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5464U - 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5464U
CN212225464U CN202021059715.1U CN202021059715U CN212225464U CN 212225464 U CN212225464 U CN 212225464U CN 202021059715 U CN202021059715 U CN 202021059715U CN 212225464 U CN212225464 U CN 212225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pawl
rack
ratchet wheel
deceleration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97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磊
李延杰
林政康
鲁浩
吴昊
谢浩
喻宇福
张道林
张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0597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5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5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5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包括翘板驱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双面齿条及双面齿条两侧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双面齿条的上端与减速带连接,翘板驱动机构端部与靠近双面齿条上端的位置连接;第一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棘轮定向机构的第一棘爪连接,双面齿条向下运动时,第一棘轮相对于第一棘爪顺时针转动,第二棘轮与第二棘爪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二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二棘轮定向机构的第二棘爪连接,双面齿条向上运动时,第一棘轮与第一棘爪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二棘轮相对于第二棘爪顺时针转动;发电机,第一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出端和第二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两个输入端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减速带作为路面上必不可少的装置,在路口、停车场等区域被广泛使用,且随着汽车的普及,车辆运行中的损耗能源日趋增加。若将车辆在道路上运行的剩余能量转换为电能,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
当汽车通过减速带时,会对其产生一个较大的压力,当把该压力做的功收集起来并且转化为电能时,能够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若在需要安装减速带的路面上同时安装发电装置,对车辆减速的同时利用车辆的压力发电,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考虑到公路减速带装置安装位置的特殊性,所设计装置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且考虑到如要大规模推广使用,所设计装置应制作简便,成本较低,安装方便。综上考虑,目前类似的减速带发电装置如武汉大学刘洋等人所申请的“机械储能式公路就减速带发电装置”(公布号[CN109098940 A])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其装置包括弹簧复位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棘轮机构、齿轮机构、涡状弹簧及离合器等部件,过于复杂;(2)由于棘轮与齿轮机构中设有离合器、储能器中设有涡状弹簧,装置安装难度大且不易维修;(3)装置中的离合器与涡状弹簧等部件容易损坏且不易维修;(4)装置仅能实现连杆的单次受压发电,虽设有弹簧储能器,但是不能做到连续发电。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廉,维护性好,安装方便,储能容量、发电量大的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包括
安装基体;
翘板驱动机构,翘板驱动机构铰接在所述安装基体上;
两个发电单元,两个发电单元分别连接在所述翘板驱动机构的两端;
所述发电单元包括: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齿条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条的上端与减速带连接,所述翘板驱动机构端部与靠近所述齿条上端的位置连接;
棘轮定向机构,棘轮定向机构的棘轮与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链轮加速机构,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棘轮定向机构的棘爪连接,所述齿条向下运动时,棘轮相对于棘爪顺时针转动;所述齿条向上运动时棘轮与棘爪同步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链轮加速机构运转;
发电机,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出端和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基体包括连接基板和连接在所述连接基板两端的基壳,翘板驱动机构的中部铰接在连接基板上,所述发电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壳内。
其中,所述翘板驱动机构包括翘杆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翘杆两端的U型固定件;所述U型固定件的铅垂面上设有固定件销槽,以与所述齿条活动连接;多个翘杆依次平行设置,减速带与多个翘杆垂直设置,且连接在多个翘杆的端部。
其中,所述齿条顶端具有凸台,凸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凸台与减速带连接;还包括支撑架,所述齿条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底部具有呈倒Y型的支撑部。
其中,所述棘轮定向机构还包括棘轮盘,所述棘轮与所述棘轮盘同轴设置,棘爪固定在所述棘轮盘上,所述棘轮盘与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其中,棘轮盘上设有棘爪销和弹片架,弹片架上设置弹片槽,用于安装弹片;所述棘爪通过棘爪销可旋转地设置在棘轮盘上,棘爪通过弹片与棘轮接触;所述棘爪销、棘爪、弹片架及弹片组成棘爪组件,多个棘爪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棘轮盘上。
其中,所述链轮加速机构包括与所述棘轮盘同轴心固定连接的第一链轮、链条以及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连接的第二链轮。
其中,,所述第一链轮为大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为小链轮;所述小链轮与发电机的一个输入轴同轴连接。
其中,所述齿条为双齿面齿条,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双齿面齿条的两侧面分别啮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一个所述棘轮定向机构和一个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组成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两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双齿面齿条的两侧边,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与第一齿轮连接,另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与第二齿轮连接。
其中,发电机的一个输入轴与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的小链轮连接,发电机的另一个输入轴与另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的小链轮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两个发电单元分别连接在所述翘板驱动机构的两端,两个发电单元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中齿条上端与减速带连接,在车辆经过减速带时,通过翘板驱动机构先后驱动两个发电单元,可不间断地带动发电机发电。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主要由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棘轮定向机构,链轮加速机构及翘板驱动机构组成,结构简单明了的同时实现了储能发电,且便于安装与维护;相较于现有装置复位时不能发电,本装置采用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为双面齿条加圆柱齿轮,即齿条的竖直运动会与两个圆柱齿轮啮合,使得两个圆柱齿轮转向相反,这样无论减速带向下运动还是复位,其竖直方向的运动都能转化为旋转。且本装置采用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承载力高,便于润滑、磨损轻且寿命长,免去了频繁更换零部件的麻烦;当减速带向下运动时,两个转向相反的棘轮中有一个不能带动同轴的棘轮盘旋转,另一个棘轮可通过在棘轮盘上的棘爪带动链轮旋转,减速带通过翘杆复位后则运动相反,从而实现能源的高转化率,得到更大的发电量;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级变速机构,包括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和链轮加速机构,尽可能实现了高传动比与高能量转化率,使本装置相较于其他现有装置的发电量有显著提高,改善了发电机的电压波形,保证了平稳发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除基壳与减速带的单个发电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单个发电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单个次级发电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次级发电单元中的棘轮定向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翘板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棘轮盘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链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双面齿条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中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01、第一减速带;02、第二减速带;001、第一发电组;002、第二发电组;003、第三发电组、011、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2、第二次级发电单元;100、双面齿条;1001、凸台;1002、凸台通孔;1003、轮齿区;1004、导槽;1005、齿条销孔;101、支撑架;1011、导轴;1012、缺口;1013、支撑部;102、第一齿轮;200、第一棘轮;201、第一棘爪;202、第一弹片;300、第一棘轮盘;301、第一棘爪销;302、第一弹片架;303、第一弹片槽;304、棘轮盘销轴孔;305、轴承孔;400、转轴;401、平键;402、轴承;500、第一链轮;5001、第一链轮销轴孔;5002、板孔;5003、转轴孔;501、链条;502、第二链轮;503、发动机轴;5031、花键槽;504、发电机;600、翘杆;601、矩形杆;602、U型固定件;603、过渡圆角;604、固定件销槽;605、翘杆销孔;700、翘杆座;701、矩形座;702、矩形座通孔;703、三角形凸块;704、翘杆槽;705、翘杆座销孔;800、销轴;801、开口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0所示,当双面齿条100向下运动时,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中第一齿轮102转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次级发电单元012中第二齿轮转动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包括:
安装基体;
翘板驱动机构,翘板驱动机构铰接在所述安装基体上;
两个发电单元,两个发电单元分别连接在所述翘板驱动机构的两端;
所述发电单元包括: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齿条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条的上端与减速带连接,所述翘板驱动机构端部与靠近所述齿条上端的位置连接;
棘轮定向机构,棘轮定向机构的棘轮与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链轮加速机构,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棘轮定向机构的棘爪连接,所述齿条向下运动时,棘轮相对于棘爪顺时针转动;所述齿条向上运动时棘轮与棘爪同步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链轮加速机构运转;
发电机504,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出端和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包括:翘板驱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双面齿条100及双面齿条两侧的第一齿轮102和第二齿轮,所述双面齿条的上端与减速带连接,所述翘板驱动机构端部与靠近所述双面齿条100上端的位置连接;第一棘轮定向机构,第一棘轮定向机构的第一棘轮200与所述第一齿轮102同轴连接;第二棘轮定向机构,第二棘轮定向机构的第二棘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第一链轮加速机构,所述第一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棘轮定向机构的第一棘爪201连接,所述双面齿条向下运动时,第一棘轮200相对于第一棘爪201顺时针转动,第二棘轮与第二棘爪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二链轮加速机构,所述第二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棘轮定向机构的第二棘爪连接,所述双面齿条向上运动时,第一棘轮200与第一棘爪201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二棘轮相对于第二棘爪顺时针转动;发电机504,所述第一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出端与发电机504的两个输入端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02与第二齿轮均为圆柱齿轮。如图1所示,减速带包括第一减速带01与第二减速带02,加速带下方连接有第一发电组001、第二发电组002以及第三发电组003,双面齿条100的上端与减速带连接,翘板驱动机构端部与靠近双面齿条100上端的位置连接,翘板驱动机构可用于在汽车通过减速带时将各个发电组的位置复原。第一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棘轮定向机构的第一棘爪201连接,第二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棘轮定向机构的第二棘爪连接,发电机504两端都连接有链轮加速机构,当双面齿轮100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时,由于第一齿轮102与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不同,链轮加速机构与棘轮定向机构的运动方向不会相互干扰,且发电机504的转动方向不变,两个棘轮的转向虽相反,但转化为了发电机轴的单方向转动,改善了发电机的电压波形,保证了发电机平稳发电。其中,每个发电组包括两个发电单元,,发电单元包括两个次级发电单元,如图4所示,次级发电单元包括次级发电传动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棘轮定向机构还包括第一棘轮盘300,所述第一棘轮200与所述第一棘轮盘300同轴设置,第一棘爪201固定在所述第一棘轮盘300上,所述第一棘轮盘300与所述第一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棘轮定向机构还包括第二棘轮盘,所述第二棘轮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同轴设置,第二棘爪固定在所述第二棘轮盘上,所述第二棘轮盘与所述第二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棘轮盘上设有第一棘爪销301和第一弹片架302,第一弹片架302上设置第一弹片槽303,用于安装第一弹片202;所述第一棘爪201通过第一棘爪销301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棘轮盘上300,第一棘爪201通过第一弹片202与第一棘轮200接触;所述第一棘爪销301、第一棘爪201、第一弹片架302及第一弹片202组成第一棘爪组件,多个第一棘爪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在第一棘轮盘300上;第二棘轮盘上设有第二棘爪销和第二弹片架,第二弹片架上设置第二弹片槽,用于安装第二弹片;所述第二棘爪通过第二棘爪销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二棘轮盘上,第二棘爪通过第二弹片与第二棘轮接触;所述第二棘爪销、第二棘爪、第二弹片架及第二弹片组成第二棘爪组件,多个第二棘爪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在第一棘轮盘上。弹片架与棘爪销数量为多个,可以为4个、5个等,在一些实施例中,4个弹片架上的弹片槽安装弹片,4个棘爪销靠近弹片架且靠近圆心设置,4个棘爪组件呈90°均匀设置在棘轮盘上,弹片架与中心线呈45°夹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面齿条100顶端具有凸台1001,凸台上开设有凸台通孔1002,所述凸台1001与减速带连接;还包括支撑架101,所述双面齿条100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底部具有呈倒Y型的支撑部1013。凸台通孔1002与减速带固定连接,双面齿条100包括轮齿区1003以及与轮齿区1003一体成型的固定区,轮齿区1003与齿轮102齿轮啮合,固定区包括凸台1001以及连接凸台1001以及轮齿区1003的过渡区,过渡区加工有齿条销孔1005,翘板驱动机构通过齿条销孔1005与双面齿条100固定连接。支撑架101底部的倒Y型支撑部1013位于发电机504的上部,支撑架101通过支脚与基壳固连,并为其下方的电机504隔绝有害工作介质(雨水,尘埃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链轮加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棘轮盘300同轴心固定连接的第一链轮500、链条501以及通过所述链条501与所述第一链轮500连接的第二链轮502;所述第二链轮加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同轴心固定连接的第一链轮500、链条501以及通过所述链条501与所述第一链轮500连接的第二链轮502。棘轮盘上设有棘轮盘销轴孔304,第一链轮500上与棘轮盘销轴孔304相对应位置设有同直径的第一链轮销轴孔5001,棘轮盘销轴孔304与第一链轮销轴孔5001相互配合通过销轴800与开口销801将棘轮盘固定在第一链轮500上,四个棘轮盘销轴孔304与四个第一链轮销轴孔5001呈90°均匀分布,第一链轮500上还设有四个板孔5002,四个板孔5002与四个第一链轮销轴孔5001交错分布。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棘轮盘与第一链轮500可以整个为一体结构。发电机504两端的输入端连接有发电机轴503,发电机轴503的外圆周设有花键槽5031,第二链轮502的中心设有矩形花键,矩形花键与花键槽5031配合固定将链轮500的转矩传递至发电机轴503,最终在发电机504内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棘轮盘300、所述第二棘轮盘分别和所述第一链轮500穿设在同一个转轴400上;所述第一棘轮盘300、所述第二棘轮盘中心设有轴承孔,所述转轴400通过设置在所述轴承孔内的轴承402与所述第一棘轮盘300、所述第二棘轮盘连接。齿轮通过转轴400上的平键401固定在转轴400上,棘轮也通过平键固定在转轴400上,棘轮与齿轮间隔设置,轴承402可以确保转轴400与棘轮盘的转动方向相反时不产生干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链轮500中心设有转轴孔5003,所述转轴400上远离所述双面齿条100的一端穿设在所述转轴孔5003内,所述转轴孔5003的直径小于所述轴承孔305的直径。从转轴孔5003内穿设出来的转轴400的端部将发电装置固定在基壳上,转轴孔5003的直径小于轴承孔305的直径可防止轴承402脱离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101包括与支撑部连接的导向筒架,所述双面齿条穿设在所述导向筒架内,所述双面齿条上设有导槽1004,所述导向筒架内与所述导槽1004相对应位置设有导轴1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筒架与所述齿轮面相对应位置设有缺口1012,用于所述双面齿条与第一齿轮102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链轮500为大链轮、所述第二链轮502为小链轮。支撑架101与双面齿条100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发电装置的工作,所述第一链轮500为大链轮、所述第二链轮502为小链轮可充分利用汽车经过时的动能,将动能最大化转成电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翘板驱动机构包括翘杆600,所述翘杆为矩形杆601,所述翘杆两端是U型固定件602;U型固定件602的铅垂面上设有固定件销槽604,以与所述双面齿条100活动连接。U型固定件602与矩形杆601之间通过过渡圆角603过渡,整体呈Y型。矩形杆601中心在铅垂面上设有翘杆销孔605,翘杆座700在于翘杆销孔605相对于的铅垂面上设有翘杆座销孔705,翘杆销孔605与翘杆座销孔705插入销轴固定连接,翘杆座700包括矩形座701以及位于矩形座701上方的三角形凸块703,两三角形凸块703之间形成翘杆槽704以容纳矩形杆601,矩形座701上开设有四矩形座通孔702,通过矩形座通孔702将翘板驱动机构固定在基壳上。
双面齿条100向下运动时,发电单元的第一齿轮102、第二齿轮分别顺时针方向转动和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棘轮200与第二棘轮也通过转轴400分别顺时针方向转动和逆时针方向转动,但由于第一棘轮200与第二棘轮的安装方向相同,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中的第一棘轮200的转动不能通过第一棘爪201传递到第一棘轮盘300上,相当于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中的第一棘轮200空转。而第二次级发电单元012中的第二棘轮可以将转矩通过第二棘爪传递到第二次级发电单元012中的第二棘轮盘上,第二次级发电单元012中的第二棘轮盘带动第一链轮500、链条501、第二链轮502反转,第二次级发电单元012中的第二链轮502带动发电机轴503转动,促使发电机504发电。而此时发电机轴503会带动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中的第二链轮502反转,导致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的链条501、第一链轮500、第一棘轮盘300反转,由于第一棘轮盘300与转轴400是轴承402传动,所以即使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中的第一棘轮盘300与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中的第一棘轮200的转向相反,传动依然是互不干扰。相反,所述双面齿条100向上运动时,根据上述的传动关系,可知发电机轴503依然是反转,即双面齿条100无论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发电机轴503都只会朝一个方向转动。而且第一次级发电单元011、第二次级发电单元012两边交替转动,互不干扰,可以充分利用转动零件的惯性。
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第一减速带01处于高位,第二减速带02处于低位。当车辆的前轮压过第一减速带01时,第一减速带01下的发电单元传动部分的传动与上述双面齿条100向下运动时的传动相同,而第二减速带02下的发电单元传动部分的传动与上述双面齿条100向上运动时的传动相同;此时,第一减速带01的位置会通过翘杆600变成低位,第二减速带02处于高位。随后,车辆继续前行,前轮压过第二减速带02时,第二减速带02下的发电单元传动部分的传动就与上述前轮压过第一减速带01时的发电单元传动部分的传动相同;此时第一减速带01、第二减速带02的位置会恢复到初始状态。车辆继续前行后,后轮会如上述前轮一样依次压过第一减速带01、第二减速带02。一辆车经过本装置,减速带第一减速带01、第二减速带02下的双面齿条100都会产生两次上下运动使发电机504发电。相当于一辆车经过本装置,第一减速带01、第二减速带02下单个发电组的两个发电机能分别获得四次转矩的传递。
左右两个发电单元的高低位通过翘杆600进行复位,棘轮定向机构约束发电机轴503单向转动,达到连续不断发电的目的。在车流量大时,本实用新型连续工作具有更大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体;
翘板驱动机构,翘板驱动机构铰接在所述安装基体上;
两个发电单元,两个发电单元分别连接在所述翘板驱动机构的两端;
所述发电单元包括: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齿条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条的上端与减速带连接,所述翘板驱动机构端部与靠近所述齿条上端的位置连接;
棘轮定向机构,棘轮定向机构的棘轮与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链轮加速机构,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棘轮定向机构的棘爪连接,所述齿条向下运动时,棘轮相对于棘爪顺时针转动;所述齿条向上运动时棘轮与棘爪同步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链轮加速机构运转;
发电机,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出端和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体包括连接基板和连接在所述连接基板两端的基壳,翘板驱动机构的中部铰接在连接基板上,所述发电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壳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驱动机构包括翘杆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翘杆两端的U型固定件;所述U型固定件的铅垂面上设有固定件销槽,以与所述齿条活动连接;多个翘杆依次平行设置,减速带与多个翘杆垂直设置,且连接在多个翘杆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顶端具有凸台,凸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凸台与减速带连接;还包括支撑架,所述齿条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底部具有呈倒Y型的支撑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定向机构还包括棘轮盘,所述棘轮与所述棘轮盘同轴设置,棘爪固定在所述棘轮盘上,所述棘轮盘与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棘轮盘上设有棘爪销和弹片架,弹片架上设置弹片槽,用于安装弹片;所述棘爪通过棘爪销可旋转地设置在棘轮盘上,棘爪通过弹片与棘轮接触;所述棘爪销、棘爪、弹片架及弹片组成棘爪组件,多个棘爪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棘轮盘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加速机构包括与所述棘轮盘同轴心固定连接的第一链轮、链条以及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连接的第二链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轮为大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为小链轮;所述小链轮与发电机的一个输入轴同轴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为双齿面齿条,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双齿面齿条的两侧面分别啮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一个所述棘轮定向机构和一个所述链轮加速机构组成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两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双齿面齿条的两侧边,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与第一齿轮连接,另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与第二齿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电机的一个输入轴与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的小链轮连接,发电机的另一个输入轴与另一个次级发电传动单元的小链轮连接。
CN202021059715.1U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Active CN212225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9715.1U CN21222546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9715.1U CN21222546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5464U true CN212225464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31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9715.1U Active CN21222546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54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315A (zh) * 2021-04-16 2021-08-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公路减速带能量收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315A (zh) * 2021-04-16 2021-08-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公路减速带能量收集系统
CN113217315B (zh) * 2021-04-16 2022-07-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公路减速带能量收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2939A (zh) 一种双向棘轮式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EP2422443B1 (en) Low profile, surface-moun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6194622A (zh) 一种机械式减速带发电装置
CN212225464U (zh) 一种翘板缓冲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CN112914223B (zh) 准零刚度人体运动能量采集背包
CN212958974U (zh) 一种双向棘轮式路面减速带发电装置
CN101660480B (zh) 立体波浪发电装置
CN2791364Y (zh) 往复运动转变为定向旋转运动的棘轮直棘齿条型传动装置
CN216306641U (zh) 一种传动装置及车辆
CN209959404U (zh) 一种便携式惯性能回收装置
CN109826767B (zh) 一种汽车轮胎对地压力能量回收装置
CN2469206Y (zh) 利用车辆压力的发电装置
CN209479386U (zh) 一种传动平稳的新能源汽车高效驱动装置
CN109273295B (zh) 一种断路器防过冲电动机传动装置
CN1916439A (zh) 双向驱动器
CN209654174U (zh) 一种汽车轮胎对地压力能量回收装置
CN203161460U (zh) 重力动力增速装置及其利用该装置的车辆重力发电装置
CN209483553U (zh) 滚动式双棘轮道路能量收集装置
CN202965993U (zh) 电动车自发电装置及可自发电电动车
CN112610405B (zh) 一种u形扰流板风能采集系统
CN101660507A (zh) 车辆重力驱动的发电装置
CN216767662U (zh) 一种车用的浮摆式机械能回收发电装置
CN101344076A (zh) 车动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CN203321760U (zh) 重力发电装置
CN113028024B (zh) 新型节能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Lei

Inventor after: Lin Zhengkang

Inventor after: Lu Hao

Inventor after: Xie Hao

Inventor after: Yu Yufu

Inventor after: Li Yanjie

Inventor after: Zhang Ji

Inventor after: Zhang Daolin

Inventor after: Wu Hao

Inventor before: Guo Lei

Inventor before: Li Yanjie

Inventor before: Lin Zhengkang

Inventor before: Lu Hao

Inventor before: Wu Hao

Inventor before: Xie Hao

Inventor before: Yu Yufu

Inventor before: Zhang Daol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