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8492U - 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98492U CN212298492U CN202021584145.8U CN202021584145U CN212298492U CN 212298492 U CN212298492 U CN 212298492U CN 202021584145 U CN202021584145 U CN 202021584145U CN 212298492 U CN212298492 U CN 2122984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path
- valve
- spool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涉及内燃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形成有容纳腔体的容纳构件,容纳腔体形成有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第三腔室;容纳构件形成有用于使第二腔室对外连通的第二孔部以及用于使第三腔室对外连通的第四孔部;在阀芯组件的第一工作状态下,阀芯组件能够自第一预定位置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第二孔部经由第三腔室与第四孔部连通。本申请提供的阀构件,应用于排量调节系统通过控制阀和阀构件的配合控制,实现了对变量泵的排量的二级调节,比传统的双调节腔变量泵响应速度快,变量控制平稳。此外,排量调节系统输出的压力曲线更适合发动机的需求,确保高压控制的变量泵输出曲线平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燃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机油泵向整台发动机各个摩擦部件持续提供压力润滑油。如果机油泵的供油量不足,将会导致发动机缺乏足够的润滑压力,造成发动机严重磨损。但如果一直保持非常高的供油量,则势必会增加发动机的内部损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现有技术中,应用可变排量机油泵来解决以上问题,可变排量机油泵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润滑系统的反馈油压调节自身的排油量。以排量可调的叶片机油泵为例,当反馈油压达到预设压力值时,叶片机油泵内置的弹簧被压缩,迫使调整环摆动,使得转子与调整环的偏心值变小,叶片与腔体形成的压力油腔在机油泵运转过程中变化量减小,机油泵的泵出油流量也随之减小;当反馈油压降低时,弹簧逐渐回位从而使调整环复位。
但仅通过以上可变量机油泵,难以确保可变量机油泵输出的压力曲线适应发动机的需求,容易出现输出压力突变的情况,此外,仅凭借可变量机油泵针对反馈油压来调节输出的压力时,响应速度相对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阀构件,所述阀构件包括:
容纳构件,形成有容纳腔体;
阀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使得所述容纳腔体被所述阀芯组件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容纳腔体还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第三腔室;
所述容纳构件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二腔室对外连通的第二孔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三腔室对外连通的第四孔部;所述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位于第一预定位置;
在所述阀芯组件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阀芯组件能够自所述第一预定位置运动以逐渐占据所述第二腔室,当所述阀芯组件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孔部经由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孔部连通。
优选地,由所述阀芯组件的部分与所述容纳构件的部分共同限定了第三腔室,所述容纳构件还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二腔室对外连通的第三孔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腔室对外连通的第一孔部,介质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孔部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阀芯组件从所述初始状态转换为第一工作状态;
在所述阀芯组件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介质能够经由所述第四孔部进入所述第三腔室,所述阀芯组件自所述第一预定位置运动以逐渐占据所述第二腔室,当所述阀芯组件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孔部经由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孔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芯组件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以第一姿态进行运动,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以第二姿态进行运动。
优选地,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第一阀芯构件和第二阀芯构件,所述第一阀芯构件的部分、所述第二阀芯构件的部分和所述容纳构件的部分共同限定了第三腔室;
在所述阀芯组件以所述第一姿态进行运动时,所述第一阀芯构件和所述第二阀芯构件共同运动;
在所述阀芯组件以所述第二姿态进行运动时,仅所述第二阀芯构件运动。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体在所述阀芯组件的运动的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被定义为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和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二端;
所述容纳腔体的内侧部形成有止挡部,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阀芯构件与所述止挡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阀芯构件朝向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的进一步的运动被阻止,并使得在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构件之间限定出所述初始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腔室。
优选地,由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指向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二端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阀芯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阶梯部靠近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阀芯构件包括第三阶梯部,所述第三阶梯部形成有筒部,所述筒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阶梯部的部分的外侧部;
所述第三阶梯部外侧部中,自所述第三阶梯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阀芯构件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占据所述第三阶梯部的外侧部的部分的缺欠部;
由所述第一阶梯部的背对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三阶梯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阶梯部的端部、所述缺欠部的外侧部以及所述容纳腔体的内侧部共同限定了所述第三腔室。
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部和所述第二阶梯部均形成为圆柱形状,所述第二阶梯部的被所述筒部套设的部分与所述筒部形成为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阀芯构件形成有导流通道,在所述阀芯组件以所述第二姿态进行运动时,所述筒部与所述第二阶梯部共同限定的空间经由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阀芯构件还包括第四阶梯部和第五阶梯部,所述第三阶梯部、所述第四阶梯部和所述第五阶梯部三者依次连接并彼此远离所述第一阀芯构件;
由所述第三阶梯部的背对所述第一阀芯构件的端部、所述第四阶梯部和所述第五阶梯部、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容纳腔体的内侧部共同限定了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第三阶梯部、所述第四阶梯部和所述第五阶梯部中的一者与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复位构件,所述复位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阀芯构件产生运动趋势,使得所述阀芯组件能够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复位至初始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排量调节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阀构件。
优选地,所述排量调节系统用于调节输出给待供给设备的介质的排量,所述排量调节系统还包括:
控制阀;
泵构件,形成有调节腔室、输入腔室和输出腔室,当所述调节腔室的介质的压力增加时,所述输出腔室输出的介质压力降低;
介质源,用于提供和接收所述介质;
所述介质经由第一路径自所述介质源流入所述输入腔室,并以更高的压力自所述输出腔室经由第二路径流入所述待供给设备,所述待供给设备内的所述介质经由第三路径流入所述介质源;
所述调节腔室依次经由第四路径和所述第二孔部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腔室依次经由所述第三孔部和第五路径与所述介质源连通;
所述第二路径经由第六路径与所述第四孔部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孔部和第七路径而与所述控制阀连通,使得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位时,所述第七路径经由第八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连通,并且使得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位时,所述第七路径经由第九路径与所述介质源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路径还经由第十路径与所述介质源连通,所述第十路径上设置有安全阀构件,在所述第二路径内的介质超出安全压力时,所述安全阀构件导通所述第十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上还设置有过滤构件;
所述控制阀形成为电磁阀,所述介质形成为机油,所述介质源形成为机油底壳,所述待供给设备形成为发动机,所述泵构件形成为叶片机油泵。
本申请提供的阀构件,应用于排量调节系统通过控制阀和阀构件的配合控制,实现了对变量泵的排量的二级调节,比传统的双调节腔变量泵响应速度快,变量控制平稳。此外,排量调节系统输出的压力曲线更适合发动机的需求,确保高压控制的变量泵输出曲线平稳,因此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仅通过可变量机油泵,难以确保可变量机油泵输出的压力曲线适应发动机的需求,容易出现输出压力突变的情况,此外,仅凭借可变量机油泵针对反馈油压来调节输出的压力时,响应速度相对较慢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排量调节系统在阀构件位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排量调节系统在阀构件位于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排量调节系统在阀构件位于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排量调节系统在阀构件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变量叶片泵;110-调整环弹簧;210-调整环;220-叶片;230-转子;
2-过滤器;3-电磁阀;4-第五路径;5-油底壳;6-发动机;11-第一路径;11a-输入腔室;12-输出路径;12a-输出腔室;13-第四路径;13a-调节腔室;14-安全阀;15-阀构件;151-低压阀芯构件;152-高压阀芯构件;152a-导流通道;155-复位弹簧;156-第一腔室;153-第三腔室;15a-第三孔部;15b-第二孔部;15c-第一孔部;15d-第四孔部;16-润滑路径;
17-容纳构件;18-第一阶梯部;19-第二阶梯部;20-第三阶梯部;21-第四阶梯部;22-第五阶梯部;23-第一环形空间;24-第二环形空间;
25-第三路径;26-第六路径;27-第七路径;28-第八路径;29-第九路径;30-第十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阀构件包括容纳构件和阀芯组件,以下将具体描述前述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实施例中,容纳构件17可以被构造为大致的筒状,由大致形成为筒状的容纳构件17的内侧部限定出容纳腔体。容纳腔体的内侧部可以包括两部分,参见图4,第一部分为位于图4中左侧的由直径较小的圆柱形表面所限定的部分,该部分对应的腔室为第一腔室156;第二部分为位于图4中右侧的由直径较大的圆柱形表面所限定的部分,该部分包括容纳阀芯组件的空间以及第二腔室。由此可以得知,前述容纳腔体的第一部分和容纳腔体的第二部分的连通处形成了环形的限位肩部(对应止挡部),在阀芯组件的初始状态下,阀芯组件可以与限位肩部接触,从而使得阀芯组件进一步向着容纳构件17左侧的运动被阻止。在此基础上,容纳腔体的位于阀芯组件的右侧的部分形成为第二腔室。
阀芯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阀芯构件和第二阀芯构件,为了便于和对应的阀芯构件的功能形成对照参考,以下称第一阀芯构件为低压阀芯构件151,称第二阀芯构件为高压阀芯构件152,对于二者的结构,将依次进行描述。
低压阀芯构件151可以形成为阶梯轴形状,并可以进一步包括彼此在轴向上连接的第一阶梯部18和第二阶梯部19,第一阶梯部18可以相对于第二阶梯部19具有更大的直径,从而使得第一阶梯部18的外侧部与容纳腔体的第二部分的内侧部相适配,而第二阶梯部19用于与高压阀芯构件152进行配合。
在实施例中,仍然参见图4,高压阀芯构件152也可以形成为大致的阶梯轴的形状,自左向右可以依次被定义为第三阶梯部20、第四阶梯部21和第五阶梯部22。第三阶梯部20可以形成有朝向左侧开口的筒部例如圆筒部,圆筒部的轴向可以与低压阀芯构件151的轴向相同并且可以套设在第二阶梯部19的外侧部,由此在圆筒部的面向第一阶梯部18的一端和第一阶梯部18之间限定出第一环形空间23。第三阶梯部20的外侧部可以自第三阶梯部20的左端向着第三阶梯部20的右端形成有缺欠部,该缺欠部的外侧部与容纳腔体的内侧部限定出第二环形空间24。显然,第一环形空间23和第二环形空间24是彼此连通的,二者共同形成了第三腔室153。
第四阶梯部21和第五阶梯部22的外径可以依次减少,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复位构件例如复位弹簧155的第一端可以套设在第五阶梯部22的外侧部并抵接在第四阶梯部21的右端部,复位弹簧155的第二端可以抵接在容纳腔体的右端。这里的弹簧可以以一定的压缩量进行安装,结果,弹簧的弹力迫使高压阀芯构件152和低压阀芯构件151始终具备向左侧运动的趋势,这确保阀芯组件能够从下述的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返回至当前所描述的初始状态。
在以上所描述的特征的基础上,高压阀芯构件152的右侧与容纳腔体的右侧之间形成第二腔室(即由第三阶梯部20的右端部、第四阶梯部21和第五阶梯部22、容纳腔体的内侧部的部分以及容纳腔体的右端共同限定出第二腔室)在以上腔室设置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4,容纳构件17还设置有使得第一腔室156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一孔部15c、使得第二腔室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二孔部15b和第三孔部15a以及使得第三腔室153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四孔部15d。在实施例中,第一孔部15c、第二孔部15b和第四孔部15d三者可以均形成于容纳构件17的侧部,第三孔部15a可以形成在容纳构件17的右侧的端部。正如以上描述所提及的,阀芯组件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可以对应发动机6润滑油压的低压状态,以下称低压工作状态,类似地,第二工作状态可以对应发动机6润滑油压的高压状态,以下称高压工作状态,对于这两种工作状态,以下将在排量调节系统中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排量调节系统,包括以上阀构件15,还包括用于输出机油的泵构件、过滤器2、介质源和控制阀,以下将具体描述前述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实施例中,泵构件可以形成为现有技术中的变量叶片泵100,其包括转子230,转子230在周向上设置有叶片220,叶片220的外侧围设有调整环210,调整环210的设置与转子230存在偏心。调整环210的左侧可以与变量叶片泵100的泵体枢接,从而能够在纸面内摆转,这种摆转运动被调整环弹簧110所限制。
以上控制阀可以形成为电磁阀3,介质源可以形成为发动机6的油底壳5,变量叶片泵100可以包括输入腔室11a、输出腔室12a和调节腔室13a,其中,机油可以经由输入路径(即第一路径11)输入到输入腔室11a内,机油经由转子230旋转而增压,一部分机油自输出腔室12a经由输出路径12(第二路径的第一部分)输出至发动机6,发动机6内的机油经由第三路径25流入油底壳5,另一部分机油在阀芯组件的初始状态下能够自调节腔室13a依次经由第四路径13和第二孔部15b流入到第二腔室中。
在此基础上,第二腔室可以依次经由第三孔部15a和第五路径4与油底壳5连通,润滑路径16(即第二路径的第二部分,与上述输出路径12连通)可以经由第六路径26与第四孔部15d连通。第一腔室156可以依次经由第一孔部15c和第七路径27而与控制阀连通,使得在控制阀的第一控制位时,第七路径27经由第八路径28与润滑路径16连通,并且使得在控制阀的第二控制位时,第七路径27经由第九路径29与油底壳5连通。
基于以上的设置方式,以下将具体描述排量调节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阀芯组件的工作状态。
在阀芯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低压阀芯构件151与限位肩部形成抵接配合,高压阀芯构件152的筒部套设在第二阶梯部19的部分的外侧部,并且高压阀芯构件152的筒部的底部与第二阶梯部19的右侧的端部彼此抵接。这种情况下,变量叶片泵100的调节腔室13a的输出的压力油经由第四路径13和第二孔部15b流入到阀构件15的第二腔室内,并且第二腔室内的机油经由第三孔部15a和第五路径4流入到油底壳5中,即相当于调节腔室13a内输出的压力油回流到了接近零压的油底壳5当中。输出腔室12a内的压力油依次经由输出路径12和润滑路径16流入到发动机6内参与润滑,发动机6内的机油经由第三路径25流入到油底壳5。
当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位时,即图2中所示出的P口与A口连通,此时润滑路径16、第八路径28和第七路径27以及第一腔室156均连通,如果润滑路径16中的机油压力不足以在使得第一腔室156内的机油驱动低压阀芯构件151,那么阀芯组件将仍然处于初始状态(例如如图1所示)。反之,如果机油压力足够驱动低压阀芯构件151,那么低压阀芯构件151和高压阀芯构件152将共同被第一腔室156内的压力油驱动而向右运动(这时阀芯组件的运动姿态为第一姿态),并使得复位弹簧155被进一步压缩,这一过程中相当于阀芯组件逐渐占据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被占据的空间内的机油仍然经由第三孔部15a流出,而当阀芯组件自上述初始状态时的位置(即第一预定位置)向右运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上述第三腔室153的第二环形空间24与第二孔部15b形成连通,由此润滑路径16内的压力由将依次经由第六路径26、第四孔部15d、第三腔室153、第二孔部15b和第四路径13流入到调节腔室13a中,从而迫使调节环克服调节环弹簧的弹力而改变调节环的偏心量,进而降低输出腔室12a和调节腔室13a的排量和压力。
当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位时,即图3中所示出的T口与A口连通,此时润滑路径16、第九路径29和第七路径27以及第一腔室156均连通,第一腔室156相当于接近零压,此时阀芯组件将复位至初始状态。如果润滑路径16中的机油压力不足以在使得第三腔室153内的机油驱动高压阀芯构件152,那么阀芯组件将仍然处于初始状态。反之,如果机油压力足够驱动高压阀芯构件152,那么仅高压阀芯构件152将被第三腔室153内的压力油驱动而向右运动(这时阀芯组件的运动姿态为第二姿态),这一过程中相当于高压阀芯构件152逐渐占据第二腔室,而同时低压阀芯构件151的第二阶梯部19与高压阀芯构件152的筒部之间会出现空腔,为了确保高压阀芯构件152顺利运动,高压阀芯构件152还设置有将筒部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导流通道152a,以平衡压力。
在高压阀芯构件152以上的运动方式下,而当阀芯组件自上述初始状态时的位置(即第一预定位置)向右运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上述第三腔室153的第二环形空间24与第二孔部15b形成连通,从而最终仍会迫使调节环克服调节环弹簧的弹力而改变调节环的偏心量,进而降低输出腔室12a和调节腔室13a的排量和压力。
在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下,第一腔室156内的机油对低压阀芯的作用面积大于第三腔室153内的机油对高压阀芯的作用面积,因此在面对高压机油输入阀构件15的状态下,仍能确保高压阀芯受力不至于过大,进而能够确保高压阀芯能够平稳运动,由此提高了排量调节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此外,过滤器2可以设置于输出路径12,用于在机油进入发动机6之前进行过滤。排量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十路径30,第十路径30可以连通输出路径12与油底壳5,第十路径30上可以设置有安全阀14例如溢流阀,当输出路径12内的机油的压力未达到溢流阀的溢流压力时,第十路径30被溢流阀关断,反之,第十路径30被溢流阀开启,从而对排量调节系统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量调节系统,通过控制阀和阀构件15的配合控制,实现了对变量泵的排量的二级调节,比传统的双调节腔变量泵响应速度快,变量控制平稳。此外,排量调节系统输出的压力曲线更适合发动机6的需求,同时在低压阀芯构件151的第二阶梯部19与高压阀芯构件152的筒部形成的间隙配合,可确保高压控制的变量泵输出曲线更平稳。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阀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构件包括:
容纳构件,形成有容纳腔体;
阀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使得所述容纳腔体被所述阀芯组件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容纳腔体还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第三腔室;
所述容纳构件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二腔室对外连通的第二孔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三腔室对外连通的第四孔部;所述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位于第一预定位置;
在所述阀芯组件的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阀芯组件能够自所述第一预定位置运动以逐渐占据所述第二腔室,当所述阀芯组件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孔部经由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孔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构件,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阀芯组件的部分与所述容纳构件的部分共同限定了第三腔室,所述容纳构件还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二腔室对外连通的第三孔部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腔室对外连通的第一孔部,介质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孔部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阀芯组件从所述初始状态转换为第一工作状态;
在所述阀芯组件的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介质能够经由所述第四孔部进入所述第三腔室,所述阀芯组件自所述第一预定位置运动以逐渐占据所述第二腔室,当所述阀芯组件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孔部经由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孔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组件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以第一姿态进行运动,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以第二姿态进行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第一阀芯构件和第二阀芯构件,所述第一阀芯构件的部分、所述第二阀芯构件的部分和所述容纳构件的部分共同限定了第三腔室;
在所述阀芯组件以所述第一姿态进行运动时,所述第一阀芯构件和所述第二阀芯构件共同运动;
在所述阀芯组件以所述第二姿态进行运动时,仅所述第二阀芯构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体在所述阀芯组件的运动的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被定义为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和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二端;
所述容纳腔体的内侧部形成有止挡部,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阀芯构件与所述止挡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阀芯构件朝向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的进一步的运动被阻止,并使得在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构件之间限定出所述初始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构件,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指向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二端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阀芯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阶梯部靠近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阀芯构件包括第三阶梯部,所述第三阶梯部形成有筒部,所述筒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阶梯部的部分的外侧部;
所述第三阶梯部外侧部中,自所述第三阶梯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阀芯构件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有占据所述第三阶梯部的外侧部的部分的缺欠部;
由所述第一阶梯部的背对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三阶梯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阶梯部的端部、所述缺欠部的外侧部以及所述容纳腔体的内侧部共同限定了所述第三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梯部和所述第二阶梯部均形成为圆柱形状,所述第二阶梯部的被所述筒部套设的部分与所述筒部形成为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阀芯构件形成有导流通道,在所述阀芯组件以所述第二姿态进行运动时,所述筒部与所述第二阶梯部共同限定的空间经由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阀芯构件还包括第四阶梯部和第五阶梯部,所述第三阶梯部、所述第四阶梯部和所述第五阶梯部三者依次连接并彼此远离所述第一阀芯构件;
由所述第三阶梯部的背对所述第一阀芯构件的端部、所述第四阶梯部和所述第五阶梯部、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容纳腔体的内侧部共同限定了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第三阶梯部、所述第四阶梯部和所述第五阶梯部中的一者与所述容纳腔体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复位构件,所述复位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阀芯构件产生运动趋势,使得所述阀芯组件能够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复位至初始状态。
8.一种排量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量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量调节系统用于调节输出给待供给设备的介质的排量,所述排量调节系统还包括:
控制阀;
泵构件,形成有调节腔室、输入腔室和输出腔室,当所述调节腔室的介质的压力增加时,所述输出腔室输出的介质压力降低;
介质源,用于提供和接收所述介质;
所述介质经由第一路径自所述介质源流入所述输入腔室,并以更高的压力自所述输出腔室经由第二路径流入所述待供给设备,所述待供给设备内的所述介质经由第三路径流入所述介质源;
所述调节腔室依次经由第四路径和所述第二孔部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腔室依次经由所述第三孔部和第五路径与所述介质源连通;
所述第二路径经由第六路径与所述第四孔部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孔部和第七路径而与所述控制阀连通,使得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控制位时,所述第七路径经由第八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连通,并且使得在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控制位时,所述第七路径经由第九路径与所述介质源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量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还经由第十路径与所述介质源连通,所述第十路径上设置有安全阀构件,在所述第二路径内的介质超出安全压力时,所述安全阀构件导通所述第十路径;所述第二路径上还设置有过滤构件;
所述控制阀形成为电磁阀,所述介质形成为机油,所述介质源形成为机油底壳,所述待供给设备形成为发动机,所述泵构件形成为叶片机油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84145.8U CN212298492U (zh) | 2020-08-03 | 2020-08-03 | 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84145.8U CN212298492U (zh) | 2020-08-03 | 2020-08-03 | 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98492U true CN212298492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3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84145.8U Active CN212298492U (zh) | 2020-08-03 | 2020-08-03 | 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98492U (zh) |
-
2020
- 2020-08-03 CN CN202021584145.8U patent/CN2122984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32752A2 (en) |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u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2932236B2 (ja) |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 |
US5538400A (en) |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 |
US9534596B2 (en) |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 |
JP4776203B2 (ja) | 可変目標調整器を備えた可変容量形ベーンポンプ | |
EP2154373B1 (en) | Gear pump | |
JP2009531598A (ja) | 可変容量スライディングベーンポンプ | |
JP5216397B2 (ja) |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 |
JP2013130089A (ja) |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 |
JP6622809B2 (ja) |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 |
JP4230575B2 (ja) | 変速機のための弁装置及びポンプ | |
JP2012172516A (ja) | オイルポンプ | |
JP2009264192A (ja) |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 |
EP1806504A1 (en) | No-load operation system of tadem pump | |
CN111911796A (zh) | 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 | |
CN110785565B (zh) | 可变容量型泵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2298492U (zh) | 阀构件及排量调节系统 | |
JP6039831B2 (ja) |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 |
CN217355673U (zh) | 组合阀及排量调节系统 | |
CN213271126U (zh) | 组合阀及变排量机构 | |
JP4061142B2 (ja) | 可変目標調整器を備えた可変容量形ベーンポンプ | |
CN217355672U (zh) | 组合阀及排量调节系统 | |
CN114719060A (zh) | 组合阀及排量调节系统 | |
KR100278186B1 (ko) | 유압 펌프용 유동 제어 장치 | |
CN210178435U (zh) | 一种组合阀控制的二级变量机油泵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200241 Floor 3, Building B, No. 940, Jian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Fuao Zhiyan (Shangh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77, Dongfeng South Street, automobil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ao Automotive Part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