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1318U - 附着爬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附着爬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01318U CN212201318U CN202020636858.8U CN202020636858U CN212201318U CN 212201318 U CN212201318 U CN 212201318U CN 202020636858 U CN202020636858 U CN 202020636858U CN 212201318 U CN212201318 U CN 2122013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tached
- climbing device
- connecting portion
- upright post
- attached climb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附着爬升装置,包括:可升降立柱1;第一附着装置2,第一附着装置2设置于可升降立柱1的伸缩端;以及第二附着装置3,第二附着装置3设置于可升降立柱1的固定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附着爬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很多施工机械设备(例如:造楼机、桁架)需要贴附于施工墙体上下爬升。然而,随着机械设备的重量增大,现有的支撑部件难以支撑大吨位的工程机械附着于墙体,并且难以进行快捷、简单的爬升移动。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撑部件难以支撑大吨位的工程机械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移动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附着爬升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撑部件难以支撑大吨位的工程机械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移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附着爬升装置,包括:可升降立柱;第一附着装置,第一附着装置设置于可升降立柱的伸缩端;以及第二附着装置,第二附着装置设置于可升降立柱的固定端。
可选地,第一附着装置和第二附着装置包括:固定于可升降立柱的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及附着墙体的安装件,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
可选地,支撑架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立柱,并且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柱。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支撑架的端点,且向外侧延伸。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为多个第一连接部,并且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支撑架的同一侧面的端点。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为两个相互平行的耳板,耳板设置有第二销孔,并且第一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二销孔适配的第一销孔。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为U型。
可选地,可升降立柱为液压升降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附着爬升装置通过第一附着装置和第二附着装置可以交替的进行移动,因此可以使可升降立柱稳固的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进而可以实现建筑器械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附着装置的安装与拆解操作简单,并且可以牢固的附着于安装墙体,因此可以承受大吨位的设备附着墙体进行爬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撑部件难以支撑大吨位的工程机械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移动的技术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附着爬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附着爬升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附着爬升装置的附着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附着装置的安装件的示意图。
图5是附着装置的支撑架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附着爬升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附着爬升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附着爬升装置一般性地可包括:可升降立柱1;第一附着装置2,第一附着装置2设置于可升降立柱1的伸缩端;以及第二附着装置3,第二附着装置3设置于可升降立柱1的固定端。
具体地,附着爬升装置主要包括可升降立柱1、第一附着装置2以及第二附着装置3。众所周知的可升降立柱一般性的包括伸缩端和固定端,通过伸缩端的伸缩作用,可以使立柱进行升降。参考图1所示,第一附着装置2例如可以设置在可升降立柱1的伸缩端,第二附着装置3例如可以设置在可升降立柱1的固定端。通过第一附着装置2和第二附着装置3可以将该可升降立柱附着于安装墙体的表面,进而可以在可升降立柱1上安装建筑器械,例如:桁架和造楼机等。通过附着装置的作用可以将大吨位的器械固定于墙体表面,并且通过可升降立柱可以将器械进行顶升。因此可以满足大吨位的建筑器械在建筑墙体进行稳固的爬升。在一个具体实例中,为了使附着支撑的更加稳固,第一附着装置2和第二附着装置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此外,图2示出了该附着爬升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附着爬升装置的附着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所示,在使用工状态下,即建筑器械在工作的情况下,不需要可升降立柱1进行升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附着装置2和第二辅助装置3贴附于安装墙体。在顶升状态下,即伸缩端伸展的情况下,将第一附着装置2拆除,在伸缩端移动到顶升的位置后,将第一附着装置2固定于顶升的墙体处。进一步地,将固定端进行回收(即回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二附着装置3拆除,可伸缩立柱1将固定端进行回收,然后将第二附着装置3固定在回收后位置的墙体处。
从而,附着爬升装置通过第一附着装置和第二附着装置可以交替的进行移动,因此可以使可升降立柱稳固的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进而可以实现建筑器械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附着装置的安装与拆解操作简单,并且可以牢固的附着于安装墙体,因此可以承受大吨位的设备附着墙体进行爬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撑部件难以支撑大吨位的工程机械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移动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第一附着装置2和第二附着装置3包括:固定于可升降立柱1的支撑架21,支撑架2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2;以及附着墙体的安装件23,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22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4。
具体地,参考图1至图3所示,第一附着装置2和第二附着装置3的结构相同,以第一附着装置2为例,包括:支撑架21和安装件23,其中支撑架21固定在可升降立柱1上,例如:第一附着装置2的支撑架21固定于可升降立柱1的伸缩端,第二附着装置3的支撑架21固定于可升降立柱1的固定端。支撑架2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2。安装件23附着于安装墙体,并且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22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4,通过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4将可伸缩立柱1固定在安装墙体上。从而,通过将附着装置拆分为支撑架和安装件,因此便于附着爬升装置的安装和拆解。
可选地,支撑架21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立柱211,并且相邻两根立柱21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212。
具体地,参考图5所示,支撑架21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立柱211。在一个具体实例中,立柱为四根且相互平行构成长方体架构,并且相邻两根立柱21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212,用于对立柱1构成的长方体架构进行固定。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22为多个第一连接部,并且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支撑架21的同一侧面的端点。
具体地,参考图3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22为多个第一连接部,并且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支撑架21的同一侧面的端点,第二连接部23的数量与位置与之对应,因此可以将附着爬升装置固定于“一”字形墙体。通过设置多个连接部,使得附着力更强,能够承受更大吨位的设备。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24为两个相互平行的耳板241,耳板241设置有第二销孔242,并且第一连接部22设置有与第二销孔242适配的第一销孔221。
具体地,参考图4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24为两个相互平行的耳板241,耳板241设置有第二销孔242,并且第一连接部22也设置有对应的耳板,并且设有与第二销孔242适配的第一销孔221。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2插入相互平行的耳板241(第二连接部24),然后利用销孔进行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解。
可选地,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4例如可以设置为U型,便于连接。
可选地,可升降立柱1例如为液压升降立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附着爬升装置通过第一附着装置和第二附着装置可以交替的进行移动,因此可以使可升降立柱稳固的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进而可以实现建筑器械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附着装置的安装与拆解操作简单,并且可以牢固的附着于安装墙体,因此可以承受大吨位的设备附着墙体进行爬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撑部件难以支撑大吨位的工程机械附着于墙体进行爬升移动的技术问题。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附着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升降立柱(1);
第一附着装置(2),所述第一附着装置(2)设置于所述可升降立柱(1)的伸缩端;以及
第二附着装置(3),所述第二附着装置(3)设置于所述可升降立柱(1)的固定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着装置(2)和所述第二附着装置(3)包括:
固定于所述可升降立柱(1)的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2);以及
附着墙体的安装件(2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1)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立柱(211),并且相邻两根立柱(21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2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1)的端点,且向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为多个第一连接部,并且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1)的同一侧面的端点。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附着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4)为两个相互平行的耳板(241),所述耳板(241)设置有第二销孔(242),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2)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销孔(242)适配的第一销孔(221)。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附着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4)设置为U型。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附着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立柱(1)为液压升降立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36858.8U CN212201318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附着爬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36858.8U CN212201318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附着爬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01318U true CN212201318U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2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36858.8U Active CN212201318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附着爬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01318U (zh) |
-
2020
- 2020-04-24 CN CN202020636858.8U patent/CN2122013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01318U (zh) | 附着爬升装置 | |
JP4099491B2 (ja) | ヘリコプタによる鉄塔組立工法及び作業用治具 | |
CN210316663U (zh) | 一种建筑结构拔柱支撑装置 | |
JP2012197657A (ja) | 杭の圧入装置 | |
JP6012020B2 (ja) | 天井クレーンの設置方法 | |
CN102535854B (zh) | 一种爬升支架及其爬升方法、混凝土布料杆及其爬升方法 | |
CN212128871U (zh) | 城市智慧快速路盖梁湿接缝快速组装作业平台 | |
CN212613783U (zh) | 顶托 | |
JPH04161566A (ja) | 大空間建物の構築装置 | |
CN213257907U (zh) | 一种塔式起重机套架拼焊工装 | |
CN209942721U (zh) | 一种机电安装辅助移动装置 | |
CN218990851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板 | |
CN205476444U (zh) | 一种基于低位顶升模架系统的轻型支撑立柱 | |
CN214117462U (zh) | 支撑联动装置 | |
CN217420429U (zh) | 吊篮结构 | |
CN216336265U (zh) | 一种附墙件连接结构 | |
CN219430545U (zh) | 一种塔柱首节段利用劲性骨架的操作平台 | |
JP2872886B2 (ja) | 構築物の上昇装置 | |
CN217578039U (zh) | 支撑桁架结构以及起重装置 | |
CN217863528U (zh) | 一种废旧轮胎工艺品结构装置 | |
CN209911104U (zh) | 一种用于接触网支柱螺栓拉拨实验的工具 | |
CN220151000U (zh) | 一种方便连接的梯笼 | |
JP7240959B2 (ja) | 吊り治具および鉄塔の解体方法 | |
CN217266971U (zh) | 一种预应力桥梁板张拉设备 | |
JP5689273B2 (ja) | 仮設足場、及び建物の構築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