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2794U -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2794U
CN212082794U CN202020691487.3U CN202020691487U CN212082794U CN 212082794 U CN212082794 U CN 212082794U CN 202020691487 U CN202020691487 U CN 202020691487U CN 212082794 U CN212082794 U CN 212082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module
block
lever assembly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14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乃文
何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sia Pacific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sia Pacific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sia Pacific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sia Pacific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14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2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2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2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一种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包括压力模块、杠杆组件、配重模块、拉力模块、压力传感器和扭矩测量装置,杠杆组件设于压力模块上,其两端分别伸出至压力模块外而形成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配重模块设于第一自由端;拉力模块与第二自由端活动连接;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杠杆组件施加给压力模块的压力;扭矩测量装置用于测试测试零件在压力作用下进行运动时的驱动扭矩。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模块承受杠杆组件的压力而向测试零件施加压力载荷,当增减配重模块时,压力模块所承受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可调整施加至测试零件的压力载荷,进而可测试测试零件在压力载荷下进行伸缩操作时的操作性能——驱动扭矩。本实用新型设置杠杆结构可大大提高额定载荷上限。

Description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双向伸缩锁定装置是一种应用于航空器上的器件,其两端的伸缩轴可以同步的进行伸缩,其可应用于状态需要变换的连接部件之间进行锁定连接,例如,用于折叠翼上。操作双向伸缩锁定装置进行伸缩时,通常是通过施加驱动扭矩以使得其进行活动伸缩。
对于应用于航空器上的部件,其通常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试验,以保证产品符合安全要求。对于双向伸缩锁定装置,由于其是进行锁定连接的器件,其在实际应用时,其伸缩轴上通常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载荷,当压力载荷很大时,便需要测试双向伸缩锁定装置能否正常操作进行伸缩,其操作性能如何。因此,需要一种试验装置来对双向伸缩锁定装置的操作性能进行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包括压力模块、杠杆组件、配重模块、拉力模块、压力传感器和扭矩测量装置,所述压力模块设有供测试零件端部穿过的轴孔,所述杠杆组件设于所述压力模块上,其两端分别伸出至压力模块外而形成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配重模块设于所述杠杆组件的第一自由端;所述拉力模块与所述杠杆组件的第二自由端活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压力模块中,用于测试所述杠杆组件施加给所述压力模块的压力值;所述扭矩测量装置用于测试所述测试零件在压力作用下进行运动时的驱动扭矩。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模块包括压块、压力转动块、支撑块和施压块,所述压力转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压块上,在所述压力转动块上设有容置所述杠杆组件的第一通槽;所述支撑块设有供测试零件端部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施压块设于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压块之间,并与所述支撑块活动连接,在所述施压块上设有供测试零件端部穿过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孔的轴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压块与所述施压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部和基板部,所述基板部呈平板状,所述支撑部凸出形成于所述基板部的表面,所述支撑部相对间隔,其之间形成插装所述施压块的插装空间;在所述支撑部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轴孔;所述施压块包括一体成型的接触部和施压部,所述接触部呈平板状,所述施压部凸出形成于所述接触部的表面,在所述施压部上设有所述第二轴孔;所述接触部搭接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所述施压部插装于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二轴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轴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耳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耳相互间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耳的端部之间,在所述第一支撑耳的与连接部相背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所述压力转动块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转轴部和第一随动部,所述第一转轴部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随动部相对的两端,在所述第一随动部上设有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随动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耳之间,所述第一转轴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拉力模块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撑座和拉力转动块,所述拉力转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在所述拉力转动块上设有可供所述杠杆组件穿过的第二通槽,所述杠杆组件的第二自由端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二支撑耳,在所述第二支撑耳上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转动孔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所述拉力转动块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转轴部和第二随动部,所述第二转轴部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二随动部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随动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耳之间,所述第二转轴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孔处。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基座平台,在所述基座平台上固定设置有两组相互间隔的拉力模块和压力模块,在各压力模块上分别设有所述杠杆组件,在各杠杆组件的第一自由端分别设有所述配重模块,所述杠杆组件的第二自由端分别与所述拉力模块连接;测试时,所述测试零件置于所述压力模块之间,测试零件的端部分别插入至各压力模块的轴孔中。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通过设置配重模块、杠杆组件、压力模块和拉力模块以形成杠杆结构,压力模块处于杠杆结构的支点位置,其可承受杠杆组件的压力而向测试零件施加压力载荷;当增减配重模块时,压力模块所承受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可调整施加至测试零件的压力载荷,进而可测试所述测试零件在压力载荷下进行伸缩操作时的操作性能——驱动扭矩。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测量施加的压力载荷,通过扭矩测量装置测量测试零件的驱动扭矩,通过分析压力载荷和相应的驱动扭矩数值,便能评估测试零件的操作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杠杆结构,可大大提高额定载荷上限。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使用方便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力模块与压力传感器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拉力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剖视图,其沿轴孔的轴向进行剖视。
其中,拉力模块10、支撑座11、第二支撑耳111、第二转动孔112、拉力转动块12、第二通槽121、第二转轴部122、第二随动部123、杠杆组件20、第一自由端21、第二自由端22、配重模块30、挂钩31、压力模块40、压块41、第一支撑耳411、连接部412、第一转动孔413、压力转动块42、第一通槽421、第一转轴部422、第一随动部423、支撑块43、第一轴孔431、支撑部432、基板部433、倒角434、施压块 44、第二轴孔441、接触部442、施压部443、楔形面444、压力传感器 50、基座平台60、限位框70、保护框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用于对双向伸缩锁定装置进行操作性能测试,其可测试在压力作用下双向伸缩锁定装置进行伸缩运动时的操作性能。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包括拉力模块10、杠杆组件20、配重模块30、压力模块40、压力传感器50和扭矩测量装置 (图中未示出)。所述杠杆组件20的非端部设置于所述压力模块40上,所述杠杆组件20的两端分别与配重模块30、拉力模块10连接,从而可形成杠杆结构,进而可利用杠杆原理以提高额定载荷上限;所述配重模块30用于调节压力大小,其配重可根据测试需要而设置。所述压力模块40用于将压力传递至测试零件,例如双向伸缩锁定装置,从而向测试零件施加压力以模拟测试零件在压力作用下进行伸缩运动时的情况。所述压力传感器50 用于测量施加的压力;所述扭矩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测试零件在压力作用下进行伸缩运动时的驱动扭矩,其用于评价测试零件的操作性能。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压力模块40与杠杆组件20的非端部连接,其包括压块41、压力转动块42、支撑块43和施压块44。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压块41用于支撑连接所述压力转动块42,并向下传递压力。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压力转动块42转动连接于所述压块41 上,其用于承托所述杠杆组件20的非端部位置,以形成杠杆结构。在所述压力转动块42上设有容置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一通槽421,所述第一通槽421的形状与所述杠杆组件20的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杠杆组件20呈圆杆状,所述第一通槽421为圆弧凹槽。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支撑块43用于支撑所述压力模块40,其设有供测试零件的端部穿过的第一轴孔431。所述第一轴孔431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通槽421,即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20。所述第一轴孔431的形状与测试零件的端部——伸缩轴的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其为圆孔。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施压块44设于所述支撑块43与所述压块41之间,其用于直接向测试零件施加压力。所述施压块44为活动设置的零件,其与所述支撑块43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施压块 44搭接于所述支撑块43上。在所述施压块44上设有供测试零件端部穿过的第二轴孔441。所述第二轴孔441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通槽 421,即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20。所述第二轴孔441的形状与测试零件的端部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其为圆孔。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轴孔431和第二轴孔441的位置基本相对应,所述第一轴孔431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孔431的轴向。测试时,所述第一轴孔431的轴心可与第二轴孔441的轴心重合,或微量偏移。所述第一轴孔431和第二轴孔441的轴心是否完全重合,与施加给所述施压块44的压力相关。
所述第一轴孔431和第二轴孔441便形成了所述压力模块上供测试零件端部穿过的轴孔。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压块41、压力转动块42、施压块44、支撑块43便可形成本实施例的压力模块40。压力转动块42承托杠杆组件20的非端部,其所承受的来自杠杆组件20的压力,可通过压块41 而传递至施压块44,进而可通过施压块44施加给测试零件。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压力传感器50设于所述压力模块40中,其用于测量施加给测试零件的压力载荷。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50设于所述压块41与所述施压块44之间,其可实时测量施加给施压块44的压力。
如图1所示,所述杠杆组件20呈长杆状,其用于形成杠杆结构以通过杠杠原理而提高额定载荷上限。所述杠杆组件20设于所述压力模块40上,其两端分别伸出至所述压力模块40外而形成第一自由端21 和第二自由端22。所述第一自由端21用于连接配重模块30,所述第二自由端22用于与所述拉力模块10连接,从而形成杠杆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杠杆组件20的非端部局部位置嵌设于所述压力转动块42的第一通槽421内。所述杠杆组件20与第一通槽421的接触部442位,称之为杠杆组件20的支点。所述杠杆组件20的支点靠近于第二自由端22,而远离第一自由端21,其具体长度比例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如图1所示,所述配重模块30吊设于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一自由端21。所述配重模块30的重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例如,可增减配重模块30的重量而调节施加至测试零件的载荷。所述配重模块 30可选用砝码等结构。所述配重模块30可通过公知的方式吊设于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一自由端21,其应方便测试人员方便的增减配重重量。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模块30通过挂钩31吊设于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一自由端21。
如图1所示,所述拉力模块10作用于杠杆组件20的第二自由端 22。如图4、图5所示,所述拉力模块10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撑座11 和拉力转动块12。所述支撑座11固定设置,所述拉力转动块12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上,在所述拉力转动块12上设有容置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二通槽121,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二自由端22设于所述第二通槽121内,从而可通过拉力模块10而对杠杆组件20的第二自由端22施加拉力。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所述拉力转动块12和压力转动块42均可进行转动,因此,其可为杠杆组件20的倾斜提供活动空间;当增减配重模块30时,杠杆组件20可带动压力转动块42和拉力转动块12进行适应性的转动以满足杠杆组件20的倾斜。
所述扭矩测量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测试所述测试零件在压力作用下进行伸缩运动时的驱动扭矩。所述扭矩测量装置可选用公知的扭矩测量装置,例如,数显扭力扳手、扭力传感器等。所述扭矩测量装置设于测试零件上。
测试时,如图1、图6所示,测试零件的端部——伸缩轴置于第一轴孔431和第二轴孔441内,在杠杆组件20的第一自由端21上设置合适的配重模块30,此时,杠杆组件20的支点压迫所述压力模块 40,所述压力模块40向下传递压力而将载荷施加给测试零件的伸缩轴。此时,施加驱动扭矩以操作所述测试零件而使所述伸缩轴进行伸缩,从而可测试所述测试零件在巨大的压力载荷下进行伸缩操作时的性能。测试过程中,施加给测试零件的压力载荷由压力传感器50测量,驱动扭矩通过扭矩测量装置进行测量;通过增减配重模块30,便可调节压力载荷大小;通过分析压力载荷和相应的驱动扭矩数值,便能评估测试零件的操作性能。
为更清楚的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的结构,以下以具体的结构进行介绍,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应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所介绍的具体结构。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压力模块40包括压块41、压力转动块 42、支撑块43和施压块44。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压块4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耳411和连接部412。所述第一支撑耳411相互间隔,其具体形状不限。所述连接部412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耳411的端部之间。所述连接部412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耳411的一端呈平面状,其用于与压力传感器50贴合,以方便传递压力进行压力测量。在所述第一支撑耳411的与连接部412相背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孔413,所述第一转动孔413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20。所述第一转动孔413可以是标准的圆形孔,也可以是开口朝上的U型孔,其能与所述压力转动块42形成转动连接以方便压力转动块42进行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孔413为开口朝上的U型孔。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压力转动块4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转轴部422和第一随动部423。所述第一转轴部422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随动部423相对的两端,其用于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孔413内。所述第一随动部42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厚度应小于所述第一支撑耳411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随动部423上设有所述第一通槽421。所述第一通槽421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部422的轴向。所述第一通槽421用于嵌设所述杠杆组件20,其形状与所述杠杆组件20相匹配。所述第一通槽421可以是标准的圆形通孔,也可以是开口朝上的U型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421为开口朝向的U型槽。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随动部423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耳411 之间,所述第一转轴部42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孔413处,因此,所述压力转动块42可相对所述压块41进行转动。当配重模块30的重量发生变化时,压力转动块42便可在杠杆组件20的作用下进行相应的转动。所述第一支撑耳411的高度,应能使得所述第一随动部423 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与所述连接部412进行干涉。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支撑块43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部432和基板部433。所述基板部433呈平板状,其固定于基座平台60上。所述支撑部432凸出形成于所述基板部433的表面,所述支撑部432相对间隔,其之间形成插装所述施压块44的插装空间。所述支撑部432的形状不限,其能起相应的支撑作用即可。在所述支撑部432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轴孔431。为方便施压块44插入至所述支撑部432之间,在所述支撑部432的顶部设有相向设置的倒角434,其形成扩口状,以利于施压块44插入。所述支撑块43的顶部应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平面,以方便搭接所述施压块44。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施压块44包括一体成型的接触部442和施压部443,所述接触部442呈平板状,其利于与压力传感器50贴合,以方便测量及传递压力。所述施压部443凸出形成于所述接触部442 的表面,其厚度应小于所述支撑部432之间的距离,从而利于插入至所述支撑部432之间。为与支撑部432顶部的倒角434结构相匹配,在所述施压部443与所述接触部442相连接的部位设有楔形面444,该楔形面444的角度与所述倒角434的角度相匹配。在所述施压部443 上设有所述第二轴孔441。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接触部442搭接于所述支撑部432的顶部上,所述施压部443插装于所述支撑部432之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轴孔44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轴孔431的位置对应上。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压力传感器50设于所述施压块44与所述压块41之间,具体的,压力传感器50夹设于所述接触部442与所述连接部412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50的固定,可参考公知技术,例如,可在所述施压块44的接触部442上设置相应的插孔,压力传感器 50插装于所述插孔处而与所述施压块44相对固定。
如图4、图5所示,所述拉力模块10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撑座11 和拉力转动块12。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座11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平台60上,并靠近所述压力模块40。所述支撑座11的高度与所述压力模块40的高度相近。所述支撑座1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组装而成的组件,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如图4、图5所示,在所述支撑座11的顶部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二支撑耳111。所述第二支撑耳 111用于支撑所述拉力转动块12,并与拉力转动块12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耳111的形状不限,本实施例中,其呈平板状。在所述第二支撑耳111上分别设有第二转动孔112。所述第二转动孔112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20。所述第二转动孔112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转动孔413的水平高度一致。所述第二转动孔112可以是标准的圆形孔,也可以是敞口的U型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孔112为开口朝向所述压力模块40的U型孔。
如图4、图5所示,所述拉力转动块1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转轴部122和第二随动部123。所述第二转轴部122呈圆柱状,其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二随动部123相对的两端,其用于搭接于所述第二转动孔 112内而与支撑座11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随动部123的形状不限,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耳111之间,其转动时不会与所述支撑座11干涉即可。在所述拉力转动块12上设有第二通槽121,所述第二通槽121 的形状与所述杠杆组件2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通槽121可以是圆形通孔,也可以是敞口的U型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槽121为开口朝下的U型槽,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二自由端22嵌设于所述第二通槽121内。
如图4、图5所示,所述拉力转动块12通过其第二转轴部12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孔112处而与所述支撑座11形成转动连接,拉力转动块12通过第二通槽121与所述杠杆组件20相互作用。当配重模块30的重量发生变化时,所述拉力转动块12便可在杠杆组件20的作用下进行相应的转动。
当测试零件为双向伸缩锁定装置时,由于测试零件是两端同步的向外伸缩,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所述杠杆组件 20、拉力模块10、压力模块40、配重模块30均设有两组(如图1、图6所示)。为方便设置所述拉力模块10和压力模块40,该操作性能试验装置还包括基座平台60。所述基座平台60的结构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提供支撑平台。所述压力模块40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基座平台 60上,其中,压力模块40的支撑块43与基座平台60固定连接。两组压力模块40的轴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用以穿插测试零件两端的伸缩轴。在两组压力模块40上分别设有一组杠杆组件20,杠杆组件20分别与压力转动块42活动连接。在各杠杆组件20的第一自由端21分别设置有所述配重模块30,各杠杆组件20的第二自由端22分别与所述拉力模块10相互作用。
两组压力模块40之间间隔的距离,与测试零件的长度尺寸相关。
由于所述压力模块40的支撑块43与施压块44之间是活动连接的,为保证试验装置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可在各压力模块40外设置一限位框70。该限位框70罩设于所述压力模块40外,其不影响测试零件的正常安装,其底部与所述支撑块43或基座平台60固定连接,从而可对压力模块40进行限位保护。
此外,如图1所示,还可在所述配重模块30的外围设置一保护框 80,以避免测试过程中配重模块30掉落而造成安全隐患。所述保护框 80位于配重模块30外,其不影响杠杆组件20的正常工作。
籍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配重模块30、杠杆组件20、压力模块40和拉力模块10形成杠杆结构,压力模块40 处于杠杆结构的支点位置,其可承受杠杆组件20的压力而向测试零件施加压力载荷;当增减配重模块30时,压力模块40所承受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可调整施加至测试零件的压力载荷,进而可测试所述测试零件在压力载荷下进行伸缩操作时的操作性能——驱动扭矩。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杠杆结构,可大大提高额定载荷上限。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9)

1.一种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压力模块(40),设有供测试零件端部穿过的轴孔,
杠杆组件(20),设于所述压力模块(40)上,其两端分别伸出至压力模块(40)外而形成第一自由端(21)和第二自由端(22);
配重模块(30),设于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一自由端(21);
拉力模块(10),与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二自由端(22)活动连接;
压力传感器(50),设于所述压力模块(40)中,用于测试所述杠杆组件(20)施加给所述压力模块(40)的压力值;
扭矩测量装置,用于测试所述测试零件在压力作用下进行运动时的驱动扭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模块(40)包括:
压块(41);
压力转动块(42),转动连接于所述压块(41)上,在所述压力转动块(42)上设有容置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一通槽(421);
支撑块(43),设有供测试零件端部穿过的第一轴孔(431);
施压块(44),设于所述支撑块(43)与所述压块(41)之间,并与所述支撑块(43)活动连接,在所述施压块(44)上设有供测试零件端部穿过的第二轴孔(441),所述第二轴孔(441)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孔(431)的轴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431)和第二轴孔(441)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2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50)设于压块(41)与所述施压块(44)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块(43)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部(432)和基板部(433),所述基板部(433)呈平板状,所述支撑部(432)凸出形成于所述基板部(433)的表面,所述支撑部(432)相对间隔,其之间形成插装所述施压块(44)的插装空间;在所述支撑部(432)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轴孔(431);
所述施压块(44)包括一体成型的接触部(442)和施压部(443),所述接触部(442)呈平板状,所述施压部(443)凸出形成于所述接触部(442)的表面,在所述施压部(443)上设有所述第二轴孔(441);
所述接触部(442)搭接于所述支撑部(432)的顶部,所述施压部(443)插装于所述支撑部(432)之间,所述第二轴孔(44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轴孔(431)的位置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块(4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耳(411)和连接部(412),所述第一支撑耳(411)相互间隔,所述连接部(412)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耳(411)的端部之间,在所述第一支撑耳(411)的与连接部(412)相背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孔(413),所述第一转动孔(413)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20);
所述压力转动块(4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转轴部(422)和第一随动部(423),所述第一转轴部(422)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随动部(423)相对的两端,在所述第一随动部(423)上设有所述第一通槽(421);
所述第一随动部(423)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耳(411)之间,所述第一转轴部(42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孔(413)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模块(10)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撑座(11)和拉力转动块(12),所述拉力转动块(12)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上,在所述拉力转动块(12)上设有可供所述杠杆组件(20)穿过的第二通槽(121),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二自由端(22)设于所述第二通槽(121)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11)的顶部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二支撑耳(111),在所述第二支撑耳(111)上设有第二转动孔(112),所述第二转动孔(112)垂直于所述杠杆组件(20);
所述拉力转动块(1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转轴部(122)和第二随动部(123),所述第二转轴部(122)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二随动部(123)相对的两端;
所述第二随动部(123)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耳(111)之间,所述第二转轴部(12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孔(112)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基座平台(60),在所述基座平台(60)上固定设置有两组相互间隔的拉力模块(10)和压力模块(40),在各压力模块(40)上分别设有所述杠杆组件(20),在各杠杆组件(20)的第一自由端(21)分别设有所述配重模块(30),所述杠杆组件(20)的第二自由端(22)分别与所述拉力模块(10)连接;测试时,所述测试零件置于所述压力模块(40)之间,测试零件的端部分别插入至各压力模块(40)的轴孔中。
CN202020691487.3U 2020-04-29 2020-04-29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Active CN212082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1487.3U CN212082794U (zh) 2020-04-29 2020-04-29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1487.3U CN212082794U (zh) 2020-04-29 2020-04-29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2794U true CN212082794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1487.3U Active CN212082794U (zh) 2020-04-29 2020-04-29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2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0392B2 (en) Deformation testing device
CN103115782B (zh) 一种用于调整臂综合性能试验的检测流水线
CN106769013B (zh) 一种电作动器的加载惯量测试装置
CN105181481A (zh) 一种三点弯曲疲劳试验机
CN203101196U (zh) 一种多功能剪切强度测试仪
CN106500896A (zh) 弹簧弹力的检测装置
CN212082794U (zh)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CN111766051A (zh)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CN103512809B (zh) 一种弹性材料等轴拉伸试验装置
CN104897401A (zh) 轴承静态性能试验装置
CN219104623U (zh) 一种适用于疲劳试验机的动态力校准装置
CN211978299U (zh) 耐久性试验装置
CN203287173U (zh) 手动弹簧拉压试验机
KR101176470B1 (ko) 인장 및 압축 시험기
CN204964089U (zh) 一种测量装置
CN211978185U (zh) 一种旋钮扭力检测机构
CN214066751U (zh) 一种便携式测力仪
CN204612930U (zh) 一种轴承静态性能试验装置
CN220772404U (zh) 一种动态压剪试验机上的拉压力传感器
CN209446274U (zh) 一种新型管路连接用卡箍性能测试装置
CN112326448A (zh) 一种软岩流变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20171658U (zh) 加载机构操作模拟设备
CN211061171U (zh) 一种导弹发射器双扭簧扭矩检测装置
CN111854567A (zh) 一种检测模具
CN213842485U (zh) 一种扭簧应力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01, Building B, Building C, Building D, Building E, Building F, No. 22, Fengqi Road, Fuchengao Community,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sia Pacific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8, Jiahu Road, fuchengao community, Pinghu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SIA-PACIFIC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