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1073U - 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31073U CN211831073U CN202020548723.6U CN202020548723U CN211831073U CN 211831073 U CN211831073 U CN 211831073U CN 202020548723 U CN202020548723 U CN 202020548723U CN 211831073 U CN211831073 U CN 2118310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aphragm
- sound generating
- supporting
- connecting portion
- s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04R31/006—Interconnection of transducer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31/00—Details of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covered by H04R31/00,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4R2231/003—Manufacturing aspects of the outer suspension of loudspeaker or microphone diaphragms or of their connecting aspects to said diaphrag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振膜;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安装部为塑料件,所述支撑部为导磁金属件,所述支撑部具有若干个拐角,每一个所述拐角处设有一个所述安装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注塑成型,所述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振膜的一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本体和边导磁板,所述边导磁板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内周面;以及,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壳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CN201911216793.X、发明名称为“发声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能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扬声器通常由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辅助系统包含外壳,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通常设于外壳内。目前的外壳主要为塑料件,由于塑料件的热传导系数低,故其散热性能差,容易影响扬声器的出音效果,制约了产品性能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外壳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
振膜;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安装部为塑料件,所述支撑部为导磁金属件,所述支撑部具有若干个拐角,每一个所述拐角处设有一个所述安装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注塑成型,所述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振膜的一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本体和边导磁板,所述边导磁板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内周面;以及,
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焊盘,所述焊盘与所述安装部注塑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振膜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本体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外侧设有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台形成环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台朝向所述振膜的表面齐平。
可选地,所述凸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沿所述支撑部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拐角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凸台之间,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拐角并填充于两相邻的所述凸台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拐角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挂钩部,其中一个所述挂钩部向朝向所述振膜的方向延伸,另一个所述挂钩部向背离所述振膜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连接弧部,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包覆一个所述挂钩部。
可选地,一个所述挂钩部为倒L形,另一个所述挂钩部为T形。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包覆另一个所述挂钩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边导磁板至少具有两级,靠近所述支撑本体的一级为A级,所述A级相对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振膜的一侧的距离为第一长度,远离所述支撑本体的一级为B级,所述B级相对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振膜的一侧的距离为第二长度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至少具有两级,靠近所述支撑本体的一级为a级,远离所述支撑本体的一级为b级,其中,所述A级与所述a级齐平,所述B级与所述b级齐平。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凸出于所述支撑本体,并向远离所述振膜的一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磁路系统的外周面与所述定位柱抵接。
可选地,所述磁路系统的外周面设有限位缺口,所述定位柱卡于所述限位缺口内。
可选地,所述支撑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边导磁板,多个所述边导磁板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内周面间隔设置,两相邻所述边导磁板的间隔构成出声孔,所述磁路系统上对应所述出声孔开设有开口。
可选地,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音圈,所述音圈设置于所述磁路系统的间隙中,所述音圈的一端与所述振膜连接,所述音圈设置有引线,所述引线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焊盘连接;
或者,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设于所述音圈朝向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音圈固定于所述定心支片的内侧且与定心支片内侧上的内焊盘电连接,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凸台上,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上设有外焊盘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焊盘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部作为主体部件,并采用金属作为支撑部的材料,由于金属的热传导系数比较高,使得支撑部能够更好的散热,从而提高发生装置的散热效果。同时,在支撑部的拐角处设置了塑料材质的安装部,易于成型,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另外,安装部在支撑部背离所述振膜的一侧形成第一连接部,将磁路系统安装在第一连接部处,保证了装配精度,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1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1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5中外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图3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实施例中音圈、振膜以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实施例中音圈、定心支片、振膜以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振膜 | 20 | 外壳 |
21 | 安装部 | 211 | 第一连接部 |
212 | 第二连接部 | 2121 | 第一折弯部 |
2122 | 第二折弯部 | 2123 | 连接弧部 |
213 | 第三连接部 | 22 | 支撑部 |
221 | 拐角 | 222 | 支撑本体 |
223 | 边导磁板 | 224 | 凸台 |
225 | 挂钩部 | 226 | 发声孔 |
30 | 焊盘 | 40 | 磁路系统 |
41 | 限位缺口 | 50 | 音圈 |
60 | 定心支片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可为扬声器单体、扬声器模组或终端电子设备例如手机、音响等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声装置,参照图1-图4,该发声装置包括:
振膜10;
外壳20,外壳20包括安装部21和支撑部22,安装部21为塑料件,支撑部22为导磁金属件,支撑部22具有若干个拐角221,每一个拐角221处设有一个安装部21,支撑部22与安装部21注塑成型,安装部21包括设于支撑部22背离振膜10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11,支撑部22包括支撑本体222和边导磁板223,边导磁板223设于支撑本体222的内周面;以及,
磁路系统40,设于第一连接部211。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部22作为主体部件,并采用金属作为支撑部22的材料,由于金属的热传导系数比较高,使得支撑部22能够更好的散热,从而提高发声装置的散热效果。同时,在支撑部22的拐角221处设置了塑料材质的安装部21,易于成型,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另外,安装部21在支撑部22背离振膜10的一侧形成第一连接部211,将磁路系统40安装在第一连接部211处,保证了装配精度,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支撑部22与边导磁板223的一体成型,简化了发生装置的结构及装配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的,支撑部2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其中,第二端朝向振膜10;外壳10一般为方形或多边形等,且具有多个拐角221,拐角2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因为发声装置具有正极、负极,因此至少需要两个安装部21才能实现正负极的连接,对应的,拐角221需要至少设置有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10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此时,可以在圆形的圆周上间隔设置多个安装部21,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具体选择。支撑部22作为主体部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一方面可以增加外壳20的强度,另一方面金属的外壳20可加工性强,此外金属主体能够保证及时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边导磁板223沿支撑本体222的周向延伸呈长条状,支撑本体222与边导磁板223一体成型。由于边导磁板223与支撑本体222一体成型,一方面能够增强支撑部22的强度和刚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得边导磁板223的尺寸较大,以能较好地适配磁路系统40,保证较好的导磁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5,安装部21上设有焊盘30,焊盘30与安装部21注塑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焊盘30主要用于实现与音圈引线或定心支片60的连接,音圈50的引线可以直接与焊盘30焊接,定心支片60的定心支片焊盘也可以直接与焊盘30焊接。具体的,焊盘30与安装部21一体注塑成型,焊盘30设置方便,同时能够避免焊盘30与支撑部22接触而发生短路。在本实施例中,焊盘30设置有两个,用于分别连接正负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焊盘30可以设置为三个,根据实际使用进行选择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安装部21最多设置有一个焊盘30,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21上可以设有一个焊盘30,或者是安装部21上没有设置焊盘30,也就是说,当需要设置两个焊盘30时,只有两个安装部21上分别设有一个焊盘30,其他安装部21上没有设置焊盘30。
进一步的,参照图5,安装部21还包括设于支撑部22朝向振膜10一侧的第二连接部212,支撑本体222朝向振膜10一侧的外侧设有凸台224,第二连接部212与凸台224形成环状连接,第二连接部212与凸台224朝向振膜10的表面齐平。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设置的第二连接部212用来连接振膜10,可以理解的是,振膜10抵接在第二连接部212。具体的,凸台224与第二连接部212沿支撑本体222的周向依次交替设置,并且凸台224与第二连接部212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状,振膜10同时抵接在第二连接部212和凸台224,同时,为了便于安装振膜10,以及为保证振膜10的安装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2与凸台224朝向振膜10的表面齐平。此外,凸台224设置在支撑本体222的外侧,增大了外壳20沿其贯通方向的尺寸,进而增加外壳20内音腔的尺寸,有利于提高发声效果。而且,能够降低外壳20的重量,有利于减小发声装置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的,参照图4、图5,凸台2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台224沿支撑部22的周向间隔排布,拐角221设置在两相邻的凸台224之间,安装部21设置在拐角221并填充于两相邻的凸台224之间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多个凸台224均设于支撑本体222朝向振膜10的表面,一方面能够增大安装部21的固定效果,增强安装部21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凸台224能够增大外壳20的高度,以保证发声装置具有较大的振动空间来确保发声效果。另外,多个凸台224在拐角221处断开,通过第二连接部212与凸台224的连接,可以减少支撑部22的材料,不仅降低了制作成本,还能够减小发声装置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的,参照图4,拐角2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挂钩部225,其中一个挂钩部225向朝向振膜10的方向延伸,另一个挂钩部225向背离振膜10一侧的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部21与支撑部22的固定效果,设置了挂钩部225。具体的,在每一个拐角221处分别设有两个挂钩部225,具体而言,每一个拐角221设置在两相邻的凸台224之间,其中一个挂钩部225设置在拐角221靠近一相邻的凸台224一端、另一个挂钩部225设置在拐角221靠近另一相邻的凸台224一端,也就是说,在与拐角221相邻的凸台224朝向拐角221的一侧均设有一个挂钩部225。此外,挂钩部225朝相反的方向延伸,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增加安装部21与支撑部22的接触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挂钩部225向朝向振膜10一侧的方向延伸,另一个挂钩部225向背离振膜10一侧的方向延伸。同时,挂钩部225能够增加与安装部21的接触面积,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避免安装部21脱落,而且,挂钩部225还能作为加强筋增加安装部21的强度。
进一步的,参照图7,第二连接部212包括第一折弯部2121、第二折弯部2122,以及连接第一折弯部2121与第二折弯部2122的连接弧部2123,其中,第一折弯部2121包覆一个挂钩部225。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二连接部212与支撑本体222的固定效果,将第二连接部212设置为第一折弯部2121、第二折弯部2122,以及连接第一折弯部2121与第二折弯部2122的连接弧部2123。具体的,支撑本体222包括相对的两组侧边,以及设置在相邻侧边之间的拐角221,侧边与拐角221交替连接成闭合环状结构,第一折弯部2121、第二折弯部2122与相邻的侧面连接,从而可以保证支撑本体222重量分布的均匀性,确保连接效果,而且,通过连接弧部2123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整体固定效果的稳定性,同时,连接弧部2123为弧形,在受力时不易断裂,进一步保证了固定效果。此外,第一折弯部2121包覆一个挂钩部225,增大了安装部21与支撑部22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安装部21在支撑部22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一个挂钩部225为倒L形,另一个挂钩部225为T形。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部21在支撑部22上的稳定性,将挂钩部225设置在倒L形或者是T形,能够增加安装部21与支撑部22的接触面积,而且是在不同方向上增加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安装部21在支撑部22上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挂钩部225为到L形、另一个挂钩部225为T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挂钩部225可以都为倒L形,两个挂钩部225也可以都为T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选择即可。
进一步的,参照图6,安装部21还包括第三连接部213,第三连接部213设置在支撑部22背离振膜10的一侧,第三连接部213包覆另一个挂钩部225,第三连接部213设于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二连接部212之间,且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二连接部212。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安装部21的稳定性,设置了第三连接部213,具体的,第三连接部213设置在支撑部22背离振膜10的一侧,第三连接部213与支撑部22背离振膜10的一侧抵接,增加了安装部21与支撑部22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安装部21在支撑部22上的稳定性。另外,第三连接部213包覆另一个挂钩部225,进一步增加了安装部21与支撑部22的接触面积,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安装部21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焊盘30设置在第三连接部213朝向振膜10的一侧,焊盘30全部或部分覆盖第三连接部213,第一连接部211设置在第三连接部213背离振膜1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焊盘30、第一连接部211设置在第三连接部213的相对两侧。此外,第三连接部21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二连接部212之间,并连接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二连接部212,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及第三连接部213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安装部21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参照图4,边导磁板223至少具有两级,靠近支撑本体222的一级为A级,A级相对支撑部22朝向振膜10一侧的距离为第一长度,远离支撑本体222的一级为B级,B级相对支撑部22朝向振膜10一侧的距离为第二长度,其中,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度。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避让下降空间,防止串音,将边导磁板223设置为台阶状,边导磁板223为至少两级台阶,同时,靠近支撑本体222的一级台阶高于远离支撑本体222的一级台阶。由于振膜10或定心支片60在振动时的振幅比较大,悬臂可能会触及到边导磁板223,将边导磁板223设置为台阶状,可以有效避免因振膜10的大幅振动而导致悬臂接触到边导磁板223,防止发生串音,提高了发声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5,第三连接部213至少具有两级,靠近支撑本体222的一级为a级,远离支撑本体222的一级为b级,其中,A级与a级齐平,B级与b级齐平。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避让下降空间,防止串音,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三连接部213朝向振膜10的一侧设置为与边导磁板223相对应的台阶状,并使得相对应的每一级台阶朝向振膜10的侧面齐平。
进一步的,参照图6、图8,第一连接部211为定位柱,定位柱凸出于支撑本体222,并向远离振膜10一侧的方向延伸,磁路系统40的外周面与定位柱抵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磁路系统40的安装,将第一连接部211设置为定位柱,磁路系统40被定位柱夹持固定,保证了磁路系统4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磁路系统40的每个侧面均被定位柱抵接,从而实现磁路系统40被定位柱固定。
进一步的,参照图8,磁路系统40的外周面设有限位缺口41,定位柱卡于限位缺口41内。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方便磁路系统40的安装,保证更好的安装效果,在磁路系统40的外周面设置了限位缺口41,定位柱置于限位缺口41中,从而能够较好的定位柱抵接在磁路系统40上,避免磁路系统40与振动系统在安装过程中相互偏移,能够保证发声装置的装配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9,支撑本体222上设有多个边导磁板223,多个边导磁板223沿支撑本体222的内周面间隔设置,两相邻边导磁板223的间隔构成出声孔226,磁路系统40上对应出声孔226开设有开口(图未示)。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在支撑本体222上设有多个边导磁板223,能够增强支撑部22的强度和刚性,还能够方便磁路系统40设置较多的磁铁,能够增强发声装置的发声效果。同时,出声孔226与开口连通,可以使振膜10内侧的气流经由出声孔226辐射出来。
进一步的,参照图10,发声装置还包括音圈50,音圈50设置于磁路系统40的间隙中,音圈50的一端与振膜10连接,音圈50的设置有引线,引线与安装部21上的焊盘30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音圈50与外部的导通,将音圈50的引线与安装部21上的焊盘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引线设置在音圈50背离振膜10的一侧。
进一步的,参照图11,发声装置还包括定心支片60,定心支片60设于音圈50朝向振膜10的一侧,音圈50固定于定心支片60的内侧且与定心支片60内侧上的内焊盘电连接,定心支片60的外侧固定于第二连接部212和凸台224上,定心支片60的外侧上设有外焊盘与安装部21上的焊盘30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振动系统产生偏振,设置了定心支片60,将定心支片60设置在音圈50朝向振膜10的一侧,同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定心支片60的内焊盘与音圈50的引线焊接,然后再将定心支片60的外焊盘与焊盘30焊接。如此设置,实现了音圈50与外部的导通,能够保证音圈50在外壳20的正确位置,使得音圈50在受力时,振动系统只能沿轴向往复运动,进而保证了发声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
振膜;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安装部为塑料件,所述支撑部为导磁金属件,所述支撑部具有若干个拐角,每一个所述拐角处设有一个所述安装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注塑成型,所述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振膜一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本体和边导磁板,所述边导磁板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内周面;以及,
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焊盘,所述焊盘与所述安装部注塑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本体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外侧设有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台形成环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台朝向所述振膜的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沿所述支撑部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拐角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凸台之间,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拐角并填充于两相邻的所述凸台之间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挂钩部,其中一个所述挂钩部向朝向所述振膜的方向延伸,另一个所述挂钩部向背离所述振膜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连接弧部,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包覆一个所述挂钩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挂钩部为倒L形,另一个所述挂钩部为T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包覆另一个所述挂钩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导磁板至少具有两级,靠近所述支撑本体的一级为A级,所述A级相对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振膜的一侧的距离为第一长度,远离所述支撑本体的一级为B级,所述B级相对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振膜的一侧的高度为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至少具有两级,靠近所述支撑本体的一级为a级,远离所述支撑本体的一级为b级,其中,所述A级与所述a级齐平,所述B级与所述b级齐平。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凸出于所述支撑本体,并向远离所述振膜的一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磁路系统的外周面与所述定位柱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的外周面设有限位缺口,所述定位柱卡于所述限位缺口内。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边导磁板,多个所述边导磁板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内周面间隔设置,两相邻所述边导磁板的间隔构成出声孔,所述磁路系统上对应所述出声孔开设有开口。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音圈,所述音圈设置于所述磁路系统的间隙中,所述音圈的一端与所述振膜连接,所述音圈设置有引线,所述引线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焊盘连接;
或者,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设于所述音圈朝向所述振膜的一侧,所述音圈固定于所述定心支片的内侧且与定心支片内侧上的内焊盘电连接,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凸台上,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上设有外焊盘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焊盘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16793X | 2019-11-29 | ||
CN201911216793.XA CN110958508A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发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31073U true CN211831073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6997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16793.XA Pending CN110958508A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发声装置 |
CN202020548723.6U Active CN211831073U (zh) | 2019-11-29 | 2020-04-13 | 发声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16793.XA Pending CN110958508A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发声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95850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0919B (zh) * | 2020-11-24 | 2021-12-21 | 華龍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較佳振幅穩定性的微型揚聲器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11216793.XA patent/CN110958508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4-13 CN CN202020548723.6U patent/CN2118310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0919B (zh) * | 2020-11-24 | 2021-12-21 | 華龍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較佳振幅穩定性的微型揚聲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58508A (zh) | 2020-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44804B2 (en) | Miniature moving-coil speaker | |
CN109769183B (zh) | 扬声器 | |
CN110933571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6775018U (zh) |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
CN111131980A (zh) |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1831073U (zh) | 发声装置 | |
CN109743662B (zh) | 定心支片和发声装置 | |
WO2022111675A1 (zh) | 振膜单元和扬声器 | |
WO2022206046A1 (zh) | 发声装置 | |
CN113099362B (zh) | 发声装置 | |
WO2022111674A1 (zh)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
CN212696206U (zh) | 扬声器单体和电子终端 | |
CN212727408U (zh) | 扬声器 | |
CN113660590A (zh) | 用于电子装置的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 |
CN210725326U (zh) |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1654789A (zh) | 发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1630384U (zh) | 发声装置 | |
CN216775012U (zh) |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
CN216775013U (zh) |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
CN216775021U (zh) |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
CN217240919U (zh) | 振膜、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6775023U (zh) |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
CN216122890U (zh) |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
CN217904647U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4979910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