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5589U -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5589U
CN212085589U CN202020426716.9U CN202020426716U CN212085589U CN 212085589 U CN212085589 U CN 212085589U CN 202020426716 U CN202020426716 U CN 202020426716U CN 212085589 U CN212085589 U CN 212085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box
arc
wall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67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y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267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5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5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5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包括箱体、第一滤网和拉门,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箱体的上下开口处均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箱体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一散热装置。该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通过箱体、配电监控设备、第一横板和排风扇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箱体内的热空气排出,从而对配电监控设备进行散热降温,通过水泵、第一弧形水管、第二弧形水管和水箱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水循环流动从而将内部的热量进行吸附,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通过风扇、第一L形杆和第二弧形水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的对设备进行散热降温处理,从而提高了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自动化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改进电能质量,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降低运行费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通常在公用变压器及配电线路中大都数通过安装配电自动化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而现有技术中的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大多数通过箱体的滤网孔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好,无法保证配电监控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装置过于单一,而且散热效率过低,无法进行快速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而现有技术中的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大多数通过箱体的滤网孔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好,无法保证配电监控装置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包括箱体、第一滤网和拉门,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箱体的上下开口处均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箱体的前端面安装有拉门,所述箱体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一散热装置;
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横板、排风扇、配电监控设备、第二横板、第二滤网和第一竖板;
左右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与箱体的下表面内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一横板的上方内部固接有排风扇,左右所述第一横板的上方设有配电监控设备,所述配电监控设备的外壁与箱体的内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一横板的上方设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的左右两侧外壁与箱体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横板的中间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第二横板的多个开口处固接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第一竖板,多个所述第一竖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开口。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横板相互垂直。
优选的,左右所述排风扇以配电监控设备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上方安装有循环装置;
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第三横板、水箱、第二竖板、第一弧形水管、第四横板、水泵和第二弧形水管;
所述第三横板的右侧与箱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固接有水箱,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的中间开设有开口,所述水箱的左侧固接有第一弧形水管,所述第一弧形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水管的中间外壁与第二竖板的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竖板的下方设有第四横板,所述第四横板的右侧与箱体固定相连,所述第四横板的内部固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与第一弧形水管固定相连,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弧形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吸水口处固接有第二弧形水管,所述第二弧形水管与水泵的吸水口处相连通,所述第二弧形水管的上下外壁贯穿箱体的外壁,所述第二弧形水管的外壁分别与箱体和第一竖板的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弧形水管的上方与水箱的右侧下方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弧形水管与水箱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横板与第四横板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二散热装置;
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一L形杆、齿牙套筒、风扇、第二L形杆、弹簧、第三竖板、半齿轮、第四竖板和电机;
左右所述第一L形杆的上表面与箱体的上表面内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一L形杆的内侧加工有凸块,左右所述第一L形杆的内侧外壁套接有齿牙套筒,左右所述第一L形杆的外壁与齿牙套筒的内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齿牙套筒的下表面固接有风扇,左右所述齿牙套筒的外侧上方固接有第二L形杆,左右所述第二L形杆的外侧安装有多个弹簧,上下所述弹簧的两侧分别与第一L形杆和第二L形杆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二L形杆的上方设有第三竖板,左右所述第三竖板的上表面与箱体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三竖板的前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半齿轮,左右所述半齿轮与齿牙套筒相互啮合,左右所述第三竖板的内侧设有第四竖板,左右所述第四竖板的上表面与箱体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四竖板的前端面固接有电机,左右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半齿轮的转轴处转动相连。
优选的,左右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中点与半齿轮的中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左右所述半齿轮与齿牙套筒的啮合比为1:1。
一种自动化监控装置的应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操作人员向水箱内倒入适量的水,使水箱内的水流入第二弧形水管内,使第二弧形水管内的水将配电监控设备散发的热量吸收,接通水泵的外接电源,启动水泵,使水泵通过吸水口将第二弧形水管内的水吸入,通过出水口将水排入第一弧形水管内,使水通过第一弧形水管进入水箱内,从而使水循环,这样便达到了对配电监控设备进行降温的目。
S2,接通电机的外接电源,启动电机,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带动半齿轮进行转动,半齿轮带动齿牙套筒进行移动,齿牙套筒带动风扇进行移动,同时齿牙套筒带动第二L形杆进行移动,使第二L形杆对弹簧进行拉伸,通过弹簧的弹力性能可以使齿牙套筒复位。
S3,接通风扇和排风扇的外接电源,启动风扇和排风扇,使风扇进一步对配电监控设备进行散热,同时通过排风扇将箱体内的热空气排出,这样便达到了对设备进行快速降温散热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通过箱体、配电监控设备、第一滤网、第一横板和排风扇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箱体内的热空气排出,从而对配电监控设备进行散热降温;
2.该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通过水泵、第一竖板、第一弧形水管、第二弧形水管和水箱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水循环流动从而将内部的热量进行吸附,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该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通过风扇、齿牙套筒、第一L形杆和第二弧形水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的对设备进行散热降温处理,从而提高了使用性能;
4.该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通过电机、半齿轮、弹簧、风扇、第一L形杆、第二L形杆和齿牙套筒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带动风扇进行移动,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5.该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通过向水箱内倒入适量的水,使水箱内的水流入第二弧形水管内,使第二弧形水管内的水将配电监控设备散发的热量吸收,使水泵通过吸水口将第二弧形水管内的水吸入,通过出水口将水排入第一弧形水管内,使水通过第一弧形水管进入水箱内,从而使水循环,这样便达到了对配电监控设备进行降温目的;
6.该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通过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带动半齿轮进行转动,半齿轮带动齿牙套筒进行移动,齿牙套筒带动风扇进行移动,同时齿牙套筒带动第二L形杆进行移动,使第二L形杆对弹簧进行拉伸,通过弹簧的弹力性能可以使齿牙套筒复位,接通风扇和排风扇的外接电源,启动风扇和排风扇,使风扇进一步对配电监控设备进行散热,同时通过排风扇将箱体内的热空气排出,这样便达到了对设备进行快速降温散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横板、第二滤网和第一竖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水泵、第一弧形水管和第三横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机、半齿轮和齿牙套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弹簧、第一L形杆和第二L形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箱体、拉门和水箱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滤网,3、第一散热装置,301、第一横板,302、排风扇,303、配电监控设备,304、第二横板,305、第二滤网,306、第一竖板,4、循环装置,401、第三横板,402、水箱,403、第二竖板,404、第一弧形水管,405、第四横板,406、水泵,407、第二弧形水管,5、第二散热装置,501、第一L形杆,502、齿牙套筒,503、风扇,504、第二L形杆,505、弹簧,506、第三竖板,507、半齿轮,508、第四竖板,509、电机,6、拉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包括箱体1、第一滤网2和拉门6,箱体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多个开口,箱体1的上下开口处均安装有第一滤网2,第一滤网2的目数为30目,通过第一滤网2可以实现内部的空气流动,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拉门6,通过拉门6可以将箱体1打开,箱体1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一散热装置3,第一散热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01、排风扇302、配电监控设备303、第二横板304、第二滤网305和第一竖板306,左右第一横板301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下表面内壁固定相连,左右第一横板301的上方内部固接有排风扇302,排风扇302的型号为DBF-6.3Q6,通过排风扇302可以将箱体1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左右第一横板301的上方设有配电监控设备303,配电监控设备303的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相连,左右第一横板301的上方设有第二横板304,第二横板304的左右两侧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相连,第二横板304的中间开设有4个开口,第二横板304的4个开口处固接有第二滤网305,第二滤网305的目数为20目,第二横板304的上表面固接有3个第一竖板306,3个第一竖板306的内部开设有4个开口,3个第一竖板306与第二横板304相互垂直,左右排风扇302以配电监控设备303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箱体1的左侧上方安装有循环装置4,循环装置4包括第三横板401、水箱402、第二竖板403、第一弧形水管404、第四横板405、水泵406和第二弧形水管407,第三横板401的右侧与箱体1固定相连,第三横板401的上表面固接有水箱402,第三横板401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竖板403,第二竖板403的中间开设有开口,水箱402的左侧固接有第一弧形水管404,第一弧形水管404与水箱402相连通,第一弧形水管404的中间外壁与第二竖板403的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第二竖板403可以对第一弧形水管404起支撑作用,第二竖板403的下方设有第四横板405,第四横板405的右侧与箱体1固定相连,第四横板405的内部固接有水泵406,水泵406的型号为48SH-22,水泵406的出水口处与第一弧形水管404固定相连,水泵406的出水口与第一弧形水管404相连通,通过水泵406的出水口可以将水排入第一弧形水管404内,水泵406的吸水口处固接有第二弧形水管407,第二弧形水管407与水泵406的吸水口处相连通,通过水泵406的吸水口处可以将第二弧形水管407内的水吸入,第二弧形水管407的上下外壁贯穿箱体1的外壁,第二弧形水管407的外壁分别与箱体1和第一竖板306的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箱体1和第一竖板306可以对第二弧形水管407起支撑作用,第二弧形水管407的上方与水箱402的右侧下方固定相连,第二弧形水管407与水箱402相连通,第三横板401与第四横板405相互平行。
箱体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二散热装置5,第二散热装置5包括第一L形杆501、齿牙套筒502、风扇503、第二L形杆504、弹簧505、第三竖板506、半齿轮507、第四竖板508和电机509,左右第一L形杆501的上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内壁固定相连,左右第一L形杆501的内侧加工有凸块,左右第一L形杆501的内侧外壁套接有齿牙套筒502,左右第一L形杆501的外壁与齿牙套筒502的内壁间隙配合,齿牙套筒502可以在第一L形杆501处进行移动,左右齿牙套筒502的下表面固接有风扇503,风扇503的型号为FT3-35,左右齿牙套筒502的外侧上方固接有第二L形杆504,左右第二L形杆504的外侧安装有2个弹簧505,上下弹簧50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L形杆501和第二L形杆504固定相连,当第二L形杆504向内侧移动时弹簧505处于拉伸状态,左右第二L形杆504的上方设有第三竖板506,左右第三竖板506的上表面与箱体1固定相连,左右第三竖板506的前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半齿轮507,半齿轮507通过转轴可以在第三竖板506处进行转动,左右半齿轮507与齿牙套筒502相互啮合,半齿轮507可以带动齿牙套筒502进行移动,左右第三竖板506的内侧设有第四竖板508,左右第四竖板508的上表面与箱体1固定相连,左右第四竖板508的前端面固接有电机509,电机509的型号为BLD-09,左右电机509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半齿轮507的转轴处转动相连,电机509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可以带动半齿轮507进行转动,左右电机509的输出轴中点与半齿轮507的中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左右半齿轮507与齿牙套筒502的啮合比为1:1。
实施例二:
根据图1-6: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时,首先操作人员向水箱402内倒入适量的水,使水箱402内的水流入第二弧形水管407内,使第二弧形水管407内的水将配电监控设备303散发的热量吸收,接通水泵406的外接电源,启动水泵406,使水泵406通过吸水口将第二弧形水管407内的水吸入,通过出水口将水排入第一弧形水管404内,使水通过第一弧形水管404进入水箱402内,从而使水循环,这样便达到了对配电监控设备303进行降温的目,接通电机509的外接电源,启动电机509,使电机509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带动半齿轮507进行转动,半齿轮507带动齿牙套筒502进行移动,齿牙套筒502带动风扇503进行移动,同时齿牙套筒502带动第二L形杆504进行移动,使第二L形杆504对弹簧505进行拉伸,通过弹簧505的弹力性能可以使齿牙套筒502复位,接通风扇503和排风扇302的外接电源,启动风扇503和排风扇302,使风扇503进一步对配电监控设备303进行散热,同时通过排风扇302将箱体1内的热空气排出,这样便达到了对设备进行快速降温散热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包括箱体(1)、第一滤网(2)和拉门(6),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箱体(1)的上下开口处均安装有第一滤网(2),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拉门(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一散热装置(3);
所述第一散热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01)、排风扇(302)、配电监控设备(303)、第二横板(304)、第二滤网(305)和第一竖板(306);
左右所述第一横板(301)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下表面内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一横板(301)的上方内部固接有排风扇(302),左右所述第一横板(301)的上方设有配电监控设备(303),所述配电监控设备(303)的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一横板(301)的上方设有第二横板(304),所述第二横板(304)的左右两侧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横板(304)的中间开设有多个开口,所述第二横板(304)的多个开口处固接有第二滤网(305),所述第二横板(304)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第一竖板(306),多个所述第一竖板(306)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竖板(306)与第二横板(304)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排风扇(302)以配电监控设备(303)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侧上方安装有循环装置(4);
所述循环装置(4)包括第三横板(401)、水箱(402)、第二竖板(403)、第一弧形水管(404)、第四横板(405)、水泵(406)和第二弧形水管(407);
所述第三横板(401)的右侧与箱体(1)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横板(401)的上表面固接有水箱(402),所述第三横板(401)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竖板(403),所述第二竖板(403)的中间开设有开口,所述水箱(402)的左侧固接有第一弧形水管(404),所述第一弧形水管(404)与水箱(402)相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水管(404)的中间外壁与第二竖板(403)的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竖板(403)的下方设有第四横板(405),所述第四横板(405)的右侧与箱体(1)固定相连,所述第四横板(405)的内部固接有水泵(406),所述水泵(406)的出水口处与第一弧形水管(404)固定相连,所述水泵(406)的出水口与第一弧形水管(404)相连通,所述水泵(406)的吸水口处固接有第二弧形水管(407),所述第二弧形水管(407)与水泵(406)的吸水口处相连通,所述第二弧形水管(407)的上下外壁贯穿箱体(1)的外壁,所述第二弧形水管(407)的外壁分别与箱体(1)和第一竖板(306)的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弧形水管(407)的上方与水箱(402)的右侧下方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弧形水管(407)与水箱(402)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板(401)与第四横板(405)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二散热装置(5);
所述第二散热装置(5)包括第一L形杆(501)、齿牙套筒(502)、风扇(503)、第二L形杆(504)、弹簧(505)、第三竖板(506)、半齿轮(507)、第四竖板(508)和电机(509);
左右所述第一L形杆(501)的上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内壁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一L形杆(501)的内侧加工有凸块,左右所述第一L形杆(501)的内侧外壁套接有齿牙套筒(502),左右所述第一L形杆(501)的外壁与齿牙套筒(502)的内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齿牙套筒(502)的下表面固接有风扇(503),左右所述齿牙套筒(502)的外侧上方固接有第二L形杆(504),左右所述第二L形杆(504)的外侧安装有多个弹簧(505),上下所述弹簧(50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L形杆(501)和第二L形杆(504)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二L形杆(504)的上方设有第三竖板(506),左右所述第三竖板(506)的上表面与箱体(1)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三竖板(506)的前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半齿轮(507),左右所述半齿轮(507)与齿牙套筒(502)相互啮合,左右所述第三竖板(506)的内侧设有第四竖板(508),左右所述第四竖板(508)的上表面与箱体(1)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四竖板(508)的前端面固接有电机(509),左右所述电机(509)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半齿轮(507)的转轴处转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电机(509)的输出轴中点与半齿轮(507)的中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半齿轮(507)与齿牙套筒(502)的啮合比为1:1。
CN202020426716.9U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Active CN212085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6716.9U CN212085589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6716.9U CN212085589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5589U true CN212085589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6716.9U Active CN212085589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5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3614A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CN213280490U (zh) 一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
CN113597226A (zh) 一种数据中心空调供冷节能装置
CN212366597U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功能的配电柜
CN210578135U (zh) 一种电机变频装置
CN212085589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
CN215927920U (zh) 一种空压机用的高效散热装置
CN111355174B (zh) 一种户外高防水安全型配电自动化监控终端
CN213991298U (zh) 一种节能型电气设备柜
CN214281578U (zh) 一种通风散热型互联网立式交换机
CN211428734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低压开关柜
CN210954945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交互反馈用的超声波模组装置
CN210799126U (zh) 发动机散热器
CN211151283U (zh) 一种配电柜防尘散热壳体
CN209896541U (zh) 一种具有除尘和散热结构的配电柜
CN113260236A (zh) 一种通用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20042666U (zh) 光伏专用箱变柜体
CN217282660U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循环降温装置
CN211982401U (zh) 一种电力用电力柜降温装置
CN216218325U (zh) 一种电子工程用分布式节电装置
CN213390355U (zh) 一种箱式自动增压变频供水机组
CN216959582U (zh) 一种防水型节能散热电机
CN218102935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主板的散热结构
CN216530151U (zh) 一种配电控制设备散热装置
CN209517734U (zh)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通信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9

Address after: 523106 Room 302, No. 1, Tongrong street,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ongy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1, building 5, Minsheng community, No. 318, Xi'an North Road, Changle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200

Patentee before: Liu Yuc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