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0355U - 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0355U
CN212220355U CN202020718266.0U CN202020718266U CN212220355U CN 212220355 U CN212220355 U CN 212220355U CN 202020718266 U CN202020718266 U CN 202020718266U CN 212220355 U CN212220355 U CN 212220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wheel
operating device
operating
mounting portion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82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慧扬
汪承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82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0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0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0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转向盘包括:转向盘本体和第一操作装置,所述转向盘本体包括轮缘,所述轮缘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轮缘在至少一个所述开口处的端部构造为安装部,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盘,通过使轮缘在开口的至少一个端部限定出安装部,并将第一操作装置安装在该安装部上,以使第一操作装置在轮缘上位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用户更容易触发转向盘本体上的第一操作装置,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和控制第一操作装置。

Description

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转向盘上通常会设置按钮组件,触发通过按钮组件控制整车的中控操控或仪表操控,但是由于用户在把握住转向盘时,不便于触发转向盘上的按钮组件,从而影响用户的驾车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向盘,以便于用户触发第一操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转向盘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包括:转向盘本体和第一操作装置,所述转向盘本体包括轮缘,所述轮缘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轮缘在至少一个所述开口处的端部构造为安装部,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通过使轮缘在开口的至少一个端部限定出安装部,并将第一操作装置安装在该安装部上,以使第一操作装置在轮缘上位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用户更容易触发转向盘本体上的第一操作装置,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和控制第一操作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盘本体还包括轮辐,所述转向盘还包括:第二操作装置,所述第二操作装置安装于所述轮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盘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转向盘本体内还具有排线,所述第一操作装置通过所述排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盘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装饰件,以使所述安装部可替换安装所述装饰件和所述第一操作装置中的任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盘包括结构形式不同的多种所述第一操作装置,所述安装部可替换安装多种所述第一操作装置中的任一种,多种所述第一操作装置至少包括触摸式操作装置和按键式操作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式操作装置包括电路板、多个按键柱和多个独立的单点按钮,所述多个按键柱分别与多个所述单点按钮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单点按钮被按压时相应的所述按键柱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发送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式操作装置包括电路板、多个按键柱和翘板按钮,所述翘板按钮分别与多个所述按键柱相连,所述翘板按钮的其中一部分被按压时相应位置的所述按键柱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发送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处形成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操作装置的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容纳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转向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使轮缘在开口的至少一个端部限定出安装部,并将第一操作装置安装在该安装部上,以使第一操作装置在轮缘上位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用户更容易触发转向盘本体上的第一操作装置,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和控制第一操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盘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饰件的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饰件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按键式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按键式操作装置的剖面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按键式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按键式操作装置的剖面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摸式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触摸式操作装置的剖面图;
图10为图8的触摸式操作装置另一个角度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转向盘;
1、转向盘本体;11、轮辐;12、轮缘;121、安装部;122、开口;13、排线;
2、第二操作装置;21、第一导线;
3、第一操作装置;31、触摸式操作装置;311、镜片层;312、光学胶;313、传感器;314、显示屏;315、柔性线路板;316、盒盖;32、按键式操作装置;321、电路板;322、按键柱;323、单点按钮;324、翘板按钮;325、第二底座;3251、倒扣;326、支架;327、硅胶按键;33、装饰件;331、第一底座;3311、倒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100,该转向盘100可以是车辆上用于调节车辆的行驶方向的驾驶方向盘,该转向盘100也可以是游戏机上使用的游戏方向盘。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100,包括:转向盘本体1和第一操作装置3,转向盘本体1包括轮缘12,轮缘12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22,可以理解的是,轮缘12上可以具有断开处,该断开处限定出该开口122,从而使得轮缘12可以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22的非闭合环形。
轮缘12在至少一个开口122处的端部构造为安装部121,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121可以位于轮缘12的端部,第一操作装置3安装于安装部121。例如,当该转向盘100用于车辆时,第一操作装置3可以与整车的中控系统有线或无线相连,触发该第一操作装置3可以进行整车的中控操控、仪表操控、驾驶模式和游戏模式切换等至少一个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操作装置3安装在该轮缘12延伸方向端部的安装部121处,可以使第一操作装置3在轮缘12上的位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例如,当用户的手抓握在转向盘本体1的轮缘12上时,用户的大拇指可以很容易地触及第一操作装置3以进行操作,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和控制第一操作装置3,同时也合理的利用了开口122处的空间,提高转向盘本体1的空间利用率。当该转向盘100用于车辆时,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21只是代表一个安装部位,并非是对结构和形状的限定,例如可以是端面结构或后文所说的容纳槽等,只要使第一操作装置3能够安装在安装部121上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闭合环形的轮缘12可以大体呈圆弧形,以使轮缘12具有一个开口122。当然不限于此,例如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非闭合环形的轮缘12也可以大体呈两个间隔设置的劣弧形结构,以使轮缘12具有两个开口122(图未示出该示例)。进而,需要说明的是,轮缘12的形状和开口1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限定,只要便于用户触发安装部121上的第一操作装置3即可,在此对轮缘12的形状和开口122的数量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轮缘12上具有一个开口122,轮缘12在该开口122的两个端部均限定出安装部121,且每个安装部121上均设有第一操作装置3,从而使用户的双手可分别控制相应侧的第一操作装置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100,通过使轮缘12在开口122的至少一个端部限定出安装部121,并将第一操作装置3安装在该安装部121上,以使第一操作装置3在轮缘12上位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用户更容易触发转向盘本体1上的第一操作装置3,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和控制第一操作装置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1处形成有容纳槽,第一操作装置3的至少部分收纳于容纳槽。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安装部121处设置容纳槽,通过使第一操作装置3的至少部分收纳于容纳槽,从而使第一操作装置3稳固地安装于轮缘12,提高第一操作装置3的稳定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1还可以是轮缘12延伸方向上的端面,第一操作装置3可以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在该端面上,从而使得第一操作装置3与轮缘12之间的连接结构更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向盘本体1还包括轮辐11,转向盘100还包括:第二操作装置2,第二操作装置2安装于轮辐11。可以理解的是,例如,当该转向盘100用于车辆时,该第二操作装置2可以与整车的中控系统有线或无线相连,用户可以通过触发该第二操作装置2以对整车进行控制。同时,用户也可以根据整车的运行模式不同,相互配合地使用第一操作装置3和第二操作装置2,以提高驾驶体验。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该转向盘100应用于车辆上使用时,转向盘100可以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该第一模式可以是车辆处于驾驶模式,第二模式是可以车辆处于游戏模式。或者该第一模式可以是车辆处于无人驾驶模式,第二模式可以是车辆处于有人驾驶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限定,只要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转向盘100的操作方式不同即可,在此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形式不做限制。为了便于描述,在下述的描述中均以第一模式为驾驶模式,第二模式为游戏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当转向盘100为第一模式时,当触发第二操作装置2时,第二操作装置2可以给整车的中控系统发送操作指令,进而可以进行整车的中控操控、仪表操控、驾驶模式切换等操作。此时,当触发第一操作装置3时,第一操作装置3可以给整车的中控系统发送操作指令,进而可以辅助车辆的喇叭响应及音响调整等。
当转向盘100为第二模式时,转向盘100将不再承担驾驶功能,保证驾驶的安全性,车内的转向盘100、换挡器、油门、刹车等部件将切换成游戏相应的操控模块。当触发第二操作装置2时,第二操作装置2可以给整车的中控系统发送操作指令,进而可以进行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操作,如游戏菜单选择、游戏开始与暂停的操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模式,第二操作装置2也可以处于锁止状态,也就是说,即使触发第二操作装置2,第二操作装置2也不会朝向中控系统发出操作指令。
同时,当触发该第一操作装置3时,第一操作装置3可以给整车的中控系统发送操作指令,进而可以进行游戏中界面的操作、游戏氛围的调节和游戏操作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模式时,第二操作装置2主要进行整车的中控操控、仪表操控、驾驶模式切换等操作,使用频率较高,而第一操作装置3主要辅助车辆的喇叭响应及音响调整等,使用频率较低。在第二模式时,第二操作装置2主要进行游戏菜单选择、游戏开始与暂停的操作,使用频率较低,而第一操作装置3主要进行游戏中界面的操作、游戏氛围的调节和游戏操作等,使用频率较高。
进而在两种模式下,通过改变第二操作装置2和第一操作装置3的使用频率,能提高第二操作装置2和第一操作装置3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转向盘100为第二模式时,由于第一操作装置3的使用频率较高,可使第一操作装置3的按压力在0.5~1.5N范围内,可使第二操作装置2的按压力在3~7N的范围内,进而,通过降低第一操作装置3的按压力,以降低用户的手指的按压疲劳,使用户体验更佳。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向盘本体1上设有多个第二操作装置2,多个第二操作装置2相连,其中一个第二操作装置2上设有第一导线21,第一导线21通过可拆卸式接插头与转向盘100的时钟弹簧电连接,时钟弹簧与整车的中控系统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第二操作装置2分别控制车辆,以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当转向盘本体1上的第二操作装置2为两个时,便于用户的双手进行操作。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向盘100还包括:控制装置,转向盘本体1内还具有排线13,第一操作装置3通过排线13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第一操作装置3与控制装置有线电连接,进而当触发第一操作装置3后,第一操作装置3可以向控制装置可靠地发送控制指令,控制装置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整车,从而实现便于对整车的控制。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操作装置3与控制装置还可以无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是集成在第二操作装置2内的处理器,通过控制装置处理第二操作装置2和第一操作装置3发出的操作指令,再将操作指令发送给整车的中控系统,从而使得第二操作装置2和第一操作装置3发出的操作指令可以集中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操作装置3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部12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第一操作装置3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部121,进而便于将轮缘12上的第一操作装置3拆下,以进行更换、维修或保养等处理,在完成更换、维修或保养后,也便于使第一操作装置3安装在轮缘12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向盘100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部121的装饰件33,以使安装部121可替换安装装饰件33和第一操作装置3中的任一个。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向盘本体1上不需要安装第一操作装置3时,可将安装第一操作装置3从安装部121处拆下,并将装饰件33安装于安装部121,从而可以遮挡安装部121,以保证转向盘100表面的平整度。当转向盘本体1上需要安装第一操作装置3时,可将装饰件33从安装部121处拆下,将第一操作装置3安装至安装部121,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是否使用第一操作装置3,进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装饰件33可以安装在第一底座331上,通过第一底座331上的倒钩3311卡接在容纳槽内的卡扣结构上,从而使得装饰件33与转向盘本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向盘100包括结构形式不同的多种第一操作装置3,安装部121可替换安装多种第一操作装置3中的任一种,多种第一操作装置3至少包括触摸式操作装置31和按键式操作装置3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不同的第一操作装置3,且这些第一操作装置3中的任一种均可替换地安装与安装部121,进而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触感需求,选择其中一种第一操作装置3安装至转向盘1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使用第一操作装置3进行游戏时,由于触摸式操作装置31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清洁等优点,进而适用于一些操作较为复杂的游戏。由于按键式操作装置32具有手感好、耐用等优点,进而适用于一些需要手感的游戏。
进而当用户使用转向盘100进行游戏时,用户可以根据游戏的配置需求,选择不同操作方式的第一操作装置3,以最大程度地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使用户在长期精力集中驾驶之后,能够通过游戏体验缓解身心疲惫,提升整车的用户体验。
如图5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向盘本体1的轮缘12具有发泡体,容纳槽可以是设置在发泡体上的凹孔,每个第一操作装置3均具有第二底座325,每个第二底座325上均设有倒扣3251,倒扣3251卡接在凹孔内,从而使得第一操作装置3卡接在转向盘本体1上,以使第一操作装置3与转向盘本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按键式操作装置32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触摸式操作装置31也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种结构形式的按键式操作装置32可以包括电路板321、多个按键柱322和多个独立的单点按钮323,多个按键柱322分别与多个单点按钮323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单点按钮323被按压时相应的按键柱322与电路板321电连接以发送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按压单点按钮323以使相应的按键柱322与电路板321接触,电路板321可以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从而当电路板321被触发后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再将接收到的指令发送给整车的中控系统,进而可以进行指令的发送。
例如,当用户需要操作一些需要手感的游戏时,可以选择使用该具有单点按钮323的按键式操作装置32,多个单点按钮323可以是“A”、“B”、“X”、“Y”四个功能按键,进而可以实现动作及选择的操控功能。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另外一种结构形式的按键式操作装置32可以包括电路板321、多个按键柱322和翘板按钮324,翘板按钮324分别与多个按键柱322相连,翘板按钮324的其中一部分被按压时相应位置的按键柱322与电路板321电连接以发送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按压翘板按钮324以使相应部位的按键柱322与电路板321接触,电路板321可以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从而当电路板321被触发后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再将接收到的指令发送给整车的中控系统,进而可以进行指令的发送。
例如,当用户需要操作一些需要手感的游戏时,可以选择使用该具有翘板按钮324的按键式操作装置32,进而可以实现“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八种方向控制。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按键式操作装置32还包括支架326,翘板按钮324的内表面的卡扣或单点按钮323上的卡扣与支架326表面的孔配合,实现定位,多个按键柱322与支架326上表面的导向孔配合,实现导向。
进一步地,按键柱322与电路板321之间设有硅胶按键327,硅胶按键327卡接在电路板321上,按键柱322被触发后通过按压硅胶按键327与电路板321相接触,从而起到保护电路板321的作用,提高按键式操作装置32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硅胶按键327上设有多个凸台,多个凸台分别与多个按键柱322正对设置,凸台一方面用于传递按压力,另一方面,电路板321上具有光源,光源发出光可以穿过该凸台传递至翘板按钮324的表面,以照亮翘板按钮324表面的功能光标,以便于用户识别该功能光标部位的翘板按钮324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21上预留通孔,螺栓穿过预留通孔后与支架326内表面的螺纹孔进行装配定位,同时支架326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底座325上,按键式操作装置32通过第二底座325上的倒扣3251卡接在转向盘本体1的容纳槽内,从而使得按键式操作装置32与转向盘本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第二底座325上设有穿线孔,连接在电路板321上的第二导线穿过该穿线孔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从而实现通讯。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摸式操作装置31从上至下分为镜片层311、光学胶312、传感器313、显示屏314,镜片层311为人手直接接触面,光学胶312用于连接镜片层311与传感器313,并且起到透光的作用,显示屏314用于显示游戏操控按钮的界面,传感器313可以为电容传感器313,用于感应人手产生的电容,传感器313的侧面电连接有柔性线路板315,柔性线路板315用于扫描人手在电极阵列上的位置,确定手指的位置,柔性线路板315末端设置插头或接头,柔性线路板315通过插头或接头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从而实现通讯。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摸式操作装置31还包括盒盖316,盒盖316卡扣在第二底座325上,触摸式操作装置31通过第二底座325上的倒扣3251卡接在转向盘本体1的容纳槽内,从而使得触摸式操作装置31与转向盘本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盒盖316内形成腔体,镜片层311、光学胶312、传感器313、显示屏314整体位于腔体内,镜片层311的上表面通过盒盖316的台阶面进行限位,侧面通过第二底座325上的筋进行限位,以提高镜片层311、光学胶312、传感器313、显示屏314整体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转向盘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使轮缘12在开口122的至少一个端部限定出安装部121,并将第一操作装置3安装在该安装部121上,以使第一操作装置3在轮缘12上位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用户更容易触发转向盘本体1上的第一操作装置3,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和控制第一操作装置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盘本体,所述转向盘本体包括轮缘,所述轮缘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轮缘在至少一个所述开口处的端部构造为安装部;
第一操作装置,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本体还包括轮辐,所述转向盘还包括:
第二操作装置,所述第二操作装置安装于所述轮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还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转向盘本体内还具有排线,所述第一操作装置通过所述排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装饰件,以使所述安装部可替换安装所述装饰件和所述第一操作装置中的任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包括结构形式不同的多种所述第一操作装置,所述安装部可替换安装多种所述第一操作装置中的任一种,多种所述第一操作装置至少包括触摸式操作装置和按键式操作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式操作装置包括电路板、多个按键柱和多个独立的单点按钮,所述多个按键柱分别与多个所述单点按钮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单点按钮被按压时相应的所述按键柱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发送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式操作装置包括电路板、多个按键柱和翘板按钮,所述翘板按钮分别与多个所述按键柱相连,所述翘板按钮的其中一部分被按压时相应位置的所述按键柱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发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处形成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操作装置的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容纳槽。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
CN202020718266.0U 2020-04-30 2020-04-30 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2220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8266.0U CN212220355U (zh) 2020-04-30 2020-04-30 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8266.0U CN212220355U (zh) 2020-04-30 2020-04-30 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0355U true CN212220355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9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8266.0U Active CN212220355U (zh) 2020-04-30 2020-04-30 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0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9285B1 (ko) 통합형 스티어링휠 리모콘 스위치
JPH1097821A (ja) 操作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載用機器の操作装置
US20140260753A1 (en) Bicycle handle system
JP2011060626A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212220355U (zh) 转向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5788939B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开关
JP585988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スイッチ装置
KR102565839B1 (ko)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닛
CN210212644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指拨转把、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滑板
JP2011173449A (ja) 車載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CN212579965U (zh) 转向盘的控制装置、转向盘和车辆
JP5005691B2 (ja) 自転車用コンピュータに対する自転車車輪サイズの設定装置
CN214823563U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开关和汽车方向盘
CN210899127U (zh) 触摸振动式方向盘开关
JP4071433B2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および車載用電子機器
CN211265282U (zh) 触摸式方向盘开关
KR102598062B1 (ko) 슬림형 텀블러 버튼 장치
KR101421739B1 (ko) 스티어링 휠 스위치 유니트
CN219936918U (zh) 一种集成式方向盘显示屏开关
KR20190042834A (ko)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닛
CN217365674U (zh) 清洁装置的把手组件和清洁装置
KR20200045626A (ko) 멀티 펑션 조이스틱 스위치 유니트
CN220220413U (zh) 带声音反馈的触摸方向盘开关
CN113734268B (zh) 用于转向盘的控制装置、转向盘及车辆
CN109324656A (zh) 智联控制旋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