1082.8U CN213444323U (zh) 2020-10-20 2020-10-20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1082.8U CN213444323U (zh) 2020-10-20 2020-10-20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4323U true CN213444323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2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1082.8U Active CN213444323U (zh) 2020-10-20 2020-10-20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43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5139A (zh) * 2022-09-25 2022-11-25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电化学储能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5139A (zh) * 2022-09-25 2022-11-25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电化学储能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77996B1 (ko) 배터리 시스템
AU2014272887B2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ntenna systems
CN102478927A (zh) 服务器机柜
CN204176767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374619U (zh) 新型热交换通信机柜
CN211480140U (zh) 集装箱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02566711A (zh) 服务器机柜
CN213444323U (zh) 集装箱及其送风装置
CN206194807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电池模组
CN102467201A (zh) 服务器的冷却循环系统
CN208296126U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空调室外机
CN102478926A (zh) 服务器机柜
CN215808919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1016601Y (zh) 热管热交换部件以及具有该部件的热交换器
CN112582897A (zh) 储能柜
JP7186865B2 (ja) 自動車用の熱交換モジュール
CN208920372U (zh) 一种隔风立板通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20774499U (zh) 储能系统
CN215735558U (zh) 一种机柜散热系统
CN202836287U (zh) 一种热管热交换器组件
CN210225242U (zh) 一种辅助变流器及其冷却通风系统
CN218042251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及空调
CN211650514U (zh) 窗式空调器
CN204902069U (zh) 除湿机
GB2514612A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ntenna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