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0605U -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0605U
CN212080605U CN202020298229.9U CN202020298229U CN212080605U CN 212080605 U CN212080605 U CN 212080605U CN 202020298229 U CN202020298229 U CN 202020298229U CN 212080605 U CN212080605 U CN 212080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driving
curved bar
cavity
clamp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82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德利
潘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82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0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0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0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支架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下拉臂、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第一曲杆、第二曲杆和驱动部;壳体内形成腔体,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收置位和第二收置位,第一收置位用于收置第一夹臂,第二收置位用于收置第二夹臂;第一曲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腔体内,第一曲杆的另一端延伸出腔体与第一夹臂转动连接;第二曲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腔体内,第二曲杆的另一端延伸出腔体与第二夹臂转动连接;下拉臂的一端通过弹性件滑动设置于腔体内,下拉臂另一端延伸出腔体,用于放置夹持物;驱动部设置在腔体内,并与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下拉臂传动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方便的电子设备支架收纳。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支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很容易导致手部疲劳,或者在用户开车时,无法放置所述电子设备,导致使用不便。
目前有很多种支架,用于放置手机、平板电脑等,但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的支架普遍体积比较大,在不使用时,收纳起来比较麻烦,占用空间,比如在开车使用时,往往会遮挡空调出风口,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下拉臂、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第一曲杆、第二曲杆和驱动部;
所述壳体内形成腔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收置位和第二收置位,所述第一收置位用于收置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收置位用于收置所述第二夹臂;
所述第一曲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曲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一夹臂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曲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曲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二夹臂转动连接;
所述下拉臂的一端通过弹性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下拉臂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用于放置夹持物;
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及所述下拉臂传动连接;
当所述下拉臂放置有夹持物时,所述下拉臂带动所述弹性件向下移动,并通过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第一曲杆、所述第二曲杆转动,使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分别离开所述第一收置位和所述第二收置位并移动到所述壳体的前方,使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与所述下拉臂共同夹持所述夹持物;
当所述下拉臂没有放置夹持物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下拉臂向所述腔体内移动;所述下拉臂通过所述驱动部带动第一曲杆、所述第二曲杆反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收置于所述第一收置位和所述第二收置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杆通过第一曲杆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曲杆通过第二曲杆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所述第一曲杆和所述第二曲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曲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曲杆驱动端,所述第二曲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曲杆驱动端,所述第一曲杆通过第一曲杆驱动端与所述驱动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曲杆通过第二曲杆驱动端与所述驱动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两侧下方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收置位和所述第二收置位。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合围成所述腔体;所述前壳体的前表面设有支撑平面;
所述第一曲杆转轴的轴心与所述支撑平面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曲杆带动所述第一夹臂斜向运动;
所述第二曲杆转轴的轴心与所述支撑平面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二曲杆带动所述第二夹臂斜向运动;
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在夹持所述夹持物时位于所述支撑平面的前方;
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在没有夹持所述夹持物时收置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
所述下拉臂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臂固定柱和第二驱动臂固定柱,所述第一驱动臂固定柱和所述第二驱动臂固定柱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杆转轴、所述第二曲杆转轴的轴心平行;
所述第一驱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固定柱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杆驱动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臂固定柱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杆驱动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杆驱动端为第一曲杆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与第一曲杆转轴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所述第二曲杆驱动端为第二曲杆驱动齿轮,所述第二曲杆驱动齿轮与第二曲杆转轴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所述驱动部为驱动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拉臂的一端,所述驱动齿条两侧设置有驱动齿牙;
当所述下拉臂滑动时,所述驱动齿条通过驱动齿牙驱动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以带动所述第一曲杆转动;所述驱动齿条通过驱动齿牙驱动所述第二曲杆驱动齿轮以带动所述第二曲杆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曲杆和第四曲杆,所述第三曲杆一端通过第三曲杆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曲杆一端通过第四曲杆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曲杆转轴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曲杆转轴的轴心平行,所述第四曲杆转轴的轴心与所述第二曲杆转轴的轴心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体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三曲杆与所述第四曲杆之间,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拉臂延伸出所述腔体的一端设置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一侧设有用于放置夹持物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载物台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体设置有弹性件固定凸起,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弹性件固定凸起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拉臂相连接;所述前壳体设置有下拉臂限位槽,所述下拉臂在所述下拉臂限位槽内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夹臂、曲杆、驱动部和下拉臂巧妙设置,彼此相互配合,使所述支架在工作状态时,能够稳固的对夹持物进行固定,所述支架在收置状态时,使所述曲杆、驱动部和下拉臂收置于所述腔体内,同时,使所述夹臂收置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的外侧,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收纳麻烦,占用空间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收置状态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使用状态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使用状态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正面爆炸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背面爆炸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收置状态爆炸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使用状态爆炸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部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壳体1,腔体11,第一收置位12,第二收置位14,前壳体100,弹性件固定凸起102,第一前固定孔104,第二前固定孔106,第三前固定孔108,第四前固定孔110,下拉臂限位槽112,后壳体200,限位凸起202,连接部204,下拉臂300,弹性件302,第一驱动部固定柱304,第二驱动部固定柱306,载物台308,夹臂400,第一夹臂402,第一夹臂第一固定孔4022,第一夹臂第二固定孔4024,第二夹臂404,第二夹臂第一固定孔4042,第二夹臂第二固定孔4044,曲杆500,第三曲杆502,第三曲杆第一固定孔5022,第三曲杆转轴5024,第四曲杆504,第四曲杆转轴5044,第一曲杆506,第一曲杆固定孔5062,第一曲杆转轴5064,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第二曲杆508,第二曲杆转轴5082,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驱动部600,第一驱动杆602,第一驱动杆第一连接孔6022,第一驱动杆第二连接孔6024,第二驱动杆604,驱动齿条606,驱动齿牙60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目前的支架,尤其是重力型自动夹持支架,夹臂通常露在壳体外,不夹持物体时,张开的夹臂会遮挡空调出风口,而且夹臂也会晃动而产生异响,影响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支架在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对夹持物进行夹持,防止其掉落;当不使用时,支架可以自动收起,将夹臂、下拉臂和壳体组合在一起,配合紧密,占用空间很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支架可以用于夹持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需要夹持的设备,可以应用于汽车、办公室、直播间以及其他场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为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在收置状态时的立体图,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1,下拉臂300和夹臂400,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体100、后壳体200,所述前壳体100和后壳体200合围形成腔体11,在所述壳体1的下部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收置位12和第二收置位14。所述夹臂400收置于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的两侧的第一收置位12和第二收置位14,所述下拉臂300一端收置于所述腔体11内,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11,用于放置夹持物。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支架在收置状态时,结构紧凑,各个部件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积非常小巧。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在使用状态时,如图2所示,当有夹持物放置在所述下拉臂300的一端时,由于夹持物的重力作用,带动所述下拉臂300向下移动,使收置于所述腔体11内的下拉臂的其他部分伸出所述腔体11;与此同时,所述夹臂400从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的两侧分别向上移动,在所述前壳体100和后壳体200上方从两侧分别将夹持物夹持起来,与所述下拉臂300相配合一起将所述夹持物进行夹持固定。从图2可以看出,所述电子设备支架使用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夹持物放置在所述下拉臂上,依靠夹持物自身的重力,就可以自动带动夹臂和下拉臂进行移动,实现物体的夹持。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支架在使用状态时的爆炸图,所述爆炸图详细描述了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内部结构。由图3可以看出,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1、下拉臂300、夹臂400、曲杆500和驱动部600。
所述壳体1内形成腔体11,所述壳体的两侧下方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收置位12和第二收置位14。所述曲杆500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所述曲杆500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11与所述夹臂400转动连接,所述曲杆500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60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拉臂300通过弹性件302滑动设置与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合围形成的腔体11内,所述下拉臂300一端与所述驱动部60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拉臂300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11,用于放置夹持物。
从图3可以看出,所述曲杆500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和后壳体200合围形成的腔体11的上部,所述下拉臂300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和后壳体200合围形成的腔体11的下部,所述曲杆500和所述下拉臂300通过驱动部600进行连接。所述夹臂400包括第一夹臂402和第二夹臂404,分别与曲杆500活动连接,可以通过第一夹臂402和第二夹臂403共同对夹持物形成夹持,使固定更加稳固。
通过上述结构,当所述下拉臂300放置有夹持物时,所述下拉臂300带动所述弹性件302向下移动,所述下拉臂300的一端带动所述驱动部600移动,所述驱动部600带动所述曲杆500的一端绕转轴转动,所述曲杆的另一端带动所述夹臂400沿所述腔体11两侧进行朝与所述下拉臂300相反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夹臂400与所述下拉臂300共同夹持所述夹持物。当所述下拉臂300没有放置夹持物时,所述弹性件302带动所述下拉臂300移动,将所述下拉臂300收置于所述腔体11内;所述下拉臂300通过所述驱动部600带动所述曲杆500转动,使所述夹臂400收置于所述壳体两侧的第一收置位12和第二收置位14。
由上通过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夹臂、曲杆、驱动部和下拉臂巧妙设置,彼此相互配合,使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在工作状态时,能够稳固的对夹持物进行固定,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在收置状态时,使所述曲杆、驱动部和下拉臂收置于所述腔体11内,同时,使所述夹臂收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收纳麻烦,占用空间的问题。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爆炸图,图4为从正面爆炸图,图5为电子设备支架背面爆炸图。从图4和图5中可知,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合围成腔体11,所述前壳体的前表面设置有支撑平面,所述前壳体100内侧设置有第一前固定孔104、第二前固定孔106、第三前固定孔108和第四前固定孔110,分别用于将各曲杆活动设置于前壳体上。所述前壳体100内还设置有弹性件固定凸起102和下拉臂限位槽112,用于固定弹性件和限位所述下拉臂300。
所述夹臂400包括第一夹臂402和第二夹臂404,所述夹臂的形状适配于夹持物的形状,优选的,为U型结构;当然为了防止所述夹臂夹持力过大损伤夹持物,可以在所述U型结构内设置胶垫。
所述第一夹臂402和第二夹臂404的一侧设有固定孔,用于将夹臂和曲杆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夹臂402上设置有第一夹臂第一固定孔4022和第一夹臂第二固定孔4024;所述第二夹臂上设置有第二夹臂第一固定孔4042和第二夹臂第二固定孔4044,用于与所述曲杆500相配合将夹臂400转动设置在所述曲杆500上。
所述曲杆500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形成的腔体11内,另一端可以延伸出所述腔体11外侧,与夹臂400活动连接。所述曲杆500包括第一曲杆506、第二曲杆508、第三曲杆502和第四曲杆504。所述第三曲杆502和所述第四曲杆504形状相同,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的两侧,所述第三曲杆502和第四曲杆504为弯折结构,两端成一定角度,目的是为了使所述夹臂400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形,让夹臂400在收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或夹持状态)之间转换时,能够在垂直于前壳体100表面的方向上有位移,从而可以使夹臂在工作时伸展出所述腔体11,对夹持物进行固定,在收置时,能够将夹臂收置在壳体两侧。
所述第三曲杆5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曲杆第一固定孔5022和第三曲杆转轴5024,类似的,所述第四曲杆504两端也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三曲杆第一固定孔5022与所述第一夹臂第一固定孔40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曲杆转轴5024与所述前壳体100上的第一前固定孔104相配合将第三曲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上。类似的,第四曲杆的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夹臂第一固定孔404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壳体100上的第二前固定孔106相配合将第四曲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上。
所述第一曲杆506和第二曲杆508形状相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曲杆502和第四曲杆504的下方,位于所述前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曲杆506和第二曲杆508也成弯折结构,两端成一定角度,目的也是为了使所述夹臂400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形,让夹臂400在收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或夹持状态)之间转换时,能够在垂直于前壳体100表面的方向上有位移,从而可以使夹臂在工作时伸展出所述腔体11,对夹持物进行固定,在收置时,能够将夹臂收置在壳体两侧。
所述第一曲杆506一端设置有第一曲杆固定孔506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在所述第一曲杆的中间位置靠近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处设置有第一曲杆转轴5064,当然,所述第一曲杆转轴5064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支架的具体结构进行确定,以能够适配所述电子设备支架为准。同样的,所述第二曲杆508也包括第二曲杆转轴5082、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所述第一曲杆506通过第一曲杆转轴5064与所述前壳体100上的第三前固定孔108相配合,将第一曲杆506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上,所述第二曲杆508通过第二曲杆转轴5082与所述前壳体100上的第四前固定孔110相配合,将第二曲杆508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上,从而使所述第一曲杆和第二曲杆能够以转轴为轴心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曲杆506通过第一曲杆固定孔5062与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固定孔4024转动连接,同样的,所述第二曲杆508也通过固定孔与第二夹臂第二固定孔404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以及所述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分别与驱动部600转动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曲杆、第二曲杆、第三曲杆和第四曲杆,第一曲杆和第二曲杆带动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进行转动,第三曲杆和第四曲杆可以使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垂直,在夹持夹持物时,使所述夹臂的夹持面能够和夹持物垂直,能够起到更好的夹持效果。
当然,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第一曲杆506和第二曲杆508,将第三曲杆502和第四曲杆504省去,所述第一曲杆506和第二曲杆50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402和第二夹臂404连接,所述第一曲杆506和第二曲杆508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部600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简化曲杆的结构,减轻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重量。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曲杆502与所述第一曲杆506相互平行;所述第四曲杆504与所述第二曲杆508相互平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所述夹臂400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垂直,从而能够使所述夹臂与夹持物的接触面更好的进行贴合,达到更好的夹持效果。
更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三曲杆502、第四曲杆504、第一曲杆506和第二曲杆508的轴心与所述前壳体100的支撑平面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三曲杆502通过第三曲杆第一固定孔5022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上时,其连接面向腔体11外侧倾斜,使所述第三曲杆502的运动轨迹为斜面,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夹臂402斜向运动;相应的,所述第一曲杆506通过第一曲杆转轴5064转动设置在前壳体100上时,所述连接面也向腔体11外侧倾斜,以使所述第一曲杆506的运动轨迹为斜面;同样的,所述第四曲杆504和第二曲杆508也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设置。
当然,与所述第三曲杆固定孔、第四曲杆固定孔、第一曲杆转轴以及第二曲杆转轴相配合的,所述前壳体100上的第一前固定孔104、第二前固定孔106、第三前固定孔108和第四前固定孔110也采用斜面设置。
如图6所示的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侧面视图和图7所示的爆炸图,可以看出所述曲杆500为斜面运动,所述曲杆500沿所述前壳体100和后壳体的两侧斜向运动。如图6所示,当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工作时,所述第一夹臂402和所述第二夹臂404在夹持所述夹持物时位于所述前壳体的支撑平面的前方,所述夹臂400位于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形成的腔体11的前部上方,能够很好的对夹持物进行夹持;如图7所示,当所述电子设备支架收置时,所述夹臂400收置于所述前壳体100和后壳体200的下方,所述曲杆500收置于所述前壳体100和后壳体200形成的腔体11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运动面为斜面运动,进而可以使所述第一夹臂402和所述第二夹臂404在夹持所述夹持物时位于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的前方;所述第一夹臂402和所述第二夹臂404在没有夹持所述夹持物时收置于所述壳体下方两侧的第一收置位和第二收置位,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夹臂的收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部600包括第一驱动杆602和第二驱动杆604;所述下拉臂300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臂固定柱304和第二驱动臂固定柱306;所述第一驱动杆602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固定柱30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604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臂固定柱30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转动连接。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为了适配于所述曲杆使所述夹臂进行斜面运动,所述第一驱动杆602和第二驱动杆604弯曲设置,同时,所述下拉臂300的第一驱动臂固定柱304和第二驱动臂固定柱306也斜面设置。由上可知,所述驱动部600传动连接在所述曲杆500和下拉臂300之间,用于在下拉臂300进行移动时,带动曲杆进行运动,从而能够实现下拉臂和夹臂的联动。同时,由于将曲杆、驱动部和下拉臂分开设置,分段联动,使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传动结构巧妙,能够方便的将曲杆、驱动部和下拉臂都收置在所述腔体11内,结构更加紧凑。
更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驱动部600也可以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曲杆进行改动,所述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设置为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与第一曲杆转轴5064同轴固定在一起,同时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上的第三前固定孔108上;所述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设置为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所述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与第二曲杆转轴5082同轴固定在一起,同时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上的第四前固定孔110上。
所述驱动部600为驱动齿条606,所述驱动齿条606固定设置所述下拉臂300的一端,所述驱动齿条606两侧设置有驱动齿牙6062,所述驱动齿牙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和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相齿合;当所述下拉臂300滑动时,所述驱动齿条606通过驱动齿牙6062驱动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带动所述第一曲杆506转动;所述驱动齿条606通过驱动齿牙6062驱动所述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带动所述第二曲杆508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进行运动。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夹臂斜面运动,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和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斜面设置。
由于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和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斜面设置,为了更好的进行卡合,如图9所示,所述驱动齿条606两侧的驱动齿牙6062分别斜面成夹角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和所述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相齿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通过所述齿条对所述曲杆进行驱动。
进一步参考图4和图5,所述下拉臂300设置于所述前壳体100和后壳体200形成的腔体11的下部,所述下拉臂300一端与所述驱动部600连接,所述下拉臂300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臂固定柱304和第二驱动臂固定柱306,所述第一驱动臂固定柱304和所述第二驱动臂固定柱306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杆转轴5064、所述第二曲杆转轴5082的轴心平行;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11,并设置有载物台308,所述载物台308用于放置夹持物。
所述下拉臂300包括弹性件302,所述弹性件302一端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00上的弹性件固定凸起102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拉臂300上,所述下拉臂300设置有收容腔,可以将所述弹性件302收容于所述下拉臂300的腔体11内。
当所述载物台308上放置有夹持物时,在所述夹持物重力的作用下,所述下拉臂300带动所述弹性件302运动,将所述弹性件302进行挤压;当没有放置夹持物时,所述弹性件302依靠自身的弹性,将所述下拉臂300弹回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形成的空腔内,所述载物台308一侧设有突出部用于放置夹持物,在空载时,所述突出部刚好卡在所述前壳体100的下部,可以防止所述下拉臂300被全部弹入所述腔体11内。当然,所述弹性件302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以在放置夹持物时,下拉臂300对所述弹性件进行拉扯等,所述弹性件302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其他弹性材料,在这里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为了使电子设备支架在收置状态时的体积更小,所述载物台308一侧设有用于放置夹持物的突出部(未示出),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载物台308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突出部可相对所述载物台308向上旋转而靠拢于所述前壳100的前表面,当需要放置夹持物时,再将所述突出部反向旋转,使其伸出于所述前壳100的前表面以支撑夹持物。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下拉臂300能够在移动时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所述前壳体100内侧设置下拉臂限位槽112,所述下拉臂限位槽12可以将所述下拉臂300限定在所述限位槽内,防止所述下拉臂300偏离轨道。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壳体200与所述前壳体100共同形成腔体11,将所述曲杆、驱动部、下拉臂收置于所述腔体11内,同时,也将所述夹臂收置于所述腔体11的下方。同时,为了防止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在夹持物体时,夹持角度过小,力度过大而损伤物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所述后壳体200上方内侧设置有限位凸起202,所述限位凸起202与所述前壳体100卡合,位于所述第三曲杆502与所述第四曲杆504之间,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臂402与所述第二夹臂404的夹持角度,保证了所述夹臂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近,而导致物品损伤。
所述后壳体200外侧通常还可以设置连接部204,所述连接部204为支撑件、吸附件等,所述支撑件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进行支撑,所述吸附件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进行固定,比如:可以通过所述吸附件将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固定在车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夹臂、曲杆、驱动部和下拉臂巧妙设置,彼此相互配合,使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在工作状态时,能够稳固的对夹持物进行固定,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在收置状态时,使所述曲杆、驱动部和下拉臂收置于所述腔体内,同时,使所述夹臂收置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的外侧,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收纳麻烦,占用空间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下拉臂(300)、第一夹臂(402)、第二夹臂(404)、第一曲杆(506)、第二曲杆(508)和驱动部(600);
所述壳体(1)内形成腔体(11),所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收置位(12)和第二收置位(14),所述第一收置位(12)用于收置所述第一夹臂(402),所述第二收置位(14)用于收置所述第二夹臂(404);
所述第一曲杆(506)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所述第一曲杆(506)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11)与所述第一夹臂(402)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曲杆(508)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所述第二曲杆(508)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11)与所述第二夹臂(404)转动连接;
所述下拉臂(300)的一端通过弹性件(302)滑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所述下拉臂(300)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腔体,用于放置夹持物;
所述驱动部(600)设置在所述腔体(11)内,并与所述第一夹臂(402)、所述第二夹臂(404)及所述下拉臂(300)传动连接;
当所述下拉臂(300)放置有夹持物时,所述下拉臂(300)带动所述弹性件(302)向下移动,并通过所述驱动部(600)带动所述第一曲杆(506)、所述第二曲杆(508)转动,使所述第一夹臂(402)和所述第二夹臂(404)分别离开所述第一收置位(12)和所述第二收置位(14)并移动到所述壳体(1)的前方,使所述第一夹臂(402)、第二夹臂(404)与所述下拉臂(300)共同夹持所述夹持物;
当所述下拉臂(300)没有放置夹持物时,所述弹性件(302)带动所述下拉臂(300)向所述腔体(11)内移动;所述下拉臂(300)通过所述驱动部(600)带动第一曲杆(506)、所述第二曲杆(508)反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夹臂(402)、第二夹臂(404)收置于所述第一收置位(12)和所述第二收置位(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杆(506)通过第一曲杆转轴(5064)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所述第二曲杆(508) 通过第二曲杆转轴(5082)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
所述第一曲杆(506)和所述第二曲杆(50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402)和所述第二夹臂(404)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曲杆(50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所述第二曲杆(50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所述第一曲杆(506)通过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与所述驱动部(60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曲杆(508)通过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与所述驱动部(600)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下方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收置位(12)和所述第二收置位(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体(100)和后壳体(200),所述前壳体(100)和所述后壳体(200)合围成所述腔体(11);所述前壳体(100)的前表面设有支撑平面;
所述第一曲杆转轴(5064)的轴心与所述支撑平面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曲杆(506)带动所述第一夹臂(402)斜向运动;
所述第二曲杆转轴(5082)的轴心与所述支撑平面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二曲杆(508)带动所述第二夹臂(404)斜向运动;
所述第一夹臂(402)和所述第二夹臂(404)在夹持所述夹持物时位于所述支撑平面的前方;
所述第一夹臂(402)和所述第二夹臂(404)在没有夹持所述夹持物时分别收置于所述第一收置位(12)和所述第二收置位(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600)包括第一驱动杆(602)和第二驱动杆(604);
所述下拉臂(300)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臂固定柱(304)和第二驱动臂固定柱(306),所述第一驱动臂固定柱(304)和所述第二驱动臂固定柱(306)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杆转轴(5064)、所述第二曲杆转轴(5082)的轴心平行;
所述第一驱动杆(602)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固定柱(30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杆(604)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臂固定柱(30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曲杆驱动端(5066)为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与第一曲杆转轴(5064)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腔体(11)内;
所述第二曲杆驱动端(5084)为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所述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与第二曲杆转轴(5082)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
所述驱动部(600)为驱动齿条(606),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拉臂(300)的一端,所述驱动齿条(606)两侧设置有驱动齿牙(6062);
当所述下拉臂(300)滑动时,所述驱动齿条(606)通过驱动齿牙(6062)驱动所述第一曲杆驱动齿轮(510)以带动所述第一曲杆(506)转动;所述驱动齿条(606)通过驱动齿牙(6062)驱动所述第二曲杆驱动齿轮(512)以带动所述第二曲杆(508)转动。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曲杆(502)和第四曲杆(504),所述第三曲杆(502)一端通过第三曲杆转轴(5024)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402)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曲杆(504)一端通过第四曲杆转轴(5044)转动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404)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曲杆转轴(5024)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曲杆转轴(5064)的轴心平行,所述第四曲杆转轴(5044)的轴心与所述第二曲杆转轴(5082)的轴心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200)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202),所述限位凸起(202)位于所述第三曲杆(502)与所述第四曲杆(504)之间,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臂(402)与所述第二夹臂(404)的夹持角度。
9.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臂(300)延伸出所述腔体(11)的一端设置有载物台(308),所述载物台(308)一侧设有用于放置夹持物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载物台(308)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00)设置有弹性件固定凸起(102),所述弹性件(302)一端与所述弹性件固定凸起(10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拉臂(300)相连接;所述前壳体(100)设置有下拉臂限位槽(112),所述下拉臂(300)在所述下拉臂限位槽(112)内上下滑动。
CN202020298229.9U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Active CN212080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8229.9U CN21208060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8229.9U CN21208060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0605U true CN212080605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5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8229.9U Active CN21208060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0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80605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2860002Y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隐藏式脚架
CN206350038U (zh) 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1288259A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108413225B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0600834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109040390B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1127885U (zh) 手机支架
CN210126485U (zh) 用于交通工具内的载物装置
CN214689181U (zh) 一种车载翻盖式杯托
CN210822081U (zh) 车载用折叠式手机支架
CN110966508B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370725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0618026U (zh) 一种支架
CN209778953U (zh) 装夹机构以及退火装置
CN210212248U (zh) 车载支架
CN219236924U (zh) 支架总成及车辆
CN210629580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805897U (zh) 一种手机支架装置
CN209570262U (zh) 称重装置
CN212579766U (zh)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CN215488549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8661630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11406060U (zh) 轮轨式重力支架
CN210517824U (zh) 一种充电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