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4132U -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4132U
CN212264132U CN202020325465.5U CN202020325465U CN212264132U CN 212264132 U CN212264132 U CN 212264132U CN 202020325465 U CN202020325465 U CN 202020325465U CN 212264132 U CN212264132 U CN 212264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hell
driving
insulating coating
battery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54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Yonganha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Yonganha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Yonganha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Yonganha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254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4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4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4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4Recycling of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包括投料口、电动机、外壳、风机、卸料板、挡板、主动轴、传动皮带、从动轴、碾辊一、碾辊二、电磁辊、传动带和同步带,投料口开设于外壳顶端面,碾辊一和碾辊二分别通过轴一和轴二并列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上侧,电磁辊通过轴三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中间位置,轴二通过传动带与轴三传动连接,主动轴和从动轴均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右下侧,传动皮带包裹于主动轴和从动轴外表面,轴三与主动轴的驱动轴传动连接,风机设置在外壳外表面右侧,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底端面,且位于主动轴左侧,卸料板设置在挡板右端面顶端,本实用新型结构优良,效果好,效率高,便于使用,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回收设备领域,具体为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现有技术中电池内部有电池芯以及外表面包裹的绝缘包覆层,在电池报废后,需要进行回收,一般的回收设备无法分类,回收效果差,当需要分类时,一般由人工手动剥离,并进行人工分类回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综上所述,现急需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电池内部有电池芯以及外表面包裹的绝缘包覆层,在电池报废后,需要进行回收,一般的回收设备无法分类,回收效果差,当需要分类时,一般由人工手动剥离,并进行人工分类回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包括投料口、电动机、外壳、出料口一、支脚、出料口二、风机、卸料板、挡板、主动轴、传动皮带、从动轴、碾辊一、碾辊二、电磁辊、传动带和同步带,所述投料口开设于外壳顶端面,所述出料口一开设于外壳左端面,所述出料口二开设于外壳右端面,所述支脚设置在外壳下端面,所述碾辊一和碾辊二分别通过轴一和轴二并列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上侧,所述轴一和轴二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电磁辊通过轴三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轴二通过传动带与轴三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均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右下侧,所述传动皮带包裹于主动轴和从动轴外表面,所述轴三与主动轴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外表面右侧,所述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底端面,且位于主动轴左侧,所述卸料板设置在挡板右端面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脚对称设置于外壳下端面,且支脚下表面刻画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外壳的接触面开设有若干导风口,且若干个导风口等距开设于外壳与风机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轴一、轴二和轴三三者规格相同,且所述轴一、轴二和轴三的中心线连起来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卸料板的右上角与电磁辊外表面距离为0.1cm-0.5c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碾辊一和碾辊二产生搓撕力,对原料进行剥离,并通过电磁辊进行电池芯和风机,分离电池芯和绝缘包覆层,最终通过挡板、卸料板、主动轴、传动皮带和从动轴,将分离后电池芯送出设备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电动机驱动整个设备,在保证同步的同时,节约了电能;本实用新型结构优良,效果好,效率高,便于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投料口;2.电动机;3.外壳;4.出料口一;5.支脚;6.出料口二;7.风机;8.卸料板;9.挡板;10.主动轴;11.传动皮带;12.从动轴;13.碾辊一;14.碾辊二;15.电磁辊;16.传动带;17.同步带;131.轴一;141.轴二;151.轴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包括投料口1、电动机2、外壳3、出料口一4、支脚5、出料口二6、风机7、卸料板8、挡板9、主动轴10、传动皮带11、从动轴12、碾辊一13、碾辊二14、电磁辊15、传动带16和同步带17,投料口1开设于外壳3顶端面,出料口一4开设于外壳3左端面,出料口二6开设于外壳3右端面,支脚5设置在外壳3下端面,碾辊一13和碾辊二14分别通过轴一131和轴二141并列转动连接在外壳3内部上侧,轴一131和轴二141通过同步带17传动连接,电磁辊15通过轴三151转动连接在外壳3内部中间位置,轴二141通过传动带16与轴三151传动连接,主动轴10和从动轴12均转动连接在外壳3内部右下侧,传动皮带11包裹于主动轴10和从动轴12外表面,轴三151与主动轴10的驱动轴传动连接,风机7设置在外壳3外表面右侧,挡板9设置在外壳3内部底端面,且位于主动轴10左侧,卸料板8设置在挡板9右端面顶端,本实用新型通过碾辊一13和碾辊二14产生搓撕力,对原料进行剥离,并通过电磁辊15进行电池芯和风机7,分离电池芯和绝缘包覆层,最终通过挡板9、卸料板8、主动轴10、传动皮带11和从动轴12,将分离后电池芯送出设备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电动机2驱动整个设备,在保证同步的同时,节约了电能。
为了增加设备的稳定性,优选的,支脚5设有两个,两个支脚5对称设置于外壳3下端面,且支脚5下表面刻画有防滑纹。
为了保证风能准确进入外壳3内部,优选的,风机7的输出端与外壳3的接触面开设有若干导风口,且若干个导风口等距开设于外壳3与风机7接触面。
为了将分离后的原料落向电磁辊15,优选的,轴一131、轴二141和轴三151三者规格相同,且轴一131、轴二141和轴三151的中心线连起来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为了将电池芯从电磁辊15上卸下,优选的,卸料板8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卸料板8的右上角与电磁辊15外表面距离为0.1cm-0.5cm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将待回收的电池从投料口1投入外壳3内部,运行电动机2,电动机2的输出端转动带动轴一131转动,轴一131带动碾辊一13转动,轴一131通过同步带17带动轴二141转动,轴二141带动碾辊二14转动,轴二141通过传动带16带动轴三151转动,轴三151带动电磁辊15转动,轴三151带动主动轴10转动,主动轴10带动传动皮带11和从动轴12转动,碾辊一13对电池产生向上的力,碾辊二14对电池产生向下的力,形成搓撕效果,将电池芯和绝缘包覆层分离,并下落,运行风机7,风机7将轻质的绝缘包覆层吹向出料口一4,并从出料口一4排出,运行电磁辊15,电磁辊15产生磁吸力,并吸附电池芯,电磁辊15带动电池芯转动,当电池芯接触卸料板8时,卸料板8将电池芯卸下,并通过挡板9落在传动皮带11上表面,传动皮带11带动电池芯向右移动,并从出料口二6排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内部有电池芯以及外表面包裹的绝缘包覆层,在电池报废后,需要进行回收,一般的回收设备无法分类,回收效果差,当需要分类时,一般由人工手动剥离,并进行人工分类回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料口(1)、电动机(2)、外壳(3)、出料口一(4)、支脚(5)、出料口二(6)、风机(7)、卸料板(8)、挡板(9)、主动轴(10)、传动皮带(11)、从动轴(12)、碾辊一(13)、碾辊二(14)、电磁辊(15)、传动带(16)和同步带(17),所述投料口(1)开设于外壳(3)顶端面,所述出料口一(4)开设于外壳(3)左端面,所述出料口二(6)开设于外壳(3)右端面,所述支脚(5)设置在外壳(3)下端面,所述碾辊一(13)和碾辊二(14)分别通过轴一(131)和轴二(141)并列转动连接在外壳(3)内部上侧,所述轴一(131)和轴二(141)通过同步带(17)传动连接,所述电磁辊(15)通过轴三(151)转动连接在外壳(3)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轴二(141)通过传动带(16)与轴三(151)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10)和从动轴(12)均转动连接在外壳(3)内部右下侧,所述传动皮带(11)包裹于主动轴(10)和从动轴(12)外表面,所述轴三(151)与主动轴(10)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风机(7)设置在外壳(3)外表面右侧,所述挡板(9)设置在外壳(3)内部底端面,且位于主动轴(10)左侧,所述卸料板(8)设置在挡板(9)右端面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脚(5)对称设置于外壳(3)下端面,且支脚(5)下表面刻画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的输出端与外壳(3)的接触面开设有若干导风口,且若干个导风口等距开设于外壳(3)与风机(7)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一(131)、轴二(141)和轴三(151)三者规格相同,且所述轴一(131)、轴二(141)和轴三(151)的中心线连起来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8)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卸料板(8)的右上角与电磁辊(15)外表面距离为0.1cm-0.5cm之间。
CN202020325465.5U 2020-03-16 2020-03-16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Active CN212264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5465.5U CN212264132U (zh) 2020-03-16 2020-03-16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5465.5U CN212264132U (zh) 2020-03-16 2020-03-16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4132U true CN212264132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4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5465.5U Active CN212264132U (zh) 2020-03-16 2020-03-16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4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1907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正极材料
CN209974927U (zh) 一种电解铜箔的加工设备
CN104485478A (zh)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2264132U (zh)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CN108808053A (zh) 一种锌镍液流储能电池
CN203690403U (zh) 一种电池极片除尘装置
CN111389856A (zh) 可对电池芯与绝缘包覆层分离的新能源电池回收装置
CN202201205U (zh) 铅酸蓄电池极板用包板机送纸机构
CN219576657U (zh) 一种移动电源管理装置
CN205985236U (zh) 蓄电池全自动刷耳机
CN114243024A (zh) 一种石墨烯毛化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设备
CN110015150A (zh) 双电池组电动车电力供应系统
CN203733910U (zh) 复合式铅酸蓄电池修复器
CN207149608U (zh) 一种扣式环保电池用电池盖
Hoshino et al. Preparation of a nickel–metal hydride (Ni–MH)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solar vehicle
CN202084614U (zh) 一种新型金属燃料电池
CN20598521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
CN206480719U (zh) 极片包片机构
CN214416531U (zh) 一种低温动力电池研究用活性材料研磨装置
CN104475712B (zh) 铅酸蓄电池铸焊用助焊剂
CN201737125U (zh) 一种节能电动车
CN213184408U (zh) 一种电动玩具聚合物锂电池回收装置
CN211197935U (zh) 一种电池加工用供料设备
CN203721850U (zh) 一种极片运动式锌空电池装置
CN206250332U (zh) 房顶式伞状输送正负极片的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