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9680U -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19680U
CN212219680U CN202020449445.9U CN202020449445U CN212219680U CN 212219680 U CN212219680 U CN 212219680U CN 202020449445 U CN202020449445 U CN 202020449445U CN 212219680 U CN212219680 U CN 212219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feeding
driven
paper supply
driv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94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胜江
姜利
戴建强
梁帅
万国睿
张兆龙
贾振兴
刘伟
冯子豪
李阳
王然然
付志霞
李佳鹏
逄礡
王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Priority to CN2020204494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19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19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19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该双路供纸装置包括上供纸机构、下供纸机构和底座,所述上供纸机构包括上供纸部,所述下供纸机构包括下供纸部,所述上供纸部、所述下供纸部和所述底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供纸部与所述下供纸部之间形成上供纸通道,所述下供纸部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下供纸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路供纸装置,能够通过上、下两个供纸通道分别传输凭条纸,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频繁更换凭条纸的问题,使得更换一次纸卷后,使用时间更长,便于操作和维护。

Description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车票的发展,车票电子化成为今后发展趋势,随之带来的是纸质凭条类需求大幅增加。目前,市场上的凭条打印设备主要采用单路供纸的打印装置,这种单路供纸的打印装置需要频繁更换纸卷,操作维护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解决现有凭条打印设备采用单路打印装置,导致纸卷更换频繁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路供纸装置,包括上供纸机构、下供纸机构和底座,所述上供纸机构包括上供纸部,所述下供纸机构包括下供纸部,所述上供纸部、所述下供纸部和所述底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供纸部与所述下供纸部之间形成上供纸通道,所述下供纸部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下供纸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供纸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导纸胶辊、第一从动胶辊、第一从动同步带轮、第一从动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同步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胶辊与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在所述上供纸通道中对应滚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下供纸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导纸胶辊、第二从动胶辊、第二从动轮、第二电机和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导纸胶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动导纸胶辊与所述第二从动胶辊在所述下供纸通道中对应滚动接触。
具体地,所述第一从动胶辊包括第一从动辊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从动辊轴上的第一从动辊体,所述第一从动辊轴安装于所述上供纸部,在所述上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一开口安装槽;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包括第一主动辊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动辊轴上的第一主动辊体,所述第一主动辊轴安装于所述下供纸部,在所述下供纸部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主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二开口安装槽;所述第一主动辊体与所述第一从动辊体对应滚动接触,所述第一主动辊体的横截面为优弧形。
具体地,所述第二从动胶辊包括第二从动辊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从动辊轴上的第二从动辊体,所述第二从动辊轴安装于所述下供纸部,在所述下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三开口安装槽;所述第二主动导纸胶辊包括第二主动辊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主动辊轴上的第二主动辊体,所述第二主动辊轴安装于所述底座,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主动辊体相配合的第四开口安装槽;所述第二主动辊体与所述第二从动辊体对应滚动接触,所述第二主动辊体的横截面为优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反射式光耦和第二反射式光耦,所述下供纸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光耦反射板和第二光耦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一光耦反射板相对应,所述第二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二光耦反射板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下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反射式光耦和第四反射式光耦,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光耦反射板和第四光耦反射板,所述第三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三光耦反射板相对应,所述第四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四光耦反射板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上供纸部和所述下供纸部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上供纸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卡扣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卡扣转动安装于所述上供纸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供纸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扣连接,所述下供纸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固定销卡装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供纸部和所述底座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下供纸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扣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卡扣转动安装于下供纸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供纸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销卡装配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凭条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双路供纸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路供纸装置,将上供纸部、下供纸部和底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使得上供纸部与下供纸部之间形成上供纸通道,使得下供纸部与底座之间形成下供纸通道,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能够提供上、下两个供纸通道传输凭条纸,有效解决了频繁更换凭条纸的问题,使得一次更换纸卷后使用时间更长,便于操作和维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凭条打印设备,由于采用上述的双路供纸装置,有效提高了凭条打印设备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路供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凭条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凭条打印设备中双路供纸装置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中:
100:双路供纸装置;200:打印头;300:切刀机构;400:送纸器;
1:上供纸机构;101:上供纸部;102: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3:第一从动胶辊;104:第一从动同步带轮;105:第一从动轮;106:第一同步带;107:第二同步带;108:第一电机;1011:第一反射式光耦;1012:第二反射式光耦;
2:下供纸机构;201:下供纸部;202: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3:第二从动胶辊;204:第二从动轮;205:第二电机;206:第三同步带;2011:第一光耦反射板;2012:第二光耦反射板;2013:第三反射式光耦;2014:第四反射式光耦;
3:底座;301:第三光耦反射板;302:第四光耦反射板;
4:上供纸通道;5:下供纸通道;601:第一卡扣;602:第一弹簧;603:第一固定销;701:第二卡扣;702:第二弹簧;703:第二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路供纸装置,包括上供纸机构1、下供纸机构2和底座3,上供纸机构1包括上供纸部101,下供纸机构2包括下供纸部201,上供纸部101、下供纸部201和底座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其中,上供纸部101与下供纸部201之间形成上供纸通道4,下供纸部201与底座3之间形成下供纸通道5。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能够通过上供纸通道4和下供纸通道5这两个供纸通道分别传输凭条纸,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单个供纸通道在使用时存在的需要频繁更换凭条纸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更换一次纸卷后,使用时间更长,便于操作和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供纸机构1还包括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2、第一从动胶辊103、第一从动同步带轮104、第一从动轮105、第一同步带106、第二同步带107和第一电机108。第一从动胶辊103安装在上供纸部101上,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2安装在下供纸部201上,第一从动轮105和第一电机108分别安装在底座3上。
其中,第一电机108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从动轮105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106连接,第一从动轮105与第一从动同步带轮104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107连接,第一从动同步带轮104与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2的一端连接,第一从动胶辊103与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2在上供纸通道4中对应滚动接触。
上供纸机构1在工作时,第一电机108通过第一同步带106带动第一从动轮105转动,第一从动轮105再通过第二同步带107带动第一从动同步带轮104转动,第一从动同步带轮104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2转动,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2能够通过滚动摩擦力带动第一从动胶辊103滚动。其中,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2和第一从动胶辊103通过摩擦凭条纸实现凭条纸在上供纸通道4中的传输。
具体来说,第一从动胶辊103包括第一从动辊轴以及设置在第一从动辊轴上的第一从动辊体,第一从动辊轴安装于上供纸部101,在上供纸部101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从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一开口安装槽。第一主动导纸胶辊102包括第一主动辊轴以及设置在第一主动辊轴上的第一主动辊体,第一主动辊轴安装于下供纸部201,第一从动同步带轮104安装于第一主动辊轴的一端,在下供纸部201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主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二开口安装槽。
其中,第一主动辊体能够与第一从动辊体对应滚动接触,从而通过滚动摩擦凭条纸来实现对凭条纸的传输。
其中,第一主动辊体的横截面采用优弧形,使得第二主动辊体的优弧形外周面和第一从动辊体的圆柱面之间形成间歇性滚动摩擦,通过间歇性滚动摩擦可以有效传输凭条纸,并能够有效防止卡纸。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供纸部10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反射式光耦1011和第二反射式光耦1012,下供纸部20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光耦反射板2011和第二光耦反射板2012。
其中,第一反射式光耦1011与第一光耦反射板2011相对应,并且第一反射式光耦1011与第一光耦反射板2011设置在第一从动胶辊103之前,用于判别上供纸通道4中凭条纸的开始传动位置。
其中,第二反射式光耦1012与第二光耦反射板2012相对应,并且第二反射式光耦1012与第二光耦反射板2012设置在第一从动胶辊103之后,用于判别上供纸通道4中凭条纸的截止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下供纸机构2还包括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2、第二从动胶辊203、第二从动轮204、第二电机205和第三同步带206,第二从动胶辊203安装于下供纸部201,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2和第二电机205分别安装于底座3。
其中,第二电机205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从动轮204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带206连接,第二从动轮204与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2的一端连接,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2与第二从动胶辊203在下供纸通道5中对应滚动接触。
下供纸机构2在工作时,第二电机205通过第三同步带206带动第二从动轮204转动,第二从动轮204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2转动,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2能够通过滚动摩擦力带动第二从动胶辊203滚动。其中,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2和第二从动胶辊203通过摩擦凭条纸实现凭条纸在下供纸通道5中的传输。
具体来说,第二从动胶辊203包括第二从动辊轴以及设置在第二从动辊轴上的第二从动辊体,第二从动辊轴安装于下供纸部201,在下供纸部201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二从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三开口安装槽。第二主动导纸胶辊202包括第二主动辊轴以及设置在第二主动辊轴上的第二主动辊体,第二主动辊轴安装于底座3,第二从动轮204安装于第二主动辊轴的一端,在底座3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二主动辊体相配合的第四开口安装槽。
其中,第二主动辊体与第二从动辊体对应滚动接触,从而通过滚动摩擦凭条纸来实现对凭条纸的传输。
其中,第二主动辊体的横截面采用优弧形,使得第二主动辊体的优弧形外周面和第二从动辊体的圆柱面之间形成间歇性滚动摩擦,通过间歇性滚动摩擦可以有效传输凭条纸,并能够有效防止卡纸。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下供纸部201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反射式光耦2013和第四反射式光耦2014,底座3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光耦反射板301和第四光耦反射板302。
其中,第三反射式光耦2013与第三光耦反射板301相对应,并且第三反射式光耦2013与第三光耦反射板301设置在第二从动胶辊203之前,用于判别下供纸通道5中凭条纸的开始传动位置。
其中,第四反射式光耦2014与第四光耦反射板302相对应,并且第四反射式光耦2014与第四光耦反射板302设置在第二从动胶辊203之后,用于判别下供纸通道5中凭条纸的截止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供纸部101和下供纸部201通过第一转轴连接,使得上供纸部101能够相对于下供纸部201进行翻转。
其中,上供纸部10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卡扣601和第一弹簧602,第一卡扣601转动安装于上供纸部101,使得第一卡扣601能够相对于上供纸部101进行转动,而且第一卡扣601上具有卡口。第一弹簧602的一端与上供纸部101连接,第一弹簧602的另一端与第一卡扣601连接,通过第一卡扣60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弹簧602进行伸缩。在下供纸部201上设有与第一卡扣601一一对应的第一固定销603,第一卡扣601的卡口能够与第一固定销603卡装配合。
上供纸部101和下供纸部201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卡扣601卡合固定在第一固定销603上。当需要打开上供纸部101与下供纸部201时,逆时针按压第一卡扣601,使第一卡扣601的卡口脱离第一固定销603,然后将上供纸部101从下供纸部201上翻转开启。当解除对第一卡扣601的按压后,第一卡扣601能够在第一弹簧602的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原位。通过设置第一卡扣601、第一弹簧602以及第一固定销603的配合结构,便于实现上供纸部101与下供纸部201之间的开闭操作,进而便于对上供纸部101和下供纸部201进行维护。
此外,为了便于实现对第一卡扣601的转动按压操作,可以在第一卡扣601上安装上部操作扳手。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下供纸部201和底座3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使得下供纸部201能够相对于底座3进行翻转。
其中,下供纸部20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扣701和第二弹簧702,第二卡扣701转动安装于下供纸部201,使得第二卡扣701能够相对于下供纸部201进行转动,而且第二卡扣701上具有卡口。第二弹簧702的一端与下供纸部201连接,第二弹簧702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扣701连接,通过第二卡扣701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弹簧702进行伸缩。在底座3上设有与第二卡扣701一一对应的第二固定销703,第二卡扣701的卡口能够与第二固定销703卡装配合。
下供纸部201和底座3在闭合状态下,下供纸部201的第二卡扣701卡合固定在第二固定销703上。当需要打开时下供纸部201和底座3时,逆时针按压第二卡扣701,使第二卡扣701的卡口脱离第二固定销703,然后将下供纸部201从底座3上翻转开启。当解除对第二卡扣701的按压后,第二卡扣701能够在第二弹簧702的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原位。通过设置第二卡扣701、第二弹簧702以及第二固定销703的配合结构,便于实现下供纸部201与底座3之间的开闭操作,进而便于对下供纸部201和底座3进行维护。
此外,为了便于实现对第二卡扣701的转动按压操作,可以在第二卡扣701上安装下部操作扳手。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凭条打印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双路供纸装置100。
此外,该凭条打印设备还包括打印头200、切刀机构300和送纸器400,凭条纸能够通过双路供纸装置100、打印头200、切刀机构300和送纸器400依次传输。其中,双路供纸装置100用于向打印头200提供凭条纸,通过打印头200实现凭条纸的打印,然后通过切刀机构300对打印后的凭条纸进行切割,切割后的凭条纸能够通过送纸器400缓存并输出。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凭条打印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双路供纸装置100,能够通过两个供纸通道分别传输凭条纸,使得打印设备无需频繁更换纸卷,一次更换纸卷后使用时间更长,便于操作和维护,进而有效提高了凭条打印设备的使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能够提供上、下两个供纸通道传输凭条纸,有效解决了频繁更换凭条纸的问题,使得一次更换纸卷后使用时间更长,便于操作和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供纸机构、下供纸机构和底座,所述上供纸机构包括上供纸部,所述下供纸机构包括下供纸部,所述上供纸部、所述下供纸部和所述底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供纸部与所述下供纸部之间形成上供纸通道,所述下供纸部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下供纸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供纸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导纸胶辊、第一从动胶辊、第一从动同步带轮、第一从动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同步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胶辊与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在所述上供纸通道中对应滚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供纸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导纸胶辊、第二从动胶辊、第二从动轮、第二电机和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导纸胶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动导纸胶辊与所述第二从动胶辊在所述下供纸通道中对应滚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胶辊包括第一从动辊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从动辊轴上的第一从动辊体,所述第一从动辊轴安装于所述上供纸部,在所述上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一开口安装槽;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包括第一主动辊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动辊轴上的第一主动辊体,所述第一主动辊轴安装于所述下供纸部,在所述下供纸部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主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二开口安装槽;所述第一主动辊体与所述第一从动辊体对应滚动接触,所述第一主动辊体的横截面为优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胶辊包括第二从动辊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从动辊轴上的第二从动辊体,所述第二从动辊轴安装于所述下供纸部,在所述下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辊体相配合的第三开口安装槽;所述第二主动导纸胶辊包括第二主动辊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主动辊轴上的第二主动辊体,所述第二主动辊轴安装于所述底座,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主动辊体相配合的第四开口安装槽;所述第二主动辊体与所述第二从动辊体对应滚动接触,所述第二主动辊体的横截面为优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反射式光耦和第二反射式光耦,所述下供纸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光耦反射板和第二光耦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一光耦反射板相对应,所述第二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二光耦反射板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反射式光耦和第四反射式光耦,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光耦反射板和第四光耦反射板,所述第三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三光耦反射板相对应,所述第四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四光耦反射板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供纸部和所述下供纸部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上供纸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卡扣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卡扣转动安装于所述上供纸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供纸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扣连接,所述下供纸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固定销卡装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供纸部和所述底座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下供纸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扣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卡扣转动安装于下供纸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供纸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连接,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销卡装配合。
10.一种凭条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路供纸装置。
CN202020449445.9U 2020-03-31 2020-03-31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Active CN212219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9445.9U CN212219680U (zh) 2020-03-31 2020-03-31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9445.9U CN212219680U (zh) 2020-03-31 2020-03-31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19680U true CN212219680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4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9445.9U Active CN212219680U (zh) 2020-03-31 2020-03-31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19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9545B2 (en) Sheet feeder
US9032850B2 (en) Rotary cutter unit and printer device having the unit
KR20180010930A (ko) 포토 프린터
US20120169005A1 (en) Stapler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2219680U (zh)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CN111483238A (zh) 双路供纸装置及凭条打印设备
CN212024294U (zh) 输送装置及打印设备
KR100218865B1 (ko) 밸러데이션용지 이송기구를 구비한 프린터
JP2685452B2 (ja) スタッカー
CN212219666U (zh) 凭条打印装置
CN111907228A (zh) 一种无底纸标签打印机
US8356813B2 (en) Paper feeder assembly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11376613A (zh) 凭条打印装置
JP3482505B2 (ja) 自動押印機の紙葉分離装置
CN212289219U (zh) 一种无底纸标签打印机
CN219276952U (zh) 一种印刷辊调节机构
JP2634721B2 (ja) ウェブ巻取装置
US4859098A (en) Paper feeder for a printer
KR200277602Y1 (ko) 리본 카트리지
JP2003081470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KR100258324B1 (ko) 팩시밀리의 열전사리본 마찰 동력전달장치
KR940005696Y1 (ko) 복사기기의 용지 공급장치
KR100214809B1 (ko) 팩시밀리의 급지롤러 동력전달장치
JP3804291B2 (ja) ロールシート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745528B2 (ja) ロール媒体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