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1233U -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1233U
CN212081233U CN202020697932.7U CN202020697932U CN212081233U CN 212081233 U CN212081233 U CN 212081233U CN 202020697932 U CN202020697932 U CN 202020697932U CN 212081233 U CN212081233 U CN 212081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me
groove
outer ring
ai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79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吴伟良
刘涛
曾庆中
赵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79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1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1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1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涉及灶具技术领域。该外环火盖包括环形的火盖本体,火盖本体内形成开口向下的容气槽,火盖本体的环内壁设有多个主火孔;环内壁设有第一稳焰通道和第二稳焰通道,第一稳焰通道及第二稳焰通道均连通火盖本体的环内空间与容气槽,且第二稳焰通道位于第一稳焰通道及主火孔两者的下方。该燃烧器包括炉头、分气盘和上述外环火盖,炉头内设有外环气腔,分气盘设有开口向上的外环气槽,分气盘安装于炉头的顶部,且外环气槽与外环气腔连通;外环火盖盖设于分气盘,且容气槽与外环气槽共同形成容气腔。该燃气灶包括上述燃烧器。该外环火盖能够提高烹饪过程中燃烧器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厨房用品,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燃烧器是燃气灶中的核心部件,燃烧器的火盖用于供燃气输出并对燃气的输出进行分气,以提高燃烧器对其上方锅具加热的均匀性,其中,内环火盖对锅具的中心区域进行加热,外环火盖对锅具的周围区域进行加热;外环火盖包括外焰式火盖和内焰式火盖,其中,内焰式火盖对火焰的聚拢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内焰式火盖的出火孔设置在其内侧壁上,烹饪过程中,锅具(尤其是尖底锅)锅底的热量会对周围气体加热使其膨胀,导致该区域的火焰稳定性差,容易出现离焰、脱火等现象,影响燃烧器的加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烹饪过程中,锅具的锅底的热量会对周围气体加热使其膨胀,导致火焰稳定性差,容易出现离焰、脱火等现象,影响燃烧器的加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环火盖,包括环形的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内沿其周向形成开口向下的容气槽,所述火盖本体的环内壁设有多个主火孔,多个所述主火孔沿所述环内壁的周向间隔排布;
所述环内壁设有第一稳焰通道和第二稳焰通道,所述第一稳焰通道及所述第二稳焰通道均连通所述火盖本体的环内空间与所述容气槽,且所述第二稳焰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稳焰通道及所述主火孔两者的下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稳焰通道位于所述主火孔的下方,且所述第一稳焰通道的出气段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自外向内向上倾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稳焰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环内壁的第一稳焰槽和设于所述容气槽与所述环内壁相应侧壁的多个第一稳焰孔,所述第一稳焰槽沿所述环内壁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沿所述容气槽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均与所述第一稳焰槽连通;
和/或,所述第一稳焰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环内壁的多个第一稳焰孔和设于所述容气槽与所述环内壁相应侧壁的第一稳焰槽,所述第一稳焰槽沿所述容气槽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沿所述环内壁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均与所述第一稳焰槽连通。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分气盘和上述外环火盖,所述炉头内设有外环气腔,所述分气盘设有开口向上的外环气槽,所述分气盘安装于所述炉头的顶部,且所述外环气槽与所述外环气腔连通;所述外环火盖盖设于所述分气盘,且所述容气槽与所述外环气槽共同形成容气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稳焰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环内壁的第二稳焰槽和设于所述容气槽与所述环内壁相应侧壁的多个第二稳焰孔,所述第二稳焰槽沿所述环内壁的周向延伸,且自其槽底向槽口方向向上倾斜;多个所述第二稳焰孔沿所述容气槽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二稳焰孔均与所述第二稳焰槽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气槽槽口的内环边缘沿其周向向下设有插接凸台,所述外环火盖的环内壁与所述插接凸台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环形阶面;所述分气盘的顶面沿其周向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凸台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且所述分气盘的顶面与所述环形阶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第二稳焰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稳焰孔轴向的延长孔体与所述第二稳焰槽的底面相交。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稳焰槽自槽底向槽口呈扩口状;或,所述第二稳焰槽的槽宽自槽底向槽口一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环气腔顶部的外环出气口与所述外环气槽的外环进气口之间通过内部贯通的外环支撑台连通,所述炉头与所述分气盘之间形成径向补氧通道。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其中,外环火盖包括作为基体的火盖本体,火盖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混合燃气的容气槽、用于分气并向外喷火的主火孔、用于对主火孔的主火焰进行稳焰的第一稳焰通道和第二稳焰通道;其中,燃烧器包括用于对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燃气的炉头、用于对混合燃气进行分气的分气盘和上述用于喷火的外环火盖;其中,燃气灶包括上述燃烧器。
初始时,炉头的进气口与外部供气装置连通,需要烹饪时,在燃烧器的上方放置锅具,外部供气装置向炉头供气,炉头的引射器将空气与燃气混合后的混合燃气喷入外环气腔内,外环气腔内的混合燃气随后经其外环出气口以及分气盘的外环进气口进入分气盘的外环气槽内,相应进入分气盘与外环火盖形成的容气腔内,随后其中一部分混合燃气经出火孔处喷出并燃烧形成主火焰对其上方的锅具进行加热。其中一部分混合燃气经第一稳焰通道喷出并形成第一稳焰火焰,一方面,第一稳焰火焰能够辅助主火焰对锅具进行加热;另一方面,第一稳焰火焰能够对主火焰起到稳焰作用,从而提高主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减少主火焰离焰、脱火等情况的发生;再一方面,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的根部区域进行预热,以提高主火焰燃烧的充分性。
另一部分混合燃气经第二稳焰通道喷出形成第二稳焰火焰,由于第二稳焰通道位于主火孔和第一稳焰通道的下方,距离锅具的锅底距离较远,受到锅具锅底热量的影响较小,第二稳焰火焰的燃烧受到的影响也较小,正常燃烧的第二稳焰火焰能够稳定地对其上方的第一稳焰火焰起到稳焰作用,并且能够对第二稳焰火焰的根部进行预热,以提高第一稳焰火焰燃烧的稳定性,进而确保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的稳焰效果,减少烹饪过程主火孔和第一稳焰通道受到锅底热量影响,导致主火孔和第一稳焰火焰均离焰脱火,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无法起到的稳焰效果情况的发生,相应提高烹饪过程中整个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及燃烧效率,确保火焰对锅具的有效加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燃烧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局部燃烧器与锅具配合时的剖视图。
图标:10-外环火盖;100-火盖本体;110-容气槽;120-环内壁;130-环顶壁;140-环外壁;150-第一稳焰通道;151-第一稳焰槽;152-第一稳焰孔;160-第二稳焰通道;161-第二稳焰槽;162-第二稳焰孔;170-插接凸台;180-环形阶面;190-主火孔;20-炉头;210-外环气腔;211-外环出气口;220-内环气腔;221-内环出气口;30-分气盘;310-外环气槽;311-外环进气口;320-内环气槽;330-插接槽;340-外环支撑台;341-第一外台体;342-第二外台体;350-内环支撑台;351-第一内台体;352-第二内台体;40-径向补氧通道;50-内环火盖;60-锅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环火盖10,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环形的火盖本体100,火盖本体100内沿其周向形成开口向下的容气槽110,火盖本体100的环内壁120设有多个主火孔190,多个主火孔190沿环内壁120的周向间隔排布;环内壁120设有第一稳焰通道150和第二稳焰通道160,第一稳焰通道150及第二稳焰通道160均连通火盖本体100的环内空间与容气槽110,且第二稳焰通道160位于第一稳焰通道150及主火孔190两者的下方。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炉头20、分气盘30和上述外环火盖10,炉头20内设有外环气腔210,分气盘30设有开口向上的外环气槽310,分气盘30安装于炉头20的顶部,且外环气槽310与外环气腔210连通;外环火盖10盖设于分气盘30,且容气槽110与外环气槽310共同形成容气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燃烧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外环火盖10、燃烧器及燃气灶,其中,外环火盖10包括作为基体的火盖本体100,火盖本体100上设有用于容纳混合燃气的容气槽110、用于分气并向外喷火的主火孔190、用于对主火孔190的主火焰进行稳焰的第一稳焰通道150和第二稳焰通道160;其中,燃烧器包括用于对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燃气的炉头20、用于对混合燃气进行分气的分气盘30和上述用于喷火的外环火盖10;其中,燃气灶包括上述燃烧器。
初始时,炉头20的进气口与外部供气装置连通,需要烹饪时,在燃烧器的上方放置锅具60,外部供气装置向炉头20供气,炉头20的引射器将空气与燃气混合后的混合燃气喷入外环气腔210内,外环气腔210内的混合燃气随后经其外环出气口211以及分气盘30的外环进气口311进入分气盘30的外环气槽310内,相应进入分气盘30与外环火盖10形成的容气腔内,随后其中一部分混合燃气经出火孔处喷出并燃烧形成主火焰对其上方的锅具60进行加热;其中一部分混合燃气经第一稳焰通道150喷出并形成第一稳焰火焰,一方面,第一稳焰火焰能够辅助主火焰对锅具60进行加热;另一方面,第一稳焰火焰能够对主火焰起到稳焰作用,从而提高主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减少主火焰离焰、脱火等情况的发生;再一方面,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的根部区域进行预热,以提高主火焰燃烧的充分性。
另一部分混合燃气经第二稳焰通道160喷出形成第二稳焰火焰,由于第二稳焰通道160位于主火孔190和第一稳焰通道150的下方,距离锅具60的锅底距离较远,受到锅具60锅底热量的影响较小,第二稳焰火焰的燃烧受到的影响也较小,正常燃烧的第二稳焰火焰能够稳定地对其上方的第一稳焰火焰起到稳焰作用,并且能够对第二稳焰火焰的根部进行预热,以提高第一稳焰火焰燃烧的稳定性,进而确保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的稳焰效果(第二稳焰火焰较大时也可以同时对第二稳焰火焰及主火焰起到稳焰作用并对两者根部进行预热),减少烹饪过程主火孔190和第一稳焰通道150受到锅底热量影响,导致主火孔190和第一稳焰火焰均离焰脱火,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无法起到的稳焰效果情况的发生,相应提高烹饪过程中整个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及燃烧效率,确保火焰对锅具60的有效加热。
具体地,如图2所示,火盖本体100的外表面可以包括位于环外的环外壁140、位于顶部的环顶壁130和位于环内的环内壁120,其中,环内壁120可以自下向上向外倾斜形成锥形聚拢结构,其上的主火孔190沿火盖本体100的径向自外向内向上倾斜,以确保主火孔190喷出的主火焰向上对锅具60的加热;此外,火盖本体100的外表面也可以仅包括位于环外的环外壁140和位于环内的环内壁120,环内壁120自下向上向外倾斜设置,环内壁120的上端与环外壁140的上端连接。
可选地,如图1-图5所示,第一稳焰通道150位于主火孔190的下方,且第一稳焰通道150的出气段沿火盖本体100的径向自外向内向上倾斜。使用时,第一稳焰通道150向上喷出第一稳焰火焰,从而确保第一稳焰火焰对其上方主火焰的稳焰效果;此外,第一稳焰火焰也能够有效地对主火焰的根部进行加热,提高主火焰的燃烧充分性;另外,第一稳焰火焰的喷出方向与主火焰的喷出方向一致,能够提高第一稳焰火焰的辅助加热作用,并能够减少第一稳焰火焰喷出的气流对主火焰造成的不良扰动,从而提高整个燃烧器出火的稳定性及其加热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稳焰通道150可以包括设于环内壁120的第一稳焰槽151和设于容气槽110与环内壁120相应侧壁的多个第一稳焰孔152,第一稳焰槽151沿环内壁120的周向延伸,多个第一稳焰孔152沿容气槽110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第一稳焰孔152均与第一稳焰槽151连通。这里是第一稳焰通道150的一种具体形式,进入容气腔内的混合燃气首先进入第一稳焰孔152内,然后进入第一稳焰槽151,随后逸出第一稳焰槽151燃烧喷出呈环形连续的第一稳焰火焰,第一稳焰火焰能够全面对其上方的主火焰进行稳焰处理,从而有效提高主火焰的燃烧稳定性和充分性,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较佳地,第一稳焰槽151可以自槽底向槽口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以确保第一稳焰火焰向上喷出,提高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的稳焰效果。
第一稳焰通道150除采用上述结构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稳焰通道150也可以包括设于环内壁120的多个第一稳焰孔152和设于容气槽110与环内壁120相应侧壁的第一稳焰槽151,第一稳焰槽151沿容气槽110的周向延伸,多个第一稳焰孔152沿环内壁120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第一稳焰孔152均与第一稳焰槽151连通。进入容气腔内的混合燃气首先进入第一稳焰槽151内,然后进入第一稳焰孔152内,随后逸出燃烧喷出第一稳焰火焰,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进行稳焰处理。较佳的,沿火盖本体100的径向,第一稳焰孔152可以自外向内向上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稳焰通道160包括位于环内壁120的第二稳焰槽161和设于容气槽110与环内壁120相应侧壁的多个第二稳焰孔162,第二稳焰槽161沿环内壁120的周向延伸,且自其槽底向槽口方向向上倾斜;多个第二稳焰孔162沿容气槽110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第二稳焰孔162均与第二稳焰槽161连通。这里是第二稳焰通道160的一种具体形式,容气腔内的混合燃气依次流经第二稳焰孔162和第二稳焰槽161后燃烧向上喷出第二稳焰火焰,第二稳焰火焰对第一稳焰火焰进行稳焰处理,通过提高第一稳焰火焰的稳定性,确保第一稳焰火焰对主火焰的稳焰效果。其中,环形的第二稳焰槽161喷出的第二稳焰火焰也为连续的环形火焰,能够全面充分地对第二稳焰火焰进行稳焰处理,提高第二稳焰火焰的稳焰效果。
类似地,第二稳焰通道160也可以将第二稳焰槽161设置在容气槽110一侧,将第二稳焰孔162设置在盖体本体的环内壁120一侧。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容气槽110槽口的内环边缘沿其周向向下设有插接凸台170,外环火盖10的环内壁120与插接凸台170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环形阶面180;分气盘30的顶面沿其周向设有插接槽330,插接凸台170插接于插接槽330,且分气盘30的顶面与环形阶面180之间存在间隙,间隙构成第二稳焰槽161。这里是第二稳焰槽161的一种具体形成形式,第二稳焰槽161由盖体本体插接于分气盘30后两者之间的间隙构成,即盖体本体的环形阶面180、插接凸台170的外表面以及分气盘30的顶面共同形成第二稳焰槽161,当锅具60向外溢出的溢流物流入第二稳焰槽161内对其造成堵塞时,用户可以直接将外环火盖10取下,分别对外露的环形阶面180、插接凸台170的外表面以及分气盘30的顶面进行清理即可,清洁便捷度较高;清洁完成后,将外环火盖10插接于分气盘30,拆装便捷,且易于清洁。
第二稳焰槽161除上述形式外,也可以完全设置于盖体本体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稳焰孔162轴向的延长孔体与第二稳焰槽161的底面相交。容气腔内的混合燃气流入第二稳焰孔162内,并经第二稳焰孔162的导向作用沿其轴向流入第二稳焰槽161内并与第二稳焰槽161的底面(当第二稳焰槽161由盖体本体的环形阶面180、插接凸台170的外表面以及分气盘30的顶面共同形成时,则分气盘30的顶面即为第二稳焰槽161的底面)碰撞,随后向上回弹与第二稳焰槽161的顶面碰撞,在该区域形成燃气涡流,并随后经第二稳焰槽161的槽口流出燃烧形成第二稳焰火焰;上述燃气涡流能够促使混合燃气停留在第二稳焰槽161内,从而提高第二稳焰槽161内的混合燃气向外流出的缓和性及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二稳焰火焰的燃烧稳定性,确保第二稳焰火焰对第一稳焰火焰以及主火焰的稳焰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稳焰槽161可以自槽底向槽口呈扩口状。扩口状的第二稳焰槽161能够更充分地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提高第二稳焰火焰的燃烧充分性,相应提高其稳焰效果以及对锅具60的辅助加热效果。可选地,第二稳焰槽161的槽宽自槽底向槽口也可以一致,形成槽宽近似相等的槽体,且槽宽可以为0.8mm-1.5mm。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外环气腔210顶部的外环出气口211与外环气槽310的外环进气口311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贯通的外环支撑台340连通,炉头20与分气盘30之间形成径向补氧通道40。这里是分气盘30与炉头20连通的一种具体形式,外环气腔210内的混合燃气经外环支撑台340内部的通道流入分气盘30的外环气槽310内,随后经火盖本体100的主火孔190、第一稳焰通道150以及第二稳焰通道160流出燃烧形成火焰;其中,炉头20与分气盘30之间受外环支撑台340的支撑存在间隙,该间隙构成燃烧器的径向补氧通道40,外部空气可以经径向补氧通道40自外向内流入火盖本体100的环内为主火孔190、第一稳焰通道150以及第二稳焰通道160补氧,以提高三者燃气燃烧的充分性,相应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及加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燃烧器还可以包括内环火盖50,则分气盘30还设有开口向上的内环气槽320,炉头20内也相应设有内环气腔220,分气盘30安装于炉头20时,内环气腔220的内环出气口221与内环气槽320的内环进气口之间也可以通过内环支撑台350连通,内环火盖50盖设于内环气腔220上。使用时,内环气腔220的混合燃气经内环支撑台350流入内环气槽320内,并经内环火盖50的火孔逸出燃烧形成火焰对锅具60的中心区域进行加热。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外环支撑台340可以包括设置在分气盘30底部的第一外台体341和设置在炉头20顶部的第二外台体342,第一外台体341围设于分气盘30的外环进气口311,第二外台体342围设于炉头20的外环出气口211,安装时,第一外台体341的底部与第二外台体342的顶部插接配合。类似地,内环支撑台350也可以包括设置在分气盘30底部的第一内台体351和设置在炉头20顶部的第二内台体352,第一内台体351围设于分气盘30的内环进气口,第二内台体352围设于炉头20的内环出气口221,安装时,第一内台体351与第二内台体352插接配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的火盖本体(100),所述火盖本体(100)内沿其周向形成开口向下的容气槽(110),所述火盖本体(100)的环内壁(120)设有多个主火孔(190),多个所述主火孔(190)沿所述环内壁(120)的周向间隔排布;
所述环内壁(120)设有第一稳焰通道(150)和第二稳焰通道(160),所述第一稳焰通道(150)及所述第二稳焰通道(160)均连通所述火盖本体(100)的环内空间与所述容气槽(110),且所述第二稳焰通道(160)位于所述第一稳焰通道(150)及所述主火孔(190)两者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焰通道(150)位于所述主火孔(190)的下方,且所述第一稳焰通道(150)的出气段沿所述火盖本体(100)的径向自外向内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焰通道(150)包括设于所述环内壁(120)的第一稳焰槽(151)和设于所述容气槽(110)与所述环内壁(120)相应侧壁的多个第一稳焰孔(152),所述第一稳焰槽(151)沿所述环内壁(120)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152)沿所述容气槽(110)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152)均与所述第一稳焰槽(151)连通;
和/或,所述第一稳焰通道(150)包括设于所述环内壁(120)的多个第一稳焰孔(152)和设于所述容气槽(110)与所述环内壁(120)相应侧壁的第一稳焰槽(151),所述第一稳焰槽(151)沿所述容气槽(110)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152)沿所述环内壁(120)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稳焰孔(152)均与所述第一稳焰槽(151)连通。
4.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20)、分气盘(30)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外环火盖(10),所述炉头(20)内设有外环气腔(210),所述分气盘(30)设有开口向上的外环气槽(310),所述分气盘(30)安装于所述炉头(20)的顶部,且所述外环气槽(310)与所述外环气腔(210)连通;所述外环火盖(10)盖设于所述分气盘(30),且所述容气槽(110)与所述外环气槽(310)共同形成容气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10)的第二稳焰通道(160)包括位于所述环内壁(120)的第二稳焰槽(161)和设于所述容气槽(110)与所述外环火盖(10)的环内壁(120)相应侧壁的多个第二稳焰孔(162),所述第二稳焰槽(161)沿所述环内壁(120)的周向延伸,且自其槽底向槽口方向向上倾斜;多个所述第二稳焰孔(162)沿所述容气槽(110)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二稳焰孔(162)均与所述第二稳焰槽(16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气槽(110)槽口的内环边缘沿其周向向下设有插接凸台(170),所述外环火盖(10)的环内壁(120)与所述插接凸台(170)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环形阶面(180);所述分气盘(30)的顶面沿其周向设有插接槽(330),所述插接凸台(170)插接于所述插接槽(330),且所述分气盘(30)的顶面与所述环形阶面(18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第二稳焰槽(161)。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焰孔(162)轴向的延长孔体与所述第二稳焰槽(161)的底面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焰槽(161)自槽底向槽口呈扩口状;或,所述第二稳焰槽(161)的槽宽自槽底向槽口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气腔(210)顶部的外环出气口(211)与所述外环气槽(310)的外环进气口(311)之间通过内部贯通的外环支撑台(340)连通,所述炉头(20)与所述分气盘(30)之间形成径向补氧通道(40)。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020697932.7U 2020-04-29 2020-04-29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Active CN212081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7932.7U CN212081233U (zh) 2020-04-29 2020-04-29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7932.7U CN212081233U (zh) 2020-04-29 2020-04-29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1233U true CN212081233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3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7932.7U Active CN212081233U (zh) 2020-04-29 2020-04-29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12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542A (zh) * 2021-01-20 2021-04-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542A (zh) * 2021-01-20 2021-04-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0543B2 (en) Diffusion cap burner for gas cooking appliance
US7694671B2 (en) Flame focusing ring for stovetop gas burner and universal wok support
JP2006505761A (ja) 調理器用ガスバーナー
US8590526B2 (en) Gas stove having improved burners incorporated with removable flame heat transfer regulating apparatus concealed by top plates of the stove
KR101847285B1 (ko) 버너와,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리기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2081233U (zh)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KR101226468B1 (ko) 구이 용기
EP2551589A2 (en) Gas burner with multiple flame rings
CN203642173U (zh) 一种可单独调控三环火的灶具燃烧器
CN210951313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1396879A (zh)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KR101035696B1 (ko) 고효율 가스 버너
CN110608436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2747344B (zh) 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US10690351B2 (en) Home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pedestal burner
CN104116420A (zh) 加热调理器
JP2000342462A (ja) 複合調理器具
EP1469256A2 (en) Gas ring for a cooking range
CN209295125U (zh) 中心火盖及燃烧器
JP2009276020A (ja) こんろバーナ
CN217592577U (zh) 一种新型节能火锅炉
JP2000083835A (ja) ロースターにおける輻射加熱器具
CN212777334U (zh) 一种组合式燃气燃烧器
CN212746463U (zh) 装饰圈、燃烧器及燃气灶
JP2957952B2 (ja) 加熱調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