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95667U -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95667U
CN212195667U CN202020352876.3U CN202020352876U CN212195667U CN 212195667 U CN212195667 U CN 212195667U CN 202020352876 U CN202020352876 U CN 202020352876U CN 212195667 U CN212195667 U CN 212195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carriage
plate
mounting
construction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528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学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shui Liandu Junzheng Mould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shui Liandu Junzheng Mould Factory filed Critical Lishui Liandu Junzheng Mould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0203528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95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95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95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涉及垃圾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两盖板;两盖板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上表面铰接;盖板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的腔体;内壳体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喷雾孔;腔体内设有管道,管道与喷雾孔连通;外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配合的第二安装通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外侧面均设有一水箱,两水箱均通过一稳压泵与对应侧的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盖板在建筑垃圾装车时,在车厢的上部形成水雾区,使扬起的粉尘被水雾包裹后重新落入车厢内,有效的减少了粉尘散入空气中,减少了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产生了许多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废金属、废竹木等建筑垃圾,为了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将建筑垃圾清理掉。清理建筑垃圾多用建筑垃圾车将建筑垃圾运输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现有的建筑垃圾车在装运建筑垃圾时会有大量的粉尘扬起,造成周围空气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通过两盖板在建筑垃圾装车时,在车厢的上部形成水雾区,使扬起的粉尘被水雾包裹后重新落入车厢内,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垃圾车在装运建筑垃圾时会有大量的粉尘扬起,造成周围空气的污染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前挡板、后挡板和两盖板;
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所述前挡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且所述前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后挡板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前挡板的一端铰接;
两所述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上表面铰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面均设有对所述盖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
所述盖板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内壳体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喷雾孔;所述腔体内设有管道,所述管道与所述喷雾孔连通;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配合的第二安装通孔;
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外侧面均设有一水箱,两所述水箱均通过一稳压泵与对应侧的所述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孔盖,所述孔盖与所述喷雾孔一一对应,所述孔盖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内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内壳体,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腔体内的一端安装有齿轮;所述腔体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孔为两排均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传送带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两排所述喷雾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盖板的内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前挡板的一表面均设有安装耳;所述后挡板与所述安装耳相对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后挡板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孔配合的插板。
进一步地,两所述水箱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前挡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盖板在建筑垃圾装车时,在车厢的上部形成水雾区,使扬起的粉尘被水雾包裹后重新落入车厢内,有效的减少了粉尘散入空气中,减少了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盖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盖板与第二限位板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前挡板,5-后挡板,6-盖板,7-第一限位板,8-喷雾孔,9-管道,10-安装板,11-水箱,12-稳压泵,13-孔盖,14-齿轮,15-传送带,16-第二限位板,17-安装耳,18-安装孔,19-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表面”、“下表面”、“外侧面”、“一端”、“长度”、“外表面”、“上”、“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包括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前挡板4、后挡板5和两盖板6;
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上表面,第一侧板2通过前挡板4与第二侧板3相连,且前挡板4的下表面与底板1固定连接;后挡板5与底板1远离前挡板4的一端铰接;具体地,底板1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前挡板4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挡板5与底板1远离前挡板4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
两盖板6分别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上表面铰接;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外侧面均设有对盖板6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板7;第一限位板7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具体地,两盖板6分别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上表面通过铰链连接;第一限位板7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板7沿盖板6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限位板7与盖板6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盖板6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的腔体;具体地,外壳体与内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内壳体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喷雾孔8,具体地喷雾孔8的数量不少于8个;腔体内设有管道9,管道9与喷雾孔8连通;外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配合的第二安装通孔;具体的,每两个安装板10为一组,当盖板6打开沿交接处向外转动抵靠在第一限位板7上时,同一组的两个安装板10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7的两侧,且安装板10的第二安装通孔与第一限位板7上的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重合,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通过螺栓连接,能够使盖板6固定不在绕交接处转动,如此设计方便车厢在将车内的垃圾倒出时盖板6来回晃动。
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外侧面均设有一水箱11,两水箱11均通过一稳压泵12与对应侧的管道9连通。通过水箱11为管道9供水,通过稳压泵12控制喷水的压力稳定。
具体使用过程描述:当需要向车厢内装建筑垃圾时,打开后挡板5,将两盖板6分别绕交接处向外打开,使盖板6与第一限位板7接触,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将安装板10于第一限位板7固定连接,打开稳压泵12将水箱11内水泵入到管道9内并从喷雾孔8内喷出,从两盖板6上喷出的水雾在车厢的上部形成雾区,当建筑垃圾向车厢内装时,扬起的粉尘,粉尘在上升的过程中与雾区里的水珠结合,体积逐渐增大,最终重新落回到车厢内,有效的减少了粉尘散入空气中,减少了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其中,前挡板4的高度大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高度。
其中,内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孔盖13,孔盖13与喷雾孔8一一对应,孔盖13通过一转轴与内壳体转动连接,转轴贯穿内壳体,转轴位于腔体内的一端安装有齿轮14;腔体内设有传送带15,传送带15的外表面设有与齿轮14啮合的齿。其中,喷雾孔8为两排均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传送带15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两排喷雾孔8之间。具体地,设置孔盖13在喷雾孔8不需要喷雾时将喷雾孔8堵住,防止粉尘进入喷雾孔8内堵塞喷雾孔8。具体使用时,通过传送带15转动带动齿轮14转动,齿轮14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孔盖13转动来实现孔盖13将喷雾孔8堵住或打开,具体孔盖13转动的角度根据实际需要对传送带15转动的进行控制,传送带15通过的两端分别设一主动轮和一从动轮,主动轮的转轴与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其中,外壳体与内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其中,其中一盖板6的内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板16。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板16能够保证两盖板6闭合时连接处不会有车厢内的垃圾露出。
其中,管道9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横截面的管道9与内壳体贴合的面积更大,贴合更加紧密。
其中,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远离前挡板4的一表面均设有安装耳17;后挡板5与安装耳17相对处设有安装孔18,后挡板5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与安装孔18配合的插板。如此设计,当后挡板5关闭时,安装耳17穿过对应的安装孔18,并通过插板插入到安装耳17内,使后挡板5的内表面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紧紧贴合,防止车厢内的建筑垃圾掉出。
其中,两水箱11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前挡板(4)、后挡板(5)和两盖板(6);
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侧板(2)通过所述前挡板(4)与所述第二侧板(3)相连,且所述前挡板(4)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后挡板(5)与所述底板(1)远离所述前挡板(4)的一端铰接;
两所述盖板(6)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2)、所述第二侧板(3)的上表面铰接;所述第一侧板(2)、所述第二侧板(3)的外侧面均设有对所述盖板(6)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板(7);所述第一限位板(7)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
所述盖板(6)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内壳体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喷雾孔(8);所述腔体内设有管道(9),所述管道(9)与所述喷雾孔(8)连通;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配合的第二安装通孔;
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外侧面均设有一水箱(11),两所述水箱(11)均通过一稳压泵(12)与对应侧的所述管道(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4)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2)、所述第二侧板(3)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孔盖(13),所述孔盖(13)与所述喷雾孔(8)一一对应,所述孔盖(13)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内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内壳体,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腔体内的一端安装有齿轮(14);所述腔体内设有传送带(15),所述传送带(15)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齿轮(14)啮合的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孔(8)为两排均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传送带(15)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两排所述喷雾孔(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盖板(6)的内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板(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9)的横截面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所述第二侧板(3)远离所述前挡板(4)的一表面均设有安装耳(17);所述后挡板(5)与所述安装耳(17)相对处设有安装孔(18),所述后挡板(5)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孔(18)配合的插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水箱(11)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侧板(2)、所述第二侧板(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第一侧板(2)、所述第二侧板(3)、所述前挡板(4)一体成型。
CN202020352876.3U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Active CN212195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2876.3U CN212195667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2876.3U CN212195667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95667U true CN212195667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1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52876.3U Active CN212195667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956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5953A (zh) * 2021-07-29 2021-11-12 王得志 一种建设工程用的防灰尘呛鼻的残渣收集装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5953A (zh) * 2021-07-29 2021-11-12 王得志 一种建设工程用的防灰尘呛鼻的残渣收集装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95667U (zh) 一种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厢
CN107938996A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楼层内建筑垃圾清运装置
CN210826996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配料搅拌机
CN21206897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碎石装置
CN214765716U (zh) 一种建筑废料用破碎装置
CN214832230U (zh) 基于单片机的护栏自动清洗机器人
CN215330404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污水管道清淤装置
CN211282357U (zh) 一种餐厨垃圾车密封排料装置
CN210752895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垃圾处理装置
CN210999554U (zh) 一种改性asa树脂成品切粒机
CN113368984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垃圾池
CN210131670U (zh) 一种土建工程土壤粉碎装置
CN112076976A (zh) 一种建设工程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装置
CN210311806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水泥罐车卸料管
CN214553906U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CN216547901U (zh) 一种餐厨垃圾车的密封车斗
CN217840910U (zh) 一种底部出料的砂浆运输装置
CN216424183U (zh) 一种传送带卸货车防漏装置
CN213113010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河道淤泥清理固化装置
CN212924644U (zh) 一种排污厂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15797086U (zh) 一种湿颗粒真空上料机
CN218049407U (zh) 一种大功率无刷移动式清洁器
CN209969116U (zh) 一种链条式边角积料清理装置
CN215878050U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装修垃圾收集装置
CN215027743U (zh) 一种用于粉末涂料的乳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7

Address after: Room 201, No. 540, Guanwen Road,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0000

Patentee after: Baizi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3, Yaofan Qingwan village, Liancheng Town, Liandu District,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3000

Patentee before: LISHUI LIANDU JUNZHENG MOULD FACTOR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9

Address after: No. 223, Building A, Huizhong Center, No.204, Guanwen Road, Zhushan Dajingtou,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u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No. 540, Guanwen Road,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0000

Patentee before: Baizi Construc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