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6020U -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6020U
CN212306020U CN202021743766.6U CN202021743766U CN212306020U CN 212306020 U CN212306020 U CN 212306020U CN 202021743766 U CN202021743766 U CN 202021743766U CN 212306020 U CN212306020 U CN 212306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assembly
board
hous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37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37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6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6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6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显示部件,支撑组件包括:壳体、线路板组件和散热组件。壳体包括安装腔;线路板组件组装于安装腔;散热组件组装于线路板组件。该支撑组件通过散热组件对线路板组件散热,确保线路板组件高效稳定工作。

Description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设备包括线路板组件,线路板组件用于为显示设备供电,以及控制显示设备工作。但是,在显示设备工作过程中,线路板组件容易发热,而较高的温度会限制一些元器件高效稳定地工作,进而影响显示设备正常工作。基于此,必要对线路板组件进行散热,以确保显示设备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显示部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安装腔;
线路板组件,组装于所述安装腔;以及
散热组件,组装于所述线路板组件。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将所述线路板组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主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主板散热件,所述主板散热件组装于所述主板,且所述主板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主板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板散热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和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组装于所述主板,所述第二散热部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三散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路板组件还包括逻辑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逻辑板散热件,所述逻辑板散热件组装于所述逻辑板,且所述逻辑板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逻辑板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逻辑板散热件包括石墨片。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多个散热孔。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上述提及的任一种所述的支撑组件;以及
显示部件,所述显示部件包括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的壳体设有凹槽,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凹槽内。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基于散热组件组装于线路板组件,以对线路板组件有效散热,确保线路板组件高效稳定工作,进而确保显示设备高效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视的背板模组的框图;
图2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主板散热件和主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视的背板模组的框图。参考图1,电视包括显示屏(未图示)和设于显示屏背面的背板模组。背板模组包括线路板组件,线路板组件包括相互错开的主板和电源板,主板上、下区域为散热孔区域,设有散热孔,以对主板进行散热。电源板的上、下区域为散热孔区域,设有散热孔,以对电源板进行散热。倘若将显示屏做成透明显示屏,需要将主板和电源板等线路板组件与显示屏分离设置以保证透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如将主板和电源板全部设置于显示屏下方的壳体内,由于主板和电源板全部组装于壳体的安装腔内,这样,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对线路板组件散热。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阐述:
图2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2和图3,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件100和支撑组件200。
显示部件100包括显示屏110。示例性地,显示屏110可以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屏或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屏。示例性地,显示屏110可以为透明显示屏,透明显示屏可以显示完整图像,当透明显示屏未显示完整图像或不显示图像时,透明显示屏可以呈透明状态。示例性地,显示部件100还可包括设于显示屏110边缘的边框120,边框120对显示屏110进行保护。示例性地,显示部件100还可包括玻璃盖板(未图示),贴合于显示屏110,以提高显示部件100的机械强度。显示部件100组装于支撑组件200。
支撑组件200应用于显示设备,支撑组件200包括:壳体210、线路板组件220和散热组件230。
壳体210支撑显示部件100。其中,壳体210可以支撑显示部件100的底部、顶部或侧部。优选地,壳体210支撑显示部件100的底部,这样,支撑组件200相当于底座,方便放置显示设备。壳体210包括安装腔211,用于组装线路板组件220等元器件。示例性地,壳体210可以为耐高温的金属壳体,以利于导热和散热。
线路板组件220组装于安装腔211。示例性地,线路板组件220与显示部件100电连接,以为显示部件100供电或控制显示部件100工作。另外,将线路板组件220组装于壳体210的安装腔211内,与显示部件100分离设置,利于实现透明显示屏。
散热组件230组装于线路板组件220,以对线路板组件220散热。
基于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200和显示设备,基于散热组件230组装于线路板组件220,以对线路板组件220有效散热,确保线路板组件220高效稳定工作,进而确保显示设备高效稳定工作。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基于线路板组件220和散热组件230组装于支撑组件200的壳体210的安装腔211,可实现线路板组件220、散热组件230与显示部件100的分离设置,利于实现显示屏110的透明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30与壳体210连接,通过散热组件230将线路板组件220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10。这样,通过散热组件230将线路板组件220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10,也即将热量由高温区传递至低温区,巧妙利用壳体210辅助散热,以对线路板组件220有效散热,确保线路板组件220高效稳定工作,进而确保显示设备高效稳定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线路板组件220包括主板221,散热组件230包括主板散热件231,主板散热件231组装于主板221,且主板散热件231的一端与壳体210连接。主板221用于控制显示设备工作,主板221上的元器件较多,容易发热,通过主板散热件231将主板221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10,以对主板221散热,利于主板221高效稳定工作。示例性地,主板散热件231可通过螺钉等固定件组装于主板221;示例性地,主板散热件231可通过导热胶层粘结于主板221,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4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组件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组件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壳体210包括第一连接部212,主板散热件2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12连接。这样,方便主板散热件231和主板22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212可以为任意距离主板散热件231较近的第一连接部212。示例性地,主板散热件231与第一连接部212直接接触,没有通过其他部件固定连接。示例性地,主板散热件231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或导热胶层固定于第一连接部212。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5,第一连接部212可以为壳体210的壁向安装腔211凸出形成的第一凸台202,相应地,第一凸台202的外侧形成安装凹槽,以组装控制按钮等元器件。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212也可以为向安装腔211内凸出的第一连接壁。
主板散热件231可设计为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散热件231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部,散热部的一端组装于主板221,散热部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1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板散热件231包括一个或多个散热部时,一个散热部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主板221和第一连接部212连接。或者,多个散热部中的一个组装于主板221,其他散热部与第一连接部212连接。
图6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主板散热件231和主板221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4和图6,主板散热件23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散热部232、第二散热部233和第三散热部234,第一散热部232组装于主板221,第二散热部233向第一连接部212延伸,第三散热部234与第一连接部212连接。这样,通过第一散热部231、第二散热部233和第三散热部234配合将主板221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10,这还加长了主板散热件231的长度,利于其吸收和传递更多的热量。另外,第三散热部234与第一连接部212连接,还利于稳固主板散热件231和主板221的位置。此外,这样还使主板散热件231充分利用壳体210内部有限的空间,提升壳体210内元器件的集成度。示例性地,第一散热部232和第三散热部234平行,第二散热部233与第一散热部232之间形成夹角为20°~90°,这样,主板散热件231形成“Z字形”结构。示例性地,第三散热部234与第一连接部212连接,第二散热部233可与第一连接部212的侧壁接触,这样,增大了主板散热件231和壳体210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主板散热件231有效地将主板221的热量传递给壳体210。示例性地,参考图6,第一散热部232设有多个散热片235,这样,通过多个散热片235有效对主板221进行散热。示例性地,多个散热片235平行布设,且散热片235垂直于主板221的板面,这样,不仅方便设置,还利于热量经由散热片235、散热片235和散热片235之间的间隙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片235、第一散热部232、第二散热部233和第三散热部234中的至少一者的材料为金属材料。这样,利于主板散热件231吸收并传递热量,而且,基于金属材料具有强延展性的特性,能够方便主板散热件231加工成不同结构,从而有利于适配体积小的安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图4和图5,线路板组件220包括逻辑板222,散热组件230包括逻辑板散热件236,逻辑板散热件236组装于逻辑板222,且逻辑板散热件236的一端与壳体210连接。其中,逻辑(T-CON,Timing Controller)板222用于:将主板221发送的信号在逻辑板222时序控制并转换成驱动信号,以驱动显示部件100工作。逻辑板222在显示部件100的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热,通过逻辑板散热件236对逻辑板222散热,利于逻辑板222高效稳定工作。示例性地,逻辑板散热件236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逻辑板222。示例性地,逻辑板散热件236可以通过导热胶层粘结于逻辑板222,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4和图5,壳体210包括第二连接部213,逻辑板散热件236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1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逻辑散热件236与第二连接部213之间的距离,本公开不作限定,第二连接部213可以为任意距离逻辑散热件236较近的第二凸台或第二连接壁203。第二凸台由壳体210的内壁向安装腔211凸出,第二连接壁由壳体210的内壁向安装腔211凸出。这样,逻辑板散热件236将逻辑板222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10。示例性地,逻辑板散热件236与第二连接部213接触。示例性地,逻辑板222与第二连接部213通过导热胶或固定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3可以分离设于壳体210上。换言之,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3分离设于壳体210的不同区域。这样,使主板散热件231将热量传递至第一连接部212,使逻辑板散热件236将热量传递至第二连接部213,利于壳体210的不同区域分别接收热量,进而利于对线路板组件220高效散热。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3可以相对设置,比如图5中,第一凸台202和第二连接壁203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逻辑板散热件236包括石墨片,用于吸收逻辑板222的热量并传导。示例性地,逻辑板222的面积小于主板221的面积,通常,可以将石墨加工成片状结构,相对于主板221而言,石墨片更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逻辑板222。另外,逻辑板散热件236也可包括金属散热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4,壳体210包括第一面214和与第一面214相对的第二面215,显示部件100位于第一面214的一侧,主板221和逻辑板222均朝向第一面214设置,且主板221和逻辑板222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靠近第一面214。换言之,以图4为例,主板221和逻辑板222沿上下方向设置。这样,利于减少线路板组件220所占用的空间,提升支撑组件200的集成度。示例性地,逻辑板222可以设于主板221和第一面214之间,在图4中,逻辑板222设于主板221的上方。这样,当主板散热件231包括第一散热部232、第二散热部233和第三散热部234时,逻辑板222可以组装于第一散热部232和第二散热部233形成空间内,这利于提高支撑组件200的集成度。另外,主板221也可以设于逻辑板222和第一面21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4,线路板组件220还包括朝向第一面214设置的电源板223,电源板223和主板221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靠近第一面214。这样,通过电源板223为显示部件100和主板221供电,缩短主板221和逻辑板222与显示部件100之间的线缆长度,利于提高支撑组件200的集成度。示例性地,电源板223设在主板221和第二面215之间,逻辑板222可以设于主板221和第一面214之间。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4,主板221、逻辑板222和电源板223中的至少一者可以通过支柱组件201等部件固定组装于壳体210的安装腔211内,支撑组件201可以包括多个支撑件。主板221和逻辑板222之间以及主板221和电源板223之间也可以通过支柱组件201等部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0的壁上设有连通安装腔211的多个散热孔217,以使空气能够在壳体210的安装腔211内流通而带走热量。示例性地,壳体210的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散热孔217,且一部分散热孔217和另一部分散热孔217可以相对设置,比如,壳体210的第一面214和侧面216均可以设置散热孔217。这样,通过散热组件230将线路板组件220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10,以及通过散热孔217使壳体210的安装腔211内形成对流,以有效地提升散热效果,这利于高度集成和在空间狭小的壳体210内对线路板组件220有效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2和图4,支撑组件200的壳体210设有凹槽218,显示屏设置在支撑组件200的凹槽218内。这样,通过壳体210对显示部件100进行支撑。示例性地,凹槽218设有接口,接口通过线缆和线路板组件220连接,显示部件100组装于凹槽218后,显示部件100与接口电连接。示例性地,壳体2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半壳体,两个半壳体之间配合形成凹槽218,每个半壳体可以设有向安装腔211内凸的第二连接部213,两个半壳体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13可以为平行的两个第二连接壁203,两个第二连接壁203配合形成凹槽218。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213可以与前文所说的逻辑板散热件236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包括至少两个区域,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所述主板、所述逻辑板、所述电源板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音频组件。
以此方式,无需在显示部件中设置音频组件,有利于实现高屏占比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所述逻辑板、所述电源板中的至少两个交错设置或设置在同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所述逻辑板、所述电源板中的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凹槽的底壁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透明电视。
另外,显示设备还可为其他包括显示部件100的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可设为透明显示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多个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主板,所述逻辑板、所述电源板。
例如,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或第三支撑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支撑所述主板;
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支撑所述电源板;
所述第三支撑件用于在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之间进行支撑或在所述主板和所述逻辑板之间进行支撑。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200和显示设备,基于主板散热件231组装于主板221,且主板散热件231的一端连接于壳体210的第一连接部212,主板散热件231为金属材料,这将主板221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10,以对主板221散热。基于逻辑板散热件236组装于逻辑板222,且逻辑板222的一端与壳体210安装腔211的第二连接部213连接,逻辑板222为石墨片,这将逻辑板222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10。通过主板散热件231和逻辑板散热件236配合,巧妙利用壳体210辅助散热,以有效对线路板组件220散热,而且结合散热孔217形成空气对流的方式,更利于对狭小空间的壳体210中线路板组件220的散热,以保证线路板组件220高效稳定工作。另外,逻辑板222、主板221和电源板223可以叠层设置,这利于提高集成度。基于线路板组件220和散热组件230组装于支撑组件200的壳体210的安装腔211,可实现线路板组件220、散热组件230与显示部件100的分离设置,利于实现显示屏110的透明显示效果。
本公开上述各个实施例,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互为补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显示部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安装腔;
线路板组件,组装于所述安装腔;以及
散热组件,组装于所述线路板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将所述线路板组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主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主板散热件,所述主板散热件组装于所述主板,且所述主板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主板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散热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和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组装于所述主板,所述第二散热部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三散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组件还包括逻辑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逻辑板散热件,所述逻辑板散热件组装于所述逻辑板,且所述逻辑板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逻辑板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板散热件包括石墨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多个散热孔。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以及
显示部件,所述显示部件包括显示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壳体设有凹槽,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凹槽内。
CN202021743766.6U 2020-08-19 2020-08-19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12306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3766.6U CN212306020U (zh) 2020-08-19 2020-08-19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3766.6U CN212306020U (zh) 2020-08-19 2020-08-19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6020U true CN212306020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3766.6U Active CN212306020U (zh) 2020-08-19 2020-08-19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6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49414B1 (en) Computers
KR100286375B1 (ko) 전자 시스템의 방열장치 및 방열장치가 사용된 컴퓨터 시스템
US641561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rnal cool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of a mobile hardware product, particularly a notebook computer, at a docking station having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US7133284B2 (en) Power supply without cooling fan
US20010023591A1 (en) Power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30027330A (ko)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H09326458A (ja) ヒートシンク構造を有する電子装置
JP2000137548A (ja) 熱拡散プレ―トを有する薄型電磁妨害シ―ルド
JP2006114035A (ja)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6768633B2 (en) External power supply module adapted to be disposed in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521339B1 (ko) 컴퓨터 시스템의 반도체 장치 모듈 장착 구조
CN111970904A (zh)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TW200427395A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provided with heat generating component
US6977813B2 (en) Disk array system
CN212306020U (zh) 支撑组件及显示设备
EP2635101B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187561A (zh) Led灯板的固定结构及安装方法
JP2001313485A (ja) 冷却機構、ヒートシンク、電子装置及び電子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US20060196639A1 (en) Heatsink assembly
US9417670B2 (en) High power dissipation mezzanine card cooling frame
JPH1098287A (ja) 回路基板モジュール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の冷却装置を有する携帯形電子機器
CN101196772A (zh) 散热器背板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电路板与电子装置
JPH09114552A (ja) 電子装置
CN219535873U (zh) 一种工控开关电源散热裸板及工控开关电源
JPH08286783A (ja) 情報機器における電子部品の放熱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