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9375U - 一种微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9375U
CN212209375U CN202020783121.9U CN202020783121U CN212209375U CN 212209375 U CN212209375 U CN 212209375U CN 202020783121 U CN202020783121 U CN 202020783121U CN 212209375 U CN212209375 U CN 212209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rc
circuit board
circuit breaker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831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福根
杨家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hengtai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hengtai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hengtai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hengtai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831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9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9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9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断路器,包含一个模数宽度的N极壳体、L极壳体、隔弧罩、隔墙和电路结构部件,隔墙设置在N极壳体上,隔弧罩和所述隔墙配合后,将整个N极的空间隔离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内包含能够对载流部件进行分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能够对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的灭弧通道以及出弧口;电路结构部件安装在第二空间内。其优点在于:通过将N极的空间进行有效隔离,可以最大化的利用N极的空间,实现在两个模数宽度尺寸的微型断路器具有更多的功能,符合使用需求,使得智能型微型断路器更容易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的N极空间布局。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力物联网的兴起,将微型断路器作为用电末端的在线感知设备使用是一种趋势,因此,微型断路器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多,从单一的过流保护变成了集采样、通讯、控制、计量与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微型断路器。
由于功能的增加,势必会在微型断路器的内部增加诸如:相线电流互感器、漏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与之匹配的电路板,用于实现采样、控制、通讯、计量等功能。
对微型断路器来说,特别是2P的微型断路器,其L极部分主要安装了用于实现过载保护的双金属片、实现短路保护的磁线圈脱扣器、以及保证产品寿命的灭弧装置、引弧通道,因此,这一部分已经无法放置电路板。而将这些电路板放置在N极里面,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当然,如果将微型断路器增加一个模数宽度的尺寸,用于安装电路板的话,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很多,但是,如此一来,运用到现场安装的话,就会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比如,原有的安装空间可以安装10个普通两极的微型断路器,但如果更换成三个模数宽度尺寸的微型断路器的话,只能安装6个,如此一来,对于升级改造的项目来说,实施起来就非常困难。
对于N极来说,通常会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N极直通的形式,还有一种是N极带分断的形式。N极直通的形式,由于其不具有隔离功能,已逐渐被N极带分断的形式所取代。
因此,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在N极带分断功能微型断路器上运用N极有限的空间,将电路板放置进去,以及如何避免N极分断时所产生的电弧对电路板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断路器,包含一个模数宽度的N极壳体、L极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弧罩、隔墙和电路结构部件;所述隔墙设置在N极壳体上,所述隔弧罩和所述隔墙配合后,将整个N极的空间隔离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包含能够对载流部件进行分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能够对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的灭弧通道以及出弧口;所述电路结构部件安装在第二空间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空间包含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进一步,所述N极壳体上设置了N极壳体定位柱,用于对隔弧罩进行定位,所述隔弧罩上设置了隔弧罩定位孔和隔弧罩定位柱,所述隔弧罩定位孔与N极壳体定位柱配合使用,所述隔弧罩定位柱用于对所述电路结构部件进行定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空间内还包含了动触头至出线端子之间的通电导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L极壳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电路结构部件包含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反面与所述隔弧罩接触的部分未焊接分立元器件;未与隔弧罩接触的部分焊接了分立元器件。
进一步,所述电路结构部件还包含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正面,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第三电路板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
进一步,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间距为3-7mm。
进一步,所述第三电路板用于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从壳体的外部插入,电池的正负极与所述第三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漏电流互感器,所述漏电流互感器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将N极的空间进行有效隔离,可以最大化的利用N极的空间,实现在两个模数宽度尺寸的微型断路器具有更多的功能,符合使用需求,同时更能有效的适应改造项目,使得智能型微型断路器更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N极壳体示意图;
图2:隔弧罩示意图;
图3:隔弧罩安装到N极壳体上的示意图;
图4:隔弧罩的变化示意图;
图5:第一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示意图;
图6:第一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7:第二电路板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8:电池安装示意图。
1. N极壳体,1-1.N极壳体盖板,1-2.隔墙,1-3.灭弧通道,1-4.出弧口,1-5.N极壳体定位柱,2.隔弧罩,2-1.隔弧罩定位孔,2-2.隔弧罩定位柱,3.第一空间,4.第二空间,4-1.第一区域,4-2.第二区域,4-3.第三区域,5.第一电路板,5-1.元件组一,5-2.元件组二,5-3.元件组三,5-4.第一电路板定位孔,6.第二电路板,7.第三电路板,7-1.电池,7-2.电池卡座,8.漏电流互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包含一个模数宽度的N极壳体(1)、L极壳体、隔弧罩(2),以及和N极壳体(1)配合的N极壳体盖板(1-1),并在N极壳体(1)上设置了隔墙(1-2)。
为了便于安装,在N极壳体(1)上还设置了N极壳体定位柱(1-5),隔弧罩(2)上设置了隔弧罩定位孔(2-1),安装时,将隔弧罩定位孔(2-1)沿着N极壳体定位柱(1-5),安装到N极壳体(1)上。
安装后,隔弧罩(2)和隔墙(1-2)配合后,将整个N极的空间隔离成第一空间(3)和第二空间(4)。
当然,参照图1,第一空间(3)内包含能够对载流部件进行分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能够对动静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的灭弧通道(1-3)、以及出弧口(1-4);可以想象,当N极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在分开的时候,由于电流的存在,分开的瞬间会有电弧产生,且电弧会沿着灭弧通道(1-3),向出弧口(1-4)的方向扩散。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第一空间(3),在电弧扩散方向相反的部位并没有完全的密闭,是因为,第一空间(3)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约束电弧的扩散范围,避免电弧在整个N极壳体(1)内进行扩散,对其他电路结构部件造成损坏。因此,根据电弧扩散的方向,在第一空间(3)的电弧扩散方向相反的部位就没有必要完全密闭,这样一来,还有利于第一空间(3)的散热。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约束第一空间(3)的电弧扩散范围的目的,可以将N极壳体(1)上所需的隔墙(1-2)进行去除,并将去除的部分设置在隔弧罩(2)上,即隔弧罩(2)的形式可以参照图4进行设置。安装后,同样可以形成所需的第一空间(3),以达到约束电弧扩散范围的目的。当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变化,将部分的隔墙(1-2)设置在N极壳体(1)上、部分的隔墙(1-2)设置在隔弧罩(2)上,亦可实现约束电弧扩散范围的目的。
进一步,第一空间(3)内还包含了动触头至出线端的接线板之间的通电导线,目的是对通电导线进行隔离,避免通电导线与第二空间(4)内安装的电路结构部件产生非必要的接触。
进一步,第二空间(4)在隔弧罩(2)和隔墙(1-2)的分割下,形成的区域包含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和第三区域(4-3)。可以想象的是,对于一般的微型断路器来说,必然会有相同模数宽度的L极匹配使用,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微型断路器,在此,将第一区域(4-1)与L极的空间相连通,使得第一区域(4-1)产生一个较深的空间,以此增大N极的使用空间。
进一步,参照图6,第二空间(4)用于安装所需的电路结构部件,电路结构部件包含第一电路板(5),第一电路板(5)安装在隔弧罩(2)上面。在此,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说明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将第一电路板朝向隔弧罩方向的那一面称之为反面、朝向N极盖板方向的那一面称为正面。
参照图5,第一电路板(5)的反面,与隔弧罩(2)接触的部分未焊接分立元器件;未与隔弧罩(2)接触的部分焊接了分立元器件。为了便于描述,将焊接的分立元器件分为:元件组一(5-1)、元件组二(5-2)、元件组三(5-3),第一电路板(5)安装在隔弧罩(2)上后,元件组一(5-1)对应位置为第一区域(4-1)、元件组二(5-2)对应位置为第二区域(4-2),元件组三(5-3)对应位置为第三区域(4-3)。
可以看出,元件组一(5-1)、元件组二(5-2)、元件组三(5-3),是一些焊接在第一电路板(5)反面的分立元器件,根据其在第二空间(4)所对应的区域的一个统称,因此,每个元件组不是定指某一个或某一类元件,而是占用了相应区域的分立元器件的统称,且每个元件组里面包含至少一个分立元器件,但不仅限于一个分立元器件,
同时,在第一电路板(5)上设置了第一电路板定位孔(5-4),安装时,与隔弧罩(2)上的隔弧罩定位柱(2-2)相配合,更方便的对第一电路板(5)进行安装。
进一步,电路结构部件还包含第三电路板(7),参照图5,第三电路板(7)与第一电路板(5)成90°对插焊接,第三电路板(7)放置在第三区域(4-3)。参照图8,第三电路板(7)用于与电池(7-1)连接,电池(7-1)固定在电池卡座(7-2)上后,从N极壳体盖板(1-1)的外部插入,电池(7)的正负极与第三电路板(7)连接。
进一步,参照图7,电路结构部件还包含第二电路板(6),第二电路板(6)放置在第一电路板(5)的正面,第二电路板(6)和第一电路板(5)的间距最大为7mm,最小为3mm。
进一步,参照图7,第二空间(4)内还放置了漏电流互感器(8),漏电流互感器(8)放置在第三区域(4-3)。
在此,对于两个模数宽度的微型断路器来说,L极与N极相邻的部分,可以设置成相连的一个壳体,也可以分开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正”、“反”是根据提供的附图中的方向而定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微型断路器,包含一个模数宽度的N极壳体、L极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弧罩、隔墙和电路结构部件;所述隔墙设置在N极壳体上,所述隔弧罩和所述隔墙配合后,将整个N极的空间隔离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内包含能够对载流部件进行分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能够对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的灭弧通道以及出弧口;所述电路结构部件安装在第二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包含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壳体上设置了N极壳体定位柱,用于对隔弧罩进行定位,所述隔弧罩上设置了隔弧罩定位孔和隔弧罩定位柱,所述隔弧罩定位孔与N极壳体定位柱配合使用,所述隔弧罩定位柱用于对所述电路结构部件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内还包含了动触头至出线端子之间的通电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L极壳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结构部件包含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反面与所述隔弧罩接触的部分未焊接分立元器件;未与隔弧罩接触的部分焊接了分立元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结构部件还包含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正面,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第三电路板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间距为3-7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路板用于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从壳体的外部插入,电池的正负极与所述第三电路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电流互感器,所述漏电流互感器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
CN202020783121.9U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微型断路器 Active CN212209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3121.9U CN212209375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微型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3121.9U CN212209375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微型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9375U true CN212209375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14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83121.9U Active CN212209375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微型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9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1728B (zh) 漏电断路器
CN100578711C (zh) 断路器
CN100541699C (zh) 绝缘性能试验开关和对地漏电断路器
CN215911371U (zh) 数据交换设备、装置
CN212209375U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
JP2007287708A (ja) 分岐回路遮断器の付加警報ユニット
US7436639B2 (en) Compact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module
CN207896050U (zh) 一种断路器附件的连接结构
CN113675045A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
US20160225570A1 (en) Breaker secondary terminal block isolation chamber
EP1346387B1 (en) Supporting base for a circuit breaker
JPH10284184A (ja) 漏電保護プラグ
CN207781427U (zh) 手动维护开关
CN215183780U (zh) 一种紧凑型单极断路器
CN220234240U (zh) 具有充电输出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
CN206163445U (zh) 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外壳
CN220065591U (zh) 一种高效安装的智能断路器
CN111566773B (zh) 配线用断路器的电子式跳闸装置
KR20150110255A (ko) 누전 차단기
CN211628994U (zh) 断路器
CN203242587U (zh) 一种插座式接地故障线路断路器
JP3357168B2 (ja) 漏電遮断器
CN216528661U (zh) 一种断路器和用电系统
CN210516653U (zh) 一种多极智能物联网断路器
CN212485259U (zh) 一种插拔式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