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7355U -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 Google Patents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7355U
CN212097355U CN202020175242.5U CN202020175242U CN212097355U CN 212097355 U CN212097355 U CN 212097355U CN 202020175242 U CN202020175242 U CN 202020175242U CN 212097355 U CN212097355 U CN 212097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ovable core
turnover
overturning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52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伟文
严福刚
胡志彬
龚永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Superband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Superband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Superband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Superband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52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7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7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7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翻转式抽芯装置包括有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驱动装置以及活动设置在基座上的活动型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活动型芯之间的转接件,以XY轴坐标为参考体系,转接件用于向活动型芯传递动力输出轴在X轴线方向上的X轴向驱动力,以及用于为活动型芯绕Y轴线翻转提供支撑;在活动型芯上设置有翻转结合部,在基座上还设置有翻转支体,活动型芯的翻转结合部能够顶靠到翻转支体上;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翻转式抽芯装置配置有上述结构,使得活动型芯能够绕Y轴线向上翻转,活动型芯与X轴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在活动型芯的外表面上喷涂上脱模剂,减少抽芯过程中出现粘模现象。

Description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背景技术
在压铸件或注塑件的结构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在模具上设置活动型芯。例如专利201721759907.1中公开的具有位置可调的型芯驱动装置的模具,包括用于铸造铸件的型腔、能够滑动伸入到所述型腔内的活动型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型芯滑动的型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型腔外侧并用于调整所述型芯驱动装置高度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一对能够横向滑行的垫块,即左垫块和右垫块,一对所述垫块分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左、右两侧,在一对所述垫块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级定位台阶;所述位置调整装置还包括有能够竖向滑行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大致呈拱桥状从而具有横架臂以及一对连接于所述横架臂左、右两端的连接脚,即左连接脚和右连接脚;在所述活动型芯的尾端壁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卡接槽,所述型芯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横架臂上,所述型芯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滑动卡接到所述活动型芯的卡接槽上;所述支撑架的左连接脚架设在所述左垫块的其中一级定位台阶上,所述支撑架的右连接脚架设在所述右垫块的其中一级定位台阶上。这样能够便捷地对型芯驱动装置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但是当所述活动型芯具有深腔结构时,在完成制件脱模工序后很难对所述活动型芯的全部外表面都喷涂上脱模剂,导致抽芯过程中会出现粘模现象而破坏制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出一种翻转式抽芯装置,包括有基座、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驱动装置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活动型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活动型芯之间的转接件,以XY轴坐标为参考体系,所述转接件用于向所述活动型芯传递所述动力输出轴在X轴线方向上的X轴向驱动力,以及用于为所述活动型芯绕Y轴线翻转提供支撑;在所述活动型芯上设置有翻转结合部,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翻转支体,所述活动型芯的翻转结合部能够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上;当所述活动型芯的翻转结合部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上时,沿Y轴线方向看,所述转接件施力于所述活动型芯上的施力位置高于所述翻转支体支撑于所述活动型芯上的支撑位置,从而所述活动型芯能够利用所述翻转支体提供的支撑并在所述X轴向驱动力的作用下绕Y轴线向上翻转。
其中,沿Y轴线方向看,所述转接件施力于所述活动型芯上的施力位置高于所述翻转支体支撑于所述活动型芯上的支撑位置,即在所述施力位置与所述支撑位置之间形成有力臂,从而能够在所述X轴向驱动力的作用下,形成施加于所述活动型芯上并能够驱使所述活动型芯翻转的力矩。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翻转式抽芯装置配置有上述结构,使得所述活动型芯能够绕Y轴线向上翻转,所述活动型芯与X轴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在所述活动型芯的外表面上喷涂上脱模剂,减少抽芯过程中出现粘模现象。
至于所述转接件进一步的可以选择采用下面的其中一个结构形式:
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种结构形式:所述转接件呈T形,包括沿X轴线方向延伸的X向连接部以及沿Y轴线方向延伸的Y向支撑轴,所述X向连接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Y向支撑轴与所述活动型芯活动连接。
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种结构形式:所述转接件包括沿X轴线方向延伸的X向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X向连接部上并呈圆球状的头部,所述X向连接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活动型芯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翻转结合部上设置有倾斜工作面,所述倾斜工作面能够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上。这样利用所述倾斜工作面可以增大所述活动型芯的翻转角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型芯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能够引导所述活动型芯在所述X轴向驱动力的作用下在X轴线方向上移动。这样,所述活动型芯可进行直线运动而抽离模具型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底壁与所述基座的底壁之间底部导向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左、右侧壁与所述基座的左、右侧壁之间的侧部导向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侧部导向机构包括能够相对滑动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可互换性地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侧壁和所述基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有封闭式滑道和开放式滑道,所述开放式滑道具有侧部敞口,当所述活动型芯的翻转结合部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上时,所述第二导向部从所述封闭式滑道移动到所述开放式滑道上,从而当所述活动型芯绕Y轴线向上翻转时,所述第二导向部能够穿过所述侧部敞口离开所述第一导向部。这样,所述侧部导向机构即能够为所述活动型芯在X轴线方向上移动提供导向,又不阻碍所述活动型芯的翻转。其中,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可互换性地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侧壁和所述基座的侧壁上,上述特征定义了,当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导向部则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侧壁上,而当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导向部则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活动型芯包括有型芯主体和型芯连接座,所述翻转结合部、所述转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型芯连接座上,所述型芯主体或/和型芯连接座为空壳结构。这样,所述型芯主体和型芯连接座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并且可以减少耗材量。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制造型腔上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所述翻转式抽芯装置的活动型芯能够插入到所述制造型腔内。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翻转式抽芯装置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翻转式抽芯装置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第一导向部9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翻转式抽芯装置100的翻转动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活动型芯3处于分解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提出一种抽芯式模具,包括有制造型腔(图中未画出)和翻转式抽芯装置100。所述翻转式抽芯装置100的活动型芯3能够插入到所述制造型腔内。所述翻转式抽芯装置100,包括有基座1、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的驱动装置2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活动型芯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21与所述活动型芯3之间的转接件4,以XY轴坐标为参考体系,所述转接件4用于向所述活动型芯3传递所述动力输出轴21在X轴线方向上的X轴向驱动力,以及用于为所述活动型芯3绕Y轴线翻转提供支撑;在所述活动型芯3上设置有翻转结合部(6、6a),在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翻转支体(5、5a),所述活动型芯3的翻转结合部(6、6a)能够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5、5a)上;当所述活动型芯3的翻转结合部(6、6a)分别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5、5a)上时,沿Y轴线方向看,所述转接件4施力于所述活动型芯3上的施力位置A高于所述翻转支体(5、5a)支撑于所述活动型芯3上的支撑位置B,从而所述活动型芯3能够利用所述翻转支体(5、5a)提供的支撑并在所述X轴向驱动力的作用下绕Y轴线向上翻转。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5所示,所述基座1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U形主体,所述U形主体包括左、右分置的基座侧壁(12、12a)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侧壁(12、12a)之间的背壁13。所述驱动装置2安装在所述背壁13上,所述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21穿过所述背壁13向前延伸。所述翻转支体(5、5a)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侧壁(12、12a)上。所述活动型芯3包括有型芯主体31和型芯连接座32,所述翻转结合部(6、6a)、所述转接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型芯连接座32上,所述型芯主体31和型芯连接座32为空壳结构。这样,所述型芯主体31和型芯连接座32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并且可以减少耗材量。所述转接件4呈T形,包括沿X轴线方向延伸的X向连接部41以及沿Y轴线方向延伸的Y向支撑轴42,所述X向连接部41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21传动连接,所述Y向支撑轴42与所述活动型芯3活动连接。具体说,在所述型芯连接座32的背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21,还包括有左、右分置的压块(7、7a),在所述压块(7、7a)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凹槽321对接的第二凹槽,所述压块(7、7a)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型芯连接座32的背壁上,所述第一凹槽321与所述第二凹槽对接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所述Y向支撑轴42的旋转空间,所述Y向支撑轴4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321与所述第二凹槽上。所述转接件4还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形式,具体是,所述转接件4包括沿X轴线方向延伸的X向连接部41以及设置在所述X向连接部41上并呈圆球状的头部,所述X向连接部41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21传动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活动型芯3活动连接。所述翻转结合部(6、6a)与所述活动型芯3之间为分体结构,在所述翻转结合部(6、6a)上设置有倾斜工作面(61、61a),所述倾斜工作面(61、61a)能够分别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5、5a)上。这样利用所述倾斜工作面(61、61a)增大所述活动型芯3的翻转角度。
在所述基座1与所述活动型芯3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能够引导所述活动型芯3在所述X轴向驱动力的作用下在X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3的底壁与所述基座1的底壁即底板11之间底部导向机构8。所述底部导向机构8包括安装底板81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81的滑块82,所述安装底板81安装在所述底板11上,所述滑块82安装在所述型芯连接座32上,所述活动型芯3通过所述滑块82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81上。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3的左、右侧壁与所述基座1的左、右侧壁之间的侧部导向机构(9、9a)。所述侧部导向机构(9、9a)具有类似的结构,下面以所述侧部导向机构9为例作介绍。所述侧部导向机构9包括能够相对滑动的第一导向部91和第二导向部92,所述第一导向部91和第二导向部92可互换性地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3的侧壁和所述基座1的侧壁12上,所述第一导向部91包括有封闭式滑道911和开放式滑道912,当所述活动型芯3的翻转结合部(6、6a)分别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5、5a)上时,所述第二导向部92能够从所述封闭式滑道911移动到所述开放式滑道912上,从而当所述活动型芯绕Y轴线向上翻转时,所述第一导向部91与所述第二导向部92能够相互分离。具体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部91设置在所述基座侧壁12上,所述第二导向部92设置在所述型芯连接座3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导向部91包括封闭式滑道911和开放式滑道912,其中从横截面看,所述封闭式滑道911呈U形,包括有上下分置的前横导条(9111、9113)以及连接在所述前横导条(9111、9113)之间的前竖导条9112,而所述开放式滑道912呈L形,包括有后横导条9121和后竖导条9122,所述前横导条9111与所述后横导条9121对接,所述前竖导条9112与所述后竖导条9122对接,所述开放式滑道912具有朝上的侧部敞口9123。所述第二导向部92能够从所述封闭式滑道911滑入所述开放式滑道912,从而当所述活动型芯3绕Y轴线向上翻转时,所述第二导向部92能够穿过所述侧部敞口9123离开所述第一导向部91。这样,所述侧部导向机构(9、9a)即能够为所述活动型芯3在X轴线方向上移动提供导向,又不阻碍所述活动型芯3的翻转。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侧壁12上,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型芯连接座32的侧壁上,此时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开放式滑道具有朝下的侧部敞口。
下面结合附图4对所述翻转式抽芯装置100的运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制造制件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21沿X轴向前移动从而推动所述活动型芯3插入到所述制造型腔内,当所述制造型腔内的制件凝固成型后,所述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21沿X轴向后移动从而把所述活动型芯3抽离所述制造型腔,并使所述翻转结合部(6、6a)上的倾斜工作面(61、61a)分别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5、5a)上,同时所述第二导向部92跟随所述活动型芯3沿X轴向后移动并从所述封闭式滑道911移动到所述开放式滑道912上;所述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21继续沿X轴向后移动,驱动所述活动型芯3绕Y轴线同时也绕所述支撑位置B向上翻转,所述第二导向部92随所述活动型芯3的翻转穿过所述侧部敞口9123离开所述第一导向部91。这样所述活动型芯3与X轴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在所述活动型芯3的外表面上喷涂上脱模剂,减少抽芯过程中出现粘模现象。

Claims (10)

1.翻转式抽芯装置,包括有基座、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驱动装置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活动型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活动型芯之间的转接件,以XY轴坐标为参考体系,所述转接件用于向所述活动型芯传递所述动力输出轴在X轴线方向上的X轴向驱动力,以及用于为所述活动型芯绕Y轴线翻转提供支撑;在所述活动型芯上设置有翻转结合部,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翻转支体,所述活动型芯的翻转结合部能够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上;当所述活动型芯的翻转结合部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上时,沿Y轴线方向看,所述转接件施力于所述活动型芯上的施力位置高于所述翻转支体支撑于所述活动型芯上的支撑位置,从而所述活动型芯能够利用所述翻转支体提供的支撑并在所述X轴向驱动力的作用下绕Y轴线向上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呈T形,包括沿X轴线方向延伸的X向连接部以及沿Y轴线方向延伸的Y向支撑轴,所述X向连接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Y向支撑轴与所述活动型芯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沿X轴线方向延伸的X向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X向连接部上并呈圆球状的头部,所述X向连接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活动型芯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结合部上设置有倾斜工作面,所述倾斜工作面能够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型芯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能够引导所述活动型芯在所述X轴向驱动力的作用下在X轴线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底壁与所述基座的底壁之间底部导向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左、右侧壁与所述基座的左、右侧壁之间的侧部导向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导向机构包括能够相对滑动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可互换性地设置在所述活动型芯的侧壁和所述基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有封闭式滑道和开放式滑道,所述开放式滑道具有侧部敞口,当所述活动型芯的翻转结合部顶靠到所述翻转支体上时,所述第二导向部从所述封闭式滑道移动到所述开放式滑道上,从而当所述活动型芯绕Y轴线向上翻转时,所述第二导向部能够穿过所述侧部敞口离开所述第一导向部。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型芯包括有型芯主体和型芯连接座,所述翻转结合部、所述转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型芯连接座上,所述型芯主体或/和型芯连接座为空壳结构。
10.抽芯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制造型腔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翻转式抽芯装置,所述翻转式抽芯装置的活动型芯能够插入到所述制造型腔内。
CN202020175242.5U 2020-02-17 2020-02-17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Active CN212097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5242.5U CN212097355U (zh) 2020-02-17 2020-02-17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5242.5U CN212097355U (zh) 2020-02-17 2020-02-17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7355U true CN212097355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1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5242.5U Active CN212097355U (zh) 2020-02-17 2020-02-17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7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64902B2 (ja) 金型支持装置、成形機及び成形方法
CN101856859B (zh) 具备喷嘴接触机构的注塑机
CN212097355U (zh)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CN111070585A (zh) 翻转式抽芯装置及所应用的抽芯式模具
CN212666554U (zh) 一种能够精准对接动模的注塑模具
CN110076969B (zh) 联动型脱模装置及模具设备
CN211138010U (zh) 汽车倒车镜复杂区域二次滑块脱模机构
CN211191933U (zh) 一种压铸机的喷雾机构
JP4441519B2 (ja) 厚肉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220482450U (zh) 一种前后限位的前模侧抽芯模具
JP3826308B2 (ja) 成型用金型の段替え装置
CN211054280U (zh) 一种注塑模具模架双导向机构
CN103372634B (zh) 连续铸造设备的铸模可变装置
CN219968633U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发泡骨架的模具结构
CN213224246U (zh) 一种模具楔紧机构
JP3658203B2 (ja) 圧造成形機
CN213382778U (zh) 汽车大型模具滑块内的横向顶出系统结构
CN109291377B (zh)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具的脱模机构
JP5440752B2 (ja) ダイカスト鋳造型
CN220904018U (zh) 一种多滑块的抽芯结构
CN218948362U (zh) 一种具有斜顶脱模机构的塑胶模具
CN217670614U (zh) 一种汽车门槛成型模具
JP2000233426A (ja) 射出成形機
JP3246393B2 (ja) 横型射出成形機における射出ユニットの移動装置
CN214239273U (zh) 大型薄壁轻量化汽车后尾门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