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7217U - 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7217U
CN212267217U CN202020752911.0U CN202020752911U CN212267217U CN 212267217 U CN212267217 U CN 212267217U CN 202020752911 U CN202020752911 U CN 202020752911U CN 212267217 U CN212267217 U CN 212267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phase
motor drive
fixing membe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29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桂介
水鸟将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7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7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10/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410/115Electric wiring; Electric conn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既能够实现将电缆组装到电动机驱动单元和电动机时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又能够保护动力传动系和电动机驱动单元。电缆端子(23A)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的逆变器的左侧面且具有电缆插入部(23m),电缆端子(8A)设置在与逆变器的左侧面相同的一侧的电动机的左侧面且具有与电缆插入部(23m)朝向同一方向的电缆插入部(8m)。电缆在按同一顺序排列于同一个方向的状态下,从电缆端子(23A)延伸到电缆端子(8A)且呈弯曲形。电气设备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电缆与电动机驱动单元之间,电气设备具有将电缆固定到其左侧面的支架。

Description

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电动车辆的电装部件搭载结构,在前侧撑条和后侧撑条的下部设置具备电动机的电动机单元,并且在前侧撑条和后侧撑条的上部设置逆变器以使其位于电动机单元的上方,利用3相的第2电力电缆来连接电动机与逆变器(参照专利文献1)。
3相的第2电力电缆的一端部连接到逆变器,且排列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3相的第2电力电缆从逆变器向后方延伸,以绕过后侧撑条的方式弯曲,另一端部连接到电动机单元且排列于上下方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558977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的电动车辆的电装部件搭载结构中,3相的第2电力电缆的一端部连接到逆变器且排列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3相的第2电力电缆的另一端部连接到电动机单元且排列于上下方向。
因此,第2电力电缆会扭曲地布设于电动机单元和逆变器,有可能由于第2电力电缆试图从扭曲的状态复原的恢复力,而对连接到第2电力电缆的一端部的逆变器的电缆端子和连接第2电力电缆的另一端部的电动机单元的电缆端子施加负荷。
另外,由于第2电力电缆在逆变器与电动机单元之间弯曲地布设,因此,有可能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等致使第2电力电缆以逆变器的电缆端子和电动机单元的电缆端子为支点进行摆动,而对逆变器、电动机单元的电缆端子施加更大的负荷。
而且,在将第2电力电缆连接到逆变器和电动机单元中的其中一方之后,进行将其连接到逆变器和电动机单元中的另一方的作业时,第2电力电缆试图从扭曲的状态复原的恢复力会作用于第2电力电缆。因此,有可能会使第2电力电缆相对于逆变器、电动机单元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下降。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既能够实现将电缆组装到电动机驱动单元和电动机时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又能够保护动力传动系和电动机驱动单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驱动动力传动系,上述动力传动系具有电动机和连结到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电动机室且支撑于车体构件的下部,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驱动单元,其设置在上述车体构件的上部,构成为包含通过第1电缆连接到上述电动机的逆变器;以及车辆用电气设备,其设置在上述车体构件的上部,并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且通过第2电缆连接到上述逆变器,第1电缆端子设置在上述逆变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且具有第1电缆插入部,第2电缆端子设置在与上述逆变器的上述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上述电动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且具有与上述第1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方向的第2电缆插入部,上述第1电缆的一端部通过上述第1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1电缆端子,并且另一端部通过上述第2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2电缆端子,上述第1电缆具有U相电缆、V相电缆及W相电缆,分别用于将来自上述逆变器的U相、V相、W相的3相交流电提供到上述电动机,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在按同一顺序排列于同一个方向的状态下,从上述第1电缆端子延伸到上述第2电缆端子且呈弯曲形,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之间,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具有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用于将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固定到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侧面。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中,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设置在上述车体构件的上部,且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的上端位于比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上述第1电缆端子位于比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中,在上述逆变器的上述一侧面设置有第3电缆端子,上述第3电缆端子具有与上述第1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个方向的第3电缆插入部,在与上述逆变器的上述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设置有第4电缆端子,上述第4电缆端子具有与上述第2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个方向的第4电缆插入部,上述第2电缆的一端部通过上述第3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3电缆端子,上述第2电缆的另一端部通过上述第4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4电缆端子。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中,在俯视车辆时,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具有:一对长边部,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短边部,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比上述长边部短,上述固定构件设置在上述长边部的如下侧面:该侧面位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相对的上述长边部的侧面的相反侧。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中,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具有:低位部;以及高位部,其具有位于比上述低位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上述第1电缆端子设置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上述低位部重叠的位置,上述固定构件设置在上述低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
也可以是,在上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中,上述动力传动系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隔着上述车体构件上下排列,并且从上述固定构件到上述第2电缆端子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从上述固定构件到上述第1电缆端子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在上述固定构件为第1固定构件的情况下,将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固定到上述动力传动系的固定件为第2固定构件,上述第2固定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第2电缆端子与上述第1固定构件之间。
实用新型效果
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实现将电缆组装到电动机驱动单元和电动机时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又能够保护动力传动系和电动机驱动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示出拆下了第1电缆和第2电缆的状态。
图2是从上方观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图,示出拆下了第2电缆的状态。
图3是从前方观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动力传动系的图。
图4是从左侧观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动力传动系的图。
图5是从斜上方观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动力传动系的图,示出拆下了第2电缆的状态。
图6是从左侧观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动力传动系的图,示出拆下了第1电缆和第2电缆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1A...电动机室,7...动力传动系,8...电动机,8A...电缆端子(第2电缆端子),8a...左侧面(与逆变器的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电动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8m...电缆插入部,9...驱动装置,17...电动机驱动装置,18...电动机驱动单元,22...电气设备(电动机驱动单元),23...逆变器(电动机驱动单元),23A...电缆端子(第1电缆端子),23B...电缆端子(第3电缆端子),23a...左侧面(逆变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23b...上端(电动机驱动单元的上端),23m...电缆插入部(第1电缆插入部),23n...电缆插入部(第3电缆插入部),25...电气设备(车辆用电气设备),25A...低位部,25B...高位部,25C...电缆端子(第4电缆端子),25b...上端(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上端),25c...左侧面(与逆变器的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车辆用电气设备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长边部),25d...右侧面(长边部),25e...前表面(短边部),25f...后表面(短边部),25n...电缆插入部(第4电缆插入部),26...支架(第1支架),27...支架(第2支架),31a...U相电缆(第1电缆),31b...V相电缆(第1电缆),31c...W相电缆(第1电缆),32a、32b...电缆(第2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电动机驱动装置驱动动力传动系,动力传动系具有电动机和连结到电动机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电动机室且支撑于车体构件的下部,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中,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驱动单元,其设置在车体构件的上部,构成为包含通过第1电缆连接到电动机的逆变器;以及车辆用电气设备,其设置在车体构件的上部,并与电动机驱动单元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且通过第2电缆连接到逆变器,第1电缆端子设置在逆变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且具有第1电缆插入部的,第2电缆端子设置在与逆变器的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电动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且具有与第1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方向的第2电缆插入部,第1电缆的一端部通过第1电缆插入部连接到第1电缆端子,并且另一端部通过第2电缆插入部连接到第2电缆端子,第1电缆具有U相电缆、V相电缆及W相电缆,分别用于将来自逆变器的U相、V相、W相的3相交流电提供到电动机,U相电缆、V相电缆及W相电缆在按同一顺序排列于同一个方向的状态下,从第1电缆端子延伸到第2电缆端子且呈弯曲形,车辆用电气设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于U相电缆、V相电缆及W相电缆与电动机驱动单元之间,车辆用电气设备具有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用于将U相电缆、V相电缆及W相电缆固定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侧面。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既能够实现将电缆组装到电动机驱动单元和电动机时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又能够保护动力传动系和电动机驱动单元。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图1至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的图。
在图1至图6中,关于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在将搭载有电动机驱动单元的车辆的行进方向设为前并将后退方向设为后的情况下,车辆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首先,说明构成。
在图1中,车辆1具备左侧纵梁2L、右侧纵梁2R、上梁2F、前保险杠3、前围板4、左侧侧板5L、右侧侧板5R以及机罩(hood)6(参照图4)。
左侧纵梁2L和右侧纵梁2R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下,将车辆1的宽度方向称为车宽方向。上梁2F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其左端部和右端部连结到左侧纵梁2L和右侧纵梁2R。
前保险杠3设置在车辆1的前端部。前围板4设置在前保险杠3的后方,将车辆1分隔为前侧的电动机室1A和电动机室1A的后方的车厢1B。
左侧侧板5L和右侧侧板5R设置在车辆1的左右两侧。由前保险杠3、前围板4、左侧侧板5L、右侧侧板5R以及机罩6包围的车辆1的前部的空间构成电动机室1A。机罩6从上方覆盖电动机室1A,并且能将电动机室1A打开或关闭。
在图3中,在电动机室1A设置有动力传动系7。动力传动系7具备:电动机8;以及驱动装置9,其连结到电动机8的车宽方向上的左端部。
电动机8构成车辆1的行驶用的驱动源。驱动装置9例如构成为包含:均未图示的输入轴、输出轴、将动力从输入轴传递到输出轴的多个齿轮组、以及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轴将传递到输出轴的动力传递给未图示的驱动轮的差动装置。
如图1、图3所示,副车架11通过左侧支撑构件10L和右侧支撑构件10R连结到左侧纵梁2L和右侧纵梁2R。
副车架11具备:前侧梁12;后侧梁13,其设置在前侧梁12的后方;以及辅助梁14,其设置在后侧梁13的后方。
前侧梁12和后侧梁13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辅助梁14的两端部连结到后侧梁13,从后侧梁13向后方弯曲成大致コ字形。本实施例的副车架1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车体构件。
在图3中,在前侧梁12和后侧梁13的车宽方向上的左端部的下表面连结有左侧安装构件15L,左侧安装构件15L连结到驱动装置9。
在前侧梁12和后侧梁13的车宽方向上的右端部的下表面连结有右侧安装构件15R,右侧安装构件15R连结到电动机8。辅助梁14的下表面连结未图示的后侧安装构件,后侧安装构件连结到驱动装置9的后部。
即,动力传动系7悬挂于副车架11,并且通过左侧安装构件15L、右侧安装构件15R以及后侧安装构件弹性地支撑于副车架11。
这样,由于动力传动系7以悬挂于副车架11的方式支撑于副车架11,因此,在动力传动系7与副车架11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的空间30。
在图1中,在电动机室1A设置有散热器16,在电动机室1A中,副车架11和动力传动系7设置在散热器16的后方。
散热器16的上部支撑于上梁2F,散热器16的下部支撑于设置在上梁2F的下方的未图示的下梁。即,散热器16以由上梁2F和下梁从上下夹着的方式被支撑。
在图1中,前侧梁12和后侧梁13的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左侧支撑构件10L和右侧支撑构件10R分别连结到左侧纵梁2L和右侧纵梁2R。
如图3、图4所示,在副车架11的上部设置有电动机驱动装置17。电动机驱动装置17具备电动机驱动单元18和电气设备25。
电动机驱动单元18具备电气设备22和逆变器23。电气设备22装配在前侧梁12和后侧梁13的上部(参照图2),逆变器23通过支架24设置在电气设备22的上方。
本实施例的电气设备22和逆变器23隔着支架24排列于上下方向。换言之,电气设备22和逆变器23隔着支架24在上下方向相对。电气设备22构成为包含电池模块和DCDC转换器。
电气设备25设置在前侧梁12、后侧梁13以及辅助梁14的上部(参照图2),包括接线盒。本实施例的电气设备2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电气设备。
如图3所示,电气设备25在车宽方向上与电气设备22及逆变器23相邻,电气设备25与电气设备22及逆变器23在车宽方向上排列设置。
如图5、图6所示,电气设备25具有:低位部25A;以及高位部25B,其设置在低位部25A的后部,具有位于比低位部25A的上端25a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25b。本实施例的上端25b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上端。
低位部25A位于前侧梁12和后侧梁13的上表面,高位部25B位于辅助梁14的上表面。
如图2所示,在俯视车辆1时,电气设备25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侧面25c和右侧面25d;以及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且比左侧面25c和右侧面25d短的前表面25e和后表面25f。
左侧面25c和右侧面25d构成低位部25A和高位部25B的左侧壁和右侧面。本实施例的左侧面25c和右侧面25d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对长边部,前表面25e和后表面25f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短边部。
在图5、图6中,在逆变器23的车宽方向上的左侧面23a设置有电缆端子23A、23B,电缆端子23A、23B具有朝向车宽方向上的左方的电缆插入部23m、23n。
即,电缆插入部23m、23n朝向相同的方向。电缆端子23A、23B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与低位部25A重叠的位置。
在图3、图6中,在与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相同的一侧的电动机8的左侧面8a设置有电缆端子8A。电缆端子8A具有朝向车宽方向上的左方的电缆插入部8m。即,电缆插入部8m、23m朝向相同的方向。
在与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相同的一侧的低位部25A的左侧面25c设置有电缆端子25C。此外,低位部25A的左侧面25c也称为电气设备25的左侧面25c。
电缆端子25C具有朝向车宽方向上的左方的电缆插入部25n。即,电缆插入部23n、25n朝向相同的方向。
因此,本实施例的电缆插入部8m、23m、23n、25n都朝向相同的方向。在此,电缆插入部8m、23m、23n、25n朝向相同的方向是指后述的电缆插入到电缆插入部8m、23m、23n、25n的方向相同。
在图4中,设置于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一端部的连接器31A通过电缆插入部23m连接到电缆端子23A。
设置于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另一端部的连接器31B通过电缆插入部8m连接到电缆端子8A。
设置于电缆32a、32b的一端部的连接器32A通过电缆插入部23n连接到电缆端子23B。设置于电缆32a、32b的另一端部的连接器32B通过电缆插入部25n连接到电缆端子25C。此外,电气设备22与电气设备25通过未图示的电缆连接。
逆变器23将从电气设备22输出的电流从直流转换为交流,并通过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供应到电动机8。
即,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将包括U相、V相、W相的3相交流电从逆变器23供应到电动机8。从而,电动机8被逆变器23驱动。
本实施例的电缆插入部23m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1电缆插入部,电缆端子23A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1电缆端子。电缆插入部8m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2电缆插入部,电缆端子8A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2电缆端子。
电缆插入部23n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3电缆插入部,电缆端子23B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3电缆端子。电缆插入部25n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4电缆插入部,电缆端子25C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4电缆端子。
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电动机8的左侧面8a构成与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的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电动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电气设备25的左侧面25c构成与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的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车辆用电气设备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
本实施例的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1电缆,电缆32a、32b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2电缆。
在图4中,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在按同一顺序排列于同一个方向的状态下,从电缆端子23A延伸到电缆端子8A。
具体地说,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在从前侧向后侧按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顺序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从电缆端子23A延伸到电缆端子8A。
电缆32a、32b在按同一顺序排列于同一个方向的状态下,从电缆端子23B延伸到电缆端子25C。
具体地说,电缆32a、32b在从前侧向后侧按电缆32a、32b的顺序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从电缆端子23B延伸到电缆端子25C。
如图1、图3所示,电气设备25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之间。
在低位部25A的位于在车宽方向上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相对的右侧面25d的相反侧的左侧面25c设置有支架26。
支架26紧固到电气设备25的左侧面25c,并从左方覆盖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将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固定到低位部25A的左侧面25c。本实施例的支架2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构件。
本实施例的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从逆变器23的电缆端子23A通过电气设备25的左侧面25c,穿过前侧梁12与后侧梁13之间连接到电动机8的电缆端子8A。
从而,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从电缆端子23A延伸到电缆端子8A且呈弯曲形。
在图6中,电动机驱动单元18设置在副车架11的上部,并且逆变器23的上端23b位于比电气设备25的高位部25B的上端25b靠上方的位置,电缆端子23A、23B位于比高位部25B的上端25b靠上方的位置。
在图3中,在车辆1中,动力传动系7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设置为隔着副车架11排列在上下方向,并且从支架26到电缆端子8A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从支架26到电缆端子23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地说,设定:在竖直方向上通过支架26的假想直线L1、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电缆端子23A的假想直线L2、以及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电缆端子8A的假想直线L3。
在这种情况下,动力传动系7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隔着副车架11排列在上下方向,且从L1至L3的车宽方向上的距离S2大于从L1至L2的车宽方向上的距离S1。
在驱动装置9设置有支架27。支架27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电缆端子8A与支架26之间,将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固定于驱动装置9。本实施例的支架2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1固定构件,支架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2固定构件。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电缆端子23A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8的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且具有电缆插入部23m,电缆端子8A设置在与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相同的一侧的电动机8的左侧面8a且具有与电缆插入部23m朝向同一方向的电缆插入部8m。
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在按同一顺序排列于同一个方向的状态下,从电缆端子23A延伸到电缆端子8A且呈弯曲形。
并且,电气设备25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之间,电气设备25具有支架26,支架26将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固定到电气设备25的左侧面25c。
从而,即使是在从设置于副车架11的上方的逆变器23到设置于副车架11的下部的动力传动系7的较长的距离内布设了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发生扭曲。
因此,能够防止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从扭曲的状态复原的恢复力作用于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
并且,电气设备25具有将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固定到左侧面25c的支架26,因此,能够抑制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由于车辆1的行驶所带来的振动等而在前后方向上摆动。
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负荷从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施加到连接器31A和电缆端子25C,并且能够防止负荷施加到连接器31B和电缆端子8A,能够保护动力传动系7和电动机驱动单元18。
另外,设置在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的电缆端子23A的电缆插入部23m和设置在电动机8的左侧面8a的电缆端子8A的电缆插入部8m朝向同一个方向。
从而,在向逆变器23和电动机8组装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时,能够提高从车宽方向上的左方观看时的电缆端子23A、8A的视觉识别性,并且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车宽方向上的左方靠近电缆端子23A、8A。
并且,当从车宽方向上的左方向逆变器23和电动机8组装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时,能够在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在按同一顺序排列于同一个方向的状态下,使连接器31A、31B分别通过电缆插入部23m、8a从电缆端子23A连接到电缆端子8A。
因此,在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组装作业中,能够防止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发生扭曲,能够提高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在此,由于在动力传动系7与副车架11之间形成有在上下方向的空间30,因此,即使电缆端子8A设置在比电气设备25靠里侧(右方),也能够通过空间30来视觉识别电缆端子8A,并且作业者能够从前方或后方靠近电缆端子8A。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提高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电气设备25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之间,因此,利用弯曲的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之间的空间,能够高效率地设置电气设备25。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电动机驱动单元18设置在副车架11的上部,且电动机驱动单元18的上端即逆变器23的上端23b位于比电气设备25的上端25b靠上方的位置。
并且,电缆端子23A位于比电气设备25的上端25b靠上方的位置。
从而,能够提高从车宽方向上的左方观看时的电缆端子23A的视觉识别性,并且能够防止在将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连接器31A连接到电缆端子23A时电气设备25成为障碍。
其结果是,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车宽方向上的左方靠近电缆端子23A,能够更有效地提高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在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设置有电缆端子23B,电缆端子23B具有与电缆插入部23m朝向同一个方向的电缆插入部23n。
另外,在与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相同一侧的电气设备25的左侧面25c设置有电缆端子25C,电缆端子25C具有与电缆插入部23n朝向同一方向的电缆插入部25n。
并且,设置于电缆32a、32b的一端部的连接器32A通过电缆插入部23n连接到电缆端子23B,设置于电缆32a、32b的另一端部的连接器32B通过电缆插入部25n连接到电缆端子25C。
从而,能够使所有的电缆插入部8m、23m、23n、25n朝向同一个方向,能够提高电缆端子8A、23A、23B,25C的视觉识别性,并且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车宽方向上的左方靠近电缆端子8A、23A、23B、25C。
其结果是,能够提高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和电缆32a、32b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当俯视车辆1时,电气设备25具有:左侧面25c和右侧面25d,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构成长边部;以及前表面25e和后表面25f,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构成比左侧面25c和右侧面25d短的短边部。
并且,支架26设置于电气设备25的位于在车宽方向上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相对的右侧面25d的相反侧的左侧面25c。
从而,与比前表面25e和后表面25f长的左侧面25c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电气设备25设置为使得比左侧面25c短的前表面25e和后表面25f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因此,能够缩短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长度,能够通过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来连接逆变器23与电动机8。
其结果是,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能够不发生扭曲地布设,并且能够更有效地提高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由于能够在比前表面25e和后表面25f长的左侧面25c设置支架26,因此,与在比左侧面25c短的前表面25e或后表面25f设置支架26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支架26的设置的自由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电气设备25具有:低位部25A;以及高位部25B,其具有位于比低位部25A的上端25a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25b。
并且,电缆端子23A、23B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与低位部25A重叠的位置,支架26设置在低位部25A的左侧面25c。
从而,能够提高从车宽方向上的左方观看时的电缆端子23A的视觉识别性,并且能够防止在分别将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连接器31A和电缆32a、32b的连接器32A连接到电缆端子23A、23B时电气设备25成为障碍。
并且,由于支架26设置在与逆变器23的左侧面23a朝向相同的方向的低位部25A的左侧面25c,因此,能够将支架26从车宽方向上的左方装配到电气设备25。因此,能够提高支架26的装配作业的作业性。
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提高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和电缆32a、32b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动力传动系7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8隔着副车架11上下排列,并且从支架26到电缆端子8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从支架26到电缆端子23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
从而,从支架26到电动机8的电缆端子8A的车宽方向上的距离大于从逆变器23的电缆端子23A到支架26的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
因此,由于车辆的行驶所带来的振动等,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容易在支架26与电缆端子8A之间沿前后方向摆动。
对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7的设置结构具有将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固定到驱动装置9的支架27(固定件),支架27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电缆端子8A与支架26之间。
从而,能够抑制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由于车辆的行驶所带来的振动等而在支架26与电缆端子8A之间沿前后方向摆动。
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负荷从U相电缆31a、V相电缆31b及W相电缆31c施加到连接器31A和电缆端子25C,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负荷施加到连接器31B和电缆端子8A。
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动力传动系7和电动机驱动单元18。
虽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加以变更。旨在将所有的这种修改以及等价物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驱动动力传动系,上述动力传动系具有电动机和连结到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电动机室且支撑于车体构件的下部,
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的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驱动单元,其设置在上述车体构件的上部,构成为包含通过第1电缆连接到上述电动机的逆变器;以及车辆用电气设备,其设置在上述车体构件的上部,并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且通过第2电缆连接到上述逆变器,
第1电缆端子设置在上述逆变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且具有第1电缆插入部,
第2电缆端子设置在与上述逆变器的上述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上述电动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且具有与上述第1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方向的第2电缆插入部,
上述第1电缆的一端部通过上述第1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1电缆端子,并且另一端部通过上述第2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2电缆端子,上述第1电缆具有U相电缆、V相电缆及W相电缆,分别用于将来自上述逆变器的U相、V相、W相的3相交流电提供到上述电动机,
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在按同一顺序排列于同一个方向的状态下,从上述第1电缆端子延伸到上述第2电缆端子且呈弯曲形,
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之间,
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具有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用于将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固定到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设置在上述车体构件的上部,且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的上端位于比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上述第1电缆端子位于比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逆变器的上述一侧面设置有第3电缆端子,上述第3电缆端子具有与上述第1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个方向的第3电缆插入部,
在与上述逆变器的上述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设置有第4电缆端子,上述第4电缆端子具有与上述第2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个方向的第4电缆插入部,
上述第2电缆的一端部通过上述第3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3电缆端子,上述第2电缆的另一端部通过上述第4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4电缆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逆变器的上述一侧面设置有第3电缆端子,上述第3电缆端子具有与上述第1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个方向的第3电缆插入部,
在与上述逆变器的上述一侧面相同的一侧的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设置有第4电缆端子,上述第4电缆端子具有与上述第2电缆插入部朝向同一个方向的第4电缆插入部,
上述第2电缆的一端部通过上述第3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3电缆端子,上述第2电缆的另一端部通过上述第4电缆插入部连接到上述第4电缆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车辆时,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具有:一对长边部,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短边部,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比上述长边部短,
上述固定构件设置在上述长边部的如下侧面:该侧面位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相对的上述长边部的侧面的相反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具有:低位部;以及高位部,其具有位于比上述低位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
上述第1电缆端子设置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上述低位部重叠的位置,
上述固定构件设置在上述低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用电气设备具有:低位部;以及高位部,其具有位于比上述低位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
上述第1电缆端子设置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上述低位部重叠的位置,
上述固定构件设置在上述低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动力传动系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隔着上述车体构件上下排列,并且从上述固定构件到上述第2电缆端子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从上述固定构件到上述第1电缆端子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在上述固定构件为第1固定构件的情况下,将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固定到上述动力传动系的固定件为第2固定构件,
上述第2固定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第2电缆端子与上述第1固定构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动力传动系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隔着上述车体构件上下排列,并且从上述固定构件到上述第2电缆端子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从上述固定构件到上述第1电缆端子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在上述固定构件为第1固定构件的情况下,将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固定到上述动力传动系的固定件为第2固定构件,
上述第2固定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第2电缆端子与上述第1固定构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动力传动系与上述电动机驱动单元隔着上述车体构件上下排列,并且从上述固定构件到上述第2电缆端子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从上述固定构件到上述第1电缆端子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在上述固定构件为第1固定构件的情况下,将上述U相电缆、上述V相电缆及上述W相电缆固定到上述动力传动系的固定件为第2固定构件,
上述第2固定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上述第2电缆端子与上述第1固定构件之间。
CN202020752911.0U 2019-06-25 2020-05-09 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Active CN2122672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7458 2019-06-25
JP2019117458A JP7234824B2 (ja) 2019-06-25 2019-06-25 モータ駆動装置の設置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7217U true CN212267217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747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2911.0U Active CN212267217U (zh) 2019-06-25 2020-05-09 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34824B2 (zh)
CN (1) CN212267217U (zh)
DE (1) DE10202020754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5625B2 (ja) * 1992-12-24 2002-09-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
JP5589772B2 (ja) * 2010-10-29 2014-09-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電装部品搭載構造
DE102012017799A1 (de) * 2011-09-10 2013-03-21 E3/Dc Gmbh Elektroantriebssystem für Fahrzeuge
JP2013103585A (ja) * 2011-11-14 2013-05-30 Honda Motor Co Ltd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の保護構造
JP2013103583A (ja) * 2011-11-14 2013-05-3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
KR101416360B1 (ko) * 2012-10-17 2014-08-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기자동차의 모터 룸
JP6197417B2 (ja) 2013-07-04 2017-09-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ドア駆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34824B2 (ja) 2023-03-08
JP2021003937A (ja) 2021-01-14
DE102020207547A1 (de)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22178B2 (ja) 電動車両
JP6850312B2 (ja) 車両
JP2020040574A (ja) 車両
JP2018024382A (ja)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車載構造
JP2019166918A (ja) 電動車両の前部ユニット搭載構造
JP6778726B2 (ja) ジョイント及び車両
CN110893754A (zh) 车辆
EP4070980A1 (en) Vehicle drive unit
CN212267217U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JP7112371B2 (ja) 駆動ユニット
US11376948B2 (en) Vehicle
CN212073937U (zh) 车辆用电气设备的设置结构
JP7155561B2 (ja) 電動車両の前部ユニット搭載構造
JP2014076745A (ja) 車両の高電圧ハーネス保護構造
JP7226135B2 (ja) 車両のケーブル取付構造
JP2019111837A (ja)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搭載構造
CN212243225U (zh) 车辆的电缆装配结构
EP4091914A1 (en) Layout structure of power source unit in electric vehicle
JP7151113B2 (ja) 電動車両の前部ユニット搭載構造
CN111002809B (zh) 车辆
EP4092880A1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drive unit and power supply unit in electric vehicle
JP5970962B2 (ja) 車両のハーネス支持構造
US20220402346A1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JP2020179854A (ja) 電池パックの保護構造
JP2021011262A (ja) 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