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7689U - 一种双层辊道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辊道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7689U
CN212227689U CN202020406555.7U CN202020406555U CN212227689U CN 212227689 U CN212227689 U CN 212227689U CN 202020406555 U CN202020406555 U CN 202020406555U CN 212227689 U CN212227689 U CN 212227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layer
furnace
roller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65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李均
吕张忠
高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tao Intelligent Thermal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65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7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7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7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辊道炉。本实用新型上炉体以及下炉体均设有输送辊道以及加热元件,使得上下炉体可独立使用,也可同时使用,不仅提高生产产量,还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设备厂房高度上的利用率,同时上下炉体分别采用独立的进气口以及排气口,保证上下层独立控制,不仅生产产量翻倍,还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辊道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辊道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辊道窑炉多采用单通道单向运行,产品在辊道窑炉炉体内经过预热区、加热区、高温区、保温区和降温区,并在烧成孔道的两侧分布有加热管对窑内的产品进行加热,广泛应用于结构陶瓷、功能陶瓷、荧光粉,稀土材料,锂电池材料(钴酸锂),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等产品的烧结,普通辊道窑炉多为单层,生产产量较为固定。若想提高一倍生产量,不得不再次购买设备以及扩大设备的放置厂地,这样增加了相关成本的投入,不利于企业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炉体可独立使用,提高设备厂房高度上的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双层辊道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辊道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分为上炉体以及下炉体,所述上炉体设置在所述下炉体上,所述上炉体以及下炉体依次有加热段以及冷却段;
所述上炉体内设置有上层输送辊道,所述上层输送辊道的上方设有上部加热元件,所述上炉体上设置有上进气口以及上排气口;
所述下炉体内设置有下层输送辊道,所述下层输送辊道的下方设有下部加热元件,所述下炉体上设置有下进气口以及下排气口;
所述上层输送辊道与下层输送辊道上设有装载产品的匣钵。
优选的,所述炉体还包括有由金属支架、设于金属支架内部的保温框和设于金属支架底部的底座,所述下炉体以及上炉体设置在所述保温框内,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下炉体下方。
优选的,所述上层输送辊道与下层输送辊道结构相同,所述上层输送辊道包括驱动部件以及辊棒,所述辊棒两端两端设置在所述上炉体内,所述辊棒一端穿设过所述上炉体与所述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金属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辊棒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以及动力转向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链轮,所述动力转向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辊棒驱动连接,所述动力转向器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链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部加热元件与所述下部加热元件结构相同,所述上部加热元件包括两加热器,两加热器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输送辊道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棒以及加热丝,所述加热板设置在所述上炉体内,所述加热棒上设有螺旋凹槽,所述加热丝绕设在所述螺旋凹槽上。
优选的,所述上进气口以及上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炉体的两侧;所述下进气口以及下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下炉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下炉体上设有炉顶,所述炉顶为弧形结构,所述炉顶设置在所述上炉体与下炉体之间,所述炉顶顶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将下炉体内的热量输送至上炉体内。
优选的,所述的匣钵至少是一层叠放,每层排放四或六列。
优选的,所述上排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炉体的上部,其与所述上炉体的炉腔相通,所述上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炉体的下部,所述上进气口设置在上层加热元件下方。
优选的,所述下排气口设置在所述下炉体的上部,其与所述下炉体的炉腔相通,所述下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下炉体的下部,所述下进气口设置在下层加热元件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上炉体以及下炉体均设有输送辊道以及加热元件,使得上下炉体可独立使用,也可同时使用,不仅提高生产产量,还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设备厂房高度上的利用率,同时上下炉体分别采用独立的进气口以及排气口,保证上下层独立控制,不仅生产产量翻倍,还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辊道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口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炉体;11、保温层;12、底座;13、安装座;2、上炉体;21、加热棒;22、加热丝;23、匣钵;24、辊棒;25、驱动电机;26、减速机;27、动力转向器;3、下炉体;31、炉顶;32、下层加热元件;33、下层输送辊道;4、冷却段;5、下排气口;6、上排气口;7、下进气口;8、上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5所示,一种双层辊道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分为上炉体21以及下炉体31,所述上炉体21设置在所述下炉体31上,所述上炉体21以及下炉体31依次有加热段以及冷却段4;
所述上炉体21内设置有上层输送辊道,所述上层输送辊道的上方设有上部加热元件,所述上炉体21上设置有上进气口8以及上排气口6;
所述下炉体31内设置有下层输送辊道33,所述下层输送辊道33的下方设有下部加热元件,所述下炉体31上设置有下进气口7以及下排气口5;
所述上层输送辊道与下层输送辊道33上设有装载产品的匣钵23。
本实用新型上炉体21以及下炉体31均设有输送辊道以及加热元件,使得上下炉体31可独立使用,也可同时使用,不仅提高生产产量,还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设备厂房高度上的利用率,同时上下炉体31分别采用独立的进气口以及排气口,保证上下层独立控制,不仅生产产量翻倍,还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炉体1还包括有由金属支架、设于金属支架内部的保温框和设于金属支架底部的底座12,所述下炉体31以及上炉体21设置在所述保温框内,所述底座12设置在所述下炉体31下方。
所述上层输送辊道与下层输送辊道33结构相同,所述上层输送辊道包括驱动部件以及辊棒24,所述辊棒24两端两端设置在所述上炉体21内,所述辊棒24一端穿设过所述上炉体21与所述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金属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座13,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3上,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辊棒24转动。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25、减速机26以及动力转向器27,所述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26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机26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链轮,所述动力转向器27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辊棒24驱动连接,所述动力转向器27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链轮连接。
所述上部加热元件与所述下部加热元件结构相同,所述上部加热元件包括两加热器,两加热器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输送辊道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棒21以及加热丝22,所述加热板设置在所述上炉体21内,所述加热棒21上设有螺旋凹槽,所述加热丝22绕设在所述螺旋凹槽上。
上下炉体31内分别设置加热元件,可使得上下两层输送辊道上的匣钵23可独立进行有效均匀的加热,拥有更多的热处理材料能力,产能大大提高。同时加热丝22设置在螺旋凹槽内,螺旋凹槽形成反射面,可使得加热丝22产生的热量均匀发散出去,避免加热产品受热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所述上进气口8以及上排气口6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炉体21的两侧;所述下进气口7以及下排气口5分别设置在所述下炉体31的两侧。
所述下炉体31上设有炉顶31,所述炉顶31为弧形结构,所述炉顶31设置在所述上炉体21与下炉体31之间,所述炉顶31顶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将下炉体31内的热量输送至上炉体21内。
当上下炉体31在通电加热时,下炉体31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往上移动到上炉体21内,对上炉体21起到预热作用,节省热能的损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上炉体21总电量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的匣钵23至少是一层叠放,每层排放四或六列,有效增加生产产品数量,工作效率高。
所述上排气口6设置在所述上炉体21的上部,其与所述上炉体21的炉腔相通,所述上进气口8设置在所述上炉体21的下部,所述上进气口8设置在上层加热元件下方。
利用上排气口6与上进气口8上下的高度差以及匣钵23在中心部位的阻挡,可使得炉内达到湍流效应,有利于改善上炉体21工作状态,提高炉体1热能利用率。
所述下排气口5设置在所述下炉体31的上部,其与所述下炉体31的炉腔相通,所述下进气口7设置在所述下炉体31的下部,所述下进气口7设置在下层加热元件32下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分为上炉体以及下炉体,所述上炉体设置在所述下炉体上,所述上炉体以及下炉体依次有加热段以及冷却段;
所述上炉体内设置有上层输送辊道,所述上层输送辊道的上方设有上部加热元件,所述上炉体上设置有上进气口以及上排气口;
所述下炉体内设置有下层输送辊道,所述下层输送辊道的下方设有下部加热元件,所述下炉体上设置有下进气口以及下排气口;
所述上层输送辊道与下层输送辊道上设有装载产品的匣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还包括金属支架、设于金属支架内部的保温框和设于金属支架底部的底座,所述下炉体以及上炉体设置在所述保温框内,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下炉体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输送辊道与下层输送辊道结构相同,所述上层输送辊道包括驱动部件以及辊棒,所述辊棒两端两端设置在所述上炉体内,所述辊棒一端穿设过所述上炉体与所述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金属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辊棒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以及动力转向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链轮,所述动力转向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辊棒驱动连接,所述动力转向器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链轮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加热元件与所述下部加热元件结构相同,所述上部加热元件包括两加热器,两加热器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输送辊道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棒以及加热丝,所述加热棒设置在所述上炉体内,所述加热棒上设有螺旋凹槽,所述加热丝绕设在所述螺旋凹槽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气口以及上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炉体的两侧;所述下进气口以及下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下炉体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上设有炉顶,所述炉顶为弧形结构,所述炉顶设置在所述上炉体与下炉体之间,所述炉顶顶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将下炉体内的热量输送至上炉体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匣钵至少是一层叠放,每层排放四或六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炉体的上部,其与所述上炉体的炉腔相通,所述上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炉体的下部,所述上进气口设置在上层加热元件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气口设置在所述下炉体的上部,其与所述下炉体的炉腔相通,所述下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下炉体的下部,所述下进气口设置在下层加热元件下方。
CN202020406555.7U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双层辊道炉 Active CN212227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6555.7U CN212227689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双层辊道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6555.7U CN212227689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双层辊道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7689U true CN212227689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3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6555.7U Active CN212227689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双层辊道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76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5906A (zh) * 2021-01-22 2021-05-14 无锡琨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o-ald原子层沉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5906A (zh) * 2021-01-22 2021-05-14 无锡琨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o-ald原子层沉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1347A (zh) 一种双层辊道炉
CN205262173U (zh) 双层烧结窑炉
CN212227689U (zh) 一种双层辊道炉
CN202337808U (zh) 一种自动化热处理设备
CN2913998Y (zh) 叠层式外热预氧化炉
CN107904347A (zh) 一种煤基直接还原竖炉及其还原方法
CN101457305B (zh) 双燃双热蓄热式炉罐一体化还原炉系统
CN213020932U (zh) 一种高效多层多列气氛保护辊道窑
CN209960963U (zh) 热处理窑炉
CN204495061U (zh) 高温固体电热储能炉
CN207016494U (zh) 一种电气可控的高效多晶硅还原炉
CN201476536U (zh) 一种烧结炉
CN103331446B (zh) 一种磁芯用低温热风循环热处理炉及其使用方法
CN2410303Y (zh) 多炉腔连续退火炉
CN206648480U (zh) 一种锂电池气氛炉节能循环系统
CN206094076U (zh) 蓄热式烧嘴结构
CN106115683B (zh) 一种立式内串石墨化炉
CN101713032A (zh) 多层节能还原炉制备金属镁的方法
CN213873868U (zh) 一种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6146176U (zh) 连续式高温网带炉
CN204854328U (zh) 一种双层窑炉
CN2237508Y (zh) 连续立式烧结炉
CN207922844U (zh) 一种连续式竖向陶瓷烧成加热装置
CN2063618U (zh) 新型的箱式电阻炉
CN2252501Y (zh) 热风循环式饼干烘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500 No. 18, Fuli Road, Xinzhuang Town,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Botao Intelligent Therm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 Jialing village, Xinzhuang Town,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