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83393U -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83393U
CN212283393U CN202020730596.1U CN202020730596U CN212283393U CN 212283393 U CN212283393 U CN 212283393U CN 202020730596 U CN202020730596 U CN 202020730596U CN 212283393 U CN212283393 U CN 212283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moke
oil
fan blade
wal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05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思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7305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83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83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83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包括:油烟分离机构,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内设有装配腔,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连通于所述装配腔与外界之间的第一通孔;及扇叶单元,部分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的所述装配腔内,剩余部分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上述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在装配油烟分离机构的装配腔的内外扇叶单元的共同作用下,油烟分离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抽油烟机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抽油烟机又称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其装配于厨房炉灶的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同时将油烟冷凝收集,以净化环境、减少污染并具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证作用。
抽油烟机工作时,电机接通电源,带动风轮作高速旋转,使得炉灶上方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负压区,将室内的油烟吸入油烟机内部,油烟经过油网进行第一次油烟分离,然后进入风道内部,通过风轮的旋转对油烟进行第二次的油烟分离,风道内的油烟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油雾凝集成油滴,通过油路收集到油杯内。但是,传统的抽油烟机,存在油烟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抽油烟机油烟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油烟分离效果较佳的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一种油烟分离装置,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包括:
油烟分离机构,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内设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及
扇叶单元,部分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的所述装配腔内,剩余部分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分离板及第二分离板,所述第一分离板与所述第二分离板对接形成所述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子孔及第二子孔,所述第一子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分离板上,所述第二子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分离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分割板,所述分割板设于所述装配腔内,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装配腔分割为第一子腔及第二子腔,所述分割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子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子腔和/或所述第二子腔内设有所述扇叶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腔内装配有多个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内的全部所述扇叶单元的旋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内的所述扇叶单元的旋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冷凝片,所述冷凝片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内,且所述冷凝片位于所述扇叶单元甩出油污的甩出路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设于所述装配腔内,设于所述装配腔的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二装配件的部分设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剩余部分穿出所述装配腔外,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的旋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及第三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及所述第三壁三者之间围设形成所述装配腔;
其中,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第三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壁包括相互连接的围设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及所述围设部三者之间围设形成所述装配腔,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围设部上,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抽油烟机的机壳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设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装配腔与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的第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开设有第四通孔。
一种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开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
装配于所述风道内的负压发生机构,用于提供使油烟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负压;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装配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负压发生机构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在所述风道内的位置可调。
上述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油烟在经过油烟分离装置时,部分油烟从油烟分离机构的一端进入装配腔内,进入装配腔内的油烟在内部扇叶单元的旋转作用下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气从油烟分离机构的另一端流向负压发生机构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油污从在重力作用下从油烟分离机构流向油网并进入油杯以被收集。剩余部分油烟在装配于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扇叶单元的旋转作用下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气流向负压发生机构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油污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油网并进入油杯以被收集。这样,经过油烟分离装置的油烟,在内外扇叶单元的共同作用下,油烟分离效果较好,如此,减少流向负压发生机构的油污的量,增加了负压发生机构的使用寿命及提高整个抽油烟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抽油烟机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抽油烟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装配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第一分离板的结构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第二分离板的结构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部分结构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抽油烟机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抽油烟机的A处放大图。
100、抽油烟机;10、机壳;11、风道;111、进风口;20、负压发生机构;21、电机;22、风轮;30、油网;40、油杯;50、油烟分离装置;51、油烟分离机构;511、装配腔;5121、第一子孔;5122、第二子孔;513、第一分离板;5131、第一壁;5132、第一对接部;5133、第一围设部;5134、第一翻边;514、第二分离板;5141、第二壁;5142、第二对接部;5143、第二围设部;5144、第二翻边;515、本体;5151、第三通孔;516、连接部;5161、第四通孔;517、紧固件;52、扇叶单元;521、主体;522、叶片;53、第一装配件;54、冷凝片;55、第二装配件;60、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抽油烟机100,包括机壳10及负压发生机构20,机壳10内设有风道11,风道11具有进风口111及出风口(图未示),负压发生机构20设于风道11内用于使风道11内产生负压,以使气体从进风口111流向出风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抽油烟机100还包括油网30,油网30装配于进风口111,负压发生机构20包括电机21及风轮22。抽油烟机100工作时,负压发生机构20动作,将室内的油烟吸入,油烟经过油网30进行第一次油烟分离,然后进入风道11内部,通过风轮22的旋转对油烟进行第二次油烟分离,风道11内的油烟受到风轮22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油雾集成油滴以被收集。
一实施例中,上述抽油烟机100可以为顶吸式抽油烟机,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抽油烟机100,如侧吸式抽油烟机,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以顶吸式抽油烟机100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作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再者实施例中的图式亦省略不必要组件,并清楚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抽油烟机100还包括油杯40,油杯40装配于油网30上,用于承接从油网30上留下的油污。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油杯40也可以装配于机壳10上,在此不作限定。
抽油烟机100还包括油烟分离装置50,油烟分离装置50装配于油网30与负压发生机构20之间。如此,抽油烟机100工作时,负压发生机构20动作,将室内的油烟吸入,油烟经过油网30进行第一次油烟分离,然后进入风道11内部,在经过油烟分离装置50时进行第二次油烟分离,在经过负压发生机构20时进行第三次油烟分离,最后被分离的油雾形成油滴以被收集。
油烟分离装置50包括油烟分离机构51及扇叶单元52,油烟分离机构51内设有装配腔511(参阅图1),装配腔5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部分扇叶单元52装配于装配腔511内(参阅图1),剩余部分扇叶单元52装配于油烟分离机构51外(参阅图2)。其中,第一方向与油烟的流动方向平行,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抽油烟机100的高度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抽油烟机100,油烟在经过油烟分离装置50时,部分油烟从油烟分离机构51的下部进入装配腔511内,进入装配腔511内的油烟在内部扇叶单元52的旋转作用下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气从油烟分离机构51的上部流向负压发生机构20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油污从油烟分离机构51的下部流向油网30并进入油杯40以被收集。剩余部分油烟在装配于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扇叶单元52的旋转作用下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气流向负压发生机构20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油污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油网30并进入油杯40以被收集。这样,经过油烟分离装置50的油烟,在内外扇叶单元52的共同作用下,油烟分离效果较好,如此,减少流向负压发生机构20的油污的量,增加了负压发生机构20的使用寿命及提高整个抽油烟机100的稳定性。
具体地,装配腔51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即油烟分离机构5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油烟分离机构51上设有第一通孔,则油烟分离机构51本身类似油网30结构,则当油烟经过油烟分离装置50时,油烟分离机构51本身具有一定的油烟分离作用。
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油烟分离机构5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分离板513及第二分离板514,第一分离板513与第二分离板514相接并界定形成装配腔511。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子孔5121及第二子孔5122,第一子孔5121开设于第一分离板513上(参阅图4),第二子孔5122开设于第二分离板514上(参阅图5)。当将油烟分离装置50装配于风道11内时,第二分离板514位于第一分离板513上方,油烟经过第一分离板513的第一子孔5121进入装配腔511内,并从第二子孔5122流向负压发生机构20。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油烟分离机构51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4及图5,具体地,第一分离板513包括第一壁5131及第一对接部5132,第二分离板514包括第二壁5141及第二对接部5142,第一对接部5132与第二对接部5142对接形成第三壁,第一子孔5121开设于第一壁5131上,第二子孔5122开设于第二壁5141上。第一对接部5132包括第一围设部5133及第一翻边5134,第二对接部5142包括第二围设部5143及第二翻边5144,第一围设部5133与第二围设部5143对接形成围设部。第一壁5131、第二壁5141及围设部围设形成上述装配腔511,第一翻边5134与第二翻边5144对接形成连接部516(参阅图2)用于与机壳10连接。具体地,第一翻边5134与第二翻边5144通过紧固件517(如螺钉)固定连接。
油烟分离装置50在风道11内的位置可调,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而为了实现油烟分离装置50在风道11内的位置可调,如可在风道11的内壁设有滑槽,油烟分离机构51的连接部516在滑槽内滑动到一定位置后与机壳10固定。或者,在连接部516上设有滑槽,风道11的内壁设有可在滑槽内滑动的凸起部,当滑槽与凸起部相对滑动到一定位置后,将油烟分离机构51与机壳10固定。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油烟分离装置50在风道11内的位置固定,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定义第一壁5131、第二壁5141及围设部形成的结构为油烟分离机构51的本体515,则连接部516与本体515连接。
进一步,风道1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为了与风道1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设置本体515为中空的长方体状,此时上述第一方向即为长方体的厚度方向。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本体515还可以设为其他形状,如中空的圆柱状,在此亦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516沿本体515的周向设有多个,如当本体515为长方体中空结构时,连接部516包括四个,四个连接部516分别与本体515周向的四个面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本体515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时,连接部516的数量可以依据需要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油烟分离装置50还包括分割板(图未示),分割板设于本体515内,并在第一方向上将装配腔511分割为第一子腔及第二子腔,分割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子腔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子腔连通。其中,第一子腔和/或第二子腔内设有扇叶单元52。如此,当油烟经过油烟分离装置50时,同时经过第一分离板513、分割板及第二分离板514三层结构,油烟分离效果较佳。可以想到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油烟分离装置50还可以包括其他分割件,以将第一子腔和/或第二子腔分割形成两部分,以进一步增加油烟分离效果,在此亦不作限定。
下面以油烟分离装置50不具有分割板为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6,装配腔511内装配有多个扇叶单元52,装配于装配腔511内的全部扇叶单元52的旋向相同。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装配腔511内也可以只装配一个扇叶单元52,在此亦不作限定。
每个扇叶单元52包括主体521及多片叶片522,主体521连接有连接线60,扇叶单元52通过连接线60与负压发生机构20串联,多片叶片522沿周向装配于主体521上,接通电源后,主体521驱动叶片522转动。具体地,叶片522包括三片。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叶片522的数量不受限定。
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多个扇叶单元52吊挂于第二分离板514上,且扇叶单元52的旋向均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优选地,扇叶单元52的旋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如此分离后形成的油污将被甩向上述围设部。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装配于装配腔511内的扇叶单元52的旋向不受限定。
继续参阅图6,由于第一分离板513与第二分离板514一般较薄,强度较低,油烟分离装置50还包括第一装配件53,第一装配件53设于装配腔511内,设于装配腔511内的扇叶单元52装配于第一装配件53上,避免将扇叶单元52直接装配于第一分离板513或第二分离板514时而损坏第一分离板513或第二分离板514。应当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油烟分离装置50还可以省略第一装配件53,扇叶单元52直接装配于第一分离板513或第二分离板514上,在此亦不作限定。
进一步,第一装配件53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轴,扇叶单元52的主体521与第一轴固定连接。
油烟分离装置50还包括冷凝片54,冷凝片54装配于装配腔511内,冷凝片54位于扇叶单元52甩出油污的甩出路径上,冷凝片54起到了一定的冷凝作用以及引导油污流向第一分离板513的第一子孔5121的作用。
进一步,冷凝片54贴合于围设部设置,且冷凝片54为U型,U型开口面向围设部设置。从旋转叶片522甩向冷凝片54的油污当接触冷凝片54时被冷凝且被引导至第一分离板513的第一子孔5121。应当理解,冷凝片54的形状不限于U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于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扇叶单元52装配于围设部外。具体地,连接部516在第一方向上开设有第四通孔5161(参阅图7及图8),扇叶单元52位于连接部516背离油网30的一侧。流向油烟分离装置50的油烟从第四通孔5161流向扇叶单元52,被扇叶单元52分离的油污从第四通孔5161流向油网30并进入油杯40以被收集。
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围设部上开设有第三通孔5151,装配腔511通过第三通孔5151与设于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扇叶单元52连通,此时流向油烟分离装置50的油烟也可以从第三通孔5151流向设于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扇叶单元52。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16上也可以省略第四通孔5161,油烟通过相邻连接部516之间的间隙流向扇叶单元52,扇叶单元52分离的油污从相邻连接部516之间的间隙流向油网30并进入油杯40以被收集。
继续参阅图3,油烟分离装置50还包括第二装配件55,第二装配件55的部分设于装配腔511内,第二装配件55的剩余部分穿出装配腔511外,设于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扇叶单元52装配于第二装配件55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设于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扇叶单元52的主体521也可以与围设部固定连接。
具体地,设于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扇叶单元52的旋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如此扇叶单元52可以将分离后的油污沿第一方向甩向连接部516而直接从连接部516的第四通孔5161流向油网30。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设于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扇叶单元52的旋向不受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烟机100,其工作原理如下:
接通电源,负压发生机构20动作,将室内的油烟吸入,油烟经过油网30进行第一次油烟分离,然后进入风道11内部。油烟在经过油烟分离装置50时,部分油烟从第一分离板513的第一子孔5121进入装配腔511内,进入装配腔511内的油烟在内部扇叶单元52的旋转作用下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气从第二分离板514的第二子孔5122流向负压发生机构20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油污被扇叶单元52甩向冷凝片54,并从冷凝片54流向第一分离板513的第一子孔5121后流向油网30。剩余部分油烟从第四通孔5161流向设于装配腔511外的扇叶单元52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气从第二分离板514的第二子孔5122流向负压发生机构20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油污被扇叶单元52甩向连接部516,并从第四通孔5161流向油网30。
经过负压发生机构20再次分离后的油污经油烟分离装置50流向油网30,并与上述流向油网30的油污共同进入油杯40内以被收集。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抽油烟机100所包括的油烟分离装置5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包括:
油烟分离机构(51),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内设有装配腔(511),所述装配腔(5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及
扇叶单元(52),部分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的所述装配腔(511)内,剩余部分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分离板(513)及第二分离板(514),所述第一分离板(513)与所述第二分离板(514)对接形成所述装配腔(511),所述装配腔(51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子孔(5121)及第二子孔(5122),所述第一子孔(5121)开设于所述第一分离板(513)上,所述第二子孔(5122)开设于所述第二分离板(5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分割板,所述分割板设于所述装配腔(511)内,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装配腔(511)分割为第一子腔及第二子腔,所述分割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子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子腔和/或所述第二子腔内设有所述扇叶单元(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511)内装配有多个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装配腔(511)内的全部所述扇叶单元(52)的旋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装配于所述装配腔(511)内的所述扇叶单元(52)的旋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冷凝片(54),所述冷凝片(54)装配于所述装配腔(511)内,且所述冷凝片(54)位于所述扇叶单元(52)甩出油污的甩出路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装配件(53),所述第一装配件(53)设于所述装配腔(511)内,设于所述装配腔(511)的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件(5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装配件(55),所述第二装配件(55)的部分设于所述装配腔(511)内,所述第二装配件(55)的剩余部分穿出所述装配腔(511)外,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件(5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所述扇叶单元(52)的旋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包括第一壁(5131)、第二壁(5141)及第三壁,所述第一壁(5131)与所述第二壁(514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壁(5131)与所述第二壁(5141)之间,所述第一壁(5131)、所述第二壁(5141)及所述第三壁三者之间围设形成所述装配腔(511);
其中,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第三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包括相互连接的围设部及连接部(516),所述第一壁(5131)、所述第二壁(5141)及所述围设部三者之间围设形成所述装配腔(511),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围设部上,所述连接部(516)用于与抽油烟机的机壳(10)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设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装配腔(511)与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外的所述扇叶单元(52)的第三通孔(515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16)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开设有第四通孔(5161)。
14.一种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烟机包括:
机壳(10),所述机壳(10)内开设有风道(11),所述风道(11)具有进风口(111)与出风口;
装配于所述风道(11)内的负压发生机构(20),用于提供使油烟从所述进风口(111)流向所述出风口的负压;及
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装配于所述风道(11)内且位于所述负压发生机构(20)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在所述风道(11)内的位置可调。
CN202020730596.1U 2020-05-06 2020-05-06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Active CN212283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0596.1U CN212283393U (zh) 2020-05-06 2020-05-06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0596.1U CN212283393U (zh) 2020-05-06 2020-05-06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83393U true CN212283393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66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0596.1U Active CN212283393U (zh) 2020-05-06 2020-05-06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83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4457B1 (ko) 환기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한 환기 시스템
CN1288823C (zh) 旁通排放马达组件
CN110686291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2283393U (zh)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CN111514687A (zh)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CN105757755B (zh) 顶吸式抽油烟机
KR101985797B1 (ko) 환기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한 환기 시스템
CN110159558B (zh) 吸风装置及油烟机
CN110779063B (zh) 滤网组件和油烟净化装置
CN111853905A (zh) 吸油烟机
CN108980946B (zh) 吸油烟机
CN212362142U (zh) 抽油烟机
CN212457052U (zh) 抽油烟机
CN106765428B (zh) 一种超负压抽油烟机
CN108870483B (zh) 一种免清洗吸油烟机
CN218348720U (zh) 空调烟机
CN216790326U (zh) 吸油烟机
CN220471712U (zh) 吸油烟机
CN112432214B (zh) 一种净化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12297036U (zh) 电机冷却机构、风机装置及抽油烟机
CN220135549U (zh) 烟灶一体机
CN114763917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1878869A (zh) 抽油烟机
CN212227170U (zh) 吸油烟机
CN216114235U (zh) 集成灶及其吸油烟机机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