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5170U - 加热泵和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泵和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5170U
CN212155170U CN202020785036.6U CN202020785036U CN212155170U CN 212155170 U CN212155170 U CN 212155170U CN 202020785036 U CN202020785036 U CN 202020785036U CN 212155170 U CN212155170 U CN 212155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water inlet
impeller
inlet pip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850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明湖
周亚运
龚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Welling Washer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Huaian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Welling Washer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Huaian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Welling Washer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Huaian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Welling Washer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850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5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5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5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泵和洗碗机。加热泵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容腔;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固定管,进水管与容腔连通,固定管位于容腔内,且固定管套设在进水管的内侧并支撑进水管;叶轮,叶轮设在容腔内,叶轮包括呈环状的盖板,盖板的第一端围设出与进水管对应连通的入水口,盖板的第二端沿叶轮的轴向朝远离进水管的方向延伸且向外扩展;其中,固定管设有呈环状的配合面,配合面包裹在盖板的外侧,并与盖板之间具有间隙,配合面具有沿叶轮的轴向排布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四端与第二端对应设置,且第四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端的直径。本申请通过增大沿程阻力和阻挡结构,达到了减小叶轮间隙回流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水泵的水力效率。

Description

加热泵和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泵和一种洗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带加热功能的加热泵,通常在容腔内设有离心叶轮。而叶轮在工作时不停转动,为避免剐蹭,叶轮安装位置与叶轮盖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但是,间隙的存在导致部分液体从叶轮出口流出时经过间隙回流至叶轮进口,因而影响了水泵的水力效率。在现有技术中,叶轮在工作时不停转动,为避免剐蹭,叶轮安装位置配合叶轮盖版的部分通常只在于叶轮进口圆筒段,形成的覆盖长度小,导致叶轮盖板的直径与叶轮进口圆筒段的直径差不多,从而叶轮安装位置与叶轮盖版内流动的沿程阻力小,导致水容易沿着叶轮盖板回流到叶轮进口,导致水泵的水力效率和扬程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加热泵的洗碗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泵,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容腔;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固定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固定管位于所述容腔内,且所述固定管套设在所述进水管的内侧并支撑所述进水管;叶轮,所述叶轮设在所述容腔内,所述叶轮包括呈环状的盖板,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围设出与所述进水管对应连通的入水口,所述盖板的第二端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朝远离所述进水管的方向延伸且向外扩展;其中,所述固定管设有呈环状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包裹在所述盖板的外侧,并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配合面具有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排布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端对应设置,且所述第四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加热泵,对叶轮的盖板与叶轮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配合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增大沿程阻力和阻挡结构,达到了减小叶轮间隙回流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水泵的水力效率。同时,将配合面设在固定管上,而固定管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配合面的形状,以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加工成型也较为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保证了配合面的位置稳定性;并且,也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也无需单独进行安装,因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而言,加热泵包括外壳、进水管组件和叶轮。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固定管,进水管可以选用橡胶管等软管,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置进水管的位置及走向;固定管可以选用金属管等硬管,便于将进水管固定在外壳上,防止进水管脱落或者发生变形。叶轮设在外壳的容腔内,液体从进水管进入容腔,经叶轮的入水口进入叶轮,经叶轮的出水口沿径向甩出。其中,叶轮包括盖板、叶片和背板。盖板朝向进水管,限定出叶轮的入水口,且盖板由入水口沿叶轮的轴向延伸,且沿叶轮的径向朝外延伸;叶片设在盖板和背板之间,与盖板和背板限定出叶轮的出水口;背板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相连,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叶轮旋转。容腔内的配合面包裹在盖板的外侧,且与盖板之间具有间隙,以防止叶轮旋转过程中与配合面发生剐蹭。叶轮旋转过程中,液体由盖板的第一端进入叶轮,由盖板的第二端处的出水口甩出。由于固定管的配合面的第四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盖板的第二端的直径,因而叶轮甩出的液体会被配合面阻挡,不容易直接流入盖板与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减小回流,提高了水泵的水力效率。
本方案相当于延长了配合面的长度,使得配合面的第四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盖板的第二端的直径,这一方面增加了间隙的长度,增加了沿程阻力,另一方面配合面也能够作为阻挡结构,来阻挡液体回流,从而实现了减小间隙回流、提高加热泵的水力效率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泵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管包括固定段和配合段;所述固定段套设在所述进水管的内侧并支撑所述进水管;所述配合段与所述固定段相连,所述配合段的内壁面形成所述配合面。
本方案中,固定段用于支撑进水管,起到固定进水管的作用。配合段用于与叶轮的盖板相配合,起到减小间隙回流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外壳相卡接;所述固定段与所述进水管相卡接。
卡接方式装卸较为便捷,且结构简单,既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叶轮的一端设有环状凸沿,所述环状凸沿位于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外壳止抵配合,所述环状凸沿设有台阶槽;所述固定段与所述配合段之间形成台阶凸起,所述台阶凸起与所述台阶槽抵靠。
本方案中,进水管的环状凸沿钩在外壳上,而进水管台阶槽与固定管的台阶凸起相抵靠,既能够防止进水管沿叶轮的轴向移动,又能够防止固定管沿叶轮的轴向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进水管组件的位置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段的厚度大于所述配合段的厚度。
设置固定段的厚度相对较大,而配合段的厚度相对较小,既保证了固定段具有足够的强度,进而对进水管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又降低了配合段的加工难度,便于配合段的加工成型,并节约固定管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隙均匀设置。
配合面与盖板之间的间隙采用均匀设置的方案,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能够起到装配防呆的作用。同时,这样设置,便于合理设置间隙的尺寸,在防止剐蹭的基础上,也能够防止进入容腔的液体直接进入间隙而影响加热泵的水力效率。当然,配合面与盖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采用非均匀设置的方案,只要保证配合面的第四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盖板的第二端的直径,即可起到减小回流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包括直筒段和与所述直筒段相连的弧形扩展段,所述直筒段远离所述弧形扩展段的一端形成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弧形扩展段远离所述直筒段的一端形成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二端;所述配合面包括直线段和与所述直线段相连的渐扩段,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渐扩段的一端形成所述配合面的所述第三端,所述渐扩段远离所述直线段的一端形成所述配合面的所述第四端;所述直线段环绕所述直筒段,所述渐扩段环绕所述弧形扩展段。
盖板包括直筒段和弧形扩展段,直筒段与进水管相对设置,并限定出入水口,保证由进水管进入的液体能够沿叶轮的轴向进入叶轮。弧形扩展段沿叶轮的径向朝外扩展,便于进入叶轮的液体沿着盖板向叶轮的径向流动并甩出。配合面相应包括直线段和渐扩段,直线段环绕直筒段,与直筒段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渐扩段环绕弧形扩展段,与弧形扩展段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其中,弧形扩展段能够起到阻挡液体回流间隙的作用,有效保证水泵的水力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直筒段的长度;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渐扩段的一端连接有环状斜面;沿着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环状斜面向靠近所述直筒段的方向倾斜延伸。
设置配合面的直线段的长度大于盖板的直筒段的长度,使得直线段远离渐扩段的一端(即配合面的第三端)会超过直筒段远离弧形扩展段的一端(即盖板的第一端),相较于齐平的方案,本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延长间隙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延长沿程阻力,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回流。同时,环状斜面的设置,能够对间隙内的液体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液体径向朝内向叶轮的入水口流动,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回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盖板的之间的间隙在0.3mm至2.5mm的范围内。
将配合面与盖板之间的间隙限定在0.3mm至2.5mm的范围内,既有利于避免因间隙过小导致叶轮与配合面发生剐蹭的风险增高,又有利于避免间隙过大导致进入间隙的液体过多而影响加热泵的水力效率。当然,配合面与盖板之间的间隙宽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端凸设有遮挡凸起,所述遮挡凸起远离所述第四端的一端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延伸并环绕所述第二端。
设置配合面的第四端的直径大于盖板的第二端的直径,能够提高配合面的遮挡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回流。同时,遮挡凸起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增加间隙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沿程阻力,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回流;另一方面使得间隙在配合面的第四端处形成转角,这能够进一步防止间隙越过转角继续在间隙内流动,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回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遮挡凸起远离所述第四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齐平。
由于盖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因而沿叶轮的轴向方向,设置遮挡凸起远离第四端的一端与盖板的第二端齐平,能够防止遮挡凸起越过盖板的第二端而挡住叶轮的出水口的一部分,从而保证了叶轮的出水效率,进而也有利于提高加热泵的水力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泵壳;和泵盖,所述泵盖封盖所述泵壳的一端开口,并与所述泵壳限定出所述容腔;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泵盖与所述容腔连通,并与所述泵盖相连。
将外壳拆分为泵壳和泵盖,便于加热管、叶轮的装配,并且也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泵盖和泵壳的形状,便于泵盖和泵壳的加工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盖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直线加热段和弧线加热段;所述直线加热段贯穿所述泵盖,所述弧线加热段位于所述容腔内。
本方案中,加热管包括直线加热段和弧线加热段,直线加热段直接贯穿泵盖,只有弧线加热段位于容腔内。相较于将加热管完全置于容腔内,本方案减小了加热管对容腔的内部空间的占用,既减小了泵壳的体积,也提高了加热泵的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壳远离所述泵盖的一端设有隔板;所述叶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叶轮相连。
隔板的设置,将容腔与驱动装置分隔开来,防止液体对驱动装置造成影响。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穿过隔板与叶轮相连,保证了叶轮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具体地,驱动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和旋转轴,转子套设在旋转轴外侧,定子与转子配合,旋转轴穿过隔板与叶轮相连,带动叶轮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壳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泵壳与所述泵盖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泵盖为导热泵盖;所述泵壳为阻燃泵壳。
在泵壳与泵盖之间设置密封圈,能够防止液体从泵壳与泵盖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提高容腔的密封性。具体地,泵壳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与泵盖连接,密封圈设在安装口处。
在隔板与旋转轴之间设置密封圈,能够防止液体从隔板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提高容腔的密封性。
将泵盖设置为导热泵盖,使得加热管的直线加热段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泵盖传递至容腔内,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将泵壳设置为阻燃泵壳,能够防止泵壳过热起火,从而提高加热泵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洗碗机,包括:洗碗机主体;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泵,所述加热泵与所述洗碗机主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洗碗机,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泵,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泵装配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加热泵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固定管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叶轮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泵装配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加热泵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固定管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泵装配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加热泵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固定管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洗碗机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外壳,11泵盖,12泵壳,121安装口,13容腔,14间隙,15隔板,16密封圈;
2叶轮,21盖板,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13入水口,214直筒段,215弧形扩展段,22叶片,23背板;
3驱动装置,31旋转轴;
4加热管,41直线加热段,42弧线加热段;
5进水管组件,51进水管,511环状凸沿,512台阶槽,52固定管,521配合段,5210配合面,5211第三端,5212第四端,5213直线段,5214渐扩段,522固定段,523环状斜面,524遮挡凸起,525台阶凸起;
100洗碗机,102洗碗机主体,104加热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泵和洗碗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泵104,包括:外壳1、进水管组件5和叶轮2,如图1所示。
具体地,外壳1内设有容腔13(如图3所示)。
进水管组件5包括进水管51和固定管52,如图2所示。进水管51与容腔13连通。固定管52位于容腔13内,且固定管52套设在进水管51的内侧并支撑进水管51。
叶轮2设在容腔13内。叶轮2包括呈环状的盖板21。盖板21的第一端211围设出与进水管51对应连通的入水口213(如图5所示)。盖板21的第二端212沿叶轮2的轴向朝远离进水管51的方向延伸且向外扩展。
其中,固定管52设有呈环状的配合面5210,如图3所示。配合面5210包裹在盖板21的外侧,并与盖板21之间具有间隙14。配合面5210具有沿叶轮2的轴向排布的第三端5211和第四端5212。第四端5212与第二端212对应设置,如图3所示。且第四端5212的直径D1大于或等于第二端212的直径D2。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泵104,对叶轮2的盖板21与叶轮2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配合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增大沿程阻力和阻挡结构,达到了减小叶轮2间隙14回流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水泵的水力效率。
同时,将配合面5210设在固定管52上,而固定管52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配合面5210的形状,以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加工成型也较为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保证了配合面5210的位置稳定性;并且,也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也无需单独进行安装,因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而言,加热泵104包括外壳1、进水管组件5和叶轮2。进水管组件5包括进水管51和固定管52,进水管51可以选用橡胶管等软管,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置进水管51的位置及走向。固定管52可以选用金属管等硬管,便于将进水管51固定在外壳1上,防止进水管51脱落或者发生变形。叶轮2设在外壳1的容腔13内,液体从进水管51进入容腔13,经叶轮2的入水口213进入叶轮2,经叶轮2的出水口沿径向甩出。其中,叶轮2包括盖板21、叶片22和背板23,如图5所示。盖板21朝向进水管51,限定出叶轮2的入水口213,且盖板21由入水口213沿叶轮2的轴向延伸,且沿叶轮2的径向朝外延伸。叶片22设在盖板21和背板23之间,与盖板21和背板23限定出叶轮2的出水口。背板23与驱动装置3的旋转轴31相连,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带动叶轮2旋转。容腔13内的配合面5210包裹在盖板21的外侧,且与盖板21之间具有间隙14,以防止叶轮2旋转过程中与配合面5210发生剐蹭。叶轮2旋转过程中,液体由盖板21的第一端211进入叶轮2,由盖板21的第二端212处的出水口甩出。由于固定管52的配合面5210的第四端521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盖板21的第二端212的直径,因而叶轮2甩出的液体会被配合面5210阻挡,不容易直接流入盖板21与配合面5210之间的间隙14内,从而减小回流,提高了水泵的水力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经研究后发现,现有技术中,固定管52的配合面5210的第四端5212的直径通常小于盖板21的第二端212的直径,导致水容易沿着盖板21进入盖板21与配合面5210之间的间隙14,致使水泵的水力效率降低。而本方案相当于延长了配合面5210的长度,使得配合面5210的第四端521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盖板21的第二端212的直径,这一方面增加了间隙14的长度,增加了沿程阻力,另一方面配合面5210也能够作为阻挡结构,来阻挡液体回流,从而实现了减小间隙14回流、提高加热泵104的水力效率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地,固定管52包括固定段522和配合段521,如图3所示。固定段522套设在进水管51的内侧并支撑进水管51;配合段521与固定段522相连,配合段521的内壁面形成配合面5210。
本方案中,固定段522用于支撑进水管51,起到固定进水管51的作用。配合段521用于与叶轮2的盖板21相配合,起到减小间隙14回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进水管51与外壳1相卡接。固定段522与进水管51相卡接。卡接方式装卸较为便捷,且结构简单,既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进水管51靠近叶轮2的一端设有环状凸沿511,如图3所示。环状凸沿511位于容腔13内,并与外壳1止抵配合。环状凸沿511设有台阶槽512,如图3所示。固定段522与配合段521之间形成台阶凸起525,如图3所示。台阶凸起525与台阶槽512抵靠。
本方案中,进水管51的环状凸沿511钩在外壳1上,而进水管51台阶槽512与固定管52的台阶凸起525相抵靠,既能够防止进水管51沿叶轮2的轴向移动,又能够防止固定管52沿叶轮2的轴向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进水管组件5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固定段522的厚度大于配合段521的厚度,如图4所示。
设置固定段522的厚度相对较大,而配合段521的厚度相对较小,既保证了固定段522具有足够的强度,进而对进水管51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又降低了配合段521的加工难度,便于配合段521的加工成型,并节约固定管52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一(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第四端5212的直径D1等于第二端212的直径D2,如图3所示。
其中,配合面5210与盖板21之间的间隙14均匀设置,如图3所示。
配合面5210与盖板21之间的间隙14采用均匀设置的方案,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能够起到装配防呆的作用。同时,这样设置,便于合理设置间隙14的尺寸,在防止剐蹭的基础上,也能够防止进入容腔13的液体直接进入间隙14而影响加热泵104的水力效率。
当然,配合面5210与盖板21之间的间隙14也可以采用非均匀设置的方案,只要保证配合面5210的第四端521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盖板21的第二端212的直径,即可起到减小回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盖板21包括直筒段214和与直筒段214相连的弧形扩展段215,如图5所示。直筒段214远离弧形扩展段215的一端形成盖板21的第一端211。弧形扩展段215远离直筒段214的一端形成盖板21的第二端212。配合面5210包括直线段5213和与直线段5213相连的渐扩段5214,如图4所示。直线段5213远离渐扩段5214的一端形成配合面5210的第三端5211,渐扩段5214远离直线段5213的一端形成配合面5210的第四端5212。直线段5213环绕直筒段214,渐扩段5214环绕弧形扩展段215。
盖板21包括直筒段214和弧形扩展段215,直筒段214与进水管51相对设置,并限定出入水口213,保证由进水管51进入的液体能够沿叶轮2的轴向进入叶轮2。弧形扩展段215沿叶轮2的径向朝外扩展,便于进入叶轮2的液体沿着盖板21向叶轮2的径向流动并甩出。配合面5210相应包括直线段5213和渐扩段5214,直线段5213环绕直筒段214,与直筒段214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14;渐扩段5214环绕弧形扩展段215,与弧形扩展段215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14。其中,弧形扩展段215能够起到阻挡液体回流间隙14的作用,有效保证水泵的水力效率。
进一步地,直线段5213的长度大于直筒段214的长度。直线段5213远离渐扩段5214的一端连接有环状斜面523(如图4所示)。沿着由外向内的方向,环状斜面523向靠近直筒段214的方向倾斜延伸。
设置配合面5210的直线段5213的长度大于盖板21的直筒段214的长度,使得直线段5213远离渐扩段5214的一端(即配合面5210的第三端5211)会超过直筒段214远离弧形扩展段215的一端(即盖板21的第一端211),相较于齐平的方案,本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延长间隙14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延长沿程阻力,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14回流。同时,环状斜面523的设置,能够对间隙14内的液体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液体径向朝内向叶轮2的入水口213流动,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14回流。
具体地,配合面5210与盖板21的之间的间隙14在0.3mm至2.5mm的范围内,如0.3mm、0.5mm、1mm、1.5mm、2mm、2.5mm等,既有利于避免因间隙14过小导致叶轮2与配合面5210发生剐蹭的风险增高,又有利于避免间隙14过大导致进入间隙14的液体过多而影响加热泵104的水力效率。
具体测量该间隙14时,可以以配合面5210的直线段5213与盖板21的直筒段214之间的径向间隙14为基准,这样便于测量。
当然,配合面5210与盖板21之间的间隙14宽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实施例二(如图6、图7和图8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四端5212的直径D1大于第二端212的直径D2,如图7所示。
设置配合面5210的第四端5212的直径大于盖板21的第二端212的直径,能够提高配合面5210的遮挡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14回流。
实施例三(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四端5212凸设有遮挡凸起524(如图11所示)。遮挡凸起524沿叶轮2的轴向延伸并环绕第二端212。
遮挡凸起52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增加间隙14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沿程阻力,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14回流;另一方面使得间隙14在配合面5210的第四端5212处形成转角,这能够进一步防止间隙14越过转角继续在间隙14内流动,从而进一步减小间隙14回流。
进一步地,遮挡凸起524远离第四端5212的一端与第二端212齐平。
由于盖板21具有一定的厚度,因而设置遮挡凸起524沿叶轮2的轴向方向远离第四端5212的一端与盖板21的第二端212沿叶轮2的轴向方向靠近出水口的端面齐平,能够防止遮挡凸起524越过盖板21的第二端212而挡住叶轮2的出水口的一部分,从而保证了叶轮2的出水效率,进而也有利于提高加热泵104的水力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具体地,外壳1包括:泵壳12和泵盖11,如图1所示。泵盖11封盖泵壳12的一端开口,并与泵壳12限定出容腔13。进水管51贯穿泵盖11与容腔13连通,并与泵盖11相连。
将外壳1拆分为泵壳12和泵盖11,便于加热管4、叶轮2的装配,并且也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泵盖11和泵壳12的形状,便于泵盖11和泵壳12的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泵盖11连接有加热管4,如图1所示。加热管4包括直线加热段41和弧线加热段42。直线加热段41贯穿泵盖11,弧线加热段42位于容腔13内。
本方案中,加热管4包括直线加热段41和弧线加热段42,直线加热段41直接贯穿泵盖11,只有弧线加热段42位于容腔13内。相较于将加热管4完全置于容腔13内,本方案减小了加热管4对容腔13的内部空间的占用,既减小了泵壳12的体积,也提高了加热泵104的效率。
进一步地,泵壳12远离泵盖11的一端设有隔板15,如图2所示。叶轮2与驱动装置3相连。驱动装置3包括定子、转子和旋转轴31。旋转轴31穿过隔板15与叶轮2相连。
隔板15的设置,将容腔13与驱动装置3分隔开来,防止液体对驱动装置3造成影响。驱动装置3的旋转轴31穿过隔板15与叶轮2相连,保证了叶轮2能够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旋转。具体地,驱动装置3包括定子、转子和旋转轴31,转子套设在旋转轴31外侧,定子与转子配合,旋转轴31穿过隔板15与叶轮2相连,带动叶轮2旋转。
其中,泵壳12与隔板15之间设有密封圈16,能够防止液体从泵壳12与泵盖11之间的间隙14流出,从而提高容腔13的密封性。具体地,泵壳12设有安装口121,安装口121与泵盖11连接,密封圈16设在安装口121处。
进一步地,泵壳12与泵盖11之间设有密封圈16,能够防止液体从隔板15与旋转轴31之间的间隙14流出,从而提高容腔13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泵盖11为导热泵盖11,使得加热管4的直线加热段41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泵盖11传递至容腔13内,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泵壳12为阻燃泵壳12,能够防止泵壳12过热起火,从而提高加热泵104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碗机100,包括:洗碗机主体102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加热泵104,加热泵104与洗碗机主体102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洗碗机100,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加热泵104,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例
一种洗碗机100,包括洗碗机主体102和加热泵104。洗碗机主体102包括控制装置、进水阀等结构。进水阀与加热泵104的进水管51相连,控制装置与加热泵104的驱动装置3相连。
加热泵104包括:驱动装置3、泵壳12、泵盖11、进水管组件5加热管4和隔板15。加热管4与泵盖11固定,形成泵盖11组件。泵盖11为导热泵盖11。进水管组件5包括进水管51和固定管52。
具体地说,驱动装置3通过旋转轴31连接叶轮2,泵壳12具有安装口121和出水口,叶轮2处于泵壳12和导热泵盖11限定的容腔13内。
泵盖11组件上具有导热泵盖11和加热管4。导热泵盖11与泵壳12的安装口121连接。导热泵盖11与泵壳12限定出容腔13。加热管4的直线加热段41穿过导热泵盖11,加热管4的弧线加热段42位于泵壳12和导热泵盖11限定的容腔13内。
进水管51连接在导热泵盖11的中心位置,固定管52的圆筒状的固定段522套在进水管51一端内,固定管52的配合段521的最大外径处延伸一凸起的圆周挡板,即遮挡凸起524。凸起的圆周挡板罩住叶轮2的上盖板21。
固定管52的配合段521内表面与叶轮2上盖板21外表面存在间隙14,间隙14可以防止叶轮2旋转时剐蹭到固定管52,但间隙14会导致液体经过间隙14回流至入口。配合段521的第四端5212的直径D1为配合段521的最大外径。盖板21的第二端212直径D2为盖板21的最大外径。配合段521的最大外径D1大于或等于叶轮2盖板21的最大外径D2。
经模拟实验测试验证,当固定管52的配合段521最大外径小于叶轮2上盖板21最大外径时,从叶轮2甩出的液体在加热腔内容易直接流入间隙14内。
当固定管52配合段521最大外径D1大于等于叶轮2的盖板21最大外径时D2,叶轮2甩出的液体被上泵壳12的配合段521配合段521的外边缘阻挡,不容易直接流入间隙14内,从而减小回流。
当固定管52配合段521最大外径处设置凸起的阻挡结构,使间隙14形成弯折,叶轮2甩出的液体被凸起结构阻挡,也不容易流入间隙14内,从而减小回流。
如此,本具体实施例对内部容腔与加热管的布置进行了全新设计,重新设计叶轮盖板的配合结构,通过增大沿程阻力和阻挡结构,达到减小叶轮间隙回流的目的,从而提高水泵水力效率,且成本低,并有利于减少泵体积。并且,本实施例中,加热管与流体直接换热,又能减小叶轮间隙的流体泄露,具有加热效率高、水力效率高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加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容腔;
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固定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固定管位于所述容腔内,且所述固定管套设在所述进水管的内侧并支撑所述进水管;
叶轮,所述叶轮设在所述容腔内,所述叶轮包括呈环状的盖板,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围设出与所述进水管对应连通的入水口,所述盖板的第二端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朝远离所述进水管的方向延伸且向外扩展;
其中,所述固定管设有呈环状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包裹在所述盖板的外侧,并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配合面具有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排布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端对应设置,且所述第四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管包括固定段和配合段;
所述固定段套设在所述进水管的内侧并支撑所述进水管;
所述配合段与所述固定段相连,所述配合段的内壁面形成所述配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外壳相卡接;
所述固定段与所述进水管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叶轮的一端设有环状凸沿,所述环状凸沿位于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外壳止抵配合,所述环状凸沿设有台阶槽;
所述固定段与所述配合段之间形成台阶凸起,所述台阶凸起与所述台阶槽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段的厚度大于所述配合段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隙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包括直筒段和与所述直筒段相连的弧形扩展段,所述直筒段远离所述弧形扩展段的一端形成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弧形扩展段远离所述直筒段的一端形成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二端;
所述配合面包括直线段和与所述直线段相连的渐扩段,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渐扩段的一端形成所述配合面的所述第三端,所述渐扩段远离所述直线段的一端形成所述配合面的所述第四端;
所述直线段环绕所述直筒段,所述渐扩段环绕所述弧形扩展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直筒段的长度;
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渐扩段的一端连接有环状斜面;
沿着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环状斜面向靠近所述直筒段的方向倾斜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盖板的之间的间隙在0.3mm至2.5mm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端凸设有遮挡凸起,所述遮挡凸起远离所述第四端的一端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延伸并环绕所述第二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凸起远离所述第四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齐平。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泵壳;和
泵盖,所述泵盖封盖所述泵壳的一端开口,并与所述泵壳限定出所述容腔;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泵盖与所述容腔连通,并与所述泵盖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盖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直线加热段和弧线加热段;
所述直线加热段贯穿所述泵盖,所述弧线加热段位于所述容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壳远离所述泵盖的一端设有隔板;
所述叶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叶轮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壳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泵壳与所述泵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泵盖为导热泵盖;
所述泵壳为阻燃泵壳。
16.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洗碗机主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泵,所述加热泵与所述洗碗机主体相连。
CN202020785036.6U 2020-05-13 2020-05-13 加热泵和洗碗机 Active CN212155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5036.6U CN212155170U (zh) 2020-05-13 2020-05-13 加热泵和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5036.6U CN212155170U (zh) 2020-05-13 2020-05-13 加热泵和洗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5170U true CN212155170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11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85036.6U Active CN212155170U (zh) 2020-05-13 2020-05-13 加热泵和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5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66403C (en) Pump with fluid bearing
CN212155170U (zh) 加热泵和洗碗机
US6296439B1 (en) Regenerative turbine pump impeller
CN113662486B (zh) 加热泵和洗碗机
CN110552893A (zh) 加热泵及具有其的洗碗机或洗衣机
CN219317202U (zh) 加热泵及洗涤电器
CN114109907A (zh) 泵盖、水泵和热水器
JP2022533689A (ja) 集熱ポンプ及び家庭電器
CN210003517U (zh) 一种洗涤装置的泵
CN210003515U (zh) 一种洗涤装置的泵
CN210003519U (zh) 一种洗涤装置的泵
CN219413032U (zh) 一种设有散热结构的离心泵
CN216199064U (zh) 一种带卡环的加热泵及具有该加热泵的洗碗机
CN212868007U (zh) 叶轮、水泵和家电设备
CN116025572A (zh) 加热泵及洗涤电器
CN218416103U (zh) 一种防水风叶结构及应用该风叶结构的管道泵
CN212003701U (zh) 一种泵密封结构和洗碗机泵
CN110762023A (zh) 水泵组件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CN213360461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镀液外循环屏蔽泵
CN210003516U (zh) 一种洗涤装置的泵
CN210003518U (zh) 一种洗涤装置的泵
CN210003512U (zh) 一种洗涤装置的泵
CN219774370U (zh) 立式双吸泵
CN210003513U (zh) 一种洗涤装置的泵
CN215486635U (zh) 一种多出口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