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5254U -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5254U
CN212085254U CN202020464547.8U CN202020464547U CN212085254U CN 212085254 U CN212085254 U CN 212085254U CN 202020464547 U CN202020464547 U CN 202020464547U CN 212085254 U CN212085254 U CN 212085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able
sleeved
copper mesh
rest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45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t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645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5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5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5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所述修复体包括导体连接部和复层部。所述复层部套设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上,且所述导体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复层部的长度。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使得在进行电缆修复的过程中只需要将电缆铜芯与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中导体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块或第二连接块进行连接或焊接就可以实现对电缆的修复,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修复所存在的操作时间长和修复工艺复杂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还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电能由甲地至乙地的输送载体,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对整体环境要求的提高,很多新建城区和居民小区都采用了电缆,电缆的外皮常用的主要是防潮防水性能较好的交联聚乙烯材料。其在地下长时间使用难免出现外力破坏及超负荷运行导致破损,传统的做法是将破损故障点电缆截断去掉,用传统的电缆中间附件把截断部分修复连接起来;然而,这种用传统附件连接起来的方式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冷缩电缆中间附件、热缩电缆中间附件安装上去通电运行后,由于电缆是长期在地下运行,传统中间附件安装的中间头会发生水泡、潮气的渗入而导致常常发生击穿而导致停电事故,上述原因都是因为传统的电缆中间附件本身密封性差而导致的结果,基于上述各种电缆中间接头附件发生故障原因,对电缆中间连接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修复所存在的操作时间长和修复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包括:导体连接部和复层部;
所述复层部套设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上,根据电缆本体结构由里到外续层恢复,所用材料跟电缆本体材料是一致的。
可选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中间块;
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间设置有中间块,且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中间块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中间块包括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第一绝缘恢复层、第一半导电层、第一铜网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一保护层;
所述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的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贴合;所述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绝缘恢复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绝缘恢复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半导电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半导电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铜网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铜网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贴合。
可选的,所述复层部包括: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第二绝缘恢复层、第二半导电层、第二铜网层和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套设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上,且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与所述导体连接部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绝缘恢复层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上;所述第二半导电层套设在第二所述绝缘恢复层上;所述第二铜网层套设在所述半导电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铜网层上。
可选的,所述复层部还包括:第二保护层、第一防水层、第三铜网层、第三绝缘层、热缩层、第二防水层、铠装层和第三保护层;
所述第二保护层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所述第一防水层套设在所述第二保护层上;所述第三铜网层套设在所述第一防水层上;所述第三绝缘层套设在所述第三铜网层上;所述热缩层套设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所述第二防水层套设在所述热缩层上;所述铠装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防水层上;所述第三保护层套设在所述铠装层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料、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或所述第三保护层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通过制备与电缆结构相同的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使得在进行电缆修复的过程中只需要将电缆铜芯与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中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块或第二连接块进行连接或焊接就可以实现对电缆的修复,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修复所存在的操作时间长和修复工艺复杂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还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的侧向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对电缆进行修复后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修复所存在的操作时间长和修复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的侧向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包括:导体连接部1和复层部2;
所述复层部2套设在所述导体连接部1上,且所述导体连接部1的长度小于所述复层部2的长度。
所述导体连接部1包括第一连接块11、第二连接块12和中间块13;
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与所述第二连接块12间设置有中间块13,且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接块12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中间块13的长度。
而为了使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的整体结构与电缆的结构更加相近,所述中间块13包括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第一绝缘恢复层、第一半导电层、第一铜网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一保护层;
所述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的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块12贴合;所述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绝缘恢复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绝缘恢复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半导电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半导电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铜网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铜网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块11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复层部2可以包括: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第二绝缘恢复层、第二半导电层、第二铜网层和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套设在所述导体连接部1上,且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与所述导体连接部1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绝缘恢复层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上;所述第二半导电层套设在第二所述绝缘恢复层上;所述第二铜网层套设在所述半导电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铜网层上。
上述复层部2还可以包括:第二保护层、第一防水层、第三铜网层、第三绝缘层、热缩层、第二防水层、铠装层和第三保护层;
所述第二保护层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所述第一防水层套设在所述第二保护层上;所述第三铜网层套设在所述第一防水层上;所述第三绝缘层套设在所述第三铜网层上;所述热缩层套设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所述第二防水层套设在所述热缩层上;所述铠装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防水层上;所述第三保护层套设在所述铠装层上。
而为了降低整个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的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料、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或所述第三保护层的材料均可以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结构的各个层的具体功能与电缆中的结构几乎相同,具体介绍如下:
保护层(本实用新型采用黑色PVC):黑色PVC包覆在电缆的最外头时,主要是起到保护、耐磨损、抗外力的作用。黑色PVC在防水层和绝缘层之间起到加固作用。
铠装层:相当于电缆本体的镀锌铁皮,本实用新型采用铠装带代替电缆的钢铠装,其功效基本与电缆的钢铠装相同。
防水层:其重要作用是有效防止外面水泡电缆后的渗入电缆结构内部,影响电缆的运行。
热缩层:热缩层的功能作用是收缩后起到抱紧第五层绝缘带的作用,同时能抱紧、护正不松脱的功能。
绝缘层:加强绝缘水平的作用。由于电缆运行是强电、电流负荷大,所以需要采用多个绝缘层以做到多层加强。
铜网层:功能作用是起到加强屏蔽、接地保护作用。
防水层:功能是加强防水作用。
半导电层(包括半导电带和半导电漆):其中半导电带的作用是均衡电场的作用,特别在运行时用以达到降低损耗和防止局部放电。半导电漆与半导电带的功能相同的,涂上这层有加强效果的作用。
绝缘恢复层:是根据电缆本体结构,材料跟电缆原材料一样,功能也是一样的。
第一、第二连接块12:电缆的输电核心部分,可以把电缆的铜芯两端对接,通过高温达到铜的熔点材料把铜导体之间无缝熔接回去以达到铜导体日常运行输送电流的参数要求。
内半导电恢复层:作用是降低损耗和防止局部放电,起到加强的作用。
此外,为了与电缆结构完全相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外半导电层、铜屏蔽、内护套、钢铠和外护套。以上各部件均与所损坏的电缆上的部件为同一部件。
其中,外半导电层:这层说明电缆结构的本体结构上是存在这一层的,要根据其结构来恢复这层。
铜屏蔽:这是电缆结构上的原有的的屏蔽层,TMJ是通过铜网的敷设来达到结构上的要求来恢复。
内护套:这层是电缆本体里面的结构层,其功能在电缆本体结构上就是内部结构保护的一层。
钢铠:电缆的由里到外的第二层本体结构,主要是防止外力的刺伤与冲击,达到缓冲的作用。
外护套:这是电缆结构层的最外一层,本体材料也是PVC材料,这层的恢复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来自PVC的胶带,经过多层的包覆后,达到电缆原PVC 材料的功效。
上述提供的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先获取损坏电缆型号;再根据所述电缆型号获取上述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其中,所述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连接部中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直径与所述断裂电缆的铜芯的直径相等;最后,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电缆铜芯与连接块进行连接。
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为:在所述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的连接部中放置焊药以将所述损坏电缆的铜芯进行焊接。
这种连接方式的主要优势为:现行传统电缆中间接头附件-导体采用铜接管压接,铜接管与电缆原导体之间压接后的程度及接触面大小以及接管的材质,这会直接影响载流能力;如果选择不当,将导致压接处发热破坏绝缘性能最终引发事故。并且铜芯压接,不可弯曲,不可受力和位移。而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直通熔接技术(TMJ),其采用放热焊接技术,具有导体等径、低电阻、高强度、焊接点永不老化等特点。并且,修复完成后,修复处电缆可弯曲、无需担心电缆拖动造成影响。
另一种连接方式为:将所述损坏电缆的铜芯插入所述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的连接部中,且采用导电胶将所述损坏电缆的铜芯与所述连接部中的第一连接块或第二连接块进行粘合后,采用聚氯乙烯包裹所述损坏电缆和所述电缆中间连接修复体。
此外,10KV-20KV电缆直通熔接技术(TMJ)是根据交联聚乙烯电缆本体结构原理,在截断的电缆现场制作,采用电缆原材料、依据结构续层恢复连接,现场再生一段新电缆。电缆直通熔接技术熔融结合电缆本体结构,形成一致本质特性的无应力锥、无活动界面的屏蔽体。
采用该电缆直通熔接技术完成电缆本体中间连接修复的过程具体为:
采用化学放热焊接技术将电缆导体等径焊接。焊接过程中,采用制备好的电缆导体模具固定好断裂的铜导体,将焊药注入到所述模具中进行焊接。通过采用放热焊接技术,可以使焊接后的铜导体具有低电阻、高强度、焊接点永不老化的特点,并且能够经受起故障电流冲击和长期大电流运行,更加持久可靠。还可以通过铜芯熔接使得修复处电缆可弯曲,从而无需担心电缆拖动造成的影响。
采用电缆原材料,依据电缆原始结构对电缆各层进行逐层恢复;其中,为了在节省原材料的同时增加被修复电缆的柔韧性,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原始电缆中起到屏蔽和接地作用的铜屏蔽层的铜片替换为铜网。
采用上述技术对电缆本体进行修复后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连接部和复层部;
所述复层部套设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上,且所述导体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复层部的长度相等;
所述导体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中间块;
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间设置有中间块,且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长度均小于所述中间块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块包括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第一绝缘恢复层、第一半导电层、第一铜网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一保护层;
所述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的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贴合;所述第一内半导电恢复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绝缘恢复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绝缘恢复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半导电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半导电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铜网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铜网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表面贴合;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层部包括: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第二绝缘恢复层、第二半导电层、第二铜网层和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套设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上,且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与所述导体连接部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绝缘恢复层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半导电恢复层上;所述第二半导电层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恢复层上;所述第二铜网层套设在所述半导电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铜网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层部还包括:第二保护层、第一防水层、第三铜网层、第三绝缘层、热缩层、第二防水层、铠装层和第三保护层;
所述第二保护层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所述第一防水层套设在所述第二保护层上;所述第三铜网层套设在所述第一防水层上;所述第三绝缘层套设在所述第三铜网层上;所述热缩层套设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所述第二防水层套设在所述热缩层上;所述铠装层套设在所述第二防水层上;所述第三保护层套设在所述铠装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层的材料、第二保护层的材料或第三保护层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CN202020464547.8U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Active CN212085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4547.8U CN212085254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4547.8U CN212085254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5254U true CN212085254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3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4547.8U Active CN212085254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5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25061A (en) Undersea telecommunications cable having optical fibers in a tube
CN203367959U (zh) 电缆中间接头
CN102611067B (zh) 一种带非线性屏蔽层的高压电缆软接头
US11837386B2 (en) Reinforced water barrier over a joint
CN2874880Y (zh) 66kv至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熔接附件
KR102625955B1 (ko) 이종 도체 접합을 위한 연결도체 및 전력 케이블 중간접속함
KR20200052825A (ko) 전력케이블 중간접속 시스템
US20220130575A1 (en) Power cable joint system
CN212085254U (zh)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
CN211790708U (zh) 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熔接防水结构
CN102751693A (zh) 一种预制分支电缆
CN209516490U (zh) 一种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断损修复结构
CN111313167A (zh) 一种电缆本体的中间连接修复体及其应用方法
CN202949202U (zh) 交联电缆中间接头的接头主体及其组成的新型中间接头
US20240177889A1 (en) Power cable system having different conductor connecting part , and power cable connection method having different conductors
CN214798622U (zh) 一种电缆修复组件
CN212462751U (zh)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
CN213877626U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电缆
CN208445262U (zh) 一种恢复电缆本体结构连接的中间接头
CN209844528U (zh) 一种适用于35kV及以下中低压电缆的接头结构
KR20200101857A (ko) 전력케이블의 중간접속구조
KR20220078323A (ko) 전력케이블의 접속함
CN112260209A (zh) 一种交联电缆熔接式模塑直通接头及其制作工艺
CN213878441U (zh) 一种电缆熔接接头结构
CN221447569U (zh) 一种电力电缆中间热熔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6

Address after: 518108 6th floor, building e, Baoshi Technology Park, Baoshi Road,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tong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C, building 9, mingjiafujiu, No.16 Zhengfeng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Xiao L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