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5263U -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5263U
CN212085263U CN202020759507.6U CN202020759507U CN212085263U CN 212085263 U CN212085263 U CN 212085263U CN 202020759507 U CN202020759507 U CN 202020759507U CN 212085263 U CN212085263 U CN 212085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signal connector
printed circuit
flexib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95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娇
张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95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5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5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5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该信号连接器包括底座、连接柱以及至少一个锁定件;底座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与印刷线路板固定为一体,且与印刷线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引脚电连接;第二表面用于与柔性线路板上的第二连接引脚电连接;连接柱固定于底座的第二表面上;锁定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固定端固定于连接柱上,伸缩端可沿垂直于连接柱的延伸方向做伸缩运动,以允许或限制柔性线路板上的开口穿过锁定件。本公开可以在成本低廉、装配简单的前提下实现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及结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通常设置有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和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且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之间需要实现信号传输及结构固定。
目前,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方式通常有2种。第一种是,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上均焊接BTB(板对板连接器,Board-to-board Connectors)座子,通过相互扣接实现信号传输和结构固定;第二种是,在印刷线路板上焊接弹片,柔性线路板上设置焊盘,然后用胶将柔性线路板粘贴固定在中框上,再将印刷线路板上弹片与柔性线路板上焊盘对应放置,最后印刷线路板通过螺丝与中框固定,如此实现信号传输及结构固定。
对于传输较少信号的柔性线路板(常见的如4个信号的侧按键FPC或2个信号的听筒FPC等),第一种方法使用BTB座子(如目前手机使用的最小的也有10个信号PIN)来实现连接,非常浪费成本。而第二种方法,装配方式死板且比较复杂,FPC上需要额外增加定位孔,增加了柔性线路板总面积,同时对于印刷线路板的设计有局限,还增加了胶的使用,增加了成本。因此,现有的两种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方式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目前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成本低廉、装配简单的前提下实现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及结构固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信号连接器,用于将印刷线路板和柔性线路板固定为一体,且使得所述印刷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印刷线路板包括第一连接引脚;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贯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开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口周围的第二连接引脚;
所述信号连接器包括底座、连接柱以及至少一个锁定件;
所述底座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印刷线路板固定为一体,且与所述印刷线路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引脚电连接;所述连接柱固定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伸缩端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做伸缩运动,以允许或限制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所述开口穿过所述锁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锁定件;
所述至少两个锁定件对称地分散于所述连接柱的四周。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柔性线路板本体和补强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引脚位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补强板固定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第四表面上;所述开口同时贯穿所述柔性线路板本体和补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到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厚度的1.1倍。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为一体,且可以随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伸缩端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沿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做伸缩运动,以在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开口套置于所述连接柱上时,在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上固定所述柔性线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还包括抗氧化层,
所述抗氧化层包裹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容纳凹槽;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容纳凹槽内,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开口套置于所述连接柱的过程中,所述锁定件完全收缩到所述容纳凹槽内。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主板,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印刷线路板间的信号连接器。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主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连接器包括底座、连接柱以及至少一个锁定件;所述底座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印刷线路板固定为一体,且与所述印刷线路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引脚电连接;所述连接柱固定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伸缩端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做伸缩运动,以允许或限制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所述开口穿过所述锁定件,解决了现有的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方式成本高、装配复杂的问题,达到了在成本低廉、装配简单的前提下实现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及结构固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连接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信号连接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将图1中信号连接器装配于印刷线路板和柔性线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由印刷线路板指向柔性线路板的方向观察图3中柔性线路板时,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由柔性线路板指向印刷线路板的方向观察图3中信号连接器中锁定件和连接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连接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信号连接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将图8中连接器装配于柔性线路板和印刷线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连接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信号连接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仅包括图11中底座和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将柔性线路板装配于图11中信号连接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针对现有技术中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方式成本高、装配复杂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方案,在成本低廉、装配简单的前提下实现了印刷线路板与柔性线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及结构固定的效果。
在本公开中,信号连接器第一状态是指信号连接器未与柔性线路板装配的状态。信号连接器第二状态是指信号连接器与柔性线路板装配的过程中的状态。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连接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信号连接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将图1中信号连接器装配于印刷线路板和柔性线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由印刷线路板指向柔性线路板的方向观察图3中柔性线路板时,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图4,该信号连接器30用于将印刷线路板10和柔性线路板20固定为一体,且使得印刷线路板10和柔性线路板20电连接;印刷线路板10包括第一连接引脚11;柔性线路板20包括贯穿柔性线路板20的开口22以及设置于开口22周围的第二连接引脚21。
参见图1-图4,该信号连接器30包括底座31、连接柱32以及至少一个锁定件330;底座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底座31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第一表面311用于与印刷线路板10固定为一体,且与印刷线路板10上的第一连接引脚11电连接;第二表面312用于与柔性线路板20上的第二连接引脚21电连接;连接柱32固定于底座31的第二表面312上;锁定件330包括第一弹性件33,第一弹性件33包括相对的固定端331和伸缩端332,固定端331固定于连接柱32远离底座31的一端,伸缩端332可沿垂直于连接柱32的延伸方向(即图中X轴方向)做伸缩运动,以允许或限制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穿过锁定件33。
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由于锁定件33伸缩端332可沿垂直于连接柱32的延伸方向(即图中X轴方向)做伸缩运动,会最终使得由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可变。具体地,参见图1,第一弹性件33处于伸展状态,令d表示伸缩端332远离连接柱32时,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参见图2,第一弹性件33处于压缩状态,d表示伸缩端332靠近连接柱32时,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则d<d
在此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图4,将信号连接器30装配于印刷线路板10和柔性线路板20上的具体装配步骤可以包括:
首先,将底座31的第一表面311与印刷线路板10固定为一体,且与印刷线路板10上的第一连接引脚11电连接。本步骤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为通过焊接的方式,以底座31的第一表面311为焊脚,将底座31焊接于印刷线路板10的第一连接引脚11上,这样可以同时实现底座31的第一表面311与印刷线路板10固定为一体,且与印刷线路板10上的第一连接引脚11电连接的目的。在本步骤中,第一弹性件33处于自由伸展状态,伸缩端332距离连接柱32的距离较远,使得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的尺寸。此时信号连接器的形状如图1所示。
其次,压缩第一弹性件33,使得伸缩端332沿靠近连接柱32的方向运动,使得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此时信号连接器的形状如图2所示。当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的尺寸时,将柔性线路板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引脚22的表面朝向印刷线路板10,控制柔性线路板20的开口22穿过该第一弹性件33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套置于连接柱32。
最后,释放第一弹性件33,伸缩端332沿远离连接柱32的方向运动,使得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直至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的尺寸,此时信号连接器30的形状,以及信号连接器30和柔性线路板20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
继续参见图3,当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的尺寸时,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无法穿过该第一弹性件33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即柔性线路板20的位置被限制(或称为被锁定),实现了印刷线路板10与柔性线路板20之间的结构固定。又因为底座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如铜),具有导电性,通过设置底座31的第一表面311与印刷线路板10上的第一连接引脚11电连接,底座31的第二表面312与柔性线路板20上的第二连接引脚21电连接,最终可以使得印刷线路板10上的第一连接引脚11与柔性线路板20上的第二连接引脚21电导通,实现印刷线路板10与柔性线路20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中信号连接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其装配步骤简单,可以提高印刷线路板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提供的信号连接器仅适用于将一个第二连接引脚与一个第一连接引脚电连接的情况。当柔性线路板上有n个第二连接引脚需要与印刷线路板上的n个第一连接引脚电连接时,需要采用n个信号连接器连接。
图5为沿由柔性线路板指向印刷线路板的方向观察图3中信号连接器中锁定件和连接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图5中,该信号连接器仅设置两个锁定件330,这仅是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在实际中,还可以设置信号连接器30包括一个或多个锁定件330。
若信号连接器30包括至少两个锁定件330;至少两个锁定件330分散于连接柱32的四周。在此基础上,可选地,至少两个锁定件330对称地分散于连接柱32的四周。其中,对称可以为在平行于底座31的第一表面311的平面上,至少两个锁定件330轴对称或者点对称地分布于连接柱32的四周。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图6中,该信号连接器共设置四个锁定件330,该锁定件330对称地分散于连接柱32的四周。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柔性线路板20与信号连接器30装配的过程中以及柔性线路板20套置于信号连接器30的连接柱32上以后,柔性线路板20受力均衡,以达到对柔性线路20进行保护,且使得柔性线路板20与印刷线路板10稳定电连接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和图6中,连接柱32的形状为矩形,这仅是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在实际中,还可以设置连接柱32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除矩形以外的其他多边形等。类似的,在实际中底座、和柔性线路板中开口的形状同样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只要能够实现对柔性线路板进行锁定即可。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底座31在印刷线路板1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连接引脚11所覆盖的区域内,这仅是本公开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在实际中,还可以设置底座31在印刷线路板10上的垂直投影仅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引脚11所覆盖的区域内。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可选地,该柔性线路板20包括柔性线路板本体23和补强板24;柔性线路板本体23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231和第四表面232,第二连接引脚21位于第三表面231,补强板24固定于柔性线路板本体23的第四表面232上;开口22同时贯穿柔性线路板本体23和补强板24。这样设置可以增强柔性线路板20开口22附近区域的硬度,一方面可以达到便于将柔性线路板20装配于信号连接器30上的目的;另一方面,确保柔性线路板20与印刷线路板10稳定电连接。同时补强板24还会对柔性线路板本体23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内部的线路断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3到底座31的第二表面31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柔性线路板20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柔性线路板20的厚度的1.1倍。这样设置可以确保在将柔性线路板20套置于连接柱32后,释放第一弹性件33,第一弹性件33能够顺利恢复为自由伸展的状态,进而确保第一弹性件33能够起到锁定柔性线路板20的作用。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3到底座31的第二表面312的距离等于柔性线路板20的厚度。这样设置可以在将柔性线路板20套置于连接柱32后,进一步限定柔性线路板20在Y轴方向的位置。
当柔性线路板20包括柔性线路板本体23和补强板24时,此处柔性线路板20的厚度为柔性线路板本体23厚度和补强板24厚度之和。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连接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信号连接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将图8中信号连接器装配于柔性线路板和印刷线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图10,该信号连接器中,锁定件3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4。第二弹性件34与第一弹性件33固定为一体,且可以随第一弹性件33的伸缩端332在垂直于连接柱32的延伸方向(即图中X轴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34可以沿连接柱32的延伸方向(即图中Y轴方向)做伸缩运动,以在柔性线路板20的开口22套置于连接柱32上时,在连接柱32的延伸方向上固定柔性线路板20。
继续参见图8-图10,将信号连接器30装配于印刷线路板10和柔性线路板20上的具体装配步骤可以包括:
首先,将底座31的第一表面311与印刷线路板10固定为一体,且与印刷线路板10上的第一连接引脚11电连接。在本步骤中,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4均处于自由伸展状态,伸缩端332距离连接柱32的距离较远,使得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的尺寸。此时信号连接器的形状如图8所示。
其次,压缩第一弹性件33,使得伸缩端332沿靠近连接柱32的方向运动,使得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压缩第二弹性件33,使得第二弹性件34的端部341沿由底座31指向连接柱32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弹性件34和底座之间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柔性线路板20。此时信号连接器的形状如图2所示。当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的尺寸时,将柔性线路板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引脚22的表面朝向印刷线路板10,控制柔性线路板20的开口22穿过该第一弹性件33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套置于连接柱32。
最后,释放第一弹性件33,伸缩端332沿远离连接柱32的方向运动,使得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直至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构成的整体在图中X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柔性线路板20上的开口22的尺寸。释放第二弹性件34,使得第二弹性件34的端部341沿由连接柱32指向底座31的方向移动,最终第二弹性件34的端部341与柔性线路板20相抵持,第二弹性件34向柔性线路板20提供压紧底座31的作用力,达到对柔性线路板20进一步进行固定的作用。此时信号连接器30的形状,以及信号连接器30和柔性线路板20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0所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可以为弹簧。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锁定件还包括抗氧化层,抗氧化层包裹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水汽的渗入,使得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腐蚀,进而失去对柔性线路板位置锁定的功能的不良现象出现。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连接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信号连接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仅包括图11中底座和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将柔性线路板装配于图11中信号连接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图14,在该信号连接器中,连接柱32上设置有容纳凹槽321。参见图12,第一弹性件33的固定端331固定于容纳凹槽321内,柔性线路板20的开口22套置于连接柱32的过程中,锁定件330完全收缩到容纳凹槽321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锁定件330向靠近连接柱32收缩至最小时,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形成的整体在X轴上的尺寸越小,其可允许通过的开口22的尺寸越小。对应同一尺寸的连接柱32,通过设置容纳凹槽321,可以进一步减小锁定件33收缩后锁定件330和连接柱32形成的整体在X轴上的尺寸,进而减小柔性线路板20上需要设置的开口22的尺寸。对于面积相同的柔性线路板20,这样设置可以在柔性线路板20布设更多的第二连接引脚、信号线或元器件,可以提高柔性线路板20面积的利用率。对于柔性线路板20上需布设的第二连接引脚信号线、信号线或元器件的个数一定的情况,这样设置可以减小柔性线路板20的面积,可以适应电子设备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继续参见图12和图14,由于柔性线路板20的开口22套置于连接柱32的过程中,锁定件330可以完全收缩到容纳凹槽321内。当柔性线路板20的开口与连接柱32的形状、尺寸一致时,在柔性线路板20装配完成后,连接柱32可以完全填充柔性线路板20的开口22,这样可以避免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柔性线路板20晃动,进一步提高了柔性线路板20装配的稳定性。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5,该主板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信号连接器300。该主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印刷线路板100和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200。印刷线路板100和柔性线路板200通过信号连接器300固定为一起,并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柔性线路板200可以为侧按键柔性线路板或者听筒柔性线路板。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主板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信号连接器,其具有其所包括的信号连接器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6,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主板101。
该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音箱、电视、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共场所的信息查询机等。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主板,其具有其所包括的主板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印刷线路板和柔性线路板固定为一体,且使得所述印刷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印刷线路板包括第一连接引脚;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贯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开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口周围的第二连接引脚;
所述信号连接器包括底座、连接柱以及至少一个锁定件;
所述底座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印刷线路板固定为一体,且与所述印刷线路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引脚电连接;所述连接柱固定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伸缩端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做伸缩运动,以允许或限制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所述开口穿过所述锁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锁定件;
所述至少两个锁定件对称地分散于所述连接柱的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柔性线路板本体和补强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引脚位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补强板固定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第四表面上;所述开口同时贯穿所述柔性线路板本体和补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到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厚度的1.1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为一体,且可以随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伸缩端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沿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做伸缩运动,以在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开口套置于所述连接柱上时,在所述连接柱的延伸方向上固定所述柔性线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还包括抗氧化层,
所述抗氧化层包裹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容纳凹槽;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容纳凹槽内,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开口套置于所述连接柱的过程中,所述锁定件完全收缩到所述容纳凹槽内。
9.一种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连接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板。
CN202020759507.6U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085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9507.6U CN212085263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9507.6U CN212085263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5263U true CN212085263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9507.6U Active CN212085263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5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7309B2 (en) Swayable electronic connector with align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740473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a battery to a mobile terminal
CN210008007U (zh) 电子设备
US20120092838A1 (en) Multilay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M359113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22218261A1 (zh)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445462B2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signal lines,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882541B2 (en) Socket connector,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060061980A1 (en)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tacking connectors on boards from coming apa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213307A1 (en) Pivoting apparatus with a shielding function
CN212085263U (zh)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US9439286B2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of electronic device
JP3925097B2 (ja) プリント基板取り付け構造
US7077692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unting circuit elements
CN212085262U (zh)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JP2015146242A (ja) 金属端子
US7479018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CN105722313A (zh) 移动终端
CN214481695U (zh) 电子设备
CN111446566A (zh) 一种信号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JP2004296294A (ja) コネクタ
JP5347375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および配線ケーブル保持構造
JP2007227229A (ja) 基板接続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218514592U (zh) 电路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6352618A (ja) 携帯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