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98643U - 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98643U CN212198643U CN202020257602.6U CN202020257602U CN212198643U CN 212198643 U CN212198643 U CN 212198643U CN 202020257602 U CN202020257602 U CN 202020257602U CN 212198643 U CN212198643 U CN 2121986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id
- liquid separation
- separation device
- cavity
- over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限定出在水平方向上隔开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过水口连通,壳体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水部以及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部;絮凝反应器,絮凝反应器设于第一腔室内;斜板反应器,斜板反应器设于第二腔室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絮凝反应器,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与相关技术中的机械搅拌系统相比,节省了能耗,简化了结构且降低了维护成本;通过将絮凝反应器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将斜板反应器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水量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浅池沉淀池,一种是采用波纹板粘接形成斜管空腔,人为减少排泥通道空间,但容易出现脱胶现象,且脱胶后更无序;另一种是采用乙丙共聚制造的斜板沉淀模块,由于板厚不足0.5mm,强度底,板间距小,因而需要采用垂直肋板进行加强结构,但实质上形成了方型孔的斜管沉淀;再一种是蜂窝状管式结构的斜管或斜板沉淀,其狭小的单体沉淀空间极容易导致污泥在板间堵塞而不能顺畅排放。因此,存在改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废水处理效率高,有利于实现模块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固液分离装置的废水处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在水平方向上隔开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过水口连通,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水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部;絮凝反应器,所述絮凝反应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斜板反应器,所述斜板反应器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絮凝反应器,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与相关技术中的机械搅拌系统相比,节省了能耗,简化了结构且降低了维护成本;通过设置斜板反应器,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将絮凝反应器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将斜板反应器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水量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水口和所述出水部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斜板反应器包括多个沿所述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倾斜导流板,每个所述倾斜导流板沿从所述过水口到所述出水部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导流板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部形成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腔室内的上部设有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出水堰,所述出水堰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堰位于所述斜板反应器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设于所述第二腔室,以将所述第二腔室的污泥刮至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的污泥斗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絮凝反应器包括至少一层过流部,所述过流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进水部的下方,所述进水部和所述过流部分别设有多个过孔,所述进水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和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不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部包括多层,多层过流部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每层所述过流部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过孔,在多层所述过流部中,位于上方的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位于下方的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或者波浪形,所述过流部的过孔设于所述过流部的低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部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流部和第二过流部,其中,所述第一过流部位于所述进水部与所述第二过流部之间,所述第一过流部上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且大于所述进水部上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侧挡板;底板,所述底板设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且与所述侧挡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板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过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排泥口,所述第一排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连通,所述壳体具有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二排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的侧向透视图。
附图标记:
固液分离装置100,
壳体10,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分隔件103,过水口104,
絮凝反应器20,过流部21,第一过流部2101,第二过流部2102,第一倾斜板211,第二倾斜板212,过孔213,
进水部30,侧挡板31,底板32,
斜板反应器40,倾斜导流板41,
出水部51,出水堰52,
刮泥机60,污泥斗70,
第一排泥口81,第二排泥口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100包括壳体10、絮凝反应器20和斜板反应器40。
壳体10限定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在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隔开布置,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通过过水口104连通。
举例而言,壳体10的中部设有分隔件103,分隔件103将壳体10的内腔分隔为在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过水口104设于分隔件103的上部。这里的壳体10可以为罐体,也可以为混凝土等土建结构。
进一步地,壳体10设有进水部30和出水部51,进水部30与第一腔室101连通,出水部51与第二腔室102连通,絮凝反应器20设于第一腔室101内,斜板反应器40设于第二腔室10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100,通过设置絮凝反应器20,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与相关技术中的机械搅拌系统相比,节省了能耗,简化了结构且降低了维护成本;通过设置斜板反应器40,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将絮凝反应器20设置在第一腔室101内,将斜板反应器40设置在第二腔室102内,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水量的使用需求。
如图1和图2所示,过水口104和出水部5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布置,斜板反应器40包括多个倾斜导流板41,多个倾斜导流板41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每个倾斜导流板41沿从过水口104到出水部51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即每个倾斜导流板41沿从前向后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斜板反应器40与壳体10可以看作为斜板沉淀池,过水口104作为斜板沉淀池的进口。通过将过水口104和出水部5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布置,并将倾斜导流板41沿从过水口104到出水部51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倾斜导流板41的间距大于50mm,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倾斜导流板41之间的泥水通道对冲,从而依靠强制分离达到更好的出水水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导流板41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材料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水部51形成设于壳体10的侧壁上部的出水口,第二腔室102内的上部设有出水堰52,出水堰52沿水平方向延伸,出水堰52与出水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堰52位于斜板反应器40的上方。通过将出水堰52设置在斜板反应器40的上方,从而使得位于第二腔室102内上部的水通过溢流作用进入出水堰52内,最终从出水部51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固液分离装置100还包括刮泥机60,刮泥机60设于第二腔室102,以将第二腔室102的污泥刮至位于第二腔室102底部的污泥斗70内。这里的刮泥机60是一种液压驱动的灵巧的污泥收集、浓缩和连续排放装置,通过设置刮泥机60,可以彻底避免锥斗排泥阀门开闭难控制、效能低的弊端,同时也减小了土建池体的深度,节省土建费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具有第一排泥口81,第一排泥口81与第一腔室101的底部连通,壳体10具有第二排泥口82,第二排泥口82与第二腔室102的底部连通,位于第一腔室101底部的污泥可以从第一排泥口81排出外界,位于第二腔室102底部的污泥可以从第二排泥口82排出外界。
如图1和图2所示,絮凝反应器20包括至少一层过流部21,进水部30设有多个过孔213,过流部21位于进水部30的下方,过流部21设有多个过孔213,进水部30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与过流部21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不相等。
通过设置进水部30和位于进水部30下方的过流部21,并在进水部30和过流部21上分别设置通流面积不相等的过孔213,水在从上到下的流动过程中,流速也不相等,从而形成多级速度梯度G值,对水形成过流,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与相关技术中的机械搅拌系统相比,节省了能耗,简化了结构且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30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小于过流部21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使得从进水部30的过孔213通过的水流流速大于从过流部21的过孔213的水流流速,即沿着从上到下的水流方向,流速逐渐减小,而在从上到下逐步减速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大的矾花,既产生了丰富的流态,又无需额外机械搅拌的电力消耗和配电设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絮凝效果,过流部21设置成多层,即过流部21包括多层,多层过流部2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每层过流部21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过孔213,水从上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每一次经过过流部21的过孔213,过流部21对其形成过流,从而实现絮凝。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多层过流部21中,位于上方的过流部21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小于位于下方的过流部21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使得从位于上方的过流部21的过孔213通过的水流流速大于从位于下方的过流部21的过孔213通过的水流流速,从而形成多级速度梯度G值,对水形成过流,进一步提高絮凝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30包括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侧挡板31以及底板32,底板32设在两个侧挡板31之间,并且底板32与侧挡板31的下端连接,底板32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过孔213,结构简单、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3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进水部30的两端与壳体10的相对侧壁连接。例如,侧挡板31和底板32分别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侧挡板31以及底板32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未示出),通过连接板可以将侧挡板31以及底板32与壳体10进行连接,从而将进水部30固定在壳体10内的上部。
为了提高过流部21对水的过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絮凝效果,将过流部2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折线形或者波浪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流部21的过孔213设于过流部21的低位,保证流道过流部21上的水可以全部排出。
如图2所示,过流部21包括第一过流部2101和第二过流部2102,第一过流部2101和第二过流部210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过流部2101位于进水部30与第二过流部2102之间。
其中,第一过流部2101上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小于第二过流部2102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并且,第一过流部2101上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大于进水部30上的过孔213的通流面积,从而使得从进水部30的过孔213通过的水流流速大于从第一过流部2101的过孔213通过的水流流速,从第一过流部2101的过孔213通过的水流流速大于从第二过流部2102的过孔213通过的水流流速,从而形成三级速度梯度G值,对水形成过流,进一步提高絮凝效果。
如图1所示,过流部21包括多个第一倾斜板211和多个第二倾斜板212,第一倾斜板211和第二倾斜板212的倾斜方向相反,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倾斜板211之间连接有第二倾斜板212,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倾斜板212之间连接有第一倾斜板211。
具体地,第一倾斜板211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朝左倾斜延伸,第二倾斜板212沿从下到上的方向组件朝右倾斜延伸,多个第一倾斜板211和多个第二倾斜板212在左右方向上交错布置,即第一倾斜板211的上端与位于其左侧的第二倾斜板212的上端连接,第一倾斜板211的下端与位于其右侧的第二倾斜板212的下端连接,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流部21的多个过孔213位于第一倾斜板211的下部、第二倾斜板212的下部或者第一倾斜板211的下部与第二倾斜板212的下部的连接处。也就是说,过流部21的多个过孔213位于过流部21的低位,保证落在过流部21上表面的水可以全部向下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流部21的多个过孔213呈多排布置,每排的多个过孔213沿第一倾斜板211/第二倾斜板21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每个过流部21的多个第一倾斜板211和多个第二倾斜板212在左右方向上交错排布,而第一倾斜板211和第二倾斜板212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个第一倾斜板211的下端与每个第二倾斜板212的下端的连接处均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过孔213,从而使得多个过孔213呈多排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未示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通过采用上述固液分离装置100,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从而提高废水处理效果,节省了能耗,简化了结构且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100以及水处理系统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在水平方向上隔开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过水口连通,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水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部;
絮凝反应器,所述絮凝反应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斜板反应器,所述斜板反应器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口和所述出水部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相对布置,
所述斜板反应器包括多个沿所述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倾斜导流板,每个所述倾斜导流板沿从所述过水口到所述出水部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流板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形成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腔室内的上部设有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出水堰,所述出水堰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堰位于所述斜板反应器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设于所述第二腔室,以将所述第二腔室的污泥刮至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的污泥斗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器包括至少一层过流部,所述过流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于所述进水部的下方,所述进水部和所述过流部分别设有多个过孔,所述进水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和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部包括多层,多层过流部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每层所述过流部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过孔,在多层所述过流部中,位于上方的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位于下方的所述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或者波浪形,所述过流部的过孔设于所述过流部的低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部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流部和第二过流部,
其中,所述第一过流部位于所述进水部与所述第二过流部之间,所述第一过流部上的过孔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过流部的过孔的通流面积且大于所述进水部上的过孔的通流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包括:
至少两个相对布置的侧挡板;
底板,所述底板设在两个所述侧挡板之间且与所述侧挡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底板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过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排泥口,所述第一排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连通,所述壳体具有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二排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
13.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897765 | 2019-12-30 | ||
CN201922489776 | 2019-12-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98643U true CN212198643U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19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57602.6U Active CN212198643U (zh) | 2019-12-30 | 2020-03-04 | 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98643U (zh) |
-
2020
- 2020-03-04 CN CN202020257602.6U patent/CN2121986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9227A (zh) |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 |
EP1735070A1 (en) | Separator device | |
CN108423788A (zh) |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 |
CN210905278U (zh) | 一种脱模剂废水再回收前处理装置 | |
CN101530681A (zh) |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 |
CN109179778B (zh) | 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 | |
CN212198643U (zh) | 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 |
CS271652B1 (en) | Complex device for multistep water conditioning treatment and water purification | |
CN110228840B (zh) | 一种电气浮废水处理系统及电气浮废水处理方法 | |
CN106823488A (zh) | 沉淀池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
KR102173185B1 (ko) | 경사판 침전장치 | |
CN103408134A (zh) | 一种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 |
CN102482128A (zh) | 包括混合室的生物反应器 | |
CN211570384U (zh) | 净化系统 | |
CN201257318Y (zh) | 一种中进边出沉淀池 | |
CN110876861B (zh) | 卧式泥水分离器 | |
CN206492256U (zh) | 沉淀池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1375228B (zh) | 固液分离装置 | |
CN213803406U (zh) | 一种污水沉淀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7895225U (zh) | 一种混凝设备 | |
CN219630689U (zh) | 一种冲洗沉淀装置 | |
CN215480208U (zh) |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净水器 | |
CN111569476B (zh) | 一种非均相混合物重力沉降分离器 | |
CN215480209U (zh) |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及水处理系统 | |
CN221093888U (zh) |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用高效斜板沉淀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