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5363U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误锁刹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25363U CN212125363U CN202020359427.1U CN202020359427U CN212125363U CN 212125363 U CN212125363 U CN 212125363U CN 202020359427 U CN202020359427 U CN 202020359427U CN 212125363 U CN212125363 U CN 2121253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rotating
- follow
- clutch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防误锁刹车装置,其包括随动机构及刹车机构,刹车机构包括随动组件以及轮转组件;随动组件包括随动主体以及开设于随动主体上的多个轮转位和多个刹车位,多个轮转位依次间隔排列于随动主体,多个刹车位分别位于相邻两个轮转位的间隔内;轮转组件包括多个分别与轮转位相对的轮转件,轮转件的一端与轮转位的一端连接,轮转件的另一端延伸至轮转位另一端的上方,多个轮转件均同向设置;刹车机构的刹车端靠近随动主体,并抵接于轮转件或抵接于刹车位。本申请通过随动机构及刹车机构的配合,避免了对骑行状态下的单车或电动车误锁,保护了骑行人员的安全,且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稳定,布局合理紧凑空间小,便于装载及长时间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刹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误锁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均设置有可自动刹车的车锁模组,车锁模组通过电控驱动模块进行刹车动作,从而可实现远程锁车操作。当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若出现误锁操作,就会使得共享单车或电动车急停,从而给骑行者带来安全风险,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车锁模组还无法避免上述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误锁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误锁刹车装置包括随动机构,其包括随动组件以及轮转组件;随动组件包括随动主体以及开设于随动主体上的多个轮转位和多个刹车位,多个轮转位依次间隔排列于随动主体,多个刹车位分别位于相邻两个轮转位的间隔内;轮转组件包括多个分别与轮转位相对的轮转件,轮转件的一端与轮转位的一端连接,轮转件的另一端延伸至轮转位另一端的上方,多个轮转件均同向设置;以及
刹车机构,其刹车端靠近随动主体,并抵接于轮转件或抵接于刹车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轮转件为翘起的弧形结构,其翘起端与轮转位的端部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刹车位与轮转位正对轮转件翘起端的端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组件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刹车组件连接,其驱动刹车组件靠近或远离随动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刹车组件包括刹车件以及刹车缓冲件;刹车件通过刹车缓冲件与驱动组件连接;刹车件的刹车端抵接于轮转件或抵接于刹车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传动件;驱动件的输出端与传动件的一端连接,传动件的另一端与刹车组件连接;驱动件驱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带动刹车组件线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传动件包括上传动部及下传动部;上传动部与刹车组件连接,下传动部与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上传动部与下传动部相对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倾斜方向相反的上倾斜面及下倾斜面;上倾斜面与下倾斜面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驱动组件还包括离合件;传动件通过离合件与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离合件包括上离合部、下离合部及离合复位件;上离合部的一端与传动件连接,其另一端与下离合部啮合;下离合部与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离合复位件与下离合部连接,并使得下离合部压于上离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刹车机构还包括刹车监测组件;刹车监测组件用于监测刹车组件的刹车位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随动机构及刹车机构的配合,避免了对骑行状态下的单车或电动车误锁,保护了骑行人员的安全,且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稳定,布局合理紧凑空间小,便于装载及长时间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防误锁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防误锁刹车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防误锁刹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随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刹车机构及驱动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下传动件及上离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实施例中防误锁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施例中防误锁刹车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防误锁刹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随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包括随动机构1及刹车机构2。随动机构1包括随动组件11 以及轮转组件12。随动组件11包括随动主体111以及开设于随动主体111上的多个轮转位112和多个刹车位113,多个轮转位112依次间隔排列于随动主体111,多个刹车位113分别位于相邻两个轮转位112的间隔内。轮转组件12 包括多个分别与轮转位112相对的轮转件121,轮转件121的一端与轮转位112 的一端连接,轮转件121的另一端延伸至轮转位112另一端的上方,多个轮转件121均同向设置。刹车机构2刹车端靠近随动主体111,并抵接于轮转件121 或抵接于刹车位113。
随动主体111配合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使用,本实施例中随动主体111 为环状,其套设于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的内轮毂100上使用。在正常的骑行状态时,内轮毂100高速转动,非骑行状态时,内轮毂100低速或静止转动,在具体应用时,内轮毂100的高度和低速的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的时速达到3km以上时,则内轮毂100为高速转动,否则为低速转动。内轮毂100的转动带动了随动主体111的转动,随动主体111的转动带动了轮转件121及刹车位113同步转动。刹车时,刹车机构2刹车端向着随动主体111靠近,当随动主体111处于高速转动时,因为惯性的作用,刹车机构2刹车端会顺次抵接于持续高速转动的多个轮转件 121上,无法对随动主体111进行制动,反之,当随动主体111处于低速转动或静止时,惯性消失,刹车机构2刹车端会从转轮件121上落于刹车位113,并与刹车位113抵接,从而形成对随动主体111进行制动,即对内轮毂100 的转动进行限制,完成刹车。如此,在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处于正常骑行状态时,即使发生了误锁,也不会形成真正的制动刹车,保证了骑行安全,而当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的速度降低到安全范围或者静止后,制动刹车才会形成,从而保证了因为误锁操作给骑行者带来的安全风险。
复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防误锁刹车装置还包括壳体3。壳体3包括上壳体(图中未显示)以及下壳体32。下壳体32的表面具有承载位321,本实施例中的承载位321为凹槽结构,随动机构1及刹车机构2分别承载位321内,上壳体盖于下壳体32,并覆盖于承载位321的上方。具体的,承载位321包括上承载部3211及下承载部3212,上承载部3211与下承载部 3212连通。上承载部321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圆心部位开设有圆形通孔 32111,内轮毂100设于上承载部3211内,且内轮毂100的圆心与圆形通孔 32111的圆心重叠,内轮毂100与上承载部3211转动连接,具体应用时,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是通过穿设在内轮毂100圆心的转轴(图中未显示)带动内轮毂100转动,圆形通孔32111便于转轴的穿设。随动机构1位于上承载部3211内,随动主体111套设于内轮毂100外,随动主体111的圆心与内轮毂100的圆心重叠。下承载部3212的横截面近似为矩形,刹车机构2位于下承载部3212内。优选的,壳体3还包括驱动安装盒33。驱动安装盒33设于下承载部3212内,其用于刹车机构2的各个部件安装。具体的驱动安装盒 33包括安装主体槽331、电机安装槽332、第一侧安装槽333及第二侧安装槽 334。安装主体槽331的一端与上承载部3211正对,电机安装槽332位于安装主体槽331的另一端,第一侧安装槽333及第二侧安装槽334分别位于安装主体槽331相对的两侧。
复参照图4,更进一步,随动主体111为环形片状结构,轮转位112为沿着随动主体111周缘方向开设的条形通口,多个轮转位112沿着随动主体111 的周缘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轮转位1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轮转位112的数量为九个。刹车位113的形状与刹车机构2的刹车端相适配,例如可为圆形通口状、半圆形通口状或弧形通口状。刹车位113 的数量与转轮位112的数量一致,相邻两个轮转位112均开设有一个刹车位 113。优选的,刹车位113邻近于轮转位112的一端,且多个刹车位113分别邻近于多个轮转位112的同位端,例如,围绕随动主体111的多个轮转位112 的两端分别定义为顺时端和逆时端,则多个刹车位113分别邻近于多个轮转位112的顺时端或逆时端。
优选的,轮转件121为翘起的弧形结构,其翘起端与轮转位112的端部正对。本实施例中的轮转件121弧形的片状结构,当轮转件121的一端与轮转位112的一端连接,轮转件121的另一端延伸至轮转位112另一端的上方,进而形成翘起弹片造型,且每一轮转件121相对于随动主体111的翘起方向是一样的,进而使得多个轮转件121均形成了同向设置,例如,轮转件121 的一端与轮转位112的顺时端连接,轮转件121的另一端延伸至轮转位112 逆时端的上方,则每一轮转件121就会沿着顺时针方向在随动主体111的外侧形成翘起结构,多个轮转件121就会在随动主体111的外侧上形成同向外翘的扇叶,高速旋转能拨动刹车机构2的刹车端,使得刹车机构2的刹车端只在相邻两个轮转件121之间流转,反之,低速旋转时,刹车机构2的刹车端于相邻两个轮转件121之间的间隔内坠落,并落于刹车位113内,进而形成刹车制动。
优选的,刹车位113与轮转位112正对轮转件121翘起端的端部连通。如此,就可使得刹车位113与轮转位112形成一个整体,且能够让刹车位113 直接邻近于轮转件121翘起端的端部,使得刹车机构2的刹车端能够更快更稳的落于刹车位113。优选的,随动主体111与轮转件121一体成型。
再一并参照图5和图6,图5为本实施例中刹车机构及驱动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刹车机构2 包括刹车组件21及驱动组件22。驱动组件22的输出端与刹车组件21连接,其驱动刹车组件21靠近或远离随动主体111。当刹车时,驱动组件22驱动刹车组件21靠近随动主体111,使得刹车组件21的刹车端可以直接抵接于刹车位113进行刹车,或者抵接于高速转动的轮转件121上,在速度降低后,再由轮转件121的表面滑落于刹车位113内进行刹车,反之,驱动组件22驱动刹车组件21远离随动主体111,则为解除刹车。
本实施例中的刹车组件21包括刹车件211以及刹车缓冲件212。刹车件 211通过刹车缓冲件212与驱动组件22连接。刹车件211的刹车端抵接于轮转件121或抵接于刹车位113。刹车件211包括刹车柱2111及安装盘2112,刹车柱2111具有刹车端和安装端,刹车柱2111的安装端垂直安装于安装盘 2112上,刹车柱2111的刹车端与随动主体111正对。刹车缓冲件212包括上刹车缓冲弹簧2121以及下刹车缓冲弹簧2122,上刹车缓冲弹簧2121套设于刹车柱2111外,上刹车缓冲弹簧2121一端与刹车柱2111的刹车端邻近,上刹车缓冲弹簧2121另一端穿过安装盘2112后与下刹车缓冲弹簧2122的一端连接,下刹车缓冲弹簧2122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22的输出端连接,下刹车缓冲弹簧2122与安装盘2112垂直。如此,当刹车柱2111与轮转件121抵接时,刹车缓冲件212的下刹车缓冲弹簧2122会轻微形变被压缩,通过刹车缓冲件212为刹车柱2111抵接于高速转动的轮转件121进行缓冲,避免对轮转件121造成硬性损坏,而反向弹性作用力又能使得刹车柱2111始终抵接于高速转动的轮转件121上。而当轮转件121的速度降下后,刹车缓冲件212的反向作用力会使得刹车件211更易落于刹车位113。在具体设置时,刹车组件 21位于安装主体槽331内,并靠近于上承载部3211,刹车柱2111的刹车端漏于安装主体槽331的上端。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22包括驱动件221及传动件222。驱动件221的输出端与传动件222的一端连接,传动件222的另一端与刹车组件21连接。驱动件221驱动传动件222转动,传动件222带动刹车组件21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221为微型电机,优选的,可采用防水微型电机。驱动件 221具有驱动轴2211,驱动轴2211与传动件222连接,驱动件221带动驱动轴2211转动,带动传动件222转动,进而带动刹车组件221线性移动。在具体设置时,传动件222位于安装主体槽331,驱动件221位于电机安装槽332 内,驱动轴2211穿过电机安装槽332后与传动件222连接。
再一并参照图7,图7为本实施例中下传动件及上离合部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传动件222包括上传动部2221及下传动部2222。上传动部2221与刹车组件21连接,下传动部2222与驱动件221的输出端连接,也即与驱动轴2111连接。上传动部2221与下传动部2222相对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倾斜方向相反的上倾斜面22211及下倾斜面22221。上倾斜面22211与下倾斜面22221滑动连接。驱动件221驱动下传动部2222转动,倾斜方向相反的上倾斜面22211及下倾斜面22221发生交错运动,进而带动上传动部2221 靠近或远离下传动部2222,进而实现上传动部2221的线性移动,带动刹车组件21线性移动。
具体的,上传动部2221包括上传动盘22210、上弧形滑台22212及上导向柱22213。下刹车缓冲弹簧2122与上传动盘22210的一面垂直连接,上导向柱22213垂直设于上传动盘22210的另一面,优选的,下刹车缓冲弹簧2122、上弧形滑台22212及上导向柱22213的中心轴线重叠。上弧形滑台22212设于上传动盘22210具有上导向柱22213的一面,且上弧形滑台22212以上导向柱22213为中心围绕上传动盘22210的周缘设置,且上弧形滑台22212的首尾两端相邻,且上弧形滑台22212的首端到上弧形滑台22212的尾端方向的高度依次减少,使得上弧形滑台22212背向上传动盘22210的端部形成螺旋滑梯状,上倾斜面22211即为上弧形滑台22212背向上传动盘22210端部的螺旋滑梯面。
下传动部2222包括下传动盘22220、下弧形滑台22222及下导向筒22223。下传动盘22220的一面与驱动轴2211垂直连接,下传动盘22220的另一面与上传动盘22210正对。下导向筒22223垂直设于下传动盘22220背向驱动轴 2211的一面,优选的,下导向筒22223、下传动盘22220以及驱动轴2211的中心轴线重叠。下导向筒22223套设于上导向柱22213外,下导向筒22223 与上导向柱22213之间滑动连接。下弧形滑台22222设于下传动盘22220具有下导向筒22223的一面,且下弧形滑台22222以下导向筒22223为中心围绕下传动盘22220的周缘设置,且下弧形滑台22222的首尾两端相邻,下弧形滑台22222的首尾两端分别与上弧形滑台22212首尾两端相对,下弧形滑台22222的首端到下弧形滑台22222的尾端方向的高度依次增加,使得下弧形滑台22222背向下传动盘22220的端部形成螺旋滑梯状,下倾斜面22221 即为下弧形滑台22222背向下传动盘22220端部的螺旋滑梯面,且下倾斜面 22221的螺旋滑梯面的旋转方向与上倾斜面22211的螺旋滑梯面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如此,当驱动轴2211驱动下传动盘22220转动,使得上弧形滑台22212 与下弧形滑台22222之间相互交错滑动,带动上传动盘22210靠近或远离下传动盘22220,实现上传动盘22210的线性移动,从而带动下刹车缓冲弹簧 21222及刹车柱2111进行靠近或远离随动主体111的线性移动。下导向筒 22223与上导向柱22213用于上传动盘22210线性移动时的导向,避免错位。
优选的,传动件222还包括传动限位部2223,传动限位部2223用于对上传动部2221线性移动的行程进行限位,避免上传动部2221线性移动过量,导致刹车柱2111刹车位移过量。具体的,传动限位部2223包括限位块22231 及限位挡板22232。限位块22231的一端设于上弧形滑台22212的外壁,其另一端向着远离上弧形滑台22212的外侧延伸,具体的是向着第一侧安装槽333 延伸。限位挡板22232设于第一侧安装槽333,其具有L型的阻挡位,对限位块22231进行阻挡,进而对上传动部2221进行阻挡限位,避免移动过量。
优选的,上弧形滑台22212的螺旋滑梯面设有卡位222121,下弧形滑台 22222的螺旋滑梯面开设有卡槽222221。卡位222121与卡槽222221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的卡位222121为V字型卡位,相对应的卡槽222221为V字型卡槽。在具体设置时,卡位222121靠近于上弧形滑台22212的首端,卡槽222221 靠近于下弧形滑台22222的尾端。通过卡位222121与卡槽222221的配合,对上弧形滑台22212与下弧形滑台22222交错滑动进行卡顿限位,避免两者之间的滑动过量。同时,可通过行程设计,使得当卡位222121与卡槽222221 卡合时,上弧形滑台22212的线性移动行程,刚好是刹车时需要驱动上传动盘22210,也即刹车柱2111的行程,使得刹车柱2111的刹车动作更为准确。优选的,卡位222121与卡槽222221卡合时,刚好为限位块22231与限位挡板2223时。
复参照图5至图7,更进一步,驱动组件22还包括离合件223。传动件 222通过离合件223与驱动件221的输出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锁车后,存在驱动件221依然工作的情况,或者在驱动件221停止工作后,进行强制性、破坏性的锁车或开锁,使得刹车柱2111强制移动,带动驱动件221强制转动情况。通过离合件223的设置,使得出现上述强制情况时,驱动件221 的输出驱动能实现离合,以避免驱动件221被损坏。在具体设置时,离合件 223位于安装主体槽331靠近电机安装槽332的一端。
具体的,离合件223包括上离合部2231、下离合部2232及离合复位件 2233。上离合部2231的一端与传动件222连接,其另一端与下离合部2232 啮合。下离合部2232与驱动件221的输出端连接。离合复位件2233与下离合部2232连接,并使得下离合部2232压于上离合部2231。
上离合部2231为圆台状,其一面与下传动盘22220连接,优选的,上离合部2231与下传动盘22220的中心轴线重叠。上离合部2231背向下传动盘 22220的一面具有上离合啮齿22311,离合啮齿22311围绕上离合部2231的周缘排布。下离合部2232为圆台状,其一面与上离合部2231正对,下离合部2232与上离合部2231的中心轴线重叠。下离合部2232正对上离合部2231 的一面具有下离合啮齿22321,下离合啮齿22321围绕下离合部2232的周缘排布,下离合啮齿22321与上离合啮齿22311适配,两者之间啮合连接。驱动轴2211与下离合部2232背向上离合部2231的一面连接,具体的,驱动轴 2211的末端具有扁位(图中未显示),下离合部2232对应驱动轴2211扁位的位置开设有扁位槽(图中未显示),扁位与扁位槽相适配,扁位设于扁位槽内,如此当驱动轴2211转动时可带动下离合下离合部2232转动,且沿着垂直于下离合部2232的方向扁位与扁位槽可相对滑动。离合复位件2233包括离合复位弹簧22331及弹簧卡片22332,离合复位弹簧22331及弹簧卡片 22332分别套设于驱动轴2211外,离合复位弹簧22331的一端与下离合部2232 连接,其另一端与弹簧卡片22332连接,弹簧卡片22332与驱动轴2211卡接固定,离合复位弹簧22331处于压缩状态,离合复位弹簧22331反向作用于下离合部2232,使得下离合部2232始终压合于上离合部2231,使得两者处于啮合状态,当下离合部2232与上离合部2231被强制转动时,离合复位弹簧22331被再次压缩,下离合部2232与上离合部2231相对转动,实现驱动轴2211的驱动离合,避免驱动件221的损坏。
复参照图5至图7,更进一步,刹车机构2还包括刹车监测组件23。刹车监测组件23用于监测刹车组件21的刹车位置。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刹车监测组件23检测传动件222的位置,进而检测出刹车位置,以便于刹车控制。在具体应用时,刹车监测组件23设于第二侧安装槽334内。
具体的,刹车监测组件23包括第一检测件231。第一检测件231包括接近开关2311及检测板2312。接近开关2311设于第二侧安装槽334内,并与上弧形滑台22212相邻,检测板2312设于上弧形滑台22212的外壁,当上弧形滑台22212线性移动时,带动检测板2312靠近并按压接近开关2311。优选的,刹车监测组件23还包括第二检测件232。第二检测件232也用于检测上弧形滑台22212线性移动位置,通过第一检测件231及第二检测件232的配合对上弧形滑台22212的移动进行双重检测,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检测件232可采用霍尔传感器,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231以及第二检测件232有靠近刹车柱2111的方向向着远离刹车柱2111 的方向依次设置。当第一检测件231检测到检测板2312时,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处于非刹车状态,当第二检测件232检测到检测板2312时,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防误锁刹车装置通过随动机构及刹车机构的配合,避免了对骑行状态下的单车或电动车误锁,保护了骑行人员的安全,且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稳定,布局合理紧凑空间小,便于装载及长时间使用。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随动机构(1),其包括随动组件(11)以及轮转组件(12);所述随动组件(11)包括随动主体(111)以及开设于所述随动主体(111)上的多个轮转位(112)和多个刹车位(113),多个所述轮转位(112)依次间隔排列于所述随动主体(111),多个所述刹车位(113)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轮转位(112)的间隔内;所述轮转组件(12)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轮转位(112)相对的轮转件(121),所述轮转件(121)的一端与所述轮转位(112)的一端连接,所述轮转件(1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轮转位(112)另一端的上方,多个所述轮转件(121)均同向设置;以及
刹车机构(2),其刹车端靠近所述随动主体(111),并抵接于所述轮转件(121)或抵接于所述刹车位(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转件(121)为翘起的弧形结构,其翘起端与所述轮转位(112)的端部正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位(113)与所述轮转位(112)正对所述轮转件(121)翘起端的端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2)包括刹车组件(21)及驱动组件(22);所述驱动组件(22)的输出端与所述刹车组件(21)连接,其驱动所述刹车组件(21)靠近或远离所述随动主体(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件(21)包括刹车件(211)以及刹车缓冲件(212);所述刹车件(211)通过所述刹车缓冲件(212)与所述驱动组件(22)连接;所述刹车件(211)的刹车端抵接于所述轮转件(121)或抵接于所述刹车位(1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驱动件(221)及传动件(222);所述驱动件(221)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222)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件(222)的另一端与所述刹车组件(21)连接;所述驱动件(221)驱动所述传动件(222)转动,所述传动件(222)带动所述刹车组件(21)线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222)包括上传动部(2221)及下传动部(2222);所述上传动部(2221)与所述刹车组件(21)连接,所述下传动部(2222)与所述驱动件(2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上传动部(2221)与所述下传动部(2222)相对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倾斜方向相反的上倾斜面(22211)及下倾斜面(22221);所述上倾斜面(22211)与所述下倾斜面(22221)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还包括离合件(223);所述传动件(222)通过所述离合件(223)与所述驱动件(221)的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件(223)包括上离合部(2231)、下离合部(2232)及离合复位件(2233);所述上离合部(2231)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件(222)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下离合部(2232)啮合;所述下离合部(2232)与所述驱动件(2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离合复位件(2233)与所述下离合部(2232)连接,并使得所述下离合部(2232)压于所述上离合部(223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误锁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2)还包括刹车监测组件(23);所述刹车监测组件(23)用于监测所述刹车组件(21)的刹车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59427.1U CN212125363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59427.1U CN212125363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25363U true CN212125363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7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59427.1U Active CN212125363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253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32099A (zh) * | 2020-03-20 | 2020-06-05 | 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
2020
- 2020-03-20 CN CN202020359427.1U patent/CN2121253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32099A (zh) * | 2020-03-20 | 2020-06-05 | 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CN111232099B (zh) * | 2020-03-20 | 2024-07-05 | 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75936B1 (en) | Liquid infusion apparatus | |
CN212125363U (zh)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
WO2018103459A1 (zh) | 旋转锁止机构及其应用的车锁和锁止控制方法 | |
CA2712655C (en) | Electric door lock | |
EP2643617B1 (en) | Lock assembly | |
CN111232098B (zh) | 防误锁的刹车方法 | |
US10619737B2 (en) | Park pawl engagement and 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 |
US4928547A (en) | Crank device | |
CN212535358U (zh) | 传动离合组件及刹车机构 | |
CN103502064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机构的防盗装置 | |
CN215755811U (zh) | 一种新型自复位防坠器 | |
CN111232099A (zh) | 防误锁刹车装置 | |
CN212267686U (zh) | 安全锁车装置 | |
US5808250A (en) | Mobile member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 |
US4090678A (en) | Safety belt locking device | |
CN220096340U (zh) | 踏板装置、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及车辆 | |
US5793007A (en) | Parking brake apparatus having a position detecting unit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f a rotating unit | |
CN113790263B (zh) | 一种旋钮式电子换挡器 | |
WO2022028355A1 (zh) | 防误踩油门加油转换制动的装置及方法 | |
CN210828730U (zh) |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开关锁机构、锁具和自行车 | |
CN112009601A (zh) | 安全锁车装置 | |
KR101406438B1 (ko) | 차량용 페달 장치 | |
CN212828793U (zh) | 锁车驱动机构及锁车装置 | |
JP2008002568A (ja) | シフトバイワイヤシステムのフェールセーフ構造 | |
JP6595902B2 (ja) | ブレーキ装置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ブレー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6223 changbuxinpi village, Xinwei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Kingly Gea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223 changbuxinpi village, Xinwei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INGLY GEAR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