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7730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7730U
CN212137730U CN202021026689.2U CN202021026689U CN212137730U CN 212137730 U CN212137730 U CN 212137730U CN 202021026689 U CN202021026689 U CN 202021026689U CN 212137730 U CN212137730 U CN 212137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main body
electronic device
fingerprint module
assemb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66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海霖
张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66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7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7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7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主板和指纹模组组装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设有扣合部,当第二壳体组装于第一壳体时,扣合部配合于指纹模组的触摸主体,通过位于扣合部处的触摸主体的操作实现了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功能。指纹模组的柔性线路板分别与指纹模组触摸主体和主板电连接,由于触摸主体和主板均设置在第一壳体,因而缩短了柔性线路板在连接时所需的长度,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难度及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指纹模组,指纹模组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功能。然而,当指纹识别功能的操作位置在电子设备的后壳上时,相关技术中通常将指纹模组设置在后壳上,并通过很长的柔性线路板连接位于后壳上的指纹模组和位于前壳上的主板,以使柔性线路板的长度大于指纹模组和主板在安装工艺中所需的最远距离,确保安装操作的实现,上述柔性线路板的长度造成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难度及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缩短连接指纹模组和主板的柔性线路板长度,降低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难度和成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主板、指纹模组和第二壳体;
所述主板和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指纹模组包括触摸主体和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分别与所述触摸主体和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扣合部,当所述第二壳体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扣合部配合于所述触摸主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支架,所述触摸主体组装于所述支架。
可选的,所述支架与所述主板相邻设置。
可选的,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触摸主体的组装结构件,所述组装结构件与所述支架组装配合。
可选的,所述组装结构件自所述触摸主体延伸形成。
可选的,所述组装结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突出于所述触摸主体的限位块,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收容于所述限位槽,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卡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组装结构件包括两个所述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触摸主体相对的两侧。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功能部件,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至少一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避让所述主板和/或所述功能部件。
可选的,所述触摸主体包括触摸部,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所述触摸部结构适配的组装通孔,当所述第二壳体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触摸部组装于所述组装通孔。
可选的,所述触摸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触摸部外围的组装部;所述扣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组装通孔边沿的抵压部,当所述第二壳体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组装部抵压配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电子设备的主板和指纹模组组装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设有扣合部,当第二壳体组装于第一壳体时,扣合部配合于指纹模组的触摸主体,通过位于扣合部处的触摸主体的操作实现了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功能。指纹模组的柔性线路板分别与指纹模组触摸主体和主板电连接,由于触摸主体和主板均设置在第一壳体,因而缩短了柔性线路板在连接时所需的长度,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难度及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的截面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第一壳体、指纹模组和主板的的局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指纹模组,指纹模组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功能。然而,当指纹识别功能的操作位置在电子设备的后壳上时,相关技术中通常将指纹模组设置在后壳上,并通过很长的柔性线路板连接位于后壳上的指纹模组和位于前壳上的主板,以使柔性线路板的长度大于指纹模组和主板在安装工艺中所需的最远距离,确保安装操作的实现,上述柔性线路板的长度造成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难度及成本增加。
本公开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包括第一壳体11、主板12、指纹模组13和第二壳体14。主板12和指纹模组13设置于第一壳体11,指纹模组13包括触摸主体131和柔性线路板132,柔性线路板132分别与触摸主体131和主板12电连接。第二壳体14上设有扣合部141,当第二壳体14组装于第一壳体11时,扣合部141配合于触摸主体131。
电子设备1的主板12和指纹模组13组装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4上设有扣合部141,当第二壳体14组装于第一壳体11时,扣合部141配合于指纹模组13的触摸主体131,通过位于扣合部141处的触摸主体131的操作实现了电子设备1的指纹识别功能。指纹模组13的柔性线路板132分别与指纹模组13触摸主体131和主板12电连接,由于触摸主体131和主板12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1,因而缩短了柔性线路板132在连接时所需的长度,降低了电子设备1的组装工艺难度及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4中的一个可以是电子设备1的前壳,另一个可以电子设备1的后壳。当第一壳体11为电子设备1的前壳时,指纹模组13和主板12组装于前壳,而指纹模组13的触摸主体131配合于后壳上的扣合部141,以通过位于后壳处的触摸主体131的操作实现了电子设备1的指纹识别功能,及指纹模组13的操作位置在后壳处。当第一壳体11为电子设备1的后壳时,指纹模组13和主板12组装于后壳,而指纹模组13的触摸主体131配合于前壳上的扣合部141,以通过位于前壳处的触摸主体131的操作实现了电子设备1的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模组13的操作位置在前壳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触摸主体131包括触摸部1311,用户可以通过手指与触摸部1311的接触能够实现相应的指纹识别操作。触摸部13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扣合部141包括与触摸部1311结构适配的组装通孔1411,当第二壳体14组装于第一壳体11时,触摸部1311组装于组装通孔1411,触摸部1311通过第二壳体14上的组装通孔1411露出在第二壳体14外,以便于用户对触摸部1311的接触,进而实现指纹识别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触摸部1311与组装通孔1411配合时,触摸部1311可以突出于第二壳体14的外表面,以便于用户手指与触摸部1311的接触操作。或者,触摸部1311也可以与第二壳体14的外表面平齐,以提升电子设备1的外部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主体13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触摸部1311外围的组装部1312,扣合部141还包括设置在组装通孔1411边沿的抵压部1412,当第二壳体14组装于第一壳体11时,抵压部1412与组装部1312抵压配合,以实现对触摸主体131的进一步固定,避免触摸主体13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窜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抵压部1412可以是自组装通孔1411边沿延伸形成的抵接壁,抵接壁可以设置在组装通孔1411的整个周向边沿,以提升抵压配合的稳固性。或者,抵接壁也可以间隔的沿组装通孔1411的周向边沿设置,以减少结构设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壁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14的内侧面倾斜设置,以相对于组装通孔1411形成喇叭状开口,上述喇叭状开口结构能够避免抵接壁与触摸主体131发生结构干涉,提升对组装误差的兼容性,避免对触摸主体131造成抵压损坏。
上述扣合部141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14的任意位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第二壳体14为手机后壳时,后壳包括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上部区域位于下部区域上方,扣合部141可以设置在后壳的上部区域,在位置上便于用户在握持手机时进行指纹识别操作。例如,用户可以用大拇指、中指及手掌握持手机,并通过食指实现对配合于扣合部141的触摸部1311的触摸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电子设备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14上的功能部件15,柔性线路板132包括至少一处弯折结构1321,弯折结构1321避让主板12和/或功能部件15,通过柔性线路板132的弯折实现对功能模组或主板12的避让,避免柔性线路板132与主板12或功能部件15之间发生结构或功能干涉。
例如图3所示,柔性线路板132一端配合于触摸主体131的左侧,且包括三处弯折结构1321,柔性线路板132围成环状结构,柔性线路板132的另一端与主板12靠近触摸主体131的一侧电连接。通过柔性线路板132的上述结构为其自身组装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避免了柔性线路板132与功能模组及主板12的结构干涉,且减小了柔性线路板132的长度和整体面积、降低了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弯折结构1321可以形成直角弯折,也可以形成其他角度的弯折,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1上设有支架111,触摸主体131组装于支架111,以通过支架111对指纹模组13的触摸主体131进行固定,提升触摸主体131的组装稳固性。
进一步的,指纹模组13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触摸主体131的组装结构件1313,组装结构件1313与支架111组装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组装结构件1313可以自触摸主体131延伸形成,组装结构件1313与触摸主体13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组装结构件1313也可以通过后续组装设置在触摸主体131上,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触摸主体131可以包括触摸部1311和设置在触摸部1311外围的组装部1312,组装结构件1313可以与组装部1312一体成型,以提升组装结构件1313和支架111的组装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组装结构件1313的材质可以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具有较好的冲击强度和耐折性,有助于提升触摸主体131与支架111的组装稳固性。或者,组装结构件1313也可以采用塑料、金属等材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此外,组装结构件1313的颜色可以与支架111颜色不同,以便于在组装或后续维修拆卸过程中对组装结构件1313和支架111进行区分,提升组装或拆卸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组装结构件13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突出于触摸主体131的限位块1313a,支架111上设有限位槽1111,限位块1313a收容于限位槽1111,且限位块1313a与限位槽1111卡接配合。触摸主体131包括朝向第二壳体14的第一面1314和自第一面1314延伸形成的第二面1315,上述限位块1313a可以突出于第二面1315,以便于与限位槽1111的卡接配合。通过限位块1313a与限位槽1111的配合,一方面简化了组装结构件1313和支架111的结构设置,另一方面便于对触摸主体131进行组装和后续维修拆卸。
在上述实施例中,组装结构件1313可以包括两个限位块1313a,两个限位块1313a设置在触摸主体131相对的两侧。触摸主体131包括朝向第二壳体14的第一面1314和自第一面1314延伸形成的第二面1315,上述限位块1313a可以突出于第二面1315,两个限位块1313a可以设置在第二面1315相对的两侧,以在触摸主体131的两侧对触摸主体131进行固定,提升组装稳固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组装结构件1313还可以包括螺纹孔,支架111上设有与上述螺纹孔对应的螺纹孔,组装结构件1313和支架111通过螺纹连接件实现组装配合。或者,组装结构件1313还可以包括卡勾和卡槽中的一个,支架111上设有卡勾和卡槽中的另一个,以通过卡勾和卡槽卡接配合的方式实现组装结构件1313与支架111的组装配合。
在电子设备1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先把触摸主体131预先组装在第一壳体11上,使柔性线路板132与主板12电连接,而后再将第二壳体14组装在第一壳体11上,使触摸主体131的触摸部1311配合于第二壳体14的扣合部141,降低了电子设备1的组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11可以与主板12相邻设置,以减少组装于支架111的触摸主体131与主板12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短柔性线路板132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111也可以稍远离主板12,在不增加柔性线路板132长度的条件下,提升主板12的位置设置灵活性,进而优化电子设备1内部的空间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医疗终端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公开电子设备1的主板12和指纹模组13组装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4上设有扣合部141,当第二壳体14组装于第一壳体11时,扣合部141配合于指纹模组13的触摸主体131,通过位于扣合部141处的触摸主体131的操作实现了电子设备1的指纹识别功能。指纹模组13的柔性线路板132分别与指纹模组13触摸主体131和主板12电连接,由于触摸主体131和主板12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1,因而缩短了柔性线路板132在连接时所需的长度,降低了电子设备1的组装工艺难度及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主板、指纹模组和第二壳体;
所述主板和所述指纹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指纹模组包括触摸主体和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分别与所述触摸主体和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扣合部,当所述第二壳体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扣合部配合于所述触摸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支架,所述触摸主体组装于所述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主板相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触摸主体的组装结构件,所述组装结构件与所述支架组装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结构件自所述触摸主体延伸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结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突出于所述触摸主体的限位块,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收容于所述限位槽,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结构件包括两个所述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触摸主体相对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功能部件,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至少一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避让所述主板和/或所述功能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主体包括触摸部,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所述触摸部结构适配的组装通孔,当所述第二壳体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触摸部组装于所述组装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触摸部外围的组装部;所述扣合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组装通孔边沿的抵压部,当所述第二壳体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组装部抵压配合。
CN202021026689.2U 2020-06-05 2020-06-05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137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6689.2U CN212137730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6689.2U CN212137730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7730U true CN212137730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84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6689.2U Active CN212137730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7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846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20210042478A1 (en) Tr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230918B (zh) 电池连接器的固定结构和移动终端
CN212137730U (zh) 电子设备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CN105929895B (zh) 指纹模组走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7160122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933443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1107200B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4243256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80403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2000298715A (ja) アンテナ付きicカード
CN107302379B (zh) 智能卡座固定装置及移动终端
US886122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ing assemblies
CN112908758A (zh) 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982281U (zh) 穿戴设备
CN21290836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接头的接地结构
JP3123391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CN204243278U (zh) 卡连接器
CN214411675U (zh) 同轴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424334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122729Y (zh) 电连接器
CN215266769U (zh) 触控笔充电结构
CN21914455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5729798U (zh) 指纹模组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