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8560U - 滤油件和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滤油件和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8560U
CN212108560U CN202020224236.4U CN202020224236U CN212108560U CN 212108560 U CN212108560 U CN 212108560U CN 202020224236 U CN202020224236 U CN 202020224236U CN 212108560 U CN212108560 U CN 212108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ilter
filter unit
oil filt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42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志强
刘凡继
宋祖龙
何新奎
蒋济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242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8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8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8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滤油件和集成灶,所述滤油件(24)包括:多个过滤单元,呈长板状依次层叠,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位于最底层的底层过滤单元(241),所述底层过滤单元(241)的端部形成有滤油件出油口(241d);多个过烟孔,分布于各个所述过滤单元上;底层导油结构,形成在所述底层过滤单元(241)中以用于将滤油引流至所述滤油件出油口(241d)。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油件中设置多个过滤单元,可实现对油烟的多重拦截,从而大大减少油烟污染,且拦截在各个过滤单元中的滤油均可通过底层导油结构被引流至滤油件出油口,便于收集和清洁,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滤油件和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滤油件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成灶多采用下排烟式结构,当机身中的风机系统开始工作时,大量油烟被吸入机头烟道并向下通过风机系统,最终从机身出风口排出。由此可见,在吸烟排烟过程中,进入机头烟道的油烟几乎全部通过风机系统,由于用户难于清洁,风机系统在长期使用后会受到严重污染,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油件和集成灶,能够对油烟进行多重过滤以及对滤油进行导流,以大大减少油烟污染和便于清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滤油件,所述滤油件包括:
多个过滤单元,呈长板状依次层叠,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位于最底层的底层过滤单元,所述底层过滤单元的端部形成有滤油件出油口;
多个过烟孔,分布于各个所述过滤单元上;
底层导油结构,形成在所述底层过滤单元中以用于将滤油引流至所述滤油件出油口。
可选地,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位于最顶层的顶层过滤单元,所述顶层过滤单元为可拆卸滤网片。
可选地,所述底层过滤单元为平板过滤件。
可选地,所述过滤单元为两层并包括顶层过滤单元和所述底层过滤单元,所述顶层过滤单元为折弯板并包括沿所述板长方向延伸的折弯线部分,所述折弯线部分形成有顶层导油槽。
可选地,所述底层过滤单元的端部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外连接部,所述外连接部上形成有所述滤油件出油口;和/或,所述外连接部上形成有可拆卸连接结构。
可选地,相邻层叠的所述过滤单元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底层过滤单元中,多个所述过烟孔的孔周壁均形成有向上的孔翻边部,多个所述孔翻边部共同限定出导流至所述滤油件出油口的底层导油槽。
可选地,所述过烟孔为条形孔、方形孔或圆形孔。
可选地,各个所述过滤单元上的多个所述过烟孔的孔面积之和不小于对应的所述过滤单元的上端板面面积的70%;和/或,所述滤油件的总长度不小于800mm。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台、位于所述灶台的上方的机头以及上述的滤油件,所述机头设有前油烟通道,所述滤油件设置在所述前油烟通道内以用于分离油烟。
在本实用新型中,滤油件的依次层叠的多个过滤单元能够起到对油烟的多重过滤作用,因此可有效拦截油烟中的绝大部分油污,从而大大减少油烟污染。而拦截在各个过滤单元中的滤油均可流动至底层过滤单元,并利用其底层导油结构进一步被引流至滤油件出油口,从而便于收集和清洁,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的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侧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集成灶的后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滤油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滤油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的另一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滤油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滤油件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集成灶
1 机身 2 机头
11 灶台 12 集成功能部
13 风机系统 14 机身出风口
15 机身集油盒 21 机头油烟入口
22 前油烟通道 23 挡烟板
24 滤油件 25 机头集油盒
241 底层过滤单元 242 顶层过滤单元
241a 孔翻边部 241b 底层导油槽
241c 外连接部 241d 滤油件出油口
242a 顶层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滤油件和集成灶。
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油件24,用于分离油烟,能够应用于具备吸油烟功能的装置或设备中(例如集成灶或吸油烟机等)。具体地,该滤油件24包括呈长板状且依次层叠的多个过滤单元、分布于各个过滤单元上的多个过烟孔以及底层导油结构。其中,过滤单元包括位于最底层的底层过滤单元241,该底层过滤单元241的端部形成有滤油件出油口241d,底层导油结构形成在底层过滤单元241中以用于将滤油引流至滤油件出油口241d。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滤油件24的依次层叠的多个过滤单元能够起到对油烟的多重过滤作用,因此可有效拦截油烟中的绝大部分油污,从而大大减少油污在具备吸油烟功能的装置或设备中的积聚。而拦截下来的滤油能够流动至底层过滤单元241,并在底层导油结构的导流作用下被导流至滤油件出油口241d,以便于后续收集和清洁,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过滤单元还包括位于最顶层的顶层过滤单元242,当过滤单元的个数大于2时,顶层过滤单元242与底层过滤单元241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过滤单元。当滤油件24为两层结构时,顶层过滤单元242与底层过滤单元241上下层叠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顶层过滤单元242设置为可拆卸滤网片。通常地,该可拆卸滤网片为一次性耗材,因此可根据其中的油污积聚情况而适时更换,否则若更换不及时,会由于过烟孔被油污堵塞而影响正常通风。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降低加工难度,可将过滤单元设置为平板过滤件。但为了保证滤油件24能够拦截掉油烟中的大部分油污,当油烟由上而下通过滤油件24时,可使靠近顶部的过滤单元相对于靠近底部的过滤单元起到更好的过滤效果,换言之,应尽量先在油烟流动路径的上游端对大部分油污进行拦截。因此,优选将顶层过滤单元242等靠近顶部的过滤单元设置为非平板状以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而只将底层过滤单元241等靠近底部的过滤单元设置为平板状。
例如,可将顶层过滤单元242设置为折弯板并包括沿板长方向延伸的折弯线部分,该折弯线部分形成有顶层导油槽242a。显然,呈折弯板状的顶层过滤单元242相对于呈平板状的顶层过滤单元242具有更大的拦截面积,因此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且被顶层过滤单元242拦截的滤油能够在顶层导油槽242a的导流作用下流动至底层过滤单元241中的滤油件出油口241d,因此整个滤油件24上的滤油最终均能汇流至滤油件出油口241d,更便于后续收集和清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折弯板的折弯段数量可根据实际所需的拦截效果、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等综合考虑而定。例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顶层过滤单元242的弯折段数量多于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顶层过滤单元242的弯折段数量,二者对油污的拦截效果、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等均存在差异。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便于将滤油件24安装至不同的装置或设备中,可在底层过滤单元241的端部形成向外延伸的外连接部241c,此时可将滤油件出油口241d设置在外连接部241c上。
进一步地,可在外连接部241c上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以便于对滤油件24进行拆卸清洗。例如,可在外连接部241c上设置固定安装孔,在安装滤油件24时,可通过固定安装孔并配合采用螺钉、铆钉等固定连接件将滤油件24安装在具体的装置或设备中。或者,可在外连接部241c上设置卡扣连接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快速拆装。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过滤单元设置为能够重复利用,此时可将相邻层叠的过滤单元设置为通过可拆卸连接。在此结构下,更便于对各个过滤单元进行独立清洗,从而减少清洗死角和提高清洗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9,对于底层过滤单元241而言,其多个过烟孔的孔周壁均形成有向上的孔翻边部241a,此时底部导油结构包括通过多个孔翻边部241a共同限定而成以与滤油件出油口241d连通的底层导油槽241b,即底层过滤单元241中的滤油能够在底层导油槽241b的导流作用下流动至滤油件出油口241d。
具体地,可将过烟孔设置为条形孔、方形孔、圆形孔或不规则形状孔等不同形状。当多个过烟孔设置为不同形状或不同布置方式时,滤油件24的油烟分离能力、所形成的风阻大小以及导油能力均有不同,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为减小吸烟排烟过程中的风阻和增大油烟的流量,可将各个过滤单元上的多个过烟孔的孔面积之和设置为不小于对应的过滤单元的上端板面面积的70%,且应尽可能使多个过烟孔在过滤单元上均匀分布,否则会造成过滤单元上的局部风阻过大而导致装置或设备的吸烟排烟能力减弱和噪声增大。
此外,为保证滤油件24对油污的大范围拦截,需要限定其在油烟通道内的总跨度。例如,当滤油件24应用于集成灶时,结合现有的集成灶的机头油烟通道的尺寸,可将滤油件24的总长度设置为不小于800mm,从而保证尽可能多的油污在进入风机系统前能够先被滤油件24拦截。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100,该集成灶100主要包括机身1、机头2、前油烟通道22上述的滤油件24。
具体地,机身1设有灶台11以及位于灶台11的下方的集成功能部12和排油烟部。该集成功能部12和排油烟部通常前后布置,并且集成功能部12可包括洗碗机部、消毒柜部、储物柜部、蒸箱部、烤箱部或微波炉部等,以使得集成灶100的功能多样化。排油烟部中设有风机系统13和机身出风口14,机身出风口14用于将油烟排出机身1外,风机系统13用于产生吸烟排烟的风力,受制于其安装位置和安装结构,通常难于清洁。
此外,机头2位于灶台11的上方且设有机头油烟入口21,前油烟通道22形成在机头油烟入口21与排油烟部之间。例如,前油烟通道22可通过机头的周壁和挡烟板23共同限定而成,因此前油烟通道22包括机头内腔,滤油件24可拆卸地设置在机头内腔中以用于分离油烟。
需要说明的是,机头油烟入口21通常设有初级油烟滤网,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滤油件24有别于该初级油烟滤网,为位于初级油烟滤网的后一级的过滤结构。
在集成灶100的吸烟排烟过程中,油烟能够在依次通过机头油烟入口21、前油烟通道22和排油烟部后排出机身1外,而由于滤油件24的油烟分离作用,大量油烟在流动至排油烟部之前便已冷凝成液态油而附着在滤油件24上,从而有效降低风机系统13的受污染程度,进而保证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例中,集成灶100还包括机头集油盒25,该机头集油盒25至少能够用于收集附着在滤油件24上的滤油,因此机头集油盒25优选设置在前油烟通道22内且位于滤油件24的下方。在此结构下,可便于对滤油件24上的滤油进行集中清理,并且可进一步地将机头集油盒25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以便于用户手动拆出清洗。例如,可在前油烟通道22的通道后壁上固定安装集油盒支架,机头集油盒25可拆卸地安装在集油盒支架上并设置为能够从集油盒支架向前取出,以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7,可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V字形布置,并且可将机头集油盒25设置在V形底端的下方。通过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V字形布置,可使其自身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从而使滤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至V形底端,并最终流入机头集油盒25内。
具体地,集成灶100包括相互独立且倾斜摆置的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并且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分别为滤油件24,二者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此时,第一滤油件的外端相对于第一滤油件的内端向上倾斜,第二滤油件的外端相对于第二滤油件的内端向上倾斜,第一滤油件的内端和第二滤油件的内端共同作为上述V形底端,并且第一滤油件的内端和第二滤油件的内端分别形成有滤油件出油口241d。由于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能够独立拆卸清洗,因此在清洗维护方面,用户体验较好。
在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V字形布置的情况下,可将第一滤油件或第二滤油件相对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设置为α。当α过小时(即倾斜程度不足),滤油可能难以克服粘滞阻力以顺畅流动,导致无法被引流至V形底端。当α过大时(即过度倾斜),若滤油件24的长度太短,就无法形成较大的横向拦截面积,从而会造成部分油烟未经过滤即流入风机系统13中,但若增长滤油件24,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为此,综合考虑滤油件24对滤油的导流、拦截效果及其生产成本等,可限定α满足:10°≤α≤30°。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机身1包括位于灶台11的下方的机身集油盒15,集成灶100包括外部导油结构,该外部导油结构用于将滤油件24中的滤油引流至与机身集油盒15。在此结构下,可无须在前油烟通道22内设置上述机头集油盒25,从而减小前油烟通道22内的风阻,保证集成灶100的吸烟排烟效率。
但需要说明的是,若设置机头集油盒25,其清洗频率应远远高于机身集油盒15,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无须频繁弯腰拆卸机身集油盒15。换言之,从吸烟性能角度考虑,本实施例的集成灶100更佳,从清洗维护角度考虑,设有机头集油盒25的集成灶100更佳,因此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选择性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八字形布置,由于本实施例的集成灶未在附图中示出,因此以下将参考和引用前述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以解释说明本实施例的构思。
具体地,滤油件24还设置为能够将滤油向外引流至前油烟通道22的通道侧壁,即此时滤油件出油口241d设置在滤油件24的外端。在此结构下,可将外部导油结构设置为用于将通道侧壁上的滤油引流后外排。因此,外部导油结构除了可设置为用于将滤油引流至机身集油盒15以外,还可设置为用于将滤油直接排出机身1外(例如可直接排出至下水管道等)。
通过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八字形布置,可使其自身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在重力作用下将滤油始终导流至通道侧壁,使滤油沿通道侧壁流动至外部导油结构以实现外排,从而保证滤油的流动路径绕开位于前油烟通道22下方的风机系统13,以减少油污在风机系统13上的积聚。
更具体地,集成灶100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且第一滤油件和第二滤油件均为上述的滤油件24,二者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此时,第一滤油件的外端相对于第一滤油件的内端向下倾斜,第二滤油件的外端相对于第二滤油件的内端向下倾斜,第一滤油件的内端和第二滤油件的内端共同作为滤油件24的八字形顶端,并且第一滤油件的外端和第二滤油件的外端均设有滤油件出油口241d。
通常地,通道侧壁包括位于横向两侧的第一通道侧壁和第二通道侧壁,此时第一滤油件用于将滤油向外引流至第一通道侧壁,第二滤油件用于将滤油向外引流至第二通道侧壁。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在将滤油件24设置为呈八字形布置的情况下,也可在第一滤油件的外端和第二滤油件的外端分别设置机头集油盒25,此时滤油直接流入机头集油盒25内,便于用户集中清理。
在一种实施例中,外部导油结构包括环向接油槽,该环向接油槽环绕前油烟通道22的通道内周壁设置以用于承接通道内周壁上的滤油。显然,通过利用环向接油槽先将通道内周壁上的滤油进行汇集,更便于后续对滤油的集中导流。
为保证滤油的流动路径避开位于前油烟通道22下方的风机系统13,可使环向接油槽中的滤油始终被导流至外侧。因此,可将环向接油槽设置为弯折槽,具体地,环向接油槽28设有位于中部位置的向上弯折位,该向上弯折位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向下倾斜的第一半环槽和第二半环槽。如此设置,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半环槽和第二半环槽中的滤油均能被导流至各自的外侧。
此外,可在环向接油槽的槽周壁与通道内周壁之间形成壁面密封连接,以防止滤油从环向接油槽的槽周壁与通道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向下泄漏,从而提高环向接油槽的可靠性。
当外部导油结构中包含导油管等其他部件时(例如连通在环向接油槽与机身集油盒15之间的导油管),也可将该部件优选避开风机系统13设置。换言之,外部导油结构优选应整体避开风机系统13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滤油件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倾斜夹角设置为β1以及将第二滤油件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二倾斜夹角设置为β2。其中,β1和β2均为锐角夹角。
类似地,当β1、β2过小时(即倾斜程度不足),滤油可能难以克服粘滞阻力以顺畅流动,导致无法被引流至外侧的通道侧壁上。当β1、β2过大时(即过度倾斜),若第一滤油件、第二滤油件的长度太短,就无法形成较大的横向拦截面积,从而会造成部分油烟未经过滤即流入风机系统中,但若增长第一滤油件、第二滤油件,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为此,综合考虑第一滤油件、第二滤油件对滤油的导流和拦截效果及其生产成本等,可限定β1、β2满足:10°≤β1≤30°和/或10°≤β1≤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件(24)包括:
多个过滤单元,呈长板状依次层叠,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位于最底层的底层过滤单元(241),所述底层过滤单元(241)的端部形成有滤油件出油口(241d);
多个过烟孔,分布于各个所述过滤单元上;
底层导油结构,形成在所述底层过滤单元(241)中以用于将滤油引流至所述滤油件出油口(241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位于最顶层的顶层过滤单元(242),所述顶层过滤单元(242)为可拆卸滤网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过滤单元(241)为平板过滤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为两层并包括顶层过滤单元(242)和所述底层过滤单元(241),所述顶层过滤单元(242)为折弯板并包括沿所述板长方向延伸的折弯线部分,所述折弯线部分形成有顶层导油槽(242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过滤单元(241)的端部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外连接部(241c),所述外连接部(241c)上形成有所述滤油件出油口(241d);和/或,所述外连接部(241c)上形成有可拆卸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相邻层叠的所述过滤单元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层过滤单元(241)中,多个所述过烟孔的孔周壁均形成有向上的孔翻边部(241a),多个所述孔翻边部(241a)共同限定出导流至所述滤油件出油口(241d)的底层导油槽(241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烟孔为条形孔、方形孔或圆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过滤单元上的多个所述过烟孔的孔面积之和不小于对应的所述过滤单元的上端板面面积的70%;和/或,所述滤油件(24)的总长度不小于800mm。
10.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100)包括灶台(11)、位于所述灶台(11)的上方的机头(2)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油件(24),所述机头(2)设有前油烟通道(22),所述滤油件(24)设置在所述前油烟通道(22)内以用于分离油烟。
CN202020224236.4U 2020-02-27 2020-02-27 滤油件和集成灶 Active CN212108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4236.4U CN212108560U (zh) 2020-02-27 2020-02-27 滤油件和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4236.4U CN212108560U (zh) 2020-02-27 2020-02-27 滤油件和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8560U true CN212108560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24236.4U Active CN212108560U (zh) 2020-02-27 2020-02-27 滤油件和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8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4015B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油烟处理系统
KR102172664B1 (ko) 건축용 주방후드 필터장치
CN201603477U (zh) 厨房油烟处理设备
CN111380095A (zh) 集成灶
CN212108560U (zh) 滤油件和集成灶
CN217109700U (zh) 集烟腔及集成灶
CN209877042U (zh) 一种集成灶的风道结构和集成灶
CN216079999U (zh) 除油烟结构及集成灶
CN212108556U (zh) 滤油件和集成灶
CN107191986B (zh) 水幕式过滤吸油烟机
KR20110012038U (ko) 보조 흡입구가 구비된 주방용 레인지 후드 장치
CN212227164U (zh) 一种新型风力牵引排油烟机构、抽油烟机和抽油烟系统
CN212108558U (zh) 集成灶
CN111853905A (zh) 吸油烟机
CN212081348U (zh) 集成灶
CN212618504U (zh) 集成灶
CN218565517U (zh) 烟机用导油结构及吸油烟机
CN106322478B (zh) 烟机空调室内机及烟机空调
JP5070080B2 (ja) 排気装置
CN218096172U (zh) 组合灶
CN111351082A (zh) 集成灶
CN201526506U (zh) 一种风机蜗壳和具有该风机蜗壳的油烟机灶具一体机
CN210717751U (zh) 吸风结构及吸油烟机
CN112664990B (zh) 集成灶
CN217473003U (zh) 分离组件和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7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Gangqian Road,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