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9166U - 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19166U
CN212219166U CN202020911784.4U CN202020911784U CN212219166U CN 212219166 U CN212219166 U CN 212219166U CN 202020911784 U CN202020911784 U CN 202020911784U CN 212219166 U CN212219166 U CN 212219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moving block
thimble
trigger
eject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17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urora Precisio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urora Precisio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urora Precisio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urora Precisio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17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19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19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191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技术领域。该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第一顶板、第二顶板、触发件和移动块;触发件用于安装于后模板,第一顶板安装于第二顶板朝向成型品的一侧,第一顶针安装于第一顶板,移动块转动连接于第二顶板;顶杆推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移动,移动块随第二顶板同步移动,触发件能够驱动移动块能够绕与第二顶板的连接点转动,以使移动块推动第一顶板朝远离第二顶板的方向移动,第一顶针随第一顶板同步移动;该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进行加速顶时涉及到的顶针联动性较低,且各个顶针存在不受力均匀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顶针主要用在注塑模具中,用于将模具上注塑成型的产品分离下来,即通过顶针顶出成型产品。但是有时候产品脱离较困难,需要在顶出的过程中加入加速顶。但是现有常用的加速顶的顶针大多都是一个顶针对应一套加速顶的结构,进而通过部分顶针实现产品的加速顶出。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时联动性较低,且不能确保所有的顶针能够同步动作和受力相同,从而容易导致顶针和产品损坏。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针加速顶出机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进行加速顶时涉及到的顶针联动性较低,且各个顶针存在不受力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第一顶板、第二顶板、触发件和移动块;
所述触发件用于安装于后模板,所述第一顶板安装于所述第二顶板朝向成型品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针安装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移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板;顶杆推动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移动,所述移动块随所述第二顶板同步移动,所述触发件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块绕与所述第二顶板的连接点转动,以使所述移动块推动所述第一顶板朝远离所述第二顶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顶针随所述第一顶板同步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移动块朝向成型品的一侧;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触发件抵接时,所述触发件推动所述移动块绕与所述第二顶板的连接点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呈“L”形设置;
所述移动块的其中一端形成抵接臂,所述抵接臂用于与所述触发件抵接;所述移动块的另一端形成推动臂,所述推动臂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顶板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成对设置,成对的所述移动块分别设置于所述触发件的两侧,且成对的所述移动块均用于与所述触发件的对应侧抵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发件绕所述第一顶板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触发件均对应至少一对所述移动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板设置有滑槽,所述触发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板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移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件远离所述移动块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固接于后模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板朝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板,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顶板朝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顶针加速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安装于所述第二顶板,且所述第二顶针穿过所述第一顶板朝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板包括上顶板和固接于所述上顶板的下顶板,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中的一者设置于朝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另一者设置于朝向顶杆的一侧,所述移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上顶板和/或所述下顶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缓解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第一顶板、第二顶板、触发件和移动块,触发件用于安装在后模板上,第一顶板安装于第二顶板朝向成型品的一侧,第一顶针安装在第一顶板上,移动块转动连接于第二顶板,顶杆能够推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移动,第一顶板带动第一顶针、第二顶板带动移动块同步移动。当移动块在顶杆的作用下随第二顶板移动至与触发件接触时,触发件对移动块产生与移动块的移动方向反向的作用力,使得移动块绕与第二顶板的连接点转动。移动块的转动能够促使第一顶板朝远离第二顶板的方向移动,第一顶针与第一顶板同步移动,进而增加第一顶针的顶出距离。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逐一驱动单个顶针加速顶的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利用移动块与触发件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促使移动块转动以推动第一顶板带动位于第一顶板上的所有第一顶针移动,提高了需要加速的第一顶针之间的联动性,确保各个第一顶针之间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标:10-第一顶板;11-滑槽;12-安装板;13-紧固件;20-第二顶板;21-上顶板;22-下顶板;23-安装槽;31-第一顶针;32-第二顶针;40-触发件;41-连接柱;50-移动块;51-抵接臂;52-推动臂;53-转轴;60-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31、第一顶板10、第二顶板20、触发件40和移动块50;触发件40用于安装于后模板,第一顶板10安装于第二顶板20朝向成型品的一侧,第一顶针31安装于第一顶板10,移动块50转动连接于第二顶板20;顶杆60推动第一顶板10和第二顶板20移动,移动块50随第二顶板20同步移动,触发件40能够驱动移动块50绕与第二顶板20的连接点转动,以使移动块50推动第一顶板10朝远离第二顶板20的方向移动,第一顶针31随第一顶板10同步移动。
以图1中该顶针加速顶出机构的放置方位为例进行叙述,即:第一顶板10安装于第二顶板20的上表面,顶杆60位于第二顶板20的下表面,顶杆6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进而推动第二顶板20和第一顶板10同步上移,位于第一顶板10上的第一顶针31和位于第二顶板20上的移动块50随之同步上移。触发件40安装在后模板上,当移动块50随第二顶板20上移至触发的触发件40时,触发件40对移动块50产生与移动块50的移动方向反向的作用力,进而驱动移动块50绕与第二顶板20的连接处转动,移动块50的转动能够推动第一顶板10朝远离第二顶板20的方向移动,即第一顶板10与第二顶板20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第一顶针31随第一顶板10同步移动。也就是说,在第一顶针31顶出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顶出动力:首先,第一顶针31承受来自于顶杆60直接施加至第二顶板20,并通过第二顶板20推动第一顶板10以带动第一顶针31上移的第一顶出动力;其次,第一顶针31承受来自于触发件40驱动移动块50转动,以通过移动块50推动第一顶板10进一步上移并带动第一顶针31进一步上移的第二顶出动力。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顶针31的数量为多个,第一顶针31应用于成型品的脱模操作。多个第一顶针31均固设在第一顶板10上,进而通过移动块50直接作用于第一顶板10,促使第一顶板10在移动块50的作用下进一步上移,第一顶板10带动所有的第一顶针31进一步上移,进而实现多个第一顶针31的加速顶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逐一驱动单个顶针加速顶出的结构而言,本申请通过对第一顶板10进行加速顶以带动所有的第一顶针31实现加速顶操作,提高多个第一顶针31之间的联动性,确保每个第一顶针31所承受的作用力均匀。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触发件40位于移动块50朝向成型品的一侧;移动块50与触发件40抵接时,触发件40推动移动块50绕与第二顶板20的连接点转动。
具体的,触发件40固设在后模板上,并位于移动块50朝向成型品的一侧。移动块50在顶杆60的顶出作用下上移,并与触发件40的底部抵接。此时,触发件40向移动块50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促使移动块50绕与第二顶板20的连接处转动,进而将移动块50上方的第一顶板10顶起。
需要补充的是,触发件40也可以设置在移动块50的下方。此时触发件40与移动块50连接,移动块50在顶杆60的作用下上移时,触发件40对移动块50施加向下的拉力,促使移动块50绕与第二顶板20的连接处转动。亦或者,触发件40可以滑动连接于后模板,且在后模板设置有用于对触发件40进行限位的限位部。顶杆60推动第二顶板20和第一顶板10上移的同时,移动块50带动触发件40同步上移,当触发件40移动至与限位部抵接时,限位部对触发件40的上移产生限制作用,触发件40在限位部的作用下对继续上移的移动块50产生向下的拉力,促使移动块50绕与第二顶板20的连接处转动。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其只要能够实现移动块50绕与第二顶板20的连接处转动,以通过移动块50的转动推动第一顶板10相对第二顶板20上移,进而带动第一顶针31上移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实际使用时,触发件40远离移动块5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41,连接柱41用于固接于后模板。具体的,连接柱41设置在触发件40远离移动块50的一端,连接柱41用于与后模板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触发件40相对后模板的固定安装,确保当移动块50对触发件40施加向上的推力时,触发件40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并能够对移动块50产生反向的压力。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块50呈“L”形设置;移动块50的其中一端形成抵接臂51,抵接臂51用于与触发件40抵接;移动块50的另一端形成推动臂52,推动臂52用于推动第一顶板10移动。
具体的,移动块50的竖边作为推动臂52,移动块50的横边作为抵接臂51,移动块50的直角夹角处通过转轴53转动连接于第二顶板20。当移动块50在顶杆60的作用下上移至抵接臂51与触发件40的底部接触时,触发件40推动移动块50绕转轴53沿背离第一顶板10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推动臂52作用于第一顶板10的底部,以推动第一顶板10进一步上移。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移动块50成对设置,成对的移动块50分别设置于触发件40的两侧,且成对的移动块50均用于与触发件40的对应侧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触发件40采用条形块。以图1中放置方位为例,则触发件40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即zz’方向;触发件40的宽度方向为水平纵向,即xx’方向;触发件40的厚度方向为水平横向,即yy’方向。其中,两个移动块50成一对,两个移动块50分别位于沿触发件4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每个移动块50对应一个转轴53,进而均与第二顶板20转动连接。当两个移动块50均与触发件40抵接时,其中一个移动块50绕转轴53顺时针转动,另一个移动块50绕转轴53逆时针转动。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触发件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触发件40绕第一顶板10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触发件40均对应至少一对移动块50。
在本实施例中,触发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触发件40相对且间隔布置,分别位于第一顶板10沿yy’方向的两侧。每个触发件40均对应两个移动块50,且设置方式相同,故而不再赘述。当然,触发件40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当触发件40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触发件40分别位于第一顶板10的三个边;当触发件40的数量为四个时,四个触发件40分别位于第一顶板10的四个边。其只要能够确保每个触发件40能够与各自对应的移动块50互相作用,实现对第一顶板10的向上顶出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0设置有滑槽11,触发件40滑动连接于滑槽11。即:在第一顶板10上沿yy’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11,一个滑槽11对应一个触发件40。当第一顶板10上移时,第一顶板10通过滑槽11与触发件40滑动连接,降低触发件40对第一顶板10的上移产生的阻碍。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实际使用时,第二顶板20设置有安装槽23,移动块50转动连接于安装槽23内。具体的,安装槽23的设置为移动块50相对第二顶板20的安装提供安装空间,确保移动块50与第二顶板20转动连接的同时位于第一顶板10的底部,进而当移动块50在绕转轴53转动时通过推动臂52作用于第一顶板10的底部,以将第一顶板10向上顶出。其中,每一对移动块50对应一个安装槽23,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安装槽23分别设置在第二顶板20沿yy’方向的两侧。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0朝向第二顶板2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12,第一顶针31的一端固设于安装板12,另一端穿过第一顶板10朝远离第一顶板10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第一顶板10朝向第二顶板20的一侧面设置有凹槽,安装板12嵌入该凹槽内。安装板12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顶板10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一个第一安装孔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且各自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并对应一个第一顶针31。第一顶针31的底部嵌入第一安装孔内,并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固接,第一顶针31的顶部穿过第二安装孔沿远离安装板12的方向延伸。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实际使用时,顶针加速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二顶针32,第二顶针32安装于第二顶板20,且第二顶针32穿过第一顶板10朝远离第一顶板10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第二顶针32的数量为多个,第二顶板20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第一顶板10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一个第三安装孔对应一个第四安装孔,且各自对应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同轴设置,并对应一个第二顶针32。第二顶针32的底部嵌入第三安装孔内,并与第三安装孔的孔壁固接,第二顶针32的顶部穿过第四安装孔朝向远离第二顶板20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顶针32与第四安装孔滑动连接。其中,多个第四安装孔与多个第二安装孔交叉间隔布置,例如任意相邻的两个第四安装孔之间设置一个第二安装孔。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顶板20包括上顶板21和固接于上顶板21的下顶板22,上顶板21设置于朝向第一顶板10的一侧,下顶板22设置于朝向顶杆60的一侧,移动块50转动连接于上顶板21。其中,上顶板2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13固设于下顶板22的上表面,移动块50通过转轴53转动连接于上顶板21沿yy’方向的侧边。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下顶板22设置在朝向第一顶板10的一侧,上顶板21设置在朝向顶杆60的一侧,移动块50转动连接在下顶板22上。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其只要能够通过顶杆60推动第二顶板20和第一顶板10同步上移,并使得移动块50在触发件40的作用下转动以推动第一顶板10进一步上移,进而带动第一顶针31进一步上移即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具体的,该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安装在后模上,用于将位于后模的型腔内的成型品加速顶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针(31)、第一顶板(10)、第二顶板(20)、触发件(40)和移动块(50);
所述触发件(40)用于安装于后模板,所述第一顶板(10)安装于所述第二顶板(20)朝向成型品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针(31)安装于所述第一顶板(10),所述移动块(5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板(20);顶杆(60)推动所述第一顶板(10)和所述第二顶板(20)移动,所述移动块(50)随所述第二顶板(20)同步移动,所述触发件(40)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块(50)绕与所述第二顶板(20)的连接点转动,以使所述移动块(50)推动所述第一顶板(10)朝远离所述第二顶板(2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顶针(31)随所述第一顶板(10)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40)位于所述移动块(50)朝向成型品的一侧;所述移动块(50)与所述触发件(40)抵接时,所述触发件(40)推动所述移动块(50)绕与所述第二顶板(20)的连接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50)呈“L”形设置;
所述移动块(50)的其中一端形成抵接臂(51),所述抵接臂(51)用于与所述触发件(40)抵接;所述移动块(50)的另一端形成推动臂(52),所述推动臂(52)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顶板(10)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50)成对设置,成对的所述移动块(50)分别设置于所述触发件(40)的两侧,且成对的所述移动块(50)均用于与所述触发件(40)的对应侧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发件(40)绕所述第一顶板(10)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触发件(40)均对应至少一对所述移动块(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10)设置有滑槽(11),所述触发件(4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40)远离所述移动块(5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用于固接于后模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10)朝向所述第二顶板(2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12),所述第一顶针(31)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板(12),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顶板(10)朝远离所述第一顶板(10)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加速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二顶针(32),所述第二顶针(32)安装于所述第二顶板(20),且所述第二顶针(32)穿过所述第一顶板(10)朝远离所述第一顶板(10)的方向延伸。
10.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顶针加速顶出机构。
CN202020911784.4U 2020-05-26 2020-05-26 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19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1784.4U CN212219166U (zh) 2020-05-26 2020-05-26 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1784.4U CN212219166U (zh) 2020-05-26 2020-05-26 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19166U true CN212219166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2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178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19166U (zh) 2020-05-26 2020-05-26 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191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2561A (zh) * 2021-06-07 2021-09-07 东莞顶钧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成型模具脱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2561A (zh) * 2021-06-07 2021-09-07 东莞顶钧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成型模具脱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19166U (zh) 顶针加速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09483829B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平衡式顶出装置
CN218749112U (zh) 一种模具用脱模机构
CN111497153A (zh) 一种能够安全快速脱模的冰箱门胆注塑加工装置
CN111331790A (zh) 一种注塑模具大边扣和螺丝柱的联合抽芯脱模装置
CN214294272U (zh) 一种注塑模的顶出机构及注塑模
CN209999630U (zh) 一种多行位注塑抽芯模具
CN112109285B (zh) 基于注塑件内部倒扣的脱模结构
CN115056437A (zh) 一种注塑模具脱开机构
CN112140463A (zh) 一种旋转腔板式的高效双色注塑模具
CN202264364U (zh) 塑料椅子模具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CN211683073U (zh) 一种透镜顶出机构
CN214725682U (zh) 一种产品模具斜顶结构
CN217047337U (zh) 一种延时斜顶结构
CN114347402A (zh) 一种延时斜顶结构
CN219133066U (zh) 注塑模具
CN217752532U (zh) 一种定模斜顶的成型模具
CN218256523U (zh) 一种倒扣模具的前后模斜抽芯机构
CN219256333U (zh) 斜导柱模具开合机构
CN217944207U (zh) 一种双色注塑的滑块抽芯成型结构
CN216329756U (zh) 一种便于快速码模的汽车风门注塑模具
CN109910243B (zh) 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CN212352690U (zh) 一种旋转腔板式的高效双色注塑模具
CN218928478U (zh) 模具镶针顶出机构
CN220429106U (zh) 一种工作效率高的小产品结构制造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