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7603U -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7603U
CN212227603U CN202020408040.0U CN202020408040U CN212227603U CN 212227603 U CN212227603 U CN 212227603U CN 202020408040 U CN202020408040 U CN 202020408040U CN 212227603 U CN212227603 U CN 212227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box
rod
dry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80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昌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Z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080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7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7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7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且右侧的L形板长度大于左侧的L形板长度,底板上方设有进料斗,且进料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第一进料管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L形板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进料管底端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板,通过第一进料管、三角形连接块、工形滑动杆、活动板、第一滑环、第二进料管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相互配合,可以保证废渣原料均匀有序的进入烘干箱内,避免进料过多造成堵塞,弹簧的设置则为活动板的张合运动进行缓冲保护,从而可以达到进料均匀有序和处理效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渣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出现季节性或终年性黑臭现象,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在黑臭水体中存在着大量废渣,而这些废渣处理也是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有技术的废渣处理装置进料不可控,不能实现均匀有序的进料,容易发生进料过多造成堵塞,从而对后续的废渣处理造成影响,导致处理效率变低,同时也会装置造成损耗,使用效果变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进料不均匀有序和处理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所述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具有进料均匀有序和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且右侧的L形板长度大于左侧的L形板长度,所述底板上方设有进料斗,且进料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L形板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进料管底端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板,且两个第一导料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管,两个所述第二进料管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板,且两个横板相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L形板内腔侧壁固定连接,并且右侧的横板长度大于左侧的横板长度,两个所述第二进料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直板,两个所述第二进料管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料板,所述直板下方设有烘干箱,且烘干箱顶部与两个第二导料板底部固定连接,并且第二导料板底部与烘干箱内部相连通,所述烘干箱内腔侧壁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为左右设置,所述烘干箱内设有搅拌轴,且搅拌轴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所述烘干箱左侧侧壁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内靠近底部处设有过滤板,所述烘干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顶端与烘干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下方设有集水箱。
优选的,位于右侧的所述横板底部安装有热风机,且热风机底部出气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烘干箱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出气管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出气管左端穿过通孔并与烘干箱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右侧固定连接有斜管,并且斜管远离烘干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下方设有压实箱,且导料管底端与压实箱顶部固定连接,并且导料管底端与压实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实箱内设有压板,且压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压实箱内腔顶部和内腔底部不接触,所述压实箱内腔顶部安装有气缸,且气缸右侧出气口处套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筒,且导气管的底端与圆筒内部相连通,所述圆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左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圆筒内腔侧壁开设有与顶杆相匹配的通孔,且顶杆左端穿过通孔与压板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管内靠近底端处设有三角形连接块,且三角形连接块底部固定连接有工形滑动杆,所述工形滑动杆底部与直板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直杆,所述工形滑动杆上套设有两个第一滑环,且两个第一滑环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滑环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件,且两个第一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且两个转轴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并且两个活动板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进料管顶端相接触,所述直杆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活动板靠近直杆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连接件,且两个第二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三轴承,两个所述第三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且两个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板靠近直杆的一侧分别与直板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压实箱顶部安装有竖板,且竖板前壁安装有第四轴承,并且第四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竖板前侧设有凸轮,且凸轮后壁与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压实箱顶部安装有L形杆,且L形杆内腔顶部靠近右侧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并且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凸轮左侧设有滚轮,且滚轮右侧与凸轮左侧相接触,所述滚轮左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L形杆内腔顶部安装有两个第三连接件,且两个第三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五轴承,并且两个第五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推杆顶部安装有两个第四连接件,且两个第四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六轴承,并且两个第六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第五轴承上的转轴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且两个连杆底端分别与两个第六轴承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上套设有第二滑环,且位于右侧的连杆上套设有第三滑环,并且第二滑环底部与第三滑环右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绳,所述导料管右侧侧壁上开设有放料口,且放料口内腔安装有第七轴承,并且第七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放料口内设有挡料板,且挡料板与第七轴承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挡料板右侧侧壁安装有第五连接件,且第五连接件前壁安装有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推杆左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位于左侧的所述L形板内腔侧壁与压实箱左侧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集水箱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竖杆,且两个第一竖杆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连接板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
优选的,所述压实箱下方设有出料箱,且出料箱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压实箱底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与出料箱顶部开口相匹配的通槽,且通槽的左侧与压实箱的左侧外相连通,所述通槽内设有出料板,且出料板左侧穿过通槽,并延伸到压实箱左侧外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左端与位于左侧的L形板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箱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且两个第二竖杆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进料管、三角形连接块、工形滑动杆、活动板、第一滑环、第二进料管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相互配合,可以保证废渣原料均匀有序的进入烘干箱内,避免进料过多造成堵塞,弹簧的设置则为活动板的张合运动进行缓冲保护;
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驱动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和热风机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废渣中的水分进行烘干过滤,便于后续的压实处理,而出水管和过滤板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水收集到集水箱内,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设置则可以实现集水箱的出料;
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凸轮、导料管、滚轮、推杆和挡料板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烘干后的废渣均匀有序的送入到压实箱内,从而保证压实箱进行高效有序的压实处理,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
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滑环、弹力绳、L形杆、连杆和第三滑环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在挡料板的运动过程中进行缓冲保护,而通过气缸、导气管、圆筒、活塞、顶杆和压板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烘干后的废渣的压实处理;
5、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出料板和通槽的相互配合,可以将压实好后的废渣收集到出料箱内,而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设置,可以实现带动出料箱内的废渣进行出料,从而可以达到进料均匀有序和处理效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始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中标号:1、底板;2、L形板;3、第一进料管;4、三角形连接块;5、工形滑动杆;6、活动板;7、第一电动伸缩杆;8、弹簧;9、直板;10、烘干箱;11、第一驱动电机;12、搅拌轴;13、第二进料管;14、过滤板;15、热风机;16、出水管;17、集水箱;18、导料管;19、压实箱;20、压板;21、气缸;22、圆筒;23、出料箱;24、出料板;25、第二电动伸缩杆;26、L形杆;27、第二驱动电机;28、凸轮;29、滚轮;30、推杆;31、弹力绳;32、挡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2,且右侧的L形板2长度大于左侧的L形板2长度,底板1上方设有进料斗,且进料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3,第一进料管3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L形板2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进料管3底端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板,且两个第一导料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管13,两个第二进料管13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板,且两个横板相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L形板2内腔侧壁固定连接,并且右侧的横板长度大于左侧的横板长度,两个第二进料管13之间固定连接有直板9,两个第二进料管13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料板,第一进料管3内靠近底端处设有三角形连接块4,且三角形连接块4底部固定连接有工形滑动杆5,工形滑动杆5底部与直板9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直杆,工形滑动杆5上套设有两个第一滑环,且两个第一滑环为左右设置,两个第一滑环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件,且两个第一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且两个转轴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并且两个活动板6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进料管13顶端相接触,直杆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两个活动板6靠近直杆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连接件,且两个第二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三轴承,两个第三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且两个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7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板6靠近直杆的一侧分别与直板9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通过第一进料管3、三角形连接块4、工形滑动杆5、活动板6、第一滑环、第二进料管13和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相互配合,可以保证废渣原料均匀有序的进入烘干箱10内,避免进料过多造成堵塞,弹簧8的设置则为活动板6的张合运动进行缓冲保护,直板9下方设有烘干箱10,且烘干箱10顶部与两个第二导料板底部固定连接,并且第二导料板底部与烘干箱10内部相连通,烘干箱10内腔侧壁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为左右设置,烘干箱10内设有搅拌轴12,且搅拌轴12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搅拌轴12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烘干箱10左侧侧壁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1,且第一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与搅拌轴12左端固定连接,烘干箱10内靠近底部处设有过滤板14,烘干箱10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6,且出水管16顶端与烘干箱10内部相连通,出水管16下方设有集水箱17,位于左侧的L形板2内腔侧壁与压实箱19左侧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集水箱17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竖杆,且两个第一竖杆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连接板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位于右侧的横板底部安装有热风机15,且热风机15底部出气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气管,烘干箱10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出气管相匹配的通孔,出气管左端穿过通孔并与烘干箱10内部相连通,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1、搅拌轴12、搅拌叶片和热风机15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废渣中的水分进行烘干过滤,便于后续的压实处理,而出水管16和过滤板14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水收集到集水箱17内,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设置则可以实现集水箱17的出料;
烘干箱10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右侧固定连接有斜管,并且斜管远离烘干箱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料管18,导料管18下方设有压实箱19,且导料管18底端与压实箱19顶部固定连接,并且导料管18底端与压实箱19内部相连通,压实箱19内设有压板20,且压板20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压实箱19内腔顶部和内腔底部不接触,压实箱19内腔顶部安装有气缸21,且气缸21右侧出气口处套接有导气管,导气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筒22,且导气管的底端与圆筒22内部相连通,圆筒2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左侧固定连接有顶杆,圆筒22内腔侧壁开设有与顶杆相匹配的通孔,且顶杆左端穿过通孔与压板20右侧固定连接,通过气缸21、导气管、圆筒22、活塞、顶杆和压板20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烘干后的废渣的压实处理,压实箱19顶部安装有竖板,且竖板前壁安装有第四轴承,并且第四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竖板前侧设有凸轮28,且凸轮28后壁与转轴前端固定连接,压实箱19顶部安装有L形杆26,且L形杆26内腔顶部靠近右侧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7,并且第二驱动电机27输出轴与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凸轮28左侧设有滚轮29,且滚轮29右侧与凸轮28左侧相接触,滚轮29左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30,L形杆26内腔顶部安装有两个第三连接件,且两个第三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五轴承,并且两个第五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推杆30顶部安装有两个第四连接件,且两个第四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六轴承,并且两个第六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第五轴承上的转轴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且两个连杆底端分别与两个第六轴承上的转轴固定连接,L形杆26上套设有第二滑环,且位于右侧的连杆上套设有第三滑环,并且第二滑环底部与第三滑环右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绳31,通过第二滑环、弹力绳31、L形杆26、连杆和第三滑环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在挡料板32的运动过程中进行缓冲保护,导料管18右侧侧壁上开设有放料口,且放料口内腔安装有第七轴承,并且第七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放料口内设有挡料板32,且挡料板32与第七轴承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挡料板32右侧侧壁安装有第五连接件,且第五连接件前壁安装有第八转轴,第八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推杆30左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7、凸轮28、导料管18、滚轮29、推杆30和挡料板32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烘干后的废渣均匀有序的送入到压实箱19内,从而保证压实箱19进行高效有序的压实处理,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压实箱19下方设有出料箱23,且出料箱23顶部为开口设置,压实箱19底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与出料箱23顶部开口相匹配的通槽,且通槽的左侧与压实箱19的左侧外相连通,通槽内设有出料板24,且出料板24左侧穿过通槽,并延伸到压实箱19左侧外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5,第二电动伸缩杆25左端与位于左侧的L形板2内腔侧壁固定连接,出料箱23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且两个第二竖杆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底板1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5、出料板24和通槽的相互配合,可以将压实好后的废渣收集到出料箱23内,而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设置,可以实现带动出料箱23内的废渣进行出料,从而可以达到进料均匀有序和处理效率高的效果。
工作原理:在本技术方案中,首先将废渣原料经过进料斗送入到第一进料管3内,与此同时,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7,第一电动伸缩杆7带动两个活动板6通过两个第一滑环的滑动辅助进行张合运动,从而保证废渣原料均匀有序的经过第二进料管13进入到烘干箱10内,便于后续的烘干处理,而弹簧8的拉伸效果则为活动板6的张合运动进行缓冲保护,在废渣原料进入烘干箱10内的同时,启动热风机15和第一驱动电机11,热风机15通过出气管向烘干箱10内喷射热气,而第一驱动电机11带动搅拌轴12和搅拌叶片转动,使废渣原料进行分散,加快废渣原料的烘干,提高烘干效率,而废渣原料内的水经过过滤板14和出水管16流入到集水箱17内,而烘干后的废渣原料经过出料口和斜管进入到导料管18内,与此同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27,第二驱动电机27带动凸轮28转动,凸轮28通过转动过程中两端与滚轮29右侧侧壁的接触带动推杆30进行往复运动,从而推动挡料板32在导料管18内进行往复翻转,实现将烘干后的废渣均匀有序的送入到压实箱19内,从而保证压实箱19进行高效有序的压实处理,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而第二滑环和第三滑环的滑动以及弹力绳31的弹性拉伸效果则为挡料板32的翻转运动进行缓冲保护,在烘干后的废料进入到压实箱19内的同时,启动气缸21,气缸21通过导气管向圆筒22内注气,从而通过活塞和顶杆带动压板20进行向左运动,从而实现烘干后的废渣原料的压实处理,压实结束后,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5,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5带动出料板24向左运动,从而实现将压实好的废渣原料输送到出料箱23内,而拉动出料箱23和集水箱17向前侧运动,使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分别在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内向前侧滑动,可以实现出料箱23和集水箱17的出料,从而可以达到进料均匀有序和处理效率高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2),且右侧的L形板(2)长度大于左侧的L形板(2)长度,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进料斗,且进料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3),所述第一进料管(3)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L形板(2)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进料管(3)底端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板,且两个第一导料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管(13),两个所述第二进料管(13)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板,且两个横板相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L形板(2)内腔侧壁固定连接,并且右侧的横板长度大于左侧的横板长度,两个所述第二进料管(13)之间固定连接有直板(9),两个所述第二进料管(13)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料板,所述直板(9)下方设有烘干箱(10),且烘干箱(10)顶部与两个第二导料板底部固定连接,并且第二导料板底部与烘干箱(10)内部相连通,所述烘干箱(10)内腔侧壁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为左右设置,所述烘干箱(10)内设有搅拌轴(12),且搅拌轴(12)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12)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所述烘干箱(10)左侧侧壁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1),且第一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与搅拌轴(12)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10)内靠近底部处设有过滤板(14),所述烘干箱(10)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6),且出水管(16)顶端与烘干箱(10)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16)下方设有集水箱(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的所述横板底部安装有热风机(15),且热风机(15)底部出气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烘干箱(10)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出气管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出气管左端穿过通孔并与烘干箱(10)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0)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右侧固定连接有斜管,并且斜管远离烘干箱(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料管(18),所述导料管(18)下方设有压实箱(19),且导料管(18)底端与压实箱(19)顶部固定连接,并且导料管(18)底端与压实箱(19)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实箱(19)内设有压板(20),且压板(20)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压实箱(19)内腔顶部和内腔底部不接触,所述压实箱(19)内腔顶部安装有气缸(21),且气缸(21)右侧出气口处套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筒(22),且导气管的底端与圆筒(22)内部相连通,所述圆筒(2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左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圆筒(22)内腔侧壁开设有与顶杆相匹配的通孔,且顶杆左端穿过通孔与压板(20)右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管(3)内靠近底端处设有三角形连接块(4),且三角形连接块(4)底部固定连接有工形滑动杆(5),所述工形滑动杆(5)底部与直板(9)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直杆,所述工形滑动杆(5)上套设有两个第一滑环,且两个第一滑环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滑环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件,且两个第一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且两个转轴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并且两个活动板(6)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进料管(13)顶端相接触,所述直杆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两个所述活动板(6)靠近直杆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连接件,且两个第二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三轴承,两个所述第三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且两个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7)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板(6)靠近直杆的一侧分别与直板(9)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箱(19)顶部安装有竖板,且竖板前壁安装有第四轴承,并且第四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竖板前侧设有凸轮(28),且凸轮(28)后壁与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压实箱(19)顶部安装有L形杆(26),且L形杆(26)内腔顶部靠近右侧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7),并且第二驱动电机(27)输出轴与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凸轮(28)左侧设有滚轮(29),且滚轮(29)右侧与凸轮(28)左侧相接触,所述滚轮(29)左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30),所述L形杆(26)内腔顶部安装有两个第三连接件,且两个第三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五轴承,并且两个第五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推杆(30)顶部安装有两个第四连接件,且两个第四连接件前壁均安装有第六轴承,并且两个第六轴承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第五轴承上的转轴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且两个连杆底端分别与两个第六轴承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26)上套设有第二滑环,且位于右侧的连杆上套设有第三滑环,并且第二滑环底部与第三滑环右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绳(31),所述导料管(18)右侧侧壁上开设有放料口,且放料口内腔安装有第七轴承,并且第七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放料口内设有挡料板(32),且挡料板(32)与第七轴承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挡料板(32)右侧侧壁安装有第五连接件,且第五连接件前壁安装有第八转轴,第八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推杆(30)左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所述L形板(2)内腔侧壁与压实箱(19)左侧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集水箱(17)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竖杆,且两个第一竖杆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连接板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箱(19)下方设有出料箱(23),且出料箱(23)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压实箱(19)底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与出料箱(23)顶部开口相匹配的通槽,且通槽的左侧与压实箱(19)的左侧外相连通,所述通槽内设有出料板(24),且出料板(24)左侧穿过通槽,并延伸到压实箱(19)左侧外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5),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5)左端与位于左侧的L形板(2)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箱(23)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且两个第二竖杆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底板(1)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
CN202020408040.0U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227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8040.0U CN212227603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8040.0U CN212227603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7603U true CN212227603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4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8040.0U Active CN212227603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76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3471A (zh) * 2021-07-27 2021-10-01 孙国峰 一种道路用防飞溅式手持冲击夯
CN114317029A (zh) * 2021-12-29 2022-04-12 王长城 一种废矿物油回收利用系统
CN115846622A (zh) * 2022-11-17 2023-03-28 李康宁 一种压铸机定量下料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3471A (zh) * 2021-07-27 2021-10-01 孙国峰 一种道路用防飞溅式手持冲击夯
CN114317029A (zh) * 2021-12-29 2022-04-12 王长城 一种废矿物油回收利用系统
CN115846622A (zh) * 2022-11-17 2023-03-28 李康宁 一种压铸机定量下料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27603U (zh) 一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用废渣处理装置
CN212215766U (zh) 一种用于纺织布料的回收粉碎设备
CN109328674B (zh) 一种秸秆湿料打碎压粒装置
CN215113793U (zh) 一种翻板式茶叶烘干机
CN109989135B (zh) 一种纺织品生产用清棉装置
CN207062458U (zh) 梳棉机盖板清洁装置
CN214974350U (zh) 一种烘干型五倍子粉碎设备
CN215508311U (zh) 一种农药生产用废渣回收装置
CN201386163Y (zh) 一种纤维开花机
CN215337456U (zh) 一种用于白炭黑生产的干燥装置
CN215655517U (zh) 一种固体废物破碎装置
CN209956834U (zh) 一种家具分拣存储系统
CN114988663A (zh) 一种基于多级热利用的污泥低温干化系统
CN209794860U (zh) 一种新型扑克牌生产印刷设备
CN208558018U (zh) 一种塑料再利用的处理设备
CN218873208U (zh) 一种预处理油污的垃圾粉碎装置
CN216705430U (zh) 一种固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装置
CN213409611U (zh) 一种金刚石粉末加工用高效清洗装置
CN213593279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环保型粉尘回收装置
CN212348059U (zh) 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化工粉尘用处理装置
CN218640124U (zh) 一种塑料容器生产用环保除尘设备
CN220072363U (zh) 一种干式无尘加工装置
CN220408035U (zh) 一种碎屑回收箱
CN220883519U (zh) 一种生物质压块机疏孔装置
CN220737716U (zh) 一种矿业加工工程用高效多级高精度磨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5

Address after: 100000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0 Huixin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ang Zhen

Address before: 530300 no.4-1, Hualong village, Hualong village, Liujing Town, Heng County,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Liao Cha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