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5577U - 手柄及烹饪容器 - Google Patents

手柄及烹饪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5577U
CN212165577U CN202020401991.5U CN202020401991U CN212165577U CN 212165577 U CN212165577 U CN 212165577U CN 202020401991 U CN202020401991 U CN 202020401991U CN 212165577 U CN212165577 U CN 212165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lamping
handle body
groove
lock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19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炳雯
皮秋梅
陈德福
孙华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19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5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5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5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柄及烹饪容器,该手柄包括柄座和活动安装于柄座的手柄本体,还包括锁件,活动安装于柄座,锁件包括卡接部,卡接部设有止挡部;手柄本体设有与卡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设置有与止挡部相互卡扣的抵挡部;卡接部固定于第一卡槽内,且止挡部与抵挡部相互抵顶而使得手柄本体固定在柄座上;锁件可操作地向柄座运动,带动止挡部与抵挡部相互错开脱离抵顶,而使得手柄本体可相对柄座转动至所需位置,以调整手柄本体在容器体径向方向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手柄及烹饪容器,通过手柄的设计,能够同时满足多种不同的使用需求,实现一锅多用。

Description

手柄及烹饪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柄及烹饪容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烹饪器具中,一般的,为了便于取放烹饪容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移动、倾倒,通常会在烹饪容器上设置手柄。
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不用的使用要求,烹饪容器上的手柄的结构也有所区别,例如,从功能上区分,可分为双短柄和长手柄等方式,而双短柄一般应用于烹饪器具内盛装有较重食物的情况,而长手柄一般应用于炒菜情况。
由此,用户为了满足实际需求,需要购买多种不同的烹饪容器,由此一来,给用户造成了不必要的消费,增加了成本。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容器功能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多种不同使用需求的烹饪容器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柄及烹饪容器,通过手柄的设计,能够同时满足多种不同的使用需求,实现一锅多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柄,包括柄座和活动安装于柄座的手柄本体,所述手柄包括:
锁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柄座,所述锁件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有止挡部;
所述手柄本体设有与所述卡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卡槽设置有与所述止挡部相互卡扣的抵挡部;
所述卡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且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抵挡部相互抵顶而使得所述手柄本体固定在所述柄座上;
所述锁件可操作地向所述柄座运动,带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抵挡部相互错开脱离抵顶,而使得所述手柄本体可相对所述柄座转动至所需位置,以调整所述手柄本体在容器体径向方向的长度。
该手柄,包括柄座、手柄本体、锁件等,其通过操作锁件向着柄座方向移动,能够带动止挡部与抵挡部相互错开脱离抵顶,此时可使得手柄本体能够相对柄座在垂直于容器体的轴线的平面转动,也就是根据不同需求,可以使得手柄本体可相对柄座转动至所需位置,进而可以调整手柄本体在容器体径向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实现一锅多用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接部的止挡部和所述第一卡槽的抵挡部为相互配合的凸起块和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槽为十字形或多边形,所述十字形或所述多边形包括有凸起,所述止挡部和所述抵挡部为对应的所述凸起。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卡接部和第一卡槽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十字形和多边形等,例如还可以是一字形等其他形状,只要不对申请的目的产生限制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锁件外露所述手柄本体的顶面转动安装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止挡在所述手柄本体的顶面;
所述手柄本体上开设有避位槽,转动所述卡接件至与所述避位槽对齐而使所述锁件可操作向所述柄座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接件包括卡环部和连接于卡环部外缘的凸起部;
所述锁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卡接部上方的按钮部;
所述卡环部套设于所述按钮部;
所述凸起部可止挡在所述手柄本体的顶面,并可随所述卡接件转动至与所述避位槽对齐。
可选的,所述手柄本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按钮部嵌设于所述容置槽,且所述按钮部上安装有用于安装所述手柄本体与所述按钮部的卡接件。
可选的,所述卡环部套设于所述按钮部侧壁上开设的第三卡槽;
所述手柄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避位槽,所述凸起部能够嵌入于所述避位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柄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卡接部向所述柄座运动而卡扣于所述第二卡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挡边;
所述锁件向着脱离所述第二卡槽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挡边能够与所述第二挡边相抵,以使所述锁件的移动范围限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柄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抵顶所述柄座和所述卡接部。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簧;
所述第二卡槽底部和/或所述卡接部朝向所述第二卡槽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压簧端部的限位结构。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手柄本体上设有手指印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包括:
容器体和手柄,所述手柄为如上所述的手柄,所述柄座安装于所述容器体的侧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盖设所述容器体的锅盖;
所述手柄本体转动与所述容器体的中心线垂直,所述手柄本体的一端压设在所述锅盖上。
需要说明的是,该烹饪容器可以为任何本领域常用的烹饪器具,本申请对于烹饪容器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作特殊限制,示例性的,该烹饪容器可以为蒸锅、火锅、电火锅、电炖锅、炒锅、煮锅、多功能电热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柄,该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柄座,其中柄座可以设置于容器体上,并且,该手柄还包括可活动安装于柄座上的锁件。其中,锁件包括卡接部,卡接部设有止挡部,手柄本体设有与卡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槽,且该第一卡槽设置有与止挡部相互卡扣的抵挡部;卡接部固定于第一卡槽内,且止挡部与抵挡部相互抵顶而使得手柄本体固定在柄座上;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操作锁件和手柄本体实现手柄的不同状态的转换,具体地,可以操作锁件,使得该锁件可操作地朝向柄座运动,而使得止挡部与抵挡部相互错开脱离抵顶,此时,可以再操作手柄本体,使得手柄本体可相对柄座转动至所需位置,进而可以调整手柄本体在容器体径向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讲,在止挡部与抵挡部相互错开脱离抵顶时,手柄本体能够相对柄座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以使手柄本体与柄座之间转换成不同的配合位置,以实现手柄的不同功能。例如,在手柄本体相对柄座向远离或靠近容器体轴线转动,且转至手柄本体的一端离轴线最远时,该手柄为长柄状态,相反,转至最近时,该手柄为副柄状态。由此,通过使用该手柄,能够按不同使用场景的使用要求而便捷地切换手柄状态,从而能够同时适应多种使用场景,实现一锅多用,灵活性好,适应性强,使用方便快捷,可以提高用户实际使用感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容器,该烹饪容器包括:容器体以及所述的手柄,柄座安装在容器体的侧壁上。由此,该烹饪容器至少具有与上述的手柄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示意图,其中两个手柄本体处于短柄(副柄)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示意图,其中两个手柄本体处于长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示意图,其中一个手柄本体处于短柄(副柄)状态,另一个手柄本体处于长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示意图,其中手柄本体、锁件及柄座相互分离;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本体、锁件、柄座及弹性件装配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柄座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本体的第一视角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本体的第二视角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柄;
11-手柄本体;
111-第一卡槽;
1111-抵挡部;
112-容置槽;
113-避位槽;
114-手指印槽;
12-锁件;
121-按钮部;
1211-第三卡槽;
122-卡接部;
1221-止挡部;
123-第一挡边;
13-弹性件;
14-卡接件;
141-卡环部;
142-凸起部;
2-柄座;
21-第二卡槽;
22-限位结构;
23-第二挡边;
3-容器体;
311-漏嘴;
32-锅盖。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适用于本领域熟知的或常用的各种具有烹饪器具。该烹饪容器可以作为用于煲汤的汤锅,可以为煮锅,可以为蒸锅,可以为煎锅,可以为火锅,可以为电火锅,可以为炒锅,可以为电炖锅,可以为煮锅,可以为多功能电热锅等,只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各种烹饪容器均可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容器,该烹饪容器包括容器体3、用于盖设容器体3开口的容器盖(锅盖32)和手柄1,其中,手柄1包括柄座2和活动安装于柄座2的手柄本体11。柄座2安装在容器体3的侧壁上,用户通过把持手柄1可移动容器体3。
具体的,请继续参见图1-图4,该烹饪容器还包括锅盖32和容器体3,锅盖32用于盖合容器体3的开口。手柄本体11能够转动,且当手柄本体11转动与容器体3的中心线垂直时,手柄本体11靠近容器体3的一端压设在锅盖32上。从而,通过手柄本体11能够相对于柄座2转动的特性,使手柄本体11在转动至容器体3的径向平行时,使手柄本体11的一端或端部至少部分抵压在锅盖32的边缘处(具体可参见图2或图3所示),从而实现对锅盖32的限位作用,以防止烹饪容器在使用或移动过程中,锅盖32从容器体3上脱落,进而提高了锅盖32与容器体3配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考虑到烹饪容器使用的便捷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容器体3的两侧壁上对称安装两个手柄1。由此,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双手把持两侧的手柄,以提高使用安全性、便捷性;同时,当两侧的手柄1的手柄本体11转动至抵压锅盖32的边缘时,能够保证锅盖32与容器体3配合的稳定性,防止锅盖32从容器体3上脱落。
为了满足烹饪容器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要求,本实施例中的两侧的手柄具有如下工作状态:
在第一工作状态下,请参考图1,两个手柄本体11平行设置,即,两个手柄本体1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此时两个手柄处于副柄状态;请参考图2,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两个手柄本体11共线,即,两个手柄本体1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此时,两个手柄均处于长柄状态;请参考图3,在第三工作状态下,其中一个手柄本体11沿第一方向延伸,另一个手柄本体11沿第二方向延伸,此时,一个手柄本体11处于副柄状态,另一个手柄本体11处于长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图1-图3中的a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图3中的b方向,烹饪容器的上下方向为图1-图3中的c方向。
关于上述三种状态,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1,当两个手柄本体11均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手柄本体11在容器体3的径向方向的长度最短,即,手柄本体11作为短柄(副柄)使用,此时,如果容器体3内的食物较多而导致烹饪容器较重时,由于手柄本体11作为短柄使用,能够便于在烹饪容器较重时取放、移动的稳定性更好,且手柄本体11不易损坏。
请继续参见图2,当两个手柄本体11均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手柄本体11在容器体3的径向方向的长度最长,即,手柄本体11作为长柄使用,此时如果容器体3内的食物为液体时,一方面,两个手柄本体11的端部能够抵压锅盖32,以防止倾倒液体时锅盖32脱落而导致液体洒落,另一方面,两个手柄本体11的另一端部均离容器体3较远,此时用户手持手柄本体11的另一端处能够有效防止倾倒液体时烫伤。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液体一般为汤类,而为了将汤类从容器体3中倾倒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容器体3的开口处设置漏嘴311,可以通过漏嘴311将汤类倾倒出。
请继续参见图3,当其中一个手柄本体11处于第一状态,另一个手柄处于第二状态时,即,一个手柄本体11作为短柄(副柄)使用,另一个手柄本体11作为长柄使用,此时,如果烹饪容器作为炒锅使用,能够通过手持长柄能够在炒菜时进行颠勺,并且在炒菜完成后通过手持长柄和短柄便于将容器体3内的炒菜倒出。
另外,当至少一个手柄本体11作为长柄使用时,能够对锅盖32进行限位,从而能够保证在移动或烹饪过程中锅盖32不会脱落容器体3,保证了锅盖32与容器体3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此处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手柄本体11处于短柄状态或长柄状态为较为优选的使用状态,但并不限于手柄本体11的移动状态,当然手柄本体11也可以转动到其他状态,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讲,为了通过手柄本体转动而实现不同的状态,也就是,为了能够至少实现上述三种状态,从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以下将对手柄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4-图10所示,手柄1进一步包括锁件12,锁件12可活动安装于柄座2,锁件12包括卡接部122,卡接部122设有止挡部1221;手柄本体11设有与卡接部122相配合的第一卡槽111,且第一卡槽111设置有与止挡部1221相互卡扣的抵挡部1111;卡接部122固定于第一卡槽111内,且止挡部1221与抵挡部1111相互抵顶而使得手柄本体11固定在柄座2上;锁件12可操作地向柄座2运动,带动止挡部1221与抵挡部1111相互错开脱离抵顶,而使得手柄本体11可相对柄座2转动至所需位置,以调整手柄本体11在容器体3径向方向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4所示,一般情况下,容器体3为柱状体,尤其是圆柱状体,手柄本体11与柄座2相对转动的轴线与容器体3的高度方向平行,以使手柄本体11相对于柄座2在垂直于容器体3高度方向的平面内转动。
上述中,通过手柄本体11、锁件12以及柄座2组合形成手柄1,柄座2用于连接容器体3,手柄本体11为能够用于取放的握持部分,锁件12可用于将手柄本体11固定在柄座2上。一方面,当锁件12中的卡接部122固定于手柄本体11中的第一卡槽111内,且卡接部122的止挡部1221与第一卡槽111的抵挡部1111相互抵顶时,能够使得手柄本体11固定在柄座2的所需位置上。另一方面,在卡接部122中的止挡部1221与第一卡槽111中的抵挡部1111相互错开脱离抵顶时,手柄本体11能够相对柄座2转动,且手柄本体11能够相对柄座2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以使手柄本体11与柄座2之间转换成不同的配合位置,以实现手柄的不同功能。例如,在手柄本体11相对柄座2向远离或靠近容器体3轴线转动,且转至手柄本体11的一端离轴线最远时,该手柄1为长柄状态,相反,转至最近时,该手柄1为副柄状态。由此,通过使用该手柄,能够按不同使用场景的使用要求而便捷地切换手柄状态,从而能够同时适应多种使用场景,实现一锅多用,灵活性好,适应性强,使用方便快捷,可以提高用户实际使用感受。
具体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卡接部122的止挡部1221和第一卡槽111的抵挡部1111为相互配合的凸起块和凹槽。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柄座2开设有第二卡槽21,卡接部122向柄座2运动而卡扣于第二卡槽21。可以理解,卡接部122的相对的两侧部分(形状结构)可以分别与设置于手柄本体11底面的第一卡槽111以及设于柄座2顶面的第二卡槽21相匹配,且卡接部122能够沿第一卡槽111及第二卡槽21移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如图9和图10所示,卡接部122包括十字形块或多边形块;相应的,第一卡槽111为十字形槽或多边形槽;相应的,柄座2中的第二卡槽21也可以为十字形槽或多边形槽。上述十字形或多边形的卡接部和十字形或多边形的第一卡槽均包括凸起,止挡部1221和抵挡部1111为对应的凸起。
应理解,图9和图10所示意的第一卡槽111和卡接部122的形状结构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构成对该第一卡槽111和卡接部122的限定,更一般地,该第一卡槽111和卡接部122形状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如五边形、六边形)等形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示例性的,当卡接部122采用十字形块时,相应的,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21均采用十字形槽;当卡接部122采用多边形块时,相应的,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21均采用多边形槽。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卡接部122采用十字形块,相应的,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21均为十字形槽。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烹饪容器整体的紧凑性,手柄本体11的底面与柄座2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较小,较佳的,手柄本体11的底面与柄座2的顶面之间相抵接,此种情况下,锁件12向柄座2中的第二卡槽21内部移动时,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会从第一卡槽111内移出并直接进入第二卡槽21内,由此,需要确保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能够进入到第二卡槽21内,从而,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设计呈相同且相对应的结构,即,均采用上述的十字形块或多边形块,此种方式既能够保证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从第一卡槽111移入第二卡槽21中,又能够提高卡接部122与第二卡槽21之间相对移动的稳定性。
当然,如果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形状不相同,则需要使第二卡槽21的整体尺寸大于卡接部122上侧部分的尺寸,以保证即使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形状不相同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从第一卡槽111移入第二卡槽21中,以实现锁件12的解锁。另外,如果手柄本体11的底面与柄座2顶面之间存有一定的空间时,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移出第一卡槽111后,并未进入第二卡槽21,此时第二卡槽21的整体尺寸也可以不大于卡接部122上侧部分的尺寸。
综上可知,无论卡接部122采用上述何种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手柄本体11在锁止和解锁之间切换即可,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参考图4-图6、图9、图10,该锁件12包括相互连接的按钮部121和卡接部122,其中,按钮部121与手柄本体11连接,卡接部122的相对的两侧部分分别与设置于手柄本体11底面的第一卡槽111以及设于柄座2顶面的第二卡槽21相匹配,且卡接部122能够沿第一卡槽111及第二卡槽21移动。具体的,通过锁件12的移动能够使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与第一卡槽111相互卡接或脱离卡接,也就是使止挡部1221与抵挡部1111相互抵顶或者相互错开脱离抵顶,从而通过锁件12实现对手柄本体11的锁止或解锁。而当止挡部1221与抵挡部1111相互抵顶时,锁件12对手柄本体11锁止,手柄本体11无法转动,当手柄本体11的状态不能满足某一场景下的使用要求时,则可以按压按钮部121,使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脱离第一卡槽111,也就是使止挡部1221与抵挡部1111相互错开脱离抵顶,并使卡接部122卡扣于第二卡槽21中,此时锁件12则处于解锁状态,用户能够旋转手柄本体11,使其旋转一定角度。由此,通过使用该手柄,能够按不同使用场景的使用要求而便捷地切换手柄状态,从而能够同时适应多种使用场景,实现一锅多用。
进一步优选地,按钮部121和卡接部122为一体设置,提高了锁件12的强度,保证了锁件12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在手柄本体11上开设有容置槽112,按钮部121可以转动地嵌设在容置槽112内;例如,可以在手柄本体11的中间位置开设贯通的容置槽112。
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如图5、图8所示,锁件12外露手柄本体11的顶面转动安装有卡接件14。卡接件14可绕锁件12转动,且卡接件14可止挡在手柄本体11的顶面,而止挡按压锁件12。
手柄本体11上开设有避位槽113。当需要转动手柄本体11时,转动卡接件14至与避位槽113对齐,此时,按压锁件12,卡接件14沿着避位槽113运动而使锁件12向柄座2运动,可以进行手柄不同状态的转换。在卡接件14与避位槽113错开时,能够防止不小心误按按钮部121而导致的手柄转动,可以起到安全锁住作用。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见图5、图8、图10,卡接件14包括卡环部141和连接于卡环部141外缘的凸起部142,其中,按钮部1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卡槽1211,该第三卡槽1211为环形槽,卡环部141则卡入环形槽内,且能够在环形槽内转动,具体的,卡环可以为开口卡环,或具有一定的形变量,以保证卡环部141能够顺利卡入第三卡槽1211内具体的,凸起部142可以随着锁件12移动而在避位槽113内移动,即,当用户按压按钮部121或在弹性件13弹力作用下按钮部121回位时,凸起部142则能够在避位槽113内移动,由此,通过避位槽113的设置,能够保证卡环随锁件12相对柄座2靠近或远离。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卡接件14能够相对于按钮部121转动,当卡接件14转动到使凸起部142与避位槽113错开时,凸起部142能够抵接在手柄本体11的上表面,此时由于卡接件14对于按钮部121的卡接作用,使得即使按钮部121受到外力作用也不会移动,能够防止不小心误按按钮部121而导致的手柄转动,可以起到安全锁住作用。即,卡接部122和按钮部121均不会发生移动,从而保证了卡接部122不会自由脱离第一卡槽111,进而在使用烹饪容器过程中手柄本体11不能自由切换状态,保证了烹饪容器使用的稳定性。当需要按压按钮部121时,转动卡接件14,使凸起部142与避位槽113对齐,并按压按钮部121时,凸起部142则会在避位槽113内移动,从而卡接件14不会限制按钮部121移动,进而能够通过按压按钮带动卡接部122移动,进而使卡接部122脱离第一卡槽111而便于手柄本体11切换状态,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如图4、图5所示,在柄座2内可以安装弹性件13,弹性件13可以弹性抵顶柄座2和卡接部122。具体的,可以在第二卡槽21和锁件12之间设置弹性件13,通过弹性件13能够驱使锁件12朝着脱离第二卡槽21的方向移动。由于卡接部122能够相对于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21滑动,由此,当用户需要解锁时,只需按压按钮部121,此时卡接部122随着按钮部121一并朝向进入第二卡槽21的方向移动,也即,朝向远离手柄本体11及其上的第一卡槽111的反向移动,当移动一定距离后,卡接部122的上侧部位则会与第一卡槽111脱离,由此,解除锁件12对于手柄本体11的锁止,用户只需轻轻拨动手柄本体11即可使其转动至所需角度(包括短柄状态或长柄状态);而当手柄本体11转动到所需角度后,手柄本体11则不可再自由转动,此时,在弹性件13的驱动作用下,锁件12自动回位,最终使卡接部122的上侧部位再次进入到第一卡槽111内,以实现对手柄本体11的锁止,锁止后,用户则可以在此状态下对烹饪容器进行适当操作,例如,拿取、倾倒等。
由此可知,通过弹性件13的设置,能够保证锁件12在被用户按下后自动回位,能够使卡接部122自动卡入第一卡槽111,且止挡部1221与抵挡部1111相互抵顶而使得手柄本体11固定在柄座2上,即实现了对手柄本体11的自动锁止,从而有效防止人为回位带来的困扰,大大提高了手柄本体11转动切换状态的便捷性,同时,保证了烹饪容器使用的稳定性、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6、图7所示,弹性件13采用压簧。为了安装压簧,在第二卡槽21的底部、或者卡接部122朝向第二卡槽21的一侧面、或者同时在第二卡槽21的底部和卡接部122朝向第二卡槽21的一侧面上设置限位结构22,其中,限位结构22可以是槽体、柱体中的至少一种。考虑到压簧安装的稳定性,优选在第二卡槽21底部和卡接部122朝向第二卡槽21的一侧面同时设置限位结构22,以对压簧两端分别固定,提高了压簧安装的稳定性;当然,考虑到安装的便捷性,还可以只在第二卡槽21底部或卡接部122朝向第二卡槽21的一侧面单独设置限位结构22,以对压簧的一端进行固定,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具体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如图6、图7、图10所示,在卡接部122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挡边123,在第二卡槽21的开口处设置第二挡边23,锁件12向着脱离第二卡槽21方向移动时,第一挡边123能够与第二挡边23相抵,以使锁件12的移动范围限位于第二卡槽21内。可以理解,通过第一挡边123和第二挡边23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防止卡接部122脱离第二卡槽21,从而防止锁件12脱离柄座2。具体的,卡接部122设置于第二卡槽21内时,第一挡边123的外侧边缘与第二卡槽21的内壁相抵接,与此同时,第二挡边23的外侧边缘与卡接部122的外侧壁相抵接,由此一来,当卡接部122在第二卡槽21内滑动时,有效缓解了锁件12晃动的问题,能够大大提高锁件12滑动的稳定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卡槽21与锁件12之间设置弹性件13时,通过第一挡边123和第二挡边23的设置,能够使弹性件13时刻保持蓄力状态,从而,在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保证卡接部122的上侧部位能够时刻位于第一卡槽111内,进而保证了烹饪容器使用时手柄本体11不会自由转动,以此缓解了手柄本体11自由转动而带来的问题。
另外,卡接部122侧壁可以设置一圈连续的第一挡边123,当然,还可以是间断的第一挡边123,只要第二挡边23能够与第一挡边123相配合即可,至于第一挡边123与第二挡边23的具体方式本实施例中不受限制。
如图8或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手柄本体11上设有手指印槽114,通过手指印槽114的设置,与手指相适配,符合人体功效设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的使用过程具体如下:
手柄本体11处于短柄(副柄)状态或长柄状态,用户需要切换手柄本体11的使用状态,需要转动卡接件14,使凸起部142与避位槽113对齐,然后按压按钮部121使锁件12向下移动(锁件12朝向柄座2方向移动),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随着向下移动而逐渐脱离第一卡槽111,即止挡部1221与抵挡部1111相互错开脱离抵顶,而后用户可以转动手柄本体11,使其转动到所需位置,如长柄状态或短柄(副柄)状态,接着用户释放按钮部121,在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锁件12回位,按钮部121回弹起,此时卡接部122的上侧部分再次回到第一卡槽111内,止挡部1221与抵挡部1111相互抵顶,以锁止手柄本体11,而后用户转动卡接件14使凸起部142与避位槽113错位,从而实现对锁件12进行锁定,以防止烹饪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误碰按钮部121而使锁件12解锁,进而导致手柄本体11旋转而影响烹饪容器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手柄本体11在短柄(副柄)和长柄之间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柄,包括柄座(2)和活动安装于柄座(2)的手柄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
锁件(12),活动安装于所述柄座(2),所述锁件(12)包括卡接部(122),所述卡接部(122)设有止挡部(1221);
所述手柄本体(11)设有与所述卡接部(122)相配合的第一卡槽(111),且所述第一卡槽(111)设置有与所述止挡部(1221)相互卡扣的抵挡部(1111);
所述卡接部(122)固定于所述第一卡槽(111)内,且所述止挡部(1221)与所述抵挡部(1111)相互抵顶而使得所述手柄本体(11)固定在所述柄座(2)上;
所述锁件(12)可操作地向所述柄座(2)运动,带动所述止挡部(1221)与所述抵挡部(1111)相互错开脱离抵顶,而使得所述手柄本体(11)可相对所述柄座(2)转动至所需位置,以调整所述手柄本体(11)在容器体(3)径向方向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22)的止挡部(1221)和所述第一卡槽(111)的抵挡部(1111)为相互配合的凸起块和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22)和所述第一卡槽(111)为十字形或多边形,所述十字形或所述多边形包括有凸起,所述止挡部(1221)和所述抵挡部(1111)为对应的所述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件(12)外露所述手柄本体(11)的顶面转动安装有卡接件(14),所述卡接件(14)止挡在所述手柄本体(11)的顶面;
所述手柄本体(11)上开设有避位槽(113),转动所述卡接件(14)至与所述避位槽(113)对齐而使所述锁件(12)可操作向所述柄座(2)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14)包括卡环部(141)和连接于卡环部(141)外缘的凸起部(142);
所述锁件(12)还包括设于所述卡接部(122)上方的按钮部(121);
所述卡环部(141)套设于所述按钮部;
所述凸起部(142)可止挡在所述手柄本体(11)的顶面,并可随所述卡接件(14)转动至与所述避位槽(113)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柄座(2)开设有第二卡槽(21),所述卡接部(122)向所述柄座(2)运动而卡扣于所述第二卡槽(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2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挡边(123),所述第二卡槽(2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挡边(23);
所述锁件(12)向着脱离所述第二卡槽(21)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挡边(123)能够与所述第二挡边(23)相抵,以使所述锁件(12)的移动范围限位于所述第二卡槽(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2及4-7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柄座(2)的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弹性抵顶所述柄座(2)和所述卡接部(122)。
9.一种烹饪容器,包括:
容器体(3)和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柄,所述柄座(2)安装于所述容器体(3)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设所述容器体(3)的锅盖(32);
所述手柄本体(11)转动与所述容器体(3)的中心线垂直,所述手柄本体(11)的一端压设在所述锅盖(32)上。
CN202020401991.5U 2020-03-26 2020-03-26 手柄及烹饪容器 Active CN212165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1991.5U CN212165577U (zh) 2020-03-26 2020-03-26 手柄及烹饪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1991.5U CN212165577U (zh) 2020-03-26 2020-03-26 手柄及烹饪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5577U true CN212165577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72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1991.5U Active CN212165577U (zh) 2020-03-26 2020-03-26 手柄及烹饪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5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5261A (zh) 具有改进控制设备的用于在压力下烹调食物的烹调器具
US20110095015A1 (en)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with a Multi-function Detachable Cooking Seat
JP5970616B2 (ja) 調理容器用着脱式取っ手
KR100566137B1 (ko) 식품 조리용기, 특히, 프라이팬용 손잡이 장치
KR20180063839A (ko) 베이어닛 압력 조리기 및 이동가능 로크
CN202355167U (zh) 一种便携式慢炖锅
KR101528452B1 (ko) 탈착식 손잡이
CN212165577U (zh) 手柄及烹饪容器
KR960015139B1 (ko) 분해용 손잡이의 주방용기
KR101409024B1 (ko) 조리용기용 착탈식 양수 손잡이
JP6033964B2 (ja) 調理容器用着脱式取っ手
JP2001500044A (ja) 容器上に配置される駆動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キッチン器具
US20230355026A1 (en) Pot cover assembly and cooking utensil
CN113455885B (zh) 一种具备多种烹饪模式的烹饪器具
CN21835588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118174U (zh) 一种容器盖及烹饪容器
CN110584508A (zh) 一种锅手柄
CN212140175U (zh) 电热水壶
CN216103711U (zh) 一种容器盖和容器
CN100525691C (zh) 家用烹调加工电器
KR20190018667A (ko) 다기능 핸들 구비형 냄비
CN214048570U (zh) 烹饪器具
CN210095363U (zh) 可半自动开启的水具盖及水具
CN213551141U (zh) 一种容器盖及容器
CN217090393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可锁止炸桶组件和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