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5066U -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5066U
CN212155066U CN202020506889.1U CN202020506889U CN212155066U CN 212155066 U CN212155066 U CN 212155066U CN 202020506889 U CN202020506889 U CN 202020506889U CN 212155066 U CN212155066 U CN 212155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od
cavity
piston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68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文新
钱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dehupu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dehupu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dehupu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dehupu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68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5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5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5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包括泵体,泵体内开设有油腔,油腔下端开设有吸油口,油腔上端开设有输出压力口,油腔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上端伸出泵体连接有用于控制活塞杆运动的手动机构,活塞杆远离手动机构的端部设有活塞体,吸油口处设有控制座,控制座内设有吸油口单向阀,吸油口单向阀远离泵体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油腔被活塞体分隔为上部的有杆腔和下部的无杆腔,活塞体上开设有连通有杆腔和无杆腔的输油孔,输油孔内设有内置单向阀,内置单向阀远离活塞杆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吸油口与无杆腔相通,输出压力口与有杆腔相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连续输油,输油效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背景技术
手动泵,是一种用人工力气的泵。单向手动油泵是将手动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一种小型液压泵站。在使用配套油缸及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作业,如:起重、弯形、校直、剪切、铆合、装配、拆卸及一些建筑施工、军事施工等。
授权公告号为CN2034307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手动泵,包括泵体、活塞杆、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和手柄组件,泵体内部设有圆筒形空间作为活塞缸,进油管道与活塞缸的封闭端连通,出油管道设在活塞缸尾端侧壁;活塞杆设在活塞杆中并与活塞杆适配,能在活塞缸中移动;手柄组件与活塞杆尾端连接;其中活塞杆前端环形凹槽,该凹槽内设有密封圈,同时该凹槽前凸缘环面上设有多个通孔。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这种液压手动泵提拉手柄组件时进行进油过程,下压摇把时进行出油过程,油的输出是间歇性的,无法实现连续输油,输油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具有可以连续输油,输油效率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开设有油腔,所述油腔下端开设有吸油口,油腔上端开设有输出压力口,所述油腔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伸出泵体连接有用于控制活塞杆运动的手动机构,所述活塞杆远离手动机构的端部设有活塞体,所述吸油口处设有控制座,所述控制座内设有吸油口单向阀,所述吸油口单向阀远离泵体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所述油腔被活塞体分隔为上部的有杆腔和下部的无杆腔,所述活塞体上开设有连通有杆腔和无杆腔的输油孔,所述输油孔内设有内置单向阀,所述内置单向阀远离活塞杆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所述吸油口与无杆腔相通,所述输出压力口与有杆腔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机构带动活塞杆运动,当活塞杆向上运动时,带动活塞体向上运动让无杆腔压力变小,此时液压油从控制座沿着吸油口单向阀中进入无杆腔,然后沿着内置单向阀进入有杆腔进而从输出压力口排出。当活塞杆向下运动时,带动活塞体向下运动让无杆腔压力变大,此时无杆腔中的液压油无法从吸油口单向阀流回,只能经由内置单向阀再次进入有杆腔,随着活塞杆的不断下移挤占有杆腔的空间,将液压油从输出压力口排出。这样活塞杆无论是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的时候都会排出液压油,便实现了连续的输油过程,输油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座连接有吸油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油嘴连接油管进行吸油过程,吸油过程被控制座中的吸油口单向阀所控制确保液压油只能进入而无法回流,保证了油腔中的液压油只能从输出压力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油嘴中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对进入吸油嘴中的液压油进行过滤作用,让进入油腔中的液压油更加纯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手动机构包括操作杆座,所述操作杆座中连接有操作加力杆,所述操作杆座一端与泵体通过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活塞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杆座一端与泵体铰接,另一端与活塞杆铰接,然后与操作杆形成一个三连杆机构,实现当上拉操作杆时可以带动活塞杆向上运动,下压操作杆时可以带动活塞杆向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油孔包括一段竖直设置的连通活塞体与无杆腔的竖直油路和向水平两侧延伸连通活塞体侧壁与有杆腔的水平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油路与两侧分支的水平油路增加液压油的流通面积,可以流通更多的液压油,流通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油口单向阀和内置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入口抵触的阀芯和与阀芯连接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油口单向阀和内置单向阀在工作时,液压油可以从入口处顶开阀芯进入并从出口流出,入口没有液压油进入时弹簧会带动阀芯复位从而将入口给封闭,保证液压油无法回流,保证了液压油的单一流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塞杆与泵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的作用是对活塞杆在第一管道中的滑动进行密封保护,避免液压油从第一管道流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塞体与油腔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圈的作用是对活塞体在油腔中的滑动进行密封保护,避免液压油沿着活塞体外壁与油腔之间流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与泵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密封圈的作用是对连接杆外壁以及第二管道的内壁进行密封保护,避免液压油顺着连接杆外壁与第二管道内壁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活塞体将油腔分隔为有杆腔与无杆腔,同时活塞体中设置了内置单向阀,让液压油只能经由无杆腔进入有杆腔。吸油机构中设置有吸油口单向阀,让液压油只能进入无杆腔而无法流回。手动机构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时,油液通过无杆腔和有杆腔然后顺着出油管从输出压力口排出。手动机构带动活塞杆向下移动时,无杆腔中的液压油只能进入有杆腔然后顺着出油管从输出压力口排出。这样无论是活塞杆向上或是向下运动时,都会排出液压油,实现了液压油的连续输出,输油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泵体;2、活塞杆;3、操作杆座;31、连接座;32、连接杆;33、手把座;4、操作加力杆;41、杆套;5、连接管;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活塞体;81、输油孔;811、竖直油路;812、水平油路;9、有杆腔;10、无杆腔;11、出油管;111、输出压力口;12、吸油口;13、控制座;14、吸油嘴;15、内置单向阀;16、吸油口单向阀;17、第一密封圈;18、第二密封圈;19、第三密封圈;20、阀体;201、阀芯;20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包括泵体1,泵体1上穿设有活塞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活塞机构进行运动的手动机构。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杆2,活塞杆2从泵体1上表面伸出并可以在泵体1中滑动。手动机构包括操作杆座3,操作杆座3中插入操作加力杆44,操作加力杆4的一端设置有杆套41,杆套41为波浪形,人手握住杆套41对操作加力杆4进行上拉与下压操作。
参照图1和图2,操作杆座3外壁下部远离操作加力杆4一端固定有连接座31,连接座31与泵体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座31和泵体1通过转轴铰接,从而将手动机构与泵体1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操作杆座3外壁下部另一端固定有手把座33,手把座33与活塞杆2通过转轴铰接。手动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杆套41的上拉和下压会带动活塞杆2进行上下的线性运动。
参照图2,活塞机构还包括连接管5,连接管5内部中空形成油腔。泵体1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贯通的管道,管道的上部分与活塞杆2相适配,称为第一管道6,管道的下部分与连接管5相适配,称为第二管道7。活塞杆2在油腔中进行滑动,连接管5插入第二管道7中与泵体1连接,从而让油腔与第二管道7相通。
参照图2,活塞杆2位于油腔中的端部设置有与油腔内壁相抵触的活塞体8,活塞体8为阶梯型的圆柱,其下部分直径较大与油腔内壁抵触,同时其上部分直径略小于下部分,这部分活塞体8外壁与油腔内壁形成一定间隙。油腔被活塞体8分隔为设置有活塞杆2的有杆腔9和中空的无杆腔10。
参照图2和图3,活塞体8的下部分与上部分的交接处开设有输油孔81,输油孔81包括竖直方向的将活塞体8与无杆腔10相通的竖直油路811,还有向水平方向两侧延伸出的将活塞体8与有杆腔9相通的水平油路812。输油孔81的设置让液压油可以在有杆腔9与无杆腔10之间流通。
参照图2,第二管道7的上端水平方向开设有出油管11,出油管11与第二管道7连通,从而与油腔上端的有杆腔9相通。出油管11的端部开设有输出压力口111,液压油可以通过输出压力口111排出。
参照图2,连接管5远离泵体1的一端开设有吸油口12,吸油口12处设置有吸油机构。吸油机构包括T形的控制座13,控制座13的一端与吸油口12螺纹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吸油嘴14,吸油嘴14中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对液压油起到过滤作用。
参照图2和图3,实现连续输油的关键部件,就是活塞机构中包括的内置单向阀15和吸油机构中包括的吸油口单向阀16。在此需要简单说明一下单向阀的功能,单向阀可以实现液压油的单向通过而无法回流,在本实施例中将单向阀中液压油进入的一端称之为入口,将单向阀中液压油流出的一端称之为出口。实现单向阀功能的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单向阀包括阀体20,阀体20中开设有通路,通路中设置有与入口抵触的球形的阀芯201和与阀芯连接的弹簧202,液压油在压力作用下可以顶开阀芯201进入单向阀并从出口流出,但是在没有液压油进入的时候,弹簧202会顶住阀芯201复位将入口堵住,让液压油无法从出口流回入口。单向阀为现有技术,在此便不多做赘述。
参照图2和图3,吸油口12单向阀设置在控制座13中,其入口与吸油嘴14相通,其出口与无杆腔10相通。内置单向阀15设置在活塞体8中,其入口与无杆腔10相通,其出口与水平油路812相通。吸油口12单向阀让液压油只能从吸油嘴14进入无杆腔10而无法从无杆腔10流回吸油嘴14。内置单向阀15让液压油只能从无杆腔10进入有杆腔9而无法从有杆腔9流回无杆腔10。
参照图2和图3,由于液压油液体的特性,所以要做好密封工作,所以在手动泵中设置了一些密封圈。它们分别是设置在第一管道6与活塞杆2之间的第一密封圈17,设置在活塞体8直径较大一端的外壁和油腔内壁之间的第二密封圈18,设置在连接管5上端外壁与第二管道7内壁之间的第三密封圈19。第一密封圈17的作用是对活塞杆2在第一管道6中的滑动进行密封保护,避免液压油从第一管道6流出。第二密封圈18的作用是对活塞体8在油腔中的滑动进行密封保护,避免液压油沿着活塞体8外壁与油腔之间流通。第三密封圈19的作用是对连接杆32外壁以及第二管道7的内壁进行密封保护,避免液压油顺着连接杆32外壁与第二管道7内壁流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人手握住杆套41上拉,带动操作杆上移,进而带动活塞杆2向上运动,活塞杆2带动活塞体8向上运动。此时无杆腔10容积变大,有杆腔9容积变小,无杆腔10压力小,液压油通过吸油嘴14经由吸油口单向阀16的入口进入无杆腔10,然后经由内置单向阀15的入口顺着通油路81进入有杆腔9。此时活塞杆2不断上移,活塞体8推动液压油经由第二管道7、出油口然后从输出压力口111排出。由于吸油口单向阀16和内置单向阀15的存在,液压油只能沿着上述路径通过而无法回流,这一过程为操作杆上拉时的输油过程。
人手握住杆套41下压时,带动操作杆下移,进而带动活塞杆2向下运动,活塞杆2带动活塞体8向下运动。此时无杆腔10容积变小,有杆腔9容积变大,有杆腔9压力小,无杆腔10中的液压油经由内置单向阀15的入口顺着通油路81进入有杆腔9。此时活塞杆2不断下移会不断挤占有杆腔9的容积,从而将有杆腔9中布满的液压油经由第二管道7、出油口然后从输出压力口111排出。由于吸油口单向阀16的存在,保证了无杆腔10中的液压油无法流回吸油嘴14,只能流向有杆腔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内开设有油腔,所述油腔下端开设有吸油口(12),油腔上端开设有输出压力口(111),所述油腔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上端伸出泵体(1)连接有用于控制活塞杆(2)运动的手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远离手动机构的端部设有活塞体(8),所述吸油口(12)处设有控制座(13),所述控制座(13)内设有吸油口单向阀(16),所述吸油口单向阀(16)远离泵体(1)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所述油腔被活塞体(8)分隔为上部的有杆腔(9)和下部的无杆腔(10),所述活塞体(8)上开设有连通有杆腔(9)和无杆腔(10)的输油孔(81),所述输油孔(81)内设有内置单向阀(15),所述内置单向阀(15)远离活塞杆(2)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所述吸油口(12)与无杆腔(10)相通,所述输出压力口(111)与有杆腔(9)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座(13)连接有吸油嘴(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嘴(14)中设置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机构包括操作杆座(3),所述操作杆座(3)连接有操作加力杆(4),所述操作杆座(3)一端与泵体(1)通过连接杆(32)铰接,另一端与活塞杆(2)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孔(81)包括一段竖直设置的连通活塞体(8)与无杆腔(10)的竖直油路(811)和向水平两侧延伸连通活塞体(8)侧壁与有杆腔(9)的水平油路(8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口单向阀(16)和内置单向阀(15)包括阀体(20),所述阀体(20)内设置有与入口抵触的阀芯(201)和与阀芯(201)连接的弹簧(2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与泵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8)与油腔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8)。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2)与泵体(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9)。
CN202020506889.1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Active CN212155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6889.1U CN21215506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6889.1U CN21215506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5066U true CN212155066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2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6889.1U Active CN21215506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50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078A (zh) * 2022-03-25 2022-09-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高机械效率手动加油泵
CN115340036A (zh) * 2022-07-29 2022-11-15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料卷扬机钢丝绳自动润滑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078A (zh) * 2022-03-25 2022-09-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高机械效率手动加油泵
CN114992078B (zh) * 2022-03-25 2023-11-0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高机械效率手动加油泵
CN115340036A (zh) * 2022-07-29 2022-11-15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料卷扬机钢丝绳自动润滑装置
CN115340036B (zh) * 2022-07-29 2024-05-24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料卷扬机钢丝绳自动润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55066U (zh) 一种连续输出压力油的手动泵
CN108644162B (zh) 一种紧凑型液压增压器
CA2678560A1 (en) Downhole pumping system
US4062217A (en) Riveting station assembly
JPS60500303A (ja) 流体増圧器
CN108679007B (zh) 一种紧凑型单作用液压增压器
US6347786B1 (en) Hydraulic jack lifting mechanism
CN108150121A (zh) 射流增压式电动液压桥塞坐封工具
CN108612682B (zh) 一种低噪音液压增压器
CN208787387U (zh) 一种液压扩孔器
CN101427058B (zh) 抽吸阀
CN210950316U (zh) 一种人防安全门瞬态密封执行机构
CN209483568U (zh) 一种气液增压泵
CN209385430U (zh) 一种单作用升降油缸
CN208900436U (zh) 一种气源液压机
CN208441980U (zh) 一种手动液压泵
CN218902275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高压水枪
CN2239503Y (zh) 旁通液控单向阀
CN110735983B (zh) 一种人防安全门瞬态密封执行机构
CN218207293U (zh) 油路系统及应用有该系统的液压工具
CN108940635A (zh) 一种手持式清洗泵枪
CN213088364U (zh) 一种泄放阀及用于气、液驱动器的集成式双组单向泄放阀
CN208578708U (zh) 一种手持式清洗机的泵阀结构
CN2229549Y (zh) 双向作功柔性活塞输浆泵
CN220015140U (zh) 一种井下自动换向无杆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