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0183U - 一种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0183U
CN212290183U CN202022008848.2U CN202022008848U CN212290183U CN 212290183 U CN212290183 U CN 212290183U CN 202022008848 U CN202022008848 U CN 202022008848U CN 212290183 U CN212290183 U CN 212290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base
fork
joint
rear deraille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088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生
谢尔盖·弗拉索夫
郭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Blueprin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Ltwoo Controll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Ltwoo Controll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Ltwoo Controll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088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0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0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0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后拨链器,车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后叉,后叉包括平叉和立叉,后拨链器包括基座、连杆组件、连接关节和拨链单元,连杆组件分别与基座、连接关节连接,拨链单元的第一端通过转轴与连接关节可转动地连接,其中,基座安装在平叉或立叉上,或基座安装在平叉和立叉之间,在自行车的后花鼓轴的轴向上,基座位于两个后叉之间,连杆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个后叉之间,连接关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个后叉之间,该自行车能够提高后拨链器安装后的隐藏性,并在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对后拨链器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骑行过程中的体验感,现有很多骑行者均会购买配置有变速系统的自行车,变速系统主要包括前拨链器、后拨链器、牙盘、飞轮组、变速控制器、链条和变速线。前拨链器安装在车架的中接头(即五通管)处,后拨链器安装在车架的后叉处;牙盘安装在中接头处,并与曲柄轴连接,飞轮组设置于后叉处并与后轮连接以驱动后轮转动;链条分别绕设在前拨链器、后拨链器、牙盘和飞轮组上;变速控制器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安装在车把上的前变速控制器和后变速控制器;变速线的数量为两条,前变速控制器通过第一变速线与前拨链器连接,以控制前拨链器拨动链条在牙盘的不同直径的链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从而实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后变速器通过第二变速线与后拨链器连接,以控制后拨链器拨动链条在飞轮组的不同直径的链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从而实现自行车的变速操作。
然而,目前的后拨链器均安装在车架的后叉的平叉接片上,导致安装后的后拨链器的绝大部分会凸出、外露于车架的后叉,使得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后拨链器容易受损变形,从而使后拨链器出现变速失准或变速失常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后拨链器安装后的隐藏性,并在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对后拨链器进行保护的自行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后拨链器,车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后叉,后叉包括平叉和立叉,后拨链器包括基座、连杆组件、连接关节和拨链单元,连杆组件分别与基座、连接关节连接,拨链单元的第一端通过转轴与连接关节可转动地连接,其中,基座安装在平叉或立叉上,或基座安装在平叉和立叉之间,在自行车的后花鼓轴的轴向上,基座位于两个后叉之间,连杆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个后叉之间,连接关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个后叉之间。
由上可见,通过对后拨链器的安装位置及安装结构的设计,使得当后拨链器安装到车架上后,能够提高后拨链器的隐藏性,降低后拨链器被撞击的风险。此外,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车架能够对后拨链器进行保护,避免后拨链器受损,从而防止后拨链器出现变速失准或变速失常的问题。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沿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基座位于连接关节的前方。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减小拨链单元的体积,进而减小后拨链器的体积,提高后拨链器工作的可靠性。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转轴的轴向上,连接关节的二分之一以上的部位位于两个后叉之间,或连接关节完全位于两个后叉之间。
由上可见,由于通常自行车的后花鼓轴会配置快拆组件,因此,将连接关节的二分之一以上的部位位于两个后叉之间能够提高后拨链器安装后的隐藏性,且避免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连接关节连带连杆组件受损,进而防止后拨链器出现变速失准或变速失常的问题。将连接关节完全设置于两个后叉之间能够提高后拨链器安装后的整体隐藏性,同样避免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连接关节连带连杆组件受损。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转轴的轴向上,连杆组件完全位于两个后叉之间。
由上可见,将连杆组件完全设置在两个后叉之间既能够提高后拨链器安装后的隐藏性,又能避免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连杆组件被损伤,进而防止后拨链器出现变速失准或变速失常的问题。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后叉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跨设在平叉和立叉之间,基座安装在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件与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可调。
由上可见,连接件的设置使基座安装在平叉与立叉之间时更加方便,且连接件能够为后拨链器提供更好及更合理的安装位置。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后拨链器还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与基座铰接,连接座固定安装在后叉上。
由上可见,连接座的设置既能够优化基座的结构,又能够使基座的安装位置调节更加方便,从而使得后拨链器与飞轮组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更加方便。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基座与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50到300毫米。
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座与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0至150毫米。
由上可见,通过对基座与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使得后拨链器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车架。
进一步的方案是,后拨链器还包括弹簧,弹簧连接在连杆组件和基座之间,或弹簧连接在连杆组件和连接关节之间。
由上可见,弹簧用于辅助拨链单元进行复位,使拨链单元沿被变速线拉动时移动的方向的反向移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后拨链器还包括变速线导向块和变速线固定件,变速线导向块安装在连杆组件上,变速线导向块上设置有导向槽,变速线固定件安装在连杆组件和/或变速线导向块上,变速线固定件位于导向槽的出口侧。
由上可见,变速线导向块通过导向槽对改变变速线的走线,使变速线更好且更流畅的驱动连杆组件进行摆动,从而使连杆组件通过连接关节可靠地带动拨链单元相对飞轮组的不同直径的链轮移动。变速线固定件则用于将变速线固定在连杆组件或变速线导向块上,实现变速线与连杆组件之间的可靠联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向槽设置在变速线导向块朝向车架的一侧上。
由上可见,通过对导向槽的位置设置,能够更好的优化变速线的走线,同时,还能够减小后拨链器占据的空间,提高后拨链器安装后的隐藏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向槽具有限位孔段。
由上可见,在导向槽上设置限位孔段能够防止变速线完全从导向槽脱出。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座上设置有变速线限位孔,导向槽的入口端位于变速线限位孔的出口端。
由上可见,变速线限位孔用于供变速线穿过,以对变速线进行限位,进一步防止变速线从导向槽内脱出,并能够避免变速线在被拉拽过程中出现乱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第一局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第二局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后拨链器的第一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后拨链器的第二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变速线导向块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第一局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第二局部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第四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自行车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自行车100包括车架1、后轮3、飞轮组2、后拨链器4和链条5。其中,车架1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后叉11,每一个后叉11均包括平叉111和立叉112。后轮3通过花鼓轴61安装在车架1的平叉接片113上,飞轮组2安装在花鼓轴61上,并位于后轮3与车架1的右侧的后叉11之间。飞轮组2与花鼓之间为单向联动,即飞轮组2可单向驱动花鼓6转动,使花鼓6带动后轮3转动,从而使得自行车100前进移动。此外,飞轮组2包括多个直径不同的链轮。
结合图2至图4,后拨链器4包括基座41、连杆组件42、连接关节43、弹簧44、拨链单元45、变速线导向块46和变速线固定件47。在本实施例中,基座41安装在车架1的右侧后叉11的平叉111上,使得在自行车100的前进方向X上,基座41位于花鼓轴61的前方,具体地,后拨链器4还包括连接座48,基座41与连接座48铰接,连接座48则固定安装在车架1的右侧后叉11的平叉111。通过连接座48对基座41和平叉111进行连接,既能够优化基座41的结构,降低基座41结构的复杂性,又能够使基座41的安装位置调节更加方便,从而使得后拨链器4与飞轮组2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更加方便。此外,基座41与自行车100的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50毫米到300毫米,优选地,基座41与自行车100的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0毫米至150毫米,通过对基座41与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使得后拨链器4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车架。
连杆组件42包括第一连杆421和第二连杆422,第一连杆4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基座4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杆42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轴与连接关节43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42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与基座4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422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连接轴与连接关节43可转动地连接。连接关节43可通过连杆组件42相对基座41进行摆动,继而使得连接关节43能够沿花鼓轴61的轴向Y相对飞轮组2上的不同直径的链轮移动。其中,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和第四连接轴相互平行。
弹簧44优选采用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套装在第四连接轴431上,且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杆组件42、连接关节43抵接,第一扭簧用于迫使连接关节43沿花鼓轴61的轴向Y背向飞轮组2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另一个可实施的方案,弹簧44也可连接在连杆组件42和基座41之间。
此外,沿自行车100的前进方向X,基座41位于连接关节43的前方,以有效的减小拨链单元45的体积,继而减小后拨链器4的体积。再者,基座41与连接关节43的相对位置设置还能够提高后拨链器4工作的可靠性。
连接关节43内部具有环形容纳腔,环形容纳腔的中部设置有转轴431,且环形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第一端与连接关节43固定连接。拨链单元45包括第一板件451、第二板件452、导链轮453和张链轮454,第一板件451的第一端盖合在环形容纳腔的开口处,且第一板件451的第一端安装在转轴431上。第二扭簧的第二端与第一板件451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扭簧能够驱动第一板件451绕转轴431朝向自行车100的后方转动,从而使得拨链单元45能够控制链条5实时保持紧绷状态,以保证链条5传动的可靠性。其中,转轴431平行于花鼓轴61。
导链轮453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板件451的第一端上,导链轮453用于改变链条5的弯曲方向,使链条5能够平顺、可靠地绕设在飞轮组2和张链轮454之间。张链轮454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板件451的第二端上,张链轮454用于配合第一板件451和第二扭簧对链条5施加预紧力,使链条5实时保持紧绷状态,避免链条5从飞轮组2和/或拨链单元45上脱落。其中,链条5绕设置在自行车100的牙盘7、飞轮组2、导链轮453和张链轮454上。
结合图5,变速线导向块46安装在连杆组件42的第一连杆421上,变速线导向块46上设置有导向槽461,且导向槽461具有限位孔段462。变速线导向块46通过导向槽461来改变变速线的走线,使变速线更好且更流畅的驱动连杆组件42进行摆动,从而使连杆组件42能够通过连接关节43可靠地带动拨链单元45在花鼓轴61的轴向Y上向后轮3移动;而在导向槽461上设置限位孔段462,使得该限位孔段462能够防止变速线完全从导向槽461脱出。
变速线固定件47安装在第一连杆421上,且变速线固定件47位于导向槽461的出口侧,变速线固定件47用于将变速线固定在连杆组件42上,以实现变速线与连杆组件42之间的可靠联动。当然,作为其他可实施的方案,变速线固定件47也可安装在变速线导向块46上,或分别与变速线导向块46和连杆组件42连接,以起到对变速线进行固定的同时,还能够对变速线导向块46和连杆组件42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基座41上设置有变速线限位孔411,变速线导向件上导向槽461的入口端位于变速线限位孔411的出口端。变速线限位孔411用于供变速线穿过,以对变速线进行限位,且变速线限位孔411能够进一步防止变速线从导向槽461内脱出,并避免变速线在被拉拽过程中出现乱窜。
结合图6和图7,在转轴431的轴向上,车架1的两个后叉11之间,连杆组件4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个后叉11之间,且连接关节4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个后叉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转轴431的轴向上,连杆组件42完全位于两个后叉11之间,且连接关节43的二分之一以上的部位位于两个后叉11之间,而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当后拨链器4安装到车架1上后,能够提高后拨链器4的隐藏性,降低后拨链器4被撞击的风险。例如,当自行车100出现摔车或碰撞时,车架1能够对后拨链器4进行保护,避免后拨链器4受损,从而防止后拨链器4出现变速失准或变速失常的问题。此外,由于通常花鼓轴61会配置快拆组件,因此,将连接关节43的二分之一以上的部位设置在两个后叉11之间能够提高后拨链器4安装后的隐藏性,以避免当自行车100出现摔车或碰撞时,连接关节43连带连杆组件42受损,进而防止后拨链器4出现变速失准或变速失常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可将连接关节43完全位于两个后叉11之间,因为,将连接关节43完全设置于两个后叉11之间能够更好的提高后拨链器4安装后整体的隐藏性,且更好的避免当自行车100出现摔车或碰撞且花鼓轴61处的快拆组件无法抵挡外物撞击时,仅靠车架1就能够对后拨链器4进行全面的保护,从而更好的防止连接关节43连带连杆组件42受损。
自行车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自行车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后拨链器中连接座的设置,继而使后拨链器的基座直接与车架的右侧后叉的平叉固定连接。例如,可在车架右侧后叉的平叉上开设与后拨链器的基座连接的连接孔,基座通过锁紧件(如螺栓和螺母的组合)固定安装在平叉上。
自行车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自行车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后拨链器的安装位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后拨链器安装在车架的右侧后叉的立叉上。
例如,当后拨链器没有配置连接座时,后拨链器的基座直接固定安装在车架的右侧后叉的立叉上;当后拨链器配置了连接座时,连接座直接固定安装在车架的右侧后叉的立叉上。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后拨链器的安装位置灵活多变,且通过对后拨链器安装位置的设置,使得仅靠自行车的车架即可对后拨链器进行保护,进而避免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连接关节连带连杆组件受损,以防止后拨链器出现变速失准或变速失常的问题。
自行车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自行车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8的右侧后叉81上设置有连接件813,连接件813跨设在该右侧后叉81的平叉811和立叉812之间,后拨链器安装在该连接件813上,使得后拨链器被安装在该右侧后叉81的平叉811和立叉812之间。优选地,连接件813与自行车的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可调
具体地,当后拨链器没有配置连接座时,后拨链器的基座直接固定安装连接件813;当后拨链器配置了连接座时,连接座直接固定安装在连接件813上。其中,连接件813的设置使后拨链器的基座或连接座在安装于平叉与立叉之间时能够更加的方便,且连接件813能够为后拨链器提供更好及更合理的安装位置。
自行车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后拨链器不配置连接座,而是在车架的右侧后叉上配置连接座,具体地,当后拨链器安装在车架的右侧后叉的平叉时,在车架右侧后叉的平叉上设置连接座,使连接座能够与后拨链器的基座连接;当后拨链器安装在车架的右侧后叉的立叉上时,在车架右侧后叉的立叉上设置连接座,使连接座能够与后拨链器的基座连接;当后拨链器安装在车架的右侧后叉的平叉和立叉之间时,在平叉与立叉之间设置连接件,并在连接件上设置连接座,使连接座能够与后拨链器的基座连接。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后拨链器的安装位置灵活多变,且通过对后拨链器安装位置的设置,使得仅靠自行车的车架即可对后拨链器进行保护,进而避免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或碰撞时连接关节连带连杆组件受损,以防止后拨链器出现变速失准或变速失常的问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后叉,所述后叉包括平叉和立叉;
后拨链器,所述后拨链器包括基座、连杆组件、连接关节和拨链单元,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基座、所述连接关节连接,所述拨链单元的第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连接关节可转动地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平叉或立叉上,或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平叉和所述立叉之间;
在所述自行车的后花鼓轴的轴向上,所述基座位于两个所述后叉之间,所述连杆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个所述后叉之间,所述连接关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个所述后叉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自行车的前进方向,所述基座位于所述连接关节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所述连接关节的二分之一以上的部位位于两个所述后叉之间,或所述连接关节完全位于两个所述后叉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所述连杆组件完全位于两个所述后叉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叉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设在所述平叉和所述立叉之间,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拨链器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基座铰接,所述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后叉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与所述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50毫米到300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与所述后花鼓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0毫米至150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拨链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基座之间,或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连接关节之间。
CN202022008848.2U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自行车 Active CN212290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8848.2U CN212290183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8848.2U CN212290183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0183U true CN212290183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4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08848.2U Active CN212290183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0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3144B (zh)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2420435B1 (en) Bicycle frame with rear suspension system
JP4115249B2 (ja) 自転車
EP0657346B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20060194660A1 (en)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a motion limiting structure
CA2461766C (en) Cantilever rear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CN101152894A (zh) 自行车后拨链器
EP1582449A2 (en) Bicycle derailleur
JPH06227476A (ja) 自転車用リヤディレーラ
EP0854989A1 (en) Linear bicycle derailleur
CA1197471A (en) Drive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powered vehicles
CN102139735A (zh) 自行车用制动及变速操作装置
CN111232119B (zh) 自行车前拨链器
JP2005238979A (ja) 自転車用リアディレーラ
JPH07502950A (ja) 自転車用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EP0609834A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bracket assembly
EP3517422A1 (en) Bicycle suspension with shock strut
CN212290183U (zh) 一种自行车
CN100464091C (zh) 自行车后拨链器
JP4353877B2 (ja) 変速装置
CN111976884A (zh) 一种自行车
TW201912503A (zh) 自行車撥鏈器
CN107719573B (zh) 自行车拨链器安装结构及自行车
US20240092458A1 (en) Bicycle derailleur
TWI824101B (zh) 自行車前變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00 building B-2, No. 8, Honghui fifth road, Shuanglin District, LIANGANG Industrial Zone,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Blueprint Sport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90 Room 204, 2nd floor, No.3 Factory building, Shuanghu North Road Xihua Xinrong Industrial Park, north side of Zhuhai Avenue, Hongqi Town,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nd Room 201, 2nd floor, No.5 factory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LTWOO CONTROLLE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