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8556U - 滤油件和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滤油件和集成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08556U CN212108556U CN202020221835.0U CN202020221835U CN212108556U CN 212108556 U CN212108556 U CN 212108556U CN 202020221835 U CN202020221835 U CN 202020221835U CN 212108556 U CN212108556 U CN 2121085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oil filter
- smoke
- filter
- smoke pa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滤油件和集成灶,所述滤油件(24)包括:滤油件本体(243a),呈单层滤板状;多个过烟孔,分别贯穿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面,各个所述过烟孔的孔周壁均形成有孔翻边部(243b);导油槽(243c),形成在所述孔翻边部(243b)之间;以及滤油件出油口(243d),位于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端部并与所述导油槽(243c)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单层滤板状的滤油件本体上利用多个孔翻边部共同限定出导油槽,使滤油件在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的前提下具备分离油烟和导流滤油功能,从而可减少油烟带来的污染,且便于滤油的收集和清洁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以及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滤油件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成灶多采用下排烟式结构,当机身中的风机系统开始工作时,大量油烟被吸入机头烟道并向下通过风机系统,最终从机身出风口排出。由此可见,在吸烟排烟过程中,进入机头烟道的油烟几乎全部通过风机系统,由于用户难于清洁,风机系统在长期使用后会受到严重污染,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油件和集成灶,通过设置易于加工的简单结构即可具备分离油烟和导流滤油功能,以减少油烟污染、便于清洁、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滤油件,所述滤油件包括:
滤油件本体,呈单层滤板状;
多个过烟孔,分别贯穿所述滤油件本体的板面,各个所述过烟孔的孔周壁均形成有孔翻边部;
导油槽,形成在所述孔翻边部之间;以及
滤油件出油口,位于所述滤油件本体的端部并与所述导油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过烟孔为条形孔、方形孔或圆形孔。
可选地,条形的多个所述过烟孔分别沿所述滤油件本体的板长方向延伸且沿板宽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或者,条形的多个所述过烟孔分别沿所述滤油件本体的板宽方向延伸且沿所述滤油件本体的板长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或者,条形的多个所述过烟孔均相对于所述滤油件本体的板长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过烟孔的孔面积之和不小于所述滤油件本体的上端板面面积的70%;和/或,所述滤油件本体的总长度不小于800mm。
可选地,所述滤油件本体的外边缘形成有边缘上翻边部和/或边缘下翻边部。
可选地,所述滤油件本体的端部形成有可拆卸的外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滤油件本体包括沿板长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油部、过渡连接部和第二滤油部,所述过渡连接部沿横向摆置,所述第一滤油部和所述第二滤油部均相对于所述过渡连接部倾斜摆置,所述第一滤油部和所述第二滤油部上均分布有多个所述过烟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油部和所述第二滤油部均相对于所述过滤连接部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过渡连接部设有所述滤油件出油口。
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部还形成有汇油槽,所述滤油件出油口贯穿所述汇油槽的槽底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台、位于所述灶台的上方的机头以及上述的滤油件,所述机头设有前油烟通道,所述滤油件设置在所述前油烟通道内以用于分离油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油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滤油件中的多个过烟孔时,大量油污被过滤至导油槽中,从而实现油烟分离以减少油烟带来的污染。再者,导油槽中的滤油能够被进一步导流至滤油件出油口,可便于收集和清洁,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滤油件通过设置易于加工的简单结构即可实现分离油烟和导流滤油功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的集成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的内端均设有固定安装孔;
图3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侧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后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滤油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滤油件的局部放大图A-A;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的另一集成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的内端均设有卡扣连接结构;
图8为图7中的滤油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滤油件的局部放大图B-B;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一体成型的滤油件的集成灶的示意图,其中滤油件设有边缘上翻边部;
图11为图10中的滤油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滤油件的局部放大图C-C;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边缘下翻边部的一体成型的滤油件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滤油件的局部放大图D-D。
附图标记说明:
100 集成灶
1 机身 2 机头
11 灶台 12 集成功能部
13 风机系统 14 机身出风口
15 机身集油盒 21 机头油烟入口
22 前油烟通道 23 挡烟板
24 滤油件 25 机头集油盒
241a 第一滤油件 241b 第二滤油件
242a 第一滤油部 242b 过渡连接部
242c 第二滤油部 242d 汇油槽
243a 滤油件本体 243b 孔翻边部
243c 导油槽 243d 滤油件出油口
243e 边缘上翻边部 243f 边缘下翻边部
243g 固定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滤油件和集成灶。
如图2以及图5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油件24,用于分离油烟,能够应用于具备吸油烟功能的装置或设备中(例如集成灶或吸油烟机等)。具体地,该滤油件24包括呈单层滤板状的滤油件本体243a和分别贯穿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面设置的多个过烟孔。其中,各个过烟孔的孔周壁均形成有孔翻边部243b,多个孔翻边部243b之间形成有导油槽243c,滤油件本体243a的端部设有与导油槽243c连通的滤油件出油口243d。
由此可见,滤油件24中形成有滤网结构,当油烟通过多个过烟孔时,会在滤网结构内形成大量涡流,因此油烟在滤网结构内会高速转折和碰撞,使得自身流路和流向产生急剧变化。在此急剧变化中,油烟中的油分子会被分离且被直接甩至滤网结构上,而滤网结构的温度远低于油分子,会使大量油分子迅速冷凝为液态油而附着其中。然后,在导油槽243c的导流作用下,液态油能够被进一步导流至滤油件出油口243d,可便于收集和清洁,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滤油件24可实现分离油烟和导流滤油功能,同时具有简单结构以便于加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多个过烟孔均设置为条形孔以增大孔面积,从而减小吸烟排烟过程中的风阻以及增大油烟的流量。例如,参照图5和图8,可将条形的多个过烟孔均设置为相对于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长方向倾斜,并形成图示中的箭头状布置方式。或者,参照图11,可将条形的多个过烟孔设置为分别沿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宽方向延伸且沿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长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又或者,参照图13,可将条形的多个过烟孔设置为分别沿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长方向延伸且沿板宽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当然,过烟孔还可设置为方形孔、圆形孔或不规则形状孔等不同形状,当多个过烟孔设置为不同形状或不同布置方式时,滤油件24的油烟分离能力、所形成的风阻大小以及导油能力均有不同,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此外,同样为了减小吸烟排烟过程中的风阻和增大油烟的流量,可将多个过烟孔的孔面积之和设置为不小于滤油件本体243a的上端板面面积的70%,且应尽可能使多个过烟孔在滤油件本体243a上均匀分布,否则会造成滤油件本体243a上的局部风阻过大而导致装置或设备的吸烟排烟能力减弱和噪声增大。
为保证滤油件24对油污的大范围拦截,需要限定滤油件本体243a在油烟通道内的总跨度。例如,当滤油件24应用于集成灶时,结合现有的集成灶的机头油烟通道的尺寸,可将滤油件本体243a的总长度设置为不小于800mm,从而保证尽可能多的油污在进入风机系统前能够先被滤油件24拦截。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3和图14,可在滤油件本体243a的外边缘形成边缘下翻边部243f,有利于增加滤油件本体243a的整体强度。或者,参照图11和图12,可在滤油件本体243a的外边缘形成边缘上翻边部243e,既有利于增加滤油件本体243a的整体强度,又能提升对油烟的冷凝效果,同时还起到边缘围墙的作用,保证导油槽243c中的滤油不外泄。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便于对滤油件24进行拆卸清洗,可在滤油件本体243a的端部形成可拆卸的外连接结构。例如,参照图5和图6,外连接结构可包括固定安装孔243g,在安装滤油件24时,可通过固定安装孔243g并配合采用螺钉、铆钉等固定连接件将滤油件24安装在具体的装置或设备中。或者,参照图8和图9,外连接结构可形成为卡扣连接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快速拆装。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1至图14,可将滤油件24设置为一体成型件,此时滤油件本体243a包括沿板长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油部242a、过渡连接部242b和第二滤油部242c。其中,过渡连接部242b沿横向摆置,第一滤油部242a和第二滤油部242c均相对于过渡连接部242b倾斜摆置,并且第一滤油部242a和第二滤油部242c上均分布有多个过烟孔。
当滤油件24呈八字形布置时(附图中未示出),第一滤油部242a和第二滤油部242c均相对于过渡连接部242b向下倾斜,即第一滤油部242a的外端相对于第一滤油部242a的内端向下倾斜,第二滤油部242c的外端相对于第二滤油部242c的内端向下倾斜,过渡连接部242b位于八字形顶端。此时,第一滤油部242a的外端和第二滤油部242c的外端分别设有滤油件出油口243d。
当滤油件24呈V形布置时,参照图示,第一滤油部242a和第二滤油部242c均相对于过渡连接部242b向上倾斜,即第一滤油部242a的外端相对于第一滤油部242a的内端向上倾斜,第二滤油部242c的外端相对于第二滤油部242c的内端向上倾斜,过渡连接部242b位于V形底端。此时,滤油件出油口243d设置在过渡连接部242b中。
由上述可知,通过使第一滤油部242a和第二滤油部242c均相对于过渡连接部242b倾斜摆置,能够使第一滤油部242a和第二滤油部242c中的滤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发地流动,从而便于后续对滤油的收集或外排。
进一步地,对于呈V形布置的滤油件24,可在过渡连接部242b中形成汇油槽242d,并且可优选在汇油槽242d的槽底壁上贯穿设置滤油件出油口243d。通过设置汇油槽242d,滤油需要在槽内积聚至一定体积才会从滤油件出油口243d流出,相当于在滤油件24中形成小容积的集油结构。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100,该集成灶100主要包括机身1、机头2、前油烟通道22和上述的滤油件24。
具体地,机身1设有灶台11以及位于灶台11的下方的集成功能部12和排油烟部。该集成功能部12和排油烟部通常前后布置,并且集成功能部12可包括洗碗机部、消毒柜部、储物柜部、蒸箱部、烤箱部或微波炉部等,以使得集成灶100的功能多样化。排油烟部中设有风机系统13和机身出风口14,机身出风口14用于将油烟排出机身1外,风机系统13用于产生吸烟排烟的风力,受制于其安装位置和安装结构,通常难于清洁。
此外,机头2位于灶台11的上方且设有机头油烟入口21,前油烟通道22形成在机头油烟入口21与排油烟部之间。例如,前油烟通道22可通过机头的周壁和挡烟板23共同限定而成,因此前油烟通道22包括机头内腔,滤油件24可拆卸地安装在机头内腔中以用于分离油烟。
需要说明的是,机头油烟入口21通常设有初级油烟滤网,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滤油件24有别于该初级油烟滤网,为位于初级油烟滤网的后一级的过滤结构。
在集成灶100的吸烟排烟过程中,油烟能够在依次通过机头油烟入口21、前油烟通道22和排油烟部后排出机身1外,而由于滤油件24的油烟分离作用,大量油烟在流动至排油烟部之前便已冷凝成液态油而附着在滤油件24上,从而有效降低风机系统13的受污染程度,进而保证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例中,集成灶100还包括机头集油盒25,该机头集油盒25至少能够用于收集附着在滤油件24上的滤油,因此机头集油盒25优选设置在前油烟通道22内且位于滤油件24的下方,可便于对滤油件24上的滤油进行收集以集中清理。例如,可将机头集油盒25设置在滤油件出油口243d的正下方,此时滤油件24中的滤油在导油槽243c的导流作用下流动至滤油件出油口243d,并最终流出至机头集油盒25中。
进一步地,可将机头集油盒25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以便于用户手动拆出清洗。例如,可在前油烟通道22的通道后壁上固定安装集油盒支架,机头集油盒25可拆卸地安装在集油盒支架上并设置为能够从集油盒支架向前取出,以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V字形布置,并将机头集油盒25设置在滤油件24的V形底端的下方。结合前述可知,通过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V字形布置,可使其自身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从而使滤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至V形底端,并最终流入机头集油盒25内。
在滤油件24呈V字形布置的情况下,参照图10至图14,可将滤油件24设置为前述的一体成型件。当过渡连接部242b内形成有汇油槽242d时,滤油需要在槽内积聚至一定体积才会从滤油件出油口243d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机头集油盒25的集油压力。
此外,同样在滤油件24呈V字形布置的情况下,参照图2以及图5至图9,集成灶100中设有相互独立且倾斜摆置的第一滤油件241a和第二滤油件241b,且第一滤油件241a和第二滤油件241b均为上述的滤油件24,二者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此时,第一滤油件241a的外端相对于第一滤油件241a的内端向上倾斜,第二滤油件241b的外端相对于第二滤油件241b的内端向上倾斜,第一滤油件241a的内端和第二滤油件241b的内端共同作为滤油件24的V形底端,并且第一滤油件241a的内端和第二滤油件241b的内端均设有滤油件出油口243d。
与一体成型结构相比,分体式设置的第一滤油件241a和第二滤油件241b能够相互独立拆卸清洗,因此在清洗维护方面,用户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呈V字形布置的滤油件24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设置为α。例如,对应于上述一体成型结构,α为第一滤油部242a或第二滤油部242c相对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而对应于上述分体式结构,α为第一滤油件241a或第二滤油件241b相对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
当α过小时(即倾斜程度不足),滤油可能难以克服粘滞阻力以顺畅流动,导致无法被引流至V形底端。当α过大时(即过度倾斜),若滤油件24的长度太短,就无法形成较大的横向拦截面积,从而会造成部分油烟未经过滤即流入风机系统13中,但若增长滤油件24,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为此,综合考虑滤油件24对滤油的导流、拦截效果及其生产成本等,可限定α满足:10°≤α≤30°。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机身1包括位于灶台11的下方的机身集油盒15,集成灶100还包括外部导油结构,该外部导油结构用于将滤油件24中的滤油引流至与机身集油盒15。在此结构下,可无须在前油烟通道22内设置上述机头集油盒25,从而减小前油烟通道22内的风阻,保证集成灶100的吸烟排烟效率。
但需要说明的是,若设置机头集油盒25,其清洗频率应远远高于机身集油盒15,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无须频繁弯腰拆卸机身集油盒15。换言之,从吸烟性能角度考虑,本实施例的集成灶100更佳,从清洗维护角度考虑,设有机头集油盒25的集成灶100更佳,因此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选择性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八字形布置,由于本实施例的集成灶未在附图中示出,因此以下将参考和引用前述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以解释说明本实施例的构思。
具体地,滤油件24还设置为能够将滤油向外引流至前油烟通道22的通道侧壁,即此时滤油件出油口243d设置在滤油件24的外端。在此结构下,可将外部导油结构设置为用于将通道侧壁上的滤油引流后外排。因此,外部导油结构除了可设置为用于将滤油引流至机身集油盒15以外,还可设置为用于将滤油直接排出机身1外(例如可直接排出至下水管道等)。
通过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八字形布置,可使其自身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在重力作用下将滤油始终导流至通道侧壁,使滤油沿通道侧壁流动至外部导油结构以实现外排,从而保证滤油的流动路径绕开位于前油烟通道22下方的风机系统13,以减少油污在风机系统13上的积聚。
结合前述可知,可将滤油件24设置为前述的一体成型件。
此外,同样在滤油件24呈八字形布置的情况下,集成灶100中可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滤油件241a和第二滤油件241b,且第一滤油件241a和第二滤油件241b均为上述的滤油件24,二者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此时,第一滤油件241a的外端相对于第一滤油件241a的内端向下倾斜,第二滤油件241b的外端相对于第二滤油件241b的内端向下倾斜,第一滤油件241a的内端和第二滤油件241b的内端共同作为滤油件24的八字形顶端,并且第一滤油件241a的外端和第二滤油件241b的外端均设有滤油件出油口243d。
通常地,通道侧壁包括位于横向两侧的第一通道侧壁和第二通道侧壁,此时第一滤油件241a用于将滤油向外引流至第一通道侧壁,第二滤油件241b用于将滤油向外引流至第二通道侧壁。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在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八字形布置的情况下,也可在第一滤油件241a的外端和第二滤油件241b的外端分别设置机头集油盒25,此时滤油直接流入机头集油盒25内,便于用户集中清理。
在一种实施例中,外部导油结构包括环向接油槽,该环向接油槽环绕前油烟通道22的通道内周壁设置以用于承接通道内周壁上的滤油。显然,通过利用环向接油槽先将通道内周壁上的滤油进行汇集,更便于后续对滤油的集中导流。
为保证滤油的流动路径避开位于前油烟通道22下方的风机系统13,可使环向接油槽中的滤油始终被导流至外侧。因此,可将环向接油槽设置为弯折槽,具体地,环向接油槽28设有位于中部位置的向上弯折位,该向上弯折位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向下倾斜的第一半环槽和第二半环槽。如此设置,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半环槽和第二半环槽中的滤油均能被导流至各自的外侧。
此外,可在环向接油槽的槽周壁与通道内周壁之间形成壁面密封连接,以防止滤油从环向接油槽的槽周壁与通道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向下泄漏,从而提高环向接油槽的可靠性。
当外部导油结构中包含导油管等其他部件时(例如连通在环向接油槽与机身集油盒15之间的导油管),也可将该部件优选避开风机系统13设置。换言之,外部导油结构优选应整体避开风机系统13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滤油件241a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倾斜夹角设置为β1以及将第二滤油件241b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二倾斜夹角设置为β2。其中,β1和β2均为锐角夹角。
类似地,当β1、β2过小时(即倾斜程度不足),滤油可能难以克服粘滞阻力以顺畅流动,导致无法被引流至外侧的通道侧壁上。当β1、β2过大时(即过度倾斜),若第一滤油件241a、第二滤油件241b的长度太短,就无法形成较大的横向拦截面积,从而会造成部分油烟未经过滤即流入风机系统中,但若增长第一滤油件241a、第二滤油件241b,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为此,综合考虑第一滤油件241a、第二滤油件241b对滤油的导流和拦截效果及其生产成本等,可限定β1、β2满足:10°≤β1≤30°和/或10°≤β1≤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件(24)包括:
滤油件本体(243a),呈单层滤板状;
多个过烟孔,分别贯穿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面,各个所述过烟孔的孔周壁均形成有孔翻边部(243b);
导油槽(243c),形成在所述孔翻边部(243b)之间;以及
滤油件出油口(243d),位于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端部并与所述导油槽(243c)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烟孔为条形孔、方形孔或圆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条形的多个所述过烟孔分别沿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长方向延伸且沿板宽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或者,条形的多个所述过烟孔分别沿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宽方向延伸且沿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长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或者,条形的多个所述过烟孔均相对于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板长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烟孔的孔面积之和不小于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上端板面面积的70%;和/或,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总长度不小于8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外边缘形成有边缘上翻边部(243e)和/或边缘下翻边部(243f)。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的端部形成有可拆卸的外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件本体(243a)包括沿板长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油部(242a)、过渡连接部(242b)和第二滤油部(242c),所述过渡连接部(242b)沿横向摆置,所述第一滤油部(242a)和所述第二滤油部(242c)均相对于所述过渡连接部(242b)倾斜摆置,所述第一滤油部(242a)和所述第二滤油部(242c)上均分布有多个所述过烟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油部(242a)和所述第二滤油部(242c)均相对于所述过渡连接部(242b)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过渡连接部(242b)设有所述滤油件出油口(243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部(242b)还形成有汇油槽(242d),所述滤油件出油口(243d)贯穿所述汇油槽(242d)的槽底壁设置。
10.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100)包括灶台(11)、位于所述灶台(11)的上方的机头(2)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油件(24),所述机头(2)设有前油烟通道(22),所述滤油件(24)设置在所述前油烟通道(22)内以用于分离油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21835.0U CN212108556U (zh) | 2020-02-27 | 2020-02-27 | 滤油件和集成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21835.0U CN212108556U (zh) | 2020-02-27 | 2020-02-27 | 滤油件和集成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08556U true CN212108556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3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21835.0U Active CN212108556U (zh) | 2020-02-27 | 2020-02-27 | 滤油件和集成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08556U (zh) |
-
2020
- 2020-02-27 CN CN202020221835.0U patent/CN2121085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77042U (zh) | 一种集成灶的风道结构和集成灶 | |
CN108980944B (zh) | 吸油烟机 | |
CN212108556U (zh) | 滤油件和集成灶 | |
CN111380095A (zh) | 集成灶 | |
CN107191986B (zh) | 水幕式过滤吸油烟机 | |
CN212081348U (zh) | 集成灶 | |
CN212108560U (zh) | 滤油件和集成灶 | |
CN218096173U (zh) | 组合灶 | |
CN217109700U (zh) | 集烟腔及集成灶 | |
CN216203961U (zh) | 一种厨房空调 | |
CN108980946B (zh) | 吸油烟机 | |
CN212108559U (zh) | 集成灶 | |
CN212618504U (zh) | 集成灶 | |
CN215001777U (zh) | 集成灶 | |
CN213931075U (zh) | 集成灶 | |
CN212108558U (zh) | 集成灶 | |
CN210717751U (zh) | 吸风结构及吸油烟机 | |
CN111351082A (zh) | 集成灶 | |
CN219479839U (zh) | 冷凝水盒装置及具有其的集成灶 | |
CN201526506U (zh) | 一种风机蜗壳和具有该风机蜗壳的油烟机灶具一体机 | |
CN210951455U (zh) | 一种旋风分离式吸油烟机 | |
CN220436605U (zh) | 排气嘴及集成灶 | |
CN112484122B (zh) | 排烟组件、吸油烟机及集成灶 | |
CN221780784U (zh) | 一种燃气炒炉 | |
CN218565517U (zh) | 烟机用导油结构及吸油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1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Gangqian Road,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