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9885U - 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9885U
CN212129885U CN202020186444.XU CN202020186444U CN212129885U CN 212129885 U CN212129885 U CN 212129885U CN 202020186444 U CN202020186444 U CN 202020186444U CN 212129885 U CN212129885 U CN 212129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air
end portion
column
scaf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64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博
青山敏朗
河合贤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 Corp
Shin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1864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9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9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9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用于脚手架的立柱整体形成为管状,具备:沿着轴向延伸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主体部;接头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向外侧突设,并形成为能够嵌入另一立柱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两个以上的卡合部,其彼此隔开规定间隔而均匀地设于所述主体部,用于卡合水平设置的横柱或扶手,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各自邻接的所述卡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离设置,所述规定间隔为450mm,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所述规定间隔的2倍以上的偶数倍。

Description

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具备该立柱的脚手架。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在脚手架中被广泛应用的立柱,该立柱的长度为3m,直径为48mm,厚度为3.2mm,在立柱上隔开间隔地设有供作为脚手架的构成部分的横柱、扶手等安装的卡合部。
在脚手架中,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站立的空间,其一层与相邻一层之间的距离应当在一人高(约1.7m)以上。但是,已知的立柱,由于一根立柱的长度为3m,仅配置1层的话尚余1m以上的空间,而配置2层的话显然无法满足能供工作人员站立的高度,因此,实际组装脚手架时,为了实现所需的高度/层数,需要另行计算立柱的使用数量以及另行考虑立柱的配置关系,不能仅通过简单地将立柱接合即可得到所需层数/高度,因此安装性差,且不便于操作。而且,不能通过简单地将立柱接合便保证层与层之间的距离相等。
另外,在直径为48mm、厚度为3.2mm的情况下,长3m的立柱的重量达到14.65Kg。因此,重量大,安装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仅通过简单地将立柱接合即可得到所需层数/高度,且层与层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整体形成为管状,其特征在于,具备:沿着轴向延伸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主体部;接头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向外侧突设,并形成为能够嵌入另一立柱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两个以上的卡合部,其彼此隔开规定间隔而均匀地设于所述主体部,用于卡合水平设置的横柱或扶手,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各自邻接的所述卡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离设置,所述规定间隔为450mm,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所述规定间隔的2倍以上的偶数倍。
通过使规定间隔为450mm,并且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规定间隔的2倍以上的偶数倍,仅通过简单地重复组装多个立柱,便能够获得卡合部之间的规定间隔始终为450mm的立柱组装体而无需考虑立柱本身的长度或配置。并且,通过在间隔1800mm的卡合部分别安装上层与下层的踏板,能够获得层与层之间的间距始终为 1800mm的脚手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在第一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中,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9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2个卡合部。
通过使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9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2个卡合部,能够获得具有2个卡合部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中,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18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4个卡合部。
通过使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18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4个卡合部,能够获得具有4个卡合部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而且,能够通过每一根立柱对应1层脚手架的高度,无需根据层数计算所需的立柱的数量,与上述第一、第二方面相比能够减少立柱的数量,进而减少组装立柱所需的步骤和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中,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27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6个卡合部。
通过使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27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6个卡合部,能够获得具有6个卡合部的较长的立柱,与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立柱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立柱的数量,进而减少组装立柱所需的步骤和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中,所述主体部的长度轴向是36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8个卡合部。
通过使主体部的长度轴向是36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8个卡合部,能够获得具有8个卡合部的立柱,与上述方面的立柱相比,每一根立柱对应脚手架的2层的高度,能够简单地得知对应层数使用该立柱,并且,在同样高度的脚手架的情况下,与上述方面的立柱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立柱的数量,进一步减少组装立柱所需的步骤和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中,所述主体部的直径为48.6mm,构成所述主体部的管的壁厚为2.4mm。
通过使主体部的直径为48.6mm,构成主体部的管体的厚度为 2.4mm,与相同长度的现有的立柱相比,能够获得足够的强度且重量减少25%,因此,能够在保证立柱的强度的基础上实现立柱的轻量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具备:由一对第一方面~第六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立柱相互对置构成的第一立柱对;由另一对第一方面~第六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立柱相互对置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通过与所述立柱上相应的所述卡合部卡合而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或所述第二立柱对中至少任一方的立柱对之间,通过与所述立柱上相应的所述卡合部卡合而将所述至少任一方的立柱对连结,所述脚手架还具备踏板,该踏板包括板主体部、以及一体设于该板主体部的两端并能挂于所述横柱的钩部,沿着上下方向相邻的所述踏板之间隔着 4个所述规定间隔。
根据脚手架,能够使得层与层之间的间隔始终为1800mm,便于安装且结构均匀而稳定。而且,安装各层的先行扶手时,安装先行扶手的卡合部的高度相对于操作人员始终是固定的,且是适当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先行扶手的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立柱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立柱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的脚手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柱的主视图。如该图 1所示,立柱10整体形成为管状,具备:沿着轴向延伸的主体部10b;接头部10a,该接头部10a一体设于该主体部10b的一端部,沿着主体部10b的轴向向外侧延伸,能够整体嵌套于与本立柱10完全相同的另一立柱10的主体部10b的未形成有该接头部的一端;以及两个卡合部2,它们彼此隔开规定间隔P而均匀地设于主体部10b,且各个卡合部2与主体部10b的轴向端部分离设置,两个卡合部2之间的的规定间隔P为450mm,主体部10b的长度L1是规定间隔的 2倍即900mm。
在立柱10的接头部10a设有沿着径向对置地形成的一对第一安装孔10a1,在主体部10b的未形成有该接头部10a的一端设有沿着与上述一对第一安装孔10a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对置地形成的一对第二安装孔10b1。当组装多个立柱10时,将一个立柱10的接头部10a嵌入于另一个立柱10的未形成有该接头部10a的一端,使一对第一安装孔10a1与一对第二安装孔10b1对齐,利用螺栓等固定件穿过一对第一安装孔10a1与一对第二安装孔10b1而将彼此连结的立柱10牢固地固定。
另外,这里,各个卡合部2是供作为脚手架的构成部分的横柱、扶手以及先行扶手等安装的部件,可以一体或分体形成于立柱10,其形状/结构等只要能够安装横柱、扶手以及先行扶手等即可,这里不做特别限定。
根据该立柱10,仅通过简单地重复组装多个立柱10,便能够获得卡合部2之间的规定间隔始终为450mm的立柱组装体而无需考虑立柱10本身的长度或配置。并且,通过在间隔1800mm即4个规定间隔的卡合部分别安装上层与下层的踏板,能够获得层与层之间的间距始终为1800mm的脚手架。
这里,优选主体部10b的直径为48.6mm,构成主体部10b的管体的厚度为2.4mm,通过这样设置,与相同长度的现有的立柱相比,能够获得足够的强度且重量减少25%,因此,能够在保证立柱的强度的基础上实现立柱的轻量化,减少安装立柱所耗费的力量。
<实施例2>
图2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立柱的主视图。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仅长度和卡合部的数量不同,其他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仅针对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本实施例2的立柱20具备主体部20b、接头部20a以及4个卡合部2,卡合部2彼此隔开规定间隔P而均匀地设于主体部20b,在接头部20a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20a1,在主体部20b的与接头部20a 相反的一侧,设有一对第二安装孔20b1,卡合部2之间的的规定间隔P为450mm,主体部20b的长度L2是规定间隔的4倍即1800mm。
根据该立柱20,除了实施例1的效果之外,每一根立柱即为1 层,无需根据层数计算所需的立柱的数量,且与实施例1相比,能够减少立柱的数量,进而减少组装立柱所需的步骤和时间。
<实施例3>
图3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立柱的主视图。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仅长度和卡合部的数量不同,其他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仅针对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本实施例3的立柱30具备主体部30b、接头部30a以及8个卡合部2,卡合部2彼此隔开规定间隔P而均匀地设于主体部30b,在接头部30a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30a1,在主体部30b的与接头部30a 相反的一侧,设有一对第二安装孔30b1,卡合部2之间的的规定间隔P为450mm,主体部30b的长度L3是规定间隔的8倍即3600mm。
根据该立柱30,每一根立柱为两层的高度,能够进一步减少立柱的数量,进而减少组装立柱所需的步骤和时间。
<实施例4>
图4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的脚手架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一种脚手架,具备:由一对立柱20相互对置构成的第一立柱对20A;由另一对立柱20相互对置构成、且与第一立柱对20A对置的第二立柱对20B;通过与立柱20上相应的卡合部2 卡合而将第一立柱对20A与第二立柱对20B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30;先行扶手40,其设置在第一立柱对20A或第二立柱对20B 中至少任一方的立柱对之间,通过与立柱20上相应的卡合部2卡合而将上述至少任一方的立柱对连结,该脚手架还具备踏板50,该踏板50包括板主体部50a、以及一体设于该板主体部50a的两端并能挂于横柱的钩部50b,沿着上下方向相邻的踏板之间隔着4个规定间隔。
能够使得层与层之间的间隔始终为1800mm,便于安装且结构均匀而稳定。而且,安装各层的先行扶手时,安装先行扶手的卡合部的高度相对于操作人员始终是固定的,且是适当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先行扶手的安装操作。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根据立柱10,仅通过简单地重复组装多个立柱10,便能够获得卡合部2之间的规定间隔始终为450mm的立柱组装体而无需考虑立柱10本身的长度或配置。并且,通过在间隔1800mm即4 个规定间隔的卡合部分别安装上层与下层的踏板,能够获得层与层之间的间距始终为1800mm的脚手架。
(2)通过使主体部10b的直径为48.6mm,构成主体部10b的管体的厚度为2.4mm,与相同长度的现有的立柱相比,能够获得足够的强度且重量减少25%,因此,能够在保证立柱的强度的基础上实现立柱的轻量化,减少安装立柱所耗费的力量。
(3)根据立柱20,每一根立柱即为1层的高度,无需根据层数计算所需的立柱的数量,在同样高度的脚手架的情况下,与实施例1相比能够减少立柱的数量,进而减少组装立柱所需的步骤和时间。
(3)根据立柱30,每一根立柱为2层的高度,在同样高度的脚手架的情况下,与实施例1、2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立柱的数量,进而进一步减少组装立柱所需的步骤和时间。
(4)根据脚手架,能够使得层与层之间的间隔始终为1800mm,便于安装且结构均匀而稳定。
<其他实施例>
可以使立柱的主体部的长度是2700mm,且具有6个卡合部,其他构成与以上实施例1~3相同。
以上各个实施例的立柱10、20、30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对应不同高度的脚手架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仅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一步构成不同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例等。而且,从本实用新型想到的各种各样的结构要素的组合、方式等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

Claims (7)

1.一种用于脚手架的立柱,整体形成为管状,其特征在于,具备:
沿着轴向延伸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主体部;
接头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向外侧突设,并形成为能够嵌入另一立柱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
两个以上的卡合部,其彼此隔开规定间隔而均匀地设于所述主体部,用于卡合水平设置的横柱或扶手,
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各自邻接的所述卡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离设置,
所述规定间隔为450mm,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所述规定间隔的2倍以上的偶数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9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2个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18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4个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长度是27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6个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长度轴向是3600mm,且在该主体部设有8个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脚手架的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直径为48.6mm,构成所述主体部的管的壁厚为2.4mm。
7.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由一对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立柱相互对置构成的第一立柱对;
由另一对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立柱相互对置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
通过与所述立柱上相应的所述卡合部卡合而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
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或所述第二立柱对中至少任一方的立柱对之间,通过与所述立柱上相应的所述卡合部卡合而将所述至少任一方的立柱对连结,
所述脚手架还具备踏板,该踏板包括板主体部、以及一体设于该板主体部的两端并能挂于所述横柱的钩部,
沿着上下方向相邻的所述踏板之间隔着4个所述规定间隔。
CN202020186444.XU 2020-02-19 2020-02-19 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 Active CN212129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6444.XU CN212129885U (zh) 2020-02-19 2020-02-19 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6444.XU CN212129885U (zh) 2020-02-19 2020-02-19 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9885U true CN212129885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8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6444.XU Active CN212129885U (zh) 2020-02-19 2020-02-19 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9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34512B1 (ko) 상호 작용하여 임시 계단을 형성하는 계단 모듈
KR101289048B1 (ko) 가설벤트를 이용한 조립식 고하중 안전계단
JP6021604B2 (ja) 仮設足場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6846098B2 (ja) 梁枠の取付構造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梁枠受け部材及び梁枠渡し部材
KR100835681B1 (ko) 건축용 비계
CN212129885U (zh) 用于脚手架的立柱以及脚手架
JP2014009453A (ja) 仮設足場組み立て冶具及び組み立て方法
JP2013238095A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躯体の構築工法及びrc造構造躯体
KR200424416Y1 (ko) 건축용 비계
CN211257740U (zh) 适合高空施工的小跨度作业平台
KR101104158B1 (ko) 건축물 시공용 하부 발판 지지구조
CN214658652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
JP2013129961A (ja) 鉄骨階段の仮止め固定方法と、鉄骨階段支持用のパイプサポート
JP6276073B2 (ja) 拡幅・狭幅用足場部材及びこの足場部材を組み込んでなる仮設足場
CN219196652U (zh) 一种脚手架自适应安装装置
CN214402709U (zh) 一种脚手架连墙固定装置
KR20090012687U (ko) 건축용 안전비계
CN218668472U (zh) 一种大跨度大层高建筑结构的连墙件附着结构
CN213927417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JP5502653B2 (ja) 支柱部材およびホゾ材ならびに仮設足場
CN112324120A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
JP3014968B2 (ja) 下屋用梁
KR20220076272A (ko) 내진성과 안전성 및 시공성이 뛰어난 벽돌벽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벽돌벽 시공 방법
KR950001837Y1 (ko) 철골구조물용 단위기둥의 연결구
JP5502396B2 (ja) 手摺支柱および先行手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