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1370U - 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1370U
CN212291370U CN202020652452.9U CN202020652452U CN212291370U CN 212291370 U CN212291370 U CN 212291370U CN 202020652452 U CN202020652452 U CN 202020652452U CN 212291370 U CN212291370 U CN 212291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weighing
plate
paper
pape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524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强
杜井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ji Shang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ji Shang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ji Shang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ji Shang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524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1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1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1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包括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的前侧面依次设有可抽拉的纸壳箱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垃圾桶;所述纸壳箱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垃圾桶并排设置,均与外部框架的底面滑动接触连接;所述外部框架上部的前侧自上而下倾斜,形成一上窄下宽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上并排开设有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和其他垃圾投递门;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和其他垃圾投递门下方的外部框架上均设有一红外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对投递的垃圾进行图像识别后进行正确的二次投放,且能够实现对投放正确的纸壳箱进行单次称重;解决了社会上现有普遍存在的纸壳箱乱投放的现象和纸壳箱不合理计量称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自动识别分类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其中,以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最具有经济价值,主要包括: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他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玻璃、塑料制品等。
废纸回收再利用对生态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网购时代”的来临,每天成千上万的包裹进入千万个家庭,而这些包裹的外包装绝大部分都使用的是纸壳箱。现在全球都处于资源紧张的状态,而纸的原材料是树木,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避免浪费,针对于纸壳箱的回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目前纸壳箱回收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由人工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对纸壳箱进行称重并根据实时价格计算总价;并且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垃圾箱”没有对纸壳箱的进行识别的功能,造成很多人“乱投放”的现象;此外,也没有合理的称重系统,多数采用测量内部整个垃圾桶的重量来实现,无法保证测量的精度以及合理性。
为了解决社会上现有的纸壳箱乱投放、不合理的计量称重等问题,研发并设计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解决了社会上现有的纸壳箱乱投放、不合理的计量称重的问题,能够对所投放的纸壳箱垃圾进行识别,进行正确的二次投放;能够对投放正确的纸壳箱垃圾进行单次称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包括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的前侧面依次设有可抽拉的纸壳箱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垃圾桶;所述纸壳箱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垃圾桶并排设置,均与外部框架的底面滑动接触连接;
所述外部框架上部的前侧自上而下倾斜,形成一上窄下宽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上并排开设有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和其他垃圾投递门;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和其他垃圾投递门下方的外部框架上均设有一红外传感器;所述倾斜部内侧的两侧部分别活动安装有投递门电动推杆,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其他垃圾投递门内侧分别焊接一个投递门传动支架,所述投递门电动推杆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投递门传动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外部框架内部对应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其他垃圾投递门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所述外部框架内部设有一摄像头安装板,所述摄像头安装板上安装有图像识别摄像头,位于纸壳箱垃圾桶的上方;
所述外部框架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用于推动垃圾前后移动的垃圾前后推动机构,位于纸壳箱垃圾桶的上方;所述垃圾前后推动机构上安装有用于对纸壳箱称重的垃圾称重机构;
所述外部框架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其他垃圾垃圾桶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一个用于推动垃圾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垃圾左右推动机构,位于垃圾称重机构上方。
优选地,所述垃圾前后推动机构包括有滑动导轨、纸壳箱垃圾挡板、第二支架、滑板电机、钢丝绞轮、前方光电门、光电门安装导轨和后方光电门;所述外部框架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的长度方向焊接有两条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位于纸壳箱垃圾桶上方,所述垃圾称重机构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滑动导轨上;所述滑板电机通过第二支架固接于外部框架内部,位于纸壳箱垃圾桶的上方;所述滑板电机输出端与钢丝绞轮传动连接,所述钢丝绞轮上通过缠绕的钢丝与垃圾称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纸壳箱垃圾挡板沿纸壳箱的宽度方向焊接于外部框架内部,并且纸壳箱垃圾挡板的下端面与垃圾称重机构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光电门安装导轨沿其中一条滑动导轨的轨迹方向以螺栓的方式固接于外部框架,所述前方光电门以螺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光电门安装导轨前端,所述后方光电门以螺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光电门安装导轨后端。
优选地,所述垃圾称重机构包括有称重下底板、单侧螺纹轴承、垃圾称重板、压力传感器和钢丝连接架;所述称重下底板通过四个单侧螺纹轴承与滑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下方通过螺栓与称重下底板连接,其上方与垃圾称重板以螺栓的方式连接;所述钢丝连接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称重下底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包括有垃圾推板、推板电机、第一行程开关、主动链轮、传动链条、推板滑块、推板滑轨、从动链轮和第二行程开关;所述推板电机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外部框架内部,位于纸壳箱垃圾桶一侧的上方,所述主动链轮与推板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链轮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外部框架上,位于纸壳箱垃圾桶另一侧的上方;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推板滑轨沿传动链条延伸的方式固接于外部框架内部;所述推板滑块与推板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推板滑块一侧通过螺栓固接于传动链条,所述垃圾推板固接于推板滑块,所述第一行程开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推板滑轨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推板滑轨的另一端部。
优选地,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还包括有橡胶刮条和刮条压板;所述垃圾推板下侧面通过刮条压板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条。
优选地,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还包括有支撑肋板;所述垃圾推板与推板滑块连接处设置有支撑肋板。
优选地,所述垃圾推板的端部向内弯折,构成一垃圾收集弯折部,所述垃圾收集弯折部弯折角度为117~153°。
优选地,所述外部框架材料为方钢。
优选地,还包括有合页,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和其他垃圾投递门分别通过合页与外部框架连接。
本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中含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红外传感器、投递门电动推杆、图像识别摄像头、垃圾称重机构、垃圾前后推动机构和垃圾左右推动机构电连接。控制系统为现有成熟技术,可通过编程所得,在此不再赘述。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设置了垃圾前后推动机构、垃圾左右推动机构和垃圾称重机构,对投递的垃圾进行图像识别后进行正确的二次投放,且能够实现对投放正确的纸壳箱进行单次称重;解决了社会上现有普遍存在的纸壳箱乱投放的现象和纸壳箱不合理计量称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垃圾称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垃圾左右推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程序流程图。
图中:1、外部框架;2、纸壳箱垃圾桶;3、垃圾称重机构;31、称重下底板;32、单侧螺纹轴承;33、垃圾称重板;34、压力传感器;35、钢丝连接架;4、滑动导轨;5、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1、橡胶刮条;52、刮条压板; 53、垃圾推板;54、推板电机;55、第一行程开关;56、主动链轮;57、传动链条;58、推板滑块;59、推板滑轨;510、从动链轮;511、第二行程开关;512、支撑肋板;6、倾斜部;7、纸壳箱垃圾投递门;8、其他垃圾投递门;9、红外传感器;10、其他垃圾垃圾桶;11、投递门电动推杆;12、投递门传动支架;13、合页;14、光电传感器;15、第一支架;16、纸壳箱垃圾挡板;17、第二支架;18、滑板电机;19、前方光电门;20、光电门安装导轨;21、后方光电门;22、摄像头安装板;23、图像识别摄像头;24、钢丝绞轮;25、垃圾前后推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包括外部框架1,所述外部框架1的前侧面依次设有可抽拉的纸壳箱垃圾桶2和其他垃圾垃圾桶10;所述纸壳箱垃圾桶2和其他垃圾垃圾桶10并排设置,均与外部框架1的底面滑动接触连接;
所述外部框架1上部的前侧自上而下倾斜,形成一上窄下宽的倾斜部6;所述倾斜部6上并排开设有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和其他垃圾投递门8;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和其他垃圾投递门8下方的外部框架1上均设有一红外传感器9;所述倾斜部6内侧的两侧部分别活动安装有投递门电动推杆11,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其他垃圾投递门8内侧分别焊接一个投递门传动支架 12,所述投递门电动推杆11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投递门传动支架1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外部框架1内部对应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其他垃圾投递门8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支架15,所述第一支架15上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14;
所述外部框架1内部设有一摄像头安装板22,所述摄像头安装板22上安装有图像识别摄像头23,位于纸壳箱垃圾桶2的上方;
所述外部框架1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2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用于推动垃圾前后移动的垃圾前后推动机构25,位于纸壳箱垃圾桶2的上方;所述垃圾前后推动机构25上安装有用于对纸壳箱称重的垃圾称重机构3;
所述外部框架1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2、其他垃圾垃圾桶10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一个用于推动垃圾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位于垃圾称重机构3上方。
当居民站在垃圾分类箱前准备投递垃圾时,红外传感器9能够感应到居民靠近垃圾分类箱,红外传感器9将感应到的信号发送至本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红外传感器9发出的感应信号后,控制投递门电动推杆11输出端启动伸长,通过投递门传动支架12传动,从而自动开启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或者其他垃圾投递门8,便于垃圾投递,如此可以达到居民或者垃圾投递者不接触垃圾桶也可以投递垃圾的效果。当光电传感器14一段时间内未接受到信号时,说明垃圾投递已完成,此时投递门电动推杆11输出端收缩带动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或者其他垃圾投递门8自动闭合,当光电传感器14再次接受到信号时,说明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或者其他垃圾投递门8已经关闭。
假设居民站在纸壳箱垃圾桶2前面投递纸壳箱等纸类垃圾,通过红外传感器9的信号发送,则投递门电动推杆11输出端启动伸长,自动开启纸壳箱垃圾桶2上方的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当垃圾投递落入到垃圾称重机构3上后,摄像头安装板22上的图像识别摄像头23对投递的垃圾进行识别辨认,若投递的垃圾为纸壳箱等纸类垃圾时,图像识别摄像头23向控制系统发送正确信号,则控制系统系统控制垃圾称重机构3对暂存于其表面的垃圾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同时控制垃圾前后推动机构25启动,垃圾前后推动机构25向后移动,将投放的垃圾移送到纸壳箱垃圾桶2内,完成垃圾投递。
若投递的垃圾被图像识别摄像头23识别为非纸壳箱垃圾的其他垃圾时,图像识别摄像头23向控制系统发送其他垃圾信号,则控制系统系统控制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启动,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将投递的垃圾向其他垃圾垃圾桶 10上方推送,将垃圾推送到其他垃圾垃圾桶10内,完成垃圾投递。
该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设置了垃圾前后推动机构25、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和垃圾称重机构3,对投递的垃圾进行图像识别后进行正确的二次投放,且能够实现对投放正确的纸壳箱进行单次称重;解决了社会上现有普遍存在的纸壳箱乱投放的现象和纸壳箱不合理计量称重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前后推动机构25包括有滑动导轨4、纸壳箱垃圾挡板16、第二支架17、滑板电机18、钢丝绞轮24、前方光电门19、光电门安装导轨20和后方光电门21;所述外部框架1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2的长度方向焊接有两条滑动导轨4,所述滑动导轨4位于纸壳箱垃圾桶2上方,所述垃圾称重机构3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滑动导轨4上;所述滑板电机18通过第二支架17固接于外部框架1内部,位于纸壳箱垃圾桶2的上方;所述滑板电机18输出端与钢丝绞轮24传动连接,所述钢丝绞轮24上通过缠绕的钢丝与垃圾称重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纸壳箱垃圾挡板16沿纸壳箱的宽度方向焊接于外部框架1内部,并且纸壳箱垃圾挡板16的下端面与垃圾称重机构3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光电门安装导轨20沿其中一条滑动导轨4的轨迹方向以螺栓的方式固接于外部框架1,所述前方光电门19以螺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光电门安装导轨20前端,所述后方光电门21以螺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光电门安装导轨20后端。
滑板电机18输出端带动钢丝绞轮24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从而钢丝绞轮24上钢丝带动垃圾称重机构3沿滑动导轨4向前或者向后滑动,垃圾称重机构3用于暂时盛放投递下来的垃圾,当垃圾称重机构3在滑板电机18的带动下沿滑动导轨4向后滑动时,纸壳箱垃圾挡板16能够将垃圾称重机构3 上盛放的垃圾刮落到纸壳箱垃圾桶2内。垃圾称重机构3运动到指定距离后会触发后方光电门21,使其接收到信号。此时滑板电机18逆时针旋转,带动垃圾称重机构3向前运动,直到前方光电门19接收到信号,说明垃圾称重机构3已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滑板电机18停止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称重机构3包括有称重下底板31、单侧螺纹轴承32、垃圾称重板33、压力传感器34和钢丝连接架35;所述称重下底板31通过四个单侧螺纹轴承32与滑动导轨4滑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34下方通过螺栓与称重下底板31连接,其上方与垃圾称重板33以螺栓的方式连接;所述钢丝连接架35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称重下底板31的上表面。
称重下底板31通过钢丝连接架35与钢丝绞轮24上缠绕的钢丝固定连接,便于驱动垃圾称重机构3前后移动。当垃圾落在垃圾称重板33上时,压力传感器34对其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便于后期对纸壳箱等可回收垃圾的奖励提供依据。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包括有垃圾推板53、推板电机54、第一行程开关55、主动链轮56、传动链条57、推板滑块58、推板滑轨59、从动链轮510和第二行程开关511;所述推板电机54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外部框架1内部,位于纸壳箱垃圾桶2一侧的上方,所述主动链轮56与推板电机54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链轮51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外部框架1上,位于纸壳箱垃圾桶2另一侧的上方;所述主动链轮56和从动链轮510 通过传动链条57传动连接,所述推板滑轨59沿传动链条57延伸的方式固接于外部框架1内部;所述推板滑块58与推板滑轨59滑动连接,所述推板滑块58一侧通过螺栓固接于传动链条57,所述垃圾推板53固接于推板滑块58,所述第一行程开关5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推板滑轨59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5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推板滑轨59的另一端部。
推板电机54输出端转动驱动主动链轮56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在传动链条57的传动下,从而驱动从动链轮510转动,即带动推板滑块58上的垃圾推板53沿推板滑轨59向右或者向左移动,垃圾推板53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垃圾称重机构3上的其他垃圾推送到其他垃圾垃圾桶10中,从而完成对纸壳箱等纸类垃圾的识别分类,并进一步的进行正确的二次投放。第一行程开关55和第二行程开关511控制推板电机54的正向或者反向运转,反馈垃圾推板53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还包括有橡胶刮条51和刮条压板52;所述垃圾推板53下侧面通过刮条压板52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条51,能够将垃圾刮干净,避免垃圾残留。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还包括有支撑肋板512;所述垃圾推板53与推板滑块58连接处设置有支撑肋板512,使其更加牢固、稳定,可以推送更多重量的垃圾。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推板53的端部向内弯折,构成一垃圾收集弯折部,所述垃圾收集弯折部弯折角度为117~153°,便于垃圾聚集,防止垃圾散落。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框架1材料为方钢。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合页13,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和其他垃圾投递门8分别通过合页13与外部框架1连接。
工作原理:
当居民或者垃圾投递者站在垃圾分类箱前准备投递纸壳箱垃圾时,红外传感器9能够感应到居民或者垃圾投递者靠近垃圾分类箱,红外传感器9将感应到的信号发送至本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红外传感器9发出的感应信号后,控制投递门电动推杆11自动开启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此时投递门电动推杆11输出端伸长,通过投递门传动支架12传动,从而自动开启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便于垃圾投递。当光电传感器14一段时间内未接受到信号时,说明垃圾投递已完成,此时投递门电动推杆11输出端收缩带动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或者其他垃圾投递门8自动闭合,当光电传感器14再次接受到信号时,说明纸壳箱垃圾投递门7或者其他垃圾投递门8已经关闭。如此可以达到居民或者垃圾投递者不接触垃圾桶也可以投递垃圾的效果。
当投递的纸壳箱垃圾落入到垃圾称重机构3上后,摄像头安装板22上的图像识别摄像头23对投递的垃圾进行识别辨认,若投递的垃圾为纸壳箱等纸类垃圾时,图像识别摄像头23向控制系统发送正确信号,则控制系统系统控制垃圾称重机构3对暂存于其表面的垃圾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同时控制垃圾前后推动机构25启动,垃圾前后推动机构25向后移动,将投放的垃圾移送到纸壳箱垃圾桶2内,完成垃圾投递。
滑板电机18输出端带动钢丝绞轮24正向转动,从而钢丝绞轮24上钢丝带动垃圾称重机构3沿滑动导轨4向后滑动,垃圾称重机构3用于暂时盛放投递下来的垃圾,当垃圾称重机构3在滑板电机18的带动下沿滑动导轨4向后滑动时,纸壳箱垃圾挡板16能够将垃圾称重机构3上盛放的垃圾刮落到纸壳箱垃圾桶2内。垃圾称重机构3运动到指定距离后会触发后方光电门21,使其接收到信号。此时滑板电机18逆时针旋转,带动垃圾称重机构3向前运动,直到前方光电门19接收到信号,说明垃圾称重机构3已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滑板电机18停止转动。
若投递的垃圾为非纸壳箱等纸类垃圾时,则被图像识别摄像头23识别为其他垃圾时,图像识别摄像头23向控制系统发送其他垃圾信号,则控制系统系统控制垃圾左右推动机构5启动,推板电机54输出端转动驱动主动链轮56 顺时针转动,在传动链条57的传动下,从而驱动从动链轮510转动,即带动推板滑块58上的垃圾推板53沿推板滑轨59向右移动,垃圾推板53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垃圾称重机构3上的其他垃圾推送到其他垃圾垃圾桶 10中,直到第一行程开关55收到信号后推板电机54逆时针旋转返回原来的位置,直到第二行程开关511收到信号,说明已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完成对纸壳箱等纸类垃圾的识别分类,并进一步的进行正确的二次投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包括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的前侧面依次设有可抽拉的纸壳箱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垃圾桶;所述纸壳箱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垃圾桶并排设置,均与外部框架的底面滑动接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框架上部的前侧自上而下倾斜,形成一上窄下宽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上并排开设有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和其他垃圾投递门;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和其他垃圾投递门下方的外部框架上均设有一红外传感器;所述倾斜部内侧的两侧部分别活动安装有投递门电动推杆,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其他垃圾投递门内侧分别焊接一个投递门传动支架,所述投递门电动推杆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投递门传动支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外部框架内部对应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其他垃圾投递门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所述外部框架内部设有一摄像头安装板,所述摄像头安装板上安装有图像识别摄像头,位于纸壳箱垃圾桶的上方;
所述外部框架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用于推动垃圾前后移动的垃圾前后推动机构,位于纸壳箱垃圾桶的上方;所述垃圾前后推动机构上安装有用于对纸壳箱称重的垃圾称重机构;
所述外部框架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其他垃圾垃圾桶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一个用于推动垃圾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垃圾左右推动机构,位于垃圾称重机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前后推动机构包括有滑动导轨、纸壳箱垃圾挡板、第二支架、滑板电机、钢丝绞轮、前方光电门、光电门安装导轨和后方光电门;所述外部框架内部沿纸壳箱垃圾桶的长度方向焊接有两条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位于纸壳箱垃圾桶上方,所述垃圾称重机构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滑动导轨上;所述滑板电机通过第二支架固接于外部框架内部,位于纸壳箱垃圾桶的上方;所述滑板电机输出端与钢丝绞轮传动连接,所述钢丝绞轮上通过缠绕的钢丝与垃圾称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纸壳箱垃圾挡板沿纸壳箱的宽度方向焊接于外部框架内部,并且纸壳箱垃圾挡板的下端面与垃圾称重机构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光电门安装导轨沿其中一条滑动导轨的轨迹方向以螺栓的方式固接于外部框架,所述前方光电门以螺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光电门安装导轨前端,所述后方光电门以螺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光电门安装导轨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称重机构包括有称重下底板、单侧螺纹轴承、垃圾称重板、压力传感器和钢丝连接架;所述称重下底板通过四个单侧螺纹轴承与滑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下方通过螺栓与称重下底板连接,其上方与垃圾称重板以螺栓的方式连接;所述钢丝连接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称重下底板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包括有垃圾推板、推板电机、第一行程开关、主动链轮、传动链条、推板滑块、推板滑轨、从动链轮和第二行程开关;所述推板电机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外部框架内部,位于纸壳箱垃圾桶一侧的上方,所述主动链轮与推板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链轮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外部框架上,位于纸壳箱垃圾桶另一侧的上方;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推板滑轨沿传动链条延伸的方式固接于外部框架内部;所述推板滑块与推板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推板滑块一侧通过螺栓固接于传动链条,所述垃圾推板固接于推板滑块,所述第一行程开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推板滑轨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推板滑轨的另一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还包括有橡胶刮条和刮条压板;所述垃圾推板下侧面通过刮条压板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左右推动机构还包括有支撑肋板;所述垃圾推板与推板滑块连接处设置有支撑肋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推板的端部向内弯折,构成一垃圾收集弯折部,所述垃圾收集弯折部弯折角度为117~1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框架材料为方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合页,所述纸壳箱垃圾投递门和其他垃圾投递门分别通过合页与外部框架连接。
CN202020652452.9U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Active CN212291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2452.9U CN212291370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2452.9U CN212291370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1370U true CN212291370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65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52452.9U Active CN212291370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13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3040A (zh) * 2021-04-07 2021-08-10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纸壳箱回收装置
CN115504122A (zh) * 2022-10-09 2022-12-23 葛圣妮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回收置换的环保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3040A (zh) * 2021-04-07 2021-08-10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纸壳箱回收装置
CN115504122A (zh) * 2022-10-09 2022-12-23 葛圣妮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回收置换的环保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61880B (zh) 一种生活垃圾智能回收装置
CN212291370U (zh) 一种纸壳箱垃圾自动识别称重回收装置
CN104443949B (zh) 一种智能识别卡自动分选收集方法
CN206798316U (zh) 一种智能垃圾桶
CN208199474U (zh) 一种垃圾回收分类装置
CN202257743U (zh) 一种废弃瓶罐自动分拣回收设备
CN104085631A (zh) 自动分类压缩废品回收箱
CN111573045A (zh) 一种空间集约式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
CN108408286A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智能柜
CN108996083A (zh) 一种积分兑换方法
CN110992580A (zh) 一种智能饮料瓶自动回收机
CN114194541A (zh) 一种生活垃圾自动破袋处理机
CN212150207U (zh) 一种生活垃圾智能回收装置
CN109250354A (zh) 一种具有积分兑换功能的垃圾箱
CN210392390U (zh) 移动式回收厢
CN209667912U (zh) 大型纸箱自助回收装置
CN217436702U (zh) 基于ai识别的智能垃圾箱挂袋式破袋装置
CN212830613U (zh) 一种其他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210943284U (zh) 具有称重功能的智能回收箱
CN107103687A (zh) 废品自动交易机
CN210428624U (zh) 一种智能饮料瓶自动回收机
CN210084095U (zh) 便于统一清运的智能垃圾回收柜
CN220200237U (zh) 一种智能垃圾回收装置
CN210735141U (zh) 一种可回收垃圾柜
CN115818054A (zh) 一种社区智能化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