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6482U - 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6482U
CN212086482U CN202021249325.0U CN202021249325U CN212086482U CN 212086482 U CN212086482 U CN 212086482U CN 202021249325 U CN202021249325 U CN 202021249325U CN 212086482 U CN212086482 U CN 212086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ound
support
rib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93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军
李承伟
陈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0212493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6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6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6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装置,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扬声器单体,所述外壳包括中壳和下壳,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隔设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中壳围设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外周,所述中壳的内侧面设有支撑筋,所述下壳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支撑筋上,并将所述中壳的其中一端盖合,且所述下壳用以构成所述后声腔腔壁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确保中壳和下壳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前提下,减小对后声腔空间的占用,以保证较佳的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能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扬声器中,为增大中壳和下壳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常会将中壳的侧壁向内加厚,使得中壳的端面形成更大的支撑面积,以实现对下壳的支撑,如此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但是传统采用将中壳侧壁向内加厚的方式,在扬声器整体体积一定的情况下,会导致中壳过多的占用后声腔体积,影响声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旨在确保中壳和下壳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前提下,减小对后声腔空间的占用,以保证较佳的声学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扬声器单体,所述外壳包括中壳和下壳,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隔设为前声腔和后声腔;
所述中壳围设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外周,所述中壳的内侧面设有支撑筋,所述下壳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支撑筋上,并将所述中壳的其中一端盖合,且所述下壳用以构成所述后声腔腔壁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支撑筋具有背离所述后声腔的第一表面,所述下壳的边缘搭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支撑筋还具有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邻接,所述第三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设有倒斜角或倒圆角。
可选地,所述支撑筋的截面呈梯形或三角形。
可选地,所述支撑筋呈环状,所述下壳的一圈边缘均搭接于所述支撑筋。
可选地,所述支撑筋与所述中壳一体注塑成型;和/或,所述下壳与所述支撑筋通过粘接剂粘接。
可选地,所述下壳具有面向所述中壳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为倾斜面或弧形面,以使所述下壳外侧面与所述中壳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所述支撑筋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中壳上还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以支撑所述下壳面向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下壳包括沿横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导磁轭封堵所述安装开口;所述支撑柱支撑所述第二部分。
可选地,所述中壳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沿横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壳的两相对侧,并将所述中壳隔设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安装开口面向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部分盖合所述第二空间,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分隔筋上。
通过在中壳的内侧面设置支撑筋,一方面可以确保中壳和下壳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仅设有支撑筋的位置,中壳的侧壁厚度是增加的,而在未设置支撑筋的位置,中壳的侧壁厚度并未增加,如此中壳对收容空间的占用较小,使得整个发声装置能够具有较大的收容空间,从而能够具有更大的后声腔,保证较佳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声装置A-A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1 前声腔 143 安装开口
12 后声腔 144 第二部分
13 中壳 15 支撑筋
131 内侧面 151 第一表面
132 分隔筋 152 倒斜角
133 支撑柱 20 扬声器单体
14 下壳 21 振膜
141 外侧面 22 导磁轭
142 第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可用于耳机、音响、手机、笔记本电脑、VR设备、AR设备、电视机等设备中。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为扬声器模组,该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扬声器单体20。
其中,扬声器单体20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等部件。磁路系统可包括内磁路部分和外磁路部分,外磁路部分间隔围设在内磁路部分外,内磁路部分和外磁路部分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磁间隙。例如,内磁路部分包括中心磁铁和设置在中心磁铁上的中心导磁板。外磁路部分包括边磁铁和设置在边磁铁上的边导磁板。此外,磁路系统还可以包括导磁轭22,中心磁铁和边磁铁被设置在导磁轭22上。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21和音圈,音圈的一端可直接固定于振膜21,或者通过其它连接件例如支架而固定于振膜21,音圈的另一端伸入上述的磁间隙中。振膜21包括中心部和围绕中心部设置的边缘部。此外,振膜21还可包括位于中心部和边缘部之间的折环部。在其他示例中,振膜21为平面结构。振膜21的材质为PEEK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在振膜21的中心部还设置有补强层。补强层能够有效地降低振膜21的分割振动,降低发声装置的杂音。
该外壳指的是模组外壳,其内形成有收容空间,扬声器单体20整个安装于收容空间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隔设为前声腔11和后声腔12,其中,前声腔11开设有出音孔,振膜21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传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外壳包括中壳13和下壳14,所述中壳13和所述下壳14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中壳13围设于所述扬声器单体20的外周,所述下壳14安装于所述中壳13,并将所述中壳13的其中一端盖合,且所述下壳14用以构成所述后声腔12腔壁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中壳13大体呈两端开口的环状或是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合的筒状,下壳14将中壳13其中的一端(指的是远离振膜21的一端)盖合。此外,对于中壳13呈环状的结构,外壳还可以包括上壳,上壳则将中壳13的另一端开口盖合,该上壳可以构成前声腔11腔壁的一部分。
下壳14可大体呈板状,或是呈盖体状。下壳14上还可以开设安装开口143,该安装开口143可以通过导磁轭22密封盖合,能够增大后声腔12的空间;或者,该安装开口143处一体注塑金属片,能够提高下壳14的强度。
传统扬声器中,为增大中壳13和下壳14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常会将中壳13的侧壁整体向内加厚,使得中壳13的端面形成更大的支撑面积,以实现对下壳14的支撑,如此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但是传统采用将中壳13整个侧壁向内加厚的方式,在扬声器整体体积一定的情况下,会导致中壳13过多的占用后声腔12体积,影响声学性能。
请结合参考图3、图5和图6,针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3的内侧面131设有支撑筋15,所述下壳14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支撑筋15上,从而将所述中壳13的其中一端盖合。
通过在中壳13的内侧面131设置支撑筋15,一方面可以确保中壳13和下壳14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仅设有支撑筋15的位置,中壳13的侧壁厚度是增加的,而在未设置支撑筋15的位置,中壳13的侧壁厚度并未增加,如此中壳13对收容空间的占用较小,使得整个发声装置能够具有较大的收容空间,从而能够具有更大的后声腔12,保证较佳的声学性能。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15具有背离所述后声腔12的第一表面151,所述下壳14的边缘搭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51,即该下壳14搭接于支撑筋15的外侧,支撑筋15直接面向后声腔12。以振膜21沿上下方向振动,并以振膜21所在的一侧为下,导磁轭22所在的一侧为上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支撑筋15的下方是悬空的,悬空的结构意味着下方空间较大,增大了声腔腔体空间,能够优化声学性能。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15还具有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51邻接,所述第三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51;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设有倒斜角152或倒圆角。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51指的是上表面,第三表面指的是下表面。支撑筋15的下方设置倒斜角152或者倒圆角后,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减小支撑筋15对后声腔12腔体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对于支撑筋15与中壳13一体注塑成型而言(支撑筋15和中壳13均为塑料件,并一体注塑成型),利于模具出模。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15的截面呈梯形或三角形。本实施例中的截面指的是纵向截面,并且该截面过中壳13的中心轴线。支撑筋15的截面呈梯形,意味着该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为倒斜角152。支撑筋15的截面呈三角形,则表面倒斜角152较大,整个第三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被倒斜角152覆盖。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15呈环状,所述下壳14的一圈边缘均搭接于所述支撑筋15。本实施例中,支撑筋15沿横向延伸而呈环状,下壳14的整个边缘都搭接于支撑筋15上,可以提高两者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增加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下壳14与所述支撑筋15通过粘接剂粘接。该粘接剂可以是胶水或双面胶或其它具有粘性的结构。粘接的方式,不需要额外设置密封部件,即可实现下壳14和中壳13之间的密封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14具有面向所述中壳13内侧面131的外侧面141,所述外侧面141为倾斜面或弧形面,以使所述下壳14外侧面141与所述中壳13内侧面131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所述支撑筋15的方向上(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相当于下壳14的边缘也是设置倒斜角或倒圆角,倒斜角或倒圆角配合表面涂胶有利于胶水顺势流入到支撑筋15上的涂胶带,并可增大储胶空间,使得胶水填充到下壳14的外侧面141,减少溢胶风险。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3上还设有支撑柱133,所述支撑柱133用以支撑所述下壳14面向所述扬声器单体20的一侧。具体地,所述下壳14包括沿横向分布的第一部分142和第二部分144,所述第一部分142开设有安装开口143,所述扬声器单体20的导磁轭22封堵所述安装开口143;所述支撑柱133支撑所述第二部分144。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44的面积较大,若仅依靠边缘支撑在支撑筋15上,安装开口143靠近第二部分144的边缘容易产生塌陷的情况,因此通过在第二部分144对应支撑柱133,可以更好保证下壳14的形态和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3设有分隔筋132,所述分隔筋132沿横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壳13的两相对侧,并将所述中壳13隔设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安装开口143面向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部分144盖合所述第二空间,所述支撑柱133设置在所述分隔筋132上。分隔筋13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壳13的稳定性,加强中壳13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与中壳13共同围合形成第一空间来供扬声器单体20安装。将支撑柱133设置在分隔筋132上,使得支撑柱133可以支撑在安装开口143的边缘处,起到较佳的支撑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扬声器单体,所述外壳包括中壳和下壳,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扬声器单体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隔设为前声腔和后声腔;
所述中壳围设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外周,所述中壳的内侧面设有支撑筋,所述下壳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支撑筋上,并将所述中壳的其中一端盖合,且所述下壳用以构成所述后声腔腔壁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具有背离所述后声腔的第一表面,所述下壳的边缘搭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还具有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邻接,所述第三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设有倒斜角或倒圆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的截面呈梯形或三角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呈环状,所述下壳的一圈边缘均搭接于所述支撑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与所述中壳一体注塑成型;和/或,所述下壳与所述支撑筋通过粘接剂粘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具有面向所述中壳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为倾斜面或弧形面,以使所述下壳外侧面与所述中壳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所述支撑筋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上还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以支撑所述下壳面向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包括沿横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导磁轭封堵所述安装开口;所述支撑柱支撑所述第二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沿横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壳的两相对侧,并将所述中壳隔设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安装开口面向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部分盖合所述第二空间,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分隔筋上。
CN202021249325.0U 2020-06-30 2020-06-30 发声装置 Active CN212086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325.0U CN212086482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325.0U CN212086482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6482U true CN212086482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5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9325.0U Active CN212086482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6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8929B (zh) 发声器
CN111131980A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531294U (zh) 发声器件
US11638097B1 (en) Speaker
CN110198509B (zh) 发声器及电子产品
CN102740193A (zh) 低外型扬声器换能器的加固振动膜
CN114630249B (zh)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7396266B (zh) 扬声器模组
CN211531241U (zh) 扬声器箱
KR102266425B1 (ko) 사각 형상의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109362010B (zh) 扬声器模组
CN21072532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2936193U (zh) 发声模组
CN212086482U (zh) 发声装置
CN113473323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7240925U (zh)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7011184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831073U (zh) 发声装置
CN211630384U (zh) 发声装置
CN209267802U (zh) 喇叭结构
CN208638711U (zh) 发声器件
WO2020103303A1 (zh) 扬声器模组
WO2022007025A1 (zh) 扬声器箱
CN211019224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9806081U (zh) 无源辐射器及发声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