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3076U - 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 Google Patents

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3076U
CN212163076U CN202020926962.0U CN202020926962U CN212163076U CN 212163076 U CN212163076 U CN 212163076U CN 202020926962 U CN202020926962 U CN 202020926962U CN 212163076 U CN212163076 U CN 212163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an
direct current
rotor shaf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69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凡
江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zhu Motor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zhu Motor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zhu Motor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zhu Motor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269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3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3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3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包括下端盖、第一外壳、转子轴、下风罩和第二外壳,所述下端盖顶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外壳,且第一外壳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定子组件,所述第一外壳底端的一侧固定有下风罩,且下风罩内部的一侧安装有转子轴,转子轴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一外壳顶端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外壳,第二外壳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导风管,导风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外壳的外部,且第二外壳表面的固定有磁钢,并且磁钢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槽。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直流电机的使用寿命,增强双风叶结构降温的效果,还使其拆装方便,整体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电动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动机,因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而在电力拖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分为永磁、他励和自励3类,在大功率直流电机使用中,温升影响电机运行效率,而电机的散热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电机的温升问题,通常我们在电机内部转子轴上安装风叶,来对电机进行散热。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直流电机风叶结构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直流电机风叶结构,在电机转速降低时,冷却风量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减小,温升急剧增加,难以实现恒转矩输出、噪音大,降温效果差;
(2)现有的此类直流电机风叶结构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电机热量散发不出去,降低了直流电机的使用寿命;
(3)现有的此类直流电机风叶结构在安装调试时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直流电机降温效果差、使用寿命低以及风叶安装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包括下端盖、第一外壳、转子轴、下风罩和第二外壳,所述下端盖顶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外壳,且第一外壳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定子组件,所述第一外壳底端的一侧固定有下风罩,且下风罩内部的一侧安装有转子轴,转子轴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一外壳顶端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外壳,第二外壳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导风管,导风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外壳的外部,且第二外壳表面的固定有磁钢,并且磁钢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槽,所述第二外壳顶端的一侧固定有上端盖。
优选的,所述转子轴顶端的一侧通过键安装有第一风扇,且第一风扇内部的一侧固定有等间距的弧形风叶,通过第一风扇对直流电机顶端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转子轴表面的一侧固定有转子铁芯,且转子铁芯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转子导条。
优选的,所述转子轴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换向器,且换向器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换向片,换向器是由多个紧压在一起的梯形铜片构成的一个圆筒,片与片之间用一层薄云母绝缘,电枢绕组各元件的始端和末端与换向片按一定规律连接,换向器与转轴固定在转子轴上。
优选的,所述转子铁芯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绕线槽,绕线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卡嵌有第二风扇,第二风扇与转子轴固定连接,且绕线槽内部的一侧缠绕有线圈绕组。
优选的,所述换向器顶端的一侧固定有上风罩,且上风罩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通风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不仅提高直流电机的使用寿命,增强双风叶结构降温的效果,还使其拆装方便,整体结构紧凑;
(1)通过设置有转子铁芯、弧形风叶和第一外壳,首先将线圈绕组缠绕与绕线槽上,通过磁钢固定在第一外壳的内部,有效减小了直流电机的体积,在转子轴表面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风扇,而第一风扇内部安装等间距的弧形风叶,第一风扇与转子轴之间可以通过键实现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将转子轴上的动力通过键传递给弧形风叶,并弧形风叶旋转,第二风扇卡嵌在绕线槽上,第二风扇可与转子铁芯一同转动,从而使内外风叶一同转动,即在电机内外部都安装风叶来提升降温效果,提高直流电机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有通风槽、导风管和上风罩,第二风扇产生的风力,可从转子铁芯和定子组件之间的缝隙处向外扩散,通过导风管进行一部分的热量分流,下风罩和上风罩的内部都设置有通风槽,以至于增大气流对转子铁芯及无刷直流电机内部的冲击力,从而更有利于将无刷直流电机内部的热量吹出,并且散热槽的设置可改变电机内部原有的气流风向,即通过多方位和双风扇的设置进行散热,加快电机内部的空气流速,增强双风叶结构降温的效果;
(3)通过设置有第二风扇、绕线槽和转子铁芯,第一风扇与转子轴之间通过键实现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将转子轴上的动力通过键传递给弧形风叶,并使弧形风叶旋转,而第二风扇卡嵌在绕线槽上,转子轴在带动第二风扇、转子铁芯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二风扇一同转动,使结构拆装方便,整体结构紧凑,体积更小,运行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风扇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端盖;2、第一外壳;3、转子轴;4、下风罩;5、第二外壳;6、导风管;7、上端盖;8、第一风扇;9、磁钢;10、散热槽;11、绕线槽;12、转子铁芯;13、第二风扇;14、换向器;15、上风罩;16、通风槽;17、弧形风叶;18、转子导条;19、线圈绕组;20、换向片;21、定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包括下端盖1、第一外壳2、转子轴3、下风罩4和第二外壳5,下端盖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外壳2,且第一外壳2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定子组件21,第一外壳2底端的一侧固定有下风罩4,且下风罩4内部的一侧安装有转子轴3,转子轴3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外壳2的外部;
转子轴3表面的一侧固定有转子铁芯12,且转子铁芯12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转子导条18,转子铁芯12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绕线槽11,绕线槽1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卡嵌有第二风扇13,第二风扇13与转子轴3固定连接,且绕线槽11内部的一侧缠绕有线圈绕组19;
转子轴3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换向器14,且换向器14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换向片20;
转子轴3顶端的一侧通过键安装有第一风扇8,且第一风扇8内部的一侧固定有等间距的弧形风叶17;
第一风扇8与转子轴3之间通过键实现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将转子轴3上的动力通过键传递给弧形风叶17,并使弧形风叶17旋转,而第二风扇13卡嵌在绕线槽11上,转子轴3在带动第二风扇13、转子铁芯12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二风扇13一同转动,使结构拆装方便,整体结构紧凑,体积更小,运行更稳定;
换向器14顶端的一侧固定有上风罩15,且上风罩15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通风槽16;
将线圈绕组19缠绕与绕线槽11上,通过磁钢9固定在第一外壳2的内部,有效减小了直流电机的体积,在转子轴3表面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风扇8,而第一风扇8内部安装等间距的弧形风叶17,第一风扇8与转子轴3之间可以通过键实现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将转子轴3上的动力通过键传递给弧形风叶17,并弧形风叶17旋转,第二风扇13卡嵌在绕线槽11上,第二风扇13可与转子铁芯12一同转动,从而使内外风叶一同转动,即在电机内外部都安装风叶来提升降温效果;
第一外壳2顶端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外壳5,第二外壳5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导风管6,导风管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外壳5的外部,且第二外壳5表面的固定有磁钢9,并且磁钢9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槽10,第二外壳5顶端的一侧固定有上端盖7;
第二风扇13产生的风力,可从转子铁芯12和定子组件21之间的缝隙处向外扩散,通过导风管6进行一部分的热量分流,下风罩4和上风罩15的内部都设置有通风槽16,以至于增大气流对转子铁芯12及无刷直流电机内部的冲击力,从而更有利于将无刷直流电机内部的热量吹出,并且散热槽10的设置可改变电机内部原有的气流风向,即通过多方位和双风扇的设置进行散热,加快电机内部的空气流速,增强双风叶结构降温的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线圈绕组19缠绕与绕线槽11上,通过磁钢9固定在第一外壳2的内部,有效减小了直流电机的体积,在转子轴3表面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风扇8,而第一风扇8内部安装等间距的弧形风叶17,第一风扇8与转子轴3之间可以通过键实现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将转子轴3上的动力通过键传递给弧形风叶17,并弧形风叶17旋转,第二风扇13卡嵌在绕线槽11上,第二风扇13可与转子铁芯12一同转动,从而使内外风叶一同转动,即在电机内外部都安装风叶来提升降温效果,其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实现恒转矩输出,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第二风扇13产生的风力,可从转子铁芯12和定子组件21之间的缝隙处向外扩散,通过导风管6进行一部分的热量分流,下风罩4和上风罩15的内部都设置有通风槽16,以至于增大气流对转子铁芯12及无刷直流电机内部的冲击力,从而更有利于将无刷直流电机内部的热量吹出,并且散热槽10的设置可改变电机内部原有的气流风向,即通过多方位和双风扇的设置进行散热,加快电机内部的空气流速,增强双风叶结构降温的效果,第一风扇8与转子轴3之间通过键实现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将转子轴3上的动力通过键传递给弧形风叶17,并使弧形风叶17旋转,而第二风扇13卡嵌在绕线槽11上,转子轴3在带动第二风扇13、转子铁芯12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二风扇13一同转动,使结构拆装方便,整体结构紧凑,体积更小,运行更稳定,本使用新型的带风扇组件的转子及直流电机与普通直流电机相比采用高速低损耗同步整流PWM调制,具有严格的电流限幅和转矩控制,具有大启动转矩并能够获得更快的启动速度,采用开环控制,低磁干扰、抗震动性能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包括下端盖(1)、第一外壳(2)、转子轴(3)、下风罩(4)和第二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外壳(2),且第一外壳(2)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定子组件(21),所述第一外壳(2)底端的一侧固定有下风罩(4),且下风罩(4)内部的一侧安装有转子轴(3),转子轴(3)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外壳(2)的外部,所述第一外壳(2)顶端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外壳(5),第二外壳(5)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导风管(6),导风管(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外壳(5)的外部,且第二外壳(5)表面的固定有磁钢(9),并且磁钢(9)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槽(10),所述第二外壳(5)顶端的一侧固定有上端盖(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3)顶端的一侧通过键安装有第一风扇(8),且第一风扇(8)内部的一侧固定有等间距的弧形风叶(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3)表面的一侧固定有转子铁芯(12),且转子铁芯(12)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转子导条(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3)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换向器(14),且换向器(14)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换向片(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12)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绕线槽(11),绕线槽(1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卡嵌有第二风扇(13),第二风扇(13)与转子轴(3)固定连接,且绕线槽(11)内部的一侧缠绕有线圈绕组(1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14)顶端的一侧固定有上风罩(15),且上风罩(15)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通风槽(16)。
CN202020926962.0U 2020-05-27 2020-05-27 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Active CN212163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6962.0U CN212163076U (zh) 2020-05-27 2020-05-27 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6962.0U CN212163076U (zh) 2020-05-27 2020-05-27 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3076U true CN212163076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1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6962.0U Active CN212163076U (zh) 2020-05-27 2020-05-27 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3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17824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永磁有刷直流电机
CN212163076U (zh) 直流电机双风叶结构
CN219164387U (zh) 一种螺旋导叶自散热无刷电机
CN208806700U (zh) 一种电机端盖
CN215934547U (zh) 电机和电器设备
CN216665986U (zh) 一种节能排风扇
CN115912728A (zh) 一种高效率的同步电动机
CN214412426U (zh) 一种高效电机定转子冲片
CN214036195U (zh) 一种小型高速风机
CN210074961U (zh) 一种永磁发电机散热机座
CN213461430U (zh) 一种增强散热型集成式变频电机
CN212875548U (zh) 一种电动车散热电机
CN114928198A (zh) 一种具有双向输出轴的电机
CN203589920U (zh) 舞台灯光旋转电机
CN212435491U (zh) 一种散热电机
CN215186218U (zh) 低温升电动机
CN212969304U (zh) 一种利用风冷散热的交流电机
CN219893125U (zh) 一种高效散热定转子组件
CN216699736U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机
CN213367550U (zh) 一种低电磁能电机
CN217335292U (zh) 一种高可靠性高效率高压电动机
CN219999118U (zh) 一种异步电机
CN217642891U (zh) 一种冲片定转子铁芯
CN220915004U (zh) 一种散热型直线电机
CN210927311U (zh) 一种具有辅助散热功能的电动机减震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