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99218U - 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99218U
CN212199218U CN202020611748.6U CN202020611748U CN212199218U CN 212199218 U CN212199218 U CN 212199218U CN 202020611748 U CN202020611748 U CN 202020611748U CN 212199218 U CN212199218 U CN 212199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ox
incubator
box body
microbial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17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鸿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se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se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se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se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117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99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99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99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制剂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培养箱和与培养箱顶部固定连接的隔板,所述箱体的内腔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位于隔板上方的加热管,所述箱体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箱体内部的气管和位于气管右侧并一端延伸至箱体内部的进料管。该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通过设置进料管,使外界培养基经过进料管进入箱体内部,加热管对外界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避免外界培养基混入杂菌,再打开第一阀门,使外界培养基经过第一L形管和第二L形管进入到培养箱的内部,与接种盘内部的外界菌种进行接种,从而保证菌种纯度,达到了提取菌种纯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制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环境治理,特别是水质改善方面,微生物制剂有效解决传统物理及化学法存在的投入高、效果差和污染反复以及二次污染的问题,好的微生态制剂为菌类,其品种结构合理、性能稳定且功效明显,在水体中能迅速形成绝对优势,对各类好氧类、厌氧类、兼性厌氧和兼性好氧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微生物制剂加工需要用到微生物加工提取装置。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部分微生物加工提取装置在进行加工提取时,容易掺入杂菌,导致提取微生物菌种不纯,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产品质量,故而提出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具备提取菌种纯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部分微生物加工提取装置在进行加工提取时,容易掺入杂菌,导致提取微生物菌种不纯,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提取菌种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培养箱和与培养箱顶部固定连接的隔板,所述箱体的内腔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位于隔板上方的加热管,所述箱体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箱体内部的气管和位于气管右侧并一端延伸至箱体内部的进料管,所述箱体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内部的T形块,所述T形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接种盘,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箱体内部并位于隔板上方的第一L形管,所述第一L形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内部的第二L形管,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T形块下方并一端延伸至箱体内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内部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套接有搅拌杆,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内部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加热管的左侧电连接有一端贯穿箱体的导线。
优选的,所述气管的外径小于进料管的外径,所述第一L形管与第二L形管均呈倒角设计。
优选的,所述T形块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接种盘外侧的安装槽,所述T形块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T形块并延伸至箱体内部的螺钉。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转杆外侧固定连接的轴承,所述培养箱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有与转杆外侧固定连接的旋转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搅拌杆呈等距离分布。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通过设置进料管,使外界培养基经过进料管进入箱体内部,将加热管与外界电源接通,加热管对外界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避免外界培养基混入杂菌,再打开第一阀门,使外界培养基经过第一L形管和第二L形管进入到培养箱的内部,与接种盘内部的外界菌种进行接种,从而保证菌种纯度,达到了提取菌种纯的目的。
2、该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通过设置电机,当电机与外界电源接通时,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搅拌杆转动,对外界培养基进行搅拌,使外界培养基快速均匀发酵,形成微生物制剂,再经过出料管和第二阀门导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箱体、2培养箱、3隔板、4加热管、5气管、6进料管、7T形块、8接种盘、9第一L形管、10第一阀门、11第二L形管、12电机、13转杆、14搅拌杆、15出料管、16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培养箱2和与培养箱2顶部固定连接的隔板3,箱体1的内腔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位于隔板3上方的加热管4,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加热管4的左侧电连接有一端贯穿箱体1的导线,箱体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气管5和位于气管5右侧并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进料管6,箱体1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2内部的T形块7,T形块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接种盘8,T形块7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接种盘8外侧的安装槽,T形块7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T形块7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螺钉,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并位于隔板3上方的第一L形管9,第一L形管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10,第一阀门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2内部的第二L形管11,气管5的外径小于进料管6的外径,第一L形管9与第二L形管11均呈倒角设计,箱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T形块7下方并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电机12,电机12的型号可为EM2333T,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2内部的转杆13,培养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转杆13外侧固定连接的轴承,培养箱2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有与转杆13外侧固定连接的旋转密封圈,转杆13的外侧套接有搅拌杆14,搅拌杆14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搅拌杆14呈等距离分布,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2内部的出料管15,出料管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16,通过设置进料管6,使外界培养基经过进料管6进入箱体1内部,将加热管4与外界电源接通,加热管4对外界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避免外界培养基混入杂菌,再打开第一阀门10,使外界培养基经过第一L形管9和第二L形管11进入到培养箱2的内部,与接种盘8内部的外界菌种进行接种,从而保证菌种纯度,达到了提取菌种纯的目的,通过设置电机12,当电机12与外界电源接通时,电机12带动转杆13转动,转杆13带动搅拌杆14转动,对外界培养基进行搅拌,使外界培养基快速均匀发酵,形成微生物制剂,再经过出料管15和第二阀门16导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该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通过设置进料管6,使外界培养基经过进料管6进入箱体1内部,将加热管4与外界电源接通,加热管4对外界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避免外界培养基混入杂菌,再打开第一阀门10,使外界培养基经过第一L形管9和第二L形管11进入到培养箱2的内部,与接种盘8内部的外界菌种进行接种,从而保证菌种纯度,达到了提取菌种纯的目的,通过设置电机12,当电机12与外界电源接通时,电机12带动转杆13转动,转杆13带动搅拌杆14转动,对外界培养基进行搅拌,使外界培养基快速均匀发酵,形成微生物制剂,再经过出料管15和第二阀门16导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部分微生物加工提取装置在进行加工提取时,容易掺入杂菌,导致提取微生物菌种不纯,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培养箱(2)和与培养箱(2)顶部固定连接的隔板(3),所述箱体(1)的内腔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位于隔板(3)上方的加热管(4),所述箱体(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气管(5)和位于气管(5)右侧并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进料管(6),所述箱体(1)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2)内部的T形块(7),所述T形块(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接种盘(8),所述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并位于隔板(3)上方的第一L形管(9),所述第一L形管(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阀门(10),所述第一阀门(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2)内部的第二L形管(11),所述箱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T形块(7)下方并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2)内部的转杆(13),所述转杆(13)的外侧套接有搅拌杆(14),所述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培养箱(2)内部的出料管(15),所述出料管(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阀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加热管(4)的左侧电连接有一端贯穿箱体(1)的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5)的外径小于进料管(6)的外径,所述第一L形管(9)与第二L形管(11)均呈倒角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块(7)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接种盘(8)外侧的安装槽,所述T形块(7)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T形块(7)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的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转杆(13)外侧固定连接的轴承,所述培养箱(2)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有与转杆(13)外侧固定连接的旋转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14)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搅拌杆(14)呈等距离分布。
CN202020611748.6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Active CN212199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1748.6U CN212199218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1748.6U CN212199218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99218U true CN212199218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6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1748.6U Active CN212199218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99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4367B (zh) 一种纯培养光合细菌的光生物反应系统及其灭菌方法
CN103086520A (zh) 一种处理畜禽养殖废水耦合生产生物柴油的装置及技术
CN206580820U (zh) 一种新型微生物发酵罐
Toerien et al. The bacterial nature of the acid-forming phase of anaerobic digestion
CN102260638A (zh) 窖泥功能菌及其制备方法
Mah et al. Microbiology of Anaerobic Sludge Fermentation: I. Enumeration of the Nonmethanogenic Anaerobic Bacteria
CN103981083A (zh) 一种微藻封闭式兼养培养法及其培养系统
Siebert et al. Estimation of methane-producing bacterial numbers by 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MPN) technique
CN112375693A (zh) 一种利用天然生物絮凝剂对春雷霉素发酵菌丝进行预处理后制备微生物菌剂的方法
CN205473774U (zh) 大曝气量好氧生物发酵罐
CN212199218U (zh) 一种微生物制剂浓缩提取装置
CN205115465U (zh) 一种生物菌培养罐
CN208279619U (zh) 一种新型高固含有机废弃物序进式厌氧发酵装置
CN108203710B (zh) 一种利用纯秸秆固体补料诱导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及其使用的补料器
CN108220139A (zh) 一种差位双螺旋搅拌一体化固体发酵装置
CN204848683U (zh) 发酵筒
CN203807476U (zh) 一种发酵罐
CN201268669Y (zh) 多阶段接种梯型搅拌堆肥反应器
CN214881536U (zh)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预处理中发酵菌的繁殖培养装置
CN208182976U (zh) 一种差位双螺旋搅拌一体化固体发酵装置
CN209685742U (zh) 一种用于分批发酵的移种装置
KR200253378Y1 (ko) 음식물쓰레기 및 축산분뇨 비료화장치
CN202968544U (zh) 一种降低染菌概率的连续发酵扩培装置
CN212640455U (zh) 一种厨余垃圾堆肥加工用发酵菌种培育袋
CN104671862A (zh) 适用于有机固体废弃物膜式堆肥发酵的渗滤液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