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2363U - 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2363U
CN212182363U CN202020288670.9U CN202020288670U CN212182363U CN 212182363 U CN212182363 U CN 212182363U CN 202020288670 U CN202020288670 U CN 202020288670U CN 212182363 U CN212182363 U CN 212182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surface
organic layer
sub
region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86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镇鹏
洪定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886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2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2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23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装结构,用于设置于包括显示区域及边界区域的柔性显示装置,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边界区域的凸块,所述凸块背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具第一内凹面,所述第一内凹面朝向所述显示区域所在方向凹陷,用于阻止裂纹从所述边界区域向所述显示区域扩展。当在边界区域远离显示区域的边缘产生初始裂纹,并扩展到凸块时,第一内凹面能够有效阻挡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从而裂纹不会延伸到显示区域,以此确保封装结构对所封装器件仍然具有较强的水氧阻隔能力。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封装结构的柔性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具有全固态、自发光、无需背光源、驱动电压低、能耗小、响应速度快、工作温度范围宽、发光效率高、宽视角、轻薄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最具潜力的新型显示器件。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基板、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及薄膜封装层(Thin film encapsulation,简称TFE)。薄膜封装层是指在OLED器件表面覆盖一整层由无机层和有机层组合的薄膜封装层,以使水氧难以渗入OLED器件内部。
但是,如图1所示,由于无机层是脆性材料,故柔性显示装置容易在弯曲过程中,从无机层边缘处发生开裂,进而慢慢延伸到有效显示区域(Active Area,简称AA),即显示图形的区域,导致水氧侵入腐蚀OLED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阻挡薄膜封装层裂纹扩展的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封装结构,用于设置于包括显示区域及边界区域的柔性显示装置,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边界区域的凸块,所述凸块背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具第一内凹面,所述第一内凹面朝向所述显示区域所在方向凹陷,用于阻止裂纹从所述边界区域向所述显示区域扩展。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还包括端面及圆角,所述圆角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凹面与所述端面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圆角朝背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凸设。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具第二内凹面,所述第二内凹面与所述第一内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内凹面朝向背离所述显示区域所在方向凹陷,所述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内凹面与所述第一内凹面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可弯折区,所述凸块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可弯折区。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凸块沿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排列。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凸块沿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排列的列数至少为两列,相邻两列之间,其中一列的相邻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间隙与另一列的所述凸块的第一内凹面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层及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凸设形成所述凸块。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层包括第一子有机层及第二子有机层,所述第二子有机层间隔凸设于所述第一子有机层,所述第二子有机层位于所述边界区域,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所述第一子有机层及所述第二子有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子有机层上而形成所述凸块。
在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子有机层背离所述第二子有机层的一侧覆盖所述第二无机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基板、显示功能层及上述的封装结构,所述显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上,所述封装结构覆盖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凸设于边界区域的凸块,凸块背离显示区域的一侧具第一内凹面,第一内凹面朝向显示区域所在方向凹陷,当在边界区域远离显示区域的边缘产生初始裂纹,并扩展到凸块时,第一内凹面能够有效阻挡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从而裂纹不会延伸到显示区域,以此确保封装结构对所封装器件仍然具有较强的水氧阻隔能力,防止水氧侵蚀柔性显示装置内的显示功能层,有利于保障所封装器件的正常使用,及延长柔性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封装结构的凸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封装结构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结构的力学仿真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结构的力学仿真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200,包括柔性基板210、显示功能层230及封装结构100,显示功能层230设置于柔性基板210上,封装结构100覆盖于显示功能层230背离柔性基板210的一侧,即显示功能层230夹设于封装结构100与柔性基板21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功能层230包括薄膜晶体管及有机发光器件。可以理解,不限制显示功能层230包括薄膜晶体管及有机发光器件,例如,显示功能层23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薄膜晶体管及液晶层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显示装置20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0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柔性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或穿戴式设备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封装结构100用于设置于包括显示区域10及边界区域30的柔性显示装置200,边界区域30沿显示区域10边缘设置。封装结构100包括凸设于边界区域30的凸块31,凸块31背离显示区域10的一侧具第一内凹面311,第一内凹面311朝向显示区域10所在方向凹陷,用于阻止裂纹从边界区域30向显示区域10扩展。
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200及封装结构100,包括凸设于边界区域30的凸块31,凸块31背离显示区域10的一侧具第一内凹面311,第一内凹面311朝向显示区域10所在方向凹陷,当在边界区域30远离显示区域10的边缘产生初始裂纹,并扩展到凸块31时,第一内凹面311能够有效阻挡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从而裂纹不会延伸到显示区域10,以此确保封装结构100对所封装器件仍然具有较强的水氧阻隔能力,防止水氧侵蚀柔性显示装置200内的显示功能层230,有利于保障所封装器件的正常使用,及延长柔性显示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100还包括可弯折区33,可弯折区33从边界区域30沿封装结构100的横向(如图3所示)延伸至显示区域10,以随同柔性显示装置200的柔性基板210与显示功能层230弯折。凸块31至少部分设置于可弯折区33。如此,针对可弯折区33在弯折过程中易出现裂纹的现象,使凸块31至少部分设置于可弯折区33,重点阻隔可弯折区33的裂纹的延伸。可以理解,图3所示的可弯折区33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可弯折区33的数量及区域,例如,封装结构100整个区域可以均为可弯折区33。
可以理解,不限制边界区域30及显示区域10的形状,例如显示区域10可以但不限于为圆形等,边界区域30可以但不限于为环形等。可以理解,不限制边界区域30及显示区域10为平面,例如,边界区域30及显示区域10还可以但不限于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
本实施方式中,凸块31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凸块31沿显示区域10的边缘排列,例如,一列凸块31沿显示区域10的一个长边设置,一列凸块31沿显示区域10的另一个长边设置,每一列凸块31中的相邻两个凸块31间隔设置而形成间隙37。
可以理解,不限制凸块31的数量,例如,凸块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凸块31可以但不限于沿显示区域10的任意一条或多条边设置,满足至少部分凸块31设置于可弯折区33即可。可以理解,不限制凸块31沿显示区域10的边缘排列的列数为一列,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使凸块31沿显示区域10的边缘排列为多列。可以理解,不限制凸块31之间的间距,例如,凸块31可以但不限于等间距地设置于边界区域30、随机设置于边界区域30、或者使设置于可弯折区35的相邻凸块31之间相较于其他区域的相邻凸块31之间具有较小的间距。
请结合参阅图4及图5,图5是图4所示的封装结构的凸块结构示意图。
凸块31还包括第二内凹面312、端面314及圆角315,第二内凹面312设置于靠近显示区域10的一侧,第二内凹面312与第一内凹面311相对设置,第二内凹面312朝向背离显示区域10所在方向凹陷,端面314位于第二内凹面312与第一内凹面311之间,圆角315固定连接于第一内凹面311与端面314之间,圆角315朝背离显示区域10的方向凸设。
由于设置圆角315固定连接于端面314与第一内凹面311之间,圆角315能够作为端面314与第一内凹面311之间的平滑过渡,而且还使得端面314与第一内凹面311的连接处呈现一定弧度,减少该连接处的内应力。
可以理解,第二内凹面312可以省略,即满足凸块31背离显示区域10的一侧具第一内凹面311即可。
请参阅图6,图6是图4所示的封装结构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40、有机层50及第二无机层60,第一无机层40凸设形成凸块31。具体地,有机层50包括第一子有机层51及第二子有机层53,第二子有机层53间隔凸设于第一子有机层51,第二子有机层53位于边界区域30,第一子有机层51背离第二子有机层53的一侧覆盖于第二无机层60,第一无机层40覆盖于第一子有机层51及第二子有机层53,第一无机层40覆盖于第二子有机层53上而形成凸块31。可以理解,不限制封装结构100由第一无机层40、有机层50及第二无机层60构成,例如,封装结构100可以但不限于由多层无机层及多层有机层交叠形成。
可以理解地,位于有机层50下方的第二无机层60也可以形成凸起,凸起的形状与第一无机层40的凸块31形状类似,如此,以支撑第一无机层40形成凸块31。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在第二无机层60下方设置材料层支撑第二无机层60的凸起。
本申请提供的封装结构100,由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40、有机层50及第二无机层60,可以实现柔性封装,最大程度地保留柔性显示装置200可折叠、弯折的性能。并且,如图7所示,第一方面,凸块31的第一内凹面311附近区域(如图7所示Ⅰ区域)应力明显降低,因此裂纹扩展至凸块31的第一内凹面311附近区域(如图7所示Ⅰ区域)时,由于能量密度不足,会降低裂纹继续扩展的概率;第二方面,通过增设凸块31,减少了边界区域30的边缘处(如图7所示Ⅱ区域)附近的应力,有助于减少边缘处产生裂纹的概率;第三方面,相邻两个凸块31之间形成一条间隙37,当裂纹在此区域扩展时,由于凸块31角点处(即凸块31的圆角315附近)的应力值相较于其他区域稍高,因此会将至少部分的裂纹扩展方向引导至该处(如图7所示裂纹A),从而也阻挡了裂纹继续向显示区域10扩展。
请再次参阅图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封装结构100制备方法:
步骤S1、在第二无机层60上覆盖第一子有机层51。
步骤S2、在平坦的第一子有机层51上间隔形成第二子有机层53,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打印的方式在第一子有机层5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子有机层53。
步骤S3、在第二子有机层53及第一子有机层51上镀第一无机层40,其中,第一无机层40覆盖在第二子有机层53上而形成所需得到的凸块31。
可以理解,上述制备方法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第二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8及图9,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结构的力学仿真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块31沿显示区域10的边缘排列为两列,在相邻两列凸块31中,其中一列的相邻两个凸块31之间的间隙37与另一列的凸块31的第一内凹面311对应设置。如此,当裂纹通过其中一列的间隙37时,裂纹能够被另一列的凸块31的第一内凹面311阻隔,从而阻挡裂纹的扩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裂纹扩散。
可以理解,不限制凸块31沿显示区域10的边缘排列为两列,凸块31可以但不限于沿显示区域10的边缘排列为一列或多列。可以理解,不限制当若干凸块31沿显示区域10的边缘排列至少两列时,在相邻两列凸块31中,其中一列的相邻两个凸块31之间的间隙37与另一列的凸块31的第一内凹面311对应设置,例如其中一列的相邻两个凸块31之间的间隙37可以但不限于与另一列的相邻两个凸块31之间的间隙37对应设置。
第三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块71包括第一内凹面711、端面714、圆角715及连接面718,第一内凹面711位于凸块71背离显示区域10的一侧,连接面718与第一内凹面711相对设置,端面714位于连接面718与第一内凹面711之间,圆角715固定连接于第一内凹面711与端面714之间。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内凹面312替换为连接面718,但保证凸块71至少包括第一内凹面711,第一内凹面711位于凸块71背离显示区域10的一侧,如此,使得第一内凹面711能够阻挡裂纹从边界区域30朝显示区域10扩展。并且,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结构100在边界区域30所占的区域较小,能够适用于边界区域30较窄的情形。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封装结构,用于设置于包括显示区域及边界区域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边界区域的凸块,所述凸块背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具第一内凹面,所述第一内凹面朝向所述显示区域所在方向凹陷,用于阻止裂纹从所述边界区域向所述显示区域扩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还包括端面及圆角,所述圆角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凹面与所述端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朝背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凸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具第二内凹面,所述第二内凹面与所述第一内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内凹面朝向背离所述显示区域所在方向凹陷,所述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内凹面与所述第一内凹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弯折区,所述凸块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可弯折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凸块沿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凸块沿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排列的列数至少为两列,相邻两列之间,其中一列的相邻两个所述凸块之间的间隙与另一列的所述凸块的第一内凹面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层及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凸设形成所述凸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包括第一子有机层及第二子有机层,所述第二子有机层间隔凸设于所述第一子有机层,所述第二子有机层位于所述边界区域,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所述第一子有机层及所述第二子有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子有机层上而形成所述凸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子有机层背离所述第二子有机层的一侧覆盖所述第二无机层。
11.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板、显示功能层及如权利要求1至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结构,所述显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上,所述封装结构覆盖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CN202020288670.9U 2020-03-10 2020-03-10 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82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8670.9U CN212182363U (zh) 2020-03-10 2020-03-10 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8670.9U CN212182363U (zh) 2020-03-10 2020-03-10 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2363U true CN212182363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7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867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82363U (zh) 2020-03-10 2020-03-10 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2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245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display substrate
TWI666492B (zh) 主動元件基板
US10211416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fabrication method, an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TWI716948B (zh) 可拉伸顯示面板和包含其之可拉伸顯示裝置
US10014490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fabrication method, an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US10707429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US9658650B2 (en) Flexible display
US1187160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29342B (zh) 可折叠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17197699A1 (zh) Oled器件封装结构、oled器件及显示屏
CN110112312B (zh)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TWI782380B (zh) 顯示裝置
CN11021200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61658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8697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37750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12182363U (zh) 封装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WO2017161919A1 (zh) 可弯曲显示基板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04114A1 (zh)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08539035B (zh) 显示设备
WO2021184446A1 (zh) 一种微型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及拼接显示面板
CN113066949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JP2006221892A (ja) 表示装置
TW202010160A (zh) 顯示基板及顯示裝置
CN210040260U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